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的监控作用,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
由感染管理科证实流行或爆发趋势,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
一、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发现____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必须在____小时内由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二、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及总务科进行通报,以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四、当发生____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____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所在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报告。
五、当发生____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控制。
七、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必须及时____人员进行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蔓延:1、查找感染源。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应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____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
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上报与监测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生命安全的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法规和制度。
在此背景下,医院感染上报与监测制度应运而生。
二、制度目的医院感染上报与监测制度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三、制度内容1. 医院感染上报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感染病例,包括临床感染、实验室感染、手术室感染、重症监护室感染等。
2. 医院感染上报主体医疗机构内的医务人员均有义务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具体责任如下:(1)发现感染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进行调查、核实,并报送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医院感染上报时间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时上报。
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4. 医院感染上报方式采用纸质报表和电子报表两种方式上报。
纸质报表由医务人员填写,科室负责人审核,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汇总后报送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电子报表通过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上报。
5. 医院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感染病例进行持续、动态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1)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2)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情况;(3)感染发生的环节及其原因;(4)感染控制措施及效果。
6. 医院感染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与教育,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1)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2)感染防控操作技能;(3)感染上报与监测制度;(4)感染控制策略与方法。
四、制度实施与监管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工作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制度落实;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为了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和突发事件,医院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
一、上报管理制度一)院内报告程序1、当临床科室短期内发现临床症候相似并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3名及以上患者时,科室负责人应立即电话或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科。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并在初步核实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3、主管院长应讨论、汇总资料,并在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立即启动处理预案。
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4、如果属于法定传染病,则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二)院外报告程序1、当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4小时内逐级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2、当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或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应于24小时内向上报至卫生部。
二、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的调查1、当医院发生感染暴发或出现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科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组织各部门开展环境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并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基本原则。
2、分析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及时开展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测等工作。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质控制度(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的对象:包括全院住院患者。
(二)监测内容。
1.基本情况包括监测月份、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疾病诊断、切口类型等。
2.医院感染情况包括感染日期、感染诊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血管导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疗、化疗、免疫抑制剂等)、病原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
(三)监测方法。
1.临床科室配合院感科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实时监测。
2.住院医师每日登陆院感监控系统(杏林系统)及时处理院感病例的预警,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为医院感染病例者应24小时内予以确认和报告;不属于医院感染者及时排除并说明原因;院感监控系统没有预警,而住院医师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应主动上报。
3.院感科每日登陆院感监控系统,对可疑医院感染病例应督促临床及时处理,对临床科室上报或排除的院感预警进行审核确认。
(四)资料统计分析。
1.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2.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1000‰3.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天数×1000‰4.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导尿管总天数×1000‰5.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例次数÷指定感染风险指数手术总例数×100%(五)总结和反馈。
院感科定期汇总统计全院医院感染监控信息,掌握本院医院感染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以图、文形式进行统计汇总,结合历史同期或上月统计结果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形成医院感染监控信息,发送OA报告主管院长并通过医院内网通报各临床科室。
医院感染防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第三条医院感染防控监测及报告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及时的原则,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管理部门或者指定专人负责感染防控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全员参与的感染防控管理体系。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包括感染预防、监测、控制、治疗、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感染防控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感染防控监测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感染监测工作,对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发生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制度,及时发现感染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分析,制定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落实。
第四章感染防控报告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染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程序、时限和责任人。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和感染暴发事件,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原因、防控措施等情况进行分类报告。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将感染报告纳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考核体系,对感染报告的质量和及时性进行评价和监督。
第五章感染防控措施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置,保持医院内部清洁、干燥、通风、卫生。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洗手和手消毒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的消毒、灭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洁净和安全。
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根据国家____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报告、登记、分析、反馈系统。
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监测:1、临床医生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诊断。
诊断明确后,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____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同时,针对感染病例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2、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生同一病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超过____例以上,应立即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和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____主管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和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与暴发。
3、同一病人出现多次、多系统、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主管医师应分别报卡。
4、感染管理科负责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监测,并开展医院感染三大率的调查,每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反馈存在问题。
①按照____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监测,要求医院感染率低于____%;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____%。
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____%,漏报率应低于____%。
③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率≥____%。
5、感染管理科负责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有总结报告;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6、及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
二、通报与反馈:1、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的签收、审核、登记及汇总工作,并且每月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并督导实施。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
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者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者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常规采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会萃性病例(同类病例 3 例或者以上)时,应及时填写《 (疑似)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 (附表) ,并即将报告院感科(:88667227,夜偶尔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会萃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即将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A、5 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B、3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A、临床科室短期内浮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者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者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 2 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即将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 1),于 12 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 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A、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 3 人以上人身伤害后果。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一同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从中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分析危险因素并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监测方法:L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
医院必须对每例病人实施住院过程全程医院感染监控,正确进行监测资料的填写、报告与评估。
感染管理科不定期下病房,对科室住院病人实行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反馈。
2. 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发病趋势监测等本底资料,每年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定期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监测: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每季度发布监测信息一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四、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见附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
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五、医院感染病例的控制指标按国家法规达到以下标准: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10%,漏报率低于10%o对当月医院感染发生率>10%,漏报率>10%的科室应及时与科主任联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六、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参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和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与患者的诊疗活动或住院活动相关的感染。
由于医院环境中存在众多的致病微生物和患者之间频繁接触,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建立和实施医院感染报告与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医院感染报告制度1. 目的:及时了解医院内感染情况,掌握感染疫情动态,为制定和调整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2. 流程:(1)发现感染病例:医院各临床科室和感染控制科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病例。
(2)报告病例:临床科室或感染控制科负责人应及时将感染病例报告给医务部或院感办,并提供相关信息。
(3)信息收集:医务部或院感办负责收集报告的感染病例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感染部位、感染菌种和抗生素敏感性等。
(4)数据统计和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立统计分析小组,负责对收集的感染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5)报告和汇总:统计分析小组定期形成报告,并向医务部、院感办和医院领导汇报,同时将有关信息上报给卫生健康委员会及时满足相关的报告要求。
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 目的: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感染防控措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 内容:(1)人员培训:所有医务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包括感染预防知识、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内容。
(2)手卫生和消毒:医院应建立规范的手卫生制度,包括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和使用,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的要求,以及对环境表面和医疗器械进行规范的消毒操作。
(3)隔离措施: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的不同,对感染病例进行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隔离病房的设置、人员流动管理和废物处理等。
(4)环境控制: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管理组,负责监测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状况,对卫生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如空气净化、医疗废物处置等。
(5)医疗器械管理: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达到标准,防止医院感染的交叉传播。
(6)感染监测与调查:医院需要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及控制制度(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一、制定我院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二、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每年开展一次。
三、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四、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分类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送病原微生物监测培养,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60%。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五、明确诊断后,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如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按相关规定报告,并且认真登记。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会同本科室院感监控医生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分析及检查,讨论后能确定的按规定进行报告,不确定疑似病例电话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诊。
七、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本院感染病例发病特点、高危因素等综合考虑,每年可进行1项目标性监测内容。
(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一、科室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或医院感染暴发等,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二、发生院内感染病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不得隐瞒不报,不得弄虚作假。
三、当出现散发病例,明确诊断后,主管医师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或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当出现2例医院感染,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或科室负责人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属于法定传染病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一、监测目标1.早期发现感染病例:通过监测病例的发生情况、病原体的分布等,及早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及时报告病例信息:包括感染病例的发生数量、分布、病原体类型等信息,为上级卫生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3.评估疗效和改进措施:通过监测和报告,评估医院感染病例的疗效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控措施。
二、监测指标1.感染病例发生率:按照感染病例的发生数量和病人出院人数计算得出的感染病例发生率。
2.感染病例分布:根据感染病例所在科室或病区的分布情况,分析感染病例在不同科室或病区的发生情况,发现感染病例的聚集现象。
3.感染病例病原体类型:分析感染病例中常见的病原体类型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感染病例死亡率:根据感染病例的死亡数量和病人出院人数计算得出的感染病例死亡率。
三、报告程序1.感染病例的发现:医院各科室和病区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病例监测机制,定期开展感染病例的筛查和检测。
2.感染病例的报告:发现感染病例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感染病例的相关信息、症状、病原体检测结果等。
3.信息收集和分析:感染管理科或卫生部门应负责收集和整理感染病例的报告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4.报告结果汇总和发布:周期性地对感染病例的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报告,并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相关科室和病区进行发布。
5.控制措施的落实和评估:针对感染病例的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进行执行和评估,保证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报告质量,及时发现和应对感染病例,减少感染的传播和病人的死亡率,保障患者和职工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医院管理工作,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一篇关于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的详细介绍,共计900字以上。
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检查、护理等活动期间,患者所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还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给医疗机构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业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监督和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
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工作。
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感染监测计划,培训医务人员,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宣传教育,组织感染病例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监督实施。
3. 各部门和科室应设立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工作。
感染监控小组负责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监测本科室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并报告感染病例,参与感染病例的调查与分析。
三、感染病例监测1. 监测对象:所有在医院内接受治疗、检查、护理等活动期间发生感染的患者。
2. 监测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收集感染病例的相关信息。
3.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感染部位、病原体、感染来源、感染发生时间、感染进展情况等。
4. 监测周期: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如每月、每季度)对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感染趋势,提出控制措施。
四、感染病例报告1. 报告程序: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时向本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报告,感染监控小组审核后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进行汇总后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突发)监测、报告、控制制度L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短时间(1周左右)内发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时(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向病区负责人报告,病区负责人分析情况后必须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并进行病原学检查。
2.微生物室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天),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及时上报科主任,科主任必须在4小时内电话,并以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
如遇特殊情况报告未能畅通,应立即直接向主管院长报告或向院值班报告。
3.院感专职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并进行核实调查。
4.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专职人员进入临床调查、循证,进行信息核查,排除假性暴发。
初步核实为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报告分管院长或院长;(2)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3)与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起查找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同时采取积极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流行蔓延;(4)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核实是否为医院感染暴发。
并根据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分级,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并按规定时限上报重庆市荣昌区卫计委及荣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微生物室负责收集相关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
6.明确医院感染暴发23例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5例,12小时内报告重庆市荣昌区卫计委及荣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医院感染暴发210例或发生特殊病原体、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或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应2小时内报告重庆市荣昌区卫计委及荣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直报。
7.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科室主任、护土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应认真查找原因,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
医院感染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及报告制度,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由医务部门、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检验部门、消毒供应部门等组成。
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行分工协作,确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落实。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感染管理专业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预警、控制、报告等工作。
第三章感染监测与控制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感染进行常规监测、专项监测和突发感染事件调查处理。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开展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二)加强医疗器械、药品、血液制品等物品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三)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诊疗环境清洁卫生;(五)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蔓延。
第四章感染报告与信息公示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向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感染管理部门应当对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审核、分析、总结,定期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1. 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3. 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4. 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定监控流程与指标。
5.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依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6. 血液透析室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
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
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产品,并追查原因,再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 环境卫生学的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按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8. 如有医院感染病例由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于24小时内从办公信息系统上报医院感控科;如有聚集性暴发流行感染病例,2时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控科,同时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控科,并且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9.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报告。
10. 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并作好讨论记录。
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健委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包含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是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义务第一责任人,承担主体责任。
一、对住院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便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常见医院感染情况、高发感染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征、及细菌耐药状况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疑似病例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及时诊断,感染病例在24h内通过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上报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漏报进行通报,并纳入质量考核。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按要求对13项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监测统计,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分管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反馈临床科室。
四、对医院感染暴发(疑似暴发)进行时时监测,疑似发生或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干预处置,并按相关要求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六、结合医院手术工作和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每年开展1-2个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并定期将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反馈相关科室、部门。
七、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督促检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医院感染控制在10%以内。
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八、开展风险评估,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监测管理,在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CCU开展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指标。
九、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定期对临床细菌分离情况与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对规范要求的重要耐药细菌重点监测,定期将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临床医师和药学部反馈。
十、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了解本院医院感染多发部位、多发科室等情况。
医院感染防控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一、目的规范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有效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感染防控工作。
二、适用范围全院重点部门、临床科室、门诊医技科室、感控科三、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2018.[4]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四、内容: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出病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如下:(一)凡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无明显潜伏期入院后超过48小时)而在医院发生的感染,亦包括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列为院内感染报告病例;(二)每个住院医师都是责任报告人,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主管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同时应在感染防控实时监控系统病例预警出现24小时内及时处理预警信息,根据预警诊断信息,正确判断院内感染、社区感染及排除感染情况;认真填写感染时间、感染部位、易感因素、与原发病关系、临床症状、是否送检。
(三)主管医师并适时填写治愈、恶化、携带、未愈等转归状态及时间,通过感染病例监测,掌握本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感染防控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感控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全院医务人员必须熟悉院内感染病例诊断标准及抗生素应用规范,发生院内感染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感控科。
(五)感控科收集院内感染报告病例,进行核查:并根据病历核查、流行病原学、床旁会诊及微生物病原学等判定是否医院感染暴发,出现下面情况时:1.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情况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感控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政科、护理部等部门,感控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和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一)常规监测1、各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明确诊断者,由临床医师24小时内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上报到感控科。
3、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上述规定进行报告。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5、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6、感控科及各临床科室监控医生每年联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二)目标性监测:针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重点人群与高风险因素的监测。
1、泌尿系插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见泌尿系插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监测方案)2、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
(见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方案)3、医院内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
(见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监测方案)4、外科Ⅰ类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
(见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5、皮肤软组织感染监测。
(见监测方案)6、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检验科及时将检出的多重耐药菌病例通知临床及院感科;每季度汇总本院医院感染前五位致病菌及其耐药率、微生物送检率及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并反馈给临床科室及感染管理科。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生物学监测: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细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各级医师应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明确医院感染的定义,熟练掌握各系统、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方法和要点,及早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和上报工作。
二、凡住院患者由床位医师负责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监控率达100%。
楣栏部分在入院后24小时内填写,发生侵袭性操作、手术和医院感染时,及时填写相应项目。
出院时将调查表填写完整,随病历归档。
三、全面开展前瞻性监测,对每例住院患者实施全程医院感染监控。
当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时,需及时留取标本送检病原学药敏试验。
床位医师应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院感办。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及时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沟通以明确诊断。
四、院感办通过信息系统实施住院病人监控,并及时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以确诊医院感染病例。
五、监控医生做好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工作和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工作。
六、每年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一次,与安徽省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同时进行调查工作,调查实查率≥96%,做好现患率调查总结与上报工作。
七、每年开展目标性监测不少于2项。
每季度对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保存相关资料。
九、出现怀疑同类感染病例时,临床科室应立即上报院感办。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确诊,证实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遏制蔓延(具体见“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制定我院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二、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每年开展一次。
三、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四、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师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送病原微生物检测培养,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30%。
五、明确诊断后,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内上报院感办,如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暴发时按照相关规定报告,并且认真登记在科室内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上,汇总记录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手册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主管医生会同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做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讨论后确定的按规定进行报告,不确定疑似病例电话上报院感办确诊。
七、院感办根据本院感染病例发病特点、高危因素等综合考虑,每年进行2项目标性监测。
八、发生医院感染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院感办,不得隐瞒不报、迟报、漏报,不得弄虚作假。
九、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某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或科室负责人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院感办。
十、凡科室内发生聚积性医院感染的病例,不及时上报者,一经查出,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