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菱形》基础知识学案

《菱形》基础知识学案

《菱形》基础知识学案
《菱形》基础知识学案

数学学科辅导讲义

学生姓名教师姓名班主任

上课日期时间段年级初二课时 3 教学内容菱形

教学目标掌握菱形的判别条件并能应用于菱形的判定,在操作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主动探究习惯和初步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定理的探索.

教学过程

知识详解

问题:

我们知道,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反之,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或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呢?

典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CD=DA,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D

C

B

A

证明:∵AB=CD,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又∵AB=AD,

∴ABCD是菱形

典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

又∵AC⊥BD;

∴BD是AC的垂直平分线

D

C

B

A

∴BA=BC ∴

ABCD 是菱形

小结: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B 、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练(1)菱形的定义: ; 练(2)菱形的性质1 : ;

性质2 : ;

例2.若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一条对角线AC 长为6,求菱形的面积

练: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 。

3.如图,菱形ABCD 中,∠BAD =700,AB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C 于F ,求∠CDF.

练:菱形的特征

A :对边 ________,四条边都 。

B :对角 。

C :两条对角线互相 ,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 。

F

E

D

C

B

A

A

D

B

C

例4.如图,△ABC 中,AB=AC ,AD 是角平分线,E 为AD 延长线上一点,CF//BE 交AD 于F ,连接BF 、CE ,求证:四边形BECF 是菱形。

练习1:如图 ABCD 的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 ,且AB=10,AO=8,BO=6.求证, ABCD 是菱形。

练习2:在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DAB ,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吗?

简述理由

例5:菱形的周长为24㎝,相邻两内角比为1:2,则其对角线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例1:菱形的周长为24㎝,较短一条对角线长是6㎝,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2.

随堂检测

A

B

C

D E

F

小结:判定一个图形是菱形的方法:

(1)平行四边形+ 菱形 (2)平行四边形+ 菱形 (3) 的四边形

菱形

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 A 、对角线垂直 B 、两对角线相等 C 、两对线互相平分 D 、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4cm 和2cm.

3.如果平行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一个合适的条件),那么它的对角线AC 、BD 就互相垂直.

4.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10㎝和24㎝,则周长为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2.

课后练习

1、菱形的识别:

方法一:有一组邻边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几何语言:∵ ABCD 中,AB = ∴ ABCD 是 。 方法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即:平行四边形+对角线 菱形 几何语言:如图∵ ABCD 中,______⊥_______

∴ ABCD 是 。

方法三: 四条边都 的四边形是菱形。 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

C

B

D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案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准确、自动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通常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替代或补充人的智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用来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的工具。 二、教学内容 (一)认识计算机 1、熟悉常见的几类计算机 图1-1 台式电脑图1-2 笔记本电脑 图1-3 一体电脑 图1-4 平板电脑

图1-5 掌上电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ENIAC。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至今,按各个年代生产的计算机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的真空管(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的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1965~1969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0年以后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范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通信 4、特点: 运算速度快: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Ⅲ型,130亿次/秒。

计算机精度高:一般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存储容量大:一个人的大脑记忆量约为14GB,而计算机的硬盘容量现 已超过40G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997年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是指国际象棋大 师、世界冠军与计算机进行比赛,但最终不敌IBM公司的“深蓝”计 算机,败下阵来。 自动化程度高。 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硬件系统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人们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而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B=8bit 1个英文字符=1B 1个汉字=2B 2、软件系统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是指计算机用户为某一特定应用而开发的软件。例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绘图软件、财务软件、过程控制软件等。

菱形的性质导学案(9)

菱形的性质导学案(9) 一、菱形的认识: 1、定义:有一组边相等的形叫做菱形 2、(1)打开后的四边形是 (2)菱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那有几条对称轴? (3)菱形的条边都。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并且 每一条对角线。 二、例题讲解: 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精确到0.01)和花坛的面积(精确到0.1) 练习: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共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2、下列性质中,菱形所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相等 C、邻角互补 D、邻边相等 3、下面性质中菱形有而矩形没有的是() A、邻角互补 B、内角和为360°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4、在菱形ABCD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AC⊥BD C、△ABD是等边三角形 D、∠CAB=∠CAD 5、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AOC=60°,OC=2,则点B的坐标为。 6、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B=5cm,AO=4cm,求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长。

7、如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cm 和8cm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8、如图,已知菱形ABCD 中,AE ⊥BC 于E 且BE=CE ,AB=2. (1)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2)求对角线BD 的长及菱形ABCD 的面积。 9、如右图,在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CB ,CD 上的点,且BE=DF.求证:①△ABE ≌△ADF ;②∠AEF=∠AFE. 10、如图,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B=∠EAF=60°,∠BAE=20°,求∠CEF 的度数。 D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菱形的判定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 经过探究推理得出菱形的几种判定方法。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会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重点:掌握并会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是什么? 2.明确学习目标; 3.想一想:由菱形定义可知判定菱形的一种方法: 。 符号语言∵ ∴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反过来,四条边都相等是四边形是菱形吗? 已知:四边形ABCD,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用菱形的定义证明) 符号语言∵ ∴ 判定方法1:四边的四边形 ...是菱形. 探究2.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于是抽象出一个数学问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 已知:ABCD,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 求证:ABCD是菱形. 符号语言∵ ∴ 判定方法2: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三、应用新知、大胆展示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线段BD垂直平分AC,且相交于点O,∠1=∠2.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 5,AC=8,DB=6.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四、归纳整理、自我反思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五、当堂检测、目标达成 1、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5、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 AB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 了一个菱形。理由是. 6、如图,△ABC中,AD平分∠BAC,DE∥AC,与AB相交于点E,DF∥AB,与AC相交于点F,试说明四边形AEDF是菱形。 7、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DEBF都是矩形,AB=BF,AD、BE相交于M,BC、DF交于N,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导学案-新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导学案 1.了解烃基的概念及简单烃基的书写。 2.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系统命名法的一般步骤及规则,能灵活地对烷、烯、炔烃进行命名。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与团队合作精神。 (一)烷烃的命名 1.烃基 烃分子失去一个① 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的原子团叫② 。如:甲基③ ,乙基④ 。烷基组成的通式为⑤ 。 2.习惯命名法 (1)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⑥ 来表示。如C 6H 14叫⑦ 。 (2)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⑧ 表示。如C 15H 32叫⑨ 。 (3)区别同一种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时,在某烷(碳原子数)前面加⑩ 。 3.系统命名法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选主链 选定分子中○11 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12 数目称作“某烷” 。 编序号 选主链中离支链○13 的一端为起点,用○14 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 写名称 将○15 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 它在主链上的○16 ,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17 隔开。如果主链 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用○18 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 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19 隔开。如果主链上有几个 不同的支链,把○20 的写在前面,○21 的写在后面。

直接根据碳原子数称“某烯”“某炔”,如CH2=CH2叫○21 ,CH CCH3叫○22 2.系统命名法 1.烷烃的同分异构体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多而增多,并且烃基数目也增多。你能写出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吗?并尝试 用习惯命名法对其命名。 2. 用系统命名法给有机物命名时,名称中的天干对应的数字与分子中的碳原子数 目一定相等吗? 3. 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中阿拉伯数字表示什么?汉字的数字表示什么? 选主链 将○23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24“”或“”。 编序号 从距离双键或三键○25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写名称用 ○26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 ○27的数字)。用○28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七年级信息技术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青岛版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案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好!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理解了关于互联网的一些基本名词,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Internet的服务方式。 二、新课教学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网络(network)?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概念: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是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上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的系统。 所以,我们定义:网络是指互联的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的集合。 提问:网络是怎样分类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局域网(LAN)是Cocal Area Network的简称,一般由一个部门或公司组建,地理范围是建筑大楼或单位内部。基本应用:大学校园。 区域网(MAN)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的简称,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地理范围100km以下,也叫城域网。基本应用:小型城市广域网(WAN)是Wide Area Network 的简称,把多个局域网和区域网连接起来,也可把世界各地的区域网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全球网。基本应用:Internet。 提问:同学们知道网络(network) 渗透到哪些领域?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网络的渗透领域:在经济、军事、管理、科技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另外, 日常的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也应用广泛。在20世纪末期,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通过Internet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全球被迅速地连接在一起。 提问:同学们知道Internet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修正) Internet概念: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提问:同学们知道Internet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修正) Internet产生: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为实现军事通讯的需要,将远距离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建立的ARPANET主干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ARPA)。

八年级基础知识复习学案1.doc

八年级基础知识复习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 .能给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汉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2.背诵专题《鸟》、《叶》中的相关诗歌,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了解“长城” 在中国的重大意义及相关的故事传说等;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和特点等。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和作品的意义;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故事情节,保尔精神的内涵。 4 .准确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重点句子。 二、学习重点 1.汉字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2.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故事内容及作品主题。 3 .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重点句子o 三、学习难点 1.汉字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2.《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精神。 四、练习题 一、专题 专题一:咏鸟 1、默写古诗中字面上含有“鸟”的诗句。(不少于三句) 2、写出含“岛”字的成语。(不少于三个) 3、鸟类是人类益友,是国家巨大的自然保护财富,你能采取哪些措施,使鸟类得到有益的保护? 4、学了本专题后,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 专题二:叶子 1、默写古诗中写落叶的名句。(不少于3句) 2、花与叶相依,写花常写叶。“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数点海棠的花蕾嵌于重重绿叶之明丽醒目。“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一说法的美学原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是什么? 3、叶子有哪些功能?并就某一方面稍作简述。

专题三:长城 长城是盘古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条巨龙,她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己开始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连接秦、燕、赵三国长城,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二学了本专题后,相信你对长城会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请你尝试回答下面问题。 1、把你搜集到关于长城的成语、谚语或歌曲抄到下面。 2、搜集以长城为题材的古诗词,并注明作者。(不少于三句) 3、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民间传说说明了什么? 4、对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这件事,日古褒贬不一,我们应当怎样看呢? 5、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长城的价值总是多元的,如军事价值、认识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等。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6、古老的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早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你认为古老的万里长城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专题四:汉字 1、汉字这一专题向我们全面介绍了祖国的文字。你认为汉字有什么特点? 请举一例了谈谈自己的看法。 2、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你认为汉字中蕴藏着哪些文化信息。 3、有人说,汉字量大,难认难写难学;也有人说,汉字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有艺术价值,汉字“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二请你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菱形的性质学案

菱形的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2、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索习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对称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看课本) 相比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所特有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1、验证猜想 ⑴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 求证:AB=BC=CD=DA ⑵已知AC、BD是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①AC⊥BD。 ②AC平分∠BAD和∠BCD。 A B C D O A B C D O A B C D

2、例题.如图,菱形花坛ABCD 的边长为20m , ∠ABC =60o ,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 路AC 和BD ,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 和0. 1m 2 ) 3、学以致用 (1)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O 是两条对角线 的交点,AB=5cm ,AO=3cm ,求AC 与BD 的长。 (2)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6,BD=8,则菱形的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例3如图,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AE=AF 。 求证:△AC E ≌△ACF 三、精讲总结,反思提炼。 菱形的定义: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 四、达标检测,收获成功。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 2.已知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3.已知:如图,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CB 、CD 上的点,且BE=DF .求证:∠AEF=∠AFE . A B C D O A D F E B 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上信中学 陈道锋 18.2.2 菱 形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1.经历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 2.会用这些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重点:经历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会用这些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一、知识回顾 1.菱形的定义是什么?性质有哪些? 2.根据菱形的定义,可得菱形的第一个判定方法是什么?用数学语言如何表示? 有一组邻边_____的______________是菱形. 数学语言:∵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AD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想一想 前面我们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转动木条,这个平行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猜想:对角线互相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证一证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AC ⊥BD. 求证:□ABCD 是菱形.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配套PPT 讲授 1.情景引入 (见幻灯片3-4) 2.探究点1新知讲授 (见幻灯片5-10)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____OC. 又∵AC⊥BD, ∴BD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BA______BC. ∴四边形ABCD是________. 要点归纳: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_______的____________ 是菱形. 几何语言描述:∵在□ABCD中,AC⊥BD, ∴□ABCD是菱形. 典例精析 例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针对训练 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若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则这个条件可以是 () 教学备注 配套PPT讲授 3.探究点2新知 讲授 (见幻灯片 11-20)

新课标-有机化学基础-导学案

新课标?咼考式复习全方位指导 化学选修5 目录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本章小结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第2 课时炔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三节卤代烃 本章小结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第二节醛 第三节羧酸酯 第四节有机合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第二节糖类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本章小结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咼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咼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应用广泛的咼分子材料 第三节功能咼分子材料 本章小结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在已发现或人工合成的两千多万种物质中,大部分是含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那么这么多的有机化合 物是如何分类的呢? 0 0 I II 2. 乙酸(CH$—C —0H )和甲酸甲酯(H —C —O^CHj )的分子式都是C2H4O2,二者的性质是否相同? 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O 、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归为无机物 有机物的概念: 有机物的特点 种类繁多、反应慢、副反应多、大多数能燃烧 【自学导引】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 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轉获化合物(如疋比) 二、按官能团分类 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形成的一系列新的化合物。烃的衍生 物的定义只是针对结构而言,并非一定是烃衍变而来的。 2?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乙烯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醇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 氯甲烷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3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二是按照反映有 疽机化合物-: 歼狀化冷物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下册第十章“走进网络世界”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常见应用,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内容也比较抽象。本课内容属于新授课,1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应用,网络以及网络的应用一直是学生特别有兴趣的,特别期待的,他们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及应用已不是从零开始,特别是对因特网的使用已相当的熟悉,对电子邮件的使用已不陌生。然而网络知识模块的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对网络系统知识了解少之甚少,让学生了解、熟悉这些相关网络设备并培养对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三)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任务驱动法,采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呈现一系列的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掌握新的知识,并通过技能应用达到理解、消化和深化知识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功能以及分类 2)掌握网络的IP地址知识 3)掌握域名基础知识 2、技能领域 1)初步认识基础网络设备 2)学会判别正确的IP地址 3)能够依据网站名称拼写出域名 3、情感领域 1)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和研究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 1、IP地址 2、域名的含义、组成结构

(六)教学过程设计

本教学设计通过诗句引入网络,较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在内容设计上环环相扣,通过布置详细、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消化新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本教学设计的特色:①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吸引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新知识和身边的事物联系,把枯燥的知识蕴藏于任务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②利用网页作为学件,通过有效组织和呈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于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拓展。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案

教学过程及容 一、导入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准确、自动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通常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替代或补充人的智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用来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的工具。 二、教学容 (一)认识计算机 1、熟悉常见的几类计算机 图1-1 台式电脑图1-2 笔记本电脑 图1-3 一体电脑 图1-4 平板电脑

图1-5 掌上电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ENIAC。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至今,按各个年代生产的计算机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的真空管(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的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1965~1969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0年以后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应用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通信 4、特点: 运算速度快: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Ⅲ型,130亿次/秒。

计算机精度高:一般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存储容量大:一个人的大脑记忆量约为14GB,而计算机的硬盘容量现 已超过40G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997年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是指国际象棋 大师、世界冠军与计算机进行比赛,但最终不敌IBM公司的“深蓝” 计算机,败下阵来。 自动化程度高。 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硬件系统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人们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而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B=8bit 1个英文字符=1B 1个汉字=2B 2、软件系统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是指计算机用户为某一特定应用而开发的软件。例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绘图软件、财务软件、过程控制软件等。

人教版菱形教学设计

篇一:新人教版菱形教学设计 菱形(1)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7页19.2.2《菱形》的第一课时. 本节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菱形是平行四边形基础上的深化,与矩形一样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是正方形的基础,这些知识是计算和证明线段、角、面积等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菱形在本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本节通过证明菱形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简单性质,并知道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初中的学习中又学习了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图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矩形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多次进行了观察、测量、画图、拼图、折叠、图形设计等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感受,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条: 1、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定义;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性质,并学会简单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究、证明与简单运用. 难点:菱形性质2的探究、证明.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剪刀、计算器等 六、教学过程 1.展示图片(世博会上的法国馆等)从中发现菱形,引出课题。 2.通过类比矩形的定义,并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较短一边进行平移的过 程,让学 生观察,抽象出菱形的定义。 b a c 3、菱形还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等。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 4、这还只是我们直观折纸得出来的,那么如何证明它们呢?(性 质1很好证明,性质2是个难点,所以着重证明性质2)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2有机化学基础学案

12 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2.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3.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5.了解烃类物质、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6.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 7.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Ⅰ.客观题 (1)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 (2)以陌生有机物为背景,考查碳原子的成键特征、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考查有机物的检验、提纯和分离。 (4)考查有机物的命名。 Ⅱ.主观题 该部分内容的命题设计常以新医药、新材料的合成为载体,以有机物合成与推断综合题呈现,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或数目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3)有机物结构简式、有机方程式的书写等。 (4)依据题设要求,设计有机物的简单合成路线和流程。 一、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1.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反应 (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HO或苯环,其中—CHO和苯环一般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2)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CHO。 (3)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有机物必含有—COOH。 (4)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等。 (5)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油脂)、糖或蛋白质等。 (6)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7)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或烯烃。 2.常用的同分异构体的推断方法 (1)由烃基的异构体数推断。 判断只有一种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时,根据烃基的异构体数判断较为快捷。如判断丁醇的同分异构体时,根据组成丁醇可写成C4H9—OH,由于丁基有4种结构,故丁醇有4种同分异构体。 (2)由等效氢原子推断。 碳链上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几种同分异构体。一般判断原则:①同一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用替换法推断。 如一个碳碳双键可以用环替换;碳氧双键可以用碳碳双键替换并将氧原子移到他处;又如碳碳三键相当于两个碳碳双键,也相当于两个环。不同原子间也可以替换,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C6H2Cl4也有3种同分异构体。 (4)用定一移一法推断。 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改变另一个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二、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推断题的突破方法 1.根据反应条件推断某一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如反应条件为“NaOH的醇溶液,加热”,则反应物必是含卤原子的有机物,生成物中肯定含不饱和键。 2.根据有机反应的特殊现象推断有机物的官能团。 3.以特征产物为突破口来推断碳架结构和官能团的位置。 (1)醇的氧化产物与结构的关系。 (2)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3)由取代产物的种数或氢原子环境可确定碳架结构。有机物取代产物越少或相同环境的氢原子数越多,说明此有机物结构的对称性越高,因此可由取代产物的种数或氢原子环境联想到此有机物碳架结构的对称性而快速进行解题。

牛津上海版8AUnit 4基础知识学案

牛津上海版8A U4 本单元重点单词梳理 1. ancient adj. very old; from a time long ago很久以前的;古老的,古代的 e.g. The ancient Chinese wore different clothes from the modern Chinese. 中国古人与现代人穿的衣服完全不同。 I feel pretty ancient when I see how the younger generation behaves. 看到年轻一代的行为举止,我觉得我太老了。 【反义】modern adj.现代的;现代化的 2.times 时代;时期 e.g. In Shakespeare's times, not many people could read.在莎士比亚时代,没有多少人认识字。【近义】age n. 时代 3.as 像……一样,正如 e.g. She works in the same building as my sister.她和我的妹妹在同一大楼上班。 4.nearly 几乎,差不多 e.g. I'm nearly 16 –it's my birthday next week. 我就快16岁了,下个礼拜是我生日。 【指点迷津:almost, nearly】 两词意思均为“几乎,将近,差不多”,当与动词、副词、形容词及名词连用时,意义相近,可互换。 e.g. It's nearly suppertime.= It's almost suppertime. 快开晚饭了。 almost可与no,none,never以及nothing等不定代词连用,而nearly则不可;nearly常用在含有not的否定句中,而almost则不可与not单独连用。 e.g. There's almost no water left in the bottle. 瓶子里水快没了。 It is not nearly so pretty as it was before. 这儿远不及以前漂亮了。 5. invent v. 发明,创造 e.g. Who invented the plane? 谁发明了飞机? Thomas Edison invented the electric light.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知识扩展】inventor n. 发明者;发明家invention n.发明,发明物 Tomas Ediso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inventors who invented a lot of things in his life. 托马斯·爱迪生是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的伟大发明家之一。 His 6,000 inventions included the electric light bulb, the phonograph, and the mimeograph machine. 他的六千项发明中,包括电灯泡、留声机和油印机。 6. calculate 计算 e.g. Can you calculate how much a holiday will cost? 你能否计算一下度个假要花多少钱? 【知识拓展】calculator n. 电子计算器 e.g. A calculator is a calculating machine which helps people to calculate faster and more accurately. 计算器是一种帮助人们用来更加快速、准确计算的机器。 7. electronic 电子的 e.g. electronic typewriter电子打字机electronic watch电子表electronic music电子音乐 Don't use an electronic dictionary in your English study. 在你的英语学习中不要使用7

菱形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菱形的性质1、2。 2.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学准备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二、例习题分析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 AC于E。求证:∠AFD=∠CBE。 证明: ∵四边形ABCD是菱形,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AFD=∠CBE。 三、随堂练习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和8cm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 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 BE=DF。求证:∠AEF=∠AFE。 【作业布置】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8cm,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学案-醛

12醛类 基础知识 1、乙醛的物理性质 色、具有气味的液体;挥发;密度比水,能与水互溶(与苯相比较);能与乙醇、氯仿互溶。 2、乙醛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 官能团结构简式。 3、乙醛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与氢气加成反应) 反应方程式:; (2)、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方程式); ②催化氧化生成乙酸(反应方程式)。 ③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AgNO3溶液,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银镜反应:在制得的银氨溶液中加入3—5滴乙醛溶液,振荡后放在水浴中静置加热,观察银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 实验:取约2mLNaOH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加3—5滴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醛类 (1)、定义:; (2)、醛的分类 ①醛基的数目:; ②烃基是否饱和; ③烃基是脂肪烃基还是芳香烃基:; 3、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4、醛的物理性质(与醇类相似) 5、醛的化学性质(与乙醛相似)以R—CHO为例书写下列方程式 ⑴还原反应:; ⑵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 ③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二、几种重要的醛 1、甲醛: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俗称;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它具有良好的效果; 甲醛的用途有。 2、乙二醛: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 乙二醛与银氨溶液及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酮类 官能团名称为;官能团结构简式为;最简单的酮类物质的的结构简式 为;推断饱和的一元酮的通式;与相同碳原子的一元醛的关 系。 巩固练习 1.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浓氨水,振荡,混合均匀 B.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AgNO3溶液至过量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 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 mL,逐滴加入2%稀NH3水,边滴边振荡, 2.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 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乙醛转化成乙醇 C.工业上用乙醛制乙酸 D.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3.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mol/LCuSO4溶液2mL和0.4mol/LNaOH溶液4mL,在一个试管 中混合后加入0.5mol/L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产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NaOH不够量 B、CuSO4不够量 C、乙醛溶液太少 D、加热时间不够 4.下列物质中,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的是() A.乙醛 B.乙醇 C.苯酚 D.乙烷 5.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内壁有一层银,应该用() A.浓氨水 B.盐酸 C.稀硝酸 D.NaOH溶液 6.有机物A和B的分子中都有2个碳原子,室温时A为气体,B为液体,A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含氧的化合物C,加氢还原C生成B,则3种物质是() A.A是CH2==CH2,B是CH3CHO,C是CH3CH2OH B.A是CH3CHO,B是CH2==CH2,C是CH3CH2OH C.A是CH≡CH,B是CH3CH2OH,C是CH3CHO D.A是CH3CH2OH,B是CH3CH3,C是CH≡CH 7.橙花醛是一种香料,结构简式为:( CH3)2C==CHCH2C(CH3)==CHCH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橙花醛不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1mol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 8.下列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CH3COCH3 B.CH3CH2OH C.C6H5OH D.CH2OH(CHOH)4CHO 9.用丙醛制取聚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 ) ①取代;②消去;③加聚;④缩聚;⑤氧化;⑥还原 A.①④⑥ B.⑤②③ C.⑥②③ D.②④⑤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水的有机物的组成里一定含氧元素 B.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必然是醛类物质 C.醛类化合物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D.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出乙醛有还原性 11.关于甲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醛是最简单的一种醛,易溶解于水 B.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甲醛的水溶液被称之为福尔马林(formalin) D.福尔马林有杀菌、防腐性能,所以市场上可用来浸泡海产品等 12.关于丙烯醛(CH2=CH-CH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使溴水和KMnO4溶液褪色 B.与足量的H2加成生成丙醛 1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6月5日(星期五上午第五节)授课地点永登一中微机室 授课班级高一 13 班授课教师李祖全 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开放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协议等。 2、了解Internet的应用及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主题研究、任务驱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 教学重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材泰山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教材分析《网络基础知识》是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4章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及任务驱动的方式了解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本课的内容主要由网络的相关知识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两部分组成。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经过上学期时间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和上网能力,但学生的差异水平较大,有少数学生电脑操作很熟练,但大部分学生操作水平一般,他们对网络、网址也是不怎么熟悉,打字的速度也不甚理想。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网络的速度影响,可能导致学生上网速度不快,再加上操作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大家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中采取了网上搜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