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5
为什么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中,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定位财政,赋予了财政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特殊定位。
那么,为什么是财政而非其他别的什么范畴获得如此的定位呢?这是需要深刻领会和系统把握的。
之所以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因为,在任何经济社会和任何发展阶段,国家治理的主体都是政府,财政则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所在。
这个道理不难解释。
政府做任何事或从事任何活动,都是需要花钱的,都是要以花钱为条件的。
政府所花的钱,来自于财政支出的拨付。
政府要花钱,就要筹钱,就得有钱的来源。
政府所筹措的钱,构成了财政收入。
这一收一支之间或财政收支的过程,实际上便是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政府履行职能的活动。
没有财政支出的拨付,没有财政收入的筹措,就不可能有政府职能的履行,也就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的实现。
可以说,财政与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系绑在一起、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此其一。
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政府职能,财政职能所具有的一个特殊品质或突出特点,就在于其最具“综合性”——覆盖全部、牵动大部。
由于财政收支既是所有政府活动的基础,又是连接政府和家庭企业的最直接的纽带,财政职能的履行,其范围,能够覆盖于所有政府职能、所有政府部门和所有政府活动领域。
其触角,能够延伸至所有家庭和企业、所有经济社会活动领域。
牵住了财政职能这个牛鼻子,顺藤摸瓜,就等于抓住了政府职能履行、国家治理实现以及整个经济社会运转的全部内容。
此其二。
作为政府的收支或政府的收支活动,自然要遵从一定的制度规范来进行。
围绕政府收支所形成的一系列财政制度安排,它的优劣不仅直接决定着财政职能的履行状况,而且事关所有政府职能的履行状况,进而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和国家治理的实现水平。
所以,财政制度的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息息相关。
它们之间彼此依存,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只有打下了现代财政制度的坚实基础,才可能收获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成果。
智慧树知到《财政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新市场财政学”理论是西方财政学的一个流派。
()A:对B:错正确答案:错2、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国家职能与财政职能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
()A:对B:错正确答案:对4、财政学涉及的基本原理是国家与社会的财政关系原理以及国家内部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原理。
()A:对B:错正确答案:对A:对B:错正确答案:对6、现代财政学研究出现了跨学科的趋势。
()A:对B:错正确答案:对7、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是说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社会学领域。
()A:对B:错正确谜底:错8、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XXX。
()A:对B:错正确谜底:对9、任何管理,解决的都是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管理的整体组织框架,即管理体制,另一个问题就是管理的实施顺序,即管理程序。
()A:对B:错正确谜底:对10、国有企业财务是构成财政学科体系的一部分。
()A:对B:错正确答案:错第一章1、财政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A:对B:错正确答案:错2、有了财政现象就有了财政概念()。
A:对B:错正确答案:错3、财政在我们国家是一外来语()。
A:对B:错正确谜底:对4、“财政”一词最早于13—15世纪出目前英文中。
()A:对B:错正确谜底:错5、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企业B:国家C:家庭D:社会团体与组织正确谜底:国度6、国家政治权力在经济上实现自己的形式是()。
A:公债B:上缴国有资产收益C:税收D:工资正确谜底:税收7、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的社会特征可概括为:()。
A:取之于民,用之于民B: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C:取之于民,用之于己D:灵活性、无偿性、固定性正确谜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8、迄今为止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国度类型不同,财政经历了()。
A:原始社会财政B:奴隶制国家财政C:封建制国家财政D:资本主义国度财政E:社会主义国度财政正确答案: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9、公共财政是()。
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作者:杨佳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8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财政从市场、社会、个人三个维度影响国家治理结构的变迁,也决定着国家治理的成效。
善治与否,也取决于财政上的作为。
历史上,横征暴敛导致国家衰亡;而在近现代,财政整治带来国家兴盛。
正是因为财政对国家治理的这种基础性作用,无论是过去单一维度的经济改革,还是当前三维的全方位改革,财政都被选为改革的突破口和排头兵。
从财政与市场的角度看,财政是引领市场方向的先导。
从1992年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到现在的深化改革前主要是经济改革,或者叫市场化的改革,主要是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这个基础上,社会结构及其整个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益关系。
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就是构建一个以国家形式存在的社会共同体新结构——包容开放的、共建共享的社会,实现多元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相互包容。
而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军队和党建,而财政是全面改革的总抓手。
主要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或财政补贴来发挥对国家与市场(企业)的牵引关系,使国家放权让利,让企业成为独立利益主体。
从财政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财政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对国家治理来说,社会剩余控制权的安排是其根本,这恰恰是财政的职责。
这是现在改革的主战场,且对当前的我国来说却是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全球都在调整,尤其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
通过财政支出改善公共环境,使国家与社会共同进步。
同时通过财政分权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巨型单一制国家来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极其重要,但又不易协调。
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1.如何理解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1)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论断,意味着财政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放在国家治理的总棋局中定位,使其功能和作用得到全面提升和拓展。
2. 怎样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这就要求财政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共同需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最大目的及“公共性”的本意和宗旨,即符合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愿望和最根本利益。
(2)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
经过改革探索,中国放弃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开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
原有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全能型、包揽型、建设型及统收统支的计划财政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僵化的体制机制必须加以改造和改革,因此,我们确定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3)是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
财政乃庶政之母,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所在,财政与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如影随形、密不可分。
国家治理中的资源汲取与配置、公共产品提供、资源再分配、收入分配关系协调、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以及调控能力行使等都与财政密切相关,公共财政承担着现代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的职责,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财政方面的问题。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财政工作的认识。
一、财政工作的重要性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做好财政工作,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财政工作关乎国家经济安全。
通过合理调整财政收支,优化财政结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财政工作关乎民生福祉。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这些领域的投入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再次,财政工作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
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法治建设、财政预算管理等,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挑战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2.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民生保障投入不足,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
3. 财政体制改革滞后。
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预算管理不够科学,影响了财政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做好财政工作的建议1.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
合理调整财政收支结构,优化财政支出方向,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2.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 加大民生保障投入。
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 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 强化财政法治建设。
加强财政法律法规建设,严格财政纪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总之,做好财政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为什么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中,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定位财政,赋予了财政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特殊定位。
那么,为什么是财政而非其他别的什么范畴获得如此的定位呢?这是需要深刻领会和系统把握的。
之所以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因为,在任何经济社会和任何发展阶段,国家治理的主体都是政府,财政则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所在。
这个道理不难解释。
政府做任何事或从事任何活动,都是需要花钱的,都是要以花钱为条件的。
政府所花的钱,来自于财政支出的拨付。
政府要花钱,就要筹钱,就得有钱的来源。
政府所筹措的钱,构成了财政收入。
这一收一支之间或财政收支的过程,实际上便是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政府履行职能的活动。
没有财政支出的拨付,没有财政收入的筹措,就不可能有政府职能的履行,也就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的实现。
可以说,财政与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系绑在一起、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此其一。
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政府职能,财政职能所具有的一个特殊品质或突出特点,就在于其最具“综合性”——覆盖全部、牵动大部。
由于财政收支既是所有政府活动的基础,又是连接政府和家庭企业的最直接的纽带,财政职能的履行,其范围,能够覆盖于所有政府职能、所有政府部门和所有政府活动领域。
其触角,能够延伸至所有家庭和企业、所有经济社会活动领域。
牵住了财政职能这个牛鼻子,顺藤摸瓜,就等于抓住了政府职能履行、国家治理实现以及整个经济社会运转的全部内容。
此其二。
作为政府的收支或政府的收支活动,自然要遵从一定的制度规范来进行。
围绕政府收支所形成的一系列财政制度安排,它的优劣不仅直接决定着财政职能的履行状况,而且事关所有政府职能的履行状况,进而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和国家治理的实现水平。
所以,财政制度的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息息相关。
它们之间彼此依存,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只有打下了现代财政制度的坚实基础,才可能收获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成果。
公共财政: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储运》 2014年第2期文/李炜光美国政治学者福山把现代政治的要素归纳为三点:强大的政府、法治和负责制。
他说,后两个要素是用来制约第一个要素的。
现在中国只具备第一个要素而尚未具备另两个要素,因此经济高速增长的现状是难以持续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被提升到“长治久安”的高度,说明今后一个较长的阶段内,中国将着力从财政领域出发,补课现代国家的后两个要素,具体说,就是税收、预算和财政体制的法治化,以及建构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完整而严格的责任制。
现代财政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财政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或工具的问题,而是塑造现代国家的利器,有什么样的财政就有什么样的国家。
财政塑造着现代经济、社会文化与价值、有效率的官僚体制、特定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与此同时,也塑造着这个国家的人民。
按照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的理解,整个社会是由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三个子系统构成的,而财政是连接这三个子系统的媒介。
既然财政是“整个社会”的财政,那么,当财政发生危机时,便会波及社会的各个子系统,酿成社会的系统性危机,反之亦然,“整个社会”的危机也就会通过国家的财政危机表现出来。
而我国现实版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把财政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媒介来看待,而是将社会的系统性危机与财政危机做了颠倒性的理解,使得财政与其中的经济系统的关系显得过于密切,破坏了三大子系统的平衡关系,极易触发整个社会系统出现全局性的危机。
新的财政体制改革以衔接三个子系统的节点———财政为主线,对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整,其目的,显然不只是处理财政领域的局部问题,而是借此重构社会三大子系统的平衡,用以克服已然日益浮现的“整个社会”的危机。
我国改革开放已过35年,但政府职能和公共责任的定位问题仍未解决,一是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不清,国进民退、与民争利的趋势难以遏制;二是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和事权划分不清晰,地方财政高度依赖于中央政府,缺乏自主性。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1.财政的起源财政活动及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所以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因此它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财政的概念完整的财政概念应当是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的统一。
1.一般属性的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它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是财政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
2.特殊属性的财政是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是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3.公共财政的含义根据对财政概念的分析,也可以把公共财政视为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1.就一般属性而言,公共财政具备财政所有的共性和构成要件,遵循着一般的运行规律。
2.就特殊属性而言,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相兼容的财政模式,不同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等非市场经济形态下的国家财政,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征。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4.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从对财政起源和演化进程的考察可以得知,一切财政都与国家有着天然、必然和内在的联系,因此可以说,一切财政都是“国家的财政”。
把财政与国家联系起来,是要说明财政这种特殊分配关系最为本质的属性,它与其他所有不以国家为分配主体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显著地区别开来。
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可以被描述为“被包容”与“包容”、“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1篇一、引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近年来,我国财政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财政案例,以警示教育的方式,强化财政管理意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二、案例一:某市财政资金违规使用案案情简介:某市在实施一项民生工程项目时,部分资金被违规用于其他项目,导致民生工程项目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民生保障。
警示:此案例反映出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财政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切实保障民生。
三、案例二:某县财政资金挪用案案情简介:某县财政部门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将财政资金挪用至个人账户,用于偿还个人债务。
最终,该负责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警示:此案例警示我们要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廉政教育,提高财政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同时,要完善财政资金监管机制,防止财政资金被挪用、侵占。
四、案例三:某省财政债务风险案案情简介:某省在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财政债务风险过高。
在中央财政进行债务风险预警后,该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化解债务风险。
警示:此案例警示我们要合理控制财政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确保财政债务安全。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化解财政风险。
五、案例四:某市财政资金浪费案案情简介:某市在实施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由于前期规划不合理,导致项目实际投资远超预算,造成财政资金浪费。
警示:此案例警示我们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加强项目前期论证,确保项目投资合理、高效。
六、案例五:某县财政资金违规拨付案案情简介:某县财政部门在拨付财政资金时,未严格执行资金使用规定,导致部分资金被违规拨付至不符合条件的单位。
警示:此案例警示我们要加强财政资金拨付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规。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原题目: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___(判断对错)
解析:
正确。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故本题正确。
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
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再分配、教育公平、社
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
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能源、交通、邮电、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等的投入)。
③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a、经济增长滞缓、需求不足时,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适度增加赤字)刺激总需求的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b、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采取紧缩。
2021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选择题必背103条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 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 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 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 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 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 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 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 生产决定消费。
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2.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3.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含投资)的比例。
4.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绪论1.“新市场财政学”理论是西方财政学的一个流派。
()答案:错2.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答案:对3.国家职能与财政职能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
()答案:对4.财政学涉及的基本原理是国家与社会的财政关系原理以及国家内部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原理。
()答案:对5.财政收入就是财政资金的来源。
()答案:对6.现代财政学研究出现了跨学科的趋势。
()答案:对7.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是说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社会学领域。
()答案:错8.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坎南。
()答案:对9.任何管理,解决的都是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管理的整体组织框架,即管理体制,另一个问题就是管理的实施顺序,即管理程序。
()答案:对10.国有企业财务是构成财政学科体系的一部分。
()答案:错第一章1.财政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答案:错2.有了财政现象就有了财政概念()。
答案:错3.财政在我们国家是一外来语()。
答案:对4.“财政”一词最早于13—15世纪出现在英文中。
()答案:错5.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
答案:国家6.国家政治权力在经济上实现自己的形式是( )。
答案:税收7.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的社会特征可概括为:( )。
答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8.迄今为止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国家类型不同,财政经历了()。
答案:封建制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奴隶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9.公共财政是( )。
答案: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是与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一种单独的财政;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10.我国的经济职能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具体有()。
答案:公共服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第二章1.政府的公共支出()。
答案: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2.混合产品的供给,()。
答案: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3.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
作为一名从事财政工作的从业者,我深感财政工作的重要性与挑战性。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我国财政工作的诸多变革与发展,以下是我对财政工作的几点感想。
首先,财政工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财政工作关乎国家的经济稳定、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是连接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
在新时代背景下,财政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通过财政手段,政府可以合理分配资源,调节经济运行,保障民生需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财政工作要求我们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
财政工作涉及大量数据和信息,要求我们必须严谨细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项财务数据,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做到不遗漏、不误报。
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再次,财政工作需要不断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
在财政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此外,财政工作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财政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与同事、领导、上级部门等沟通交流,确保信息畅通,形成工作合力。
以下是我在财政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感想:1. 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政工作的核心环节。
我们要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
2. 深化财政改革。
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保障民生。
财政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4. 强化风险防控。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要加强财政风险防控,确保国家财政安全。
总之,财政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事业。
作为一名财政工作者,我将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在此,我想结合我国财政工作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财政工作的重要性。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做好财政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财政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一、加强财政政策研究,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财政政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政策。
一是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财政政策;二是关注民生需求,加大民生投入;三是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
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体制改革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
我们要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是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二是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确保预算执行到位;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财政监督是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规范使用。
一是加强财政审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四、强化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素质财政干部是财政工作的主力军。
我们要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最后,我想强调,做好财政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推动我国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干部学习讲稿: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一、如何理解财政这两个问题的话,其实都与一个问题有关,就是财政两个字怎么理解的问题。
我找了一下有关财政我们学界到底怎么理解,或者曾经是怎么给它归纳的。
我们可以发现财政有这样一个理解,从上个世纪1931年是最早的,到今天志勇教授,包括郭老师等等,一些学者提出对财政,不能说是一个定义,但至少有一个界定,就是财政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发现这里对财政的界定,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对应,有的是很具体,有的是很宽泛,但是不管怎么定义的话,我个人觉得这里还是没有把财和政这两个问题说得更清楚,或者至少我们是把财政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基于这样一个理解,我们可以发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个口号或者说这样一个论断,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并不是一个新的把财政抬的很高的位置,这一个位置早就有之,只不过我们没有深入去研究它而已。
我们这里对财政的理解,我是这么理解的,刚才郭老师讲我非常认同,财和政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但是问题在于理解财政,首先要理解政,因为政是财之基,如果你不能理解政的话,这个财你也不知道怎么理解,你无非就把它理解为政府的投融资活动,就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这里的政应该怎么去理解呢?我就在想这个政到底是指什么?政党、政权、政府、政治,到底是指哪一个?你的理解不一样的话,你对财的理解就必然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理解了政的话,那肯定要理解财,因为财是政对应的一个词。
这里的财到底是指什么财呢?是钱财、理财、财力、财权。
这里的话,财和政怎么把它对应起来。
我们理解财政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理解财和政的关系,无论你是把财理解为财力、财权、理财等等,还是把政作为政党、政治、政权,那么它两者之间一定是对应的关系。
这里你是把财和政理解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还是手段和目标的关系,还是权和责的对等关系,还是权和权的交易关系,这两种之间你的理解不一样的话,财和政在这个话语体系下它的所指就有很大的不同。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考点总结|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考点(一)1.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为什么在消费时要主动索要发票:①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是消费者维权的凭据;②发票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收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消费者索要发票,有利于使国家税款足额入库,为国家税收作贡献。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考点(二)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改革纵横Chinese Cadres Tribune802021.07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站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制高点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方向性目标任务,要求财政更好地发挥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现代税收制度,积极优化收入分配,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党领导财政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财政乃庶政之母,有政必有财,财为政之资”。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我国财政为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柱作用。
第一,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蕴含了一部艰苦奋斗的财政发展史。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苏维埃财政的目的,在于保证革命战争的给养和供给”,并强调“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在邓子恢、林伯渠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下,苏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开展财政工作,为土地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敌人封锁,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财政上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提出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财政以贯彻三大经济纲领作为根本任务,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随着新中国诞生,财政部成立,在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财政工作保障了国民经济恢复,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改革开放时期,完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给型财政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转变。
第二,现代财政制度基本框架的构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为财政工作夯实了基础。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公款吃喝风基本刹住。
2013年,《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颁布,乱发津补贴、私设小金库、“三公”支出等得到全面规范。
2022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常见答题术语一、供给(生产者)与需求(消费者)1、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竞争力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③扩宽产品销路,实现供需有效对接;2、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二、技术/创新①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④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⑤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助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⑥数字经济改变人们的消费对象和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产业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质量和效益。
②实现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助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③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四、市场与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政放权,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
)1、市场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②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③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④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2、①社会主义能够发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白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