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建议书
- 格式:docx
- 大小:80.24 KB
- 文档页数:88
汽车智能-创业项目及创业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汽车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也逐渐走向智能化的路线。
智能汽车不仅能够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汽车智能化技术服务平台,为广大车主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汽车服务体验。
二、市场分析1. 智能汽车市场前景广阔,据统计,未来几年内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2. 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趋势,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主流。
3. 汽车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体验感受对汽车购买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智能汽车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技术优势和服务体验来赢得市场份额,形成品牌和用户黏性。
三、核心竞争优势1. 技术创新:引领智能汽车技术发展,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服务。
2. 服务优势: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汽车智能化服务,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3. 用户体验:注重用户体验的提升,让用户感受到智能汽车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4. 合作伙伴:与汽车厂商、科技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
四、商业模式1. 智能汽车服务平台会员制:用户通过平台注册会员,享受不同等级的服务和优惠。
2. 服务收费模式:按照用户需求和消费情况进行收费,同时推出VIP会员服务。
3. 广告变现模式:与汽车厂商、配套服务商合作推广,实现广告变现。
五、运营策略1. 产品策略:不断优化产品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推出新功能满足市场需求。
2. 营销策略:结合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差异化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渠道策略:与汽车厂商、经销商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渠道。
4. 服务策略:建立客户服务团队,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解决用户问题。
六、创业团队1. CEO:具有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熟悉智能汽车技术以及用户需求。
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投资策划书xxx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投资策划书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分析第三章产业研究第四章投资方案第五章项目工程方案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第七章风险性分析第八章 SWOT分析第九章实施进度计划第十章投资方案分析第十一章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二章综合评价摘要智能制造装备将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实现软硬件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感知、互联、决策、控制、执行和服务,对制造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企业在此基础之上对产品、设备、工艺、工业链、运营、财务、销售、消费者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进而辅助企业管理决策,以用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进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变革。
其次,把生产线、工厂、设备、工艺、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趋向于在短时间内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促进用户深度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协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最后,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工厂里空闲的生产线通过工业互联网交易,为其他需要的客户提供生产。
该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计划总投资2549.9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77.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55%;流动资金572.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45%。
达产年营业收入4108.00万元,总成本费用3214.61万元,税金及附加45.82万元,利润总额893.39万元,利税总额1062.44万元,税后净利润670.0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92.4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5.04%,投资利税率41.66%,投资回报率26.28%,全部投资回收期5.31年,提供就业职位65个。
报告根据项目的经营特点,对项目进行定量的财务分析,测算项目投产期、达产年营业收入和综合总成本费用,计算项目财务效益指标,结合融资方案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并开展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等。
句容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了未来汽车产业的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通过将车辆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智能互动,提供更安全、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句容市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需要积极跟进这一趋势,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动城市交通的升级。
二、项目目标1.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成立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团队,聚焦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等关键领域,通过技术研发提升句容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水平。
2.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提供开放共享的测试环境和设施,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试验和验证。
3. 推广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落实智能网联汽车在交通出行、物流、共享出行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进程,提升句容市交通出行水平。
三、项目计划1. 成立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团队:组建由专业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包括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车联网等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
团队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
2.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选取合适的场地,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包括测试道路、设备设施等。
测试基地将提供给相关企业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的试验和验证,为其提供良好的测试环境,同时吸引更多企业和机构参与进来。
3.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包括提供相应的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智能网联汽车;加大对相关技术的支持力度,推进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等领域的研发。
4. 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推广:在句容市设立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选择一些重点区域进行试点,推广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
同时,与物流企业合作,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物流服务。
四、预期效益1.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通过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和企业投入到句容市,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智能的汽车创业计划书范文1. 项目背景智能汽车是指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使汽车具备自主学习、自主决策以及自主行动的能力。
它不仅能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能为车主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汽车概念的不断升级,市场对智能汽车的需求越来越高。
2. 项目概况本项目旨在开发一款全新的智能汽车产品,包括自动驾驶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车载系统等,以满足未来汽车用户的需求。
项目拟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推广和销售,致力于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
3. 项目市场分析智能汽车市场正在迅速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汽车能够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驾驶体验,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智能汽车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
同时,政府对智能汽车的政策支持也将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4. 项目竞争分析目前,国内外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国际上,特斯拉、谷歌、奥迪等汽车厂商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进行研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而在国内,一汽、长城、比亚迪等传统汽车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智能汽车领域。
此外,还有一些创业企业专注于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行业的逐渐成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5. 项目发展策略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我们将通过以下几点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1)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加强科研力量,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市场营销: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打造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
3)服务升级:注重用户体验,提供个性化定制和专业化服务,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
4)团队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打造高效团队,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6. 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发阶段,主要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确定产品的特点和核心技术。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将产品进行试制和生产,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句容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建议书句容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和目标1.1 项目背景句容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拥堵,传统交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出行的需求。
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句容市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实现车辆之间的智能通信和协同驾驶,提高车辆自动驾驶水平,优化交通流量,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市民出行体验,推动句容市智慧交通发展。
二、项目规划2.1 技术方案2.1.1 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车载通信设备的部署和更新,提供稳定可靠的车辆间通信服务。
●建设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实时监控道路状况,优化信号灯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1.2 车辆装备●在出租车、公交车等特定车辆上部署相应的智能网联设备。
●通过车辆间通信实现车辆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
●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提升车辆的智能驾驶能力。
2.2 数据中心建设●建设数据中心,存储和分析来自车辆和基础设施的大量数据。
●运用大数据和技术,实时监测交通情况,提供交通管理决策支持。
2.3 政策和法规●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的使用和运营。
●鼓励企业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推动产业发展。
三、项目收益3.1 交通拥堵缓解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建设,优化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2 交通安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可以通过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预警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性。
3.3 出行便利性提高市民可以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实现智能导航、自动驾驶等功能,提高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
3.4 经济效益增加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应用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增加,提高地方经济效益。
四、项目实施计划4.1 阶段一:项目筹备和准备阶段●确定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
●开展市场调研,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智能汽车设备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概述
本智能汽车设备项目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包括智能汽车硬件控制系统、车载设备、车联网设备、智能汽车应用软件以及智能汽车数据采集系统等,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智能汽车技术的应用,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
本项目有助于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促进智能汽车市场的发展,让智能汽车更加普及。
二、项目实施概述
1.智能汽车硬件控制系统:本项目将开发智能汽车的硬件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感应器、安全系统、车载多媒体系统、网络设备等。
2.车载设备:主要是指ⅠoT车载设备,如HUD头部显示屏、实时GPS 定位系统等,用于实现智能汽车的监控和安全功能。
3.车联网设备:本项目将开发智能汽车联网设备,主要包括车载软件系统、智能处理器、车载数据采集系统、车载网络系统等,以实现智能汽车的联网功能。
关于汽车的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智能汽车服务商
项目概述:
智能汽车服务商是一家提供智能汽车服务的公司,旨在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方便的智能汽车服务。
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基于用户体验的智
能汽车服务平台,旨在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汽车服务需求。
项目愿景: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智能汽车服务平台,并以此为基础,
实现智能汽车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智能汽车
服务。
项目特点:
1、提供专业的智能汽车保养服务,为您的汽车提供全方位的保养支持,保证您的汽车始终保持最佳性能。
2、拥有强大的智能汽车检测服务,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用于帮助用
户诊断汽车故障,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汽车维修服务,以及实时的故障
报告。
3、拥有完善的智能汽车跟踪服务,提供有效的车辆实时跟踪和定位,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服务。
实施方案:
1、技术研发:建立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汽车检测系统,开发出一套
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智能汽车管理系统,帮助用户更好的诊断汽车故障,提供更加可靠、实时的汽车维修服务。
2、服务推广:拓展公司市场渠道。
智能汽车设备项目计划书项目背景和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越来越具备智能化特性,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语音控制等功能。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智能汽车设备,提供更舒适、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
项目目标1.开发一种智能汽车设备,实现本项目的所有功能。
2.提供高性能的图像识别和处理功能,用于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3.实现语音控制系统,方便驾驶员进行操作,减少驾驶员的分心情况。
4.开发智能导航系统,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和路况预警功能。
5.提供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方便车主对车辆进行监控和管理。
项目内容和方法1.硬件设备开发:设计和制造一种智能汽车设备,包括摄像头、语音识别模块、导航模块、远程监控模块等。
2.软件开发:开发图像处理和识别算法,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开发语音识别和操作系统,实现语音控制功能;开发导航系统软件,提供导航和路况预警功能;开发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实现车辆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
3.测试和优化:对开发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测试,调试和优化,确保其性能和功能的稳定和可靠。
项目计划1.项目启动和准备阶段(3个月)a.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b.预先进行技术研究和可行性分析c.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预算d.招募项目团队成员并制定组织架构2.硬件设备开发阶段(6个月)a.设计和制造智能汽车设备的原型b.进行硬件设备的功能测试和性能优化3.软件开发阶段(9个月)a.开发图像处理和识别算法b.开发语音识别和操作系统c.开发导航系统软件d.开发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4.测试和优化阶段(3个月)a.对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全面测试b. 修复和优化存在的问题和bugc.进行用户反馈和需求调研5.项目交付和推广阶段(1个月)a.完成智能汽车设备的制造和组装b.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c.车主使用及用户满意度调查项目预算和资源需求1.硬件设备开发预算:100万元2.软件开发预算:150万元3.其他杂项费用:50万元4.项目团队成员: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市场营销专员等5.技术资源:计算机、软件开发工具、实验设备等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1.技术风险:可能存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功能缺陷和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建议书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摘要说明—在装备制造业中,智能装备制造业是核心所在,也是行业发展的前沿,已经成为各工业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
2010年10月,国务院首次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加快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计划总投资3042.7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652.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17%;流动资金390.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83%。
达产年营业收入329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559.51万元,税金及附加56.03万元,利润总额738.49万元,利税总额896.38万元,税后净利润553.8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42.5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4.27%,投资利税率29.46%,投资回报率18.20%,全部投资回收期6.99年,提供就业职位61个。
坚持应用先进技术的原则。
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项目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在项目产品生产技术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操作安全性。
采用先进适用的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努力提高项目产品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的同时,做好项目投资费用的控制工作,以求实科学的态度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努力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企业完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境地。
项目基本信息、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市场调研、建设规划方案、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土建工程、工艺分析、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保护、投资风险分析、节能评价、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经济收益、综合评价结论等。
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产业发展分析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
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产业政策分析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2、《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装备制造业是给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中高档传感器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振兴装备制造业。
3、《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4、《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6、《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与方式。
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7、《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8、《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9、《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智能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新型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显著提升。
大力发展智能工厂。
加快机械、船舶、汽车、家电等离散行业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全面感知、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促进生产过程的精准化、柔性化、敏捷化。
10、《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三)产业发展有利因素1、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2016年3月,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消费升级加快,市场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资金供给充裕,人力资本丰富,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综合优势依然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7.8%的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还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2、我国制造业的智能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主要趋势,在全球经济新形势及国民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制造业的智能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传统制造业仍占据主要地位,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
我国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已着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在后工业时代,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工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技术密集型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占比将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