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
- 格式:pdf
- 大小:907.91 KB
- 文档页数:47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摘要:一、分子克隆技术简介1.分子克隆技术的定义2.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二、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1.基本原理2.克隆过程详解三、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1.基因工程2.生物制药3.基因诊断4.转基因技术四、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1.设计引物2.PCR扩增3.酶切鉴定4.连接转化5.筛选重组子6.鉴定克隆子五、分子克隆技术的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规范2.试剂选择与储存3.防止污染4.优化实验条件六、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1.高效自动化设备2.单细胞克隆技术3.基因编辑技术4.个性化医疗正文:一、分子克隆技术简介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方法,主要用于复制特定DNA序列。
该技术在我国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基因研究、生物制药、转基因技术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克隆技术不断发展,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二、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目标DNA片段通过PCR扩增,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得到特定片段,将这些片段连接到载体DNA上,最后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受体细胞中。
在转化过程中,载体DNA与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 结合,实现目标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克隆过程详解:首先,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使目标DNA片段在PCR扩增过程中产生特定的扩增子。
接下来,通过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
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得到具有粘性末端的目的基因片段。
将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DNA连接,形成重组载体。
最后,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实现基因的克隆。
三、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1.基因工程:分子克隆技术为基因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使得科学家可以对基因进行改造、编辑,进而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药物。
2.生物制药:分子克隆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制备抗体、细胞因子、酶等生物制品。
3.基因诊断: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特定基因序列,为遗传病诊断提供依据。
分子克隆名词解释分子克隆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一个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复制并传递给另一个生物体的过程。
在分子克隆中,一个主要的步骤是将要克隆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上,形成重组DNA,然后将其传递给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表达。
分子克隆有许多不同的应用领域,其中最著名的是基因工程和医学研究。
在基因工程中,分子克隆可以用于生产重组蛋白、生产转基因生物和制造药物。
在医学研究中,分子克隆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新型疗法和筛选药物靶点。
在分子克隆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术语需要理解。
首先是重组DNA。
重组DNA是将要克隆的DNA片段与载体DNA连接而形成的复合物。
载体DNA通常是质粒,可以在宿主细胞中自主复制和表达。
其次是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酶,可以识别DNA的特定序列,并在该序列上切割DNA。
这些酶在分子克隆中起到“剪刀”的作用,将DNA切割成特定的片段,用于进行重组。
另外一个重要概念是DNA合成。
DNA合成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DNA片段的过程。
这些合成的DNA片段可以与其他DNA片段连接,形成重组DNA。
在分子克隆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步骤。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根据克隆的目的和需要选择不同的酶切位点。
然后是DNA切割和连接。
通过酶切和连接反应,将要克隆的DNA片段与载体DNA连接,并形成重组DNA。
接下来是转化过程。
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并使其进行自主复制和表达。
最后是筛选或鉴定过程。
通过筛选或鉴定宿主细胞中的重组DNA,筛选出目标克隆。
总之,分子克隆是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将一个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并传递给另一个生物体的过程。
通过克隆可以研究基因功能、生产重组蛋白和制造药物。
分子克隆的关键步骤包括选择限制性内切酶、DNA切割和连接、转化和筛选或鉴定。
分子克隆在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中的分子克隆克隆是指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个体或物品,分子克隆则是指复制分子。
在生物领域中,分子克隆技术极其重要,它能够让科学家们克隆出特定的蛋白质、基因和细胞等分子,不仅推动了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发展,还有助于对医学、生态学、进化论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DNA的分子克隆DNA双链分子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克隆某个特定的DNA序列,需要寻找到该序列的特异性序列,一般采用如下方法: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法:将要克隆的DNA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将切割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分离,并用紫外线照射,使用UV灯观察DNA条带,选取符合要求的目标DNA条带作为模板,再使用电泳提取出目标DNA条带,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2.基因库方法:将DNA切成片段后,将这些片段以随机顺序插入载体中,再将这些载体插入到宿主细胞中,寻找到目标片段所在的载体后,就可以从中将这个片段克隆出来。
通过上述方法,克隆出目标DNA后,还需要定位、测序、分析等步骤,才能够达到所需的效果。
二、基因的分子克隆基因是细胞中负责遗传物质传递的重要分子,克隆基因是基因工程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针对已有的已知基因,可以使用上述DNA分子的克隆方法,将基因克隆出来,进行重组、改变等操作。
2.针对未知的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利用反向遗传学法进行基因定位及功能分析。
3.对于人类常见疾病,例如乳腺癌、某些遗传性疾病等,深入研究它们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治疗或转基因实验。
基因的克隆不仅促进了对于遗传学和基因学的深入研究,也能够产生特定的应用效果,甚至应用到生物治疗和治疗遗传性疾病等医学领域。
三、细胞的分子克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克隆细胞可以使得相似的细胞在体外大量生长,提供研究的可操作性。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以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细胞:1.体外培养法:通过细胞培养基、激素等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为细胞提供生长环境,使其在体外快速繁殖,而体外克隆细胞最广泛应用的领域就是生物制药,例如克隆出产生特殊蛋白质的细胞系,生产生物药品。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摘要:I.引言- 分子克隆技术简介- 分子克隆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II.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子克隆技术的定义- 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III.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 实验操作步骤- 结果分析IV.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实例- 基因克隆- 基因组克隆- 蛋白质表达V.分子克隆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VI.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发展- 应用领域的扩展正文:I.引言分子克隆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研究者可以有效地获取目标基因或DNA片段,并进行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基因工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II.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克隆技术,又称分子杂交技术,是指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结合,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核酸酶的切割作用,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切割出来,并通过连接酶将两者连接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III.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流程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流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
1.准备工作在进行分子克隆技术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目标DNA片段、载体DNA、核酸酶、连接酶、引物、模板DNA、PCR仪、离心机等。
2.实验操作步骤(1) 使用核酸酶切割目标DNA片段和载体DNA,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
(2) 使用连接酶将切割后的目标DNA片段和载体DNA连接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3) 将连接好的DNA分子转化到宿主细胞中,进行扩增。
(4) 提取扩增后的DNA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
3.结果分析通过对扩增后的DNA分子进行电泳检测、PCR验证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确认是否成功克隆了目标DNA片段。
IV.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实例1.基因克隆分子克隆技术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基因的DNA片段,进行后续的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编辑操作。
分子克隆法
分子克隆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在体外制备和复制DNA 分子,包括基因、DNA片段和整个染色体。
这种技术允许科学家复制和操纵DNA,以进行各种研究和应用,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开发和基因治疗。
下面是分子克隆法的主要步骤:
1.DNA提取:首先,需要从源材料(通常是细胞或组织样本)中
提取DNA。
这可以通过细胞裂解和蛋白质分离等方法来完成。
2.DNA切割:提取的DNA通常是大片段,需要将其切割成较小
的片段,以便后续克隆。
这一步通常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来实现,
这些酶可以在特定DNA序列上切割。
3.DNA连接: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通过DNA连接酶与载体
DNA(如质粒或病毒DNA)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DNA分子。
这个过程称为DNA重组。
4.DNA转化:重组DNA可以被引入宿主细胞中,这个过程称为
DNA转化。
这可以通过热激冷却法、电穿孔法、化学法等方法
来实现。
5.宿主细胞培养:转化后的细胞被培养,以允许它们繁殖并扩增
重组DNA。
6.筛选与识别:在宿主细胞中,可以筛选出携带重组DNA的细
胞,通常使用抗生素抗性标记或荧光标记等方法来进行筛选。
7.DNA提取与纯化:从筛选出的细胞中提取和纯化重组DNA,
以便进一步的研究或应用。
8.分析与验证:最后,分析和验证克隆的DNA,确保它是所需的
目标DNA,并不包含错误或突变。
分子克隆法有许多应用,包括基因表达、基因编辑、蛋白质生产、疾病研究等。
它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允许科学家操纵和研究DNA,以深入了解生命的分子机制。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目的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表达,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分子克隆技术是指将目的DNA片段从供体细胞中分离出来,通过体外重组、转化和转导等方法,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中,再将其引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扩增。
本实验采用无缝克隆技术,通过T5核酸外切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三种酶的共同作用,实现单片段或多片段与载体连接。
三、实验材料1. 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T5核酸外切酶、DNA聚合酶、dNTPs、Taq DNA聚合酶、PCR引物、载体DNA、目的基因DNA、质粒提取试剂盒、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盒等。
2. 仪器:PCR仪、凝胶成像仪、电泳仪、紫外灯、超净工作台、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目的基因扩增(1)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引物长度一般在18-25bp,5'端添加限制酶切位点。
(2)PCR反应:配制PCR反应体系,加入引物、模板DNA、dNTPs、Taq DNA聚合酶等,进行PCR反应。
2. 载体线性化(1)酶切: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载体DNA进行酶切,获得线性化的载体。
(2)去磷酸化:对单酶切得到的线性化载体进行去磷酸化处理。
3. 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1)同源臂连接:将目的基因PCR产物和线性化载体进行同源臂连接,确保目的基因正确插入载体。
(2)连接反应:配制连接反应体系,加入目的基因PCR产物、线性化载体、DNA连接酶等,进行连接反应。
4. 转化与筛选(1)转化:将连接产物转化至宿主细胞中。
(2)筛选:通过抗生素筛选、酶切鉴定和测序等方法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
5. 目的基因表达(1)重组质粒提取:从筛选出的阳性克隆中提取重组质粒。
(2)重组质粒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化至表达宿主细胞中。
(3)表达产物检测: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
分子克隆名词解释分子克隆又称“定向酶促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发酵技术。
它以生物学特性为基础,使用带有正电荷的生物导向剂进行定向扩增,再把含有该正电荷生物导向剂的细胞裂解液体与细胞固体分离开来,并将细胞固体保留在无菌管内,只是把细胞裂解液体与细胞导向剂混合在一起;然后利用酶切或其他方法将含有某一特殊酶切位点的导向剂片段或其他标记单位置于目的基因的两端,使这些单位被带有特定正电荷的生物导向剂定向吸引到相应的基因上,使得基因表达合成目的蛋白质,由此而制备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
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碱基对,通过磷酸二酯键、糖苷键、疏水键和氢键的形成,或同核苷酸链接等连接方式,将两个核酸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长度足够的片段,以实现目的基因在特定位点上的高效表达。
简言之,就是利用核酸连接酶,把两个DNA分子的长链分解成为几个小片段,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使这些小片段连接成较大的分子,从而获得不同长度的核酸分子,使这些小片段能够携带某些特定的遗传信息,转入所需的细胞中去,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它们表达出相应的功能性产物。
分子克隆技术可用于发酵工业的重组菌株的构建,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将工业上不易获得的,甚至不可能获得的工业菌种或经济价值很高的生物大分子,迅速地大量生产出来,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
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分子克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酶、抗体、激素、核酸、氨基酸、抗菌肽等生物大分子的生产,如用基因克隆技术培育的小鼠生长素基因,每只小鼠用量只需0.01微克。
一个小鼠一年就可生产近30万单位的生长素。
利用基因克隆技术生产的胰岛素,每人一天仅需2单位,而且纯度高、活性强。
此外,有关基因克隆还被用于生产除草剂、抗病毒和抗肿瘤的药物,甚至还可以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改变动植物的遗传性状。
人们常说,科学的春天是创造的春天,创造性思维才是科学研究的真正源泉。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将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实用版)目录1.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与原理2.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3.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4.分子克隆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正文一、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与原理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在生物体外将特定 DNA 片段复制并插入到载体DNA 中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使得新的 DNA 分子与载体 DNA 相结合,形成一个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 DNA 分子。
在实际应用中,分子克隆技术主要通过将目的基因与载体 DNA 连接,从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扩增和表达。
二、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取目的基因:从待研究的生物体中提取需要克隆的 DNA 片段,通常使用 PCR 技术进行扩增。
2.构建载体:选择合适的载体 DNA,将其与目的基因连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克隆载体。
3.转化受体细胞:将构建好的克隆载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让受体细胞表达出目的基因。
4.筛选克隆子:通过特定的筛选方法,从转化后的细胞中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子。
5.鉴定克隆子:对筛选出的克隆子进行鉴定,确认其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三、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分子克隆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工程: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与载体 DNA 连接,实现对目的基因的扩增和表达。
2.蛋白质工程: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3.基因组学: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对基因组 DNA 进行拼接和分析,揭示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
4.转基因技术: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 DNA 中,实现对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开发。
四、分子克隆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分子克隆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操作简单、扩增效率高、可控性强等。
然而,分子克隆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克隆效率受载体 DNA 大小限制、克隆过程中可能出现突变等。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与原理1.分子克隆的定义2.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三、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1.大肠杆菌受体2.基因工程3.蛋白质工程四、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载体的选择与构建3.转化与筛选4.克隆子的检测与鉴定五、分子克隆技术的优缺点1.优点2.缺点六、总结正文一、引言分子克隆技术作为一种生物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领域。
通过对生物分子的切割、拼接和转化,实现对生物信息的复制和传递,从而为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简要介绍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与原理,重点阐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步骤和优缺点。
二、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与原理1.分子克隆的定义分子克隆是指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生物分子(如基因、DNA 片段、蛋白质等)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分子体系,并通过转化等手段将其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目的分子在受体细胞中得以复制和表达。
2.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子切割: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切割,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2)分子拼接:通过 DNA 连接酶将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子;(3)分子转化:将重组子导入受体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得以复制和表达;(4)分子筛选:通过筛选和鉴定,获得成功克隆的目的基因或蛋白质。
三、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1.大肠杆菌受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 E.coli)作为分子克隆的常用受体细胞,具有生长快速、繁殖周期短、易于培养等优点。
在基因工程中,大肠杆菌常被用作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宿主细胞。
2.基因工程分子克隆技术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克隆、基因的定点突变、基因的拼接等。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实现对基因的精确操作,为生物学研究和基因治疗等提供基础。
3.蛋白质工程分子克隆技术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和纯化。
分子克隆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分子克隆不?分子克隆啊,就像是搭积木一样神奇!比如说,你有一堆不同形状的积木,你想搭出一个特别的城堡,这就
是分子克隆要干的事儿!
咱先来说说基因,这可是分子克隆里超级重要的一部分。
基因就好
比是一个独特的指令手册,决定着生物的各种特征。
想象一下,基因
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密码本,里面藏着各种让生物变得独特的秘密!
然后呢,分子克隆就是要把特定的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分离出来。
这就好像是从一堆宝藏中精准地找出那颗最闪亮的宝石!比如说,科
学家们想要研究某个特定基因的功能,那他们就得把这个基因单独拎
出来。
接着,把这个基因放到一个载体里面。
载体就像是一辆小货车,带
着基因去到它该去的地方。
比如把基因放到细菌里,让细菌帮着大量
生产这个基因。
这整个过程不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吗?科学家们就像勇敢的探险家,在分子的世界里寻找着宝藏,然后把它们组合起来,创造出全新
的东西。
你想想,要是没有分子克隆,我们怎么能更好地了解基因的奥秘呢?怎么能制造出那么多有用的生物制品呢?分子克隆真的是太重要啦!
我的观点就是,分子克隆是现代生物学中极其关键的技术,它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生命奥秘的大门,让我们有机会去创造更多的可能,这难道不是超级厉害的吗?。
分子克隆技术分子克隆技术是指利用体外的人工方法将一个DNA分子(称为目的DNA)复制到一组DNA分子(称为载体DNA)中的过程。
这项技术能够在体外精确复制和扩增DNA分子,从而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制备重组蛋白、基因治疗等领域。
下面是分子克隆技术的详细步骤:1.选择载体DNA: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载体DNA,一般会使用细菌的质粒作为载体,因为细菌质粒具有稳定、易扩增和实验操作简单的特点。
2.制备DNA片段:将目的DNA通过PCR扩增或者其他方法制备出来。
PCR扩增是指利用DNA聚合酶在体外将目的DNA的特定序列进行大规模复制的过程,一般需要利用引物引导PCR反应。
3.处理载体DNA:将载体DNA进行处理,一般需要进行酶切。
通过选择性酶切酶将载体DNA的一部分切除,形成切口,为接下来的目的DNA连接提供空位。
4.连接DNA:将目的DNA与处理后的载体DNA连接起来。
一般利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将目的DNA的末端与载体DNA的末端互补连接。
连接反应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和温度来保证连接的效率和稳定性。
5.转化细胞:将连接好的DNA转化到细菌等宿主细胞中。
这一步可以通过热激转化、电转化等方法实现。
转化后,将细胞培养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只有携带目的DNA的细菌才能存活,从而筛选出含有目的DNA的克隆。
6.筛选克隆:通过筛选抗生素抗性或其他标记物的方法来筛选出含有目的DNA的细菌克隆。
一般需要进行筛选接种、PCR鉴定、酶切及测序等手段来确认克隆是否含有目的DNA,并进一步分析目的DNA的表达和功能。
这些步骤是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我们可以对基因进行精确操作和研究,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摘要:一、分子克隆技术简介二、分子克隆实验材料与设备三、分子克隆实验步骤1.设计引物2.合成目的基因3.构建表达载体4.转化受体细胞5.筛选转化子6.鉴定目的基因四、分子克隆实验注意事项五、实验结果分析与应用正文:一、分子克隆技术简介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方法,通过复制特定DNA序列,将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表达。
该技术在基因工程、生物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有助于研究基因功能、蛋白质表达及药物筛选等。
二、分子克隆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DNA模板、引物、dNTPs、DNA聚合酶、缓冲液等。
2.实验设备:PCR仪、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三、分子克隆实验步骤1.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互补的引物。
引物应具备一定的特异性,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2.合成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以DNA模板为基础,通过引物扩增目的基因。
反应条件需根据所使用DNA聚合酶的要求进行优化。
3.构建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连接,形成表达载体。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等。
4.转化受体细胞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如大肠杆菌、酵母等。
转化方法有化学法、电转化法等。
5.筛选转化子转化后的受体细胞在含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
6.鉴定目的基因对筛选出的转化子进行进一步鉴定,如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
四、分子克隆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选择合适的引物长度和退火温度,以提高扩增特异性。
3.转化受体细胞时,注意操作力度,避免细胞损伤。
4.筛选转化子时,严格控制抗生素浓度,避免过度筛选。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应用1.分析PCR产物,判断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克隆。
2.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评估实验效果。
3.将成功克隆的目的基因应用于基因敲除、基因表达等研究。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顺利完成分子克隆实验。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分子克隆一般为克隆某段基因(该基因能特异表达某种蛋白),然后再在真核(一般为癌变细胞系)或原核(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蛋白。
一般过程是:调取基因——基因片段扩增(PCR)——基因片段与T载连接——转化大肠杆菌(5α,此菌株为质粒扩增菌株)——提取质粒(此质粒是连接有目的基因的T载,标记为T-aim)——酶切鉴定(或者是PCR鉴定)——测序——酶切及回收——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以B11为例)连接——转化大肠杆菌(5α)——提取质粒(此质粒是连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标记为B11-aim)——酶切鉴定——转化大肠杆菌(er,此菌株为表达菌株)此菌液即可表达蛋白。
1.调取基因这个你不用会,你当已经有基因的模板了,直接扩增就行。
2.基因片段扩增(PCR)PCR体系(50ul):10*Buffer 5ul上游引物(F)0.5ul下游引物(R)0.5ul模板0.5uldNTP0.5ulTaq酶0.5ul水(补齐50ul)42.5ulPCR程序设定:1.预变性(94度,10min)——2.变性(94度,40s)——3.退火(54度,30s)——4.延伸(72度,1min30s)——2至4步重复25个循环——再延伸(72度,10min)——4度保存3.基因片段与T载连接基因片段回收:琼脂糖凝胶电泳(大片段用小胶,小片段用大胶)——试剂盒柱回收柱回收步骤:(1)用刀将有目的条带的胶块切下(注意不要污染,要带手套)(2)把胶块放到1.5ml的EP管中,加PE液500ul,放到60度溶解,期间要不时震荡,以加快溶解。
(3)活化柱子。
拿一个回收柱,加500ul平衡液,12000rpm,1min,倒去收集管中的液体(4)挂膜。
把(2)中溶解了的液体倒入回收柱中,室温静置2min,使DNA吸附于回收柱的膜上,12000rpm,1min(5)洗涤。
倒去收集管中的液体,每个柱子加入500ul洗涤液(含酒精,DNA不溶于洗涤液),12000rpm,1min(6)再洗涤。
分子克隆技术(质粒DNA和DNA插入片段的制备、连接反应以及重组质粒的转化)克隆(Clone)是指通过无性繁殖过程所产生的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群体。
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是指由一个祖先分子复制生成的和祖先分子完全相同的分子群,发生在基因水平上的分子克隆称基因克隆(DNA克隆)。
其基本原理是:将编码某一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外源基因)组装到细菌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分子)中,再将这种质粒(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体内,这样重组质粒就随大肠杆菌的增殖而复制,从而表达出外源基因编码的相应多肽或蛋白质。
由于质粒具有不相容性,即同一类群的不同质粒常不能在同一菌株内稳定共存,当细胞分裂时就会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代细胞中,所以来源于一个菌株的质粒是一个分子克隆,而随质粒复制出的外源基因也就是一个分子克隆。
(一)质粒DNA的制备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能独立复制的双链闭环DNA分子,它能赋予细菌(宿主细胞)某些特定的遗传表型。
质粒并非细菌生长所必需,但由于其编码一些对宿主细菌有利的酶类,从而使宿主细菌具有抵抗不利自身生长的因素如抗药性等的能力。
目前发现的质粒主要分为F质粒(性质粒),R质粒(抗药性质粒),E.coli质粒(大肠杆菌肠毒素质粒)。
根据质粒在一个细胞周期内产生拷贝的数量,可将质粒分为严紧型(低拷贝,复制1-2次)和松弛型(高拷贝,复制10-200次)。
由于质粒的不相容性细菌经分裂后就只留下了拷贝数较高的一种质粒,例如R1和R2两种抗药性质粒同属于一类,由于不相容性使它们不能共存于同一细菌中,但不同类群的质粒可以在一个细菌中共存。
质粒存在于细菌中,所以制备质粒DNA时,首先应将含有质粒的细菌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期,使质粒在细菌中得到扩增。
通过离心收集细菌,经碱裂解细菌,使质粒和细菌染色体DNA变性,然后再加中和液,使溶液PH值恢复到中性,这样质粒DNA又可以复性至天然双链构象状态,而细菌染色体DNA不能或很难复性所以仍处在变性状态,这些变性的染色体DNA与变性蛋白质缠绕在一起,易被离心去处,而质粒DNA仍存在于水相中,再用无水乙醇沉质粒DNA,最后经离心即可得到质粒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