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547.81 KB
- 文档页数:5
・诊治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编者按】:风湿病学是内科学系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
自198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立以来,不到20年,从事风湿病学的医生几乎遍布全国,现已有20多个省市成立了风湿病学分会或学组。
在学术领域,它更是充满生机,异常活跃。
风湿病学领域中的新概念、新术语不断涌现,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断被阐明,新的检查手段和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地被应用于临床。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国内风湿病学的发展仍不平衡,与国际风湿病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至今仍有许多医师片面地认为风湿性疾病就是“关节炎”、“关节痛”或“痹证”,甚至错误地认为,类风湿因子阳性即患了“类风湿关节炎”,“抗O”增高则患了“风湿性关节炎”。
因此,大量的风湿病人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诊治,从而导致残疾或死亡。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负责人指出:“当前,对致死的疾病给予了很大努力,但忽视了致残的疾病,而后者对社会和经济上的负担很可能大于前者”。
WHO将2000—2010年指定为“关节炎年”,此10年中的每年10月12日为“世界关节炎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各国卫生部门及医护人员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防治风湿性疾病,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使全国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对风湿性疾病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使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必需规范临床诊治行为。
为此,在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领导下,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订了常见《风湿性疾病诊治指南》。
《诊治指南》有两个特点,即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美国和欧洲的风湿性疾病的《指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资料,力求与国际接轨,体现当今先进的诊治水平。
另一方面,《指南》具有实用性,它是由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多年的医师参与制订的,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诊治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编者按】:风湿病学是内科学系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
自!"#$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立以来,不到%&年,从事风湿病学的医生几乎遍布全国,现已有%&多个省市成立了风湿病学分会或学组。
在学术领域,它更是充满生机,异常活跃。
风湿病学领域中的新概念、新术语不断涌现,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断被阐明,新的检查手段和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地被应用于临床。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国内风湿病学的发展仍不平衡,与国际风湿病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至今仍有许多医师片面地认为风湿性疾病就是“关节炎”、“关节痛”或“痹证”,甚至错误地认为,类风湿因子阳性即患了“类风湿关节炎”,“抗’”增高则患了“风湿性关节炎”。
因此,大量的风湿病人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诊治,从而导致残疾或死亡。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的负责人指出:“当前,对致死的疾病给予了很大努力,但忽视了致残的疾病,而后者对社会和经济上的负担很可能大于前者”。
()’将%&&&—%&!&年指定为“关节炎年”,此!&年中的每年!&月!%日为“世界关节炎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各国卫生部门及医护人员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防治风湿性疾病,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使全国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对风湿性疾病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使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必需规范临床诊治行为。
为此,在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领导下,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订了常见《风湿性疾病诊治指南》。
《诊治指南》有两个特点,即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美国和欧洲的风湿性疾病的《指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资料,力求与国际接轨,体现当今先进的诊治水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关节炎、肾脏受累、造血系统异常和多系统器官病变。
以下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
1.临床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见疲乏、发热、关节肿痛、皮疹、光
敏感、溃疡等表现。
2.免疫学检查:ANA(抗核抗体)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诊断依据。
还应检查dsDNA、Sm抗体等。
3.化验检查:C3、C4补体降低、白细胞减少、贫血、尿检异常等也有助
于诊断。
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等。
糖皮
质激素是治疗SLE的基础药物,可控制炎症反应。
2.对症治疗: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不同症状,可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
如对抗关节炎、贫血等。
3.营养支持:患者需遵循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4.生活方式干预:避免过度暴晒、注意充足休息、适当运动,以维持身体
健康状态。
总的来说,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长期治疗。
对于SLE 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医务人员和患者本人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疾病稳定状态。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形成,造成组织损伤,出现多个系统和器官损害。
女性发病率高,约占90%,近五年重庆地区女性发病率约为77%,平均年龄10.7岁。
我国患病率约7/1万,儿童SLE的患病率约为0.5-0.6/10万。
特点:自发性起病,病情迁延反复,与其他自身免疫病有交叉重叠现象,患者血清中有多种抗细胞核、细胞浆等成分的抗体,多数患者血清补体降低,肾小球内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诊断】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ACR 1997)1.蝶型红斑;2.盘状狼疮;3.日光过敏;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病变:蛋白尿>0.5g/24h或持续+++,管型:红细胞、颗粒或混合性管型;8.神经系统异常:抽搐或精神症状(除外药物或其他原因);9.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x109/L至少2次以上;淋巴细胞< 1.5x109/L;血小板减少<100x109/L;10.免疫异常:抗dsDNA抗体效价增高;抗Sm 抗体阳性;抗磷脂抗体阳性(抗心脂抗体;狼疮抗凝集物阳性及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11.抗核抗体阳性。
符合上述11项中任何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SLE。
【病情活动度的评估】应用SLEDAI评分进行SLE活动度的评估,评分以评估前十天以内的症状和检查为准(总分105分):5~9分为轻度活动,多无明显器官受累;10~14分为中度活动,伴有内脏器官的累及但程度相对较轻; 15分为重度活动,常有重要器官严重损伤,即为重症狼疮。
表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判标准(SLEDAI)计分临床表现定义8 癫痫样发作近期发作,除外代谢、感染和药物因素8 精神症严重的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包括:状幻觉、思维散漫、缺乏逻辑性、行为紧张、缺乏条理。
·诊治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年5月第14卷第5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201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l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 y s t e m i c l u p u s 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S L 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 L 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对于S L E的诊断和治疗应包括如下内容�①明确诊断�②评估S L E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③拟订S L E常规治疗方案�④处理难控制的病例�⑤抢救S L E危重症�⑥处理或防治药物不良反应�⑦处理S L E患者面对的特殊情况�如妊娠、手术等。
其中前3项为诊疗常规�后4项常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参与和多学科的通力协作。
2临床表现S L 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男为7�9�1。
在美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S L E的患病率为14.6�122/10万人�我国大样本的一次性调查(>3万人)显示S L E的患病率为70/10万人�妇女中则高达113/10万人。
S L 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表现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亚临床状态或轻型狼疮�部分患者可由轻型突然变为重症狼疮�更多的则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也有一些患者起病时就累及多个系统�甚至表现为狼疮危象。
S L E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
2.1S L E常见临床表现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S L E特征性的改变�S L E的皮肤损害包括光敏感、脱发、手足掌面和甲周红斑、盘状红斑、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等。
S L E 口或鼻黏膜溃疡常见。
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
发热、疲乏是S L E 常见的全身症状。
红斑狼疮诊治指南红斑狼疮诊治指南疾病简介: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和盘状红斑狼疮( dle )两大类。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scle ),是一种介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皮肤病变。
疾病分类1.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
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约5%)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
中央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
损害主要分布于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轮及头皮,少数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粘膜也可受累。
多数患者皮损无自觉症状,但很难完全消退。
新损害可逐渐增多或多年不变,损害疏散对称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损害可融合成蝶形。
盘状皮损在日光暴晒或劳累后加重。
头皮上的损害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陈旧性损害偶而可发展成皮肤鳞状细胞癌。
2.深部红斑狼疮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同样是中间类型的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为结节或斑块,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其大小、数目不定,表面肤色正常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无移动性。
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颊部、臀部、臂部,其次为小腿和胸部。
经过慢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治愈后遗留皮肤萎缩和凹陷。
深部红斑狼疮性质不稳定,可单独存在,以后即可转化为盘状红斑狼疮,也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与它们同时存在。
3.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能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在患者的血液和器官中能找到多种自身抗体。
一些具有遗传因素的红斑狼疮患者,在某些外界或人体内部因素作用下,如病毒感染、日光暴晒、精神创伤、药物、妊娠等促发了一场免疫应答,从而产生多种抵抗自身组织的抗体和免疫个、复合物,引起人体自身组织,如皮肤、血管、心、肝、肾、脑等器官和组织,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每次复发都有可能加重病情。
2010年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林进;曹恒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11(33)10
【摘要】@@ 随着生物制剂的广泛使用,2000至2010年被称为风湿病学发展的黄金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n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原型,在这十年中也有飞速的发展.为此,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于2010年重新修订了SLE诊断和治疗指南 [1].现就新版指南结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专家委员会提出的SLE诊治推荐[2-4]进行解读.
【总页数】4页(P1416-1419)
【作者】林进;曹恒
【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病科;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J], 杨雅琴
2.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J], 杨雅琴
3.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评析 [J], 陶贵周;姚书霞
4.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策略进展——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
读 [J], 沈迎;张瑞岩;沈卫峰
5.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J], 邹玉宝; 宋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344・史堡凰遑塑堂盘壹垫!Q堡5月量毡4鲞筮』塑£h边』基b£g婴!!!!,丛型2Q地,yQ!:监№』炎、肾病综合征;⑥神经系统:抽搐、急性意识障碍、昏迷、脑卒中、横贯性脊髓炎、单神经炎/多神经炎、精神性发作、脱髓鞘综合征;⑦其他:包括皮肤血管炎,弥漫性严重的皮损、溃疡、大疱,肌炎,非感染性高热有衰竭表现等。
狼疮危象是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SLE。
如急进性LN、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缺乏症、严重心脏损害、严重狼疮性肺炎或肺出血、严重狼疮性肝炎、严重的血管炎等。
4治疗4.1一般治疗4.1.1患者宣教: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明白规律用药的意义,学会自我认识疾病活动的征象,配合治疗,遵从医嘱.定期随诊,懂得长期随访的必要性;避免过多的紫外光暴露,使用防紫外线用品,避免过度疲劳。
4.1.2对症治疗和去除各种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如注意控制高血压,防治各种感染。
4.2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恰当的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达到病情缓解。
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避免或延缓不可逆的组织脏器的病理损害。
SLE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临床医生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掌握好治疗的风险与效益之比。
既要清楚药物的不良反应,又要明白药物给患者带来的生机。
4.2.1轻型SLE的药物治疗:患者虽有疾病活动,但症状轻微,仅表现光过敏、皮疹、关节炎或轻度浆膜炎,而无明显内脏损害。
药物治疗包括: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用于控制关节炎。
应注意消化道溃疡、出血,肾和肝功能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②抗疟药:可控制皮疹和减轻光敏感,常用氯喹0.25g,每日1次,或羟氯喹0.2。
0.4鲥。
主要不良反应是眼底病变。
用药超过6个月者,应每半年检查眼底。
有心动过缓或有传导阻滞者禁用抗疟药。
③沙利度胺:对抗疟药不敏感的顽固性皮损可选择,常用量50—100ms/d,1年内有生育意向的患者忌用。
④可短期局部应用激索治疗皮疹,但脸部应尽量避免使用强效激素类外用药,一旦使用.不应超过l周。
⑤小剂量激素(泼尼松≤10mg/d)有助于控制病情。
⑥权衡利弊,必要时可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
应注意轻型SLE可因过敏、感染、妊娠生育、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加重,甚至进入狼疮危象。
4.2.2对中度活动型SLE的治疗:个体化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必要的,通常泼尼松剂量0.5,1mg・kg一-d~。
需要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①甲氨蝶呤: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拮抗剂,通过抑制核酸的合成发挥细胞毒作用。
剂量7.5~15mg.每周1次。
主要用于关节炎、肌炎、浆膜炎和皮肤损害为主的SLE。
其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糜烂、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偶见甲氨蝶呤导致的肺炎和肺纤维化。
②硫唑嘌呤:为嘌呤类似物,可通过抑制DNA合成发挥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用法1—2.5吨・kg-I・d-・,常用剂量50~100mg/d。
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少数对硫唑嘌呤极敏感者用药短期就可出现严重脱发和造血危象,引起严重粒细胞和血小板缺乏症,轻者停药后血象多在2~3周内恢复正常,重者则需按粒细胞缺乏或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处理,以后不宜再用。
4.2.3重型SLE的治疗:治疗主要分2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巩同治疗。
诱导缓解目的在于迅速控制病情,阻止或逆转内脏损害,力求疾病完全缓解,但应注意过分免疫抑制诱发的并发症,尤其是感染。
常用药物包括:①糖皮质激素:通常重型SLE的激素标准剂量是泼尼松1叫沾g,每日1次,病情稳定后2周或疗程8周内,开始以每l。
2周减10%的速度缓慢减量.减至泼尼松0.5rng・kg-;・d-‘后,减药速度按病情适当调慢;如果病情允许,泼尼松维持治疗的剂量尽量<10mg。
在减药过程中,如果疴晦不稳定,可暂时维持原剂量不变或酌情增加剂量或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
可选用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联合应用以便更快地诱导病情缓解和巩同疗效。
并避免长期使用较大剂量激素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
SLE的激素疗程较漫长,应注意保护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避免使用对该轴影响较大的地塞米松等长效和超长效激素。
激素的不良反应除感染外,还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低钾血症、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白内障、体质量增加、水钠潴留等。
治疗开始应记录血压、血糖、血钾、血脂、骨密度,胸部x线片等作为评估基线,并定期随访。
②环磷酰胺:是主要作用于s期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烷化剂,通过影响DNA合成发挥细胞毒作用。
其对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
能抑制B细胞增殖和抗体生成,且抑制作用较持久,是治疗重症SLE的有效的药物之一,尤其是在LN和血管炎的患者中,环磷酰胺与激素联合治疗能有效地诱导疾病缓解,阻止和逆转病变的发展,改善远期预后。
目前普遍采用的标准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是:O.5.1.0∥mz体表面积,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34周1次。
多数患者6。
12个月后病情缓解,而在巩固治疗阶段,常需要继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延长用药间歇期至约3个月1次维持l一2年。
由于各人对环磷酰胺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年龄、病情、病程和体质使其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所区别,所以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掌握好剂量、冲击间隔期和疗程,既要达到疗效,又要避免不良反应。
白细胞计数对指导环磷酰胺治疗有重要意义,治疗中应注意避免导致白细胞过低,一般要求白细胞低谷≥3.0x10'-/1.。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白细胞影响有一定规律,1次大刺量环磷酰胺进入体内,第3天左右向细胞开始下降,7,14d至低谷,之后白细胞逐渐上升,至21d左右恢复正常。
对于问隔期少于3周者,应更密切注意血象监测。
大剂量冲击前需查血常规。
除向细胞减少和诱发感染外,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性腺抑制(尤其是女性的卵巢功能衰竭)、胃肠道反应、脱发’胴二功能损害,少见远期致癌作用(主要是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出血性膀胱炎、膀胱纤维化和长期口服而导致的膀胱癌。
③霉酚酸酯(MMF):为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可抑制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从而抑制淋巴细胞活化。
治疗LN有效,能够有效地控制Ⅳ型LN活动;其万方数据史垒凰婆遁堂囊噎卫Q!Q篷5逝哇二鲞笪5蛆Chin蛐heumatolMaL_2010,V01.14,№.§不良反应总体低于环磷酰胺.但尚不能替代环磷酰胺。
其常用剂量为1,2棚,分2次口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MMF剂量的增加,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
④环孢素:可特异性抑制T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一2,发挥选择性盼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是~种非细胞毒免疫抑制剂。
对LN(特别是V型LN)有效,环孢素剂量3-5mg・kg一-・d.1,分2次口服。
用药期间注意肝、肾功能及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钾等,有条件者应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血肌酐较用药前升高30%,需要减药或停药。
环孢素对心的总体疗效不如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对血液系统累及的治疗有其优势。
实例:①LN的治疗:除了前述美国国立卫生院建立的经典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外,还有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推出的环磷酰胺小剂量、短程(O.5g,2周1次,共7次)诱导方案;另外,激素联合MMF也成为常用的诱导方案之一。
LN诱导缓解的标志为:在治疗厉6个月内尿蛋白定量(24h)<lg和血清肌酐水平下降;并可预示较好的预后:如诱导治疗效果不理想。
应及时凋整方案。
在维持治疗阶段,有证据显示,由环磷酰胺转换为MMF或硫唑嘌呤的序贯治疗方案,在保证巩固疗效的基础上安全性更好。
值得推荐。
②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血小板<50xla9几通常是判定轻重的临界线,>50xl&/L也成为可以接受的治疗目标;临床不宜过分追求血小板的完全正常化。
皿小板<20xlOg/L,有自发出血倾向,需要积极治疗。
常用激素剂量:1-2mg・kg一・一。
静脉输注大剂量人静脉用免疫球蛋白(WIG)对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可按0.4g・kg一・d一,静脉滴注.连续3~5d为1个疗程。
值得一提的是,WIG一方面对SLE本身具有免疫治疗作用,另~方面具有非特异性的抗感染作用,可以对大剂量免疫抑制所致的免疫力挫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成为重症狼疮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可静脉滴注长春新碱(VCR)1-2mr,/周,总量一般不超过6mg。
环孢素由于无明显骨髓抑制作用,是常用的联合治疗药物。
无骨髓增生低下者,还可试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其他免疫抑制剂。
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脾切除。
③SLE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5%~14%,是SLE严重的并发症。
应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右心导管肺动脉测压,并结合心功能分级(参照纽约心脏协会的心功能评定标准)和6min步行距离进行评估。
肺动脉高压的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静息状态>25mlTlHg(1mmHg=O.133kPa)或运动状态>30lllr/flHg,重度肺动脉高压压力>70mmHg。
如合并有明确的其他引起肺动脉高压疾病,应给予相应处理(改善左心功能、瓣膜手术、氧疗、抗凝、抗感染)。
对SLE引起的肺动脉高压,除了前述的激素、环磷酰胺等基础治疗外,还可选择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前列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阻滞剂、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
4.2.4狼疮危象的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挽救生命、保护受累脏器、防止后遗症。
通常需要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针对受累脏器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以帮助患者度过危象。
后继的治疗可按照重型SLE的原则,继续诱导缓解和维持巩固治疗。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通常是指:甲泼尼龙500~・345・1000mg,每天1次。
加入5%葡萄糖250ml。
缓慢静脉滴注1。
2h,连续3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期5。
30d,间隔期和冲击后需给予泼尼松0.5、1mg・kg一,-d.I,疗程和间隔期长短视具体病情而定。
甲浚尼龙冲击疗法对狼疮危象常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疗程多少和间隔期长短应视病情而异。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只能解决急性期的症状,疗效不能持久.必须与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冲击疗法配合使用,否则病情容易反复。
需强调的是,在大剂量冲击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发生。
①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少尿、浮肿、蛋白尿或血尿、低蛋白血症、贫血、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血压增高、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等。
B超肾脏体积常增大,肾脏病理往往呈新月体肾炎。
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防治感染,纠正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保护重要脏器,必要时需要透析支持治疗。
在评估SLE活动性和全身情况及有无治疗反应指征的同时,应抓住时机行肾脏穿刺,判断病理类型和急慢性指标.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