课文主要讲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 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 了科学家从( 蜻蜓 )、( 鲸 ) 等动物身上得到( 启示 ),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1.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什么启示? 2.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3.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4.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给你什么启示?
• “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和 毛毛虫吃树叶、嫩叶,而鸟儿在矮树 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 这句话中,作者写了( 甲虫 )、 (毛毛虫)以及( 鸟儿 )之间的联系。
读第五、六自然段,采用结合上下文 ,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 式理解。
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 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 的害虫就逞凶啦。它们大量繁 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 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 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 毁了。
2、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森林几年后有什么 变化?
被打扫过的森林变得怎样?
(齐读)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 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 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 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 枯了。
越来越少: 你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吗? 光秃秃: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 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 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 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 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 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 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
这里的“打扫”含有批评之意,这一“打扫” 对森林有着致命的破坏。
2、读句子,思考问题。
德 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 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