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
- 格式:ppt
- 大小:695.00 KB
- 文档页数:18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与并集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 引入课题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二、 新课教学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1求集合A 与B 的并集① A={6,8,10,12} B={3,6,9,12}② A={x|-1≤x ≤2} B={x|0≤x ≤3}(过度)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 A ∩B={x|∈A ,且x ∈B}交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2求集合A 与B 的交集③ A={6,8,10,12} B={3,6,9,12}④ A={x|-1≤x ≤2} B={x|0≤x ≤3}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用彩笔图出)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3、例题讲解:A例1:设{}{}{}7,1,4,4,2,1,1,22-=+-=+--=C x y B x x A 且A ∩B=C 求y x ,。
集合的三种基本运算集合的三种运算分别是有交集、并集、补集。
集合,简称集,是数学中一个基本概念,也是集合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集合论的基本理论创立于19世纪,关于集合的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在朴素集合论(最原始的集合论)中的定义,即集合是“确定的一堆东西”,集合里的“东西”则称为元素。
现代的集合一般被定义为:由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相对补集、绝对补集、子集。
(1)交集:集合论中,设A,B是两个集合,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intersection),记作A∩B。
(2)并集:给定两个集合A,B,把他们所有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3)相对补集:若A和B是集合,则A在B中的相对补集是这样一个集合:其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B - A= { x| x∈B且x∉A}。
(4)绝对补集:若给定全集U,有A⊆U,则A在U中的相对补集称为A的绝对补集(或简称补集),写作∁UA。
(5)子集:子集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
符号语言:若∀a∈A,均有a∈B,则A⊆B。
基数:集合中元素的数目称为集合的基数,集合A的基数记作card(A)。
当其为有限大时,集合A称为有限集,反之则为无限集。
一般的,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假设有实数x < y:①[x,y] :方括号表示包括边界,即表示x到y之间的数以及x和y;②(x,y):小括号是不包括边界,即表示大于x、小于y的数。
示范教案(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引入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举例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1.2 集合的基本运算介绍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补集等讲解并集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则讲解交集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则第二章:集合的并集运算2.1 并集的定义与性质讲解并集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介绍并集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举例说明并集的性质及其应用2.2 并集的运算规则讲解并集的运算规则,如两个集合的并集等于它们的交集的补集等举例说明并集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2.3 并集的计算方法介绍并集的计算方法,如列举法、Venn图法等讲解并集计算方法的步骤及其应用第三章:集合的交集运算3.1 交集的定义与性质讲解交集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介绍交集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举例说明交集的性质及其应用3.2 交集的运算规则讲解交集的运算规则,如两个集合的交集等于它们的并集的补集等举例说明交集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3.3 交集的计算方法介绍交集的计算方法,如列举法、Venn图法等讲解交集计算方法的步骤及其应用第四章:集合的混合运算4.1 混合运算的定义与性质讲解混合运算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介绍混合运算的性质,如分配律等举例说明混合运算的性质及其应用4.2 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如并集与交集的运算规则等举例说明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4.3 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介绍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如列举法、Venn图法等讲解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步骤及其应用第五章:集合的应用举例5.1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统计数据处理、网络管理等讲解集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5.2 集合运算的综合应用举例说明集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如数据挖掘、图论等讲解集合运算的综合应用的方法及其步骤5.3 集合运算的拓展与应用介绍集合运算的拓展与应用,如模糊集合、多集等讲解集合运算的拓展与应用的方法及其步骤第六章:集合运算的练习题与解答6.1 集合运算的基础练习提供一些基础的集合运算练习题,如并集、交集的计算等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法、Venn图法等方法解答练习题6.2 集合运算的进阶练习提供一些进阶的集合运算练习题,如混合运算、集合的应用等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法、Venn图法等方法解答练习题6.3 集合运算练习题的解答与解析对练习题进行解答,解释解题思路和方法分析练习题的难度和考察点,帮助学生掌握集合运算的知识点第七章:集合运算的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7.1 集合运算的常见错误分析学生在集合运算中常见的错误,如概念混淆、运算规则错误等举例说明这些错误的产生原因和解题方法7.2 集合运算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进行集合运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符号使用、运算顺序等讲解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7.3 集合运算的解题技巧与策略介绍学生在解题时可以采用的集合运算技巧与策略,如化简、分解等讲解技巧与策略的运用方法和适用场景第八章:集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分析8.1 集合运算在图论中的应用介绍集合运算在图论中的应用,如图的连通性、网络流等分析实际案例,讲解集合运算在图论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8.2 集合运算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介绍集合运算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如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等分析实际案例,讲解集合运算在数据挖掘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8.3 集合运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集合运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分析实际案例,讲解集合运算在其他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集合运算的拓展与研究动态9.1 集合运算的拓展介绍集合运算的拓展方向,如模糊集合、多集、粗糙集等讲解拓展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9.2 集合运算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介绍集合运算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讲解研究技术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方法和实例9.3 集合运算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介绍集合运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如学术会议、期刊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集合运算的教学总结总结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强调集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回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10.2 集合运算的学习展望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集合运算及相关领域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展望集合运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的章节内容,主要涉及集合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以及应用举例。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实验中学高一数学1.1.3集合的根本运算〔并集、交集〕教案2、(1)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2,3}之间的关系.(2)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A B二、检查预习1、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如:{1,2,3,6}∩{1,2,5,10}={1,2}.又如:A={a,b,c,d,e},B={c,d,e,f}.那么A∩B={c,d,e}2、并集: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并在一起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者者x∈B}.如:{1,2,3,6}∪{1,2,5,10}={1,2,3,5,6,10}.又如:A={a,b,c,d,e},B={c,d,e,f}.那么A∪B={a,b,c,d,e,f}三、交流A∩B=B∩A;A∩A=A;A∩Ф=Ф;A∩B=A⇔A⊆BA∪B=B∪A;A∪A=A;A∪Ф=A;A∩B=B⇔A⊆B注:是否给出证明应根据学生的根底而定.四、精讲精练例1、集合M={(x,y)|x+y=2},N={(x,y)|x-y=4},那么集合M∩N为()A.x=3,y=-1B.(3,-1)C.{3,-1}D.{(3,-1)}解析:由得M∩N={(x,y)|x+y=2,且x -y=4}={(3,-1)}.也可采用挑选法.首先,易知A 、B 不正确,因为它们都不是集合符号.又集合M ,N 的元素都是数组(x,y),所以C 也不正确.点评:求两集合的交集即求同时满足两集合中元素性质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此题中就是求方程组⎩⎨⎧=-=+42y x y x 的解组成的集合.另外要弄清集合中元素的一般形式. 变式训练1:集合M ={x|x+y=2},N={y|y=x2},那么M∩N 为例2.P8例4例3.P8例5设A={x|-1<x<2},B={x|1<x<3},求A∪B.解析:可以通过数轴来直观表示并集。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一、并集(1)文字语言: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的并集.(2)符号语言:A∪B={x|x∈A,或x∈B}.(3)图形语言;如图所示.二、交集交集的三种语言表示:(1)文字语言: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 的交集.(2)符号语言:A∩B={x|x∈A,且x∈B}.(3)图形语言:如图所示.三、并集与交集的运算性质题型一 并集及其运算例1 (1)设集合M ={4,5,6,8},集合N ={3,5,7,8},那么M ∪N 等于( ) A.{3,4,5,6,7,8} B.{5,8} C.{3,5,7,8} D.{4,5,6,8}(2)已知集合P ={x |x <3},Q ={x |-1≤x ≤4},那么P ∪Q 等于( ) A.{x |-1≤x <3} B.{x |-1≤x ≤4} C.{x |x ≤4}D.{x |x ≥-1} (3).已知集合=A {}31<≤-x x ,=B {}52≤<x x ,则B A ⋃=( )A .{}32<<x xB .{}51≤≤-x xC .{}51<<-x xD .{}51≤<-x x变式练习1 已知集合A ={x |(x -1)(x +2)=0};B ={x |(x +2)(x -3)=0},则集合A ∪B 是( ) A.{-1,2,3}B.{-1,-2,3}C.{1,-2,3}D.{1,-2,-3}2.若集合=A {}x ,3,1,=B {}2,1x ,B A ⋃={}x ,3,1,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题型二 交集及其运算例2 (1)设集合M ={m ∈Z |-3<m <2},N ={n ∈Z |-1≤n ≤3},则M ∩N 等于( ) A.{0,1} B.{-1,0,1} C.{0,1,2}D.{-1,0,1,2}(2)若集合A ={x |1≤x ≤3},B ={x |x >2},则A ∩B 等于( ) A.{x |2<x ≤3} B.{x |x ≥1} C.{x |2≤x <3} D.{x |x >2}变式练习2(1)设集合A ={x |x ∈N ,x ≤4},B ={x |x ∈N ,x >1},则A ∩B =________. (2)集合A ={x |x ≥2或-2<x ≤0},B ={x |0<x ≤2或x ≥5},则A ∩B =________.(3).设集合=M {}23<<-∈m Z m ,{}31≤≤-∈=n Z n N ,则N M ⋂=( ) A .{}1,0 B .{}1,0,1- C .{}2,1,0 D .{}2,1,0,1-(4).集合=A {}121+<<-a x a x ,=B {}10<<x x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题型三已知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参数例3已知集合A={x|2a≤x≤a+3},B={x|x<-1,或x>5},若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练习3设集合M={x|-3≤x<7},N={x|2x+k≤0},若M∩N≠∅,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例4设集合A={x|x2-x-2=0},B={x|x2+x+a=0},若A∪B=A,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变式练习4设集合A={x|x2-3x+2=0},集合B={x|2x2-ax+2=0},若A∪B =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例5 (1)设集合A={(x,y)|x-2y=1},集合B={(x,y)|x+y=2},则A∩B 等于( )A.∅B.{53,13}C.{(53,13)} D.{x=53,y=13}(2)已知集合A={y|y=x2-2x-3,x∈R},B={y|y=-x2+2x+13,x∈R},求A∩B.变式练习5(1)设集合A={y|y=x2-2x+3,x∈R},B={y|y=-x2+2x+10,x∈R},求A∪B;(2)设集合A ={(x ,y )|y =x +1,x ∈R },集合B ={(x ,y )|y =-x 2+2x +34,x ∈R },求A ∩B .6.设集合A ={x |x 2=4x },B ={x |x 2+2(a -1)x +a 2-1=0}. (1)若A ∩B =B ,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B ,求a 的值.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1.设集合A ={-1,0,-2},B ={x |x 2-x -6=0},则A ∪B 等于( ) A.{-2} B.{-2,3} C.{-1,0,-2}D.{-1,0,-2,3}2.已知集合M ={x |-1≤x ≤1,x ∈Z },N ={x |x 2=x },则M ∩N 等于( ) A.{1} B.{-1,1} C.{0,1}D.{-1,0,1}3.已知集合M ={0,1,2,3,4},N ={1,3,5},P =M ∩N ,则P 的子集共有( )A.2个B.4个C.6个D.8个4.已知集合M={x|-3<x≤5},N={x|x<-5或x>5},则M∪N等于( )A.{x|x<-5或x>-3}B.{x|-5<x<5}C.{x|-3<x<5}D.{x|x<-3或x>5}三、解答题5.已知集合A={x|-2≤x≤5},B={x|2a≤x≤a+3},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6.已知集合A={x|x2-px+15=0}和B={x|x2-ax-b=0},若A∪B={2,3,5},A∩B={3},分别求实数p,a,b的值.7.(1)已知集合A={-4,2a-1,a2},B={a-5,1-a,9},若A∩B={9},求a的值;(2)若P={1,2,3,m},Q={m2,3},且满足P∩Q=Q,求m的值.四、全集(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2)记法:全集通常记作U.五、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U A符号语言为∁U A={x|x∈U,且x∉A}图形语言为六、补集的性质①A∪(∁U A)=U;②A∩(∁U A)=∅;③∁U U=∅,∁U∅=U,∁U(∁U A)=A;④(∁U A)∩(∁U B)=∁U(A∪B);⑤(∁U A )∪(∁U B )=∁U (A ∩B ).题型一 补集运算例1 (1)设全集U ={1,2,3,4,5},集合A ={1,2},则∁U A 等于( ) A.{1,2} B.{3,4,5} C.{1,2,3,4,5}D.∅(2)若全集U =R ,集合A ={x |x ≥1},则∁U A =________.变式练习 1 已知全集U ={x |x ≥-3},集合A ={x |-3<x ≤4},则A C U =________.2.已知全集U ={x |1≤x ≤5},A ={x |1≤x <a },若∁U A ={x |2≤x ≤5},则a =________.题型二 补集的应用例2 设全集U ={2,3,a 2+2a -3},A ={|2a -1|,2},∁U A ={5},求实数a 的值.变式练习2若全集U={2,4,a2-a+1},A={a+4,4},∁U A={7},则实数a=________.题型三并集、交集、补集的综合运算例3 已知全集U={x|-5≤x≤3},A={x|-5≤x<-1},B={x|-1≤x<1},求∁U A,∁U B,(∁U A)∩(∁U B).变式练习3设全集为R,A={x|3≤x<7},B={x|2<x<10},求∁R(A∪B)及(∁R A)∩B.题型四利用Venn图解题例4 设全集U={不大于20的质数},A∩∁U B={3,5},(∁U A)∩B={7,11},(∁U A)∩(∁UB)={2,17},求集合A,B.变式练习4全集U={x|x<10,x∈N*},A⊆U,B⊆U,(∁U B)∩A={1,9},A∩B={3},(∁U A)∩(∁U B)={4,6,7},求集合A,B.变式练习5已知集合A={x|x2-4ax+2a+6=0},B={x|x<0},若A∩B≠∅,求a的取值范围.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B={2,3},则∁U(A∪B)等于( )A.{1,3,4}B.{3,4}C.{3}D.{4}2.已知全集U={1,2,3,4,5,6,7},A={3,4,5},B={1,3,6},则A∩(∁U B)等于( )A.{4,5}B.{2,4,5,7}C.{1,6}D.{3}3.设全集U={a,b,c,d,e},集合M={a,c,d},N={b,d,e},那么(∁U M)∩(∁N)等于( )UA.∅B.{d }C.{a ,c }D.{b ,e }4.已知集合A ={x |x <a },B ={x |1<x <2},且A ∪(∁R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a |a ≤1}B.{a |a <1}C.{a |a ≥2}D.{a |a >2}5.设全集是实数集R ,M ={x |-2≤x ≤2},N ={x |x <1},则(∁R M )∩N 等于( )A.{x |x <-2}B.{x |-2<x <1}C.{x |x <1}D.{x |-2≤x <1}6.已知集合A ={x |-4≤x ≤-2},集合B ={x |x -a ≥0},若全集U =R ,且A ⊆∁U B ,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7.设U ={1,2,3,4,5,6,7,8,9},(∁U A )∩B ={3,7},(∁U B )∩A ={2,8},(∁U A )∩(∁U B )={1,5,6},则集合A =________,B =________.8.已知全集U =R ,A ={x ||3x -1|≤3},B ={x |⎩⎨⎧ 3x +2>0,x -2<0},求∁U (A ∩B ).9.已知集合A ={x |3≤x <6},B ={x |2<x <9}.(1)分别求∁R (A ∩B ),(∁R B )∪A ;(2)已知C ={x |a <x <a +1},若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0.已知A ={x |-1<x ≤3},B ={x |m ≤x <1+3m }.(1)当m =1时,求A ∪B ;(2)若B ⊆∁R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11.已知集合{}31<≤-=x x A ;{}242-≥-=x x x B .(1)求B A ⋂;(2)若集合{}02>+=a x x C ,满足C 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2.设集合A ={x |x 2=4x },B ={x |x 2+2(a -1)x +a 2-1=0}.(1)若A ∩B =B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B =B ,求a 的值.。
集合的五种基本运算集合的五种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补集和笛卡尔积。
下面将对这五种运算进行详细介绍。
1. 并集:并集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
并集操作将去除重复元素,只保留一个。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1,2,3,4,5}。
2. 交集:交集是指取两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
交集操作将保留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去除不同的元素。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3}。
3. 差集:差集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去除与另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
差集操作将保留集合A中与集合B不同的元素。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1,2}。
4. 补集:补集是指一个集合中不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形成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或"A^c",表示集合A的补集。
补集操作将保留集合A中不在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1,2}。
5. 笛卡尔积:笛卡尔积是指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
笛卡尔积操作将取两个集合中的元素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例如,如果集合A={1,2},集合B={a,b},则A×B={(1,a),(1,b),(2,a),(2,b)}。
这五种基本的集合运算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来解决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问题和进行数据分析。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2. 掌握并集、交集的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并集、交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探究并集、交集的性质;2. 利用图形直观展示并集、交集的结果;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并集、交集的概念;2. 并集、交集的运算方法。
难点:1. 并集、交集的性质;2. 运用并集、交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图形。
学生:1. 准备笔记本记录知识点;2. 准备相关的数学书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并集、交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讲解:讲解并集、交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图形展示: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并集、交集的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
4. 练习与讨论: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2. 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运用并集、交集的知识解决;3.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并集、交集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反思课堂讲解的节奏是否适中,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新知识。
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补充或调整。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和交集
教学目标:并集和交集的概念,计算并集和交集,使用数轴与韦恩图表示并集和交集。
重点:并集和交集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在数轴上和用韦恩图表示并集和交集,理解并集和交集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导入: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能否相加?
答:集合A或B可称为集合A并B,及A∪B,用韦恩图可表示为;
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A∪B={x|x∈A或x∈B}
例1:A={4,5,6,8},B={3,5,7,8},求A∪B。
例2:A={x|-1<x<2},B={x|1<x<3},求A∪B。
补充说明:连续的实数集合(或不等式范围)可用数轴上封闭曲线表示。
提问:除了求并集,可否求两个集合的公共部分,即交集?
答:集合A且B,可称为A交B,即A∩B,用韦恩图可表示为;
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A∩B={x|x∈A且x∈B}
说明:当两个集合无公共元素时,交集为空集,表示为A∩B=Ø,而非无交集。
例:A={某班参加赛跑的同学},B={某班参加跳高的同学},求A∩B
小结:并集和交集的运算及性质,数形结合(韦恩图和数轴表示法),分类讨论思想。
作业:课后习题。
示范教案(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集和交集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并集和交集的基本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并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2. 交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3. 并集和交集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并集和交集的定义及其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并集和交集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并集和交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并集和交集的基本运算技巧。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黑板。
2. 练习题及答案。
3.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教案内容请稍等,我需要更多时间来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集合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并集和交集的学习。
2. 新课讲解:讲解并集和交集的定义,通过示例演示并集和交集的运算方法。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并集和交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课堂练习:1.1 集合A = {1, 2, 3}, 集合B = {3, 4, 5},求A∪B和A∩B。
1.2 集合C = {2, 4, 6}, 集合D = {4, 5, 6},求C∪D和C∩D。
八、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集和交集的性质,如:1.1 集合A∪B = 集合B∪A。
1.2 集合A∩B = 集合B∩A。
1.3 集合A∪B = 集合A + 集合B 集合A∩B。
九、总结与拓展:1. 总结并集和交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并集和交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求两个无限集合的并集和交集?十、布置作业:1.1 集合E = {1, 2, 3, 4}, 集合F = {3, 4, 5, 6},求E∪F和E∩F。
1.2 集合G = {x | x 是正整数}, 集合H = {x | x 是偶数},求G∪H和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