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1
- 格式:docx
- 大小:83.81 KB
- 文档页数:21
九年级上册数学笔记整理人教版一、一元二次方程。
(一)定义。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 一般形式:ax² + bx + c = 0(a≠0),其中ax²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 对于方程x² = p(p≥0),解得x = ±√(p)。
- 例如,方程(x - 3)² = 4,则x - 3 = ±2,x = 3±2,即x = 1或x = 5。
2. 配方法。
- 步骤:- 把方程化为ax²+bx = - c的形式。
- 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x²+(b)/(a)x+((b)/(2a))² = - (c)/(a)+((b)/(2a))²。
- 把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x+(b)/(2a))²,然后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 例如,对于方程x²+6x - 7 = 0,移项得x²+6x = 7,配方得x² + 6x+9 = 7 + 9,即(x + 3)²=16,解得x=-3±4,x = 1或x=-7。
3. 公式法。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b±√(b² -4ac))/(2a)。
- 其中b² - 4ac叫做判别式,记作Δ=b² - 4ac。
-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 例如,方程2x² - 3x - 2 = 0,其中a = 2,b=-3,c=-2,Δ=(-3)²-4×2×(-2)=9 + 16 = 25>0,根据公式x=(3±√(25))/(4)=(3±5)/(4),解得x = 2或x =-(1)/(2)。
一、一元二次方程1. 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a ≠ 0)。
2. 解法•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步骤包括:移项、除二次项系数、配方、开平方。
•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当b² - 4ac ≥ 0时)求解。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的一边化为0,另一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从而转化为求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3. 根与系数的关系•若一元二次方程x² + px + q = 0的两个根为x₁和x₂,则有:x₁ + x₂ = -p,x₁x₂ = q。
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应用步骤•审: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设:设出未知数。
•列:列出方程,这是关键步骤,需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解: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合题意。
•答:写出答案。
2. 常见类型•数字问题:如三个连续整数、连续偶数(奇数)的表示。
•增长率问题:设初始量为a,终止量为b,平均增长率或降低率为x,则经过两次的增长或降低后的等量关系为a(1±x)² = b。
•利润问题:常用关系式有总利润=总销售价-总成本,或总利润=单位利润×总销售量,或利润=成本×利润率。
•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图形的面积与图形的边等高等相关元素的关系,将图形的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三、二次函数1. 定义•一般地,形如y = ax² + bx + c(a, b, c是常数,a ≠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 性质•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由a的符号决定: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等号两边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
注意以下几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bx + c = 0(a≠0)。
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指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①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②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③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④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x=b±b2-4ac2a,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
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04(2422≥--±-=ac b aac b b x 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c x x =21。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 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
- 整式的加减法
- 同类项的加减法原则
- 不同类项的加减法原则
- 整式的乘法
- 单项式乘法
- 多项式乘法
二. 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
- 因式分解
- 公因式提取法
- 平方差公式
- 立方差公式
- 和差化积公式
- 整式的乘法
- 定积分法
- 化简法
三.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 一次函数
-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函数的图象
- 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 二次函数
-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函数的图象
- 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四. 几何图形的认识
- 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 几何图形的分类
-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五. 平面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及其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线段及其长度-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六. 相交与平行线
- 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直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 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 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七. 形状与变换
- 图形的相似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全等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对称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八.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 数据的图表表示
- 数据的统计分析
以上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包括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几何
图形的认识、平面坐标系、相交与平行线、形状与变换,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1、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法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2)因式分解法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3)配方法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4)韦达定理法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消常数项法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二、相似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实数与代数表达式1.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 正实数、负实数、零- 实数的四则运算- 实数的大小比较2. 代数表达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 乘法分配律-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3. 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次根式的定义- 二次根式的乘法与除法- 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二、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的解法- 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2.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与消元法- 方程组的解的情况3.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三、平面图形的性质1. 平行线与角-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角的平分线2. 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3. 特殊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4. 平行四边形与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圆的基本性质-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扇形与弧长四、空间图形的性质1. 空间图形的观察- 视图的画法-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2. 空间图形的测量- 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的计算五、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 用树状图法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九年级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以便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教师和家长应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一、代数与函数1.代数简介①常数:数值不变的量。
②变量:数量可能改变的量。
③代数式:由数、字母、加减乘除号、括号等符号组成的式子。
④同类项:指含有相同字母并且指数相同的项。
⑤合并同类项:指将同类项合并成一个项。
⑥因式分解:将代数式表示成幂或较简单的代数式,叫做因式分解。
⑦方程式&方程:一个代数式与另一个代数式在等号两边,称为方程式,且方程式构成了等式。
2.一次函数①函数:将自变量的某个取值代入函数中得到唯一的因变量的值,称为函数。
②自变量:输入的值③函数表达式:用代数式表示函数的式子称为函数表达式④一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一次幂的函数叫一次函数,也叫线性函数。
⑤斜率:函数: y = kx + b ,函数图象的斜率 k,即为直线的斜率。
3.二次函数①二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二次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②二次函数的一般式:f(x) = ax² + bx + c(a≠0)③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图象的转折点,称为顶点。
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图象关于 x = -b/ 2a 对称的直线,称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⑤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二次函数)的顶点纵坐标所对应的函数值,是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4.函数的研究①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函数的零点、函数值的正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渐近线等。
②函数的零点:函数 f(x) = 0 的解叫做函数的零点。
即 f(x) = 0 时 x 的解。
③函数类型:函数分类标准通常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图象、函数表达式等。
二、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一些概念①线段:由两个端点所组成的线段,叫做线段。
②射线:在一个端点处向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叫做射线。
③直线:没有端点,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称为直线。
④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⑤垂直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垂直于该线段、且等分该线段的线,称为垂直平分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指含有二次根号“√”且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的式子。
最简二次根式是指被开方数的因数和因式都是整数和整式,且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
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将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的式子先写成分式形式,再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将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的式子先分解因数或因式,再将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
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其中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解。
配方法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b)2的形式,再求解。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根公式为x=(-b±√(b2-4ac))/(2a)。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当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
即点P(x,y)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P’(-x,y)。
第四单元圆:一、圆的相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中的CD),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Unit1全单
元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归纳整理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Unit1全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1. 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的读法:单位、顺序读法、大小读法、恰好读法
- 数的写法:数的结构和规律、数的大小比较、表示一个数的不同方法
2. 整数的概念和比较
- 整数的概念:自然数、0和负整数的概念
- 整数的比较:同号比较、异号比较、零与其他整数的比较
3. 竖式计算
- 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 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添零操作的应用
4.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 整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加、零的性质
- 整数的减法:整数减整数、整数减零、零减整数
5.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 整数的乘法:整数相乘的性质、乘法的规律
- 整数的除法:整数相除的性质、除法的规律
6. 整数的混合运算
- 整数的混合运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的规律和性质
以上是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Unit1全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阅读本文档有助于梳理和理解该单元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整数1. 整数的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用来表示有向数量。
2. 整数的加减法同号两个整数相加、相减,取相同符号的绝对值之和或之差,符号不变。
3. 整数的乘法异号两个整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同号两个整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
4. 整数的除法两个非零整数相除,商的符号与被除数、除数的符号相同,绝对值之商。
5. 整数的应用整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海拔、温度等。
二、有理数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可以用来表示各种实际问题中的量。
2. 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和整数基本一致,注意分子分母的通分。
3. 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同样需要进行通分操作,然后按照整数的乘除法规则进行计算。
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就是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5. 有理数的应用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业运算、比赛计分等。
三、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和数字表示的数学式子,其中字母表示数,称为未知量。
2.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包括代数式的项、系数、次数和幂等基本概念。
3. 代数式的合并与因式分解将同类项合并,或者根据公式原理进行因式分解。
4. 代数式的加减法同类项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非同类项需要进行合并。
5. 代数式的应用代数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代数方程、代数不等式等。
总结回顾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中,整数和有理数是重点内容,涉及到加减乘除运算、混合运算以及实际应用。
在学习整数和有理数的基础上,代数式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包括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合并与因式分解、加减法以及应用。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个人观点数学是一门理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整数、有理数和代数式都是数学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九年级人教全书知识点一、代数与函数1.万能线性方程式1.1 一元一次方程1.2 一元一次方程组1.3 二元一次方程组1.4 一元二次方程1.5 二元二次方程组2.函数与方程2.1 函数的概念2.2 函数的表示与性质2.3 函数的运算2.4 函数的应用2.5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3.图像与函数关系3.1 二次函数与抛物线3.2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3.3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逆关系 3.4 三角函数与周期性3.5 函数图像的变换与性质二、几何与证明1.三角形与相似1.1 三角形的性质1.2 三角形的分类与判定1.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4 黄金分割与相似1.5 三角形与数学建模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1 圆的概念与性质2.2 弦与弧2.3 切线与切点2.4 圆的位置关系2.5 圆与几何思想3.解析几何3.1 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3.2 直线的方程与性质3.3 圆的方程与性质3.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5 综合运用三、概率与统计1.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1.1 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3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1.4 数据的解读与运用1.5 研究生活中的问题2.概率与事件2.1 概率的基本概念2.2 事件与样本空间2.3 事件的运算与性质2.4 概率的计算方法2.5 概率与数学游戏3.统计图与统计量3.1 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 3.2 中心与离散程度的度量 3.3 统计参数的估计3.4 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3.5 利用数据分析实际问题四、空间与立体几何1.空间与平面立体图形1.1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1.2 空间图形的展开与投影 1.3 空间图形的相交与相切 1.4 空间图形与视觉艺术1.5 空间几何与生活实际2.尺规作图与解析几何2.1 平行线作图2.2 三等分角作图2.3 特殊角作图2.4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 2.5 解析几何与数学建模3.立体几何与立体图形3.1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关系3.2 空间四面体与多面体的性质3.3 空间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3.4 空间几何与工程应用3.5 立体几何的拓展与应用以上是数学九年级人教全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n± p m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一)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 + bx + c = O(a ≠ O)其中:二次项为ax 2;二次项系数为 a ;一次项为 bx ,一次项系数为 b ;常数项为 c 。
特殊形式:(三)一元二次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项系数 a≠0”是针对整理合并的方程而言的。
(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1、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将这个数代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看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该数是这个方程的根;若不 相等,则该数不是这个方程的根。
3、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个重要结论(1)a+b+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1。
(2)a-b+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1。
(3)c=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0。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 方法。
2、方程x 2 = p 的根(1) 当 p>0 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x 2 = p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 = p ,x 2 =− p 。
(2) 当 p=0 时,方程x 2 = p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 = x 2 =0。
(3) 当 p<0 时,因为对任意实数 x ,都有x 2≥0,所以方程x 2 = p 无实数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有理数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
有理数的数轴上,0的左侧是负有理数,右侧是正有理数。
加、减、乘、除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二、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立方根。
三、代数式由数、变量及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其中数叫做常数项,变量叫做一次项。
四、图形的基本要素和运动绿色的箭头表示平移,红色的箭头表示旋转,蓝色的箭头表示对称。
五、全等三角形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六、相似三角形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七、平移与旋转1、平移:用平移将一个点沿一个方向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移动的距离及方向相同,不改变点的属性。
2、旋转:以一个点为中心旋转某个图形的每个点,旋转的角度相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八、直线和角两条不共线的直线分别与一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两个相邻角互为补角。
九、相反数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当且仅当它们的和为0。
十、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通分:将几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2、分数的约分、化分;十一、用比例表示实际问题利用比例,确定两个量之间的等比关系,以解决实际问题。
十二、扇形和弧1、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及其所夹的圆周构成。
2、弧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
3、圆心角,切线和弦的关系。
十三、比例和类比1、比例含义:比例是两个量之间的等比关系。
2、异比例的解决方法:设比例系数为k,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为y=kx或xy=k。
十四、平行四边形和直角梯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邻角。
2、直角梯形:有两条平行的底和两个底的夹角为90°的四边形。
十五、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
2、定比分点定理:在一条线段上,任意三点A、B、C,如果AC:CB=k:1,则称B为AC上的k:1分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实数1.有理数1.1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2 分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1.3 性质:有理数加减乘除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4 相反数、绝对值:一个数的相反数是与它的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与零的距离。
2.无理数2.1 定义: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称为无理数。
2.2 性质:无理数不能精确表示,只能近似计算。
2.3 常见无理数:π、√2、√3等。
3.实数3.1 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称为实数。
3.2 性质:实数加减乘除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二、代数式1.代数式的概念1.1 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组成的表达式。
1.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函数等。
2.单项式2.1 定义:只有一个项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2.2 项的系数:单项式中字母的系数是该字母前的数字。
3.多项式3.1 定义:有两个或以上项的代数式称为多项式。
3.2 多项式的度: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称为该多项式的度。
4.函数4.1 定义:对于每个输入值,都有唯一输出值的代数式称为函数。
4.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象等。
三、方程(含方程组)1.一元一次方程1.1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
1.2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2.二元一次方程2.1 定义: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称为二元一次方程。
2.2 解法:代入法、消元法等。
3.方程组3.1 定义:由两个或以上方程组成的解集称为方程组。
3.2 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图解法等。
四、不等式(含不等式组)1.不等式1.1 定义:用“>”、“<”、“≥”、“≤”等不等号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称为不等式。
1.2 解法:同方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减,异方向不等式需要变号。
2.不等式组2.1 定义:由两个或以上不等式组成的解集称为不等式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把形如詔(a_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表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 (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1)(心)2=a(a 一0)「a(a≥0)(2)Q a2 = a =YJ - a(a")(3)ab = 。
a ・。
b(a 一0,b 一0)(乘法)j a 芈(a”,b”)(4)’ b b (除法)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bx O(^^ O),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1. 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2、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2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χ2=b或(X a)=b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X a 是b 的平方根,当b_0时, x b , X —a 八b,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3、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 2 2a —2ab b ^a b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 2 2 2X 士 2bx b =(X 士 b )。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配方 (写成平方形 式)、③用直接开方法降次、④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⑤判断 2个根 是不是实数根.4、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2一元二次方程aX bX 0(a H O)的求根公式: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当b —4acV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5、因式分解法: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化成两个一次式 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 这种解叫因式分解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 bχ∙c = O(a= O)中,b 2-4ac 叫做 2 一元二次方程aX bX 0(a H O)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 f 来表示, 即八b 2 -4ac-b 、b 2 - 4 ac ,(b -4ac 2a -0)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如果方程ax bx °(a O )的两个实数根是O χ2 ,由求根公式 第二十三章旋转一、 旋转1、 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 0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 旋转,其中0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 性质(1)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⑶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二、 中心对称1、 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 180°,如果旋转后的 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中心对称图形, 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2、 性质(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 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2a 2 (b -4ac _ 0) 可算出 X 1 X 2X 1X 2 = _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y)6、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 (X,-y )。
7、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 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 (-X,y ).第二十四章圆一、圆的相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
O',读作“圆O'、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如途中的CD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 Q ](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B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4)弧、优弧、劣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証",读作“圆弧AB'或“弧AB'。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1.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四、圆的对称性1、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2、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3、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
O的半径是r ,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d〈r=点P在。
O内;d=r=点P在。
O上;d>r二点P在。
O夕卜。
八、过三点的圆1、过三点的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3、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4、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九、反证法先假设命题中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经过推理,引出矛盾,判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具体如下:(1)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2)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如果O O的半径为r ,圆心O到直线I的距离为d,那么: 直线I与O O相交=d〈r;直线I与O O相切U d=r;直线I与O O相离二d>r;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十二、切线长定理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
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
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两圆外离=d>R+r两圆外切=d=R+r两圆相交=R-r<d<R+r(R≥r)两圆内切二d=R-r(R>r)两圆内含二d〈R—r( R>r)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十五、正多边形和圆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