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7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
B.西谛(Sitte)
C.奥姆斯特(F·L·Olmsted)
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
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
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
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
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
B.城市道路
C.绿化
D.居住区
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
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
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
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
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
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
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11、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
A.雅典
B.罗马
C.伦敦
D.巴黎
1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 )。
A.唐长安
B.西汉长安
C.南朝建康
D.明清北京
13、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14、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现状图画出的各类用地( )。
A.以大类为主
B.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C.以大、中类为主,小类为辅
D.以大类为主,中、小类为辅
15、我国第一次实现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综合平衡的环境保护规划是( )城市的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A.山西省太原市
B.山西省灵石县
C.甘肃省兰州市
D.吉林省吉林市
16、规划期内抓建设的城市用地都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拟建设的地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地域范围一般控制在( )。
A.1公顷
B.3公顷
C.5公顷
D.10公顷
17、住宅区容积率是指( )。
A.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B.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C.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
D.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
18、城市道路应分为(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9、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规划国道主干线布局形式为( )。
A.七纵五横12条线路
B.七纵八横15条线路
C.五纵七横12条线路
D.八横七纵15条线路
20、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是一个较穷的农业大国,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城市巴西利亚,是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这是运用了( )理论。
A.城市增长极核理论
B.经济部类理论
C.城市“对流”作用和“辐射”作用
D.城市全球化理论
21、以下各项论述中是《雅典宪章》的思想观点的是( )。
A.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B.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