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82.01 KB
- 文档页数:12
2018招教考试题库1000道(附答案)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8年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部分》育萃教师今天为大家带来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部分的相关知识,供各位考生参考。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3、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认为“亲知”“闻知”和“说知”是获得知识理解的三种主要途径,强调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道家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加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第一部分教育学Part One EducationChapter 1教育与教育学Section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更狭义:德育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媒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三、教育的本质有目的的培养人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四、教育的功能1.含义: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类型:从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方向:正向功能(积极)和负向功能(消极)从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五、教育起源说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水平低下(二)古代学校的教育1.古代中国教育夏代: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设庠、序、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西周:“学在官府”官学体系有了“国学”“乡学”之分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秦朝:文化教育专制,法家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百家争鸣over汉代:帛和纸作为书写工具出现;汉武帝独尊儒术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消极影响隋唐:选士制度科举制中央官学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产生书院《四书》作为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宋元明清] 明代: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的固定格式清末:废科举,开学堂2.古代印度教育婆罗门教育(贵族性):私立教育《吠陀》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的教师佛教(平民性):依傍与寺院佛教僧侣是教师3.古代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院“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一大特征4.古希腊、罗马教育古代雅典教育: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丰富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单一严厉古罗马教育: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5.中世纪的西欧教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七艺骑士教育: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文艺复兴后欧洲兴起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埃拉斯莫斯莫尔蒙田培根(四)近、现代学校的教育1.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教育国家化:19世纪后,公立教育崛起初等教育义务化:德国是世界最早(1763年)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脱离出来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2.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教育终身化:保罗·朗格朗(法)教育全民化: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民主再次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民主(可选性)最后是指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扩大自主权)教育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封建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Section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2018安徽教师考编资料:教育学常考题之“最”字20题据历年考试流程推算,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公告会在18年4月下旬发布,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时间约为5月底,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聘,合肥明尚教育准备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3.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
A.《学记》B.《论语》C.《孟子》D.《荀子》4.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有了最早学校教育的形态是在( )。
A.夏朝B.商朝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5.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B.xxC.xxD.隋唐6.xx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D.《我的教育信条》7.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
A.庠B.序C.校D.学8.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论》9.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的观点。
其提出者是( )。
A.孔子B 昆体良C.杜威D.夸美纽斯10.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11.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梅依曼D.洛克12.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 )。
A.xxB.拉伊C.凯洛夫D.勒温13.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A.xxxxB.xxxx斯多德C.xxxxD.xxxx1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15.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6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8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和现实性。
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映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9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人格10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11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12意识指能为人体多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4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5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学的概念三个层次:所有教育学科的总称(也称教育科学);课程的名称;教材的名称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现象, 教育事实, 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教育现象:a.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b.教育现象包含教育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构成教育问题。
只有当教育现象引起人们注意并具有研究价值时,才构成教育问题。
学习负担过重制约个性发展减轻学习负担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事实: a. 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下产生的。
b. 教育问题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但教育事实本身不能构成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问题: a.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b.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c. 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孔子和《论语》《学记》“教学相长”、“不凌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知识是可教的美德是可教的▪柏拉图和《理想国》在“理想国”里,“神用不同的材料造出了”三种人:金子哲学家智慧银子军人勇敢正义钢铁农民和手工业者节制“理想国”实现的制度条件:a. 共产主义制度:废除私有财产,优生优育,取消家庭b.良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认识善和真理。
▪亚里士多德及其“和谐发展与年龄分期问题”1. 《灵魂论》,人的灵魂: 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2.植物灵魂体育(0-7岁)动物灵魂情感道德教育(7-14岁)理性灵魂智育(14-21岁)▪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创世说,原罪说,赎罪说,审判说▪基督教的神学人生观:人类的罪恶源于欲望人应该放弃一切欲望▪基督教的儿童观:性恶论控制体罚▪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培养虔诚的教士和教徒▪基督教教育的内容:渗透神学色彩的文艺(二)教育学的创立▪ 1.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a.b.c.d.e.▪▪ 3.夸美纽斯a.《大教学论》: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与任务?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主要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3、广义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4、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5、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6、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7、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8、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9、教育的起源:a、神话起源说——朱熹b、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c、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儿童无意识的模仿d、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10、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11、教育媒介是指构建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1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3、教育功能分类:a、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b、方向——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14、教育的发展历程a、原始社会—原始性、局限性,简单的教育活动,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无阶级性b、古代社会—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c、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序、校,是学校的萌芽西周:学在官府,六艺春秋战国:稷下学宫两汉:太学魏晋南北朝:国子学、九品中正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隋唐:六学、二馆宋元明清:四书五经、八股文d、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以僧为师、e、古代埃及:文士学校、宫廷学校、以吏为师f、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g、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骑士教育h、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i、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教师上岗考试必备)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2017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教育学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C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2.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3.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B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 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4. 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C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5.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B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6.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D)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7.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8.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B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9.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陷私权10.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11.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12. 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思想政治教育C. 课外活动D.教学13.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
2018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教育学》 (3)一、单选题1、20世纪以后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包括( )A.教育的民主化 B.教育的世俗化C.教育的全民化 D.教育的终身化E.教育的多元化2、为使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培根3、[2010年真题]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4、[2010年真题]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A.人才培养B.形成舆论C.教育民主D.普及文化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不起决定作用B、起导向作用C、起决定作用D、起一般作用7、[2011年真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和特殊的环境,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商人,或者使之成为乞丐和盗贼。
”这句话反映了______的认识。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辐和论8、[2011年真题]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9、(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11、[2010年真题]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A.学校B.家长C.学生D.教师1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A.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B.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D.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E.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13、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家庭课程B.校外课程C.省级课程D.学校课程14、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 道(附答案)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 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
3、捷克夸美纽斯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盂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1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绪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三、材料分析题"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一、单选题1.D2.A3.C4.B5.C二、判断题1.×2.√3.√三、材料分析题要点:现代教育学这一说法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时间概念即是现代时期的教育学,所注重的是教育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
二是价值概念,将教育学理解为“现代教育”之学,也就是指教育学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如理论基础的多元化,理论系统化和多元化,元教育理论的产生等等。
四、论述题1、要点:前教育学阶段,特点: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对教育的论述散见在其他著作当中。
独立教育学形成阶段,特点:教育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成立了教育学的研究机构;教育学家和教育学论著的大量出现;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学话语体系。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重点总结【教育学】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杜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二、教育及其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举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举动中从事进修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增进民主(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育与科技文化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3)息技术与教育:1)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研究和教育的观念;3)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入手下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革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革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供给了机会,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非凡功能:(1)学校教育标准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5.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2018年)肖岚朗月(编)二零一八年二月十一日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
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②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③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④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⑤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2018教师考编必备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背诵版)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3、广义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4、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5、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6、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7、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8、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9、教育的起源:a、神话起源说——朱熹b、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c、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儿童无意识的模仿d、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10、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11、教育媒介是指构建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1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3、教育功能分类:a、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b、方向——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14、教育的发展历程a、原始社会—原始性、局限性,简单的教育活动,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无阶级性b、古代社会—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c、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序、校,是学校的萌芽西周:学在官府,六艺春秋战国:稷下学宫两汉:太学魏晋南北朝:国子学、九品中正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隋唐:六学、二馆宋元明清:四书五经、八股文d、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以僧为师、e、古代埃及:文士学校、宫廷学校、以吏为师f、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g、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骑士教育h、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i、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3、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A、孔子、《论语》有教无类B、墨子、兼爱非攻C、道家道法自然D、《学记》战国末期,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4、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A、苏格拉底,问答法:讽刺—定义—助产术B、柏拉图《理想国》C、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应遵循自然D、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5、培根,首先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思想是: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提出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7、法国卢梭,性善说,《爱弥儿》8、康德,1776年,开讲教育学,是第一人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探究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人的价值9、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提出教育学心理学化的人,全面和谐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10、英国洛克《教育漫画》提出“白板说”11、德国赫尔巴特现代教育之父;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化教育学的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著作。
12、杜威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儿童中心论(学生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观点为:教育即思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步探究教学法,“做中学”13、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组作14、1930年我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5、赞科夫《教育与发展》布鲁纳《教育过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决定受教育权C、决定教育目的D、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E、决定教育体制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A、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B、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C、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B、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D、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C、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D、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6、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A、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C、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D、教育与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7、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A、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B、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C、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8、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A、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B、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C、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D、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9、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决定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B、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C、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D、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10、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A、提高人口的数量B、提高人口的质量C、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11、校园文化就是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12、校园文化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A、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B、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14、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A、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教育与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A、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弗洛伊德观点:强调内在因素,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遗传素质起决定作用孟子: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有备于我B、外烁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华生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观点: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5、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6、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的个体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7、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部分。
8、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9、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10、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A、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B、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C、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1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特殊功能)A、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B、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C、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D、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2、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1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1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15、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A、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B、个体的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16、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布站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18、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D、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E、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9、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0、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神内心发展的阶段性21、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分段进行,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22、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2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统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2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25、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26、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27、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29、个体差异性的表现:A、不同儿童统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B、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C、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D、个体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30、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因材施教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版,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