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学案( 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
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国为秦开凿水渠的企图,并分析秦王嬴政在郑国的企图暴露后仍坚持修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废逐客令的目的,并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企图:消耗秦的国力,使秦无法向东征伐,以保证韩国的安全。
原因:郑国渠的开凿使大片农田得到灌溉,有利于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2)目的:吸引有用之才,为秦国效力;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
评价:秦王嬴政的做法,反映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其做法有利于吸纳人才,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力量,从而相对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而为其兼并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
……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要求而出现的。
它对于结束长期形成的诸侯割据局面,维护国家统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郡县制所体现的封建专制政体的特征,并说明郡县制实施所产生历史影响。
(1)问时,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中,归纳有利于统一的政治因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命题规律探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
考生在本专题备考的时候要能够认识到,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要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关注他们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的睿智、意志和品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贯穿在对政治、经济、文化史的考察中,西方先哲预计会是考察的重点之一,从题型看,主要是非选择题。
本专题备考时要具备的方法技巧有如下几点:首先要理顺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线索,要将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发展阶段相结合。
其次,要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科学,要掌握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①明确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其思想和行为是否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是唯一的,例如气节、修养、品质等个性特点也可以在一定评价环境中作为标准;②将历史人物放在其身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考查,任何历史人物都受到他所处的时代的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要结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特点、伦理道德的观念以及历史人物的阶级归属等去评价,而不能拿今天的标准去评判古人,更不能从今人的好恶去看待古人;③寻找历史人物思想行为的主导方面,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既要全面分析其思想行为又要能够突出其活动中最主要的、影响最深远的主导方向;④评价历史人物需要准确、公正和详尽的史实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使结论无误。
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标纲一体解读考点全面解析考点详解一、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一)历史功绩1、统一全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新纪元。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640年唐太宗在高昌(后移至龟兹)设置安西都护府 702年武则天于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这两个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A. 开辟贯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B. 加强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C. 促进汉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 推动东北边疆地区开发进步【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均昌唐朝在西域设立的军政机构它们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故B正确开辟贯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是在汉代故排除A这两个机构设置在西域而不是西藏也不是在东北故排除C、D2.封建史学家描述“贞观之治”时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A. 存在夸大溢美嫌疑B. 客观反映了历史真实面貌C. 说明唐朝重视人才D. 全面反映了唐朝历史全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封建史学家描述的“贞观之治”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以致出现“无复盗贼图圄常空”等比真实的历史情况美好很多的现象这是对“贞观之治”的夸大赞美故选A项BD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唐朝重视人才 C错误故选A3.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 “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A. 吐蕃地区B. 东突厥地区C. 西突厥地区D. 西南夷地区【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在东突厥地区实行的册封政策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清朝时使台湾回到祖国大家庭的决定性人物是()A. 姚启圣B. 施琅C. 康熙D. 郑克塽【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清朝”、“决定性人物” 结合所学可知 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兵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故C项正确AB项是参与收复台湾的人物之一不是主要的决定性人物排除D项是盘差台湾的人物排除5.据《淮南子》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路攻取东瓯(浙江)和闽越兵力约十万四路攻两广其中两路攻南粤其余两路攻西瓯兵力约四十余万”下列与材料所述事件相关的是A. 发生在秦灭齐完成统一大业之前B. 在南越增设闽中郡南海郡等三郡C. 将西南夷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D. 开凿灵渠以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奏始皇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在进攻诸瓯即百越的战争中曾开凿灵渠以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 D项正确奏始皇二十八年在奏朝(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之后 A项错误奏始皇在南越增设的三郡中不包括闽中郡 B项错误通过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将西南夷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与奏始皇派兵攻打攻取百越的活动无关 C项错误6.中国历史上有位皇帝最早修建长城作为防范游牧民族南进的屏障另一位皇帝却不再维修长城而与蒙古各部结盟以上做法分别出自()A. 秦始皇唐太宗B. 秦始皇康熙帝C. 孝文帝唐太宗D. 孝文帝康熙帝【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最早修建长城的皇帝是秦始皇不再维修长城而与蒙古结盟的皇帝是康熙帝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应排除故选B7.如图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A. 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B. 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C. 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D【解析】1727年历史时间段不属于清朝前期 A排除驻藏大臣设立事件是乾隆时期 B排除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国家政权的巩固 C排除材料中的伊犁将军、驻藏大臣设立以及台湾府设立等信息均反映的是巩固统一的举措D正确故选D8.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他的功绩不包括()A. 灭六国统一天下B. 统一文字、货币C. 开始推行郡县制D. 修长城抵匈奴【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秦国开始推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秦始皇的个人功绩故选C9.吕思勉指出“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作者意在说明()A. 秦朝与六国矛盾尖锐B. 秦缺乏和平时期治理大一统国家的经验C. 秦国以法家思想治国D. 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答案】B【解析】10.康熙帝通过南怀仁致信西方耶稣会士“凡擅长天文学、光学、静力学、动力学等物质科学之耶稣会士中国无不欢迎”此信说明()A. 康熙对西洋科技有着相当热情B. 鼓励士大夫与传教士全面交流C. 鼓励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D. 认为西洋军器是护卫王朝之需【答案】A【解析】A材料中指出康熙帝对西洋科技的欢迎说明了康熙帝对科技相当欢迎故正确B材料中未涉及士大夫的有关信息点故排除C材料中未涉及传播天主教的信息点故排除D材料中未涉及西洋军器的有关知识点故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保障弱势群体的举措所体现的传统思想及作用11.(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太宗时期相比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1.(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答案】(1)思想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作用保障了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减轻了弱势群体的家庭负担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敬老、尊老的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了唐太宗时期的社会安定与繁荣为后世社会保障提供了借鉴【解析】(1)由材料“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唐太宗奖励那些孝义之家为高龄老人配侍丁当巡幸某地或碰上遇甘雨、谒献陵等重要事件时他还会赏赐弱势群体”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唐太宗的仁政和民本思想作用从对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作答即可【答案】(2)特点战时性覆盖面广法制化重视宣传成因边区经济、文化、交通相对落后特殊的战争环境(抗日战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解析】(2)根据材料“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还高度重视社会优抚工作注重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还高度重视社会优抚工作注重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边区通过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债、寒衣募捐等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政府很重视对众多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解释”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其特点是战时性覆盖面广法制化重视宣传原因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经济、交通、文化等各方面作答即可【答案】(3)意义有效服务了工业化战略形成了一支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劳动力队伍促进了社会公平、民族团结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3)由材料“使得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战略成为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的第三世界国家’”“形成所谓‘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概括回答意义即可12.(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与合理策略12.(2)据材料简析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政治智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答案】有利条件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内乱策略重用人才授以专征之权建制管理【解析】【答案】智慧善于用人用人不疑以国家大义为出发点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台湾与大陆的交流【解析】13.(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进步性13.(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产生的社会效果差异的根源13.(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答案】(1)思想主张肯定私欲要求平等时代进步性通过肯定私欲的合理性来宣扬个人自由蕴含着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要求平等反对特权具有民主启蒙色彩【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若无私则无心矣”“;既以自格之分,则人人皆平也,无谓贵贱之分”可归纳思想主张第二小问根据李贽的主张可知肯定私欲来宣扬个人自由蕴藏着近代人文主义的因素根据戴震要求平等的思想可知这种要求平等的思想是对特权的否定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答案】(2)共同之处反传统反权威重人性根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极其微弱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西方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成长迅速【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但丁宣称人是高责和平等的”可知但丁主张平等根据材料“字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可知彼特拉克反对权威根据材料“他嘲笑经院神学家只是些总想了解“深奥的上营密,漠视人性和人欲的傻瓜”可知彼特拉克反传统结合李贽和戴震的思想主张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二者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这是由中西方的经济形态决定的【答案】(3)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关注现世生活追求欢乐的家庭生活、和睦的社会关系原因西周宗法制影响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后果长期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神化君主【解析】(3)根据材料“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浑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可知中国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关注现世生活追求欢乐的家庭生活、和睦的社会关系产生这种主张的原因需从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分析14.(1)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14.(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康熙和拿破仑实行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答案】(1)贡献康熙帝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拿破仑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法国科技和教育的进步特点康熙帝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总结作用但缺乏创新拿破仑重视近代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其教育政策的目的是为军事服务【解析】(1)康熙选拔饱学之士参与编写《明史》和其他学术著作的编纂反映了康熙帝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从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康熙帝只是对原有文化的总结创新的成分不多从拿破仑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可以看出拿破仑也重视教育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但是材料中也交代拿破仑办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军事服务【答案】(2)背景康熙——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实行文化专制拿破仑——法国大革命使法国资产阶级上台执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在法国达到高潮【解析】(2)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二者背景上的异同康熙帝是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不断地加强经济上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上厉行文化专制近代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即将建立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快速文化思想上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第 1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主题时空线索串连][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由1.“治世”和“盛世”的含义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多半农民( 自耕农 ) 保有一些节余生产物,得以保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次序平定、矛盾和缓、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2.“治世”和“盛世”出现的原由(1)根来源因: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使了生产力的发展。
(2)详细原由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深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汲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优秀的个人素质,擅长用人纳谏,安不忘危。
③经济上采纳重视发展生产的举措,政治上注意整改吏治。
④采纳开通的民族政策,正确办理民族关系;踊跃展开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感人民勤劳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供给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就等要素。
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国家一致1.原由(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实时调整是封建国家一致的根来源因。
(2)民族交融的不停增强使民族矛盾渐渐和缓,中华民族内部凝集力的日趋增强是封建国家一致的基来源因。
(3)中央集权制的成立和不停完美发展。
(4)中原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力,使少量民族的一致直心力不停增强。
(5)统治者注意采纳保护国家一致的政策。
(6)长久战乱后,人民盼望一致。
(7)优秀的历史人物致力于一致的伟大作用。
2.影响(1)保持了相对平定的政治环境。
(2)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了民族交融,有益于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
(4)有益于各地域经济文化的沟通。
(5)有益于中外经济文化沟通。
(6)有益于边境的稳固和开发。
(7)有益于建设大型社会工程,如水利设备、长城等。
(8)有益于抵抗少量民族政权的打劫。
(9)有益于抵抗外国的侵略等。
3.借鉴(1)发展经济实力,为一致确立坚固基础。
(2)争取政治优势,为一致创建有益的社会条件。
学案4专题学习总结[学习目标] 1.留意归纳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三位政治家的主要历史功绩,分析他们所实行的各项措施的历史作用及局限性。
2.本专题内容与必修一、必修二联系比较亲热,学习时留意联系有关内容。
3.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的进展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评价他们时确定要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其历史贡献,也要看到其不足,要将历史人物和大事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考察;同时也要用阶级分析法看待历史人物。
4.在学习历史人物时,不要遗忘结合他们每个人的共性特点,借鉴他们的共性优点为我所用,用以反思自我的不足。
一、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历史功绩(1)统一全中国,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心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在中心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强干弱枝,避开国家分裂。
(3)巩固中心集权①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辆形制,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③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并设桂林等四郡。
④法律上:制定严密、严酷的法律。
2.历史过失(1)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仿建六国宫殿、阿房宫,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修长城,广征徭役。
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2)实行暴政:赋税沉重,刑法严酷。
(3)文化专制:“焚书坑儒”,钳制人们的思想,摧残文化。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领域主要内容政治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进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唐律》,重视法制建设经济连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疗养生息,轻徭薄赋训练进展隋朝的科举制民族促进民族团结和进展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2.(1)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为唐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进展、文化富强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通过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2.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3. 通过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增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高效课堂史料研析史料阅读: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问题设置: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分析参考:两则材料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秦始皇和康熙帝进行比较:第一,秦始皇“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和康熙帝“皆朕一身亲理”,说明两人都实行皇权专制;第二,秦始皇“不看完不休息”和康熙帝“从不敢稍自暇逸”,说明两人都勤于政事。
答案:都实行皇权专制,勤于政事。
达标训练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
”于是大索,逐客。
(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
”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
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运用概括、设问、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主要措施。
难点: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通过概括、设问、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还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师1、分析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复习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2、布置学案,明确本单元教学知识的重难点。
学生1、课前预习本单元知识。
2、对学案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使复习课效率更高。
六、教学活动设计【导入复习课】展示诗句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拉近与课本的距离。
【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高考展望1.本专题设计的三位古代政治家,在旧高考中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考查,今后高考的命题中仍然会关注,他们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应是考查重点。
其次,作为一个成功的“人”,他们身上哪些特质值得借鉴,在学习中也应注意。
2.注意康熙帝统治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的比较,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也应是将来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
知识梳理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秦统一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建立中央权的统一国家 法律:军事: 交通:秦始皇的暴政玄武门之变(课外阅读 实质,结果)贞观之治的出现原因:表现:晚年的自我反省 (课外阅读 )少年皇帝(课外阅读)面临困难 维护国家主权 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思想文化专制 繁重的徭役、兵役 残酷的刑罚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概念: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民风淳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繁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巩固 统一 国家 平定三藩 收复台湾 平叛噶尔丹加强对民族宗教文化的控制加强蒙藏 民族团结( )( )(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条件客观条件:(1)经济方面:(2)政治方面:(3)民族关系:(4)人民愿望:(5)统一中心:主观条件:(6)秦王赢政: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措施贞观之治的表现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文化方面:4、民族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5、对外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重点问题分析1、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康熙帝即位之初,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如何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思维拓展(发展要求,有时间可以讲解)1.关于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建议结合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2.康熙帝在清军进入台湾后,设置台湾府。
这一举动( )①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有利于巩固东南海防③加快了台湾开发的步伐④清除了荷兰的殖民势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鳌拜集团被铲除 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4.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5.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6.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 )①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②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
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③“尊孔”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唐太宗曾多次说:“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缓和水与舟的关系,他采取的相关措施有( )①推行均田制②减轻赋税③减轻刑罚④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专题总结1.全面分析秦统一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①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强化,民族交往的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战争不断。
从春秋的列国争霸,到战国的七雄兼并,都预示着统一的大趋势。
③由于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①在各国变法的浪潮中,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到嬴政即位时,秦国已建立起了向东部扩张的阵地。
政权巩固、国富民强的秦国,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其他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从而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
②秦王嬴政即位后,继承祖先开创的基业,敏锐地把握住统一天下的时机,在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势后,采取正确的策略,果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2.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治国的政治思想,为后世所称道。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
(3)完善了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4)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5)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6)重视文化事业,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如科举制的完善、国修史书、开明的宗教政策和对外文化政策等。
3.结合世界时代背景客观评价康熙帝(1)时代背景:康熙即位前夕(即17世纪中叶),中国和世界都处在新旧交替的紧要关头,都在经受战争与变革的动荡。
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世界历史从此开始步入资本主义初期。
(2)中外反映:当荷兰和英国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欧亚大陆的著名大国虽都依旧处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但各国统治者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①法兰西的路易十四推行“重商”政策,善于选拔贤才,使法兰西在欧洲大陆盛极一时。
面对强盛的西欧,俄国的彼得大帝更不甘落后,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军事实力,推动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节千秋功过——秦始皇德清高级中学闻霞★考纲: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考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基础知识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⑪客观: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诸侯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⑫主观: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嬴政雄才大略,广罗人才和“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
2.过程: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方式:兼并战争)3.意义:⑪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进入大一统时代,祖国版图初步奠定⑫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二、秦巩固统一的“大一统”措施三、评价秦始皇1、功: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⑪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⑫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内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⑬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⑭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促进了民族融合,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过:秦始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秦始皇暴政表现)⑪徭役兵役繁重,滥用民力物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修筑长城等,破坏了生产,加重了人民负担⑫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选修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通过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2.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3. 通过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增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高效课堂史料研析史料阅读: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问题设置: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分析参考:两则材料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秦始皇和康熙帝进行比较:第一,秦始皇“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和康熙帝“皆朕一身亲理”,说明两人都实行皇权专制;第二,秦始皇“不看完不休息”和康熙帝“从不敢稍自暇逸”,说明两人都勤于政事。
答案:都实行皇权专制,勤于政事。
达标训练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
”于是大索,逐客。
(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
”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两张有关秦朝历史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热议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 再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B. 反映出秦王朝人民的沉重负担C. 体现了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D. 暴露出了秦王朝的保守与落后【答案】D【解析】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朝能够修建出灵渠、秦陵和兵马俑这样伟大的工程说明秦王朝是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朝代因此 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灵渠、秦陵和兵马俑的修建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和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也说明秦王朝人民的徭役负担沉重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2.“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说明()A.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B.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 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答案】A【解析】密折表面上看是皇帝对少数官员的信任而采用的告密制度实际上皇帝通过此举可以进一步了解地方官的情况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政治权力加强的表现故A 项符合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皇帝先接受各级官吏的建议再作出决策不能表明决策的开放性故B 不正确据所学可知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故C不正确皇帝通过“密折”是对地方官员管理的了解是对地方官员控制加强的表现其目的不能说是对人民控制镇压的表现故D不正确故选A3.为酬劳谋臣武将以及优待皇室诸王贞观十一年太宗定下制度勋臣、诸王为世封刺史当时刺史是一州之长唐初全国仅有州(府)158个侍御史马周上书反对他举史实为例陈述该制度的危害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这则史事()A. 折射出唐初政治的民主性B. 蕴含了唐太宗施仁政的方略C. 凸显了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D. 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答案】D【解析】唐初政治不存在“民主性” 排除A项材料中唐太宗采取建议与“施仁政”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来看说明唐太宗能够听取大臣的正确意见因此这则史事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故D项正确4.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还有人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秦始皇得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A.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 创立了皇帝制度和郡县制C. 实施分割相权的制度D.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千古一帝’……中国之政得奏皇而后行”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确立了以“皇帝制和郡县制”为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为后世所沿用故选D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郡县制 A错误郡县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因此不是奏始皇创立 B错误据所学可知秦始皇设置丞相掌握行政权而没有分割相权 C错误故选D5.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 认为西洋传教士“仰蒜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 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 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说明A. 西方文化已被完仝接受B. 康熙帝思想保守落后C. 政治利益决定文化政策D. 康熙帝实行文化专制【答案】C【解析】从康熙发布“容教令”的原因是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 以及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等习俗来看康熙对于宗教政策的标准是宗教传播不得有害统治即反映了政治利益决定文化政策 C项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允许进行有条件的宗教传播不是阻碍西学东渐排除B、D项A项材料无法体现6.梁启超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皆为虐政而结果非可一概而论……左道欺罔邪谄以易富贵在法宜诛也始皇一坑正可以扫涤恶氛惩创民蠢功逾于罪也” 对此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焚书坑儒虽是暴政但不能全盘否定②焚书坑儒在当时有利于统一功大于过③焚书坑儒打击了守旧势力有利于社会进步④梁启超以此隐射维新思想受到守旧势力阻碍A. ①②B. ①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皆为虐政而结果非可一概而论……左道欺罔邪谄以易富贵在法宜诛也始皇一坑正可以扫涤恶氛惩创民蠢功逾于罪也”可知反映了焚书坑儒虽是暴政但不能全盘否定焚书坑儒在当时有利于统一功大于过焚书坑儒打击了守旧势力有利于社会进步故①②③正确结合梁启超的思想和活动可知梁启超以此隐射维新思想受到守旧势力阻碍故④正确故D项正确故选D7.贞观十年李世民为自己营建陵墓时特令工匠用青石凿刻自己分别乘六匹战马的浮雕立于陵前象征亲身经历的六大主要战役在其完成统一的征战中取得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的标志是()A. 消灭薛举集团B. 消灭刘武周的力量C. 击败窦建德、王世充集团D. 大败东突厥的军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消灭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河南、河北尽归唐王朝所有标志着唐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故C项正确消灭薛举集团和消灭刘武周的力量发生于唐朝在创建之初其意义为稳定根基而不是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排除AB大败东突厥的军队为唐朝统一之后排除D故选C8.秦始皇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关于秦始皇统一进程以下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南征百越②北击匈奴③统一六国A. ③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①D. ③②①【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是公元前214年②公元前215年③是公元前221年故先后顺序是③②① 故D项正确故选D9.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下列属于中国领土的有()①尼布楚②黑龙江流域③雅克萨④库页岛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尼布楚是俄罗斯的领土故①错误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②③④正确10.《清史十五讲》描述了康熙初年的形势“生机勃勃的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但是清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可以说年幼的康熙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此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有()①剪除权臣鳌拜及其势力②收复台湾设一府三县管理③设宣政院管理蒙藏事务④平三藩之乱巩固国家统一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清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可以说年幼的康熙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为此康熙采取的举措主要有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故②④两项正确①是康熙初年的事迹但与题意不符③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故选B1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A.秦朝统一前实行分封制这是贵族统治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设立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这是官僚政治故正确B.井田制指的是农业生产方式与材料内容无联系故错误C.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也是集权制周天子享有最高的权力故错误D.材料中未涉及军功、文治等信息点故错误故选A12.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A.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B.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C.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D.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答案】D【解析】A该选项是强调治理官吏的重要性故排除B该项是强调君主道德重要性故排除C该项是强调公正的信息故排除D该项是强调要想让人民耕种不失时国家的政策就应当精简让人民修养故正确故选D13.有学者指出“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帝还特派了114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 由此可见布达拉宫“藏汉合璧”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得益于()①历史上汉民族对吐蕃建筑的影响②康熙时汉藏工匠协同修建③松赞干布派人到唐朝学习汉族建筑技艺④达赖接受清朝康熙帝的册封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14.在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后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最终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雅克萨位于下图中()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克萨位于今中国漠河黑龙江主航道以北的俄罗斯阿尔巴津诺依据图示可知 A项是尼布楚排除B项是雅克萨正确C项是瑷珲排除D项是庙屯排除故选A15.统一货币(见如图)是秦始皇巩固统一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秦朝统一货币的名称是A. 布币B. 半两钱C. 蚁鼻钱D. 刀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将原来奏国的半两钱作为全国通用的货币 B项正确布币是原来赵国和魏国的货币不是奏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货币 A项错误蚁鼻钱是原来楚国使用的货币 C项错误刀币是奏朝统一前燕国和齐国使用的货币 D项错误16.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特指中原②库页岛隶属于中国③尼布楚归俄国所有④平等协商边界条约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中国指的是当时的清政府错误②库页岛隶属于中国管辖正确③尼布楚在大兴安岭以北属于俄国所有正确④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正确故选D17.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 统一文字C.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 创始王位世袭制【答案】D【解析】D是夏朝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18.(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答案】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解析】问材料一、二主要说明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分别回答第【答案】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解析】问材料三主要介绍收复台湾后康熙帝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即可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文官制度开始建立的背景与文官选拔要求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70年英国现代文官制度正式确立的特点【答案】【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社会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培养专业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的建立和运行用人机制的变革迫在眉睫要求公开考试选拔以才能功绩为晋升标准废除世袭统一管理学历要求【解析】【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社会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培养专业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的建立和运行用人机制的变革迫在眉睫要求公开考试选拔以才能功绩为晋升标准废除世袭统一管理学历要求【答案】(2)特点法律保障分层要求依次录用公开竞考择优录用【解析】(2)特点法律保障分层要求依次录用公开竞考择优录用。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之小船创作1.统一条件(1)经济基础: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2)群众基础: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人才条件:秦王嬴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引各国贤士,拥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4)策略得当:采用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针。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1.建立集权(1)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集大权于一身。
(2)三公九卿制裂。
2.巩固统一(1)奠定疆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
(3)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4)水陆交通: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三、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
(2)修筑长城,强制征用40万民夫修筑长城。
(3)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
(4)沉重徭役;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
2.结果激化阶级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
3.对秦始皇的评价(1)功: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实行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特别提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而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修筑长城,目的是为了阻止北方匈奴南下。
但在修筑过程中,滥用民力,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对待秦始皇的措施应一分为二地评价。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6[学思之窗],思考:你认为过于严酷的法律对百姓和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虽大大增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但严刑酷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因此迅速灭亡。
评价秦始皇[史料一] (李斯等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 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 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5.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6.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7. 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8. 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9.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0.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考试说明】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二、教学过程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1)条件:①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③人民渴望统一。
④秦王嬴政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穷十年之功,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统一。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建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2)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设郡县管辖,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1)是杰出的政治家
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
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完成大一统)
②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
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开创新制度)
③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征百越,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形成多民族)
(2)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为了稳固统治,他实行暴政: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②制定了严刑酷法;
③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本课内容与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有较多的重迭,教学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贯通,以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1)政治:①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②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③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促进了唐初
政治清明,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政治基础。
(2)经济: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3)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4)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①战而后和:唐太宗派李勣和李靖分别讨伐。
②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置羁縻(mi)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
世袭。
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③册封首领:西北各族首领
请尊唐太宗为“天可汗”,他们的后嗣由唐朝册封。
④和亲通婚:唐太宗派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融合;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外交: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①设立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②鼓
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③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
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也
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2.评价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唐太宗在位期间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大唐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基础;
(2)加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促使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繁荣阶段;
(3)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特别是其晚年的自我反省,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和典范,对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唐太宗的统治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适当关注唐太宗的个人品质,以凸显历史的人文教育意义,例如唐太宗克制个人生活私欲的做法,玄武门之变和贤明、审慎也难以贯彻始终的不足之处。
(三)统一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 列举康熙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康熙初年面临形势?)
(1)平定“三藩之乱”: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2)收复台湾: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3)平定噶尔丹叛乱: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
(4)推行文化宽容政策:①崇尚汉族儒家文化——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
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利用儒学,维护统治)②加强与蒙藏民族团结——既保护佛教,尊
重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巩固统治,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5)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
▲康熙初年面临形势:①南疆:“三藩”割据;②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
③西北:漠西、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尤其是漠西的准噶尔部;④全国:满
汉民族矛盾尚末平复;⑤北疆: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2.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可以结合清朝疆域图,从不同的方位来引导归纳,也可以围绕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两个主题来归纳。
还可以结合秦始皇活动来进行比较,彰显秦始皇对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建立”之功和康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之功。
【疑难解惑】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
(1)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2分)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2分)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分)
(2)唐太宗:对国内各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和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
(3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措施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3分)(3)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5分)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分)
三、本课问题检测
1.回答下列有关秦始皇的问题
(1)简述秦统一中国的条件(分客观和主观)和特点?
(2)秦统一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分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和影响?(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5)评价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6)康熙初年面临形势?列举康熙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7)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8)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
四、基础测评(见三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