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南平市为例》篇一一、引言南平市,位于我国福建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农业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研究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其发展现状、问题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南平市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南平市积极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等。
其次,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有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此外,南平市还注重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三、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通过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是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三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四、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南平市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部分农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其次,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此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五、优化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针对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度;二是完善政策法规,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
六、结论南平市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推进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更是当下的热门话题。
下面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首先,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循环、节约、再利用的方式,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得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减少浪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
这对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推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开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还可以增加农业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同时,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实践中,推进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需要依托多方面的支持。
首先,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出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引导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循环经济模式的建设。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和参与度。
另外,加强科技创新也是推进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
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此外,科技还可以开发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
此外,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也是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推进的重要环节。
农民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除此之外,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也是推进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
在实践中,循环经济往往依托于产业链的延伸和协同发展。
因此,在推进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不同产业间的协作,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的格局,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浅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及措施摘要: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从可行性分析及发展措施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措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强化发展模式的探索研究,因地制宜的引导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延长和拓展循环产业链条,使农村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生态效果都得到了很好的和谐发展。
农村循环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处于基础性的重要环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农村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很大益处,随着循环经济的深入开展,将会使农村生活环境更洁净,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方式,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持续建设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分析农村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大量浪费、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过去传统的农业经济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材料,在加工生产阶段产生“垃圾”,而这些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又作为废弃物处理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这是一种粗暴掠夺资源、浪费资源的落后经济模式。
针对传统经济的弊病,农业循环经济奉行的和谐经济发展模式,不滥用土地资源,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农业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物质和能源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极大地减少了农业生产垃圾的排放,保护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使农业资源获得最好的效益,在客观上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结合当前形势,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更新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办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循环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才能真正保障农业经济长远的发展,进一步在发展质量上提升农业经济。
实行集约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虽然困难重重,但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挖掘,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既可为农民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和难得的就业机会,都会增加和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又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稳步发展。
浅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及措施【摘要】农村循环经济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循环经济的意义和背景,随后探讨了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农业和循环能源利用等方面。
为了推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强社会宣传等。
文章强调了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其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农村循环经济将持续发展,并为农村产业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措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农业、农村能源利用、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农村循环经济的意义农村循环经济的意义,首先体现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
传统农村经济模式中存在很多资源浪费和排放问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而循环经济强调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压力。
农村循环经济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循环利用农村资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农村循环经济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推广循环农业和循环能源利用模式,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农民从传统的一次性农业生产向循环农业转变,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经济收入。
农村循环经济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上,还能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2 农村循环经济的背景农村循环经济的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农村地区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迫使人们不得不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地区的发展愈发受到重视。
新兴的生态农业和绿色能源产业的崛起,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了解农村循环经济的背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推动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农村经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因此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农村循环经济的现状目前,农村循环经济在我国仍处在起步阶段。
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仍然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农村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缺乏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地区是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 农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种植绿色作物和养殖生态畜禽,实现农田的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
2. 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3.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环境污染。
六、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为了推动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包括: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等。
七、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能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八、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不够、政策措施不完善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九、国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借鉴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农村地区推行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当今时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高产高效,还要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发展理念,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这种模式基于生态系统的原理,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链条。
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例如,一家农场可以同时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
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可以成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
这样一来,既减少了秸秆的焚烧和浪费,又降低了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产品的品质。
再比如,沼气池的应用也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典型例子。
农村地区常见的农作物废弃物、人畜粪便等投入沼气池,经过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取暖和做饭等。
而沼气池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施用于农田,增加土壤的养分。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还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一些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对农业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用于灌溉或者养殖,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也是关键环节。
除了前面提到的秸秆和粪便,还有废弃的果蔬、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
这些废弃物可以通过加工处理,制成生物质能源、饲料、有机肥料或者用于生产工业原料,实现变废为宝。
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降低了生产成本。
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依赖,降低了购买这些物资的费用。
同时,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其次,在生态环境方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水质恶化等问题。
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注重生态平衡,减少了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合理的资源循环利用来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循环经济的理念也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实践和未来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全局的概念,它包括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例如土地、水资源、肥料、动物饲料等等。
因此,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要注重整合现有的资源,从而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增加效益的目的。
同时,农业循环经济也是一种环保型的经济模式。
农业生产的循环利用使得农业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种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也逐渐成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实践中,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废物利用。
1. 土地利用方面,农民可以采用生态耕作、有机肥料等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土地的效益。
同时,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也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例如谷壳、秸杆等。
2. 水资源管理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合理的浇灌方式,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有效降低了水的浪费,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
3. 废物利用方面,农民可以将生产中的剩余物资和废料进行收集、处理,用于生产其他工艺品、腐熟饲料等。
同时,在农产品运输中,也可以采取可回收的输送方式,例如运输鞋子上网口内嵌稳定夹。
三、农业循环经济的未来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下崛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模式。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循环经济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应用。
1. 全过程智能化:未来,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土壤质量、农产品品控等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2. 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形:未来,随着循环经济模式的逐渐深入发展,贯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将逐渐形成。
种植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基本类型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理念的逐渐普及,种植业循环经济模式也逐渐兴起。
循环经济模式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种植业中,循环经济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一、有机循环经济模式有机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方式,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有机物质的再生利用。
在这种模式下,农作物的秸秆、根系等生物质可通过堆肥等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再用于种植作物。
同时,有机农业也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循环经济模式资源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这种模式下,种植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如农作物残渣、肥料包装袋等,可通过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方式,转化为新的资源,如生物质燃料、生物肥料等。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是指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这种模式下,种植业生产的废弃物可以再利用,如苹果核可以用来做动物饲料,桃子皮可以制作果醋等。
同时,循环农业经济模式也能够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实现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资源的再生利用。
在这种模式下,农场可以通过种植不同的作物、种植不同的树木等方式,建立多层次的生态系统。
同时,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也能够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浪费,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种植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各有特点,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收益。
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不断优化、升级的经济发展方式。
农业绿色发展则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进行探讨。
1.资源利用的优化农业绿色发展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尿素等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可以借助循环经济模式,将资源紧密结合,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闭环,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生产模式的升级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农业模式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农药、化肥过多,造成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等。
为了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模式。
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农产品流通的优化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减少食品浪费和资源浪费。
同时,对农产品进行溯源管理和标识,增强农产品的可追溯性,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4.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发展理念。
通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打造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5.鼓励农民参与绿色发展农村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鼓励农民参与绿色发展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通过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知识宣传和培训,帮助农民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经营能力。
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种植有机农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共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6.加强循环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需要不断地引入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秸秆作为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具体来说,这种模式包括秸秆的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等环节。
秸秆的收集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第一步。
通过收集废弃秸秆,可以防止其对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减少农田病虫害的发生。
收集方式可以采用机械化收割、集中收集、农户自愿交售等多种方式,以确保秸秆的高效收集。
秸秆的储存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环节。
储存秸秆可以避免其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导致品质下降和热值损失。
合理的秸秆储存方式可以采用覆盖储存、堆放储存等方式,确保秸秆的保存质量。
然后,秸秆的处理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环节。
秸秆的处理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利用、生态农作物栽培、土壤改良等方式实现。
生物质能源利用包括秸秆发电、秸秆燃烧、秸秆压块等,可以有效地利用秸秆资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生态农作物栽培则表示通过在田间种植多种农作物,利用秸秆还田,实现土壤养分循环利用。
土壤改良则可以通过将秸秆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中,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
利用秸秆产生的副产品也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环节。
秸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包括秸秆灰、秸秆纤维、秸秆饲料等,可以进一步加工利用。
秸秆灰可以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提供土壤养分。
秸秆纤维可以用于生产纸张、纺织品等工业产品。
而秸秆饲料则可以作为农民养殖业的饲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秸秆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可以为农业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这种发展模式还能够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探讨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需要走向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达到资源节约、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
同时,农业循环经济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和推动。
一、资源综合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资源综合利用。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许多资源被浪费或者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比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料,如果能够进行有效处理并重新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或发展生物质能源。
因此,农业循环经济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推动废弃物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
二、生产与生态并重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在保证生产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着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农业循环经济应当倡导生态农业生产方式,采用有机耕作、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三、产业链全面升级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单一农作物或单一畜牧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提倡多元化种植和养殖,形成多元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比如在农田中种植果树或者蔬菜,和养殖家禽或水产相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链全面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供需协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实现供需协调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中,供求关系容易失衡,导致库存积压或者价格波动。
而农业循环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订单农业,实现农产品供需的精准对接,保障农产品的畅销和稳定价格。
同时,农业循环经济还需要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产业和农户间的深度合作,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五、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农业循环经济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选择正确的、适宜的模式,将使农村在循环经济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顺畅。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的比较多,而农业方面则有所不足。
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不仅事关农业的长远发展,也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
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
生物质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派生物、排泄物和遗体以及其中的生物质能。
生物质中的每一种都是农业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互为循环经济条件的不同物质组合而成的农业循环系统。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农业生产是一个能量和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处理好农业生产体系内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与平衡,是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单纯依靠有机肥维持内部物质循环的封闭式农业,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必须从农业系统以外投入物质和能量,扩大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内容。
才能使农业生产跃上新的台阶。
化肥、农药、石油燃料、塑料薄膜的广泛应用,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
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等等。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一、循环经济产生背景 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趋劣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尊重自然界,尊重、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
循环经济旨在实现经济社会活动的生态化。
它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生产、消费和废弃物排放的线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为依靠生态型、环保型、友好型资源低消耗、产品再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的闭合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资源潜力不断发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放大、生态与环境效益不断提升的过程,从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上来解决或减轻资源压力,消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现代理念的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耦合,它要求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律,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来指导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将传统的农业概念、范畴、领域加以拓展、延伸、扩大,转换为现代的将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产学研、产供销、废弃物资源化全过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现代新型农业。
二、农业循环经济内涵 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绝对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雏形在我国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中就有所体现。
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消耗了物质、能量,生产出供人类享用的农产品,部分人类食用后产生的排泄物及其它副产品(如秸秆)又用作农村能源或过腹还田培肥地力。
但它已不能适应或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快速、持续、高效(节支、增收、增效)、安全、优质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世界循环经济理念的诞生,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也就应运而生。
现代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看作是客观的“形体”连接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消耗,产品再加工,资源再利用(即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
它是走向集中和联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农业生产者之间或者与产前、产后部门形成经营共同体,采取提高农产品质量、寻求更有利的农产品加工增殖和有机废弃物再生利用,把农业生产者由单纯从事动植物生产向以动植物生产为中心的产前、产后、资源再生等领域循环经营转变,从而引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中观层次上重组的历史性演进。
一、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模式沼气综合利用。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地力培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等工作,探索“一气两沼”综合利用模式。
开展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行“猪—沼—果(菜、粮、桑、林)”等循环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
畜粪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
设施完善的畜粪收集处理中心,规范运作和户集、村运、片收的收集机制,畜粪收集率及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二、立体复合循环模式“桑枝条—黑木耳—水稻”循环模式。
利用修剪下来的桑枝条,磨成粉用作种植黑木耳的营养基,黑木耳生产结束后,菌渣作有机肥还田,培肥地力。
这种生产模式既能提高桑枝条和黑木耳菌渣等农业废弃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充分利用冬闲田,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田利用率。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移动大棚生态养鸡”模式 。
在菜地里搭建简易大棚养鸡,实行“鸡—菜—稻”轮作。
这种生态循环模式可以节省土地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有利于鸡病防治和疫情控制。
“鱼—桑—鸡”模式。
在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三、种养共生生态循环模式“鱼藕共生”模式。
即“鳅、藕”“甲鱼、菱”“ 锦鲤、藕”等生态循环模式,是一种在藕田里套养泥鳅、甲鱼等水产品的种养混作模式。
泥鳅等吃食后产生的大量排泄物经分解、矿化,作为肥料供莲藕吸收利用,促进莲藕的生长,同时减少了水质恶化对泥鳅造成的毒害,促使泥鳅健康快速生长;泥鳅的潜底及钻泥等活动,起到了持续中耕、松土的作用,有利于莲藕生长。
“稻鱼共育”循环模式。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在水稻秧苗生根后,在稻田里套放一定数量的幼鸭或鱼苗,能起到生态循环利用、增加效益的作用。
四、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秸秆还田模式。
能有效实现减少焚烧排放、增加农田肥力的生态循环目标。
除此之外,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模式还有多种,如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将从概念、特点、实施方法、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降低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二、特点1. 资源循环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包括土地、水资源、肥料等,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浪费。
2. 废弃物再利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被再次利用,如作为有机肥料或饲料等。
3. 低碳环保:采取低碳技术,在种植、养殖等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多种经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注重多种经营,通过多年轮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实施方法1. 循环农业:采用循环农业技术,包括有机肥料、生物除草剂、生物杀虫剂等,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 农产品加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将产生的废弃物再次利用,如果蔬渣制成饲料等。
3. 养殖废弃物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进行处理,如制成有机肥料或发酵制成饲料等。
4. 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如作为有机肥料或制成燃料等。
四、优势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2. 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低碳技术和废弃物再利用等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降低成本。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多种经营和废弃物再利用等方式,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结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成本,并且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一、引言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通过整合生态、经济和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六个方面:生态种植、废弃物利用、清洁能源利用、精准农业、生态旅游和绿色食品。
二、生态种植生态种植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强调利用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合理配置农作物和养殖品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种植注重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废弃物利用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是关键环节之一。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例如,畜禽粪便可以用于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农作物秸秆可以用于生产纸张、生物质能等。
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四、清洁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另一重要方面。
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的碳排放。
清洁能源的利用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为农田灌溉提供动力,降低运行成本。
五、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管理、智能化决策和高效资源配置。
精准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负荷,促进农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六、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延伸领域之一。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如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七、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最终产品之一。
浅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
摘要:为了建设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本文总结了中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并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
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农业循环经济是走向集中和联合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完全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时代潮流。
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促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是划时代的“第三次变革”。
农业循环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性、基础性环节。
所以,它的发展不单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效益的放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在产业体系中,农业是与自然界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
它与生态
和环境紧密相连,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
因此,农业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的过程中,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其一,农产品与人类自身消费更贴近。
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
这就要求协调农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二,农业构成的特点是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贸易,以及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互为原料、共生共荣的耦合体,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
其三,农业本身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
特别在现代社会,农业不仅具有传统的生产服务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生活服务功能。
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本质的反映,既自然、又必要,也符合农业自身特点。
其四,农业循环经济所具有的特点,一般来说,是其他产业循环经济所不具备的或不完全具备的。
诸如,农业与自然环境关系紧密,农业产业链条长,对农产品的安全性能要求高,农业的废弃物是有机的,农业的领域非常广阔等。
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规划
减量化生产形式:减量化既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也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理念。
减量化原则是我国目前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理论思想,减量化生产形式要求节约资源与减少排放并重。
减量化原则的要求基本上有两个方面:1)源头控制或者输入端控制资源投入和消耗,控制的结果是减少资源消耗,节约资源;
2)末端控制或者是输出端控制,控制的结果是减少废弃物生产和排放。
对农业生产而言,减量化的关键内容包括对土地污染的减量、对塑料农业材料的减量等。
生态保护模式: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循环经济利益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环境的整合。
生态保护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治理污染和保护农业环境。
治理污染的措施包括要对养殖业的大量粪便及废水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加快对太阳能、风能、小水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使得农村的生活环境进入到完全的生态能源利用的环境之中。
再循环链接模式:再循环链接模式是将传统的农业单项目生产方式转变为多项目的链接循环模式,通过这种循环俩实现生态养殖、循环种植,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经济产业链条。
例如:“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
这种就是产业链条较长的一种模式,在这种产业模式中,可以以多种农户联合生产为基础,也可以发展多产业的农户合作社团,使得农业生产向集团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既可减少农业通过最终产品向系统外输出污染物,又能增加可利用的物质与能量来源。
同时又全面地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科学规划,加大宣传,引导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我国农业在一
家一户“小而全”经营格局下低水平运行,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识弱。
因此,首先要作好规划,整体布局,也要考虑地区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建立最优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宣传政府科技政策和发展模式,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共性技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小型专业合作组织,土地入股分红,把着眼点从单个产业化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到生态园区,通过龙头企业的推动和辐射作用,形成新型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多样性由于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有着明显的区域性,譬如北方习惯种小麦、玉米,南方习惯种水稻,山区主要生产林产品和药材,沿海发展水产品养殖,草原发展畜牧业等,客观事实告诉我们,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必须从区域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绝不能盲目照搬不适合本地情况的模式。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加强技术培训要把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到广大农村生产过程中去,光靠口头和报刊杂志宣传是难以实现的。
笔者认为,应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主力军,首先由省市部,把农业科技人员组织起来,分期分批进行理论和综合技术培训,通过推广骨干培训,把科学技术贯彻到农业循环始终,让农业科技人员回到自己工作岗位上,选择实施项目,做出典型,组织群众示范观摩,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只有这样,农业循环经济模
式才能逐步得到发展。
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资源环境安全,应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模式,以减少系统投入,增强系统产出能力,为此,要做到三点:一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综合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物质与能量再循环利用;二是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满足人们绿色产品消费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避免大量施用化肥和高毒农药,通过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基因技术替代来实现清洁生产;三是通过节水农业,采用耐旱品种,推广喷灌、滴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缓土壤盐化。
通过以上措施的贯彻,才能保持我国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总之,农业循环经济有着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其模式探讨中应该以减量化生产形式、生态保护模式、再循环链接模式为主,通过政府的调控作用,全面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