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1页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案: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101页至第103页的“比的意义”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的概念: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一个比值,称为比。
比的格式通常为a:b或a/b,其中a称为比的前项,b称为比的后项。
2. 比的读写:比的读法有“a比b”和“a与b的比”,比的写法有a:b和a/b两种形式。
3. 比的大小:比值越大,表示前项相对于后项越大;比值越小,表示前项相对于后项越小。
4. 比的化简:比可以进行化简,化简后的比与原比相等。
化简比的方法是找到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
5. 比的应用: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长度、面积、体积的比较等。
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 能够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
3. 学会比的基本化简方法。
4. 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比的概念及其读写方法。
2. 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基本化简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和宽,提问:如何比较长和宽的大小?二、比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比的概念,给出比的格式a:b或a/b,解释前项和后项的含义。
2. 演示比的读写方法,举例说明。
三、比的大小比较(10分钟)1. 讲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比值越大,前项相对于后项越大。
2. 举例演示,让学生参与比较,巩固理解。
四、比的基本化简(10分钟)1. 讲解比的基本化简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
2. 举例演示,让学生参与化简,巩固理解。
五、比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长度、面积、体积的比较等。
2. 举例演示,让学生参与实际应用,巩固理解。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01页到第103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难点则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例子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来引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 讲解:我会详细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并举例说明。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以便同学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1)成正比例;(2)成正比例;(3)不成比例;(4)不成比例。
2. 应用题: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30人,问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是否成正比例?说明理由。
答案: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不成正比例,因为男生的数量是25人,女生的数量是30人,男生的数量不是女生数量的正整数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确定物体的位置西师大版教案:确定物体的位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1页至第103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学会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理解坐标系的组成和作用。
3. 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坐标系模型、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的位置。
2. 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3. 讲解坐标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坐标系的组成和作用。
4. 利用卡片,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5. 利用地球仪,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确定物体的位置方向距离坐标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语言描述你家附近的一个公园的位置。
答案:我家附近有一个公园,它在我的学校东边,距离学校大约2公里。
2. 请画出一个简单的坐标系,表示你家附近的一个超市的位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我的口吻,详细描述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用教材中的第101页至第103页的内容,来讲解圆的周长。
其中包括圆的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会把计算圆的周长和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圆周率的引入和计算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展示圆的周长的动画和图片。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准备直尺、圆规和计算器,以便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如车轮的周长,然后我会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然后,我会引入圆周率的概念,并讲解它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练习,以加深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会有圆的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圆周率的概念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圆的周长的练习题,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我会确保这些题目能够全面覆盖我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我是否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以及我的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周长的知识。
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比如查阅一些有关圆周率的资料,或者尝试解决一些更高级的圆的周长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对圆的周长知识的兴趣,这是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如何有效地讲解圆周率的引入和计算,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是我教学的难点。
如何设计作业,以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我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算法数整合|北师大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时,我选择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算法数整合作为重点内容。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1页至103页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算法数整合。
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到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文具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60%,求男生人数。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计算练习题。
例题:某车间有120名工人,其中女工人占30%,求女工人人数。
答案:女工人人数= 120 × 30% = 36人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例题: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占40%,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占30%,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占20%。
求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
答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 50 × 40% = 20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 (11)在教案的编写中,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将带领学生们学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主题是“比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101页至第103页,包括比的定义、比号、前项、后项以及比值的概念。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正确地读写比,以及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够正确地读写比,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意义来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和比的读写方法,难点则是理解比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比来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实物以及练习题,同时也需要学生们准备好他们的课本和笔记本,以便于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如两杯不同颜色的水,来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这两杯水哪个更多?哪个更少?”以实际情景引入比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我会通过讲解比的定义,介绍比号、前项、后项和比值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比的读写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红哪个有更多的苹果?”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如“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2/3和3/4”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比的定义、比号、前项、后项和比值的概念,以及比的读写方法,以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 2/3和3/42. 5/6和7/8答案:1. 2/3 < 3/42. 5/6 < 7/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出一道稍微复杂一点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014—2015学年度上期学科数学班级六(2.3)教师青白江区城厢学校数学学科(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一)、数与运算。
1.第二单元“分数的混合运算”。
2.第四单元“百分数”3.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三)综合应用: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6.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7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苏教版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以我的口吻,为大家呈现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主题为“6.7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1页至第103页,主要讲述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理解税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学生们将通过实例了解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等概念,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税收意识,理解税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等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填写所得税申报表的情景为例,引发学生对税收的思考。
2. 讲解教材内容:通过PPT和黑板,详细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以及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等概念。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税收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解决的税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2. 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3. 税收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小明的月收入为8000元,请计算他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答案:小明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8000 3500 = 4500,4500 0.03 = 135元。
(2)小红的花费为5000元,请计算她的应纳税所得额。
答案:小红的花费为5000元,所以她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 3500 = 1500元。
2. 讨论题:税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请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混合运算(1)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混合运算(1)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具体是第101页到第103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带分数和假分数的转换。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带分数和假分数的转换。
难点则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规则,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分数运算的练习题和答案,以及一些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的教具,比如分数棒和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用一些实际的情景让孩子们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比如一个人吃了整个蛋糕的2/3,然后又吃了剩下1/4的蛋糕。
2. 讲解:然后我会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带分数和假分数的转换。
3. 练习:我会让孩子们做一些练习题,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这些规则。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
七、作业设计1. 2/3 + 1/42. 5/6 1/23. 3/4 2/3答案:1. 11/122. 1/33. 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已经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
同时我也会给孩子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比如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或者找一些实际的问题解决。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际情景引入在教学的开始,我使用了实际的情景来引入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
这个实际情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数学思考——逻辑推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思考(逻辑推理)101页例2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2、使学生会初步搜集信息,并借助列表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与应用。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4、让学生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能自觉运用表格法开展逻辑推理和过程表述。
难点:学生能有序合理进行推理并表述。
教学方法1、运用列表法进行分析和推理。
2、排除法和列表法相结合进行重难点突破。
3、运用图表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谈话讨论法进行指导。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同学们那么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部动画片,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2、出示课件:柯南的动画片(30秒)3、师:你们知道动画片的主人公是谁吗?(柯南)柯南是一名优秀的侦探,优秀的侦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敏锐的观察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
你们崇拜他吗?你们想成为这样的人吗?4、那么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侦探!二、自主合作引导探究(一)热身练习,初步感受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1、出示热身练习题师: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练习,锻炼一下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请看题(出示题目) A、 B 、C 代表爷爷、爸爸、孙子三人,你能确定A、 B 、C分别代表谁吗?生:不能确定,因为没有任何根据无法具体判断A、B、C分别代表谁。
如果学生说了也只是猜测,并不是推理﹚2、推理判断。
师:如果C是7岁,现在能确定了吗?为什么?生:现在可以确定C是孙子,因为当爷爷和爸爸的不可能只有7岁,但是A和B分别是谁还不能确定。
)师:那如果我再告诉你, A的年龄更接近C的年龄,现在可以确定了吗?说说理由?生:现在可以确定A是爸爸,因为……生:现在A、B、C都可以判断出来了,因为C是孙子,因为C是孙子,A是爸爸所以B是爷爷。
六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分数的意义与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与读写方法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3. 分数的乘除法运算4.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方法2.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3.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运用例题讲解法,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运算规律。
3. 利用练习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分数的定义与读写方法。
2. 举例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讲解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结合实际问题,讲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
2. 学生能够描述立体图形的特点,并学会计算体积。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2. 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3. 立体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立体图形的特征与分类2. 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3. 立体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立体图形。
2. 运用例题讲解法,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3. 利用练习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特点。
2. 讲解立体图形的分类,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
3. 讲解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结合实际问题,讲解立体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1.1 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以整数,分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2 分数的除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分数的倒数。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百分数2.1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理解和使用百分数。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表示方法,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2.2 百分数的计算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加减乘除,百分数的转换。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认识3.1 平面几何图形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并能正确识别和描述。
教学内容: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2 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并能正确识别和描述。
教学内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第四章:量的计算4.1 长度的计算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长度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厘米,米,千米,换算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的计算方法。
4.2 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平方厘米,平方米,换算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6:解决问题(二)分摊运费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分摊运费。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应用,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101页,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利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分摊运费的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分摊运费的概念,掌握如何用分数表示分摊的费用,以及如何通过分数除法计算出每个人应该支付的费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独立解决类似的分摊费用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分数表示分摊的费用,以及如何通过分数除法计算出每个人应该支付的费用。
难点则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实际案例,比如说是三个朋友一起租车,租车的费用是120元,他们希望知道每个人应该支付多少费用。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展示这个案例,并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我会用分数来表示每个人的费用,比如说每个人应该支付的费用就是120元的1/3。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案例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解决。
5. 分数除法的讲解: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之后,我会讲解如何利用分数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展示解题的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原因。
6. 再次随堂练习:在讲解完解题方法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他们再次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案例:三个朋友租车,租车费用为120元,如何分摊?解答:每个人应支付的费用为120元的1/3,即40元。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四个朋友一起吃饭,总共花费了240元,他们希望知道每个人应该支付多少费用?2. 五个人一起去看电影,电影票的价格是100元,他们希望知道每个人应该支付多少费用?答案:1. 每个人应支付的费用为240元的1/4,即60元。
4.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4.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这是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将会使用教材第101页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我期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学生的练习本,学生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课本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重要性。
然后,我会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策略的应用。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大家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的内容。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方便学生自我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得失,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拓展延伸,让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是我今天要上的4.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明确设定,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南针。
再者,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以及板书设计,都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策略的重要手段。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是巩固和拓展学生知识的关键环节。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
我选择了教材第101页的例题和练习题,这些题目都是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展开的。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
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
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
“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者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
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
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1页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101页例4、例5、例6,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能够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除法进行验算,会利用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4.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插图的放大图和有关习题的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55=16040=
255=404=
2.求未知数x.
x6=15615x=120
3.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学会这部分内容的?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学会了如何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进行新课
(一)引导探究例4
1.出示例4的月饼图并提问:你能根据插图提出哪些问题?2.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
3.教师组织交流并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有18个月饼和3个盒子)
(2)18个月饼,准备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多少个?怎样列式解答?183=6(个)
(3)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分小组改编应用题并思考:把上面第(2)题改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同时,教师提出要求:说明这道题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怎样求?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多少?
5.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本组改编的题目和对思考题的理解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另外两个算式板书在黑
板上.
6.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组织学生结合刚才的讨论和教师的板书,观察这三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归纳概括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
7.记住三个关系式: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算式的改写,由一个关系式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教给学生记忆的策略.8.练习:
(1)把下面的除法算式改写成一个除法算式和一个乘法算式.3507=48861=
(2)填表
(3)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用两种方法验算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
100824=32254052=48
教师:你是怎样验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二)独立自学例5.
1.教师出示例5的题目:求280x=56中的未知数x.2.学生独立解答.
3.讨论:
(1)你求未知数x时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是求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把求出来的未知数x的得数代入原来式子的左边,如果左边也等于右边的56,
就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4.同桌的同学相互出两道题进行交换解答,再交换验算.(三)独立学习例6
1.出示例6的题目: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2.学生独立解答.
3.同桌的同学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交流:
(1)第一步做什么?要求的这个数用什么来表示?
(2)列等式的根据是什么?
(3)怎样求未知数x?为什么可以这样求?
(4)怎样判断自已的解答是否正确?
4.推荐一个同学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讲解这道例题.四、巩固练习
1.第99页做一做第1、2、3题.
2.(1)什么数是28的36倍?
(2)1980是什么数的36倍?
3.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什么作用?如何利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一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中的未知数x?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对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知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有了较好的学习基础.
在复习环节中,重点复习了有关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简单应用,为学生学习本节课作好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准备.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
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在新课教学中,例4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的重点摆在第一幅图的分析指导和归纳、概括关系式两个环节上,通过板书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三者的关系;例5以学生独立自学为主,教师重点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可以那样计算的道理和思考的一般步骤.例6也是让学生独立自学完成,教学的侧重点是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列式和求x的根据,知道解这类题的一般步骤,对于具体的解题方法则由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讲解.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
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对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意义、思考方法等进行全面小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