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7
东西时区题计算公式一、东西时区相关公式1. 所求区时 = 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 时区差:同是东时区或西时区,大减小;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两者相加。
二、题目与解析(一)题目1已知东八区的时间为12时,求东三区的时间。
1. 解析:- 首先计算时区差,东八区和东三区都是东时区,时区差为8 - 3=5个时区。
- 根据公式所求区时 = 已知区时-时区差(因为东三区在东八区西边,所以用减)。
- 东三区时间 = 12 - 5 = 7时。
(二)题目2已知西五区的时间为8时,求西八区的时间。
1. 解析:- 计算时区差,西五区和西八区都是西时区,时区差为8 - 5 = 3个时区。
- 根据公式所求区时 = 已知区时 - 时区差(因为西八区在西五区西边,所以用减)。
- 西八区时间=8-3 = 5时。
(三)题目3已知东二区的时间为15时,求西三区的时间。
1. 解析:- 计算时区差,东二区和西三区,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时区差为2+3 = 5个时区。
- 根据公式所求区时 = 已知区时 - 时区差(因为西三区在东二区西边,所以用减)。
- 西三区时间=15 - 5×1(这里乘以1是因为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10时。
(四)题目4已知西七区的时间为20时,求东十区的时间。
1. 解析:- 计算时区差,西七区和东十区,一个西时区一个东时区,时区差为7 +10=17个时区。
- 根据公式所求区时 = 已知区时+时区差(因为东十区在西七区东边,所以用加)。
- 东十区时间=20+17 = 37时,37-24 = 13时(因为时间超过24时,日期要加一天,这里只计算时间则减去24得到第二天的13时)。
(五)题目5已知东六区的时间为9时,求西四区的时间。
1. 解析:- 计算时区差,东六区和西四区,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时区差为6+4 = 10个时区。
- 根据公式所求区时 = 已知区时 - 时区差(因为西四区在东六区西边,所以用减)。
时区范围的计算公式时区是为了统一一个地区内的时间而设定的,通常以经度为基准来确定时区的范围。
在地球上,一共有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经度,因此可以通过经度来计算时区的范围。
下面我们将介绍时区范围的计算公式,并探讨时区对于日常生活和全球交流的重要性。
时区范围的计算公式如下:时区范围 = 经度 / 15。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任意经度所对应的时区范围。
例如,东经120度的地区,其时区范围为120 / 15 = 8,即东八区。
而西经90度的地区,其时区范围为90 / 15 = 6,即西六区。
时区的设立是为了使同一地区内的时间保持一致,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时区的存在意味着当我们穿越不同的经度时,需要调整时钟来适应当地的时间。
这对于国际旅行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时刻注意目的地的时区,以便合理安排行程和活动。
此外,时区的存在也对全球交流和商务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经常需要与不同时区的人进行沟通和合作,而时区的存在使得协调各地时间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人们需要时刻关注不同时区的时间差,以便在合作和交流中能够顺利进行。
时区的设立也带来了一些争议和挑战。
在某些地区,时区的划分可能并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中国境内采用了统一的北京时间,这意味着西部地区的日出时间较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因此,时区的划分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需要。
总的来说,时区是为了统一一个地区内的时间而设立的,通过经度来确定时区的范围。
时区的存在对于日常生活和全球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时区的计算公式和其对于生活和交流的影响。
(一)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依据:两地的经度相差15°,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
方法:
1、已知经度求时区时区数≈经度÷15 (四舍五入取整数。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时,东+西-。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区时±两地时区差,东+西-。
4、时区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
5、已知两地地方时及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所求经度=已知经度±两地地方时差÷4分/1°,东+西-。
6、已知某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求该地经度所求经度=120°E±(当地北京时间-12)÷4分/1°。
7、已知某地的日出或日落的北京时间及昼长或夜长求经度
①先求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日出+昼长/2=日落-昼长/2
②再用6中的公式求解。
8、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总结: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
时区的计算方法时区是地球上的地理学概念,按照国际标准时间把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地球经线,即每个时区相差一小时时间。
例如:北京时间和东京时间相差一个时区,即相差一小时时间。
计算时区的方法是,首先要计算出某一时刻在地球表面沿环绕地球赤道线把地球分成两半的经度线所在的位置。
以格林威治为基准,每15°为一个时区,从-12时区开始,地球的东部依次为+1时区,+2时区,+3时区,到+12时区,最后紧邻格林威治的西部为-1时区,依次类推到-12时区。
以某一地点的经度来计算其所在的时区,可以把经度数据减去7.5°,然后除以15°,得出的结果就是该地点处于几时区。
例如,假设我们考察的经度是89°,则89-7.5=81.5,81.5÷15=5.4,即表示这个点位于5时区,即UTC+5时区。
UTC时间格式由国际协调时间(UTC)来统一表示,它可以把世界上的所有时区的时间转换成UTC,方法是把当前时间减去当前所在时区的UTC时间,其单位是小时。
例如,在东八区(UTC+8),如果当前时间是2020年10月20日上午10点,那么UTC时间就是2020年10月19日晚上18点(UTC)。
日光时差又叫日光节约时间,也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它经常用于改变当地的实际时间,使时间与太阳光照时间一致,也就是使日出晚上太阳落下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在根据时区计算时间的过程中,要考虑日光时差的影响,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这时候大多数地区会将当地的时间提前一小时,比如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多数地区,他们在夏季的时候会进行日光节约时间(DST),将当地的时间提前一小时。
总之,时区的计算方法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出某一时刻在地球表面沿环绕地球赤道线把地球分成两半的经度线所在的位置来确定,以格林威治为基准,每15°为一个时区,从-12时区开始,这样可以计算出该地点所在的时区。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1、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X经度差(东加西减)
1 •地方时
①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②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同纬度偏东地点时刻早。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土(经度差)X4分钟
(所求地在东,“土”号取“ +”号,反之取“-”号)
2. 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理论上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隔经度15o划为一个时区。
②区时: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
时刻为东早西晚。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
专题十时间计算知识结构1、时区(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东西各跨7.5经度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东经度代表东时区,西经度代表西时区。
(2)时区的计算时区数=经度数/15°①尾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
②尾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
③尾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
例:计算110°E、120°E、127.5°E、130°E所在时区2、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
3、世界时: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不同地方的世界时相同。
4、区时(1)含义: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区时间的统一时间,即本区区时(2)(步骤一)时差的计算①计算口诀: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同时区用减法,不同时区用加法例: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3)(步骤二)区时的计算①计算口诀:东加西减②计算方法: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边用加法(即加时区差),在已知时间的西边用减法(即减时区差)。
例: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0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注: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中时区为中心,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1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加一天,向西每一个时区减1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减一天例1: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总结:东早西晚、异加同减(算时差)、东加西减(算区时)5、国际日期变更线(1)含义:国际上你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为避免将同一陆地划分为两天,并不完全与180°经线一致)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2)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由东十二区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十二区减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东十二区加一天)典型例题例1:我国代表团于北京时间2012年7月4日11时从香港乘飞机去日本访问,在当天东京时间14时飞抵到东京,该代表团在飞机上度过了A 3小时B 5小时C 2小时 D 6小时例2: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架飞机是A 自东向西飞行B 自北向南飞行C 自西12区飞向东12区D 自东12区飞向西12区即时训练1、(2008 宜昌)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 7时B 9时C 15时D 23时2、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2007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为A 6月7日11点B 6月8日1点C 6月7日9点D 6月8日3点3、欧洲杯足球赛的决赛将于2008年7月15日14点在伦敦体育馆举行,北京的球迷小王应在什么时间收看现场直播A 14点B 16点C 6点 D 22点4、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出生于太平洋的船上,有趣的是姐姐生日反而比妹妹生日小了一天。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1、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 15° (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土4分钟/度X经度差(东加西减)
1 •地方时
①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②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同纬度偏东地点时刻早。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
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二已知地方时土(经度差)X 4分钟
(所求地在东,“土”号取“ +”号,反之取“-”号)
2. 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理论上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隔经度15o划为一个时区。
②区时: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
区时。
时刻为东早西晚。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时区的计算方法,教你怎么计算时差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东九区)的区时?时区计算方法大全东京时间=12:00-(8-9)=13:00(即东京时间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
(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00)。
(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时区计算方法以上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等到验证,这一方法不需要画出两个时区,也不需要知道两个时区之间的东西方法就可以准确地算出区时,即计算时也不需要判断用“+”或“-”,因此学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经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农村普通中学)均能熟练掌握。
新方法的扩展这一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扩展到地方时的计算中:要计算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已知时间的经度-要计算时间的经度),其中经度中,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例:已知120°E的地方时为12:00,求20°W的地方时?20°W的地方时=12:00-4分×[120°-(-20°)]=12:00-9:20=2:40,日期变化同上,其他方法同上例。
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分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全球分为24个时区. 经度没相隔15度,时间差1小时. 北京是东8区,东12区要比西12区早一天(就是快,比如我们29号,他们才28号) 计算方法: 一.所在经线度数/15度=整数....余数 1.若余数小于7.5,即为整数时区. 2.若余数大于7.5,即为(整数+1)时区. 二.已知时间+/-时区差=所求时间(东加西减) 时区分布: 西(东)12区→西1区→中时区→东1区→东(西)12区说明:东西12区是一个时区,虽然在同一时区,但相差一天.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时间怎么算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经度大致为180°,那么如果两个人,一个在东经165,一个在西经165。
他们之间有三十°,那么如果东经165是14:00,那么西经165是几点?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若由东向西则时间加一天,若由西向东则时间减一天。
如果东经165是14:00,那么西经165是几点?西经165是前一天的16: 00 1.考虑日界线,这样需要判断东西方向,165E在165W的西面,过日界线向东时间减一天,那么此时165W应为前一天,两地相差2个时区,则东边时间=西边时间+时差=14:00+2=16:00 2.不考虑日界线,这样也就不需判断东西方向,一律按照东经在东,西经在西的原则,此时两地相差22个时差(165+165)/15,则西边时间=东边时间-时差=14:00-22=前一天的16:00 两种方法都可求出地球总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总比西边的早。
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许多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j径度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时区的计算方法教你怎么计算时差
一、时区的概念
时区是地球上一定范围内,以一小时为单位的具体时间。
时区沿15
度经线范围作分割,以一小时为单位,一共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内
的时差全世界保持一致。
二、国际坐标时的概念
国际坐标时(GMT,Greenwich Mean Time),是指以英国伦敦东经0度,也就是".00"经线为标准,以其为坐标原点,以UTC时间为标准的时间。
三、计算时区时差的方法
(1)计算同一时区内的时差
1.若在UTC时间+2时区内,两地时差为UTC+2时差,表示晚2小时;
2.若在UTC时间-8时区内,两地时差为UTC-8时差,表示早8小时;
(2)计算不同时区内的时差
1.若A地在UTC时间+2时区,B地在UTC时间-8时区,A地比B地晚10小时;
2.若A地在UTC时间-5时区,B地在UTC时间+2时区,A地比B地晚
7小时;
(3)计算夏令时和冬令时的时差
1.夏令时表示为UTC+1,冬令时表示为UTC-1,夏令时比冬令时早1小时;
2.在UTC时间+2时区,夏令时表示为UTC+3,冬令时表示为UTC+1,夏令时比冬令时早2小时。
四、总结
时区是按一小时为单位,分割地球上同一经线范围的具体时间,并且沿15度经线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范围内的时差全世界保持一致。
一、区时计算:将东时区加+,西时区加-,数字大的时间数字就大,数字小的时间数字就小。
如北京东八区——+8,→5月5日12:00纽约西五区——-5,计算纽约的时间就是在北京时间基础上减13。
结果就是大数对大数,小数对小数。
如果是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数字减小24,就减一天。
反之,数字增加24就加一天。
所以向东是从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减一天,反过来,就减一天。
二、地方时的计算:东经加正号,西经加负号,计算两条经线时差时,看数字相差多少,换算成相应的时间,仍然按照大数对大数,小数对小数的原则加减时差如东经116度→+116°西经104度→-104°算这两数差210°,则时差14小时,上边数字应该对应大的大数,下边数字应该对应小数。
地方时的换算公式为:t1-t2=λ1-λ2式中,λ1、λ2分别表示任意两个地点的经度,其本身含有+、-号,规定东经为+,西经为-;t1、 t2分别表示上述两个地点的地方时。
根据此公式可方便地换算两个不同地点的地方时,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不同时刻之间的换算公式(一)地方时的换算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一般均是指地方平太阳时而言。
地方时仅取决于经度。
地球上任意两个地点之间,若经度相同则地方时刻相同,而经度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地方时刻的差异。
地方时的换算公式为:t1-t2=λ1-λ2式中,λ1、λ2分别表示任意两个地点的经度,其本身含有+、-号,规定东经为+,西经为-;t1、t2分别表示上述两个地点的地方时。
根据此公式可方便地换算两个不同地点的地方时,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二)区时换算地球上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地根据经度的不同,分属于不同的时区。
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任一已知经度的地点所处的时区:n=λ/15°式中,λ为某地点的经度,n为所在的时区序号,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区时是指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
时区的计算方法,教你怎么计算时差时区的计算方法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东九区)的区时?时区计算方法大全东京时间=12:00-(8-9)=13:00(即东京时间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
(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00)。
(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时区计算方法以上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等到验证,这一方法不需要画出两个时区,也不需要知道两个时区之间的东西方法就可以准确地算出区时,即计算时也不需要判断用“+”或“-”,因此学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经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农村普通中学)均能熟练掌握。
新方法的扩展这一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扩展到地方时的计算中:要计算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已知时间的经度-要计算时间的经度),其中经度中,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例:已知120°E的地方时为12:00,求20°W的地方时?20°W的地方时=12:00-4分×[120°-(-20°)]=12:00-9:20=2:40,日期变化同上,其他方法同上例。
世界时区及时差计算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或减去(-)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
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
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如果北京是中午12:00美国纽约:00:00夜里。
非常好记。
纽约在美国东部时区。
美国有4个时区。
但地理时差为13个小时。
但你在美国和中国打电话,就是12个小时时差。
因为美国有:day time saving.就是说美国人把表调快1个小时,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天是亮的,你下班5点,其实地理时间才4点。
这样天就晚一个小时才黑。
这个day time saving会在10月29号停止,也就是说纽约和北京就13个小时时差了。
经度每差15度,时间差一小时按照时区划分,北京在东8区,纽约在西5区,两地相隔13个时区,时间相差13个区时,北京比纽约早13个小时,每年的夏半年,也就是4-10月,为了节约电能,我国曾经特别制定了夏令时,将我国统一时间推后一个小时,也就是采用了东7区的区时,这样一来,和纽约的时差就是12小时了,1、东加西减不分东西经,从劣弧看东西方位,左西右东,知西求东用加法,求西用减法。
2、差一个时区就是差一个小时。
这是区时。
地方时来说,差15度差一个小时。
3、跨日界线,从东经进入西经减一天,西经进入东经加一天。
时区计算中的技巧在初中《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中,编者站在全球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我们认识到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们应该树立一种开放的意识和全球的观念,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
在这同时,书中讲到了时区和日界线的问题。
对于时区的划分办法及其意义,大部分同学比较容易理解,但对时区的计算方法,以及日界线的跨越总是比较模糊,有些同学搞不清东、西时区的时间迟早,经常把迟的时间算成早的,或把早的时间算成迟的;而在跨越日界线时,又把日界线东、西方的时间搞混,多数同学认为日界线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时间早些。
时区的计算公式时区是用来划分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时间差异的。
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不同地区的时刻并不完全一致。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人们创造了时区的概念,并制定了一套计算公式来确定不同地区的时间。
时区的计算公式基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也被称为世界标准时间(UTC)。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以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时间为基准,其他时区的时间都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为参照。
时区的计算公式如下:时区= (本地时间-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15其中,本地时间指的是某个地区的当前时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参考时间,15是由于地球自转每小时旋转15度而得出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时区的计算公式。
假设现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上午10点,而某个地区的本地时间是下午2点。
那么根据计算公式,时区= (14 - 10)/ 15,即时区为0.27。
由于时区一般是以整数表示的,所以这个地区的时区可以近似为0。
通过时区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本地时间来确定所处的时区。
比如,如果某个地区的本地时间是下午3点,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上午8点,那么时区 = (15 - 8)/ 15,即时区为0.47,近似为0。
不同的时区对应着不同的地理位置。
时区的划分主要考虑了地球的自转和国际航空、国际贸易等因素。
地球自转每天完成一次,共360度,因此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
从东向西,时区依次为东12区到西12区。
中国是跨越东八区和东九区的国家。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标准时间,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相差8小时。
而新疆位于中国的西部,属于东九区,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相差9小时。
时区的存在使得全球各地能够统一时间,并方便人们进行跨时区的交流和协作。
不同时区的时间差异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国际旅行需要调整时差,跨时区的会议需要协调各方的时间等。
时区的计算公式为时区 = (本地时间 -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15,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确定不同地区的时区。
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标准,方便全球各地的人们进行协作和交流。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最简单的方法,推荐用此条 2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2.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地理时区&区时⒈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2.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5.日出、日落时刻(1)地方时、区时计算(2)日出时刻=(24-昼长)/2日出时刻=12-昼长/2(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日落时刻=12+昼长/2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 26′N—R—6月22日*(23 26′*4/365)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 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
(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8.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9.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10.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11.昼长、夜长(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2)昼长=(12-日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3)图上计算: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5)夜长=24-昼长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一、传统方法的缺陷教材中通过校准宾馆大堂时钟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区时的计算方法。
其具体方法是:1.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2. 找出另一个城市所在的时区;3. 数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4. 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即要计算区时的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区时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
例如北京(东八区)的区时为14:00,则东京(东九区)的区时计算方法为:因东京与北京相差一个时区,并且东京在北京的东边,要早一个小时(即加一小时),所以东京时间为15:00。
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先画出两个城市分别在哪个时区,数出两个城市相差几个时区,并且还要知道要计算区时所在的时区在已知区时所在的时区的方法(东或西)。
因地球是圆的,所以方位的确定,对初一学生来说很难掌握,因而区时的计算成为教学的难点之一。
也有人用另一种方法,试图使计算简化,来解决这一难点,其方法是用如下公式计算: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时区东为正、西为负)。
例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5月1日的12:00,则东京时间为:12:00+(9-8)=13:00,即东京为5月1日的13:00,(因东京在北京的东边,所以用“+”)。
再如北京时间同上,则莫斯科时间为:12:00-(8-3)=7:00,即莫斯科时间为5月1日的7:00(因莫斯科在北京的西边,所以用“-”)。
这一方法比教材中提供的方法要方便一些,但公式中“+”或“-”的确定,还要根据东“+”西“-”的方法,如东京在北京的东边用“+”,莫斯科在北京的西边用“-”,换言之,这一方法还是要求学生知道两个时区之间的东西方位,因此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还只有30%左右的较优秀的学生能掌握它,因此需要教师作进一步探索。
二、新方法的优点在探索中,本人总结出一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点的新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非常理想。
这种新的计算区时的方法是: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东九区)的区时?东京时间=12:00-(8-9)=13:00(即东京时间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
(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00)。
(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以上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等到验证,这一方法不需要画出两个时区,也不需要知道两个时区之间的东西方法就可以准确地算出区时,即计算时也不需要判断用“+”或“-”,因此学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经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农村普通中学)均能熟练掌握。
三、新方法的扩展这一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扩展到地方时的计算中:要计算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已知时间的经度-要计算时间的经度),其中经度中,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例:已知120°E的地方时为12:00,求20°W的地方时?20°W的地方时=12:00-4分×[120°-(-20°)]=12:00-9:20=2:40,日期变化同上,其他方法同上例。
在日界线的教学中,向东跨过日界线后日期的变化或向西跨过日界线后日期的变化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之一,这一难点的突破也可应用区时的计算方法。
如西十二区为5月1日的12:00,则向西跨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的日期为:东十二区的区时=12:00-[(-12)-12]=36:00-24:00+1天=12:00(5月2日)。
即向西跨过日界线,时刻不变,日期加一天。
同理也可计算向东跨过日界线后日期的变化。
类似的方法,还可以扩展到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中。
具体方法是;某地某时的太阳高度角(α)=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注: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如宁波(30°N)夏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30°-23.5°)=83.5°;北京(40°N)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40°-(-23°)]=26.5°;赤道春分日的太阳高度为:90°-(0°-0°)=90°;赤道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0°-(-23.5°)]=113.5°,当太阳高度(α)>90°时,则太阳高度应为180°-α,即为当地的太阳高度,因此赤道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180°-113.5°=66.5°二、1、确定日出日落时刻:(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2、确定太阳高度:(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