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4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

教案

2017 年-2018 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和手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

求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 了解构成的含义

4. 熟悉构成的源流

5. 形态构成的基础

6.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

教学基本内

纲要1) 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

变迁

2) 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 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1)艺术与技术结合(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 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章节名

形态研究 和手段

目的和要求: 1. 流派的介绍 2. 了解构成教育的内容 3. 深入研究平面空间向立体空间的思维转换 流派的介绍 1) 后期印象画派

授课方

法 课堂讲授与制作作品 教学基本

容纲要

2) 抽象和简化的荷兰风格派 教学目

与要求

3)立体派

4) 结构主义

了解构成教育的内容

1)平面空间向立体空间的思维转换

2)对自然形态和经典图式的抽象提取

3)数理构成的原理与运用

4)情态构成的原理与运用

5)形态构成的材料与技法

6)形态构成的功能要素

7)形态构成的结构与力象深入研究平面

空间向立体空间的思维转换

1)绘制一个简单的二维造型

2)思考空间投影关系

3)丰富空间造型变化

4)从简单二维造型转化为三维复杂空间

课题制作教学

1) 绘制石膏体结构图

2)绘制手机多视图与结构图

重点:构成教育的内容;

难点:深入研究平面空间向立体空间的思维

转换

1.绘制石膏体结构图

绘制手机多视图与结构图

通过练习结构绘画,明确三维空间关系

教学重

与难点

作业布

目的和要求: 1. 形态构成要素 1. 现实形态与虚拟形态 2. 积极形态与消极形态 3. 立体形态的造型要素 形态构成要素 1) 人的知觉和心理

章节名称

授课方法 和手段

形态研究 课堂讲授与上机案例教学 教学基本内 容纲要

2) 形态本身固有感受 教学目

的 与要求

积极形态与消极形态

1) 积极形态是实际可以看到的物体

2) 消极形态是被实体包围或实体的延伸

立体形态的造型要素

1)形态要素

a)形状

b)色彩

c)肌理

2)关系要素

1 数量,

2 方位,

3 光线,

4 动静

3)纬度要素点,线,面,体

课堂作品

1) 用橡皮泥制作有趣正负立体型

2) 用橡皮泥制作一位同学头像重点:复合对象建模;难点:形态构成要素。

用橡皮泥制作有趣正负立体型用橡皮泥制作一位同学头像

课后小结学习立体形态的组成要素

教学重

与难点作业布置

目的和要求: 1. 构成的法则介绍 2. 审美法则的变迁 3. 形态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构成的法则介绍 1) 自然秩序存在于形态构成的组织原则中 2) 立构造型过程,把素材或材料,用形式的法则给以合理的组 织、安排,形成新的样式 3) 形式法则是解释或创作美感的形式的依据 审美法则的变迁

章节名

构成的法则 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与课堂制作教学 和手段

教学基本

容纲要

教学目

与要求

3) “非理”之美

形态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 “构成”的法则

a)对称与均衡

b)对比与调和

c)节奏与韵律

d)比例与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