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6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课程理念对一线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课堂教学状况也随之发生急剧的变化。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实施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改进传统课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也就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和教研中的重要任务。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对课堂某一环节的关注上升到对课堂教学整体的关注,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把握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新课程标准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的定位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内容可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形成了三维一体的新的目标体系,其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如果学科教师理解不透彻,就会出现教学目标设置随意、目标内容泛化等现象。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点的讲授,讲课时力求面面俱到,这种做法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了。
结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狠抓重点、,梳理知识要点,取舍、重组教材内容,生的实际情况.难点问题的落实。
教师应在用好教材的同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大胆地重组原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围绕课程主线,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经验,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优化整合。
在各个教学模块中设置“主题任务”,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横向、纵向联系的综合教学,使相关学科的知识与信息技能的习得融为一体,逐渐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教师还应注意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经常搜集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信息,弥补教材内容、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的差距。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优化课堂氛围注重“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新课标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19篇)-其他范文篇1:新课标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篇6: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论文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论文【摘要】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分层,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以“实践、探究、拓展”型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层层剖析教学内容;以交流、任务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
但由于受到原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市、县级高中,差异尤为突出。
其一,生长在市县城里,学习条件好的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接受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有的参加过各种竞赛培训,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专家,达到了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其二,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较差,基础不好,有的甚至没碰过电脑,不具有学习新课程的基础。
面对如此大的差异集体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分层教学”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2.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源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将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分层教学思想。
3.“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3.1调查模底,动态分层首先,理论和技能测试。
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019第6期下(总第304期)XIN JI SHU JIAO YU /新技术教育尽管在当前高中教学中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课堂氛围不活跃等,这些问题和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教师和学校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高考科目为主,不重视其他科目的发展。
但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为此,改善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当前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服务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学习。
实际上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是教学和时代接轨的表现。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
在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实践性最强的课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陈旧新课改下,学校和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了,但是教学内容仍过于陈旧,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提不起兴趣,认为课堂气氛沉闷,而且都是一些基础性的操作,出现排斥信息技术课的情况。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丰富教学内容,而是一味的依赖教材,缺乏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造成信息技术教学脱离实际。
由于课程知识晦涩难懂,再加上课堂氛围枯燥,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较差。
(二)课时比例少高中阶段教学主要以高考科目为主,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课程,这也就导致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参与度不高,缺乏激情,甚至觉得信息技术课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浅谈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有过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
1 教学目标的确定高中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
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据本学科的自身特点,要在课堂中逐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这些内容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
我的教学都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将基础较好与基础暂时较差的同学编入一个小组学习,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由于课时少而内容多,往往采用简单的培训式教学法。
教师演示一部分,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来练习;教师再演示,学生再练习,这种枯燥的教法,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课堂上所学到的操作很容易忘记,时间久了学生便产生厌学心理,再加上所利用教学媒体有限,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学生技能得不到提高。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情境教学法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讲起来费时间,而学生也感觉枯燥无味。
作为教师就应深钻教材、教法。
把知识化繁为简,变成易接受、有滋味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图像处理时,根据所给图片完成图片的合成,利用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比赛,在紧张而又快乐的氛围下完成学习。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研究,成为了推动学科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式。
文章结合本人实践教学经验,从“融入趣味元素,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兴趣”、“开展互动探究,开展高效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项目训练,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布置实践作业,锻炼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四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予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得以出现,并成为了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受新课标的影响,许多学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出现了变革,其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做好课堂教学创新,成为了关键性指导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因此做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融入趣味元素,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兴趣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做好学习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乐趣。
从高中生的兴趣需求角度来看,他们不再简单追求内容上的直观和趣味,还注重形式上的丰富与新颖,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
例如在进行“网站制作”知识点的教学时,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我就为他们呈现出了一个我事先制作出的网站,这个网站是以班级为单位设计的,其中每个班级中有多少学生、他们的基本信息、班级课程表、学生校园生活的照片、视频等应有尽有,这让学生感到很意外,同时也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由此得以调动。
又或者在进行“Photoshop”的知识点教学时,我就在课堂导入阶段,先为学生展示了几个我用Photoshop技术处理的班级同学的照片。
在看到照片时,班级同学一片惊呼,并在对比真人和照片后,都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浅谈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变得愈发重要。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一些基础的IT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浅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和更新。
课程应该覆盖到最新的软件应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最新的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编程作业等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法需要灵活多样。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探究、合作等交互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
不仅仅是通过作业和考试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项目作业、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网络技术竞赛或项目实践,来展示和比较学生的技术实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信息技术人才。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我校实行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反思这两年的历程,感觉本次高中新课改改革,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变化非常大,它从原来的软件培训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科书也始终把“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一个根本性的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
这表明我们的教育观念已经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下就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谈谈本人的感受:1、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要转变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和控制,老师为了传授知识,强化技能训练,往往“主宰”课堂,教师讲解一个软件的操作,学生练习一会儿,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会一个或几个软件的操作,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下来,学生学会一个或几个的软件的使用,而这些软件的使用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等这些学生开始使用计算机时,这些软件有可能都已经被淘汰了。
而新课改则要求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老师更多是指引者,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这种设计与组织不是以教师为“主宰”,而是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思维空间、有发挥才能、挖掘潜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讨论中教师要当好顾问,帮助学生解决讨论和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又要有效地组织讨论和交流,还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当对话者的角色。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而发展学生思维;通过交流与合作,加强师生之间交往,融洽师生关系;通过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由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人文修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构成的综合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决不能完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笔者总结了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一、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和旧教材相比,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的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教材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分析新教材后,我们就能很快地明确教学目标,进而开展有效教学了。
二、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依然没有受到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讲授、板书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
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与现在生活联系也非常的紧密。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把过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
标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这意味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不断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好奇心极强的高中生更是对信息技术充满了喜爱,这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以前的信息技术课中,教师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讲得很详细、很清楚,学生也在努力地听、学,但是,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学生应该要学以致用,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课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以及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学生日后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实行有效的教学模式的至关重要的。
一、要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现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容易失去重心,而学生也感觉无可适从,这样的教学效果必然会下降。
一般来讲,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信息技术课教师大多按照教学课本来制订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我们使用的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因此,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制订教学目标看似是非常正确的,其实不然。
大家都很清楚,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一特点就使得信息技术课有别于其他科目。
因为教材的更换也比不上其发展的速度,也就是说教材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可以按照以下面两方面来制订。
1.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制订教学目标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不同,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或者接触的程度不一样。
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来确定哪些知识是需要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哪些知识只需要学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因人而异,绝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一刀切”极有可能使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望而生畏,以致产生厌学、弃学情绪。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发表时间:2019-12-09T10:22:02.5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作者:钱进[导读] 新课标是当前我国对基础教育的规范要求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育的均衡性和综合性,希望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钱进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511300【摘要】新课标是当前我国对基础教育的规范要求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育的均衡性和综合性,希望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254-01一、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特点(一)学科综合性突出传统的教学过于重视学科本身的学习,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大,也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新课程标准与之前有所差别,它不再是单一学科的传授,而是更具联系性、整合性的课程教学,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朝着均衡性的方向发展,满足各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模式比较灵活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做出了调整。
教学内容方面,课程不再是以往的必修课模式,而是分为了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种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有类似的做法,将所有课程进行分类设置,必修与选修都有涉及,这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厌课心理。
另外,教学模式也不再是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加灵活的合作教学、探究教学,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方式。
可以说,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加灵活多变。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新课标理念没有得到贯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个素养是多方面的素养,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操作熟练度,还有其他的综合能力。
可是,教师并没有认清现状,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操作技巧的学习,却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1 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是《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一个从小培养的问题。
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客观的物质条件保证是必须的。
目前一些初中、小学学校的计算机数量不足,满足不了正常教学的需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只有更新了教育观念和改善了办学条件的前提下提高了认识水平,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
2 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学科中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很快。
对于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在保持核心内容──理论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其外围内容──实践内容需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而及时予以必要的更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实践的教学环节,各学校可自行编写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实践课教材,系统地研究实践性教学内容、方法和理论,努力改善学生的实践条件,通过实践,让学生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
3.1 保护学生的创造潜能。
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工具性学科,这就决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
况且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任何一个人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都难以做到了如指掌、面面俱到,因此有时课堂上出现学生知老师不知、老师这么认为学生却那么人为的情况是很正常的。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清醒、冷静、正确、客观、理性和辩证的认识。
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彻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带给我们的桎枯枷锁,才能真正营造相互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良好课堂氛围。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执行者必须彻底放弃对师道尊严的某些狭
隘而执着的理解,以宽广的胸怀面对学生的体温、质疑和异议。
3.2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创造性来源于创造欲望,创造欲望要用积极的手段去激发。
在我们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教师上课只介绍一种论点,并将这种论点当作结论性的东西告诉学生,不允许也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质疑的空间。
例如,关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的问题虽然有一个通常的说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的因素。
历史上围绕这个问题还有过不小的争论,甚至到了诉诸法律的地步,但我们大多数教材连提都不提。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具体进步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艰苦和乐趣的机会、让学生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认识的机会就这样被一个个地错过了。
.
第二,概念或理论的教学从例题的选择、分析、求解到课后习题的布置全部由教材或教师单方面实施,剥夺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权。
例如,演示文稿的制作讲解完了以后课本上早就给学生准备了几道练习题,对作品的内容,很多学生也不再去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学习和生活中还能解决什么更好的内容,很多学生也不再去思考用所学知识再学习和生活中还能解决什么更好、更有意思的问题。
要做“自我简介”,“我的相册”全都一个模式,师生双方死扣课本。
因此,一些学生遇到教师不明确布置作业的情况时,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我们不难领会出这样一种含义:今后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和教学都将具有相当的开放性,要允许教师和学生享有自己的选择权,正确看待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存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
3.3 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示和诱导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过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只是讲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介绍更深层次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介绍一些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逐步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此之快,使得有些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宁可少讲一些具体性的知识,也要把带有着理性的内容教给学生。
.
4 拓宽课程的知识面
4.1 打破课本内容的束缚。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六个模块。
一个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五个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
从课程的这种结构布局可以看出,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
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的培训编程人员、传授应用软件的使用升格成今天的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
因此,每个从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师都应该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在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来。
在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跟信息技术行业及其发展有关的热门话题引到学生进行
思考、辩论和深入学习,例如竞争、广告、黑客、信息战等。
这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根据所教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
在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打印机,显示器,手机和数码相机等常用硬件及聊天软件、游戏软件和工具软件等常用软件的易用性上入手,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体会到处理好产品的界面和功能关系的重要性。
总之,我们的日常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的范围之内,在条件循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学增加其他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
4.2
科,它已经渗透到很多学科领域。
任何一项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涉及到应用领域的多个学科,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的结果。
不论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智能控制还是工程计算,甚至包括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都不是单纯依靠一、两种技术就可以完成的。
例如,现今流行的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几乎就是以计算机、传媒和通信三大领域的最新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技术。
其他自然学科和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一样,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当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些道理:首先,作为一名受到良好教育的未来的科学工作者或工程师,应到重视所有自然科学的进步,因为他们的进步会对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次,通过自然学科的学习,可以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方法可以用于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问题求解过程。
5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十一世纪的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和很强的信息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目前在学校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依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其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管束的被动很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地位,
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将取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已经有灌输转变为引导和帮助。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难题,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一些新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改变那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填鸭式”的学习方法,提倡在教师指导学,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实践。
我们应积极、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最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