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的主要优点和基本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105.17 KB
- 文档页数:8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类型。
本文将重点探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通过风轮捕捉风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的技术。
与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相比,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具有更高的风能利用率和更宽的转速范围。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风轮转速,以适应风速的变化,从而保持发电机输出频率的稳定。
空载并网控制是指风力发电机在不带负载的情况下与电网连接。
实现空载并网的关键在于控制风轮转速和发电机电流,以确保发电机与电网的同步。
常见的空载并网控制策略包括以下两种:直接并网法:在风速达到额定值后,风轮直接驱动发电机进入同步状态,然后进行并网。
此种方法简单直接,但并网瞬间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
软并网法:通过控制风轮和发电机的转速,缓慢地将发电机接入电网,从而避免冲击电流的产生。
这种方法需要更多的控制环节和算法,但其并网效果较直接并网法更为平稳。
优点: a.由于能够适应风速的变化,所以具有较高的风能利用率; b.通过调整转速,可以减轻风轮和发电机的机械应力,提高设备的寿命;c.与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相比,其启动和停止更为灵活。
缺点: a.控制系统的设计较为复杂,需要精确的转速和电流控制; b.并网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 c.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电网的波动,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在现代风力发电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根据某风力发电场的数据,采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后,该风电场的年发电量增加了30%,同时设备维护成本降低了20%。
这充分证明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在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方面的优势。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是风力发电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控制风轮转速以适应风速的变化,保持发电机输出频率的稳定,可以实现高效的电能转换。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技术研究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是一种目前被广泛应用的风力发电机型号之一、它的励磁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入手,介绍其励磁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是一种采用双馈变速发电机作为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风能通过风轮驱动发电机转子旋转,产生电能。
其中,双馈发电机在转子和定子之间通过两个转换器将电能传递到电网中。
变速恒频控制技术的目的是根据风能的变化调整电机的转速,从而使发电机输出的电压频率保持稳定不变,并将其与电网的频率保持一致。
目前,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励磁控制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恒功率控制、恒风速控制和变频控制。
恒功率控制方法通过调节齿比传动装置来使得风力发电机输出的功率恒定。
恒风速控制方法通过调整转子的转速来使得风轮的转速保持恒定,从而达到一定的风速条件下输出恒定的功率。
变频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发电机的频率来实现电网的频率同步。
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励磁调节繁琐,难以实现精确控制。
其次,由于风力的不稳定性,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会产生一定的波动,从而对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此外,传统的变速恒频控制方法对于风力发电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风速响应能力较差。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改进现有的励磁控制技术,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一方面,可以研究开发更加精确的励磁控制算法,提高励磁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来实时监测和调节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状态,以提高其对风力变化的响应能力。
此外,还可以结合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通过模型预测和预测控制来减小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的波动性。
综上所述,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进励磁控制算法和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可以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响应能力和控制精度,减小输出功率的波动性。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和优点研究变速恒频发电技术变速恒频发电技术是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技术,其主要优点在于风轮以变速运行。
这一调速系统和变桨距调节技术环节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
其调节方法是:起动时通过调节桨距控制发电机转速;并网后在额定风速以下,调节发电机的转矩使转速跟随风速变化,保持最佳叶尖速比以获得最大风能;在额定风速以上,采用失速与桨距双重调节、减少桨距调节的频繁动作,限制风力机获取的能量,保证发电机功率输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动态特性,提高传动系统的柔性。
上述方式目前被公认为最优化的调节方式,也是未来风电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其主要优点是可大范围调节转速,使风能利用系数保持在最佳值;能吸收和存储阵风能量,减少阵风冲击对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疲劳损坏、机械应力和转矩脉动,延长机组寿命,减小噪声;还可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改善电能质量。
尽管变速系统与恒速系统相比,风电转换装置中的电力电子部分比较复杂和昂贵,但成本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而大力发展变速恒频技术将是今后风力发电的必然趋势。
目前,采用变速恒频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组,由于采用不同类型的发电机,并辅之相关的电力电子变流装置,配合发电机进行功率控制,就构成了形式多样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
主要有以下几类:鼠笼型异步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绕线式异步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同步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双馈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
其中,由双馈发电机构成的变速恒频控制方案是在转子电路实现的,采用双馈发电方式,突破了机电系统必须严格同步运行的传统观念,使原动机转速不受发电机输出频率限制,而发电机输出电压和电流的频率、幅值和相位也不受转子速度和瞬时位置的影响,变机电系统之间的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
基于诸多优点,由双馈发电机构成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风力发电方面的研究热点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基本原理双馈电机的结构类似于绕线式异步电机,旋转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均安放对称三相绕组,其定子与普通交流电机定子相似,定子绕组由具有固定频率的对称三相电源激励。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运行原理张 波风力发电以其无污染和可再生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采用双馈电机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与传统的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如风能利用系数高,能吸收由风速突变所产生的能量波动以避免主轴及传动机构承受过大的扭矩和应力,以及可以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等。
双馈电机变速恒频(VSCF )风力发电系统,是通过调节转子绕组励磁电流的频率、幅值、相位和相序来实现变速恒频控制。
它的核心技术是基于电力电子和计算机控制的交流励磁控制技术。
1 工作原理1.1 双馈电机的VSCF 控制原理VSCF 风力发电系统主要由风力机、增速箱、双馈发电机、双向变频器和控制器组成。
双馈发电机可在不同的转速下运行,其转速随风速的变化可作适当的调整,使风力机的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当电机的负载和转速变化时,通过调节馈入转子绕组的电流,不仅能保持定子输出的电压和频率不变,而且还能调节发电机的功率因数。
双馈异步发电机的结构类似绕组感应发电机,其定子绕组直接接入电网,转子绕组由一台频率、电压可调的低频电源(一般采用交-交变频器或交-直-交变频器)供给三相低频电流,图1给出这种系统的原理框图。
当转子绕组通过三相低频电流时,在转子中形成一个低速旋转磁场,这个磁场的旋转速度(n 2)与转子的机械转速(n )相叠加,使其等于定子的同步转速(n 1),即21n n n ±=从而在发电机定子绕组中感应出相应与同步转速的工频电压。
由上面转速关系可以推出风力发电机转速与定、转子绕组电流频率的关系,即式中 f 1、f 2、n 和p 分别为定子电流频率、转子电流频率、发电机的转速和极对数。
当风速变化时,转速随之而变化。
由式(1)可知,当转速n 发生变化时,若调节f 221()f sf =±相应变化,可使f 1保持恒定不变,即与电网频率保持一致,实现风力发电机的VSCF 控制。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及控制研究一、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原理(一)系统介绍交流励磁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入工频电网,转子绕组经一个频率、幅值、相位都可以调节的三相变频电源供电。
该系统,允许原动机在某范围内变速运行,简化了调制装置,减少了调速时的机械应力,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调节励磁电流幅值,可调节发出的无功功率;调节励磁电流相位,可调节发出的有功功率;应用矢量控制可实现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调节。
(二)频率分析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如图一,由交流异步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可得:f 1=np 60±f 2 (1) (1)式中f 1为定子电流频率,n 为转子转速,p 为电机的极对数,f 2为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
当发电机的转速n 小于定子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 n 1时,处于亚同步运行状态,转子旋转磁场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与转子机械旋转方向相同,式中f 2取正号,此时变频器向发电机转子提供交流励磁,定子发出电能给电网。
当n 大于n 1时,处于超同步运行状态,转子旋转磁场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与转子机械旋转方向相反,式中f 2取负号,此时发电机同时由定子和转子发出电能给电网,变频器的能量逆向流动。
当n 等于n 1时,处于同步运行状态,此时发电机作为同步电机运行,f 2=0,变频器向转子提供直流励磁。
(三)能量流动分析对发电机来说,从转子输入的机械能,克服气隙磁场中导体所受的电磁力而做功,使导体不断地感应电势,从而源源不断地发出电能,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
机电能量转换过程应该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则得出定子侧的电磁功率方程为:P m =P cu 1+P 1 (2)(1)式中P m 为电磁功率,P cu 1为定子绕组的铜耗,P 1为定子输出的电功率。
同理,经气隙传递的电磁功率从转子侧可以表示为:P2=P cu2+P e2(3)(2)式中P2为转子侧输入(或输出)的电功率,P cu2为转子绕组的铜耗,Pε2为转子绕组转换或传递的电功率。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综述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能源消耗速度不断增长,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逐渐枯竭。
为了缓解能源危机,人类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而风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廉价、最具潜力的“绿色能源”。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的一种有效形式,它通过风力发电机的旋转将风能转化为可以方便利用的电能。
利用风能发电由于其“环保节能”的特点,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
关键词:风力发电;风力机;变速恒频;发展趋势;风力发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是一门新技术。
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的组成和分类。
通过和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进行比较,分析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的优点。
展望了风力发电的前景。
一、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的优点风力发电机主要由风力机、发电机和其他辅助部件组成。
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大多采用异步发电机,因为它制造简单,并网容易,励磁功率可直接从电网中获得。
风力机组主要有两种类型:定桨距失速型风力机和变桨距风力机。
定桨距失速型风力机利用风轮叶片翼型的气动失速特性来限制叶片吸收过大的风能,功率调节由风轮叶片来完成,对发电机的控制要求比较简单。
这种风力机的叶片结构复杂,成型工艺难度较大。
而变桨距风力机则是通过风轮叶片的变桨距调节机构控制风力机的输出功率。
由于采用的是异步发电机,无论是定桨距还是变桨距风力发电机,并网后发电机磁场旋转速度由电网频率所固定,异步发电机转子的转速变化范围很小,转差率一般为3%~5%,故属于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
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主要缺点有以下几点:一是风力机转速不能随风速而变,从而降低了对风能的利用率;二是当风速突变时,巨大的风能变化将通过风力机传递给主轴、齿轮箱和发电机等部件,在这些部件上产生很大的机械应力;三是并网时可能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是目前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的最优化方案,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它将电力电子技术、矢量变换控制技术和微机信息处理技术引入发电机控制之中,获得了一种全新的、高品质的电能获取方式。
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及其控制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风力发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作为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在提高风能利用率和电能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的工作原理、特点优势及其控制方式。
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是一种交直流变换设备,可将风力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供给电力系统使用。
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双馈(交流和直流)线路,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SGCT等)的开关动作,控制交流和直流电流的双向流动,实现能量的交直流转换。
高效性: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可实现风能的最大化利用。
灵活性: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可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占空比,调节输出电流的幅值、频率和相位,满足不同风速和负荷条件下的运行需求。
稳定性: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可有效平抑风速波动带来的影响,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维护性: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和检修,降低了运维成本。
矢量控制:通过控制交流侧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直接功率控制:采用瞬时功率采样,通过控制逆变侧电流的幅值和相位,直接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
神经网络控制: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风力发电变流器数学模型,实现自适应控制和优化运行。
模糊控制:基于模糊逻辑理论,通过模糊控制器对变流器进行非线性控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作为风力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具有高效、灵活、稳定和维护简便等特点及优势。
其控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矢量控制、直接功率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等,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以实现最优运行。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在未来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和绿色能源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双馈风力发电机及控制原理1. 引言随着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双馈风力发电机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风力发电机类型,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场。
本文将介绍双馈风力发电机及其控制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双馈风力发电机技术。
2. 双馈风力发电机原理双馈风力发电机是由风力发电机、功率变换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的。
其工作原理如下:1.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其主要部件有叶片、轴承、传动装置等。
当风经过叶片时,叶片会受到空气的推力,使得转子旋转,进而驱动主轴转动。
2.功率变换装置:功率变换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连接到电网中。
双馈风力发电机使用的是双馈变流器,它包括一个转子侧变频器和一个电网侧变频器。
转子侧变频器将转子输出的电能转化为交流电,并传输到电网侧变频器。
电网侧变频器则将交流电转化为电网所需的电能,并与电网进行连接。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对双馈风力发电机进行监测和控制的装置。
它通过传感器将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状态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运行参数对发电机进行调控。
例如,控制器可以根据风速变化调整发电机的转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机的效率。
3.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优势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风力发电机,双馈风力发电机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高效率:双馈风力发电机在部分负载工况下能保持较高的效率,有效提高了发电机能量转换的效率。
•抗风干扰能力强: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抗风干扰能力,能够稳定运行并输出稳定的电能。
•可靠性高:双馈风力发电机采用的双馈变流器能够有效避免发电机因电网故障等原因引起的故障,提高了发电机的可靠性。
4. 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原理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控制器对发电机的调速、电压和功率进行控制。
其控制原理如下:1.风速检测和采集:通过风速传感器检测风速,并将风速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运行原理解析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全球各国中,因风力发电项目,每年投入1000亿元资金总额,约有100个国家开始研究、运用风力发电技术。
因此,随着化石燃料逐渐减少,社会生产需要太阳能技术、发电技术和水利技术,这些技术也有可能代替火力发电技术。
对于风力发电技术,加强风力发电机研究和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多数选择双馈式设计方式。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风电企业的从业经验,立足双馈式风力发电机角度,分析其运行原理、发电控制技术。
1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双馈式风力发电机是由英国学者的设想而来,在自级联导发电机研发基础上,逐渐研发而来,双馈式发电机与绕线异步电机有着结构类似性,因定子、转子两部分均可以馈出、馈入电能,所以称之为双馈。
另外,因双馈式发电机利用转子形成交流,因此,双馈式发电机又叫做交流励磁发电机。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双馈主要指电机定子、转子,都能完成电力供应。
通常而言,双馈式发电机是由接线盒、转子、定子、冷却系统、滑环系统和传动结构构成。
转子结构一般为散嵌绕组、半线圈与成型绕组构成。
滑环系统包含滑环座、维护罩、碳刷、风扇等构成,滑环环氧浇注式、热套式类型,冷却系统包含水冷式和风冷式方式。
从某种性质来看,双馈式发电机属于异步式发电机范围,这类发电机具有同步式发电机的励磁绕组,一般用于功率因素、励磁过程的调控,所以双馈式发电机具有异步、同步两种优点。
针对双馈式发电机定子贴心,有相同形状凹槽的均匀分布,主要是用于嵌入定子绕组,通过定子三相电流,产生一定旋转磁场。
在转子中,利用嵌入绝缘导线,可组成三相绕组。
在转子上引出三相线,再连接转轴的集电环,通过电刷引出。
通常而言,定子和工频电网能够直接连接,转子通过变换器与电网连接,以便于转子的交流励磁。
同时,双馈式发电机的成本较低、体积较小,调节方式为无功率调节,且抗电磁的干扰能力强,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发电机励磁过程和供电网络没有直接联系,由转子即可直接完成所处电路。
双馈风力发电机原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是一种常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机类型。
它采用双馈结构,具有高效、可靠和灵活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一、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组成双馈风力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定子和功率电子装置组成。
转子由主转子和辅助转子构成,主转子装有定子绕组,辅助转子则利用功率电子装置与电网相连。
二、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双馈风力发电机采用变频技术,可以自动调节发电机的转速和电网之间的电流和电压。
当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并带动风力发电机转动时,风力发电机通过转子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定子绕组在电磁铁芯上产生磁场,通过主转子的转动,使得辅助转子携带的电流与主转子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电磁转矩。
这一转矩通过主轴传递给风力发电机的转子,进而带动风力发电机旋转。
这种旋转的力矩可以带动发电机的发电部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输出到电网上。
三、双馈风力发电机的优点1. 高效:双馈风力发电机通过使用变频技术,能够根据风力的变化自动调节风力发电机的转速,保持最佳的效率。
2. 可靠:双馈风力发电机采用双馈结构,辅助转子通过功率电子装置与电网相连,能够在故障情况下保持风力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3. 灵活:双馈风力发电机能够实现无级变速,适应不同风力条件下的工作要求。
四、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应用双馈风力发电机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场。
风力发电场中的风力发电机通常需要适应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而双馈风力发电机正是这样的一种装置。
它不仅能够适应不同风力条件下的工作要求,还能够通过变频技术将电能高效地输送到电网上。
五、总结双馈风力发电机是一种高效、可靠和灵活的风力发电机。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双馈结构和变频技术,通过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并最终转化为电能输出到电网上。
双馈风力发电机在风力发电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成为风力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本文没有严格按照合同或作文的格式写,但在核心内容的传递和组织结构方面仍满足题目要求。
浅谈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技术徐威摘要:文章重点分析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的特点、系统结构、发电系统,为风力风电技术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1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概述小型独立风力发电系统主要是由数字逆变器、充电器和风力发电机构成。
其发电系统一般不使用并网发电,而是独立使用,它的装机容量在100瓦到5千瓦左右,不会超过10千瓦。
风力发电机主要由转体、尾翼、机头和叶片构成,其中叶片将接受的风力利用机头转化为电能;尾翼能使叶片一直对着来风方向进而获得最大风能;转体可以使机头灵活转动,达到调整尾翼方向的作用;机头转子利用永磁体,通过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电能。
受到风力不稳的影响,使小型风力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在13V到25v之间变化,因此需要通过充电器进行整流,再对蓄电瓶充电,将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之后再使用具有保护电力功能的逆变电源,将化学能变为交流220v市电,确保电能使用的稳定性。
市场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多数是水平轴风力发电机,主要有塔架、控制系统、偏航装置、发电机、增速齿轮箱、风轮等多个部分组成。
风轮主要由具有良好气动性能的叶片装置在轮毂上组成,转动速度较慢的风轮利用增速齿轮箱加快速度,将动力传输给发电机,实现风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构成部件安装在平面机舱上,由塔架将机舱举起,由于风向变化的随机性,为了实现风能的高效利用,需要安装迎风设备。
迎风设备是通过风向传感器获取风向信号,并凭借控制器对偏航电机进行控制,从而驱动塔架上与大齿轮相咬合的小齿轮转动,使机舱总是朝向来风方向。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风通过叶片时,通过空气动力带动叶轮转动,叶轮通过主轴与齿轮箱连接,在齿轮箱加速之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2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特点由交流励磁构成的双馈式发电机所具有的结构特点: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的定子同普通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定子同样使用分布式交流绕组;双馈发电机转子不采用与发电机同步的直流集中绕组,采用的是三相分布对称式的交流绕组,它与三相绕线型感应电机的转子机构类似,只是在转子绕组上增加了电刷与滑环,使电子侧实现电能的输入与输出。
双馈风力发电原理采用调速系统和变桨距调节技术相结合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主要优点是风轮可以变速度运行。
交流电动机通过调节发电机转子电流的大小、相位和频率,来实现转速调节,保持以接近恒定的最佳叶尖速比状态运行在较宽的风速区域,进而实现风能的最大转换效率。
调速系统可通过控制策略来实现系统的有功、无功功率调节,减少损耗,抑制谐波和提高系统的效率。
变速系统与恒速系统相比较,缺点是风电转换装置的电子部分相对而言要昂贵和复杂一些,其优越性表现在:低风速时,根据风速的变化在运行中做出调整,保持最佳叶尖速比来获得最大风能;高风速时,利用风能转速的变化,储存或者释放部分能量来提高传动系统的柔性,保证功率输出的平稳口。
捕获最大风能并提高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效率是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方式的本质要求。
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控制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阶段来实现:在额定风速以下以获得最佳叶尖速比为目标,常作为跟踪问题处理;当高于额定风速时,为了限制风力机获取的能量,通过变桨距系统的控制作用来改变桨叶节距,使风电机组保持在额定值以下发电,并实现系统的最小化失速负荷。
实现变速恒频的发电方式很多,因为交流 励磁变频器只需要供给转差功率,减少了变频器的容量要求,所以最具优势。
下面简单介绍该方案。
风速变化引起发电机转速n 变化,转子电流频率和定子电流频率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r m p s f f n f ±=式中p n 为发电机级对数,m f 为转子机械频率,s f 为定子电流频率,r f 为转子电流频率。
60/s s n f =,60/r r n f =,60/n f m =带入上式中可得r p s n n n n ±=,r p s f nn f ±=60由上式中知当电机转数变化时可以调节转子的电流频率来时输出频率稳定,从而实现了变速恒频。
若s n n <,发电机工作在亚同步状态(转差率s>0),此时变频器要向发电机转子侧提供交流励磁电流,定子发出电能给电网。
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频率控制策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而风电机组作为风能转换的核心设备,其运行质量和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
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风电机组类型,其频率控制策略对于提高风电机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的原理、频率控制策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的原理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由变频器、双馈发电机和风轮等组成。
其中,变频器是控制电机转速和电压的关键设备,可以通过改变电机转速和电压来控制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
双馈发电机是风电机组的核心部件,其结构类似于普通的感应电机,但在转子上加装了两个转子绕组,分别与定子绕组和电网相连。
变频器控制的是转子绕组的电流,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和相位来控制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
风轮则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转动驱动双馈发电机产生电能。
二、频率控制策略的现状目前,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的频率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矢量控制策略矢量控制策略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频率控制策略,其基本思想是将电机模型分解为磁通方程和运动方程两个方程。
通过控制磁通和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实现对电机转速和输出功率的控制。
2. 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频率控制策略,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控制电机的转矩来实现对电机转速和输出功率的控制。
该控制策略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但在低速运行时容易出现转矩波动的问题。
3. 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是一种基于电机模型的预测控制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预测电机的运行状态和输出功率,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
该控制策略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但需要对电机进行较为精确的建模,对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三、频率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风电机组的频率控制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未来,频率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 智能化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控制将成为风电机组频率控制策略的重要发展方向。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研究一、原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变速器控制风机的转速,使得输出的电能频率保持恒定。
风力发电机通常通过3个旋转叶片捕捉风能并驱动转子转动,转子通过轴传递转动力矩给发电机。
而传统的恒速风力发电技术将直接连接发电机输出电能,无法调整转速,因此输出的电能频率随着风速的变化而发生波动。
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采用变速器来控制风机的转速,使得输出的电能频率保持恒定。
二、特点1.提高风力发电机的适应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能够根据风速变化实时调整转速,使风机始终处于最佳工况状态。
同时,它还能在风速较低时提高风机的启动速度,从而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适应性和发电效率。
2.减少系统损失:传统的恒速风力发电系统中,由于输出功率直接与风速相关,系统频繁地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从而造成能量的损失。
而变速恒频技术能够通过调整发电机转速来保持恒定的输出频率,减少了能量损失,提高了发电效率。
3.稳定性高:由于能够通过变速器来调整风机的转速,使得输出的电能频率保持恒定,因此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4.网络适应性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输出的电能频率可与电网频率保持一致,与传统的恒速风力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更为方便。
三、发展前景1.发电效率提高: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使风机能够随着风速变化实时调整转速,从而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2.节约成本:由于变速恒频技术能够实时调整转速,减少了能量损失,降低了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成本。
3.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可以与智能化系统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等手段实现对风力发电系统的智能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具有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量损失、稳定性高等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不仅能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使用效率,还能促进风能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优势及应用探索摘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是比较重要的风力发电技术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风力发电技术的基本现状,深入探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的重要性及其优势,并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关键技术原理与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优势1.风力发电及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1.1风力发电概述风力发电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风力发电的主体技术是通过对风压的利用,带动风机叶片不断旋转,以风机旋转的机械带动相应的发电机组,最终将风能化为电能。
虽然各国对风能源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发,但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在风能源的利用上均处于初级阶段。
从某种角度而言,较强的自然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影响。
积极影响体现为,其能够转化成电能,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助力。
消极影响体现为,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使用技术合理开发风能,并不断提升风能利用效率,不仅填补能源缺口,也能从侧面降低强风对生产与生活造成的危害[1]。
1.2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变速恒频是常见的风力发电系统之一,该系统中发电机转速与风速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呈正相关。
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就可以实现恒定的频率。
在风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风力机实现变速运行,将会充分提高对风能的利用效率。
目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清洁能源领域中。
根据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的分析,总结该技术较常应用的变速恒频控制方案,体现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笼型异步发电机系统。
该系统中的发电机,以笼型转子为主,通过定子电路实现对变速恒频的控制[2]。
虽然此系统具备变速恒频的优势,但因变频器位于定子侧面,所以变频器容量需要等同于发电机容量,会增加系统的研发成本。
第二种类型为永磁发电机系统。
该系统与第一种类型相类似,但采用的发电机不同。
由永磁式结构转子代替笼型转子,以变频器的方式,将永磁发电机交流电转变为电网同频交流电。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探讨一、引言风力发电系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装置,其性质使其成为替代传统能源源的一个重要选择。
风力发电系统使用叶片接收风能,驱动发电机产生电力,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由于风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和控制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相关问题。
二、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风力发电系统。
它由风能转换装置、变频控制装置和电网接口装置三部分组成。
其中,风能转换装置包括风轮、轴承、塔架、叶轮等部件,负责将风能转化为转动机械能;变频控制装置包括变频器、双馈异步发电机等部件,使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和频率与电网匹配;电网接口装置包括变压器、保护装置、电缆等部分,将发电机输出的电能接入到电网中。
基本工作原理是:风轮和叶轮通过系泊装置固定在预定空中高度上,利用旋转的叶片捕捉风能,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经过变频器进行升压、逆变处理后接入电网。
同时,变频器可以根据风速的变化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保持电机的输出功率不变。
由于双馈异步发电机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和相同功率下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多的风电塔采用双馈异步发电机。
三、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1. 变频控制技术变频控制技术是风力发电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它直接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和质量。
变频控制技术是采用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作为控制对象,采用PWM模式以及单闭环、双闭环控制等方式进行控制。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调整,可以有效提高风力发电机的电功率输出、转速、功率因数等参数,使发电机具有更好的发电效率。
2. 变速控制技术变速控制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法。
通过控制电机的旋转速度,可以实现不同风速下的最佳发电功率。
同时,变速控制技术还可以提高发电机的风能利用效率,增加电机的寿命,减少发电机的损耗和维护成本。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和优点研究变速恒频发电技术变速恒频发电技术是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技术,其主要优点在于风轮以变速运行。
这一调速系统和变桨距调节技术环节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
其调节方法是:起动时通过调节桨距控制发电机转速;并网后在额定风速以下,调节发电机的转矩使转速跟随风速变化,保持最佳叶尖速比以获得最大风能;在额定风速以上,采用失速与桨距双重调节、减少桨距调节的频繁动作,限制风力机获取的能量,保证发电机功率输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动态特性,提高传动系统的柔性。
上述方式目前被公认为最优化的调节方式,也是未来风电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其主要优点是可大范围调节转速,使风能利用系数保持在最佳值;能吸收和存储阵风能量,减少阵风冲击对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疲劳损坏、机械应力和转矩脉动,延长机组寿命,减小噪声;还可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改善电能质量。
尽管变速系统与恒速系统相比,风电转换装置中的电力电子部分比较复杂和昂贵,但成本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而大力发展变速恒频技术将是今后风力发电的必然趋势。
目前,采用变速恒频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组,由于采用不同类型的发电机,并辅之相关的电力电子变流装置,配合发电机进行功率控制,就构成了形式多样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
主要有以下几类:鼠笼型异步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绕线式异步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同步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双馈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
其中,由双馈发电机构成的变速恒频控制方案是在转子电路实现的,采用双馈发电方式,突破了机电系统必须严格同步运行的传统观念,使原动机转速不受发电机输出频率限制,而发电机输出电压和电流的频率、幅值和相位也不受转子速度和瞬时位置的影响,变机电系统之间的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
基于诸多优点,由双馈发电机构成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风力发电方面的研究热点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基本原理双馈电机的结构类似于绕线式异步电机,旋转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均安放对称三相绕组,其定子与普通交流电机定子相似,定子绕组由具有固定频率的对称三相电源激励。
电机定转子极数相同。
转子绕组由具有可调节频率的对称三相电源激励。
电机的转速由定转子之间的转差频率确定。
电机的定转子磁场是同步旋转的,因此它又具有类似同步电机的特性。
当电机定子对称三相绕组由频率1f 的电网供电时,气隙中基波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为1n ,满足60/11n n f p 。
转子由原动机带动以转速r n 旋转,而在转子对称三相绕组中施以频率为1sf (s 为转差率)的变频电源,在转子中产生三相对称电流,它们产生的基波旋转磁势2F 相对于转子而言以转差速度1sn 旋转,相对于定子以同步转速旋转。
转子磁势在气隙中建立的基波旋转磁场,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势(频率为1f ),该电势与外加至定子绕组中的电源电压共同作用形成三相对称电流,由此产生的定子基波磁势1F 同样以同步转速旋转。
定转子磁势相对静止,在气隙中形成合成磁势m F ,该磁势在气隙中产生合成磁场m ψ,分别与定转子绕组交链,在绕组中分别感应电势1E 、2E (频率为1sf )。
实质上,双馈电机与普通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普通异步电机转子电流的频率取决于电机的转速,由转子短路条感应电势的频率决定,与转差率有关,转子电流本身的频率不能自主地、人为地调整。
而双馈电机转子绕组的频率由外加交流励磁电源供电,其频率可以随之变化调节。
因此,双馈电机既具有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又具有同步电机的工作特性,是一种具有同步特性的特殊的异步电机。
双馈电机定转子均为三相对称绕组,它均匀分布在电机圆周内,气隙均匀,电路、磁路呈对称分布。
现作如下假定:(1)只考虑定转子电流的基波分量,忽略谐波分量。
(2)只考虑定转子空间磁势基波分量。
(3)忽略磁滞、涡流损耗和铁耗。
(4)变频电源可为转子提供能满足幅值、频率及功率因数要求的电源,不计其阻抗与损耗。
定子方正方向按发电机惯例定义,转子方正方向按电动机惯例定义。
与分析感应电机的方法类似,根据磁势与电势平衡原则,将转子方各物理量折算至定子方,可得基本方程式如下:⎪⎪⎪⎪⎪⎩⎪⎪⎪⎪⎪⎨⎧==+=++=+-=mm m x I j E E E I I I jx s r I E s V jx r I E V 121122222211111)()( 式中,1V 为定子电压,1I 为定子电流,1r 为定子电阻,1x 为定子漏抗,2V 为折算后的转子电压,2I 为折算后的转子电流,2r 为折算后的转子电阻,2x 为折算后的转子漏抗,m I 为激磁电流,m r 为激磁电阻,m x 为激磁电抗,s 为转差率,1E 、2E 为感应电势。
另外,由于m m x r <<,故忽略m r 。
对于发电机,若轴上输入的机械功率为m P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有: em em m P sP P =+于是em m P s P )1(-=))](([sin )1(3))]()(([cos )1(3)()1(32121212121122122112222x x x x x s r r sD x V V s x x r x x sr sD x V V s s r V r s V D x s P m m m m m m m +++-++-+-+--=αα则电磁转矩可表示为:Ω==Ω=m m em em P T P T 1 式中,Ω为转子机械角速度,)1(1s -Ω=Ω。
由机械功率表达式可导出电磁转矩表达式,它由三个分量组成,即: 321T T T T em ++=式中,sr V D x T m 2211213ω-= 12221223r sV D x T m ω= ))]((sin ))]()(([cos 321212*********x x x x x s r r x x r x x s r sD x V V T m m m m +++++-+=ααω 可见,1T 为一感应转矩。
当s 一定时,1T 由定子电压的幅值大小确定。
10<<s 时,01<T 为拖动转矩;0<s 时,01>T 为制动转矩,也就是说其转矩性质视s 的正负而定。
2T 恒为制动转矩。
当s 一定时,2T 由转子电源电压的幅值大小确定。
3T 是由定转子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可看作同步转矩,其值可正可负。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双馈电机的电磁功率和电磁转矩不但与转差率s 有关,还与定转子电压幅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位差角α有关,这是从双馈电机整个外部特性来考虑问题的,将其看作只受定转子方两个外加电压源作用。
由于转子绕组始终可以看作受两个频率都是转差频率的电压源作用,一个是转子感应电势20E s (202E s E =,20E 为转子静止时,转子开路感应电势),另一个是转子绕组外加电压2V 。
因此,不妨换个角度,从电机的转子方来考虑电磁功率和电磁转矩。
定义转子绕组外加电压2V 与转子感应电势20E s 之间的夹角为δ,定转子方功率因数角分别为1ϕ和2ϕ,则由等值电路可得:111I Z Z Z V I mm m += ])()[(12121122I Z Z Z Z Z Z V Z Z s V mm m ++++= 22220)(222222ϕϕδj j e Z sE e Z s V Z E s V I ---=-= 将上式用Euler 公式展开后取实部和虚部,并分别定义转子电流的有功分量为p I 2、无功分量为q I 2,则有:]cos )cos([222022202ϕϕδs sE V Z E I p --= (1) ]sin )sin([222022202ϕϕδs sE V Z E I q +-=(2)若将双馈电机看作特殊的异步电机,则由异步电机的统一转矩公式,可得双馈电机的电磁转矩表达式为:p em I kE T 220=式中,111jx r Z +=,222jx sr Z +=,m m jx Z =,k 为由电机参数所决定的常数。
上式表明,交流励磁双馈发电机的电磁转矩与转子电流的有功分量成正比,因而通过转子电流的有功分量就可以控制双馈发电机定子端口的有功功率;而转子电流的无功分量则可以控制双馈发电机定子端口的无功功率。
当10<<s 时,电机次同步运行,转差功率为0>em sP ,表示电磁功率一部分由转子方电源提供,此时原动机提供的机械功率为em P s )1(-;当0<s 时,电机超同步运行,转差功率为0<em sP ,表示转子方电源吸收由电机气隙回馈的一部分电磁功率,此时原动机提供的机械功率为em P s )1(+,表示定子方发出的电功率以及转子方电源吸收的电功率全部由原动机承担。
式(1)与式(2)表明,独立调节转子方外加电压的幅值和相位角δ就可以控制双馈发电机定子端口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在转差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转子电流有功分量发生变化,只要适当调节的幅值和相位角δ,就可以保持转子电流无功分量不变,或者使定子端口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保持一定的功率因数关系。
式(1)与式(2)亦同时表明,若转子方外加电压的幅值和相位角δ取适当的值,当转差率为正值时(10<<s ),转子电流的有功电流分量可以为正值,电机次同步运行,定子发出有功功率;当转差率为负值时(0<s ),转子电流的有功电流分量可以为负值,电机超同步运行,但定子同样发出有功功率。
通过对等值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将双馈发电机的控制规律看作转差率s 、转子励磁电源电压2V (包括其幅值、相位和频率)以及1V 与2V 之间的相位差角 这三个量的函数,这三个量中任意量变化都将影响电机运行性能。
因此,若要使电机达到某种稳态,则可以利用这三个量来进行控制。
双馈发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获取的执行部件,属于典型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因此,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通用问题,如孤岛效应等,都值得在双馈发电系统中进行研究。
双馈发电系统在和常规的大电网并联运行时,对电网电压的扰动的响应,包括不对称电网、电压跌落、电网电压谐波、电网电压相位及频率波动等,也是很有必要进行研究的。
参考文献[1] 王承熙等. 风力发电.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2] 陈雷.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发展趋势. 可再生能源, 2003, 107(1): 27~3[3] 秦晓平等. 感应电动机的双馈和串级调速.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4] 叶启明.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华中电力, 2002, 15(2): 67~68[5] 黄顺礼, 魏晓玲, 黄春阳. 《第五次全国电机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述评. 电机技术, 2000, 2:54~55[6] 刘其辉.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7] 戴赟,王志新. 变速恒频风力机桨叶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研究[J]. 机电一体化,2006,12(1):16—20[8] 乐斌,王志新. 兆瓦级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变频器调制方法分析与仿真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6,31(4B):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