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436.80 KB
- 文档页数:23
管理学五大原理及应用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企业组织的运作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原理和应用,其中最重要的五大原理是分工原理、权力原理、组织原理、控制原理和激励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原理及其应用。
1.分工原理:分工原理指的是将一项任务分解为多个部分,并由不同的员工负责完成。
其目的是通过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
在实践中,分工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通过细分劳动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2.权力原理:权力原理是管理学中的核心原理之一,它指的是组织中特定员工拥有权威和决策能力,并能对其他员工施加影响力的能力。
权力原理通过明确责任和权力的分配,确保组织的层级结构和决策流程的有效运作。
在企业管理中,权力原理被用来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决策的快速实施和实施的有效性。
3.组织原理:组织原理是指在组织中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和理论。
组织原理包括确定组织的任务和职能、建立组织的层级关系、分配工作和资源、制定决策流程等。
在管理实践中,组织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立和改进组织的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4.控制原理:控制原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制定标准和监督执行,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控制原理包括制定计划和预算、设定绩效指标、进行监督和反馈等。
在企业管理中,控制原理被用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避免资源浪费和一切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5.激励原理:激励原理是指通过奖励和激励手段,提高员工的动机和工作表现的原则和方法。
激励原理包括设定明确的目标、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发展机会和培训、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等。
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这五大管理学原理在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例如,通过运用分工原理,企业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权力原理,企业可以建立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分配体系,确保组织高效地实施工作;通过组织原理,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控制原理,企业可以及时检测和调整组织的运作,确保实现组织目标;通过激励原理,企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一、管理学概述1.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组织管理1.组织的定义和特征2.组织的结构和设计3.权力与权威4.职权和职责5.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6.决策与沟通三、领导与管理1.领导与管理的定义和区别2.领导的特征和类型3.领导风格和领导能力4.领导行为和领导力量5.领导与激励6.领导与团队建设四、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功能2.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员招聘3.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4.培训与发展5.组织与职业发展6.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问题五、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内容2.企业竞争战略和市场定位3.资源配置和利益协调4.组织学习和创新5.战略执行和控制6.风险管理和变革管理六、营销管理1.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过程2.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选择3.产品策略和品牌管理4.价格策略和定价决策5.渠道管理和销售管理6.促销和客户关系管理七、财务管理1.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职能2.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3.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4.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5.资金管理和利润管理6.风险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八、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点2.项目的组织与计划3.项目的实施和控制4.项目的阶段和风险管理5.项目的终结和成果评估6.项目管理的软件和工具九、生产与运营管理1.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定义和目标2.产能与产量管理3.生产布局和工艺布局4.供应链管理和供应商选择5.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6.创新与持续改善十、国际管理1.国际管理的特点和挑战2.跨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3.跨文化管理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4.国际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5.国际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6.国际合作与竞争策略。
1.《管理学原理》管理的内涵;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下,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5)管理的手段是各项职能活动。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7)管理活动存在于一定的组织环境中。
管理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案组织: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整体。
2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领导: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贡献控制:监督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计划保持动态一致的过程。
周全的计划、严密的组织和杰出的领导,并不能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职能,因为它的存在可以确保组织朝其目标迈进。
管理具有两方面的性质,即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外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管理的共性。
它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不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的。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理论,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有利于结合我国国情学习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管理者;管理者就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全体人员。
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按照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可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职能管理人员。
什么是管理原理——原理是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管理原理就是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科学分析和总结,形成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规律。
其特征表现为:1.客观性——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该(必须)遵循。
2.稳定性——原理一方面具有时代性特点,另一方面具有稳定性,否则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
3.概括性——不是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一般的指导作用。
4.系统性——各个原理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转化的完整的统一体。
管理基本原理的内容:(一)系统原理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人们对有联系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总的描述。
它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管理是对组织进行的管理;而组织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原理在管理的原理中最具基础性的原理。
(1)集合性:子系统组合而成。
(2)层次性:构成系统的子(子)系统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3)相关性:系统中的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作用。
——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应从组织全局的角度,正确处理组织与各要素之间、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
2、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1)整体性观点(2)开放性观点(3)动态性观点(环境适应性观点)(4)综合性观点(集成、相关性、层次性)(二)能级原理1、什么是能级原理管理的能级原理,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能级结构中。
能级原理的运用,其重点在于如何使人的能量得到最有限度地发挥以实现目标。
2、能级原理的基本内容1)科学、合理地确定组织的能级结构2)、按层次需要选人、用人,使各种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1)能级与职级配置,使能者有其位;(2)能级与岗位配置,使能者有其岗;(3)能级与待遇配置,使能者有其利;(4)能级与能级交叉配置,实现能力优化组合。
人才: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吸引和留住人才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人性化管理: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20、埃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22、刺猬: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激励: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30、末位淘汰: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沟通:松下幸之助:“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什么是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是指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旨在指导和规范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
其提供了关于如何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的指导性原则,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1. 统一指挥原则:组织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组织活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2. 分权原则: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的规模和特点,将管理职权适当地下放,以便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3. 内外部协调原则:组织应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同时,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应保持紧密合作,实现工作的协同和高效。
4. 目标管理原则: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决策应该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确保整个组织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
5. 效益原则:组织应该追求最大化的效益,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的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6. 激励原则:组织应该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责任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7. 风险管理原则:组织应预见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应对,以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8. 学习与创新原则:组织应鼓励学习和创新,不断提升组织成员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竞争。
9. 培养领导者原则:组织应注重培养和选拔具有领导才能的管理者,建立良好的领导体系,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10. 责任追究原则:组织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管理者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5.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6.全面质量管理: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7.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8.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组织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
9.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0.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11.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12.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
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
1,管理的概念: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指挥他人用最好的工作方法获得最大的工作业绩。
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以人为本,驾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主要职能,有效整合组织的各种资源,创造效益的动态过程。
2,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目的性,管理的人本性,管理的组织性,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创新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3,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属性,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产生的,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和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体现为指挥劳动。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相关的属性,这一属性主要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4,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组织文化的组成要素:物质层,精神层,制造层。
5管理信息的基本特征:实用性,共享性,传输性,存储性,增值性,时效性,失真性。
6,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念,管理的首要原理是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是:人是组织的主体。
组织成员的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满足组织成员和社会公众的合理需求,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使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7,美国人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实施标准化,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例外原则,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8,法国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6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
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
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
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
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
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学原理有哪些管理学原理有哪些1、系统原理:为了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2、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3、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必须做到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4、封闭原理: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5、能级原理: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6、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7、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管理的对象是什么一般而言,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五要素。
具体介绍如下:1、人指被管理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下属管理人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还应包括预备劳动力的培养教育,以及整个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2、财包括经济和财务,是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掌握和支配的物质资料的价值表现。
对财力的管理就应该按经济规律进行有效管理,保证管理计划的完成。
3、物指对设备、材料、仪器、能源、以及物资的管理,使之物尽其用,提高利用率。
4、时间表现为速度、效率,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连绵不断的系统。
高效能的管理应该考虑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充分利用时间。
5、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信息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信息的管理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部分。
管理能力包括哪些管理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下面介绍的几种比较关键,第一,就是要有领导能力,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用自己的个人修养和魅力来影响下属,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下属卖力的工作。
第二,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工作中会有很多问题,有能力解决才能够有效化解冲突,处理矛盾,不至于团队是一盘散沙。
第三,进行工作计划的能力,工作的过程重要,结果也很重要,有详细的过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00054管理学原理(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是研究管理活动中普遍的、基本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以探讨组织和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目标,对于各种组织和管理问题进行基本原理的总结和规律的研究。
下面将从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学原理的内容和作用以及管理学原理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学原理指的是管理学中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指导管理决策和实践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原理包括了组织理论、管理思想、管理实践经验等。
它是对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组织的内部关系、环境的变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得出的一套理论体系。
管理学原理对于管理者来说,是指导他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指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二、管理学原理的内容和作用1.组织理论:管理学原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组织理论。
它研究了组织的构成、组织的结构、组织的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组织理论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组织的运行和管理。
2.管理思想:管理学原理还包括了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
例如,传统管理思想中的科学管理、行政管理、人际关系学等;现代管理思想中的弹性管理、创新管理等。
管理思想为管理者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3.管理实践经验:管理学原理还总结了管理实践中的各种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了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管理实践经验可以指导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学原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管理实践:管理学原理为管理者提供了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和工作安排。
2.解决管理问题:管理学原理总结了大量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3.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学原理研究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1、管理职能:依据组织三要素理论和组织平衡理论,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①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
②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
③确保必要的活动。
④领导。
2、权变理论: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
3、领导:领导是直接和具体的管理工作,管理者运用权利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的目标需要努力工作。
4、目标管理: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
5、控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
6、霍桑实验:根据科学的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7、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5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8、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要、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
主要的代表人物及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9、期望值理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取决于他对行动的结果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公式: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10、双因素理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11、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
12、心理契约: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13、决策: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抉择。
14、PERT网络分析法: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
15、不确定性:指事先不能准确做出合理的可能性评估。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思考题1.所谓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
组织要素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组织资源和组织环境。
2.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开展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4)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3.管理工作涉及一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业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
原因:组织的性质不同,活动的内容有别,对组织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开展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根据具体对象不同,管理工作可分为以上三个方面。
业务管理是任何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组织在业务活动中要利用诸多资源,其中人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人具有主动性。
最后,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会在财务上得到反映。
4.企业的任务可以从外部要求和内部需要这两个不同角度来考察。
从外部要求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任务与企业存在的社会理由有关,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企业存在,是因为该企业提供了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
因此,从外部来看,企业的首要任务先是要满足社会需求。
获取利润,为了实现企业存续和发挥发展的目标,为了使企业职工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一定利润。
5.人本原则即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
实现人本原则,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即组织被管理者参与活动方向、内容以及目标的选择、实施和控制。
实现人本原则,要为人服务,通过管理工作,充分实现组织成员的社会价值,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
6.适度原则就是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
管理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适情管理是指管理者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和能力来进行选择;适时管理则要求管理者根据环境和能力的变化来对这种选择进行调整。
第一章1,.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地(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3、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5.创新4,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社会属性5,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6.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本业务职能人际技能:与他人协作的职能概念技能:从整体上把握组织资源、活动和经济绩效的能力7.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第二章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1)劳动价值理论2)劳动分工理论3)“经济人”观点(2)查理·巴贝奇:1)“边际熟练”原则2)合理化建议制度3)利润分配制度工资收入组成:按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应给予的奖励按在生产中所做的贡献分得的利润(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管理制度:工作定额制度“第一流工人”制度刺激性付薪制度标准化制度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例外管理制度(4)杰布蕾斯夫妇:进行“动作研究”制定出一套砌砖的标准作业方法(5)对泰罗制的评价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提高了生产率,推动生产发展管理职能与职能执行的分离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6)法约尔:六种基本活动是①技术活动;②商业(经营)活动;③财务活动;④安全活动;⑤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会计、核算等);⑥管理活动(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依靠组织内的全体成员的互动。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有效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
(2)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3)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4)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5)人本管理:就是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管理原理。
(6)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7)标杆管理:(标杆管理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以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
它与流程重组、企业再造一样,基本思想是系统优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标杆管理就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同其它领袖企业进行对比和衡量,发现不足,找出差距,通过系统学习,把标杆企业的优势转化为自身的优势,最终超越竞争对手。
(8)菲德勒模式: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及情境给予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的一致性。
(菲德勒模型强调为了领导有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从领导者的素质出发强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行为,这为领导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9)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组织中的全体员工为主体,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建立一套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整个运营过程中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以确保用最有效的手段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工作过程。
十大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是指在组织中有效管理并实现组织目标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普遍方法。
在现代管理学中,存在着众多的管理学原理,这些原理经过实践的检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十大管理学原理,它们分别是:目标管理原理、计划管理原理、组织管理原理、指挥管理原理、协调管理原理、控制管理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原理、激励管理原理、沟通管理原理和学习管理原理。
一、目标管理原理目标管理原理指导着管理者设置明确的组织目标,并通过合理分解和细化,将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的具体任务。
管理者需要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时间节点和实现方式,并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和激励,确保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任务。
二、计划管理原理计划管理原理强调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时间计划、资源计划、质量计划等,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者需要制定可行的计划,并依据计划进行实施、监控和修正,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组织管理原理组织管理原理指导管理者对组织进行合理的分工、协调和协作。
管理者需要根据组织目标和职能划分,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并通过设定职责、权限和沟通渠道,促进员工之间的有效合作。
指挥管理原理要求管理者具备良好的指挥能力,通过正确的指导和激励,使员工全力以赴完成工作。
管理者需要理解员工的需求,确定合理的指导方式,并根据员工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激励。
五、协调管理原理协调管理原理强调管理者在组织内部及外部的协调和整合能力。
管理者需要处理各种利益冲突,统筹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高效实施。
六、控制管理原理控制管理原理要求管理者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以检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
管理者需要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监督和评估,实现对组织工作的有效控制。
七、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关注管理者在组织中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
管理者需要根据员工的能力、特长和意愿进行合理的岗位分配,并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是指在管理实践中所运用的基本原则、概念和方法,它以组织的目标为核心,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达到使组织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方法和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目标原则:目标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者应该明确组织的目标,并指导员工一起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效率原则:当资源有限时,应该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3.合理组织原则:将工作分解、分类、分工和分层,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从而使组织运行高效且秩序井然。
4.权责相关原则:权力与责任应当相互匹配,在分配职责和权限时应注重平衡。
5.控制原则:管理者应对组织运行的情况进行不断监控与调整,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6.合作原则:协调各种不同意见,合作和协同工作来解决问题。
7.适应原则:管理者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和创新。
二、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1.计划:即确定目标和选定达成目标的途径,制定计划是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
2.组织:将具有相互关联的各种工作活动组合成整体,达到全面协调和有效管理目的。
3.领导:管理者应对组织成员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激励,使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化。
4.协调:促进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而最大化效率和提高质量。
5.控制:对组织运行的情况进行监控,包括各项指标的跟踪,对运行情况出现问题时进行调整,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三、管理学的方法管理学的方法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五项管理职能所用到的相关技术和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方法:SWOT分析、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等。
2.组织方法: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分工细化、优化整合等。
3.领导方法:灵活的激励机制、良好的团队氛围,领导者的能力与知识等。
《管理学原理》课程练习第1-3章试卷总分:26 测试时间:--单选题一、单选题(共 26 道试题,共 26 分。
)1. 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管理者就是领导者B. 管理者对组织绩效起直接贡献作用C. 管理者决策时首先考虑组织整体利益D. 管理者最重要的作用是协调满分:1 分2. 管理就是A. 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B. 指挥C. 指导D. 决策满分:1 分3. 需要管理的首要原因是A. 认知有限B. 资源稀缺C. 羊群效应D. 目标冲突满分:1 分4.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非正式组织的特点A. 没有正式职务B. 以感情为基础C. 以爱好为基础D. 有职责权力的约束满分:1 分5. 有限责任企业的缺点是A. 所有权经营权分离B. 融资规模大C. 接班人能持续经营企业D. 决策风险小满分:1 分6. 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 一般而言,管理成效越高,组织成效越高B. 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成正相关线性关系C. 管理对组织成败起决定作用D. 组织成效受到管理成效、经济因素、竞争等多因素影响满分:1 分7. 家族企业的优点是A. 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离B. 融资规模大C. 接班人能持续经营企业D. 决策风险小满分:1 分8. 下列方法中,对企业文化管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A. 招聘符合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员工B. 培训C. 企业文化考核D. 精神领袖示范满分:1 分9. 经济组织的核心管理问题是A. 维持民主秩序B.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C. 控制预算D. 防止官僚作风满分:1 分10. 影响产业竞争激烈程度的因素不包括A. 产业集中度B. 商标知名度C. 转产成本D. 技术进步满分:1 分11. 下列内容中,哪个不是适应性文化的企业表现出来的特点A. 管理人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B. 管理人员及时发动变革C. 管理人员高度关注顾客D. 领导重视基层员工满分:1 分12. 下列哪个要素不是组织要素A. 人B. 目标C. 组织规范D. 政府垄断政策满分:1 分13. 关于企业文化,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 企业文化应推崇企业利益至上B. 企业文化要随环境而适应改变C.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D. 企业文化给与员工强有力的愿景满分:1 分14. 组织的构成子系统不包括A. 管理分系统B. 技术分系统C. 社会心理分析系统D. 自动化系统满分:1 分15. 官僚政府组织的最大特点是A. 法制和等级制B. 高层来自于贵族社会C. 低层官员支薪制D. 官僚作风严重满分:1 分16. 管理的内部环境不包括A. 文化B. 顾客C. 雇员D. 供应商满分:1 分17. 坚持管理的目标原则,不是因为A. 目标指明了组织方向B. 目标是激励因素C. 目标是法律合同D. 目标决定管理活动的过程满分:1 分18. 企业文化不可以通过下列哪个载体体现出来A. 口号B. 标语C. 领导演讲D. 英雄人物满分:1 分19. 动荡而复杂环境要求企业A. 采取分权的团队管理B. 加强职能部门的作用C. 集中控制加强纪律D. 建立严格的标准和流程满分:1 分20. 高层管理者花最多时间在下列哪个职能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控制满分:1 分21. 下列课程哪个不是基础的管理学课程A. 组织行为学B. 管理学原理C. 经济学D. 营销管理满分:1 分22. 评估一个机会,企业首先应评估A. 获利性B. 容量C. 风险D. 持续性满分:1 分23. 罗马教皇为什么能同时管理全球数百个红衣主教?A. 教皇是神之子B. 经过严格培养和挑选,教皇能力超强C. 天主教事务简单D. 红衣主教能力很强满分:1 分24. 成功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是A. 传统管理职能B. 沟通C. 网络联系D. 人力资源管理满分:1 分25. 企业面临很大机会而资源有限时,应该采取A. ST战略B. WO战略C. SO战略D. WT战略满分:1 分26. 企业文化组合要素中不包括A. 价值观B. 信念C. 共识管理学原理》课程练习第4-5章试卷总分:27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 27 道试题,共 27 分。
)1. 在共享权力下,组织的权威依靠A. 职权B. 知识与经验C. 工人对管理层的尊敬D. 工人受工资刺激满分:1 分2. 闵斯特伯格没有做出下列哪项贡献A. 创立工业心理学B. 帮助企业挑选工人C. 首创测试工人的方法D. 电车事故主要原因是工人身体健康问题满分:1 分3. 科学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不包括A. 建立一门严格的科学B. 科学地挑选、教育、培训工人C. 管理人员与工人亲密合作D. 提高工人待遇满分:1 分4.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工人收入B. 提高生产效率C. 强调管理人员与工人亲密合作D. 满足工人心理要求满分:1 分5. 福莱特认为,最好的领导者特征是A. 要求人们为其服务B. 依靠职位与下级对他的服从C. 鼓励人们对客观形势规律做出反应D. 由随从帮助其行使职能满分:1 分6. 提出改善监工领导方式的研究学者是A. 特纳B. 沃纳C. 梅奥D. 斯诺满分:1 分7. 霍桑试验中的绕线室试验发现A. 工人生产效率提高了B. 工人形成小集团C. 工人产量高于管理当局规定产量D. 工人感到受到管理当局重视满分:1 分8. 统一指挥是指A. 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B. 只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C. 统一领导D. 职能工长制满分:1 分9. 马斯洛的最高层次需要是括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尊重需求满分:1 分10. 下列哪项不是韦伯对权力的分类A. 合理合法的权力B. 神授权力C. 传统权力D. 专家权力满分:1 分11. 下列哪项不是霍桑试验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启示A. 工资刺激仍能提高生产效率B. 需要培养与工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技能C. 需要满足工人工人的感情、心理需求D. 需要禁止非正式组织满分:1 分12. 下列哪个人物不是古典管理理论创始人A. 甘特B. 泰罗C. 法约尔D. 韦伯满分:1 分13. 官僚组织的缺点不包括A. 忽视人性的要求B. 忽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C. 过分强调规章制度D. 专业化标准化满分:1 分14. 霍桑试验的目的是A. 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B. 工人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的关系C. 工人与监工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的关系D. 技术工艺的提高满分:1 分15. 古典管理理论在人性方面,认为人是A. 理性的经济人B. 经纪人C. 管理人D. 社会人满分:1 分16. 泰罗在米德维尔钢铁厂,首先进行的研究是A. 工具标准化B. 工时研究C. 职能制D. 管理例外原则满分:1 分17.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A. 一种需要满足后,不会被另一种需要替代B. 每一时刻只有一种需要对人产生影响C. 人们需要的满足一般是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D. 较高层次需要满足途径少满分:1 分18. 下列哪项不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A. 人是社会人B. 注重非正式组织的管理C. 建立以社会与人群技能的新的领导方式D. 提高工资刺激工人提高生产效率满分:1 分19. 福莱特的结合方法是指A. 工人和雇主要看到共同点,找出使双方满意的方法B. 一方妥协的方法C. 一方统治另一方的方法D. 谈判的方法满分:1 分20. 下属说法,哪个不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控制满分:1 分21. 下属说法,哪个不是法约尔的观点A. 管理具有普遍性B. 管理人员可以培养C. 管理人员需要管理能力D. 法国不缺乏管理职业教育满分:1 分22. 下属说法,哪个不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A. 劳动分工原则B. 人员平等原则C. 统一指挥原则D. 统一领导原则满分:1 分23. 下列哪项不是官僚组织的要素A. 劳动分工B. 按照规章制度办事C. 等级原则D. 选举行政人员满分:1 分24. 相对于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哪个方面差异最大A. 社会人替代经济人B. 人是团体人而不是个人的人C. 非理性模式替代理性模式D. 侧重个人行为规律满分:1 分25. 对工人的激励方面,泰罗采取的方式是A. 工时研究B. 与工人建立亲密关系C. 差别计件工资制D. 区分工人等级满分:1 分26. 法约尔提出的企业基本活动不包括A. 生产活动B. 管理活动C. 会计活动哪D. 技术活动满分:1 分27. 福莱特认为,控制是由下列哪项因素来控制?A. 上司的命令B. 事实C. 规章制度D. 法律满分:1 分管理学原理》课程练习第6-7章试卷总分:26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 26 道试题,共 26 分。
)1. 经营管理理论学派认为,管理理论的框架是A. 人性的假设B. 管理职能C. 管理决策D.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满分:1 分2. 下列哪项不是伯纳德提出的协作系统的三要素A. 协作意愿B. 共同目标C. 信息联系D. 流程标准满分:1 分3. 知识产生过程中,关键途径是A. 隐性知识显性化B. 隐性知识隐性化C. 员工教育培训D. 技术研发满分:1 分4. 效力是指A. 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B. 组织成员工作的成果C. 个人动机满足的程度D. 企业的竞争力满分:1 分5. 影响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最大因素是A. 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B. 人性认识发生变化C. 技术进步D. 竞争激烈满分:1 分6.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不包括A. 改善心智模式B. 系统思考C. 建立共同愿景D. 绩效考核满分:1 分7. 权威接受理论认为,领导的基础是A. 寻找到双方满意的方案B. 被下级接受C. 命令D. 下级能力高满分:1 分8. 决策理论学派认为,人们在决策时,最可能没有受到下列哪项因素影响A. 学习B. 记忆C. 习惯D. 理性分析满分:1 分9. 组织长远的全局的行动方案是指A. 专业计划B. 战略计划C. 管理计划D. 作业计划满分:1 分10. 适合小型企业的预算方法是A. 零基预算法B. 增量预算法C. 现金预算法D. 利润预算法满分:1 分11. 适合风险比较大的企业研发的计划选择方法是A. 经验法B. 试验法C. 研究与分析法D. 观察法满分:1 分12. 下列哪项是管理者成效与发展的衡量指标A. 部门经理每月读一本管理书籍B. 部门经理收入提高5%C. 部门管理人员多D. 工人离职率15%满分:1 分13. 管理人的决策行动模式是A. 踌躇——选择型B. 刺激——反应型C. 分析——选择型D. 拍脑袋型满分:1 分14. 大金空调专注于研究空调制冷技术,广告促销少,产品价格高。
这属于哪种战略?A. 攻势B. 守势C. 分析D. 被动满分:1 分15. 下列哪个因素是房地产企业扩大开工量的限定因素A. 市场需求B. 政府支持政策C. 利率政策D. 企业实力满分:1 分16. 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不需要A. 制订的目标比能完成的高B. 目标实施过程下级与上级反馈沟通C. 上级事事过问D. 高层管理者承诺支持满分:1 分17. 管理理论丛林的提出者是A. 西蒙B. 伯纳德C. 孔茨D. 明茨伯格满分:1 分18. 管理人的决策原则是A. 满意原则B. 最优原则C. 改变航道原则D. 灵活性原则满分:1 分19. 企业内部前提条件不包括A. 核心技术B. 核心管理能力C. 企业资源D. 供应商忠诚度满分:1 分20. 经营管理理论学派的分析方法是A. 田野调查法B. 两部分类法C. 计算机模拟法D. 统计分析方法满分:1 分21. 下列哪项是非程序化决策A. 财务报销B. 生产计划调度C. 联想收购IBM的PC机事业部D. 文件收发满分:1 分22. 判断一个决策是否正确,应该A. 通过价值要素判断B. 通过决策者的满意程度判断C. 通过事实要素判断D. 通过员工满意程度判断满分:1 分23. 下列哪项不是管理者的人际关系角色A. 挂名首脑B. 领导者C. 联络者D. 传播者满分:1 分24. 伯纳德认为,组织系统的实质是A. 控制系统B. 管理职能系统C. 协作系统D. 人的系统满分:1 分25. 西蒙认为,管理的实质是A. 决策B. 管理职能的实现过程C. 实现组织目标D. 协作满分:1 分26. 计划的承诺原则是指A. 确定计划合理完成期限B. 高层承诺对计划的支持C. 下级对计划的完成承诺D. 计划与组织目标一致满分:1 分《管理学原理》课程练习第8-10章试卷总分:19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 19 道试题,共 1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