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排水管道坡度限值
- 格式:doc
- 大小:605.50 KB
- 文档页数:3
室外管网技术规范标准范:管径≤300mm时,槽深不得超过1.5m;管径>300mm时,槽深不得超过2.0m;沟底宽度应略大于管道外径1.0-1.5倍;沟槽底部应为平整的土层或砂垫;沟槽两侧边坡坡度不得大于1:1.5;沟槽开挖后,应及时清理沟槽内的泥土和杂物,保持沟槽干燥清洁。
3.2.管道安装3.2.1.管道铺设前,应进行管道长度和坡度的检查,确保管道的长度、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应检查管道的口径、材质、壁厚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2.2.管道安装时,应保证管道的轴线与设计轴线一致,管道的连接应严密牢固,不得有渗漏现象。
对于塑料管道的连接,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热熔连接或电熔连接,不得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3.2.3.管道铺设完毕后,应进行试压或试验验收,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试压或试验验收的具体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4.验收与保养4.1.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并向甲方提供验收报告和相关资料。
4.2.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具体保养和维护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若发现管道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1.4.在开挖前,必须清楚地了解地下障碍物和地面上高压线缆的位置和高度,并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挖土机在工作时没有障碍物。
挖掘出的土方应该放置在距离沟边0.8米以外的地方,高度不应超过1.5米,必须按照要求放置坡度,不能随意堆放,以免影响其他工程。
3.1.5.为保持沟底原土不被扰动,必须留出比沟底设计标高高出300毫米的原土层,采用人工清挖。
在开沟时,测量人员必须密切配合,严禁超挖现象的出现。
在开挖排水管道的土方时,沟底应按照设计要求的坡度施工。
3.1.6.在软土地基、流沙、溶洞等不稳定地层内开槽时,必须根据现场情况按规范要求设置沟槽支撑。
3.1.7.开挖市政接驳管线时,应避开天然气、国防光缆等特殊设施(可参考XXX出具的隐蔽管线图)。
室外排水规范最新规范标准室外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从建筑物、道路等区域排出,以防止内涝和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室外排水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室外排水规范的最新标准概述:1. 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室外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和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设计。
- 应采用雨污分流制,以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 排水管道材料:- 排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耐磨损、不易堵塞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等。
- 管道连接应保证密封性,防止渗漏。
3. 排水管道尺寸:- 管道直径应根据设计流量、流速和地形条件确定,以确保排水畅通。
- 应避免管道过小导致排水不畅,或过大造成资源浪费。
4. 排水管道坡度:- 管道应有足够的坡度以保证水流速度,防止沉积物积累。
- 坡度设计应考虑地形和土壤类型,以适应不同的排水需求。
5. 检查井和雨水口设置:- 检查井应设置在管道的转折点、管道交汇处和需要维护的位置。
- 雨水口应均匀分布在道路两侧,以收集地表径流。
6. 排水系统的维护:- 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管道畅通无阻。
- 对于易堵塞的区域,应增加检查频率。
7. 环境保护措施:- 室外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如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 应采取措施减少排水过程中的噪音和异味。
8. 智能化管理:- 鼓励采用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 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排水系统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9. 法规和标准遵循:- 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 应定期更新规范,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变化。
10. 公众参与和教育:- 加强公众对室外排水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参与度。
-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排水系统的使用效率。
110下水管坡度标准110下水管坡度标准在排水系统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水管坡度的设计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下面将对110下水管坡度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概述110下水管坡度标准是指在排水系统设计中,下水管道在安装时应保持一定的坡度,以确保排水顺畅。
这个坡度标准通常是根据管道的材质、管径、使用场合等因素来确定的,一般应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二、坡度的重要性1.排水效率:合适的坡度可以确保水在管道中顺利流动,避免堵塞和积水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排水效率。
2.防止反流:合适的坡度还可以防止污水反流回上游管道,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保护管道:合适的坡度有助于减轻管道内部的冲刷和磨损,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三、坡度标准110下水管坡度标准通常是根据管道的材质、管径、使用场合等因素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坡度标准:1.PVC管道:对于PVC材质的管道,一般推荐的坡度为1%-2%。
这个范围内的坡度可以确保水在管道中顺利流动,同时避免对管道造成过大的冲刷。
2.铸铁管道:对于铸铁材质的管道,推荐的坡度通常为0.5%-1%。
由于铸铁管道的材质较厚,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刷力,因此坡度可以适当减小。
3.室外排水管道:对于室外排水管道,由于需要考虑地形、降雨等因素,推荐的坡度通常为0.3%-0.5%。
这个范围内的坡度可以确保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排水系统仍能保持正常运行。
四、注意事项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坡度应均匀:在安装下水管道时,应确保坡度在整个管道长度上保持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2.避免急转弯:在设计排水系统时,应尽量避免急转弯,以免对水流造成过大的阻力,影响排水效率。
3.定期检查维护:为了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定期对下水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堵塞物和修复损坏部分。
总之,110下水管坡度标准是排水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排水系统设置要求市政排水(雨水、污水)井设置,规范中要求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检查井,方便检查及清理管道。
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是根据管道的走向而设置的,不按规范设置间距执行,但在直线管段上需要按一定的间距来设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应根据疏通方法、疏通器具等具体情况确定,只是参照规定取值,规定距离为最大限,结合现有疏通器具长度及操作实际综合考虑,不能超过最大限值。
市政检查井最大间距管径净高(mm) ,污水管道最大间距(m),雨水(合流)管道最大间距(m)200~400 40 50500~700 60 70800~1000 80 901100~1500 100 1201600-2000 120 130排水检查井间距与管径大小和排水管线性质有关,雨水管线和合流管线的检查井间距是一样的,污水的检查井间距要小一些。
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管径小于等于15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20m,管径大于等于20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0m。
室外排水与市政排水分界以市政排水接入井为分界。
市政排水管道上的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市政疏通有专门工具)。
双壁波纹埋地排水管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应设置排水检查井,排水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宜符合相应的规定。
双壁波纹埋地排水管直线管段排水检查井最大间距公称直径DN(mm) 最大间距(m)污水管道,雨水(合流)管道(m)DN<200 20 30200 40 50500 60 70800 80 901000 100 120DN>1500 120 120双壁波纹埋地排水管检查井的距离最大间距适于室外排水,不适于市政排水,市政排水也不常用双壁波纹管。
施工中有时为避免检查井正好在建筑物入户门,往往调整检查井的位置,但不能大于最大距离。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雨水排水坡度【篇一:室外排水管道最大坡度】室外排水管道最大坡度室外排水管道最大坡度在规范中没有具体规定,但根据管道材质能够承受冲刷的能力,不同材料的管道规定了不同的最大流速。
如果流速超过就要设置跌水井消能。
管径、流速与坡度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不同材质和不同大小的管道有不同的排水最大坡度的。
ps:4.2.5 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应遵守下列规定:1 金属管道为 10.0 m/s;2 非金属管道为:石棉管道 3.0 m/s;混凝土管道4.0 m/s;塑料管道 4.0 m/s。
管径-最小坡度的关系、管径-最大坡度的关系管径(mm)最小坡度(%0) 管径(mm)最大坡度(%0)200 4.0 200 100250 3.0 250 70300 2.2 300 50350 2.0 350 50400 1.5 400 50450 1.3 450 50500 1.13 500 30600 0.9 600 25700 0.725 700 25800 0.6 800 25900 0.6 900 251000 0.5 1000 201200 0.5 1200 181400 0.5 1400 151600 0.5 1600 121800 0.5 1800 112000 0.5 2000 9.52200 0.5 2200 8.52400 0.5 2400 7.52600 0.5 2600 6.5【篇二:排水坡度规范】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室外排水设计规则1. 引言室外排水设计是指在建筑物周围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用于收集和排放降雨水、雪水和其他表面径流。
室外排水设计的目的是确保水流畅通,并避免水浸入建筑物或造成周围地区的洪水。
本文档将介绍室外排水设计的规则和要点。
2. 设计原则室外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规划:在设计之前,需综合考虑场地性质、地形、建筑物布局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综合规划:在设计之前,需综合考虑场地性质、地形、建筑物布局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 合理坡度:排水管道应设计适当的坡度,以确保水能顺利流动,避免积水和堵塞。
合理坡度:排水管道应设计适当的坡度,以确保水能顺利流动,避免积水和堵塞。
- 合理布局:排水系统布局应合理,避免管道交叉、交错,以便排水管道的施工、维修和清洁。
合理布局:排水系统布局应合理,避免管道交叉、交错,以便排水管道的施工、维修和清洁。
- 防止反流: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水回流,防止污水倒灌进建筑物内部。
防止反流: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水回流,防止污水倒灌进建筑物内部。
3. 设计要点室外排水设计的要点如下:- 雨水收集和利用: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清洗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从而降低对自来水的需求。
雨水收集和利用: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清洗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从而降低对自来水的需求。
- 雨水径流控制:通过设置合理的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如雨水花园、绿化带等,减少降雨引起的洪水,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雨水径流控制:通过设置合理的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如雨水花园、绿化带等,减少降雨引起的洪水,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 降低污水排放: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污水排放系统,减少对室外排水系统的压力,避免排水管道堵塞和泄漏。
降低污水排放: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污水排放系统,减少对室外排水系统的压力,避免排水管道堵塞和泄漏。
- 雨水暂时存储:在排放口附近设置雨水暂时存储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以减缓排水系统的喷涌压力,防止排水过程中的暂时涌水现象。
给水管道坡度要求水管道坡度是指管道运行方向上的高程差与管道长度之比。
在设计和施工水管道时,合理的坡度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管道的流速和排水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管道坡度的要求。
1.定义和计算在给水管道中,坡度被定义为头尾两端的高程差除以流动方向上的水平距离,通常以千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来表示。
计算水管道坡度的公式如下:坡度=(水管道高程差/流动方向上的水平距离)×1000‰例如,如果水管道两端的高差为1米,流动方向上的水平距离为10米,则坡度为:坡度=(1/10)×1000‰=100‰2.坡度的影响合理的水管道坡度能够保证水沿着管道自然流动,避免积水和堵塞等问题的发生。
坡度过大可能导致水流速度过快,增加管道磨损的风险;而坡度过小可能导致水流速度过慢,使得杂质和沉淀物无法顺利排出。
3.坡度的要求(1)根据流速要求确定坡度水管道的流速由设计需求和管道材质等因素决定。
一般来说,给水管道的水速应在0.6-1.5米/秒之间,排水管道的水速应在0.9-2.0米/秒之间。
根据所需的流速要求,可以确定合理的水管道坡度。
(2)考虑管道长度和落差确定坡度在设计水管道的坡度时,需要考虑管道的长度和头尾两端的高程差。
一般来说,长距离的管道应采用较小的坡度,以减少管道的磨损和能量损失;而高差较大的管道则可以采用较大的坡度,以提高排水能力。
(3)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总之,合理的水管道坡度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管道的流速和排水能力,避免堵塞和积水等问题的发生。
在设计和施工水管道时,需要根据流速要求、管道长度和头尾高程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管道的正常运行和长久使用。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一、引言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旨在确保户外环境的排水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减少自然灾害和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室外排水设计的标准要求和规范,以帮助读者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二、设计原则1.合理布局:室外排水系统的排水管线应能满足排水需求,并在总体布局上合理分配各个部分,以确保排水的均匀和有效。
2.适当倾斜:室外排水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坡度,使水流能够迅速而顺畅地流向排水口,防止积水和泥沙堆积。
3.高质量材料:优质、耐久、防腐蚀的材料应被使用在室外排水系统的建设中,以延长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
4.合理尺寸:管道的直径和截面积应根据排水量来确定,以确保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排水量不会超过管道的承载能力。
三、排水系统设计要求1.雨水排水系统:(1)汇水区划分:根据场地地形和建筑物布局,将整个场地划分为相应的汇水区,每个汇水区都需要有相应的排水设施。
(2)排水管线布置:根据汇水区的位置、大小和地形等因素,合理布置排水管线,使之在整个系统中协调工作。
(3)排水设施设置:在每个汇水区的合适位置设置排水口、检查井和雨水收集装置,以进行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2.污水排水系统:(1)管道选择:根据污水排放量和排放速度,选择适当的管道材料,如PVC管、铸铁管等,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2)排水口设置:在污水产生的区域设置相应的排水口,以便及时排放污水,避免积水产生。
(3)处理设备设置:根据场地的需求,合理设置下水道、沉砂池等处理设备,以净化污水,防止污染环境。
3.地面水排水系统:(1)排水网布置:根据地表的坡度和排水需求,合理布置地面水排水网,以确保地表水能够迅速排放。
(2)沟槽宽度和深度:根据地面水的流量和流速,确定沟槽的宽度和深度,以容纳和引导水流。
(3)过滤设备设置:在地面水排水网入口处设置过滤设备,以防止杂物和泥沙进入管道系统,造成堵塞和损坏。
四、排水系统维护要求1.定期检查:对室外排水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倾斜程度和漏水情况,以及排水口和检查井的畅通性。
室外排水管网排水管道安装规范1)排水管道的坡度必需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无坡或倒坡。
2)管道埋设前必需做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排水应畅通,无堵塞,管接口无渗漏。
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加1m,时间不少于30min,逐段察看。
3)排水铸铁管采纳水泥捻口时,油麻填塞应密实,接口水泥应密实饱满,其接口面凹入承口边缘且深度不得大于2mm。
4)排水铸铁管外壁在安装前应除锈,涂二遍石油沥青漆。
5)承插接口的排水管道安装时,管道和管件的承口应与水流方向相反Q6)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采纳抹带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抹带前应将管口的外壁凿毛,扫净,当管径小于或等于500mm时,抹带可一次完成;当管径大于500mm时,应分二次抹成,抹带不得有裂纹。
②钢丝网应在管道就位前放入下方,抹压砂浆时应将钢丝网抹压坚固,钢丝网不得外露。
③抹带厚度不得小于管壁的厚度,宽度宜为80~100mm。
7)硬聚氯乙烯管道胶圈接口或粘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弹性密封胶圈的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卷褶、破损、重皮等缺陷。
2胶粘剂必需采纳符合管道材质要求的溶剂型胶粘剂。
3管道应直线敷设,遇特别情况需要利用柔性接口折线敷设时,相邻两节管纵轴线的允许转角一般情况下不得大于20。
4当管道穿越铁路、高等级道路、路堤及构筑物等障碍物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钢、铸铁等材料制作的保护套管。
套管内径应大于管道外径300mπι,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端部处空间用填料填塞。
5管道不得敷设在建(构)筑物基础下地基扩散角受压区范围内。
6沟槽槽底净宽度,宜按管外径加0.6m确定,便于人工在槽底作业。
7开挖沟槽,应严格掌控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
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的原状士应予以保留,在铺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不得回填泥土,可换填最大粒径10一15mm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
室外排水规范1. 引言室外排水是指将建筑物、道路、广场等室外区域产生的雨水或污水排放到污水管网或其它合适的处置系统中,以保持室外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室外排水规范旨在规范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持久使用。
2. 设计要求2.1 排水系统布置•室外排水系统的布置应考虑降雨量、降雨频率以及排水的需求。
•排水系统应合理布置,确保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和漫水现象的发生。
•为了方便清洁和维护,排水井和管道宜设置在易于检查和维修的地方。
2.2 排水管材料选择•室外排水系统的管材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抵御大气环境中的腐蚀。
•常用的排水管材料包括PVC管、钢管、铸铁管等,根据具体使用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材料。
2.3 排水管直径和坡度•排水管道的直径和坡度应根据设计流量和管道长度来确定。
•确保排水管道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将水排出,避免积水和倒流的情况。
2.4 排水口设置•室外排水系统应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排水口,确保周围地面不积水。
•排水口应具备防止异物进入的功能,防止堵塞。
3. 施工要求3.1 排水管道安装•排水管道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管道连接应密封牢固,确保不漏水。
•水平安装时应保持一定的坡度,确保水能够自由流动。
3.2 排水井和检查井安装•排水井和检查井应在合适的位置和距离设置,并与排水管道相连接。
•确保井盖能够承受预计的荷载,避免发生井盖移位或坍塌的情况。
3.3 排水口安装•排水口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置,确保位置合理、数量适当。
•排水口的防堵设计要满足防止异物进入但允许水流顺畅排出的要求。
4. 维护管理4.1 定期清理•室外排水系统应定期清理,清除排水管道中的污物和杂物,保持畅通。
•排水井、检查井和排水口也应定期清理,防止阻塞或漏水。
4.2 检查排水系统•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的完整性,确保管道密封良好,井盖无松动或破损。
•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避免进一步损坏和影响排水效果。
4.3 防冻措施•在寒冷地区,要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以防止冰冻导致排水管道破裂或堵塞。
室外排水管道安装技术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室外排水管网安装技术标准一、主要控制项目1、排水管道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无坡或倒坡。
2、管道隐蔽埋设前应做灌水试验或通水试验,排水应畅通,无堵塞,接口无渗漏。
检查方法: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加1.0m,时间不少于30min,逐段观察。
3、管道及管座不应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
4、沟基的处理和井池的底板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排水检查井、池的底板及进、出水管的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15mm。
检验方法:用水准仪及尺量检查。
6、设在通车路面下或小区道路下的各种井室的井盖,应使用重型井圈和井盖,井盖上表面应与路面相平,允许偏差为±5mm。
绿化带上和不通车的地方可采用轻型井圈和井盖,井盖的上表面应高出地坪50mm,并在井口周围以2%的坡度向外做水泥砂浆护坡。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7、重型铸铁或混凝土井圈,不应直接放在井室的砖墙上,砖墙上应做不小于8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垫层。
二、一般控制项目1、管道的坐标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排水管道采用水泥捻口时,环形缝隙大小均匀,油麻填塞应密实,接口水泥应密实饱满,接口面凹入承口边缘且深度不应大于2mm。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排水铸铁管外壁在安装前应除锈、涂两遍石油沥青漆。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承插接口的排水管道安装时,管道和管件的承口应与水流方向相反。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5、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抹带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抹带前应将管口的外壁凿毛,保持干净,当管径小于或等于500mm时,抹带可一次完成;当管径大于500mm时应分两次抹成,抹带不应有裂纹。
b)钢丝网应在管道就位前放入下方,抹压砂浆时应将钢丝网抹压牢固,钢丝网不应外露。
c)抹带厚度不应小于管壁的厚度,宽度宜为80~100mm。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stewater engineering2006-01-18 发布 2006-06-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0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4-2006,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6、4.1.4、4.3.3、4.4.6、4.6.1、4.10.3、4.13.2、5.1.3、5.1.9、5.1.11、6.1.8、6.1.18、6.1.19、6.1.23、6.3.9、6.8.22、6.11.4、6.11.8(4)、6.11.13、6.12.3、7.1.3、7.3.8、7.3.9、7.3.11、7.3.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及《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1997年第12号)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六年一月十八日前言本规范系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由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管,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对原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进行全面修订。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增加水资源利用(包括再生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利用)、术语和符号、非开挖技术和敷设双管、防沉降、截流井、再生水管道和饮用水管道交叉、除臭、生物脱氮除磷、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曝气生物滤池、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污泥处置、检测和控制的内容;调整综合径流系数、生活污水中每人每日的污染物产量、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间距、土地处理等内容;补充塑料管的粗糙系数、水泵节能、氧化沟的内容;删除双层沉淀池。
室外雨污水管网技术标准本技术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民用建筑群(小区)的HDPE双壁波纹管、排水铸铁管、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等室外排水管道安装工程。
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6.《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8.《埋地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一、管材1、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有出厂合格证,混凝土管有出厂合格证和水泥强度报告。
管壁薄厚均匀,内外光滑整洁,不允许有砂眼、裂纹、飞刺等,承插口的内外径及造型规矩。
2、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4000N/m2,管材的颜色应一致、无色泽不均及分解变色现象;管材的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汽泡、无裂口、无明显痕迹和凹陷;要有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合格证原件。
二、管沟1、管沟的坐标、位置、沟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无坡或倒坡。
2、HDPE双壁波纹管管沟的沟底层应是原土层,或是夯实的回填土,沟底应平整,坡度应顺畅,不得有尖硬的物体、块石等;如沟基为岩石、不易清除的块石或为砾石层时,沟底应下挖100~200mm,填铺细砂或粒径不大于5mm 的细土,夯实到沟底标高后,方可进行管道敷设。
3、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钢筋混凝土管道须做混凝土带形基础,基础垫层可铺设碎石层或原土夯实,基础和管道之间的管座必须用现浇混凝土填充密实,以减少对地基的压力和对管子的反力。
三、管道敷设1、管道承插接口时,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由低点向高点依次安装,钢筋混凝土管如采用抹带接口,接口前应将管口的外壁凿毛、扫净;接口完毕后,抹带应进行保湿养护。
室外管线管沟放坡标准
室外管线管沟放坡标准:在室外综合管网的建设过程中,管沟的放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城市供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标准[1],室外地下管道安装时,须采用坡度或偏差控制技术。
坡度标准如下:
管沟内径小于或等于400mm的采用2‰~10‰的坡度。
管沟内径大于400mm的采用1‰~5‰的坡度。
同时在管道的水平埋深变化、弯头数量及弯头角度等方面,也都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除了上述国家标准外,不同地区、不同管道材质、不同管径等也会有相应的放坡标准。
因此,在具体工程实践中,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进行具体设计和施工。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之巴公井开创作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插需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分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该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出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出80m,当建筑物长度超出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捍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该小于2.5m,纵坡不该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取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沿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沿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沿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沿指路面边线。
市政雨水管坡度【篇一:室外排水管道最大坡度】室外排水管道最大坡度室外排水管道最大坡度在规范中没有具体规定,但根据管道材质能够承受冲刷的能力,不同材料的管道规定了不同的最大流速。
如果流速超过就要设置跌水井消能。
管径、流速与坡度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不同材质和不同大小的管道有不同的排水最大坡度的。
ps:4.2.5 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应遵守下列规定:1 金属管道为 10.0 m/s;2 非金属管道为:石棉管道 3.0 m/s;混凝土管道4.0 m/s;塑料管道 4.0 m/s。
管径-最小坡度的关系、管径-最大坡度的关系管径(mm)最小坡度(%0) 管径(mm)最大坡度(%0)200 4.0 200 100250 3.0 250 70300 2.2 300 50350 2.0 350 50400 1.5 400 50450 1.3 450 50500 1.13 500 30600 0.9 600 25700 0.725 700 25800 0.6 800 25900 0.6 900 251000 0.5 1000 201200 0.5 1200 181400 0.5 1400 151600 0.5 1600 121800 0.5 1800 112000 0.5 2000 9.52200 0.5 2200 8.52400 0.5 2400 7.52600 0.5 2600 6.5【篇二:排水坡度规范】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