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3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皓月)
一,问答:
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1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3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4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5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机:全身气血虚衰。
6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2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简述太阳病伤寒、中风的鉴别要点。)
太阳中风主症:①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②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③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⑤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太阳伤寒主症:①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③无汗—寒性收引,汗孔闭塞。④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病机:寒邪袭表,卫阳郁遏,营阴郁滞。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要麻黄汤)。
脉浮:①表未解,阳浮而阴弱,其脉必浮而无力。②里热外蒸,必浮而有力。发热:汗随热泄,其热较轻,只是微热。②里热外蒸,其热较重。渴:①三焦膀胱功能失职而正津不布,故见消渴、水逆。②热结水停,较五苓散之渴程度轻,饮后可缓解,无吐。小便不利:①三焦阳虚,气化失司,小便必清。②下焦水热郁结,小便必赤。治疗:①泽泻配茯苓猪苓利水通阳,白术健脾散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表里同治。②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滑石阿胶清热利窍,育阴行水使湿热下泄。
4、结胸三症?
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典型脉症。
因被医家称为“结胸三症“
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临床意义:是辨证论治的原则)
主症,方中有炮附子辛热壮肾阳,白术燥湿健脾,生姜宣散佐附子助阳,茯苓淡渗佐白术健脾,芍药活血脉,利小便,不用人参。
附子汤主治少阴病阳虚寒湿身痛证,以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口中和,其背恶寒为主证。辨证要点是口中和,背恶寒。方中炮附子温经回阳,去湿止痛,配人参温补元阳,扶正祛邪,配白术温补脾阳,化湿止痛,佐茯苓健脾利湿,佐芍药通络止痛,共奏补阳化湿,温经止痛之功。
大黄黄连泻心汤。
证侯:心下痞,伴口渴心烦,小便赤,舌红,苔黄等热象。
病机:邪热郁于中焦。
煎服法:将大黄、黄连用煮沸的水浸泡三到五分钟,取其汁分再服。
临床意义:意在取其气之轻扬,不欲其味之重浊,使之利于清无形之热而不在泻有形之邪。
附子泻心汤。
证侯:心下痞闷不适,伴身热、口渴、心烦、尿赤、脉数,在此基础上复有恶寒,汗出,卫阳不足之证。
病机:邪热郁于中焦(热痞)兼表阳虚。
煎服法:附子别煮取汁,三黄(黄芩、黄连、大黄)用煮沸之水浸泡三、五分钟,取两者汁混合分
服。
临床意义:三黄沸水浸泡取汁,取其气之轻扬以泄热消痞,炮附子另煎去汁,则辛热醇厚之性,尽
收其中,以利温经复阳。
☆热痞证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两者虽同属热痞,但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病机仅为
胃热气滞,其主证是心下痞,按之濡与里热证如心烦、口渴、小便黄赤等组成。治以泻热消痞。方
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中大黄泻热和胃,黄连泻心胃之火,黄芩泻中焦实火。并用麻沸汤渍,取其
气之轻扬,以清上部无形之热。与之相比,附子泻心汤证病机为胃热气滞,兼有卫阳不固。主证除
热痞之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等证外,又见卫阳不固之恶寒汗出。治以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用附子泻心汤。方用大黄、黄连、黄芩以沸水浸渍少顷,取其气以清上部之邪热,附子别煮取汁
以扶阳固表。
16、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均为阳虚水停证,二者有何异同?
同:均为水饮为患,而见头眩,脉沉。
异:苓桂术甘汤证主要是脾阳虚,水停中焦,病情轻,水气上冲而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
眩,脉沉紧。
真武汤证实少阳阳虚水冷,水停下焦,病情重,轻者仅见四肢重痛,重者可见四肢浮肿,症见发热,
心下悸,头眩。重者还可出现水饮横流四溢,遍及全身上下,症见腹痛,自下利手足厥冷。四肢沉
重疼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呕或小便不利等。
17、简述炙甘草汤证的主要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及煎药治。
主要证侯:脉结代,心动悸。病机:气血两虚,脉道不充。
治法: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方药:甘草4、生姜3、人参2、生地黄1斤、桂枝3、阿胶2、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煎药法: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去渣纳阿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18小青龙汤证为何有“或渴”、“不渴”、“服汤已渴”三种表现?
小青龙汤证出现或渴是饮停影响气化,津液不能上承。不渴为水饮内停本象,未影响气化。服汤已
渴是指停饮之证,服小青龙汤后,温化之余,上焦津液一时不足,故见口渴,随之停饮得化,气机
畅通,水津四布,口渴必除。小青龙汤证中有“不渴”“或渴”“服汤已渴”其病机如何?
“或渴”因水饮内停,正津不布“不渴”则因水饮未阻遏正津上达“服汤已渴”属水饮初化,津液
一时不足,可有短暂口渴,这种口渴是水饮得温化,病向愈之征,并非伤津,勿需治疗。
19心阳虚共有5证。
①心阳虚心悸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其治法是温通心阳。方用桂枝甘
草汤(桂枝、炙甘草)。
②心阳虚烦躁证:方药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③心阳虚惊狂证:方药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牡蛎、
蜀漆、龙骨)
④心阳虚奔豚证:方药为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
⑤心阳虚欲作奔豚证:方药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20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和病机是什么?
。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是:发热,大汗出,舌上燥而口渴甚,伴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脉洪大。
病机是:邪热炽盛,津气两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