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 格式:ppt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30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12课的知识梳理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统一全国: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二、隋朝的繁荣1.隋文帝的统治:改革官制、法律,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水利建设。
2.隋朝的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成为商业中心;水陆交通发达,陆路有“丝绸之路”,水路有“海上丝绸之路”;长江、黄河、淮河、钱塘江为水运主要航道;商业都市很多,洛阳、长安、江都等最为繁华。
3.隋朝的手工业:纺织业、造船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十分发达。
4.隋朝的对外关系:与亚洲、非洲、欧洲的国家都有广泛的往来。
三、隋朝的大运河1.开凿的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开凿时间从605年开始,到610年基本完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3.大运河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隋朝的灭亡1.隋朝的衰落: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加上对外扩张和奢侈浪费,导致国家财政困难,社会动荡不安。
2.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定都长安。
五、隋朝的历史地位1.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朝对世界的影响:隋朝的繁荣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六、隋朝的科技文化1.隋朝的科技:隋朝的科技水平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火药等重要科技成果。
2.隋朝的文化:隋朝的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杨炯、王勃等诗人和《长恨歌》等文学作品。
七、隋朝的经济制度1.均田制:隋文帝实行均田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并规定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的规定。
2.租调制:隋文帝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同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3.义仓制度:隋文帝设立义仓制度,以备荒年时使用。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01知识管理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________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其他措施: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3盐铁专卖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措施: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________。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________基础。
知识点4北击匈奴背景:秦末汉初,蒙古高原的匈奴族在首领________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高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汉初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__”。
概况:________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地区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视频《东京一日游》,了解北宋东京这一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收集宋词、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提高鉴赏力。
表格填写,对比史学两司马的作品和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
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认识文学源于生活,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瓦子和勾栏;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播放微视频《东京一日游》,让学生了解北宋东京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宋东京会出现这样的繁华景象?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10分钟)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华景象,包括市场、商业活动、传统节日等。
引导学生了解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10分钟)介绍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如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等。
展示宋词、元曲的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关汉卿的《窦娥冤》等,让学生体会其风格特色,提高鉴赏力。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表格填写:让学生对比史学两司马的作品和地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成就。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1.1 北方的都市- 北方最早发展的都市是洛阳和长安,宋元时期,河北、河南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繁荣的都市。
- 远古时期崤山文化形成了九州山川图,成为中国最早的地图。
- 百年间洛阳大集盛行,得益于“交通畅达,水陆兼便”的黄河优势。
- 晋商商业网络十分发达,航海贸易也非常繁荣。
1.2 南方的都市- 南方地势平川,水系发达,加上气候温暖,自然条件较好,城市发展也比较迅速。
- 江南以城市化程度最高,其中苏州嘉兴杭州成为“江南三大阔气”如今仍然影响深远。
- 粤东近闽西,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等城市无论在文化还是商业上都十分繁荣。
1.3 合肥、九江等新兴城市- 合肥在宋、吴两宋时期,是一片荒地,元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都市。
- 九江在元代成为一个州府,后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商人都到九江进行贸易。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2.1 文化传承- 南北朝时期,避难民心的禅宗、道教、占卜术等在中原地区繁荣发展起来。
- 随着唐太宗的改革,佛道儒三教并行,唐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徐再思、苏东坡等都是儒学代表。
- 宋元时期,文化得到了更为繁荣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以及诗歌、文学、书法、绘画等的创作和艺术创造。
2.2 杂集文化- 杂集文化是指将不同学科交叉,不同思维方法融合在一起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宋元理学”的一种文化形态。
- 理学界在承袭传统儒学的同时,大胆吸取道家、佛教、纯阳、心法、初学等各种学术思想,形成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理论体系。
- 宋代王安石、欧阳修、周敦颐、程朱理学等人注重人性,元代李时中、偶得、陈致中等人却将关注点从 theermax文化及为主,提倡“窃论”、“尝鉴”、“刍议”等杂集文化。
2.3 经学研究- 宋代的程朱理学和孟子学派,注重祸福哲学,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
1. 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及其特点。
2. 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各级官员的职责。
3. 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 掌握封建社会的礼仪和教育制度。
教学重点、难点:
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各级官员的职责。
2.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古代中国地图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二、教学探究(25分钟)
1. 讲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各级官员的职责。
2. 分组讨论,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比讨论。
3. 学生自主学习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三、拓展延伸(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封建社会的礼仪和教育制度。
2.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交流讨论。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文章,并分析封建社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了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 大都市。
- 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市民阶层的兴起。
-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 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瓦子。
- 含义: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内部设置: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
- 意义:瓦子的出现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传统节日。
-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春节: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户,准备过节。
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二、宋词。
1. 含义及特点。
-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 发展历程。
- 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 著名词人。
- 苏轼:- 生活年代:北宋。
- 李清照:- 生活年代:两宋之交。
- 辛弃疾:- 生活年代:南宋。
三、元曲。
1. 组成部分。
-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 著名剧作家 - 关汉卿。
- 生活年代: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