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1)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63
5黄河颂基础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澎湃.( pài) 气魄.(pò) 山巅.(diān)B.浊.流( zhuó) 狂澜.(lán) 宛.转(wǎn)C.扮.演( bàn) 屏.障(bíng) 哺.育(bǔ)D.豪迈.(mài)滋.长(zī) 一泻.万丈(xiè)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坚强原野赞歌浩浩荡荡B.发源劈成体魄伸出臂膀C.朗诵奔腾摇篮学习榜样D.发扬民族掀起九屈连环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比喻精神的城防)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4.文学常识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____作词,______谱曲。
(2)光未然,本名______,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______、____家。
提升练习1.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拟人)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C.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排比)D.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夸张、拟人)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3.下列对《黄河颂》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的主体部分分为了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聆听《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钢琴协奏曲,为乐曲划分乐段。
2.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黄河颂》,感受乐曲的壮阔而深切的激情。
3.通过聆听乐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壮阔而深切的激情。
教学难点:为乐曲划分乐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电子课件教学方法:对比聆听、感受、体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音乐之旅要去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它被我们中国人称为“母亲河”,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在新课前,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幻灯片播放合唱《保卫黄河》)师:这段视频同学们熟悉吗?谁能说说看后有什么感想呢?(指名说)师:这段视频是奔跑吧兄弟团在延安录制的,他们在黄河边上震撼演绎了《黄河大合唱》中最激动人心的曲目,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洗星海1939年创作的救亡歌曲,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起到鼓舞作用,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最强音,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欣赏一段视频,说说观看后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颂》)指名说说,导入新课二、新课——聆听《黄河颂》1.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师:这首乐曲就是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今天就让我们靠近黄河,聆听来自母亲河的心声,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吧!(板书《黄河颂》)2.音乐知识:钢琴协奏曲刚才我提到了一个新的名词“钢琴协奏曲”,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它的定义。
钢琴和乐队之间协作贯穿整个作品,这样的演奏形式就是“钢琴协奏曲”。
该曲是在1969年,由殷承宗等6人改编创作的,共分为四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
2.复听《黄河颂》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着时间的脚步回到1970年的北京民族宫剧院,在那里《黄河颂》首次演出,请细细聆听,说说乐曲分为几部分?生:四部分3.分乐段聆听(1)聆听第一乐段:开始的引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当钢琴再次演奏这一主题时给你怎样的感觉?师: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黄河边,紧接着钢琴缓慢的向我们诉说着,在追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斗争、生活。
黄河颂原文
这篇文章是一首歌曲的歌词,歌颂了中国的黄河。
文章中介绍了黄河的起源和流经的省份,以及黄河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同时,文章也提到了黄河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及黄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首歌曲的创作者光未然是一位革命文艺工作者,曾在延安期间创作了这首歌曲。
黄河大合唱》是在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
大西北的黄河岸边时创作的。
中国雄奇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该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诗歌结构包括序曲、主体、尾声,其中主体部分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
与黄河相关的诗句有很多,如XXX的《使至塞上》中的“漠孤烟直,XXX”和XXX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在黄河身边,也涌现出许多英雄的故事。
例如,新时期抗洪英雄XXX,以及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人XXX领
导的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起义。
还有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XXX因公殉职的事迹,以及XXX代父从军的故
事等等。
三分诗,七分读——《黄河颂》听课有感第一初中侯宏东3月12号上午,听了颍上县第三中学刘池虎老师所授《黄河颂》第一课时(共两课时)。
这堂课刘老师以教授学生诵读为主要目标,主要教学环节有:一、导入新课1、用周密《齐东野语》引入,强调了诗歌教学诵读的重要性。
2、引领学生学习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内容,为下一步的朗读教学做好准备。
二、播放朗读音频出示生字词,通过分析本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
三、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先出示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片段,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情怀,为示范朗读做铺垫。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三个关键词“黄河”“黄河大合唱”“黄河颂”进行指导。
1、黄河抓住黄河额自然特点“壮阔”进行朗读指导。
2、黄河大合唱先介绍创作背景、简介《黄河大合唱》的内容组成、播放《黄河颂》歌曲,然后紧扣七旋律“激昂”来指导。
3、黄河颂抓住诗歌结尾“赞颂”的情感来指导。
五、课堂小结朗读技巧:声音的高低起伏,语流的快慢停延六、布置作业配乐朗读诗歌刘池虎老师这堂课的主要亮点有:一、抓住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诵读指导为教学内容,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朗读指导落实到位。
先播放音频诵读(含歌唱)、再自己配乐诵读、再逐节指导并举例示范朗读,环节紧凑,一气呵成。
二、围绕朗读指导这一核心,方法多样并举。
为了强化指导的效果,课堂教学一开始,引用周密《齐东野语》的话,给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暗示——朗读重要;视频播放结束后,紧接着排除文章障碍,运用了分析本源、比较的手法,强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识记;在指导文章的主题部分,即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部分前,插入了创作背景介绍、《黄河大河唱》的内容介绍,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有助于学生对朗读情感和节奏的把握。
个人认为,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应该插入学生的朗读环节,或者学生自读、或者学生跟读,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朗读实践能力,效果会好点,否则,只有老师的指导和示范,就显得空洞乏力。
《黄河颂》全解《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同时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本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部分、歌词部分和尾声。
朗诵词部分是序曲,诗人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这部分语言精练,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歌词部分是全诗的主体。
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写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第二层,从哺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第三层,诗人直抒胸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尾声部分是对全诗的总结。
诗人再次发出对黄河精神的赞颂,表明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无比自豪的心情,同时号召全民族兴起抗日救亡的烽火。
全诗充满了壮志豪情,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这首诗歌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对黄河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
同时,诗歌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手法,直接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黄河的崇敬、赞美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感情。
此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注重押韵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语言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更显得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总的来说,《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黄河的雄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热爱和关注。
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音乐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6《黄河颂》(第一课时)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份数:学习目标:①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知识和环境现状,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③有感情朗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理解诗文内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诵读、感悟、联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诗歌;有感情朗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理解诗文内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教学过程一、预习自学,导入新课。
1、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人们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
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光未然的赞歌——《黄河颂》。
2、知识链接:①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②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检查预习。
①给加点字注音:狂澜.()屏障..()哺.育()体魄.()山巅.()澎湃..()滋.长()浊.流(②先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精品教育)《黄河颂》写作背景《黄河颂》是一篇以黄河为主题的记叙文。
全文对黄河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描写,赞美了黄河伟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黄河颂》写作背景的阐述,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一、时代背景《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当时中国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这就要求有关方面加强对国内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研究。
黄河作为中国境内最长、最大的内陆河流,具有广泛的地理和文化价值。
在当时,黄河流域的经济和文化状况都十分落后,需要大力振兴。
因此,就有了许多文章和著作,以此来激发人们对黄河的关注和热爱。
二、作者背景《黄河颂》的作者是闻一多。
他是一位职业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闻一多的作品大多写实主义、现实主义,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对于这篇关于黄河的记叙文,他也运用了这种写作方式。
闻一多对黄河的爱和敬意源于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他的祖籍在黄河流域,经常听到亲戚们讲述黄河的历史和传说。
同时,他也在黄河流域长大,亲身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他们的恩惠和灾难。
因此,闻一多在这篇文章中,非常真切地表达了他对黄河的深挚感情。
三、文化背景《黄河颂》的文化背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另一个是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宇宙观念,视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为一体。
黄河不仅是中国五大河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其次是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黄河颂》的创作背景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时期,当时社会环境需要民间英雄和民族精神的崛起。
中国需要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能够照耀国家前途的正面价值观。
黄河文化的发展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成为思想启示和精神寄托的重要符号。
总之,《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可以有盏反映中国当时的经济和文化状况、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族精神。
《黄河颂》的现实意义
“黄河颂”是中国古代名作,陈寿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抒情诗。
此作讴歌黄河江水流淌,描绘了祖国河水的秀美,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自然、祖国的热烈爱国情感和家园之情。
这首诗流传下来至今,文学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黄河颂不仅是一首古代闻名遐迩的作品,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激发爱国主义和社会公正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诗人写作时充满热情地讴歌了祖国的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钦佩,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使人们的内心充满爱国之情,继承历史使命,努力维护祖国祖先辛勤耕耘的革命遗产,自强不息,把中华文明传承下去。
此外,在“黄河颂”中,作者也表达了自己良知的感受,尤其是“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彰显出中国历史上大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表示作者的极大的忧虑与坚定的道义,使人们省思社会的不公和正义,进而为促进社会公正把坚定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
总之,《黄河颂》极具现实意义,不仅是一首古典名作,而且激发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提倡社会公正,以示其现实意义。
第五课《黄河颂》
巅diān:山顶:珠峰之~。
劈pī:1.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木柴。
~风斩浪。
2.(木头等)裂开:钢笔尖写~了。
3.(嗓音)变得嘶哑:他喊了半天,声音都快~了。
4.正对着;冲着(人的头、脸、胸部):~头。
5.雷电毁坏或击毙:老树让雷~了。
pǐ:1.分开;分:~成三股。
2.分裂;使离开原物体:~莴苣叶。
3.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气魄qì pò:1.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
2.气势:人民大会堂~雄伟。
狂澜kuáng 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力挽~。
浊流zhuó liú:1.浑浊的水流。
2.比喻品格卑污的人或出身下贱之人。
3.比喻腐朽黑暗的潮流。
宛转wǎn zhuǎn:同“婉转”。
1.指委宛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2.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
屏障píng zhàng:1.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燕山山地和西山山地是北京天然的~。
2.遮挡着:~中原。
哺育bǔ yù:1.喂养。
2.培育教养:高等学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榜样bǎng yàng: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好~。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1篇)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 1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课文原文黄河颂(光未然)(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创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__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文学赏析主题思想《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
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
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黄河颂课文原文内容The Yellow River, known as China's Mother River,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hear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It has been a symbol of resilience, strength, and the enduring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centuries. The Yellow River has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of dynasties, the struggles of the people, and the hardships they have faced. Its waters have nourished the land, providing sustenance and life to millions of people along its banks.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在中国人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几个世纪来,它一直是中国民族坚韧、力量和不屈精神的象征。
黄河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人民的奋斗以及他们所面对的艰辛。
它的河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为沿岸数百万人提供了食物和生命。
The poem "Ode to the Yellow River" by Guang Weiran pays tribute to the river's significance and its impact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t reflects on the river's majestic presence, the cycles of life and death, and the e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land. The Yellow River is not just a physical body of water; it is a symbol of theChinese people's collective memory, identity, and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光未然的诗篇《黄河颂》是对黄河的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的致敬。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黄河颂》是一首著名的民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其内容描写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壮阔的河流黄河,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和神奇,表达了人民对黄河的敬爱和依恋之情。
本文将结合原文及其赏析,更为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黄河颂》的原文《黄河颂》是由中国著名传媒人、音乐家、文化学者李谷一所作。
其原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数几万。
黄河入海流,百年不得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二、文化背景分析《黄河颂》作为一首歌曲,除了它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词句外,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文化背景。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河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众多,古代中华文明就孕育于黄河文化的沃土上。
《易经》中,也有“巽为风,象为木,君子以议狱缓死”这样的语句,正是来自于黄河文化。
其次,歌词中的“长城”、“玉门关”、“白登道”等地名,更是展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的符号。
这些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军事事件,而这些事件又让地名自然地成为了中国历史的符号和标志。
三、文本解读歌词中的第一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数几万”则凸显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英勇奋斗。
歌词的后半部分,“黄河入海流,百年不得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描绘了黄河、天山和玉门关等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征,同时也融入了传说和神话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更加丰满和富有深意。
再看到后面的“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则延伸出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军事战役场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战士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黄河颂》教案7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__。
用如下板书总结__。
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五、再朗读在理解__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伟大内涵。
《黄河颂》的朗读方法
《黄河颂》号称“千古绝唱”,更是“神州地图”的灵魂。
朗诵《黄河颂》,需要谨慎、细心地把握,把握这歌谣曲子的韵律、旋律,把握它的声调,才能够表现出它的美妙和深刻含义,传情达意。
首先要把握基本语音,调整口形、舌动、嘴形,平缓地发出声音,做到吐字清楚。
根据歌谣曲式七言古诗,朗诵者要以一口气发出单句,一音不上下跳。
例如“皇天后土,唯我独尊”中的“皇天后土”应以
短小的句间休止符把它们分隔开。
除了基本发音之外,把握音调与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黄河颂》中,有“虎踞龙盘今胜昔”这样的形式。
此时,朗诵者可以渐近的、有节奏的发出音调,“虎踞龙盘”和“今胜昔”可以有所不同的
音调。
把握情感和语气也是朗诵(黄河颂)的重要要素,在朗诵时需要
将《黄河颂》蕴含的豪迈、壮怀、威武之气、恢宏大气、自由飘逸的
开阔心态、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骄傲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最后,朗诵时还要注意咬字、细心划分句子、紧贴正读,以表达
出《黄河颂》的威武、豪迈、庄严、热情、自信、感恩及礼赞神州的
内涵,传达“勤有功,懒无益”的信息。
黄河颂原文初一课文黄河颂原文初一课文《黄河颂》是初中的一篇诗歌课文,大家阅读过吗?知道这首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黄河颂原文初一课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黄河颂原文【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1939年《黄河颂》中心思想、段落大意【2】中心思想: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激励中华儿女,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
段落大意:第一层(从“我”到“南北两面”),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第三层(最后四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
《黄河颂》词语解释【3】【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也比喻培养。
【体魄】体格和精力。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宛转】曲折流转。
【复兴】衰落后再兴盛起来。
【榜样模范】词义辨析。
相同点:都是名词,都含有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的意思。
不同点:“榜样”指显示出来的好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