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墨梅》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6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墨梅》教案及反思《墨梅》课文原文王冕〔元代〕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我家一作:吾家;朵朵一作:个个)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颜色一作:颜色好)《墨梅》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会读诗1、 (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
(幻灯)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
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
味道出来了。
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
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
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墨梅指的是只用黑色水墨画成的梅。
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介绍题画诗。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
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小学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墨梅》优质课公开课教
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墨梅》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墨梅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有哪些?喜欢梅花吗?古代诗人也喜欢梅花呢。
元代诗人王冕就是一位爱梅之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他的千古佳作《墨梅》(板书课题,王冕)简介王冕:他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多才多艺。
他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就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
2.墨是什么意思?墨梅呢?(出示PPT)对于墨梅还有一个小故事:北宋时期,有一个叫仲仁得人,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以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出示PPT)
他给这幅画题写了一首诗,(出示PPT)
活动2【讲授】墨梅
自助合作,初步感知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
这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它的节奏一般是××/××/×××,读出韵味来。
(学生读)。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墨梅》教学目标:1、认识“砚、痕”这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考你们的课外知识,怎么样?A“岁寒三友”是哪“三友”?B、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预设《青松》、《竹石》、《梅花》。
师:在岁寒三友中,松是坚贞不屈的典范;竹是一个顽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象征;而梅呢,傲霜斗雪,芳香高雅。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岁寒三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读课题。
释题:墨梅,就是王冕用墨画的一株梅花树。
简介诗人:王冕是元朝的诗人和画家,多才多艺。
他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
读准“砚、痕”这两个字的读音。
3、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4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A.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
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1)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2)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
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可能提出的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2)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3)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师小结:四、品诗。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出示: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3)出示《墨梅图》。
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
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
生自读。
(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师将古诗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
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等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1、师:作者借墨梅到底想表明自己怎样的心迹呢?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出示:王冕资料。
师:王冕虽然学得满腹经纶,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仅贵,一次次伤尽失意之后,他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沂东九里山,以作画换米为生。
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2、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齐诵《墨梅》!五、拓展。
1、师:同学们,通过品词品句,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等方法,我们走进了王冕的内心,看到了一个不向世俗低头的高洁之士。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也赞美过梅花: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
卢梅坡《雪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卜算子。
咏梅》)2、指导学生了解大意,练习诵读。
3、课后进一步搜集、积累咏梅颂梅的诗词名句。
板书设计: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花色淡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同凡俗不要人夸好颜色,气清香只留清气满乾坤。
托物言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会读诗1、(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
(幻灯)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
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
味道出来了。
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
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
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墨梅指的是只用黑色水墨画成的梅。
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介绍题画诗。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
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读一二句。
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鲜艳的色彩)“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读三四句,说意思。
“清气”“乾坤”说全诗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诗里,再诗读,是不是诗味更浓了?三、悟梅魂1、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你能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句吗?板书:墨痕——淡(清雅素淡)清气——满2、(幻灯回《墨梅图》)《墨梅》中的梅花个个清雅素淡、冰清玉洁,可有人却说:“王冕,你不去画娇艳的荷花,只画这素淡的梅花,哪里还会有人喜欢你,还会喜欢你的画呀!”于是王冕就给这画题上了诗,也给了回答,你能找到吗?(为什么不画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挑花和丰腴的海棠花?为什么不画粉色\白色\红色的梅花?)3、为什么不画得鲜艳夺目一些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的颜色好不好看?我们来看一看。
(1)拓展写“色”的诗:苏轼诗《红梅》: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随春天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但是那像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地表露在少女的面容上。
美不美?再看曹雪芹的。
(有好颜色却刻意不画,墨梅与那些红梅、白梅相比,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她不靠鲜艳的颜色来取悦别人,她只想让——清新的香气充盈在天地之间)(2)与墨痕的淡相对的,是清气的——(满)拓展写“香”的诗:爱梅的诗人多,赞梅花之香的诗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现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只不过暗香一词也并非词作者原创)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
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辉。
每当夜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3)这么多人钟情于梅花的清香?在这里吸引文人墨客的仅仅是香气本身吗?香气还代表什么?(继续出示诗句:坚强品格、高贵气节、勤奋、刻苦、高洁、脱俗)为什么不两全其美?(色——外表,气——内在,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的精神)王冕独爱梅花的清香,以至于放弃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泽,而选择以“淡墨痕”来画梅,目的是为了突出——香气,清香。
4、感受“人”同学们,王冕一生写了无数咏梅的诗,以这首《墨梅》最为有名。
他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
出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后人对王冕的评价,你能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吗?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
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
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读到这里,现在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流、留比较:后者留存、留下,前者流动、流溢)王冕仅仅是在写梅花吗?(自喻,他不在乎“颜色好”,一指梅的颜色,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来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暗指名誉、钱财、地位,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溢在天地之间,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