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doc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2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观察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描述事物,让文章更生动有趣。
在培养观察力的方法上,可以通过实践和反思来提高学生的观察技巧,同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
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也可以有效提升作文的质量。
观察力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建议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观察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有更多的灵感和想象力。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力、培养、方法、实践、反思、激发兴趣、细节描写、多角度观察、影响、建议、小学生、结论1. 引言1.1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1.2 观察力在作文中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力不仅在作文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观察力,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作家,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2. 正文2.1 培养观察力的方法培养观察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进行观察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和漫不经心的情况,让他们真正专注于观察对象。
2. 引导学生练习观察。
可以利用一些观察练习的活动,如观察图片描述、观察物体特征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观察力,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能力,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学习和工作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观察到生活中的细节和变化,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意识。
细致观察的意识是观察力的基础,也是观察力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让他们学会“用心去看,细心去观察”。
老师可以在教室里指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植物、观察同学们的表情、观察教室角落的变化等,让学生从细微的事物中发现美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二、开展实地观察活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地观察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观察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地观察活动,如野外写生、户外探索、文化古迹参观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奇妙,观察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从而在写作中有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更加生动的描写。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观察力以外,一个优秀的作文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等。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词语游戏、联想练习、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能力得到锻炼,从而使他们的作文更加生动、丰富。
四、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示范引导和学生自主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例子,给学生用具体的事例和现象来提高观察力。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五官齐动、五官协作”等,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
而学生则需要根据教师的引导,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不断积累观察资料,提高观察力。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文采修养和思维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观察力的重要性、培养观察力的方法和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力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观察力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观察力的培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细腻感觉和敏锐洞察力,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观察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整体的把握能力,从而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品味起到积极的作用。
培养观察力的方法多种多样。
培养学生用心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一些观察题目或者活动,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师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仔细观察事物的细节,例如颜色、形状、动作等等,培养学生对物体的整体认识和细节观察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感官训练,例如听觉、触觉和嗅觉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练习,例如观察自然景色、观察人物和观察动物等等。
通过观察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事物的特点和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以观察为基础,展开作文写作。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自然景色写一篇描写性的作文,或者根据观察到的人物写一篇描写性的写作等等。
通过观察和写作的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与观察有关的活动,例如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观察到生活中的细节,学生才能够真实地描绘出人物、事物和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观察训练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动力。
可以带领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去观察,让他们观察并描绘出所见所闻,然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阅读时,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字和故事,这些文字和故事中的描写和细节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和借鉴的对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观察和描写。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和写读后感等练习,来加深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观察。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感知,学生才能真正触摸到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亲自体验和感知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景区进行户外写作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观察和感知只是写作中的第一步,而思考是写作的灵魂。
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学生才能有更深刻的洞察和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思考启发的训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回答。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写作实践,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阅读能力、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来达到这一目标。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一、识别细节
观察力的培养始于识别细节。
在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前,我们需要让他们明确作文需要
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
例如,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写一篇关于市场的作文时,需
要详细描述市场的环境,市井小民的喧闹声音,摆满货物的小摊,人们涌动的背景等,要
求学生观察细节、记述细致。
二、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
识别细节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在良好的观察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贴近生活,捕捉日
常中的点滴。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小区环境,让学生亲身步入小区,观察小区内的
一些鲜明独特的动态、小细节。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居民的衣着、小区里的花草、每一个
生活渐落、垃圾箱的位置等等一系列生活中的小细节,通过观察来体验生活的滋味。
三、观察细节的策略
细致的观察需要有策略。
学生需要通过多种观察方法来搜集生活中的细节,例如观察
表面、看深度、听声音、闻气味和感触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细节的理解和感觉,从而帮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更多生动具体的材料。
四、分享观察体验
老师可以将一些有趣或者鲜明的细节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评论和讨论,激发他
们的交流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提高,还能增强
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教学氛围。
总之,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帮助学生记述生
活中细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大量的指导和练习,才能将观察细节和写作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写出生动准确的段落,以及相对精彩的作文。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小学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能力。
与读写能力相同,观察力也是撰写好作文的重要素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小学作文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一、全面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观察是学科学习的必要方法之一,也是生活中如课堂、校园、家庭、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教师和家长可以启发和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利用各种习题和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包括:让学生观察图画、观察物品、观察生活、观察人、观察景色、观察动物,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向、方法。
通过对物品、生活等各个领域的观察,可以增强孩子的观察技巧和能力,提高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耐心观察能力学生在完成作文时,往往需要观察一定时间后进行总结性操作。
如观察、分析、归纳,并根据所观察到的事物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长时间的耐心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习惯。
在如校园、生活场景中,让学生观察一段动态场景,并记忆若干细节,在完成观察后进行总结、概括。
并逐步对所记及的事物进行文本表达。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打字、手写速度。
三、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一次次良好的观察,可以形成比较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古籍名言做文本材料,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使他们从文字中领悟到语文学习的道理和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观察习惯,让他们从观察中体会生活的细致、微妙和意味深长。
在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理解方法,并利用多种让孩子观察的方式,从而引导他们发掘生活中所隐藏的符号。
四、手工、绘画培养观察力视觉信息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手工、绘画等创作形式也比较容易体验到视觉创作的乐趣。
教育家认为,观察事物并想象某种形式的表达,对于学生的英才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观察能力(全文)小学生的作文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学生在生活中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如能加于细心地观察,就会对眼前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彻,描写出来的这些事物就会更加生动、具体。
因此,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观察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引起学生观察的好奇心。
让学生愿意用心主动去观察。
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观察兴趣的好方法,通过游戏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观察。
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
也可以通过小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在教老舍先生的《猫》时,布置学生回家对猫或其他小动物进行观察,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下观察,效果更好。
而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则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察情景,把观察对象带入课堂。
如一张图片,一段视频,一样小东西等。
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对观察越感兴趣,观察会更加具体,感受越深。
二、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和顺序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来。
观察不但要有目的还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小动物要按先整体后部分观察,观察小物件要按从外到里的观察顺序来写,写某处的景物要按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或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写。
记得在指导写《我喜爱的一种小物件》一文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小物件,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
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观察文具盒的外形特征。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
从外到里的顺序进行观察,先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的外面,说说文具盒的形状和颜色以及上面的图案,然后在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的里面,抓住用途来说。
浅谈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学习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1.让学生用心凝视,学会发现。
让学生从表层去发现、把握有意义的细节,强调细节中的观察。
让学生着重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点,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之美。
2.打造新鲜、积极的观察环境。
可以采取走访观察或拓展观察的形式,把课堂教学营造在新鲜、开阔的环境中,归纳出不同的体会收获,为写作提供依据。
二、加强观察发现的表达能力1.加强对教材、课本的观察,把握关键要点。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观察题,要教学生认真观察,及时总结,加强抽象思维能力。
2.着重训练写作能力,培养写作习惯。
让学生把观察所得的信息,写入文章中,把细节分析、概括归纳,让写作内容更立体丰富,更加明确层次。
三、用好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1.引入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借助文学的力量,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在观察中发现精彩的细节,培养其有创意的观察能力。
2.教师可以引入文学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物的行为、情绪变化,创造出观察有意义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形成自我意识和观察意识,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体会,多写作。
只有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引导学生加强观察发现的表达能力,并用好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有效地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小学作文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觉得有内容可写”说明曾接触过这类事物,“动笔时又觉得模糊”说明对接触事物没深入细致地观察,头脑里只有一些浮光掠影。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平时做个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培养自己观察能力。
标签:观察集中目标抓住事物的特点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小学生的作文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但是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往往脱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材雷同,内容简单,语言枯燥,生搬硬套,随意编造,写不出真情实感。
还有的同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到题目觉得有内容可写,可是动笔写时又会觉得要写的内容很模糊,写不清楚,写不具体。
这是什么原因呢?从“觉得有内容可写”说明曾接触过这类事物,“动笔时又觉得模糊”说明对接触事物没深入细致地观察,头脑里只有一些浮光掠影。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平时做个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培养自己观察能力。
那么,对于小学生应如何培养观察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 要注意观察集中目标,抓住所需要观察的事物在观察中,首先要明确观察什么。
例如:春游时我们到公园去,公园里有房屋,有树木,有花草,还有游人等等。
那么多东西,应该观察什么呢?这就要根据观察的目的来选择。
如果我们到公园去是为了寻找春天的足迹,那么就要抓住那些表现春天到来的事物进行观察,这就应该注意观察:地上的小草绿了没有?柳树枝上发芽了没有?燕子飞回来了没有?迎春花开了没有?还有孩子们的衣着上有什么变化?因为这些事物都是春天到来的信息。
要仔细认真地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春天的特点。
2 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叫特点?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事物所特有的而其它事物所没有的东西。
比如说,公鸡黎明能报晓,小兔蹦蹦跳跳等。
观察一下自己班上的同学,他们几乎没有一个各方面是相同的,都各有特点。
单从外表来看,就有不少差异。
如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有的长得瘦小,有的长得结实;有的说话大声响亮,有的说话细声细语;有的走路咚咚响,有的走路轻悠悠;等等。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观察力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成为了语文老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观察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写作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相。
本文将就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希望给广大语文教师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观察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开始。
让学生意识到观察是一种习惯、一种态度,是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关注和留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比如在课堂上提问,鼓励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一草一木,教导他们如何观察和发现身边的事物。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地观察活动,比如校园周边的植物、动物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逐渐形成观察的习惯。
观察不仅要有意识,还要有耐心和细致。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播放的一段声音,然后要他们想象并描述声音来源的场景,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细致观察能力;再如,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要求他们观察一段时间后闭上眼睛,然后让他们描述图片上的细节,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通过这些细致观察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不仅要有细致,还要有多角度。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观察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幅图片,并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图片中的事物;在生活中,可以给学生出一些观察任务,要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为以后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观察力的培养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细致观察能力、多角度观察能力、敏锐观察能力以及观察和表达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观察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观察力不仅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观察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习惯。
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习惯紧密相关,只有学生习惯于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习惯,比如布置观察日记、观察绘画等。
观察日记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方式。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观察一件事物,并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观察一朵花的变化、观察一只小虫的活动,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观察日记的内容可以不仅限于事物的外貌,还可以包括事物的特点、变化、关系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观察力。
观察绘画是另一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方式。
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幅画、一幅风景,再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观察绘画也可以帮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二、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的能力除了细致观察的习惯外,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的能力也是作文教学中观察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多角度观察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事物,从而在写作时有更多的素材和角度可供选择。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来培养他们的这一能力。
用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当学生观察一朵花时,老师可以提醒他们从花的颜色、形状、香味、特点等多个角度去观察。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花的特点,从而培养他们多角度观察的能力。
用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布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当学生观察一句话时,可以提出问题:这句话有哪些词汇、词性、词义、句型结构等等。
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刘家小学:李庞洪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
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
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
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的作文指导方法僵硬、呆板、充满着空话和套话。
都是老师自己指定题目,学生绞尽脑汁胡编乱造,脱离生活实际,或许就是老师读几篇范例,学生就以葫芦画瓢,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老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照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使作文教学陷入了死胡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
在这一方面, 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
“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个道理。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 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
”这就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
现代小学生的生活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
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回修,让他们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学生心动的东西来。
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培养学生做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我针对农村小学生生活的实际,从下面四个方面引导学生。
一、把学生的观察视点引向大自然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像万花筒一样,这就是写作的源泉。
我平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花草树木在一年中的变化。
例如,春天来了,万木萧瑟的情境不复存在,大自然天天在发生变化。
我带领学生去爬山,引导学生观察远山怎样逐渐变量。
河岸边的柳枝是如何抽出新芽;桃花是什么时候绽放的……秋天,我带领学生走进田野、走进果园,看农民们的丰收景象,自然界的美景。
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一试谈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论文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试谈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湖北吴刚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诗—般的真理。
"发现",是指经过调查了解看到或找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者规律。
可见,发现的前提是有〃了解",〃了解〃的前提是看了又看,在辅以询问、思考,才算认真观察。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可写素材。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 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如何〃打开窗户“呈现〃美〃便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人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师要有意识、有方法、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并让他们自觉地、快乐地参与到〃沸腾的生活〃中来。
一、在习作前布置明确的观察任务小学生,尤其是习作起步的中年级学生,意志的内控力不强。
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够自觉地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明确的观察任务、中心和范围的去观察就会〃走马观花〃,甚至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每次观察前都应该明确观察任务,定向指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例如要学生习作《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班级的知识智力竞赛,各种形式的比赛,或到校内外游览……活动前,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清楚整个活动的过程,观察活动中人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及时地用笔记下来,为写好习作作好准备。
活动中,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
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观察便会仔细起来。
活动后的习作中自然而然地会呈现出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的〃美”的文章来。
二、在习作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培养观察的兴趣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指人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和了解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学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和描述事物,从而写出更加生动、传神的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懂得用心观察、细心观察。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周围最喜爱的一种花草树木,然后写出它的形态特征以及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植物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情感,有利于作文素材的丰富。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角度观察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事物往往有许多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多角度思考,既要观察事物的外在特征,也要观察事物的内在含义和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自然风景,让学生意识到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情感,从而为作文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要重视学生对于细节的观察。
细节是构成事物表象的基本要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重细节,从而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微妙之处。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一张照片,然后描述照片中的人物动作、表情、服饰等细节,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微小的差异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细节的敏感度,为作文提供更加生动的描写。
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产生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只有在观察中产生情感,作文才会更加生动和感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产生对事物的情感,让情感成为作文的灵感来源。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一种鸟类,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对鸟类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产生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和情感,从而为作文提供更加丰富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多角度观察能力,注重对于细节的观察,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产生情感,并将观察融入到作文的写作中,从而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传神。
浅谈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摘要:观察能力是小学学生写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让学生拥有充分发挥其观察能力的机会,小学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可以从课程中学习观察能力。
文章使用了一个具体的例子,里面涉及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应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写作教学,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且重要的课程内容。
它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脑力水平,还为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快乐。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者认识和理解事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观察能力是一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把他们的想法反映在作文中。
当学生受到来自媒体的信息的一瞬间影响时,他们能够迅速反映出来,这就需要他们拥有观察的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增强他们的笔触,使文章生动有趣。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观察,然后再写作。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将看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这些记录就可以活跃起来,给文章带来生动、有趣的感觉。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可以从课程中学习观察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校园周围的自然环境,然后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描绘出这些环境,写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
要求学生对植物、动物和天气状况有全面印象式的观察,要求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速。
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实习活动,让学生去一个工厂或其他地方进行实习学习,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和学习,在实习中总结一些观察的经验,这将对他们实践一些文章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访谈的方式,运用观察能力装饰写作,使文章生动感人,更加有趣。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访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采访,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把采访中所观察到的事物写入文章中,使其充满生活气息,更加富有感染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课程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这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
小学作文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观察能力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还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认知。
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一、激发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1、讲述有趣的观察故事给学生讲述一些著名作家通过细致观察写出优秀作品的故事,或者一些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新事物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开展观察游戏组织一些观察游戏,如“找不同”“猜猜这是什么”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观察的乐趣。
3、利用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有趣的动物行为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欲望。
二、指导观察方法有了观察的兴趣,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让观察更加有效。
1、顺序观察法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
例如,观察一棵树,可以先从整体上看树的形状、高度,再观察树干的粗细、树皮的纹理,然后观察树枝的分布、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等。
2、对比观察法让学生对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观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观察猫和狗,可以从外形、习性、动作等方面进行对比。
3、重点观察法在观察时,要让学生抓住事物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观察。
比如,观察一个人物,重点观察他的外貌特征、神态、动作等能够反映其性格特点的方面。
4、多角度观察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比如,观察一个杯子,可以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角度观察其形状和特点。
三、创设观察情境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观察机会,教师可以创设各种观察情境。
1、课堂实验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比如,做一个“溶解”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盐、糖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摘要:本文以习作教学中,应该重培养观察的兴趣、习惯、方法。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明白观察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可以说是整个写作活动的起点。
重点在于要抓住取材、构思、起草(表达),加工等环节,练习习作的起步阶段,迈好坚实的一步,意义极为深远。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素材;实践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 (2013) 25-209-01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重培养观察的兴趣、习惯、方法、丰富的想象。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明白观察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可以说是整个写作活动的起点,具体要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这几个方面开展。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知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无意知觉。
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像万花筒一样,这就是习作的源泉。
我平时让学生多观察自然现象风、雨、雷、电、日出日落以及花草树木在一年中的变化。
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去爬山去看看漫山遍野的春色,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桃花开…….秋天我们走进田野、果园看那果实累累的景象,自然界的美景。
让学生先观察、交流,在讨论,并恰当的应用好词佳句。
这样学生有了所见所闻、找到了感觉,放飞了想象,为自己的作文奠基了基础又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二、培养学生观察习惯观察是心灵的门户,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认识事物常常先从观察开始。
通过观察,他们能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这些感性材料是学生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
“作文难”几乎是小学生的普遍感受。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有感想可发,切实提高作文观察能力呢?我从意义、兴趣、方法、等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提高兴趣、能力培养、积累素材、观察、方法、特点、想象。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作文时,却往往出现无话可写,言之无物记流水账的毛病,很重要的一个根源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应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饱含真情实感呢?在作文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对这一个问题的回答和我们对观察能力本质的认识有密切关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显然,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求写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学生们正是由于对自己周围的人或事缺乏观察与积累,而又极少的参与实践活动,写起文章来无素材可用、无灵感可取,即使勉强成文也往往是内容空洞,题材陈旧贫乏,毫无创新可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
”叶老的话精辟的道出了作文与留心观察和生活感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做为老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细致观察、静心感悟、激发灵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注意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贴切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出口成章,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观察能力呢?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一、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意义古语常说“事事留心皆学问”其实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感悟并加以思考,就能发现别人所不曾发现的东西,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于平凡处见惊奇。
认识事物,离不开观察。
鲁迅生前就重视观察,他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可见,观察、试验、亲身实践。
这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取得作文材料的根本途径、因此,作文之前,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十分重要。
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由此可见,观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努力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并使学生通过对生活的留心观察,感悟能够正确分辨出事物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这样就会对人生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就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写出具体、生动又有较深思想内涵的好文章。
作文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吗?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入手,正是达到作文教学目的的好方法。
二、在作文中培养观察的兴趣(一)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之源,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将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使学生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增强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定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观察就在身边。
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事物。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直观具体、色彩鲜艳、形式新颖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
然而小学生喜新奇,但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
如观察猫呀,狗呀,小蜻蜓,小蝌蚪什么的,对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也就熟视无睹了。
但当问起如公鸡每天叫几次,是否天天是定时的?猫走起路来为什么没有声音,为什么能很轻易的爬到树上?小蝌蚪长大了,尾巴哪儿去了?最后又变成了什么?这些问题孩子们感到很平常,但又回答不上来,这样逐步把小学生的观察积极引导到有目的有意识的具体细致观察的轨道上。
通过重新细致观察,学生发现了许多新东西,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又有了新的认识,观察兴趣与日俱增,观察得也具体细致了。
因此说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
学生观察得越细,对被观察的事物就越了解,了解得越深入,感受也就越深刻,产生的疑问也就越多,思维也就越活跃,理解得越透彻,写起来也就越有兴趣,越能把握事物特征,这样才能使其更生动形象的跃然于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映象。
2、积累语言文字孕育写作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书中善于发现名词佳句,摘抄与积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汲取知识的“营养”为我所用,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引导学生遨游书海,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把优美词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下来,做到信手拈来即可举一仿三依葫芦画瓢,贴切的表达出内心的所感所想。
为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语言积累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各项活动,持续巩固学生的兴趣,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展示积累的好词佳句好句好段,并加以及时点评,指导应用长此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想引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应手了。
3、组织活动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一段精彩的画面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处处留心皆文章”认真的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和景,就会有所发现,手头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
如:新学期的第一天,同学们踏进校园,都会发现学校变了样,沿着校园墙角的花坛里也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尤其是花坛里开得正欢的朵朵花儿,芬芳艳丽,香气逼人,它们正昂着头在春风中翩翩起舞,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更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面对此情此景,所有的人都感到为之清新。
上课第一天我就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校园春景。
观察后,再在课堂中让学生口头表达出来,篇幅不需要太长,但能深刻形象的表达出所看到的景物的特点及自己真情实感。
有一个同学这样说:“我最欣赏的是旗杆两旁花坛里前一大片鲜艳的一串红,叶子并不十分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花。
那鲜艳的小花,开得小巧别致,长在翠绿的茎上,就像一串串用绿线连起来的红铃铛。
仔细观看,花儿里面还藏有娇嫩的花蕊。
微风拂过,花儿轻轻摇曳着,好像一个好客的小姑娘在向你微笑、点头”……。
多么形象的语言呀,正是因为同学们有了深入的观察,才有着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
观察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课内,应随时随地的去观察,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新自去体验,这样的观察所得印象会更加深刻,观察更加具体,感受更深,这样学生的习作也在观察中不断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
”学生有兴趣观察,同时也明确了观察目的,但因缺少相应观察知识经验,观察往往不可能得到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所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观察之前教师要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条理性,体现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一般的方法观察事物,还注意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及其变化进行细致观察,从中获得写作素材。
如:一天下午正上课,天气异常闷热,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这时有部分同学开始蠢蠢欲动,小声的议论着,整个课堂陷入了一片混乱。
这时,我灵机一动,停止正在讲授的内容,把话题一转,说:“同学们,现在老师让你们感受一下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的名句“黑云压城城欲催”,希望你们有新的发现。
”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即将来临的大雨,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一下冲出了教室。
我继续说:“同学们,快下大雨了,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不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往下落,我又说“同学们,下大雨了,远处你看到了什么?近处你又看到了什么呢?对这场大雨你有什么想法?”这时,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有的说:“远处模模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
”有的说:“那粗大的雨点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那雨帘就像珠帘一样。
”有的说:“操场上水汇成了一片汪洋。
”有的说:“好多天都不下雨了,今天,田里的庄稼一定会喝个痛快,我们也不再缺水了。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雨慢慢地小了,空气也不再那么闷热了,接着我又说:“同学们,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感觉校园的树木、花草又什么变化。
”观察完后,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情境写下来。
同学们都能抓住“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变化写出各自的特点。
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观察要多感官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1)指导学生运用耳、目、鼻等多感官去观察。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观察眼前的事物。
观察不等于只是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耳、目、鼻、舌、脑并用,用“耳”听其声,用“目”看其形“色”,用“鼻”闻其气味,用“舌”尝其味道。
列如观察“雨”时教师就要有目的的调动和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体会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变化。
如眼前景物的变化,所能听到的风声雨声和其他声音的变化鼻腔所能感受到的气味的变化等。
从而能更深层次真切体味雨景的特点为自己笔下的传神描写打下坚实的基础(2)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各种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
观察人时,要重点观察其外貌、语言、行动等;观察一件事时,要注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和结果,观察景时,要抓住一年中春、夏、秋、冬景色的不同变化或者一天中的清晨、傍晚等的不同变化;而观察实物则可以从形状、颜色、用途等方面观察;观察动物时,可抓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做为重点来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