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板块 第六单元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

  • 格式:ppt
  • 大小:14.17 MB
  • 文档页数:4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知识点一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 年) 1.原因 (1)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 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 振兴实业 的热情。
(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 使用国货 ,以抵制洋货。
1888年 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甲午战争以后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1909年 民国以后
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始终未入正轨
(2)水运与航空: ①1872 年, 轮船招商局 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 生。 ②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 1918 年,此后十年间,发展较快。 (3)通讯的变迁: ①清朝后期: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 “ 领事邮政代办所 ”;1896 年,“大清邮政局”成立,后 设 邮传部 ;1877 年,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
作用
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 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 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
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政策 租交息
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 原因 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 _严__格__管__制__ 在沦陷区掠夺大量 劳动力 ,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 (1)目的:国民政府为扭转不利的形势,争取主动,在战争 初期逐步实现抗战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原有 经济体制 和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 (2)调整: ①改组有关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战时经济体制。抗战爆发 后,国民政府在战争紧迫的情况下,加强了中央尤其是军事委 员会对经济的干预,对金融和经济行政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 整,形成比较集中的经济领导体制。对促进战时社会经济的运 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解放战争的第二年, 因 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作 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 用 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知识点三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服饰的变化
原 因
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 传入中国 ②清政府对官定服饰 制度进行改革
[史论形成]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 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
性质 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
碍 自身 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
因 因素 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
史料二 我(刘鸿生: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在重庆办的中国 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 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1936 年 3 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收买股票 20 万股,占南洋股票总额的一半。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 营烟草公司。 [探究] 史料二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史料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官僚 资本主义,很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4)开展“国民 经济建设 运动”,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 工农业、交通运输业。
2.表现:棉纺织业和面粉业以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 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1936 年 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作用: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1937~1945 年) 1.沦陷区:日本对民族工业的摧残和吞并。
②民国时期:1913 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 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
2.影响
(1)经济和观念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 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 思想观念 。
(2)社会和生活上:大大增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国的 经济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维新运动时期
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_政__治__斗__争__的 武器
新文化运动后 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2)电影: ①19 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 式娱乐活动。 ②1905 年摄制的《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③1913 年的《 难夫难妻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④1931 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 (3)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丰富直观的形象, 及时传播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927~1936 年) 1.主要原因 (1)整顿税务。即政府加强对 关税 、盐税、统税的控制,增 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2)控制金融。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 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
(3)改革币制。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 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 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 币制改革 顺应了 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4.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反映了社会 物质文明 的进步。 (2)折射出 人文 精神和 民主意识 。 (3)有些成为 妇女解放 的重要标志。 (4)发展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相对闭塞和贫穷。
(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表现 (1)铁路的发展:
1881年 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
(2)日常礼仪的革新:
①古代礼仪: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一套体 现 贵贱尊卑 的日常礼仪。
②民国之初:为了体现 民主共和 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 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礼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 明精神。
(3)婚姻风俗的变革: ①原因: 新文化运动 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 的变革进程。 ②范围: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 知识层 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主题一 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国梦”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史料 下图为 1913、1919 年民族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 情况表
[探究] 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提示]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工业发展不协调,轻 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
[史论形成] 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作用: ①民族工业历尽艰辛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后方 经济发展和支持 抗战 ,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 南、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6~1949 年) 1.原因 (1)美国商品的排挤:蒋介石集团为取得美国援助以发动 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 涌入,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2)官僚资本的垄断。 (3)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4)苛捐杂税不断增加。 2.表现: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
政策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1930年制 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 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 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原因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 阶级统治。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③ 民国政府 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
特 ①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 点 ②长袍马褂和 民国政府 并行不悖
①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 、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自 影 由选择服饰,丰富了生活 响 ②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如中___山__装_
和旗袍
2.礼仪习俗 (1)“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①“断发”:1910 年, 清政府 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②不缠足运动: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人士倡 导发起 女权 运动,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3.结果: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 业很快萧条下去。
4.影响
政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无产阶级 力量壮大, 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思想 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经济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_物__质__基__础__
(3)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 商品输出 减 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 反帝爱国 斗争的促进。
2.概况 (1)纺织业、 面粉业 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 度的发展。 (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和政策,使 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 作用 同时团结了地主共同抗战,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1947 年9月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政 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策 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 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4)丧葬礼俗的变化: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 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的注目。
3.大众传媒 (1)报刊:
19世纪中期前后 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太平天国时期 民众开始有了“__新__闻__”__观__念__
1872年
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纸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4年
申报馆创办了《 点石斋画报 》,开新闻画 报之先河
②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了 政府干预 和控制经济的 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充裕了国家财政,对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制定开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将战时经济纳入长期抗战 的轨道。国民政府基于长期抗战的设想,运用国家资本,在大 后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于民营工矿业,国民政府采取鼓励海 内外投资和奖助等政策。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制定计划,采 取许多措施,发展大后方的交通建设。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 发展历程 折发展的特点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史料一 漫画《“三座大山”》
[探究] 据漫画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提示] 民族工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受外 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破坏 和压制,同时又与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近代中国政局 长期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极其艰难,兴盛十分短暂。
产生与发展 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
诞生环境 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结构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 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掠夺的 日军对未撤出沦陷区的民营企业以“ 军事需要 ”为名霸占 表现 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 基__地__
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 适__地__适__ 方针和 _产__主__义_”
目的 _经__济__掠__夺__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
掠夺的 方式
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采取“ 军事管理 ”、 “委托经营”等方式

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
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 动荡 定的社会环境
列强 侵略
政府 鼓励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 和发展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