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句式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151.29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更多单句组成的复句。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使用非常广泛。
并列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句子2。
”两个句子之间用“,”相连。
例如:诸侯并举,进逼秦境。
天地肆春,百草各秀。
2. 连接句连接句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单句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复句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连接句也是一种常见句式。
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于是)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或“于是”相连。
例如:君子好学,必进于师。
——《论语·为政》优游自在,不求闲静。
——《庄子·逍遥游》3. 并列连接句并列连接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会使用一些连词来连接各个句子。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也非常常见。
并列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连词(如而、亦、且等),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连词相连。
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不我與,君亦不我與,豈不怨嗟!”(不但天不帮我,君主也不帮我,我怎能不悲伤!)《论语·卫灵公》:“不忠信,人不任也。
”(如果不忠实,就不会受到人们信任。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主谓语序颠倒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具有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的作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
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如是、曰、曰是等)+主语+宾语/状语”。
例如:《楚辞·离骚》:“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庄子·逍遥游》:“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至人知无为之有为,不言之有言,无为而有为,矛盾而并存。
”5. 并列倒装句并列倒装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倒装句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但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并列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宾语1+主语1,连词+谓语动词+宾语2+主语2。
”例如:《庄子·逍遥游》:“肆意而无忧,安而不忘,随时而变古,能因事而制宜。
文言文句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1、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状语后置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判断句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粟者,民之所种。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是天下之大贼也。
7、此帝王之资也。
8、梁将即楚将项燕。
10、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4、刘备,天下枭雄。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常翻译为“……(不)是……”。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者,……也。
2)……,……也。
3)……者,…… 。
4)……者也。
5)“是······也”式6)“此······也”式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夫战,勇气也。
(3)粟者,民之所种。
(4)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5)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问今是何世。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⑸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高考文言文句式总结一前言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词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
文言句法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等,还包括一些固定格式。
二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2.1判断句1、“……者,……也” “……,……也” “……,……者也” “……者……” “……者……者也”表示判断。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城”“为” 等表示判断。
3.用为是表示判断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5、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2.2、被动句1、“于”字句表被动。
2、“为” 字句表被动。
3、“为……所……” 字句表被动。
2.3、倒装句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2.4、省略句1.省主语2.省宾语3.省略谓语2.5、文言文固定句式1.表陈述2.表疑问3.表感叹4.表反问三结束语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四川省隆昌县油房中学郭婷内容提要中学文言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文言句法,与现代汉语的句法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翻译、理解,因此,文言句法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的格式:1、判断句式2、倒装句式3、省略句式4、疑问句式5、否定句式6、被动句式。
通过与现代汉语句式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每一种文言句式的特点及多种表现形式,提出了对一些问题的不同的看法,并选择了中学课本中有代表性的文言句子来作例证,最后提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文言句法形式分析一前言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特别是新教材实施以后,文言文教学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初中阶段古诗文作品约占了课文总数30%,《大纲》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进而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但文言文教学也是一个难点,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词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
《劝学》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三)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五)省略句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六)固定用法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是亦走也(……也,表判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二)宾语前置句①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三)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⑤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四)省略句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鸿门宴》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二)被动句:1.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虏矣(三)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过秦论》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文章导读】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供您参考和借鉴。
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
如:①粟者,民之所种。
(《论贵粟疏>)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
如:①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4.“者~也”都不用。
如:①此人力士。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肯定语气。
如:①臣乃市井鼓*屠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6.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如: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②拾视之,非字而画。
(《促织》)(二)被动句的格式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台悉为逆据。
(《三元里抗英》)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五蠹》)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3.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
如: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
(《三元里抗英》)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耳:只不过罢了①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1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A1.安 , 乎 (哉、也, )?怎么 , 呢?例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 )2.诚 , 则,如果 , 那么 ( 就 ), 例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 自己 )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 (《谏》 )3.得以能够。
例 :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 )坟墓 (被重新安葬 ),在大堤之上 ( 立碑 )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 )4.独 , 邪 (欤、与、耶、哉、乎, )?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 , 吗 ?例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 (《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 (您的 )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 (这 )又是为什么呢 ?】 (《齐桓晋文之事》 )5.得无 , 乎 (耶、也 ,, )?表推测,恐怕 (大概 ), 吧 ?该不是 , 吧 ?例 : 日食饮得无衰乎 ?【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 (《促》 )E6.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
【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
【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 )7.而况何况,况且。
例 :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臣虽然十分愚笨, (也 )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 ?】 (《谏》 )8.而已罢了。
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中语⽂必修⼀⽂⾔⽂特殊句式汇总 ⽂⾔⽂特殊句式教学是⾼中语⽂⽂⾔⽂教学中的⼀个难点,同时也是⼀个重点,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特殊句式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必修⼀⽂⾔⽂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千⽄ 取之(以)百⾦ 欲与(之)俱(往) 皆陈(于)殿下 ⽽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以(之)试⼈ 遂拔以(之)击荆轲 嘉为(之)先⾔于秦王⽈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使(之)毕使于前 群⾂侍(于)殿上者 ⽐(于)诸侯之列 敢以(之)烦执事 许君焦、瑕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辞⽈ 阙秦以利(于)晋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为击(之)破沛公军 加彘肩(于盾)上 沛公欲王(于)关中 为(我)击破沛公军 急击勿失(之) 具告以事(之)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从(之)俱死也。
旦⽇(你)不可不蚤⾃来谢(于)项王将军战(于)河北,⾂战(于)河南项王即⽇因留沛公与(之)饮举所佩⽟玦以(之)⽰之者三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则与(之)⼀⽣彘肩 再拜献(于)⼤王⾜下 置之(于)坐上 ⾼中语⽂必修⼀⽂⾔⽂定语后置句 群⾂侍殿上者 太⼦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千⽄ ⾼中语⽂必修⼀⽂⾔⽂被动句 ⽗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珍宝尽有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中语⽂必修⼀⽂⾔⽂状语后置句 佚之狐⾔于郑伯⽈ 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秦王购之⾦千⽄ 常痛于⾻髓 嘉为先⾔于秦王 见燕使者咸阳宫 给贡职如郡县 以其⽆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若亡郑有益于君 ⾔于项⽻⽈ 贪于财货长于⾂ 具以沛公⾔报项王 因击沛公于坐 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万一有朝一日您赵太后驾崩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诸葛丞相:“现在幼常马谡,已经因为有罪而被处死,从而整肃了军纪,您为什么反而哭了呢”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受雇耕地的人,怎么能富贵呢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荷蓧丈人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怎么可以废弃呢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8.……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即使做离奇的梦,展开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蔺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颇将军吗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②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①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4.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①吏呼一何怒石壕吏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5.亦……哉可译为“也……啊”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6.……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子儿女又怎样呢②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1.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①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②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3.其……欤可译为“不是……吗兼表反问”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君子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竟然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很奇怪么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2.……欤耶,……欤耶可译为是……还是……呢①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史可法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3.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1.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①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荀子·宥坐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①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2.有以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3.有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如今臣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人生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4.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①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啊②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勾践灭吴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江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没有迁移到别的地方去的;5.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②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1.见……于……可译为“被”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2.为……所……可译为“被”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将都被刘邦俘虏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③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孔雀东南飞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1.唯……是……“是”无意,起宾语前置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可译为“只”;①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子革对灵王现在周室与上述四国都服侍君王,将会是命令就服从,岂会吝惜九鼎2.……何……之有可译为“怎么……呢”“有什么……呢”①宋何罪之有公输宋国有什么罪呢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怎么会满足呢③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1.诚……则……可译为“如果……那么就……”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如果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啊;2.否则可译为“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①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不然的话,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使它发扬光大,仅仅对这些遗事空发感慨不付诸行动,这实在是活着的人的莫大羞辱啊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泰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4.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5.自非可译为“如果不是,除非是”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1.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②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过秦论但是成功与失败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功业呈现出相反的情况,为什么呢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1.得以可译为“能够”①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因此,蓼洲周公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被赠予美好光明的谥号,荣耀于身死之后,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做座坟墓,把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四方人士经过此地没有不下拜而哭泣的,这实在是百世一遇的遭遇呀2.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①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一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在大叫,一会,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3.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4.而已可译为“罢了”①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勾践灭吴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③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祭十二郎文我应当在伊水和颍水之畔置几顷田地,来度过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期望他们长大成人;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他们出嫁,我的心愿不过如此罢了5.何乃可译为“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①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为什么这么短小”6.既而可译为“随后,不久”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其后就以吴地人民暴乱报告朝廷,追究、处死五人: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也就是现在一起埋在墓中的人;7.既……且……可译为“又……又……”①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离骚贬黜我既因为用香蕙做佩带啊,又重给我加上采集芳芷的罪名;8.可得可译为“可以,可能”①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9.可以可译为“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②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君子说:学习决不可以停止;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10.乃尔可译为“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①何其相似乃尔; 二者多么相像,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像;11.且夫可译为“再说,而且”①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而且天下不是弱小的,雍州土地之广,崤山、函谷关的坚固,自然与以前相同;12.是故可译为“所以,因此”①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勾践灭吴所以首战就使吴国在囿地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在吴国国都的郊野又把吴军打得大败;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龄长大还是少小,道理在那里,老师也就在那里;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13.是以可译为“所以,因此,因而”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陈情表臣没有祖母抚养,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臣供养,不能安度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有此拳拳奉养之心,不愿放弃奉养的责任,远出做官;14.所谓可译为“所说的,所认为”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上战胜敌国;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怎样加句号和逗号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③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登泰山记中间山谷中的水绕过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祭十二郎文所说的天公啊,实在让人难以推测;神明啊,实在让人难以明白这真是天理不可推究,寿命不可预卜啊15.往往可译为“处处,到处;常常”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于是,我颇有感慨;古代的人在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常常有心得,这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很深刻,而且没有什么事物不加以考察的;②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庭院内外开了许多小门,隔墙垒得到处都是;③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脚气病,时常发作的很厉害;”16.未尝可译为“从来没有,不曾”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我每次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总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心里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③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哥哥中年时,去世在南方;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过;④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江水总是像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17.谓……曰……可译为“对……说,告诉……说;把……叫做……”①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明天一早,您千万不可不尽早来向项王当面赔罪”②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鸿门宴于是范增起身离席,到帐外召来项羽的堂弟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下不了狠心;”③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④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老婆婆常对我说:“那里,就是你母亲曾经站立过的地方;”18.谓之可译为“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也被称为华山;②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游褒禅山记沿山向上走五六里,有一个山洞很幽深,走进去感到很寒凉;询问这个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山玩水的人也没有走到尽头,人们称它为“后洞”;③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登泰山记东边的那道山谷,古时候把它叫做天门溪水,我们没有到达;④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登泰山记这次经过中岭到山顶,也有像门户一样的山崖横立在路上,一般人都管它们叫天门;19.无何可译为“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①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山市不一会儿,看见数十所宫殿,绿瓦上高翘的屋檐,好像要腾飞起来的样子,才醒悟出这是山中蜃景;20.毋宁,无宁可译为“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①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让我先死,宁愿你比我先死;”21.无庸可译为“不用,无须”①请姑无庸战;勾践灭吴请大家还是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22.无由可译为“不可能,无法,无从”①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没有机会见面,心里不胜思念仰慕;不任:客套语23.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才士,“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联成一体;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一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精选.)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⑤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一、表示疑1、何所⋯⋯?表疑的固定构。
是“所⋯⋯者何”的倒装和。
可“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 女何所思,女何所。
文:姑娘所想的是什么,姑娘想念的是什么。
② 炭得来何所?(白居易《炭翁》)文:炭得来的所求的是什么?2、何如⋯⋯?何如⋯⋯?如何⋯⋯?可:“⋯⋯怎么?”例:取吾璧,不予我城,何如?文:拿了我的璧玉,不我城,怎么?可:“ 什么⋯⋯?”例:非国家之利也,何如从之?(《左o 襄公二十六年》)文:(楚国作)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什么要遵照种主呢例:何如取之尽,用之如泥沙 ?3 、何如同构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性固定构。
常用于作行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怎么”。
例:樊曰:“今天之事何如?” 文:樊:“今天的情况怎么?”(2)表示比的固定构。
可“比⋯⋯怎么”。
例:王以何如其父?文:大王(括)比他的父怎么?4 、如⋯⋯何?奈⋯⋯何?可:“拿⋯⋯怎么呢?”“ ⋯⋯怎么”、“把⋯⋯ 怎么”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够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文:太行、王屋怎么?例:三老不来,奈之何?(《西豹治》)文:三老不回来,把他怎么?5." 何(奚)以⋯⋯ " 、 " 何(奚、曷)⋯⋯ "其中“何” 是疑代,可用“安” 、“奚” 、“曷” 等来代替;“以” 是,“用”的意思;“ ” 是表示疑的气。
前者可“ 什么(要)⋯⋯呢” 、“怎么⋯⋯呢” ,后者可“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 " 此刻人方刀俎,我肉,何辞?文:此刻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是肉,什么要辞别呢?例: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 (《史· 羽本》)文:羽笑着:" 上天要亡我,我要渡江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庄子《逍遥游》)文:哪里用得着高九万里往南去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文:臾是我国的臣国,什么要攻打它呢?6 、孰与;与⋯⋯孰“跟⋯⋯比,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文:我跟城北的徐公比,更美?例:公之廉将孰与秦王?——你看廉将和秦王比,怎呢?二、表示反1、何⋯⋯之有?可:“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文:宋国有什么罪呢?2 、如之何⋯⋯?可:“怎么能⋯⋯呢?”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文: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呢?3 、不亦⋯⋯乎?可:“不是⋯⋯?”不也是⋯⋯?”例:求若此,不亦惑乎?文:像求,不是糊涂?例:学而之,不亦乎?有朋自方来,不亦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文:学而且常温所学知,不也是高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方来,不也是快的?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4 " 不⋯⋯乎 " 用,表反,相当于代的" 不算是⋯⋯? "例:此不者小而近者大乎?文:不算是的小而近的大?5 、 ( 其)⋯⋯哉(乎、耶)?可:“ 道⋯⋯?”例:夫患常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独伶人也哉?《伶官序》文:(人生的)患常常是从微的事情累起来的,人的才干勇气常常被他溺的事物所困,道可是伶人才这样?例:得之而失之易欤?《伶官序》文:道是得天下而失天下简单?6、安⋯⋯哉(乎)?可:“怎么⋯⋯呢?“哪里⋯⋯呢?”例:然刘豫州新此后,安能抗此乎?(《赤壁之》)文:可是刘豫州此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呢?例:燕雀安知之志哉?文:燕雀哪里知道的大理想呢?7、⋯⋯非⋯⋯欤?可:“⋯⋯不是⋯⋯?”例:子非三医生欤?(《屈原列》)文:您不是三医生?8、宁⋯⋯耶?可:“哪里⋯⋯呢?”例:宁知此骨所耶?文:哪里会想到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9 、⋯⋯哉?可:“ 道⋯⋯?”例:人之奋发 , 不如蜀鄙之僧哉?...10、独⋯⋯哉(耶)?可:“ 道⋯⋯?”例:独不怜公子之姊耶?文:道公子你就不能够怜您的姐姐?例:相如,独畏廉将哉?文:相如我然才能低下,道就怕廉将?11.“其⋯⋯ 乎(也、耶)”,表揣、希望、反等气。
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
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受”“受......于”表被动。
如:“受制于人。
”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表示疑问的习惯用法(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人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2)“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3)“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2.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或“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3)“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4)“岂庸……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怎么……呢”。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5)“非……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6)“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7)“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是中国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固定句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的归纳整理。
1. 主谓结构:- 主语 + 动词:如“吾思博学之,而不能明也。
”(《论语》)- 主语 + 动词 + 宾语:如“人皆有不好之处。
”(《论语》)2. 主谓宾结构:- 主语 + 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如“吾乎,吾之知也少矣!”(《庄子》)-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补语: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论语》)3. 主谓补结构:-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宾补:如“吾日三省乎吾身。
”(《论语》) - 主语 + 动词 + 补语: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4. 并列结构:- 并列句: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也。
”(《论语》)- 并列分句:如“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5. 状语结构:- 状语 + 主语 + 谓语: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木兰诗》)- 主语 + 状语 + 谓语:如“天寒地冻,人心难热。
”(《史记》)6. 倒装结构:- 宾语 + 谓语 + 主语: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赋得古原草送别》)- 状语 + 谓语 + 主语: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旅夜书怀》)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掌握了这些句式之后,可以更加灵活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结构。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练习,我们能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文言句式
1、判断句常见类型(肯定判断)
常见类型例句
…… 者, ……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也; ……也我,子瑜友也;斯用兵之效也
…… 者,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 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无标志式刘备天下枭雄
……为…… 我为鱼肉
……是……(汉魏以后)同是天涯沦落人
副词加强判断
常见副词例句
乃:就(是)天有大声如雷,乃一火星几如月(《陨石》)
则: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就(是)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必:一定(是)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诚:确实(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固:本来、实在(是)斯固百世之遇也
素:本来(是)且相如素贱人
皆:都(是)山下皆石穴罅
悉:都(是)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非:不(是)(否定副词)非字而画;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
2、被动句
“为”字式为… 为天下笑者,何也?
为…所… 行将为人所并
…为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见”字式 …见… 徒见欺
…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于”字式 …于… 不拘于时
“受”字式受……于……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被”字式被……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无标志式据句意判断戍卒叫,函谷举
3、倒装句
(宾语前置)否定句
不+宾语(代词)+动词古之人不余欺也
未+宾语(代词)+动词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弗+宾语(代词)+动词弗之怠
无+宾语(代词)+动词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莫+宾语(代词)+动词莫我肯顾;以为莫己若者
疑问句
宾语(疑问代词)+动词沛公安在?
宾语(疑问代词)+介词何以知之?
宾语(疑问代词)+之+有守何罪之有?
陈述句
宾语+之+动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唯) +宾语 +是 +动词孤臣唯命是听
自(反身代词)+动词举贤以自佐
宾语+介词“以” 余是以记之
方位名词+介词沛公北向坐
为强调宾语直接提前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定语后置)
中心词+之+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
中心词+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
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中心词+有+定语+者(古代寓言故事开头) 楚人有涉江者
中心词+定语(数词)我持白璧一双
(介词结构后置)
谓语+“于”字介词结构师不必贤于弟子
谓语+“以”字介词结构具告以事
谓语+“如”字介词结构焚拜如前人
谓语+“乎”字介词结构其闻到也亦先乎吾
(谓语前置)
谓语+主语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省主语)
承前省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汝)虽不谓吾言为是,
而亦无辞相答。
(《与妻书》)
蒙后省(公)度我入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对话省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舍人)曰:“不若也。
”
(省谓语)
承前省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蒙后省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
对话省曰:“学诗乎?”对曰:“未(学)也。
”
(省宾语) 动词宾语
承前省木直中绳,楺(木)以为轮
蒙后省樊哙侧其质以撞(卫士),卫士扑地
(介词宾语)
省“以”的宾语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省“为”的宾语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省“与”的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省介词)
省“于”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
省“以” 又试之(以)鸡(《促织》)
(其他省略)
省兼语试使(之)斗而才
省中心语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军)八十万
省定语以(汝之)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省分句项伯杀人,(依法当死),臣活之。
(《鸿门宴》)
常用固定结构(表陈述)
译法例句
有所有……的(人、东西、事情)秋毫不敢有所近
无所没有……的(人、东西、事情)妇女无所幸
有以有什么,有机会,有办法、能够项王未有以应
无以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不能军中无以为乐
以:因为 ……的原因(缘故)
(之)所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用、凭借用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以为(以:介词)用……做……,把……当做…… 以……为…… (以:动词)以为;认为赵王以为贤大夫
表推测
无乃……乎(与)表揣测或商榷委婉语气:恐怕(只怕)……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得无……乎(耶)表推测语气:莫非(恐怕是)……吧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其……乎表推测语气:大概(或许、恐怕) ……吧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表疑问
如(奈、若) ……何询问办法:把(对) ……怎么样
例句: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何以询问依据或原因:凭什么、怎么、为什么何以知之?
何所(安所)询问处所:什么地方、哪里
例句:欲安所归乎?
何者(何也、何哉)一般用于设问:为什么呢、什么缘故呢?
例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孰与(与……孰)用于比较问句:与……相比,哪个
例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表反问
安能(焉能、何能、岂能)怎能
例句: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句:夫晋,何厌之有?何……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例句:何辞为?岂……乎(哉、耶、邪、欤)难道……吗、怎么……呢、哪能……呢
例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独……哉(乎、邪、欤)难道……吗、怎么……呢例句:独畏廉将军哉?
表询问反问
如何、奈何、若何表询问:怎么办、怎么样例句:不予我城,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