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物理下册 8.3 连通器》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1)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7
连通器八年级物理教案北师大版《8.3 》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1.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2.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可自带一茶壶2.教学器材:u形管、关于船闸录像带、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茶壶连通器的应用连通器的特点什么是连通器连通器教学设计图示: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课题连通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2.过程和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3)通过介绍葛洲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仪器材料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教学方法讲授、探索试验、讨论相结合板书设计第三节连通器一、什么是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二、连通器的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总相平.分析: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液体静止-----液片处于静止状态-----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等-----两管液面相平三、连通器的应用茶壶、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装置、船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很亲切,引起学生兴趣和热情引入:师: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象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师: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学生回答师: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生:是连通器.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师:猜想一下,若在这个连通器中倒入水,当水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会不会平?学生猜想教师演示实验师: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向左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有p=ρgh可得,当ρ一定时,p 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师: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相平么?教师演示实验生: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液面高.师:为什么?用刚才的方法分析.师: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生:这时液面不相平.师:课本中图8—12中的物品是连通器么?说说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叙述工作原理,教师补充.师: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么?放船闸的录像带,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叙述,教师补充观察、讨论。
第八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依据新课程标准,在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素养,我本节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满足学生强烈的探究、解答生活中一些现象,发现未知规律的欲望。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方案设计、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究者、发现者。
这种“探究式”的学和教,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多了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和时间,因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也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核心素养】总结思考液体压强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能够从中解释相关现象的原理,比如,船闸、锅炉等等;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连通器,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出连通器。
2.了解用“假想液片法”解释连通器的原理。
3.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了解船闸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认识连通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制作“人工喷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应用实践的能力。
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特别是对葛洲坝和三峡船闸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时液面总相平。
【教学器材】茶壶、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铁架台、红墨水、牛奶、橡皮软管、连通器模型、漏斗、自制教具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物图片讲解其工作过程和原理)(2)船闸让学生对照教材图8-17及每幅图片旁的说明文字,思考船从上游通过船闸驶往下游的过程。
连通器一、教学内容:连通器及其原理,了解船闸的工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连通器,能辨认连通器。
②了解用“假想液片法”解释连通器原理。
③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④了解船阀工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物认识连通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②经历“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的原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体会它是研究物理的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用于生活中。
②通过对船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及应用2、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原理四、教学准备U形管、连通器、三角尺等五、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现在通过图片来展示大坝的风采(出示三峡大坝图片),三峡大坝它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方面,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如:发电、防洪、灌溉农田等。
但是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它截断了长江,那么上下游的船只如何通行呢?由此引入新课。
连通器(多板书)(二)进行新课知识点1连通器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个简单的连通器,教师出示U形管,用胶头滴管从管口滴入红色液体。
学生观察。
总结,上部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
(多板书)活动1:由于刚才这两位同学表现的非常突出,在加上同学们上了三节课非常的累,老师我请你们和饮料。
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杯子及两根吸管(一根吸管底部被堵住)。
其中一位同学顺利的喝到饮料,另一位喝不到。
分析原因:喝不到的同学因为吸管底部被堵住了,液体不能进入到吸管,那么当吸管插入饮料中时它们不是连通器;而另一个杯子吸管没有被堵住,把吸管插入饮料中构成连通器。
知识点2连通器的原理同学们观察这个玻璃容器是否是连通器,出示连通器。
(1)首先来判断是否是连通器。
学生通过定义判断。
(2)用手封闭其中任一管口,判断此管口与其它管口是否形成连通器。
《连通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连通器及其原理。
2.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感受连通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连通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原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连通器的例子,比如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器等等。
你知道这些连通器应用什么原理吗?你知道拦河坝上的船闸是怎样工作的吗?你所见到的最大的连通器是什么呢?这一节中,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连通器的问题。
方案二:观察教材图810甲所示的茶壶,“茶壶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图甲中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的高度有什么关系?图乙所示的茶壶在设计上有什么问题?水可以装满吗?推进新课【什么是连通器】提出问题:1.茶壶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观察图813,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总结:壶嘴和壶身是连为一体的,壶嘴本身是开口的,壶身通过盖上的小孔也与外界连通,所以茶壶的结构是上部开口、下部连通的。
像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的原理】为了让学生对连通器及其原理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几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一:选择如图所示的玻璃容器,并滴入几滴红墨水利于观察。
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连通器各容器灌入水时、连通器倾斜时、倒出水时连通器的各容器液面相平;在注入水或倒出水时,堵住其中一容器的管口,观察水面是否相平,使学生理解连通器概念中的“上部开口”。
演示实验二:如图所示,用橡皮管把两根玻璃管连通起来,固定在铁架台上,先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向一根玻璃管里注入红色水,然后缓慢松开夹子,水就从这一根管流向另一根管,直到两根管里的水面相平。
把另一根管升高、下降、倾斜,观察两根管里水不再流动时水面总相平。
第八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连通器,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出连通器。
2.了解用“假想液片法”解释连通器的原理。
3.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了解船闸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认识连通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制作“人工喷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应用实践的能力。
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特别是对葛洲坝和三峡船闸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时液面总相平。
【教学器材】
茶壶、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铁架台、红墨水、牛奶、橡皮软管、连通器模型、漏斗、自制教具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它的工作原理。
《连通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4)经历分析论证连通器液面相平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5)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养成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连通器的工作原理、连通器的应用教学难点:连通器的工作原理、连通器的应用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连通器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情境引入】长江三峡升船机模型演示.mp4》。
教师口述:我国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
三峡大坝上、下游的水位差可达113m 。
巨大的落差有利于生产可观的电力,但也带来了航运方面的问题:下游的船只驶往上游,怎样把这些船只举高一百多米?上游的船只驶往下游,又怎样让船只徐徐降落一百多米?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修建船闸或升船机。
讲授新课一、连通器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认识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教师设问:为什么连通器内静止液体的液面总是相平的呢?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连通器内静止液体的液面总是相平的原因。
在连通器中,设想在两容器连通的部分有一“液片”。
当容器内的液体静止时,这个“液片”也是静止的。
这说明"液片"两个侧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压强也相等。
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可知,左右两管中液体的液面高度必定相同,即液面相平。
教师设问:是不是连通器的液面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平的?如果在U形连通器原来盛的液体是水,然后向U形连通器的一端注入油,液面还会相平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理答。
二、连通器的应用师生活动:列举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连通器学案
连通器
学习目标:
1.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连通器原因。
知识准备:
1、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2、液体压强计算式?
学习过程:
读一读:结合课本64页观察与思考,阅读课本前两段。
记一记:
1、连通器的定义(友情提示:找出各容器结构上的共同点。
)
连通器:上端底部互相的容器。
做一做:向图中的玻璃管中注入适的带颜色的水,使管升高、下降、倾斜,静止时,观察管中的水面。
3、举三个利用连通器的例
子、、
4、某同学对连通器的理解错误的是()
A、连通器内各处的压强相等
B、茶壶是连通器
C、连通器装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一定相平。
D、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5、如图1,甲乙内有水,水面相平,K是开关,K打开后,()
A、水由甲流向乙
B、水不流,P
M =P
N
C、由于P
N > P
M
,水由乙流向甲
D、水不流,P
M >P
N
6、如图2,将木块放入容器,一段时间后,则()
A、左侧水面高于右侧水面
B、右侧水面高于左侧水面
C、两侧水面相平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
2、装的是同种液体静止相平
3、茶壶嘴船闸锅炉的水位计
4、A
5、D
6、C。
8.3 连通器一.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特点本节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三节,是液体压强的拓展和应用部分,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一些联系实际并且有广泛应用的连通器知识。
连通器在生活生产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让学生知道一些联系实际的连通器知识,并能很好解释这些现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1.从知识储备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连通器,比如茶壶、U型管等,但是没有连通器这个物理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建立连通器的科学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认识的深度学习过程。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液体压强的知识,熟悉用假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对二力平衡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做初步的分析。
2.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设计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教学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茶壶和U 型管出发学习物理,引导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得出连通器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连通器的原理,在船闸讲解中,着重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理解物理学与科技进步,社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更多更广的视角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和原理;(2)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过程和方法:(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2)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连通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通过介绍葛洲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无。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1)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是怎样的?(2)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处、各向的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3)如果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二力应具备什么条件?2、创设情景(1)公园里喷水池中的水为什么会向上喷?(2)自来水塔为什么要高过屋顶?(3)茶壶咀口为什么要比壶口高?二、新课教学1、连通器(1)连通器的定义问:茶壶壶咀和壶把与壶身连接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壶咀与壶身下部相连通后,板画课本图8-14)提示学生比较该图片中两副图后问:茶壶的形状、大小不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回答出: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的规律演示:连通器内盛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水面的高低关系后演示:①给课本图8-15所示装置中灌水,使玻璃管升高、下降或倾斜;②给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容器组成的连通器演示仪中灌水。
规律:同种液体在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3)分析连通器中水面相平的原因设想连通器下部有一液片AB,分析AB液片在液体不流动时两侧受到的压力和压强。
8.3 连通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船闸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连通器及其特点1.引出问题基于学生关于三峡大坝收集的资料,提问: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
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逐步设问:(1)水位高度可以调节吗?(2)水库大坝采用什么方法调节水位?(3)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中采用了什么原理?(4)什么是“连通器”?可能一些学生已经收集到相关资料,提到连通器及连通器原理。
比如:“大坝旁都要修建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可以调节上下游的水位落差,实现通航。
”给出“连通器”概念: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学习连通器的概念。
2.探究从概念出发,让同学回想生活中有哪些是学生对照概念,列举生活中的连通器。
如:茶壶、污水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记录下来。
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池等。
出示自己制作的简单连通器(如教材图对照连通器概念分析仪器,验证该仪器确实是连通器。
认识仪器,观察实验。
把两支注射针筒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调节两边针筒等高,向管中注入水。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管内水面的关系;用一根红线系在两铁架台间,标识出此时水面所在位置。
《连通器》教学设计【课题】连通器【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教材】北师大版(闫金铎主编)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连通器》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上节液体压强知识的实际应用,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练习。
教材给出了水壶、水位计、牲畜自动喂水器等大量连通器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并通过三峡船闸突出简单物理原理解决重大问题的基本思路。
2.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通器的特点与原理,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教材内容安排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茶壶的结构特点,引入课题——连通器的结构特点。
通过理论分析,得到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最后通过举例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供水系统、回水管、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器和三峡船闸等例子,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需要。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4.教材的特点第一,重视旧知识与新概念之间的连接。
新概念往往与已经学习过的概念规律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已有知识出发,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出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知识网络。
第二,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材本身是引导性的作用,举了大量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用物理知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特点:初中的学生对物理有着较强的操作兴趣、因果认识兴趣。
他们希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经历思考来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出其中规律。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故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结构特点及原理;(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重要应用之一,知道船闸工作的简单过程。
8.3《连通器》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依据新课程标准,在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素养,我本节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满足学生强烈的探究、解答生活中一些现象,发现未知规律的欲望。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方案设计、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究者、发现者。
这种“探究式”的学和教,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多了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和时间,因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也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核心素养】总结思考液体压强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能够从中解释相关现象的原理,比如,船闸、锅炉等等;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连通器,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出连通器。
2.了解用“假想液片法”解释连通器的原理。
3.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了解船闸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认识连通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制作“人工喷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应用实践的能力。
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特别是对葛洲坝和三峡船闸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时液面总相平。
【教学器材】茶壶、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铁架台、红墨水、牛奶、橡皮软管、连通器模型、漏斗、自制教具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巩固练习:(1)叫连通器。
(2)如果连通器里液体,在液体时,各容器中的液面。
(3)举三个利用连通器的例子 、 、 (4)某同学对连通器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连通器内各处的压强相等 B 、茶壶是连通器C 、连通器装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一定相平。
《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连通器》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连通器,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出连通器;(2)了解用“假想液片法”解释连通器原理;(3)能用连通器解释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了解船闸的工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图片认识连通器的过程,培养观察、概括能力;(2)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连通器的原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3)通过分析船闸的工作原理,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4)通过动手制作“人工喷泉”,提高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用于生活的意识。
(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进一步体会STS的理念,特别是对葛洲坝、三峡船闸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动手制作“人工喷泉”,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教学难点】:液片法推导连通器的原理【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连通器试验仪器、U型管、茶壶等◆教学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葛洲坝水电站简介,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即将建成的三峡水电站的水位差情况,提出问题:在这些水电站的大坝上下游,船只如何通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
”——引出新课——连通器。
◆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连通器:1.游戏:给出两个茶壶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两个茶壶的不同之处。
学生看图找出两个茶壶的不同之处,讨论哪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哪一个是次品。
思考其中原因。
2.展示连通器试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学生观察讨论连通器的特点3.引导学生总结: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称之为连通器。
学生交流总结,组织语言,自己得出连通器的概念。
一、探究连通器的原理:提出问题:关于连通器,大家想知道些什么?(或“若在这个连通器中倒入水,当水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会不会平”)1.确定问题:连同器的原理2.猜想:3.设计试验方案进行验证4.进行演示试验5.用“假想液片法”解释原理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向左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有p=ρgh可得,当ρ一定时,p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相平么?教师演示实验: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液面高.师:为什么?用刚才的方法分析.师: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生:这时液面不相平.6.总结得出结论:只装有一种液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连通器》教学目的: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过程和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船闸的工作原理。
教具:演示用: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漏斗、茶壶、船闸的活动挂图。
教学过程:一、旧课复习、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1)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
(2)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课堂练习:题目:(课前写在小黑板上)如图1所示的容器,甲、乙两管横截面积相等,等于1厘米2,内装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20厘米,问:A、B两处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此题要求学生在下面做,另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做,做后进行评讲。
2、引入新课:由以上计算讲述,容器甲、乙两部分底部连通,我们把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板书课题:第四节连通器、船闸)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1、读图:读课本中图8-14、图8-15,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下部都是连通的),像这三幅图,上都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教师板书)。
2、演示连通器如图2所示,在连通器内装入红水,平放在讲桌上,在水不流动时,几个容器中的水面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几个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教师可用尺子平放在几个容器的水面处,启发学生回答出上面观察到的现象。
用黑板刷把连通器的底坐垫成斜的(即连通器斜放置在讲桌上),又观察几个容器中的水面是否相平(仍用尺子比一比),让学生回答,水面仍然相平。
连通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1)认识连通器的结构特色.(2)认识连通器的原理.(3)认识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认识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2 .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熟习研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舞学生勇敢猜想,培育学生发散思想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想的飞腾过程,培育学生初步的抽象思想能力.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在研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会自然界的美好与和睦.(2)经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能够解决实质生活中的大问题,培育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质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3)经过介绍葛洲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讲堂导学:一、连通器1 、结构。
特色。
实例:。
3、问题议论(1 )若连通器中为不同液体,则液面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连通器中为同种液体,液面不相平,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船闸①结构;②作用;③实质。
2、船闸的工作过程。
解说,轮船从上游至船闸到下游的过程。
练习:轮船从下游至船闸到上游的过程。
课外练习1、对于茶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壶嘴和壶口同样高 B 、壶嘴比壶口高C、壶嘴比壶口低D、以上说法都正确2、两头张口的粗玻璃管的下端扎有薄膜,在玻璃管倒入一些酒精,薄膜向下凸出,假如将玻璃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并使玻璃内外液面相平,此时察看到的现象是()A、薄膜向上凹进 B 、薄膜向下凸出C、薄膜向下凸出,凸出程度变大D、薄膜变平3.对于连通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连通器中,若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必定相平B. 连通器中,液面的高低与容器的形状相关C.只需底部相互连通的容器都属于连通器D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在同一水平面的压强均相等4.如图的装置中,两头张口的U型管装有必定量的水,将 A 管向右倾斜,稳固后 A 管中的水面将[]A. 高于 B 管中的水面B.低于 B 管中的水面C. 与 B 管水面相平D. 以上三种状况均有可能5.以下应用不属于连通器的是[]A. 茶壶B. 锅炉水位计C.喷雾器D. 喷泉6.如下图连通器装入水,在左侧放一木球浮在水面上,当放入木球后,以下剖析正确的是 []A. 左右两边水面同样高B.左侧水面高于右侧水面C.左侧水面低于右侧水面D.以上剖析都不对7 如图 1 所示,公路双侧的甲、乙两条沟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流方向,正确的说法是()A.水从沟渠乙流向沟渠甲B.水从沟渠甲流向沟渠乙C.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8 如图 2 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连,管中间有一阀门 K,现甲、乙两容器内装有水,且水面相平.当阀门 K 翻开后,管中的水将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
三、连通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连通器,并能在生活中辨认出连通器。
(2)用“假想液片法”解释连通器原理。
(3)能使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相关的问题。
(4)了解船闸的工作过程。
(1)通过实物理解连通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
(2)经历用“假想液片法”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3)通过度析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培养学生使用知识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度析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连通器的事例,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
(2)通过对船闸工作过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STS 的理念,特别是三峡船闸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原理。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相关拦河大坝的情况,并提出问题,大坝截断了河流,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呢?实行新课(一)、连通器及其特点让学生教材64页图8-14,思考下列问题:(1)茶壶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在茶壶盖上为什么要留一个小孔?(3)图甲中壶嘴与壶身的高度有什么关系?(4)图乙所示的茶壶在设计上有什么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像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出示教具连通器,让学生观察。
向连通器内注水,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容器内的液面是否相平,倾斜连通器,观察各个容器内的液面是否相平。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连通器的例子。
(二)、连通器原理提问:从上面的实验中能够看出连通器各部分的液面总是相平的,为什么?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科学窗”,提示学生能够设想U型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
引导学生按下面思路分析:液体静止——液片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液片两侧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液片两侧面受到的压强相等——两管中液面高度相同。
提问:如果连通器各部分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保持相同吗?(让学生自己推导)(三)连通器原理的使用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8-16中的的四种装置是如何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三、连通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2.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可自带一茶壶
2.教学器材:U 形管、关于船闸录像带、自制的可移动U 形管、茶壶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三、连通器
一、什么是连通器?
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二、连通器的特点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总相平.
分析: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
液体静止-----液片处于静止状态-----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
----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等-----两管液面相平
三、连通器的应用
茶壶、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
饮水装置、船闸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很亲切,引起学生兴趣和热情引入:
师: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
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象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
器叫连通器.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
学生回答
师: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
么?它有什么特点
生:是连通器.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
观察、讨论(3)通过介绍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仪器材料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
教学方法讲授、探索试验、讨论相结合
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
师:猜想一下,若在这个连通器中倒入水,当水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会不会平?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实验
师: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
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
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
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向左
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有p=ρgh可得,当ρ一定时,p 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师: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相平么?
教师演示实验
生: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液面高.
师:为什么?用刚才的方法分析.
师: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生:这时液面不相平.
师:课本中图8—16中的物品是连通器么?说说它们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叙述工作原理,教师补充.
师: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么?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猜想
观察
讨论、分析、推理
三、连通器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二)教具
演示用: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漏斗、茶壶、船闸的活动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
(2)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课堂练习:
题目:(课前写在小黑板上)如图1所示的容器,甲、乙两管横截面积相等,等于1厘米2,内装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20厘米,问:A、B两处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此题要求学生在下面做,另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做,做后进行评讲。
2.引入新课:由以上计算讲述,容器甲、乙两部分底部连通,我们把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板书课题:第四节连通器、船闸)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读图:读课本中图8-14,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教师板书)。
2.阅读课本P64“科学窗”中图8-15,分析为什么连通器内静止液体的页面总是相平的呢?我们来进行看图分析:
设假设液片的面积为S,左、右两管内水深分别为h左和h右,由于水不流动,即液片左、右两面所受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同作用于液片上,则左、右两管中的水对液片的压强相等;因为两管中同是水(即液体密度相同),只有两管水深相等,压强才能相等。
即h左=h右,
所以左、右两管水面总保持相平。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应用公式p=ρhg,证明h左=h右。
3.交流讨论:列举例子,说明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这一特点及其具有这一特点的道理后,了解一些它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课本上图8-16外,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列举出自己所见到的连通器的例子。
然后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了解一下你家中哪些地方、哪些部件上应用了连通器。
4.讲述船闸:
(1)首先讲述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特点,船只在修筑了大坝的江河中航行,必须修建船闸。
(2)然后介绍我国三峡工程中的葛州坝的二号船闸。
(3)出示船闸活动挂图,讲述船闸的简单结构和船只从上游经船闸航行到下游的过程(讲述时,请同学看清“闸门”和“阀门”的位置和它们的开闭情况,明确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
三、归纳本课内容和课堂练习:
1.归纳本课内容
讲述:本课要求同学们了解连通器(可复述一遍连通器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比较广泛,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进一步了解连通器的应用,船闸就是应用连通器道理,它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的一个好例子。
2.课堂练习:
如果船要从下游经过船闸到上游,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简单过程,着重讲明“闸门”、“阀门”开、闭顺序。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了解连通器的特点及其原理;看图8-17,说一说船只经过船闸的过程。
2.观察家中哪些用具利用了连通器,举出1~2个例子。
教学反思
1.本课属液体压强的应用,要多举些例子进行说明,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洗衣机的排水管、卫生间的排污管等。
在知识上不宜作过高要求,只要常识性了解就行了。
2.关于连通器的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兴趣很有作用,特别是较矮的那个容箱,取下橡皮帽后向外喷水,很受学生喜欢,由此也可以简介喷泉、公园里的喷水装置、
水塔和自来水管等简单问题,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3.根据大纲要求制订出本课教学目的,因此不能要求过高。
只能控制在一种液体不流动的条件下,而不能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
对于为什么连通器内装入一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的理论推导,只作一般讲解,不宜作为本课重点,利用p=ρhg这个公式证明只有h左=h右,即液面保持相平,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去作,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去推导证明。
4.为了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可布置学生课后说一说船从下游经船闸到上游的简要过程,只要说清楚“阀门”、“闸门”的开、闭顺序就可以了,不必要求用书面的形式写出来。
5.除了布置的作业以外,可让学生回家观察洗衣机的排水管口为什么比洗衣缸口低?卫生间的排污管为什么都做成U字形?这样作有什么好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物理,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