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免费)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6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一、粉尘污染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岩石尘等粉尘污染非常严重。
这些粉尘进入人体会导
致职业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因此,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管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对于容易飞扬的物质,如煤尘、矸石等,需采用湿法降尘技术。
3、应按照规定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二、噪声污染
煤矿作业现场噪声污染严重,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会导致职业性听力损伤和神经病变。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合理设计煤矿作业场所和机器设备,降低引起噪声污染的源头。
2、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引导职工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
3、避免在休息区或生活区设置与工作有关的区域,避免工作噪声对生活造成干扰。
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危害之一,例如煤与矸石垮塌、地质构造裂缝等。
这些灾害给井下工作带来巨大的潜在危险,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灾害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对潜在灾害区域的巡查和监测。
3、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职工的安全。
四、化学品危害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化学物质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氮氧化物等。
这些有害气体如直接吸入人体会出现各种疾病或生命危险,因此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对开采工作区域定期检测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进行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
的设置。
2、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化学品和工艺流程。
3、指导职工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罩等。
源兴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为保证安全生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
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2、职业病,本企业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紫外线照射、人体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有害因素产生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防治方针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三、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为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矿成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成员:安监科、技术科、通防科、机运科负责人。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矿的职业卫生工作,下设办公室在安监科,由安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事务。
1、组长职责为煤矿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每年报告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2、副组长职责在组长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
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根据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制订企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3、安监科人员职责协助领导小组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和生产基地,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随着煤矿深度开采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矿职业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煤矿工作环境恶劣,作业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煤矿事故频发。
据统计,煤矿事故是造成劳动者伤亡和身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对策,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煤矿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1. 煤尘危害: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煤尘环境中容易引发煤尘肺病,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
2. 有毒气体危害:煤矿内部存在着一定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一旦浓度过高,会危及生命安全。
3. 噪音危害: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氢气爆炸产生的气浪声以及工人作业时的喧闹声等,都会对工人的听力造成严重损害。
4. 机械伤害:煤矿内大型机械设备多,工人在操作和维护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5. 人为因素危害:由于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人在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吸毒等心理问题,从而引发意外伤害。
以上种种危害,都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工人能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具,掌握逃生自救的技能。
2.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配备必备的劳动保护设备。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作业规程》等法律法规,强化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对煤矿生产工艺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3. 加强环境治理,控制职业危害源头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煤矿间歇性喷射和久饥耐饱试验的次数,减少煤尘释放浓度,减少有毒气体的生成。
在矿井中采用更加科学的通风系统,降低有毒气体浓度。
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煤矿作为传统的能源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高危职业,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一、煤矿职业危害的特点1. 物理危害:煤矿中存在高温、低温、高湿、高压等物理因素,容易导致工人中暑、冻伤、高压电击等事故。
2. 化学危害:煤矿作业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这些有害气体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3. 职业病危害:煤尘、温度、湿度等因素容易引起工人患上煤工尘肺、高血压、心脏病等职业病。
4. 机械危害:煤矿中的大型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机械伤害事故。
5. 精神危害:煤矿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强度大,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工人出现疲劳、压力等精神危害。
二、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的建立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建立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健康。
制度的建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章制度: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操作方法、安全要求等,确保作业的安全可靠。
2. 岗位风险评估:对煤矿各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安全培训:开展煤矿职业危害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4. 防护设施:根据岗位的特点和存在的危害,为工人提供相应的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服、呼吸器等。
5. 定期体检: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6. 事故报告和调查:对煤矿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和调查,总结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7. 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8. 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煤矿作业场所是一种具有较高职业病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人在这里长期接触煤尘、噪音、高温等因素,容易患上煤炭工人职业病,如煤工尘肺、噪音性聋等。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本文就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1.控制煤尘污染煤尘是煤矿作业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为了控制煤尘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湿法喷洒降尘剂,降低煤尘浓度;(2)提高采煤机、输送机等设备的密闭性能,避免煤尘外扬;(3)加强通风系统的改建,确保煤矿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4)使用矿工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工人的呼吸道不被煤尘侵害。
2.防止噪音污染(1)在源头上减少噪音的产生,选择低噪音设备;(2)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如加装隔音罩、适当间隔设备等;(3)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降低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3.控制高温、高湿环境(1)改善通风设备,提高空气流通;(2)设置通风降温设备,如风冷机、冷却塔等;(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4)提高工人的防暑水平,加强防暑设备配备,如饮用矿泉水、佩戴隔热服等。
4.健康监测和保健定期进行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此外,还需要进行职业病教育和宣传,提高工人对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水平。
对于已经患病的工人,应及时进行治疗,并关注其康复情况。
5.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煤矿作业场所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建立职业病防治监督机制,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宣传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地实施。
总之,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控制煤尘、噪音等污染物的产生,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的健康。
此外,还需要进行健康监测和保健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制度13项1. 煤尘防治制度煤尘是煤矿职业危害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煤矿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减少煤矿工人受到煤尘危害的风险,煤矿需要制定煤尘防治制度。
具体要求包括:•加强通风,降低煤尘浓度;•搭设防煤尘网,防止煤尘飞扬;•为工人配备安全口罩;•禁止在煤矿中吸烟等有可能引起火灾的行为;•推行干法工艺,减少湿法工艺带来的煤尘污染。
2. 通风防护制度煤矿井下空气质量是重要的工作现场环境指标之一。
通风防护制度主要包括:•制定通风计划,保证煤矿井下空气清新;•使用高效、安全的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对通风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在井下建立紧急通风系统,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3. 温度防护制度煤矿井下温度波动大,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温度防护制度:•设置无影响通风的降温措施;•为工人配备适当的防寒、防暑用品;•对体温高、低的工人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
4. 灭火与安全制度煤矿火灾是极其危险的事故,为此,灭火与安全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对煤矿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演习;•在煤矿建立有效的报警系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加强对工人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有害气体防护制度煤矿井下有害气体泄漏一旦超标,容易引发爆炸、中毒等严重事故,因此需要有害气体防护制度:•加强检测、监控工作,及时排除有害气体的积聚;•安装有效的有害气体报警装置;•为工人提供健康检查,及时处理职业暴露史。
6. 爆破防护制度煤矿爆破是常规作业之一,但爆破安全必须得到重视。
爆破防护制度包括:•制定严格的爆破安全规范;•改善爆破设备,提高爆破安全;•对爆破场进行周边安全控制,确保没有工人在场。
7. 碎煤防护制度机械碎煤是现代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但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碎煤防护制度包括:•安装有效碎煤防护装置;•加强碎煤机械设备检修、维护;•常规性对碎煤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
8. 矿井安全制度煤矿井下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为保证安全生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
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2、职业病,我矿井下作业人员在呼吸性粉尘、有害气体等有害因素产生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防治方针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三、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为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矿成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矿长)副组长:赵宝忠(技术负责人)、王凤龙(安全副矿长)成员:安全部全体人员、生技部全体人员、机运工区全体人员、通风工区全体成员等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矿的职业卫生工作,下设办公室在安全指挥中心,由朱金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事务。
1、组长职责为煤矿职业卫生管理第一负责人。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每年向职工报告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2、副组长职责在组长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我矿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
组织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根据我矿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负责制订我矿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领域,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问题。
煤矿工作环境恶劣、作业条件艰苦,职业危害种类繁多,工人群体健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煤矿职业危害问题,本文将探讨其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有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职业危害因素分析煤矿作为重工业生产领域,其职业危害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粉尘、有毒气体、噪声、机械震动和高温等。
1.粉尘危害:在煤矿作业中,煤炭开采、洗选、装车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煤尘不仅对作业场所的环境造成污染,更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长期暴露在煤尘环境下,容易引发职业性尘肺、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2.有毒气体危害:煤矿工作面常常存在瓦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还会引发爆炸和窒息事故。
3.噪声危害:煤矿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机械设备噪声很大,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工人听力下降、头晕耳鸣等问题。
4.机械震动危害:在挖掘、运输和装车等过程中,机械设备产生的震动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容易引发筋骨损伤、关节疼痛等疾病。
5.高温危害:部分煤矿作业场所在地下,工作环境温度高,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
二、职业危害防治对策针对煤矿职业危害问题,必须加强对危害因素的防范和控制,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防治对策的具体建议:1.粉尘控制: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使用湿式喷淋、封闭式循环等措施进行粉尘治理,减少粉尘的扩散和沉积,保护工人呼吸系统健康。
2.有毒气体防范:定期对煤矿进行通风换气,安装瓦斯检测仪、一氧化碳报警器等安全设备,增强对有毒气体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
3.噪声控制:采取降噪措施,例如对机械设备进行隔音处理、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工人在噪声环境下的暴露时间。
4.机械震动防范:对振动设备实施定期检查和维护,使用减振装置,采用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避免机械震动对工人身体造成伤害。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七条规定一、必须在正常生产时监测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严禁提供虚假数据。
二、必须按规定采取煤层注水、高压喷雾、湿式钻眼、潮料喷浆、除尘器等防尘措施,严禁干打眼。
三、必须在高温热害矿井安设机械降温设备,严禁超高温或高温超时作业。
四、必须对噪声源采取隔声、消声、吸声等防治措施,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防噪护具。
五、必须定期监测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严禁气体超限时不撤出人员。
六、必须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警示标识,严禁隐瞒信息或提供信息不真实。
七、必须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严禁从事禁忌作业或安排未体检人员从事井下作业。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七条规定(2),是指国家对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规范。
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七条规定,以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一、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岗位责任、权力、义务和职责,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煤矿企业要配备专职职业病防治干部,负责协调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估煤矿企业要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估工作,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确保煤矿工作环境的危害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要及时发布监测结果,让工人了解自身的职业病危害情况。
三、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煤矿企业要对所有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确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岗位,要加强监测和保护措施,高风险岗位的工人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设煤矿企业要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设和维护制度,确保各类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
对于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工人,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五、加强职业病危害宣传教育煤矿企业要加强职业病危害宣传教育,向工人传达职业病危害知识和防护技能。
要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培训,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使其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1-12051综采面职业病危害防治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综采准备队施工队长:技术负责人:措施编制:编制日期:2015年9月22日二1-12051综采面职业病危害防治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为保证二1-12051综采面安全生产,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队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后认真贯彻执行。
一、煤矿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诸因素。
煤矿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1)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2)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震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3)生物性致病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长期不良劳动体位、能量代谢率的增高、连续作业时间过长、劳动强度指数在25以上、精神或视力的长时间过度紧张、甚至超出了生理机能临界值。
3、作业环境不良或防护设施不到位。
在煤矿生产中,这三类职业危害同时存在,但主要是粉尘、毒物、噪声、震动、高温、高压、高气湿、体力劳动强度过大、作业空间狭小、气流中含氧量低及暗视应等。
4、职业病,本队职业病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接触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高温高湿、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等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防治措施1、粉尘防治预防措施煤矿的矿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其危害极大,不仅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尘肺病和皮肤病,而且能加速机器磨损,缩短精密仪表的使用时间,降低工作场所的可见度,使工伤增多;煤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发生爆炸,酿成严重的灾害。
长时间的吸入煤尘和岩尘易引起尘肺病,尘肺病分为三类:一是由于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较高的岩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硅肺病;二是同时吸入煤尘和含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硅肺病;三是长期在煤层中从事采掘工作、由于大量吸入煤尘所引起的尘肺病为煤肺病。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煤矿工作场所主要是井下,职业危害的因素是受工作环境所致,即:温度、湿度、空气、噪声、粉尘所致,特别是采掘工作面粉尘对人造成的职业危害最为严重,也极为普遍,为此,特编制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一、一般职业危害防治1、对每次招收入矿的新职工,都要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接尘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必须拍照胸大片。
2、每新招的员工入矿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且必须经矿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组织培训,无职业病史并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3、完善通风设备设施,加强对通风设备设施检查,并保持正常使用,确保井下工作场所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新鲜空气,减少避免风寒、风湿和精神疾病发生。
4、井下所使用的局扇、风钻必须安设有消声设施和使用低噪声设备,避免噪声对人体造成伤害。
5、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井下作业场所必须定期搞好文明生产,避免井下杂物腐烂发臭对人体的伤害。
6、严格使用井下安全标志的设备和物资,特别是采掘工作面必须使用合格的矿用炸药。
7、保证井下用水的质量,严禁向井下提供恶化变质的水源。
二、粉尘职业危害的防治1、对主要尘源(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必须加强管理和落实。
2、加强通风排尘,特别是保证放炮后有足够的风量将炮烟吹散。
3、打抽放孔、排放孔、炮眼时,必须采用湿式打眼,减少粉尘飞扬。
4、在各转载点安设喷雾设施和在回风流中安设净化水幕装置,并保证正常使用。
5、打眼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和工具,(手套、衣服、防尘口罩)。
6、定期清扫巷道粉尘,避免粉尘飞扬。
7、严格执行炮后炮烟吹散,方能进入工作面。
8、定期对巷道进行洒水冲尘,保持巷道干净卫生。
9、炮眼充填必须使用水炮泥和黄泥按要求充填。
10、经常对井下防尘管路和打钻水管路的检查、维护,保证井下用水管路的正常使用。
11、井下用水必须干净,严禁使用腐蚀变质水。
三、防治职业危害落实1、落实责任制人,执行健康监护,特别是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督促工作人员使用好防护用品。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煤矿开采作业的特殊性,劳动者在工作中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煤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
下面将对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详细探讨。
一、煤尘危害1. 煤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煤尘中的微小颗粒物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长期吸入会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咳嗽、痰多、气急等症状。
严重时可引发职业性尘肺、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煤尘对眼睛的危害:煤尘会使眼睛发炎、刺痛,并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职业病。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煤尘控制,提高煤粉捕集效率,建设尘毒害岗位隔离区域;员工应佩戴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体防护装备,定期体检,减少煤尘对身体的危害。
二、瓦斯危害1. 瓦斯爆炸危害:瓦斯是煤矿中最主要的危险气体,一旦积聚、泄漏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严重伤亡。
2. 瓦斯中毒危害:长期暴露在含有大量瓦斯的环境中,瓦斯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身体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时间接触瓦斯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瓦斯检测与排风系统建设,提高瓦斯监测仪器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与报警机制;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学会正确使用瓦斯检测仪器,保证瓦斯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物理因素危害1. 噪声危害:煤矿作业中,机械设备、爆破声等会产生高强度噪音,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引发噪声聋、心血管疾病等病症。
2. 振动危害:煤矿机械设备的振动会对人体的神经、血管和关节造成损伤,导致手指僵硬、手臂麻木、腰痛等职业疾病。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噪声与振动监测,采用隔离、吸音、降噪等技术手段控制噪声与振动;员工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煤矿作业存在着诸多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防治对策。
矿井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对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条例规定,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计划。
1、成立本矿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由矿长任组长、安全副矿长任副组长,其他副矿长、安全、通风、生产、劳资、工会、矿办、医疗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本矿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综合防尘措施、粉尘检测制度,并组织实施。
按规定对各类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检查,监督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监定、发放工作。
3、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全矿职工预防职业病基本知识的教育工作,增强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4、按如下规定进行粉尘浓度检查测定:(1)、井下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地面测定1次;(2)粉尘分散度,每半年测定一次;(3)采掘工作面职工个人呼吸粉尘程度,每3个月测定1次。
其它产生粉尘的地点,半年测定一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
定点呼吸性粉尘,每月测定一次。
(4)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一次.5、每次测定结果必须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相对照,发现超标时,应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处理对策,实施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6、井下生产各个环节都必须认真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按照我矿《综合防治管理制度》和防尘洒水的规定,健全完善综合防尘系统,并保证整个系统管道畅通,阀门合理,水源充足,操作灵便。
7、掘进工作面还必须采用湿式打眼,冲刷煤壁、水炮泥,放炮喷雾,装煤洒水等防尘措施,每部运输机头或转载点都必须安装喷雾洒水等灭尘措施。
8、严格控制粉尘浓度和吸入人体,在采取综合防尘灭尘措施的同时,还必须佩戴个人防尘口罩或面具。
9、后勤供应等部门必须准备充足的综合防尘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职工防尘保护用品。
财务部门负责从矿安全技措专项资金中支付综合防尘材料费用。
安全部门要监督检查综合防尘系统的使用和完好程度,个人防尘用品使用情况该使用的不使用,按“三违”严肃处理。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一、管理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员工依法享有职业卫生健康保护的权利,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管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二、术语、定义1、职业病:是指企业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2、职业危害:是指对职业活动的企业员工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禁忌症:是指企业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及个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
4、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三、管理职责1、安全科负责全矿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
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对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2、综合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进行体检。
3、劳资科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工资待遇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患者入厂,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入厂;对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职业病患者,应当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各基层单位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一、背景介绍某煤矿作为一个煤炭开采企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煤矿工人经常暴露在煤尘、硅尘和其他有害物质中,面临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制定该煤矿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以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在3年内,降低煤矿职工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职工职业健康水平,改善职工劳动条件。
2. 任务:(1) 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建立健全预防职业病的机制。
(2) 加强对职工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3) 完善职工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工艺装备,改造和提升劳动环境。
(4) 强化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5) 建立和健全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制度。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管理:(1) 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制定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
(2)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3) 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实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2. 加强宣传教育:(1) 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2) 制作宣传资料,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3. 完善设施和装备:(1) 购置先进的防护设施和装备,提高职工的劳动保护水平。
(2) 定期维护和检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装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4. 改善劳动环境:(1) 进行劳动环境风险评估,在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
(2) 加大投入,改造和提升劳动环境,建设绿色矿山,降低职业病危害。
5. 加强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1) 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制度,完善职业病防治档案信息系统。
(2) 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治档案审查和整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监督和评估1. 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该规划的监督和评估,定期组织会议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一、煤尘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的破碎、装卸、运输等操作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煤尘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煤矿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患肺部疾病,如尘肺、职业性支气管炎等。
针对煤尘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通风设备的改造和使用,保证工作场所空气的清新;二是提高煤矿工人的防护意识,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减少对煤尘的直接接触;三是加强煤矿工人的健康体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人员。
二、爆炸和火灾危害煤矿内部常年积聚着大量的可燃气体,一旦受到火花或高温物体的引燃,便会引发爆炸和火灾。
煤矿爆炸和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为了防止煤矿爆炸和火灾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对煤矿内部可燃气体的监测和控制,确保煤矿内部的空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二是加强对煤矿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设备的故障引发火灾;三是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矿内部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机械设备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便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
煤矿工人在接触机械设备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为了防止机械设备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煤矿机械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二是提高煤矿工人的技能和操作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三是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工人的身体安全。
四、工业毒物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工业物质也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工业毒物一旦接触到人体,便会引发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防止工业毒物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规范工业毒物的使用和管理,尽量减少其对工人的危害;二是加强煤矿工人的个人防护措施,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三是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因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症状。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尘肺病是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过量细微的粉尘而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它是一种严重的矿工职业病,此外职业中毒、噪声性耳聋、滑囊炎等也是煤矿职工的多发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相关权益,煤矿必须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当职工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煤矿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煤矿对不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单位,给予适当岗位津贴;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我矿必须从防治方面着手。
一、预防职业病的措施﹙1﹚完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建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健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授预案。
﹙2﹚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
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3﹚采取通风、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4﹚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5﹚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国家标准。
﹙6﹚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7﹚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8﹚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9﹚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10﹚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健康标准,定期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1. 煤矿职业危害概述煤矿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与煤矿开采和利用相关的职业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矿工长期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下,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和有害环境,容易引发一系列职业病和健康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煤矿职业危害:1.1 粉尘危害煤矿开采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矿工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煤尘环境中,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慢阻肺等。
1.2 有毒气体危害煤矿中存在着一些有毒气体,如瓦斯、一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会引发中毒和窒息等严重后果。
1.3 机械伤害煤矿作业中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工人受伤。
尤其是在矿井内部狭小的空间中作业,容易发生机械碰撞、坍塌等意外事故。
1.4 噪音危害煤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引发听力损害、心理问题等。
此外,噪音还会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 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为了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2.1 粉尘防治煤矿企业应加强粉尘控制工作,采取合适的湿法喷雾、通风、抑尘剂等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定期进行矿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2.2 有毒气体防治煤矿企业应加强瓦斯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监测和排放控制。
建立严格的通风系统,及时清理矿井内的有毒气体,并对矿工进行气体监测和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2.3 安全设施的完善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矿井内的通道、架空管道、安全出口等畅通无阻,为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眼镜等。
2.4 噪音控制煤矿企业应采取噪音控制措施,如修改作业方式、使用隔音设备、佩戴耳塞等,降低噪音对工人的伤害。
同时,定期进行噪音监测和评估,及时改进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职业病防治计划
为了搞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本公司的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经###年#月#日工作会研究,制定本单位###年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内容
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的规定,制定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总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和责任保证制度。
2、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实上报本单位的人数、工资总额、缴费情况以及财务会计帐册等有关情况,按时缴纳工伤社会保险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工伤社会保险工作,使在本公司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工伤、职业病以及因此而死亡,造成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家属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和服务的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或其家属的基本生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等。
3、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难;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4、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
建立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上,即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进行申报,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填报好各种申报表。
5、本单位的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6、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内容,建立或完善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内容有:##职工人数、男女职工人数、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男女人数、患各种职业病人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数、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数、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点的浓度或强度及评价;各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设备的名称、数量、运行状况、防护效果及对存在问题的治理;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发放数量、是否有职业卫生检验报告书、实际配带情况等)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内容有: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及检测评价(定期检测、评价必须由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法、财产保护对策、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
7、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使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严格按规范管理,使其制度化(依据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8、职业病报告制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及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报告办法》的规定,报告办法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企业及其职工医院(所)接诊的急性职业病均在12-24小时之内向患者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②凡有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以及发生一名职业性炭疽,企业及其职工医院(所)立即电话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卫生监督机
构。
(2)非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企业及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没有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综合医院在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患者时,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②对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非急性职业病或急性职业病紧急救治后的患者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及时转诊到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并按规定报告。
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③对确认的非急性职业病患者如尘肺、慢性职业病和其他慢性职业病,应及时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
各级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树立法制观念,不得虚报、漏报、拒报、迟报、伪报和篡改。
9、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及报警装置。
(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对可能发生急性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0、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
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告知的内容包括:
(1)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2)危害后果;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5)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6)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1、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培训对象包括:##的各级领导干部、劳动者。
职业卫生培训的方式有:对员工进行的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其内容和目的是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二、事项、实施日期、实施部门和经费预算
三、验收与考核
负责人(签名):公司(盖章)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