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 格式:pdf
- 大小:410.18 KB
- 文档页数:29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医院作为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
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并实施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水平。
二、制度内容1.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对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重视程度。
通过案例分析、培训等形式,使医护人员掌握防范意外事件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全员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识。
2. 患者评估与监测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隐患。
3. 环境安全管理医院应定期检查病区环境,确保地面干燥、无障碍物,并设置防滑标志。
对于病房、卫生间等易发生跌倒的区域,应安装扶手、防滑垫等设施,以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
4. 患者教育与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防范跌倒、坠床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床栏、轮椅等设施。
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不适,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5. 应急预案与处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意外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流程。
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根据患者伤情进行救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备案。
6. 持续改进与反馈医院应定期收集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相关数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鼓励医护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三、组织实施1. 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医院应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
小组成员包括医院领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人员。
2. 制定实施细则患者安全管理小组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住院病人应遵守住院制度,听从医护人员指导,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配合治疗和护理,安心养病,确保安全。
一、病人入院时,认真听取入院宣教内容。
二、病人应遵守病房作息时间,保持病室内外环境整洁与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不在室内吸烟,不在病房内私自使用电器等。
三、请不要随意出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不得翻阅病历,如有需要,请与主管医生联系,履行手续。
四、病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场所;不得动用医疗、护理设备以及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
五、护士不得私自答应病人外宿,若有特殊情况需外出时,必须经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批准同意,并办理请假手续后方可离开。
六、尽量少带物品到病房,暂不用的物品,由家属带回,贵重物品不要带入病房,如有特殊需要,请注意保管,手机等随身携带。
七、请爱护公共财物,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八、休养期间,不要串房间,不要自行更换床位,如遇抢救危重病人需要更换房间,请服从值班医务人员的安排。
九、看病要采用实名制。
十、需留陪护者严格按医嘱执行。
十一、请爱护公物,自觉节约水电,尤其是做到室内开空调请关好门窗,开窗通风时请关闭空调。
十二、患者住院期间须留陪护。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住院病人在医疗机构期间的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以下是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1. 人员安全:医疗机构要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确保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2. 设备安全:医疗机构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设备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药品安全:医疗机构要建立合理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品的购买、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
4. 环境安全:医疗机构要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一、总则为了保障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全院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2. 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患者安全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三、工作职责1. 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1)制定全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2)组织培训、宣传患者安全知识;(3)定期检查、评估患者安全状况;(4)处理患者安全事件,追究相关责任;(5)向上级部门汇报患者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2. 患者安全办公室:(1)贯彻执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2)收集、整理患者安全信息,分析患者安全风险;(3)协调、指导各科室开展患者安全管理工作;(4)定期向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
3. 患者安全小组:(1)贯彻执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2)对本科室患者安全状况进行评估;(3)制定本科室患者安全措施;(4)定期向患者安全办公室汇报工作。
四、工作内容1. 患者安全教育培训(1)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知识培训;(2)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知识考核;(3)开展患者安全文化宣传活动。
2.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1)对医疗、护理、药剂等环节进行风险评估;(2)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降低患者安全风险;(3)定期评估风险防控措施效果。
3. 患者安全事件处理(1)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患者安全事件;(2)分析事件原因,制定改进措施;(3)追究相关责任,确保患者安全。
4. 患者安全信息管理(1)建立健全患者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制度;(2)定期向患者安全办公室汇报患者安全信息;(3)加强患者安全信息保密工作。
五、监督检查1. 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2. 对患者安全事件进行追溯调查,追究相关责任;3. 对患者安全工作不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处罚。
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6篇,医院对患者安全措施有哪些今天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6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一.医务人员执行查对制度管理措施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手术(麻醉)室与病房、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
二、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4、在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手术病人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7、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重危病人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病人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病人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之一,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是医院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防止医疗事故和提高医疗安全水平而采取的组织和管理措施。
一、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2、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竞争力;3、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4、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建立健全的患者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明确各职责和工作内容;2、制定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明确实施目标和措施;3、开展患者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4、建立患者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事故;5、建立患者安全评估和改进机制,监测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1、建立患者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流程,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2、加强患者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医疗安全的认识和了解;3、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意见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和困惑;4、建立患者权益保护和申诉机制,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四、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1、建立患者安全管理监督机构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医院的患者安全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2、建立医院患者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监控医院的患者安全指标;3、定期组织患者安全管理绩效评估会议,对医院的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
五、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改进1、根据患者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2、加强患者安全管理研究和交流,提高医院的患者安全管理水平;3、关注患者安全管理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和适应。
总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院应该重视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的患者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也称为患者安全管理政策,是指为确保医疗机构内患者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它涵盖了从医疗过程、仪器设备管理、医护人员操作、药品使用到患者信息保密等各个方面,旨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保障患者权益和安全。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减少患者遭受伤害的机会。
在制定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时,医疗机构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需求和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尊重、关怀和保护。
下面是一些通常包含在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内容:1.医疗过程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临床路径和规范化的医疗操作流程,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该针对特殊的疾病或手术,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减少操作风险和事故发生的可能。
2.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全面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医疗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设备,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3.医护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医护人员应了解医疗机构的安全政策和操作规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4.药品使用和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用药原则使用药品,严禁滥用、误用和过度使用药品。
医疗机构还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报告机制,及时处理和管理相关问题。
5.患者信息保密: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患者信息保密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患者的病历和其他相关资料只能在获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和传递,严禁泄露和滥用患者信息。
总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权益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它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程序,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关怀和保护。
医疗机构应认真制定、执行和监督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相关措施和方法,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高质量。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简答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医疗差错:医疗差错是造成患者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医疗技能和素质,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保障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医疗安全隐患,确保医疗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3. 强化患者教育:患者是医疗服务的主体,患者的参与和配合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工作,提高其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和伤害。
4. 完善医疗过程管理:对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管控,确保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纪律和规范,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补救和控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5. 建立医疗事故应急机制:即使在最严谨的管理制度下,医疗事故仍有可能发生。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应对机制,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总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确保医疗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互利双赢。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2. 医疗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包括组织培训、监督检查、事故处理等。
三、患者安全管理措施1. 医务人员培训(1)新入职医务人员必须参加患者安全知识培训,熟悉本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
(2)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知识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2. 患者识别(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采用多种识别方式,如床号、姓名、身份证号等,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
3. 医嘱管理(1)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发现疑问立即向有关人员反馈。
(2)未经核对的医嘱不得执行,一旦医嘱执行有误,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补救措施。
4. 抢救流程(1)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应立即启动抢救流程,确保患者安全。
(2)抢救过程中,护士必须复述并保留药物空瓶,以便抢救完毕后核对。
5. 意识不清患者管理(1)加强对昏迷及意识不清患者的管理,24小时内必须有专人陪护。
(2)躁动不安者应使用床档或四肢约束带约束,以防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6. 精神症状患者管理(1)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放在单人房间,房间内不得有锐器等危险物品。
(2)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通知家属、值班医生、护士长并做好记录,加强心理护理、严格床头交接及巡视制度,实施24小时监护。
7. 毒麻药物管理(1)严格执行毒麻药物管理制度,杜绝不安全隐患。
(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及消防知识的宣传,责任落实到人,随时查除不安全隐患。
8. 急救物品、药品、器械、设备管理(1)加强急救物品、药品、器械、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处于应急状态。
(2)定期检查急救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患者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1. 医务人员发现患者安全事件,应立即报告医疗安全办公室。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6篇)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6篇)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篇1一、责任护士应及时评估病人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压疮、坠床、跌倒等)。
二、针对病人存在的具体不安全因素,提出具体措施。
(一)预防压疮:1、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皮肤情况(特别是骨突部位的皮肤)、活动能力。
2、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
3、定时更换卧位,防止过度受压,并按摩受压部位。
4、更换卧位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避免损伤皮肤。
(二)预防烫伤: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使用热水袋、烤灯等,病人感觉能力障碍)。
2、严格遵守热水袋、烤灯的使用原则。
3、加强巡视。
(三)预防冻伤: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使用_袋、_帽等,病人感觉能力障碍)。
2、严格遵守_袋、_帽等降温仪的使用原则。
3、加强巡视。
(四)预防坠床、跌倒: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躁动、昏迷、儿童等)。
2、加床档,躁动病人进行保护_约束。
3、进行约束的.病人,要每班定期、定时查看约束带束缚情况,避免束缚过紧,引起皮肤瘀斑或破损。
(五)病人制动1、病情需要,病人需制动,在采取强迫_的同时,注意病人舒适度和预防褥疮。
2、活动可以活动的肌肉,主动或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血栓形成、肺炎等。
3、根据病情,适量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
三、护士长每天查看病人,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执行每日重点患者评估制度。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篇21、危重患者初诊或病变时,如医生未到现场,接诊护士应做初步抢救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待医师到达后密切配合抢救,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所有包装,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督促医生及时、据实补记医嘱,护士签名。
2、危重护理记录应准确、准时、清晰,记录患者病情、用_、特殊治疗及检查的时间、出入量等,时间记录到时、分,并签署全名。
3、做好各项临床基础护理,如眼、口、皮肤、带奥比安及回到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当患者身上导管较多时,各导管标记应明确、醒目、清晰、衔接正确、牢固避免误用,观察各引流液的_、质、量并准确记录,保持通畅。
一、概述为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我院特制定以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设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制度与措施1. 加强教育培训(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2)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患者安全相关知识。
2. 完善医疗流程(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操作准确无误。
(2)规范医疗文书书写,确保医疗信息的真实、完整。
(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3. 优化医疗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2)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设备使用水平。
4.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规定。
(2)定期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药品质量。
5.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意识。
6. 优化急诊急救流程(1)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优化急诊救治流程,缩短患者救治时间。
7. 加强患者心理关爱(1)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2)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共同关爱患者。
8. 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1)设立患者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受理患者投诉。
(2)对投诉进行分类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监督与考核1. 定期对各部门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将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五、总结患者安全是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将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目录一、制度概述 (2)1.1 制定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 (3)1.2 制度的适用范围及重要性 (4)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框架 (5)2.1 风险识别与评估 (6)2.2 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7)2.3 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与实施 (8)三、患者安全风险类型与等级划分 (9)3.1 风险类型定义及分类标准 (10)3.2 风险等级划分依据及标准 (11)四、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 (12)4.1 风险识别方法与步骤 (13)4.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施流程 (14)五、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与实施策略 (16)5.1 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的原则与流程 (17)5.2 风险预警信息传达与反馈机制设计 (18)六、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与实施细节 (19)6.1 风险应对措施分类及具体内容描述 (20)6.2 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评估方法 (22)七、人员培训与安全管理责任落实 (23)一、制度概述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从而降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受到伤害的风险。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评估,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安全风险控制与监督:根据安全风险的等级和紧迫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医疗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确保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安全风险信息报告与沟通: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了解和满意度。
安全风险责任追究: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严格的惩戒机制。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等部门及全体医务人员。
三、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全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设立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四、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规范医疗技术操作流程。
(2)加强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3)对高风险诊疗技术,严格执行授权管理制度。
2. 用药安全风险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储存、使用流程。
(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
(3)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制度,规范处方开具和使用。
3. 手术安全风险管理(1)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正确。
(2)加强手术室设备、器械的维护与管理,确保手术安全。
(3)加强麻醉安全管理,防止麻醉意外发生。
4. 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1)加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预防措施。
(2)保持病区环境整洁、干燥,消除跌倒隐患。
(3)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并预防跌倒事件。
5. 医院感染防控管理(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2)加强医疗废物、污水、废弃物处理,防止医院感染传播。
(3)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全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各科室对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将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患者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工作职责1. 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定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2)组织、协调、监督各科室开展患者安全管理工作;(3)定期召开患者安全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4)对违反患者安全管理规定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追责。
2. 患者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1)负责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2)定期收集、整理、分析患者安全信息,提出改进建议;(3)负责患者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和报告;(4)组织开展患者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
3. 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2)定期开展患者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组织本科室员工参加患者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4)及时上报患者安全事件。
四、患者安全管理措施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2. 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3.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院内感染。
5. 加强患者信息管理,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6.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减少医疗差错。
7. 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
8.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9. 建立健全患者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和报告。
10. 加强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奖惩措施1. 对在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患者安全管理规定的科室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医院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监督执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2. 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质量管理部、药学部、设备部、信息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各临床科室设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制度内容1. 医疗安全(1)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性。
(2)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3)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4)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2. 护理安全(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行为的规范性。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加强患者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
(4)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3. 环境安全(1)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确保患者就医环境安全。
(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3)加强饮食安全管理,确保患者饮食安全。
4. 患者权益保障(1)尊重患者知情权,及时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费用等信息。
(2)尊重患者选择权,充分尊重患者意愿,提供个性化服务。
(3)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4)建立患者投诉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
四、执行与监督1. 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 各临床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 医务部、护理部、质量管理部等部门负责对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医院建立患者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对患者安全事故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
五、培训与教育1. 医院定期组织患者安全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意识。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一、目的为确保住院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住院患者的医疗安全管理。
三、制度与措施1.严格入院宣教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认真讲解入院须知、病房规章制度及诊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确保患者和家属了解并遵守。
2.加强病房管理(1)患者应遵守病房作息时间,保持病室内外环境整洁与安静。
禁止随地吐痰、在室内吸烟、私自使用电器等行为。
(2)患者如需进入医务人员办公室,应与主管医生联系,并履行相关手续。
(3)患者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场所,不得动用医疗、护理设备以及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
(4)护士不得私自答应患者外宿。
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必须经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批准同意,并办理请假手续后方可离开。
(5)患者应尽量少带物品到病房,暂不用的物品由家属带回,贵重物品不要带入病房。
如有特殊需要,请注意保管,手机等随身携带。
(6)患者应爱护公共财物,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7)患者休养期间,不要串房间,不要自行更换床位。
如遇抢救危重病人需要更换房间,请服从值班医务人员的安排。
(8)患者看病时应采用实名制。
(9)患者需留陪护者严格按医嘱执行。
(10)患者应爱护公物,自觉节约水电。
尤其是室内开空调时请关好门窗,开窗通风时请关闭空调。
3.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4)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患者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管理的认识,强化安全意识。
2. 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
3. 降低患者安全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4. 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患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设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3.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管理规定,积极参与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四、具体措施1. 医疗行为规范(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嘱准确无误。
(2)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
(3)严格执行用药安全制度,防止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
(4)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范,防止院内感染。
2. 病房安全管理(1)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设置防滑警示标志。
(2)加强对昏迷及意识不清患者的管理,24小时内必须有专人陪护。
(3)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放在单人房间,房间内不得有锐器等危险物品。
(4)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通知家属、值班医生、护士长并做好记录,加强心理护理、严格床头交接及巡视制度,实施24小时监护。
3. 护理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护理分级管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
(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水平。
4. 医疗器械与设备管理(1)加强对医疗器械与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可靠。
(2)定期对医疗器械与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5. 应急预案与处理(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2)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发生患者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理。
五、监督检查与奖惩1. 医院定期对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细则一、患者权益保障:1. 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有权受到尊重和保护,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2.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关规定,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患者应当遵守医疗机构的规定。
3.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患者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确保患者的意见得到及时处理。
4.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案例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隐私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5. 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知识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医疗服务过程。
二、临床治疗安全: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治疗流程,确保临床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服务人员实施规范的临床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疗人员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
6.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事故处理和报告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
三、感染控制与预防: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染控制与预防制度,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染管控小组,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4.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四、口服安全: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口服管理制度,对患者的口服用药进行规范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药物相互作用评估,确保患者口服药物的安全性。
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口服用药的宣教工作,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口服用药的注意事项。
五、护理安全: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护理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当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护理质量评估机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具体如下:1、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如:姓名、性别、住院号等,不得单独使用患者床位号或病房号核对患者。
2、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者要亲自告知病人或家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确保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3、ICU、新生儿科/室、手术病人、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病人入院即使用“腕带”,作为实施抢救、输血、输液等各项诊疗、护理活动时辨识病人的有效手段。
腕带内容包括病人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
新生儿腕带内容包括床号、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等。
腕带由病房护士双人填写并亲视病人佩戴。
4、手术前一天,各病区分管护士根据医嘱查对手术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准备。
手术当天,手术室工作人员在病房接病人时核对病历及腕带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接走。
进入手术室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方能进入手术间。
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术后手术室仍应持手术病人接送卡及病历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本离开。
5、急诊科、ICU、手术室、产房等与病区交接时,由医务人员携带病历及“患者转出交接记录本”护送病人至转入科室。
两科室医护人员交接病历,同时在床边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交接完毕,双方分别在“患者转出交接记录本”及“患者转入交接记录本”签字后方可离开。
一、引言患者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为确保患者安全,我国医院普遍建立了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仍存在一定问题。
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质控。
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质控的主要内容1. 组织机构与职责(1)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确保患者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各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2. 风险识别与评估(1)定期开展患者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对潜在风险进行排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
3. 培训与教育(1)加强对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2)定期开展患者安全知识竞赛、案例分享等活动,提高员工对患者安全问题的关注。
4. 信息反馈与沟通(1)建立患者安全信息反馈渠道,鼓励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定期召开患者安全工作会议,分析患者安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
5. 患者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1)建立患者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2)对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
6. 患者安全监测与评价(1)建立患者安全监测体系,对医院各项患者安全指标进行监测。
(2)定期对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三、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质控的保障措施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医院重点工作。
2. 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制定完善的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3.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加强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4. 严格考核,奖惩分明。
对各部门、各岗位的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奖惩分明。
5. 持续改进,提高水平。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目录一、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和程序(2014.2修订)二、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2014.2修订)三、 患者转科、转运制度及流程 (2014.2修订)四、 手术患者身份确认与交接制度(2014.2修订)五、 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2014.2修订)六、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七、 护理查对制度(2014.2修订)八、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九、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流程十、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十一、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十二、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十三、 交接班制度十四、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十五、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十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十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十八、压疮管理制度十九、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二十、危重病人抢救制度(2012年6月修订)二十一、特殊、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014.2修订)二十二、危重病人安全管理措施二十三、输液、输血反应处理、报告制度与流程(2014.2修订)二十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二十五、管道安全护理制度二十六、标本采集管理制度(2014.2修订)二十七、常用医疗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制度(2014.2修订)二十八、病床、轮椅和平车安全使用制度(2014.2制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和程序(2014.2修订)1.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登记表上的身份信息。
2.门、急诊患者的身份识别:门、急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
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接诊护士应与患者核对住院登记表上的信息: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报销类别等,与之是否相符。
(2)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用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在实施介入治疗或有创诊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不得直呼患者姓名而获取患者的应答;对意识不清、新生儿、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已姓名的患者,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作为最后确认患者身份的手段。
(4)对重点病房的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病危、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者、镇静期间等患者一律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5)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一律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在腕带上填无名氏、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需填写住院号和科室。
(6)佩戴手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程序:二、腕带标识管理制度(2014.2修订)1.ICU、急诊、无名、意识不清、病危、语言交流障碍者、镇静期间等患者使用大红色腕带;儿童、新生儿使用粉红色腕带;产妇、外科手术患者使用蓝色腕带。
2.腕带上标注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药物过敏,字迹端正、清楚、严禁涂(修)改。
3.佩戴手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须经两人核对。
核对方法:(1)一般情况下由护士与患者共同核对;(2)特殊情况(意识障碍、感觉器官功能障碍及无行为能力等)有家属陪护的,由护士与家属或患者委托授权人共同核对;无家属陪护的,由两名当班医护人员共同核对。
4.按操作规范给患者佩戴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注意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皮肤完整,手部血运良好,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
5. 手术患者在病人手术苏醒并过危险期后摘除。
转科患者须经双人核对后,由转入科室重新更换手腕带,以确保患者标识准确。
出院时摘除病人手腕带。
6.病人不配合,不能保留腕带有效核对信息时,立即去除腕带。
7.将使用腕带识别工作纳入科室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
三、患者转科、转运制度及流程 (2014.2修订)1.转运前:(1)病情评估: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是整个流程的基础。
(2)解释:告知患者、通知家属,联系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转往科室护士立即备好备用床及必需物品。
(3)备齐用物:转运工具、病历、X片、CT片、MRI片等,根据病情备急救药品器械及其他物品。
(4)搬运患者到轮椅或平车前后,应妥善处理各种管路,固定引流装置。
(5)重点:导管安全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识在位、防止感染。
2.转运中:(1)注意保暖。
(2)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始终站在患者头侧)。
(3)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
(4)转运过程中患者头部始终处于高位。
(5)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
(6)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
(7)做好心理护理。
3.转运后交接:(1)患者入科时,护士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确认患者身份:腕带、病历、(2)确保患者安全转移至病床上。
(3)评估生命体征。
(4)交接患者存在的关键问题。
(5)交接各种管道:静脉置管(外周静脉、深静脉)、其他管道(胃管、尿管、引流管等)。
(6)皮肤情况:伤口、压疮。
(7)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抗生素的使用等。
(8)物品:(X片、CT片、MRI片、病历等)。
(9)做到六交清:患者治疗要交清、患者病历资料要交清、患者生命体征要交清、患者身上各种管道要交清、患者使用各种仪器要交清、患者皮肤情况要交清。
床边交接完毕后,需双方护士共同填写《患者转科交接记录本》,确认无误后签名。
(10)使用腕带患者,由接收科室重新填写腕带信息,戴于患者手腕上。
患者转科流程:四、手术患者身份确认与交接制度(2014.2修订)1.建立《手术病人交接记录本》,详细记录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日期、皮肤情况等。
2.术前手术室人员与病房护士再次检查患者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信息无误后,签好《手术病人交接记录本》,由手术室人员陪同患者,携带病历、药品及术中所需物品,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3. 手术室巡回护士查对患者腕带信息、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识、皮肤情况、病历、术中所需物品、药品,无误后将患者送入指定手术间。
4.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三者共同查对无误后,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字,方可开始手术。
5.术毕,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陪同将患者送到病房或ICU,并负责运送途中治疗和抢救工作。
6.手术室医护人员与病房或ICU医务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并交接病历、术中用物及患方签名确认。
五、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2014.2修订)对病区内患者转床、转科或对产妇、新生儿、手术、ICU 、急诊、无名、病危、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使用镇静药物等重点患者,均要识别和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各项操作和检查。
上述流程须在《患者转科交接记录本》中记载。
注:双向式核对:指在诊疗操作前、中、后的查对内容,一方面是医护人员向患者方向的核对,另一方面是医护人员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的患者(家属)向医护人员方向的核对。
六、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确保护理质量。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3、各种急救器械及药品齐全,保持性能良好处应急状态,班班交接,一般不准外借。
4、剧、毒、麻、贵重药品加锁保管,班班交接,账物相符。
5、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心理变化,对危重、昏迷、瘫痪及年老、年幼患者应加强防护措施,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压疮。
6、掌握使用热水袋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正确使用方法,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
7、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医院感染。
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9、对科室水、电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0、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11、各级护理人员加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掌握职业暴露防护知识。
七、护理查对制度(2014.2修订)(一)、医嘱查对制度A.电子医嘱查对和执行制度1.严格执行电子医嘱查对和执行程序,落实谁签字,谁负责制度。
2. 护士应随时查阅有无新开医嘱,及时提取校对。
临时医嘱原则上护士应在20分钟内执行,抢救医嘱应立即执行。
3. 若对医生所下达的医嘱有疑问时,应通知医生对医嘱进行修改或校对,不得在护士工作站擅自修改,必要时通知上级医生或护士长。
4.紧急抢救的医嘱应督促医生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补录。
5.当日新开医嘱应在医嘱列表中进行两人唱对,每周一次总查对。
下一班护士必须核对上一班新开的医嘱,护士长必须掌握每天新、危、急、重、手术病人医嘱执行情况。
6.凡需下一班执行的医嘱应交待清楚,建立交接班制度,交班者在操作物单上用特殊符号标明。
7.主班护士应在8:00前完成夜间医嘱查对工作。
8.凡是提取校对了医嘱的护士,必须在电子医嘱校对本上签名,发现问题记录在备注栏内。
9、医嘱执行做到五准确:准确的药物 准确的剂量 准确的方法 准确的时间 准确的患者B、电子医嘱查对和执行程序1.一查:医生保存、提交医嘱前查对,对不规范和错误的医嘱进行纠正,然后保存提交到护士站。
2.二查:护士提取医嘱后查对,通篇查对有无医嘱分类错误,如将临时医嘱开成长期医嘱,此时如有错误医嘱,经治医生可对提交的医嘱进行作废和新增操作。
3.三查:护士在医嘱主窗口的查对。
护士对医嘱进行转抄后,除停止的长期医嘱在列表状态下查对停止时间外,其余医嘱均要进入医嘱的卡片式菜单中详细查对,此环节为查对的关键环节。
查对内容包括医嘱内容、对应收费项目和药品规格。
一是将医嘱内容与相应收费项目对照,查对收费是否准确,有无手工计价或不计价显示,医嘱相对应的材料费有无多收或漏收。
二是查对医嘱用药剂量与药剂科提供规格相对照,核实用药剂量。
此时如有错误医嘱,应停止校对,通知医生对错误医嘱进行作废。
校对医嘱后,及时通知相应护士执行。
4.四查:查对分类执行单。
查对各类执行单有无归类混乱和漏打印情况。
5.五查:查对病人信息更改情况,严格查对病人信息中的等级护理、病情、住院诊断是否及时更改,新入、转入病人查对入科时间是否准确。
确保医疗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6.六查:执行医嘱的查对,摆药前、后巡视卡与瓶签核对,配药前、后药物安瓿与瓶签核对,并在瓶签上签名。
续滴时在巡视卡上签名,并注明滴速与时间。
C、口头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1.在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及电话通知的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