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骨盆外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骨盆的测量方法,了解骨盆测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提高对骨盆形态、大小及功能异常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四、实训内容1. 骨盆外测量(1)测量工具:软尺、直角尺、测量带子等。
(2)测量方法:①髂嵴间径:被测者站立,两脚并拢,测量两侧髂嵴最突出点之间的距离。
②髂棘间径:被测者站立,两脚并拢,测量两侧髂棘最突出点之间的距离。
③骶耻外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骶骨下缘的距离。
④大转子间径:被测者站立,两脚并拢,测量两侧大转子之间的距离。
⑤坐骨结节间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测量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
⑥耻骨弓角度: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耻骨结节下缘的直线与两侧大腿外侧缘的夹角。
2. 骨盆内测量(1)测量工具:骨盆测量器、阴道窥器、探针等。
(2)测量方法:①骶耻内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使用骨盆测量器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骶骨下缘的距离。
②坐骨棘间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使用探针测量两侧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③坐骨切迹宽度: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使用阴道窥器观察两侧坐骨切迹的宽度。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骨盆外测量结果本次实训中,我们对多名女性受试者进行了骨盆外测量,测量结果如下:(1)髂嵴间径:平均值为X cm。
(2)髂棘间径:平均值为Y cm。
(3)骶耻外径:平均值为Z cm。
(4)大转子间径:平均值为A cm。
(5)坐骨结节间径:平均值为B cm。
(6)耻骨弓角度:平均值为C°。
2. 骨盆内测量结果本次实训中,我们对多名女性受试者进行了骨盆内测量,测量结果如下:(1)骶耻内径:平均值为D cm。
(2)坐骨棘间径:平均值为E cm。
(3)坐骨切迹宽度:平均值为F cm。
通过对受试者骨盆测量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受试者的骨盆形态、大小及功能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骨盆外测量技巧及评分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骨盆外测量的技巧和评分标准。
骨盆外测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用于评估骨盆的大小和形状。
准确的测量和评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以及制定适当的产房管理计划。
技巧以下是骨盆外测量的几种常用技巧:1. 骨盆宽度测量:使用测量带或卷尺测量两侧髂嵴间的距离,从而确定骨盆的宽度。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保持患者直立,放松臀部肌肉,并确保测量带水平放置。
2. 韦格纳角测量:通过测量髂嵴和耻骨联合之间的角度来评估骨盆的前后倾斜程度。
使用骨盆角度测量器或直尺,将其放置在髂嵴和耻骨联合之间的骨面上,并记录测量结果。
3. 结核角测量:该测量用于评估骨盆的横向倾斜程度。
使用骨盆角度测量器或直尺,将其放置在结节间隙上,并测量两侧骨面之间的角度。
4. 直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骨盆的各个部分的直径。
使用测量带、卷尺或骨盆测量器测量骨盆各个部分的直径,包括前后径、横径和斜径。
评分标准根据骨盆的测量结果,可以使用以下评分标准对骨盆进行评估:1. 骨盆宽度评分:根据骨盆的宽度测量结果,将其分为狭窄、适中和宽阔三个等级。
具体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确定。
2. 骨盆倾斜评分:根据韦格纳角和结核角的测量结果,将骨盆的前后倾斜程度和横向倾斜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具体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确定。
3. 骨盆各部分直径评分:根据各个部分直径的测量结果,将骨盆各个部分的大小分为小、适中和大三个等级。
具体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确定。
结论通过使用准确的骨盆外测量技巧和评分标准,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骨盆相关的疾病。
这些技巧和评分标准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孕期什么时候进行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是孕期必检项目,它分为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两项,测量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那么,什么时候骨盆测量最合适呢?骨盆外测量应该在第一次产检的时候做,按照规定,骨盆内测量应该有两次,在妊娠37-38周时,同时会伴随宫颈成熟度检查。
1、骨盆外测量时间
骨盆外测量应该在第一次产检时候做,也就是孕12周左右。
首次产检进行骨盆外测量,主要通过骨盆出口测量器测量孕妇的出口后矢状径,以间接了解骨盆的大小及形态。
2、盆骨内测量时间
按照规定,骨盆内测量应该有两次,检查过早的话,会因为盆腔内软组织不够松弛,从而影响操作和准确性,而且盆骨在后期会相应长大。
孕早期和中期无需做骨盆内测。
第一次骨盆内测量在妊娠晚期28-32周;第二次是在妊娠37-38周时,同时会检查宫颈成熟度。
孕晚期进行骨盆内测量主要通过中骨盆测量器依靠阴道测量坐骨棘间径,若坐骨棘间径过小会影响分娩过程中胎头的下降。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骨盆内外测量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和诊断与骨盆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准确的测量操作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的不一致性,导致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存在差异。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以确保测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标准涵盖了骨盆内外测量的各个方面,包括测量方法、仪器使用、操作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解释等。
通过使用本评分标准,操作者可以了解和遵循规范化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同时,该评分标准也可以用于培训新操作者,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临床工作中骨盆测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在接下来的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所涵盖的内容和具体操作要求。
通过准确使用和理解本评分标准,我们相信可以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档解释了《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质量的标准。
它旨在确保测量操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该评分标准考虑了测量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评分标准和结果分析。
测量操作评分标准的基本概念包括:技术要求:评估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骨盆内外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操作步骤:评估者需要按照事先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测量,包括正确的仰卧姿势、标定参考点和测量仪器的放置。
评分标准:评估者需要根据测量操作的准确性、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结果分析的可靠性对操作进行评分。
结果分析:评估者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包括测量值的准确性、相对误差的计算和结果的解释说明。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的准确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测量操作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准备工作:在开始测量之前,确保骨盆测量仪器已准备好,并确保测量区域清洁和干燥。
骨盆外测量操作流程一、前言骨盆外测量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操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盆大小和形状,为治疗和手术提供参考。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盆外测量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准备好测量工具:通常使用直尺、卷尺、胶布等工具进行测量。
2. 确定测量位置:骨盆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需要确定测量位置才能进行准确的测量。
通常在耻骨联合处进行测量。
3. 做好消毒准备: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都需要做好消毒准备,以保证患者安全。
三、操作流程1. 让患者取下裤子或裙子,并躺倒在床上或检查台上,双腿自然分开。
2. 确定耻骨联合位置:耻骨联合是人体前下方两块耻骨连接处,通常位于阴道前壁下方或会阴部。
用手指轻轻按压该部位,感受到两块硬物相接即为耻骨联合位置。
3. 进行测量:取一条卷尺或直尺,将其放在耻骨联合上方,垂直于地面。
用另一只手将卷尺或直尺紧贴患者的腹部,使其平行于地面。
记录下测量结果。
4. 进行横向测量:将卷尺或直尺放在耻骨联合上方,水平放置。
然后从左侧到右侧测量患者的髂嵴间距离,并记录下结果。
5. 计算骨盆宽度:将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测量结果相加,即可得到骨盆宽度。
6. 记录测量结果:将所有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和归档。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治疗和手术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四、注意事项1. 在进行操作前要仔细检查工具是否干净、完整,并做好消毒准备。
2. 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与患者沟通,让其保持舒适和放松状态。
3. 测量时需要保证工具与患者皮肤贴合紧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五、总结骨盆外测量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操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盆大小和形状。
在进行操作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工具干净完整,并做好消毒准备。
操作过程中需要与患者沟通,保证其舒适和放松状态。
最后需要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整理和归档。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
骨盆内外测量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盆结构及相关问题。
通过测量骨盆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盆内外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骨盆外部的测量,主要是测量骨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指标。
骨盆的长度是指从骨盆上缘到骨盆下缘的距离,宽度是指从左髂嵴到右髂嵴的距离,高度是指从骶骨尖到耻骨联合的距离。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骨盆的大小及形状。
其次是骨盆内部的测量,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骨盆内部的结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和MRI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骨盆内部的骨骼、肌肉、脂肪和器官等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骨折、肿瘤、感染等问题。
骨盆内外测量还可以用于评估骨盆的功能状态。
例如,通过测量骨盆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可以评估患者的骨盆底肌肉功能,进而指导相关的康复治疗。
骨盆内外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骨盆的结构及功能情况。
通过这些测量指标,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这些测量方法的应用,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骨盆外测量的操作流程1目的评估骨盆大小及形状,判断胎儿能否阴道分娩。
2 用物准备检查床、骨盆测量尺。
3 操作方法及程序向孕妇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骨盆外测量1、髂棘间径⑴协助孕妇伸腿仰卧位于检查床上。
⑵触清两侧髂前上棘,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侧缘间的距离。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
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⑴协助孕妇伸腿仰卧位于检查床上。
⑵测量两侧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
正常值为25~28cm。
1、2两径线可间接了解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3、骶耻外径⑴协助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⑵为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的距离。
(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菱形窝上角;或相当于两侧髂嵴联线中点下1~1.5cm 处。
)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
正常值为18~20cm。
骨盆外测量4、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⑴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全屈。
⑵又称坐骨结节间径。
测量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外阴部,触到坐骨结节,测量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
(若无骨盆测量器,可用检查者拳头置于两坐骨结节间,可容一拳时,估计此径线大于8.5cm,属正常。
测此径线,可直接了解骨盆出口横径长度。
当出口横径小于8cm时,应测后矢状径。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
正常值为8.5~9.5cm。
5、出口后矢状径⑴此时嘱孕妇取膝胸或左侧卧位。
⑵检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并涂润滑油后,伸入肛门,指腹朝骶骨方向与拇指共同协作找到骶尾关节后予以标记。
若骶尾关节已固定,则以尾骨尖为标记,测量从标记处至出口横径中点间的距离,即为后矢状径。
若后矢状径与出口横径之和大于15cm,表明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8-9㎝。
6、耻骨弓角度⑴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
骨盆外测量的实验报告
《骨盆外测量的实验报告》
骨盆外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实验,通过对骨盆外部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
患者的骨盆结构和骨盆相关疾病的情况。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先进的测
量仪器和技术,对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型的被试者进行了骨盆外测量,并得出
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
首先,我们对被试者的骨盆进行了三维扫描,得到了骨盆外形的精确数据。
然后,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被试者的骨盆外形存
在一定的差异。
特别是在女性被试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盆外形会发生一
定的变化,这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与体型和骨盆外形相关的规律。
在肥胖者中,骨盆外
形往往更加宽大,而在瘦长型体型的人群中,骨盆外形则相对较窄。
这些数据
为肥胖症和骨盆畸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获得了有关骨盆外形的宝贵数据,还为医学研究和临
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骨盆外
测量将会在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骨盆外测量实验报告
骨盆外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骨盆外测量实验,了解人体骨盆的主要外部尺寸参数,掌握测量方法与技巧。
实验器材:
1. 皮尺
2. 测量尺
3. 塑料骨盆模型
实验步骤:
1. 选择适当的测量尺进行骨盆模型的尺寸测量。
2. 使用皮尺测量骨盆模型的宽度尺寸,将皮尺的两腿放在骨盆上分别测量左、右两侧的宽度,再将两侧的宽度相加得到总宽度,记录测量值。
3. 使用测量尺测量骨盆的高度尺寸,将测量尺靠在骨盆前部,并将一侧的尺寸读数记录下来,再将尺寸移到骨盆后部,并将另一侧的尺寸读数记录下来,最后将两侧的尺寸相加得到总高度,记录测量值。
4. 使用测量尺测量骨盆的深度尺寸,将测量尺靠在骨盆上部,并将一侧的尺寸读数记录下来,再将尺寸移到骨盆下部,并将另一侧的尺寸读数记录下来,最后将两侧的尺寸相加得到总深度,记录测量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测量,得到了骨盆模型的宽度、高度和深度尺寸的测量值。
通过对这些尺寸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骨盆模型的尺寸在左右对称,并且不同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稳定。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皮尺和测量尺对骨盆模型进行外部尺寸的测量,并且了解到了骨盆的主要外部尺寸参数。
这对于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本实验还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技巧。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骨盆外测量主要测量以下径线:
1. 髂前上棘间径: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 髂嵴间径:孕妇体位同上,测量两侧髂嵴外缘间最宽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3. 骶耻外径:取左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屈曲,测量自第5腰椎棘突下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为l8~20cm。
4. 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缘间距离,正常值为~。
5. 耻骨弓角度: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在两耻骨降支上面,测两拇指间的角度,正常为90°。
骨盆内测量需对外阴严格消毒后再进行内诊,使用骨盆测量工具,测量以下径线:
1. 骶耻内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自第5腰椎棘突下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2. 坐骨棘间径:用中骨盆测量器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
3. 坐骨切迹宽度:用骶骨凹度尺测量骶骨凹的宽度。
以上是骨盆内外测量的主要内容,具体操作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护人员。
产检(包括四步手法、听胎心音)+盆腔模型骨盆外测量
产科检查:包括腹部四步触诊检查、产道检查、阴道检查、肛门指诊。
物品:皮尺、骨盆测量器、模拟人、手套、窥阴器等。
(1)腹部检查:孕妇排尿后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肌放松。
医师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视诊:注意腹形和大小。
腹部过大、宫底过高/腹部过小、宫底过低代表什么?
尖腹或悬垂腹提示什么?
触诊:手测宫底高度,软尺测宫高及腹围。
四步触诊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是否衔接。
前3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第4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手法:医师两手置于宫底,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
然后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位。
胎头和胎臀触诊特点是什么?
第二步手法:医师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从上到下进行。
如何分辨胎背和胎儿肢体?
第三步手法:医师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然后左右推动判断是否衔接。
判断衔接的标准?
第四部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对胎先露的判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入盆程度。
听诊:胎心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
外测量:间接判断骨盆大小及形状。
①髂棘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
正常23-26cm
②髂嵴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嵴外缘最宽点距离,正常25-28cm。
③骶耻外径:孕妇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由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第五腰椎棘突下缘的距离。
(第五腰椎棘突下之找法: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 cm,相当于米氏菱形窝顶点)。
正常为18-20cm
④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孕妇仰卧位,双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
8.5~9.5cm 属正常。
⑤耻骨弓:两拇指指尖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拇指分别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所形成的角度。
正常值为90度,小于80度为不正常。
内测量:孕妇取仰卧截石位
骶耻内径(对角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12.5~13cm。
检查者将一手食指、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食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手食指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其中指尖到此接触点的距离。
测量时中指尖触不到骶岬上缘表示>12.5cm,此值减去1.5-2cm代表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
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10cm(可容6横指)。
检查者一手食、中指伸入阴道,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
代表中骨盆横径。
骶坐切迹宽度(骶棘韧带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为坐骨棘与骶骨下段间的距离。
将阴道内的示指置在骶棘韧带上移动,能容纳3横指(5.5~6cm)正常。
(3)阴道检查:孕妇早孕初诊时应双合诊。
孕24周-36周做骨盆内测量,36周后应消毒后行内测量。
(4)肛门指诊:了解骶骨弯曲度,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骶尾关节活动度、出口后矢状径。
确定胎先露部是什么,位置高低(以坐骨棘平面为标准)。
孕足月时进行宫颈评分(宫颈位置、质地、消退程度、开大程度、儿头高低位置)。
广州医学院实习生妇产科基本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产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