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培养模式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培养模式思考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内49家大型文化创意类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针对性提出现有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标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以创意为核心,向社会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现代服务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2006年召开的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大会组委会提出十大创意产业类型,即数字软件产业、设计产业、广告公关与咨询策划产业、创意地产与建筑业、品牌时尚产业、广播影视产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产业、工艺品产业、创意生活产业。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成为仅次于金融的第二大产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在我国一些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三市,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GDP 的增长速度。2010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2010年3月,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明确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确定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旺盛。但是现实中却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社会对创意人才如饥似渴,另一方面是许多相关专业毕业生一职难求。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人才供给、培养与市场需要不协调。在此背景下,本次研究从企业需求的角度,采用问卷调差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对河北省内49家大型文化创意类企业(广播影视业5家、动漫产业5家、图书音像业3家、出版业8家、网络文化业8家、文化旅游业9家、培训业6家、文化艺术品5家)开展了企业人才需求专项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企业最为紧缺的人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素养的要求;企业对学校教育的认知与评价。在走访这些企业过程中,与企业主管人力资源或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采集第一手资料。真正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针对性提出现有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1 人才需求的特点
1.1 需求量最大的是营销和客户服务人员,最紧缺的是管理人员。从调查的结果显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营销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从访谈中,发现企业对这两类人员的专业性无严格限制,既可以是与该行业相关的专业,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学历通常要求专科以上。为了提高新进人员的工作技能,企业更为重视企业内部的岗前培训。
企业最为紧缺的是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尤其缺少既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又谙熟市场经济规律,具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运作及经营管理经验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文化管理人才。访谈中,现有企业管理层的人员大都采取内部提
升,或者外部引进的方式。企业对相关工作经历和以往工作业绩更为重视。通过内部提升的管理人员,通常会接受在职的深造和社会培训,了解和获取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我国从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学生,河北省的高等院校也陆续设立了相关专业。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65.4%的企业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感兴趣。因为,很多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不可能直接从事管理岗位,必须要从基层做起,但是该专业的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与其它专业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对企业并没有很强的吸引力。
1.2 企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评价与要求
1.2.1 企业非常重视复合型人才的选择。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一般是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其素质特征是:基础较宽、功底较厚、综合能力较强、适应性较大。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与人文专业、经营管理、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等密切相关。因而,文化创意产业更需要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89.1%的企业认为复合型人才对企业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但是64.2%的企业认为在招聘中无法找到符合企业此类需求的人才。58.1%的企业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现在企业非常需要既懂文化艺术又擅长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人才;资本运作、项目策划、文化经纪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既关注文化观照,又能创造赢利点;擅长媒介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经营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水平的人才。
1.2.2 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对于企业看重应聘者的哪方面优势,68.5%的企业选择“良好的专业技能”,34.9%的企业看重应聘者“社会阅历,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选择“学历职称”的只有11.7%。由此可见,专业知识技能和一定的工作经验相当重要。但是,访谈中发现,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和重要程度也存在差异。虽然企业并不会把学历作用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不同层次的学历水平的确反应了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程度。比如,在网络文化、动漫、电视广播等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岗位,学历普遍要求本科以上,有的则要求硕士以上。
1.2.3 企业对新招聘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并不认可。71.4%的企业认为,新招聘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在原因分析中,72.6%企业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授内容,不能跟现实工作实际很好的结合;66.7%认为学校只负责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55.4%认为学校教师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与现实脱节。
1.2.4 学习成绩与实际工作能力相关性不强。59.4%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学习成绩与日后实际工作能力的相关性不高。普遍认为高校以学业成绩作为主要评判标准,而成绩只是一个结果,对过程的考察较弱。而企业用人更具有務实性,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作为评判工作能力的标准。
1.3 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
在问卷设计中,作者将企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的选项设为:创新意识、敬业、实干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诚实等。并要企业必须从中认为最重要的三种基本素质。如果不再选项之列的,可以文字填答。94.5%的企业选择的应当具有创新意识,77.8%的企业选择了团队协作,65.6%的企业选择了“敬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人才资本是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创意人才,是指具有创意产业领域所需的艺术、技术、经营、管理等职业素质的人才,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以“头脑”服务为特征的、以专业或特殊技能(如设计)为手段的精英人才。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起点,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活动。此次调研也证实了在此产业中的企业对人才创新意识的重视与要求。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进行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它包括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和独立性思维等要素。团队协作的能力是指,善于与人沟通、处理人际关系,并且在与他人合作的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能力。有些毕业生由于沟通方式不当不但不能准确表达信息,还会影响团队合作。因此,招聘时企业非常看重应聘者的沟通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习能力。“敬业”意味着对工作勤奋努力和对企业具有奉献精神。除此之外,有些企业还提到具有承受压力的能力。在工作中,面临困难,具有迎难而上的无畏精神。
2 针对人才需求特点分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定位无差异和专业设置不当导致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严重脱节。不同地区高校学历层次人才培养在制定同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时,没有依据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差异布局。文化产业市场相关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与高校文化产业人才无差异培养之间形成矛盾。为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河北省各地方高校相继开设了文化产业专业。但是,受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学校盲目开办文化产业热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往往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学科设置、教学资源等开设文化产业相关课程,而不关注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造成地方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另外,文化产业涵盖的行业较多,各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大多没有明确细分行业针对性,大都笼统地将专业名称定为文化产业管理或文化管理。由于专业方向特色不鲜明,学生只是泛泛地掌握了一些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不突出,知识面较窄。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需求。
2.2 高校培养人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而企业急需具有实践经验的市场人才,二者形成强烈反差。高校实践能力培养流于表面。本次调研中82.4%企业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我省地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对实践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形式少、比重小;即使开展专业实习,也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现场参与式”的技能训练。师资力量上,河北省大部分院校教授文化产业相关课程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其他学科上转型而来,(比如艺术专业、历史专业等等)。这些教师处于对文化产业初步接触的阶段,很难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支撑,更没有具体从业实践的经验。所以,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无法指导专业实践。
企业有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但是,学校却没有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