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及其背景。
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趋势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确保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结合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背景,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网络。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点评,强调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课堂练习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良习惯。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讨论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辅助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实物展示: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和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讨论成果,锻炼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根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把握合作、沟通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根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熟悉在过渡时期,我党制造性地开拓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材分析本课位于本单元其次课。
三大改造是我国转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制造性开拓了一条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举。
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冲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养成肯定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也有了学习历史的根本方法,他们未接触过政治经济学方面学问,对历史大事的熟悉比拟浅薄,但是他们有剧烈的奇怪心。
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深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五、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缘由和实质。
六、教学资源(1)训练部组织编写:义务训练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训练出版社,2022年2月。
(2)人民训练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22年12月。
(3)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
(4)綦军:《对“三大改造”历史必定性的思索》,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3月。
(5)张旭东:《三大改造与中国现代化》,《社科与经济信息》,2022年04期。
(6)李凌:《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炎黄春秋》,2022年12期。
八上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我们先民的生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状况,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先民的生产方式,如农耕、狩猎等。
介绍先民的生活方式,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先民的生活状况。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先民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1.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先民生活的短文,表达对先民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第二章:国家的产生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变迁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如夏朝、商朝等。
介绍国家的发展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国家的发展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国家产生与发展的短文,分析国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第三章:社会的变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培养学生对历史变迁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过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秦朝的统一等。
介绍变革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包括农民、士人、商人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社会变革的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变革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3.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社会变革的短文,分析变革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第四章: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如唐朝的盛世、宋朝的治理等。
介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影响。
八上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乡土人情1.1 认识家乡学习目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地图和图片,认识家乡的位置和周边地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探讨家乡的人文特点,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教学活动:观察家乡地图,分析家乡的地理位置;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制作手抄报展示;采访家乡的长者,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1.2 家乡的变迁学习目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认识改革开放对家乡的影响。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实例,观察家乡的变迁;分析改革开放对家乡的影响,如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开端2.1 农业文明的出现学习目标:了解农业文明的出现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学习农业文明的出现背景、过程和特点;探讨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
教学活动:阅读关于农业文明的相关资料,讨论农业文明的出现过程;分析农业文明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
2.2 古代文明的辉煌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学习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探讨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科技、文化等。
第三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1 国家的产生学习目标:了解国家的产生背景和过程,认识国家的作用。
教学内容:学习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探讨国家的作用,如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等。
教学活动:阅读关于国家产生的相关资料,讨论国家的产生过程;分析国家的作用,进行小组讨论。
3.2 社会的变革学习目标:了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认识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内容:学习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探讨社会变革的影响,如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等。
教学活动: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制作思维导图;讨论社会变革的影响,进行小组展示。
第四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4.1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学习目标: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一起看看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欢迎查阅!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1(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历史与社会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2. 掌握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课程介绍: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定义、目标、内容和方法。
2. 学习方法指导:如何观察历史与社会现象、分析问题、综合信息、进行比较等。
3. 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培养方法。
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历史与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兴趣。
2. 讲座:教师讲解课程介绍、学习方法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历史与社会现象,运用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进行研究。
4. 思维训练:教师给出思维题目,学生进行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
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报告,展示对历史与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2. 学生提交思维训练作业,展示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人类社会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 掌握人类社会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包括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自身的特点等。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
3. 人类社会的形成条件: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自身的特点等。
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人类社会形成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形成条件。
3. 综合分析: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思考人类社会的形成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对人类社会形成的综合分析报告,展示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现象等。
理解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规律,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的整体认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历史与社会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归纳和表述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培养其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重大改革、战争、著名人物等。
历史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和标志性事件。
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和深入分析。
历史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内容。
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性,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知识呈现与讲解:系统讲解本课的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现象等。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深刻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互动与讨论: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某个历史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织课堂问答活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在互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述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实践操作与探究: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参观历史遗址、采访当地老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与社会的变迁。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开阔其知识视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总结与反思:在课堂结束时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
2. 掌握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2. 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理念。
2. 运用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
3. 示范:教师示范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或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特点。
2. 掌握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特点。
2. 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
2. 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特点。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案例研究:学生进行案例研究或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及其特点。
2. 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及其特点。
2. 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史实和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第2课:夏商西周的更替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第4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7课: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第8课:国民政府的成立与抗日战争第9课: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与测试评价:定期布置历史作业和进行测试,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材2. 辅助资料: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教学设备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2周)第1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1课时)第2课:夏商西周的更替(1课时)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课时)2.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3周)第4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2课时)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课时)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课时)3.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3周)第7课: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2课时)第8课:国民政府的成立与抗日战争(2课时)第9课: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时刻和转折点2. 教学难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近代史上不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现代史中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八、教学步骤与课堂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历史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社会1.1 认识社会【学习目标】理解社会的概念及其基本构成。
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教学活动】1. 导入: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感受。
2. 讲解:教师介绍社会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社会实例,理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 小组讨论:探讨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作业布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对社会的一个观察。
1.2 社会生活【学习目标】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与人相处。
【教学内容】社会生活的形式与内容社会生活中的交往与互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
2. 讲解:教师介绍社会生活的各种形式及其意义。
3.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体验交往与互动。
4. 小组分享:交流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
【作业布置】记录自己一天的社会生活,分析其中的交往与互动。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开端2.1 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掌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类的进化过程。
2. 讲解:教师介绍人类的起源、进化以及文明的发展。
3. 资料分析:学生分析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
4. 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作业布置】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资料,进行阅读理解。
2.2 古代文明【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学会分析古代文明兴衰的原因。
【教学内容】古代文明的代表及其特点古代文明的兴衰与影响【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明的代表。
2. 讲解:教师介绍古代文明的特点、兴衰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古代文明兴衰的原因。
4. 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作业布置】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对整体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强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课程内容介绍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解释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如史料分析、比较研究等。
1.3 课程目标明确本章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理解和观点。
开展史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上)2.1 课程导入通过图片、地图等展示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2 课程内容讲述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安排学生进行研究报告,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史(上)3.1 课程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课程内容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变革等方面。
3.3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近现代政治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安排学生进行研究报告,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
第四章:世界史(上)4.1 课程导入通过图片、地图等展示世界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教学过程出示半坡人的房屋复原图出示半坡出土的石斧、渔钩和纺轮图出示人面鱼纹彩陶盆思考:1、半坡人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2能看出半坡居民的生产活动有哪些吗?思考:体现了半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小组讨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及造成的原因,制作比较表格。
“半坡”以学生阅读探究了解为主。
学会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
例题与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磨制石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B、打制石器尽管比磨制石器落后,但打制石器比磨制石器更耐用C、磨制石器相对于打制石器来说,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D、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2、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村落距今大约多少年()A、一万年B、九千年C、七千年D、五六千年3、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先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B、粟C、玉米D、小麦4、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下列哪个村落遗址()A、古代西亚村落遗址B、西安半坡村遗址C、余姚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5、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A、一万年B、九千年C、七千年D、五六千年6、圆形尖顶的地穴式房屋是下列哪种先民的住宅()A、半坡先民B、河姆渡先民C、泰国的先民D、大汶口先民7、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出现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8、记述特洛伊战争的古希腊文献是()A、《圣经》B、《吉尔伽美什史诗》C、《荷马史诗》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9、相传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的是()A、A、黄帝B、炎帝C、女娲D、大禹10、“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年,终于制服洪水的是()A、尧B、舜C、禹D、汤二、读图题15、观察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说说哪些是打制石器,哪些是磨制石器?打制石器有:磨制石器有:(2)、说说为什么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更有利于远古人类的生活和生产?16、阅读下列两幅图,回答相关问题。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第一章:我们先民的生活1.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状况,包括饮食、服饰、居住、交通等方面。
1.2 教学内容:先民的食物来源和烹饪方式先民的服饰特点和制作工艺先民的居住环境和建筑风格先民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1.3 教学活动: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分组讨论,研究不同地域先民的生活差异制作手工艺品,体验先民的制作工艺1.4 作业:研究一个古代文明,了解其生活特点和贡献制作一份手工艺品,展示先民的制作工艺第二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过程,包括夏商周的建立和更替。
2.2 教学内容:夏商周的建立和更替过程国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2.3 教学活动:观看历史动画,了解夏商周的建立和更替分组讨论,分析国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角色扮演,模拟社会变革的过程2.4 作业:研究一个古代国家,了解其建立和更替的过程写一篇短文,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章:统一国家的建立3.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建立过程,包括秦朝和汉朝的建立。
3.2 教学内容:秦朝的统一过程和建立汉朝的建立和统治政策统一国家的影响和意义3.3 教学活动:观看历史纪录片,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分组讨论,研究汉朝的建立和统治政策制作时间轴,展示统一国家的建立过程3.4 作业:研究一个古代统一国家,了解其建立过程和影响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统一国家的建立过程第四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4.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过程,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和民族融合。
4.2 教学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过程政权分立的原因和影响民族融合的方式和特点4.3 教学活动:观看历史剧,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分组讨论,分析政权分立的原因和影响角色扮演,模拟民族融合的过程4.4 作业:研究一个古代政权分立时期,了解其更替过程和影响写一篇短文,分析民族融合的方式和特点第五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开端1.1 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掌握人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形成。
1.2 古代文明的发展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掌握古代文明的成就。
教学内容: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兴衰2.1 封建社会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掌握封建社会的特点。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2.2 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落学习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落过程,掌握封建社会的成就和问题。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的兴盛、封建社会的衰落、封建社会的遗产。
第三章:近代社会的变革3.1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学习目标: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过程,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
3.2 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学习目标: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掌握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革。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革。
第四章:现代社会的挑战4.1 世界大战与和平运动学习目标:了解世界大战的影响,掌握和平运动的发展。
教学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平运动的发展。
4.2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学习目标:了解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掌握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
教学内容:科技革命的起源、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发展。
第五章: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5.1 全球化的发展学习目标:了解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掌握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起源、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5.2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挑战与机遇学习目标: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挑战,掌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教学内容: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挑战、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1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学习目标: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3.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
4.世界古代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的历史。
三、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概述1.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
2.内容讲解简要介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和规律?4.课后作业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第二课时:中国近代史概述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进而引入中国近代史。
2.内容讲解简要介绍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和规律?4.课后作业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第三课时:中国现代史概述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内容,进而引入中国现代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连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主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进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控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进程与方法1、创设“名人访谈”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教学难点:1、正确知道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进程【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喜报图2、教师活动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位”的人物是谁?(张謇)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设计理念:挑选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新知】1、学生浏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遭到鼓励。
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1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二、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第三课《告别野蛮》(3课时)
第二课时《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古老的科学探索》
共第10 课时
授课时间:9 月26 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青铜铸造等方面的学习,认识这些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和影响;
(2)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领会任何重大工程、科学发明等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形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工程建设艰辛历程,认识任何成就都是努力的结果,树立孜孜
以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和青铜铸造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及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教学难点:
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将世界各地文物与现实联系起来,领会文明传承的意义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和群众观点。
教具准备:
地图册、图片等。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板书:第三课《告别野蛮》。
二、新课教学:
(二)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阅读:课本第37页文字及图2-27。
归纳:金字塔——法老的坟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的狮身人面像。
阅读:图2-28及左边文字。
提问:为什么要雕成狮身人面像?
阅读:图2-29及左边文字。
归纳:巴比伦——“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阅读:图2-30。
归纳:中国——青铜文化,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显示统治者的权威,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世界上最大青铜器;
四羊方尊——青铜器中的精品。
(“鼎”的象征——权力与地位)(与鼎有关的成语)
(三)古老的科学探索:
将内容按国家分类——埃及、巴比伦、印度。
1、埃及:
(1)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
阅读:课本第40页课文。
归纳:它的创立与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有关。
每年6月17日或18日早晨,尼罗河水开始变绿,这是尼罗河即将泛滥的预兆。
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的开罗附近时,天狼星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埃及人把它作为一年的开始,两次泛滥期间为一年。
以此为依据,埃及人把一年分成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这生动地反映了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后来传入欧洲,不断改进,成为今天通用的公历。
提问:马克思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归纳:埃及的天文学成就中最有影响的是太阳历;太阳历的创立是古埃及农业生产的需要;
尼罗河与天狼星的规律性变化为太阳历创立提供了客观依据;太阳历的创立源于古埃及劳动人民的细致观察,
(2)医药:
阅读:图2-33。
提问:埃及人为什么要将尸体制成木乃伊?
归纳: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人死后还要在冥世中生活,因此要保住肉体,让灵魂能依附肉体万世长存。
提问:古埃及的木乃伊是怎样制成的?
阅读:“阅读卡”——《木乃伊》。
归纳:教参83页。
提问: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反映了古埃及人民在医学方面的哪些成就?
归纳:解剖学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分科治病等;木乃伊制作,高超的防腐技术。
(3)数学:
阅读:41页第二段文字。
提问:古埃及的几何学有什么成就?
归纳:能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面积,推算出圆周率为3.16。
2、巴比伦:
阅读:“阅读卡”——《星期的来历》。
提问:我们现在通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计时法是谁发明的?
归纳:两河领域的古代居民。
(1)太阴历。
(2)星期制,六十进位法。
3、印度:
提问: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回答:古代印度人。
归纳:古印度人创造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提问:“阿拉伯数字”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归纳: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传播到欧洲,因此这些数字符号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风采,几千年前,它们不仅创造了文字,而且在建筑、园艺、青铜铸造、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它们都是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
四、作业布置:
作业本、填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三课《告别野蛮》
二、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埃及——金字塔、法老的坟墓、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巴比伦——“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青铜文化、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
三、古老的科学探索:
1、埃及:
(1)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
(2)医药——木乃伊、解剖学知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分科治病、防腐技术
(3)数学——古埃及的几何学、圆周率为3.16
2、巴比伦:
(1)太阴历
(2)星期制,六十进位法
3、印度: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