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22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专业课程标准模板1)
课程编号: 4113 课程名称:《纺织材料与检测》
课程性质:考试
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
纺织品检测与贸易
课程负责人:李桂荣
制定时间: 2008年9月
专业负责人审核:周献珠
教学系部审核:
年月
一课程名称
纺织材料与检测
二内容简介
本课程适用于现代纺织技术和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学生系统学习纺织材料及检测知识。以项目形式介绍了纤维、纱线、织物三种形式纺织材料形成过程、基本结构、性能特点及检测方法。
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组构建了适应不同专业需要的模块结构化课程体系,该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把授课内容划分为5大模块9个独立的项目,不同专业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项目搭接使用,突出了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中第1、2、3、4、5项目是基础型模块,6、7、8项目是强化技能性模块;第9个项目是综合技能型模块。
三课程定位
(一)课程专业背景分析
纺织材料与检测是一门基础性、纲领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作为纺织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和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纺织材料学的基本理论、纺织纤维的性质及其鉴别;纤维和纱线的细度表示方法;纤维及纱线的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织物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性能的测试等,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都影响了纺织工程专业其它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其课程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也很重要,它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凡纺织类有关的专业都要修学此门课程,它也是纺织企业进行员工业务培养的主干课程。是学习纺织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关系到今后工作中能否正确运用纤维原料,进行分析及检测。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坚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强调“能力重于知识”。针对新疆纺织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纺织材料检测的方式,融职业素质培养于教学
中,本课程设计了五大模块,九大教学项目,以实际工作任务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将知识、技能、素质训练融合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根据纺织企业调研,结合纺织材料的特点和岗位分析,确定纺织材料检测工作任务,以生产技能为核心,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融于教学内容,构建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
课程设计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体系的设计,《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深入企业,面向教育,校企共建。课程组依据行业发展与职业岗位要求,依据企业需求、学生特点、教学条件,针对课程目标与特点,突出实用性、发展性,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采用使材料检测项目化教学,注重“教、学、做”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熟悉职业内容,在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纺织材料检测设备的操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五建议课时:64课时
六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本达到可以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纺织材料的实验、检验和鉴定工作,具备中等纺织纤维检验工的能力,并获得相应证书。
2、具体目标:
(1)具有纺织原料、纺织产品的性能测试与检验、鉴别分析能力
(2)具有纺织产品品质评定能力,并根据检测数据分析质量的能力。
(3)能正确使用纺织检测的仪器设备,并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4)能制备原棉手扯长度试样
(5)能对织物进行正确裁样,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
(6)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纤维内部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2.掌握纤维基本性能(机械性质、吸湿性、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的基本指标、影响因素、与加工工艺和产品性能的关系及各项性能的测试方法;
3.掌握常用纤维(棉、麻、毛、丝、各种化纤)的结构和性质,对功能纤维及各种新型纤维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常用的各类纱线的结构和性质,特别是新型纱线的结构特征、性质及其在开发新产品中的应用;
5.掌握纱线的性能测定及品质评定;
6.掌握三大类纺织品(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的基本结构及其性能特点;
7.掌握织物服用性能研究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织物性能的测试与品质评定
8.掌握各类织物分析和鉴别方法。
(三)素质目标
1.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社会责任心
4.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5.自主学习、自我培训能力
6.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七课程内容设计
八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九课程进度表(2学时为一单元)
十课程考核方案
(一)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
本课程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考核评价方案依据“知识技能加态度,强调素质培养”进行设计。课程考核采用项目化考核、过程评价及综合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通过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1.采用“过程性”考核
2.采用“公开、公平”考核方式
3.采用“学生参与式”考核
(二)考核方式及标准
1.课程考试方式:考试。
2.考试的评分标准:期末考试成绩占40%(其中实验占60%,理论占40%),实验成绩占30%,期中考试占10%,平时成绩占20%。
3.实验考核分三大块:一是实验操作;二是实验报告质量;三是实验结果。三方面综合,成绩记录在实验报告上,最后与实验考试一起,记入期末考试成绩,占30%。
十一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1.耿琴玉、张曙光编著.纺织纤维与产品(上).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2.吴佩云、耿琴玉编著.纺织纤维与产品(下).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二)参考书
1.朱进忠编著.纺织材料.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2.张一心编著. 纺织材料.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杨建忠编著.新型纺织材料与应用.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姚穆编著.纺织材料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