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普通心理学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 格式:ppt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6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情绪、情感概述一、情绪、情感的定义〔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定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3,情绪和情感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即表情.〔二〕表情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三种: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为区别于认识过程,人们把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称为感情.区别第一、情绪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第二、情绪具有情景性、冲动性、外显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则比情绪稳定、深刻、内隐.第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情绪反应出现在情感体验之前.第四、情绪,人和动物都有〔两者有本质区别〕,情感只有人才有.__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三、情绪、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二〕动机功能〔三〕组织功能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四〕信号功能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第二单元情绪理论一、威廉.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1884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 James,1842-1910 〕就提出了情绪变化是人对自身身体变化的感知的理论.几乎就在詹姆斯提出这一理论的同时,也就是1885年,丹麦的生理学家卡尔.兰格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与詹姆斯的理论基本相同的情绪理论.后来,人们把它合在一起称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詹姆斯说:"我们一知觉到激动我们的对象,立刻就引起身体上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出现之前,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他还说:"......对于刺激我们的对象的知觉心态,并不立刻引起情绪;知觉之后,情绪之前,必须先有身体上的表现发生.所以更合理的说法,乃是,我们因为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并不是我们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因此,在詹姆斯看来,哭、打、发抖就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因此,他结论说:"情绪,只是对于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乎是身体的."兰格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他说:"情感,假如没有身体属性,就不存在了."还说,"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与与此同时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的原因."他以饮酒和药物的作用为例,说明这些因素之所以引起人们情绪的变化,是因为酒精和药物影响了血管系统的结果.他认为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作用的加强,和血管扩张的结果,产生愉快的情绪;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减弱,血管收缩和器官痉挛的结果产生了恐怖情绪.他甚至认为冷水浇身能减弱忿怒和暴躁的情绪,溴化钾能抑制恐怖、消除忧虑和不愉快的情绪等.总之,他认为情绪就是对有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有两位英国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兰格的观点.他们设计了三个温度不等的房间,一个是"热室",温度为33℃,使在里边的人感到很热,浑身不舒服;第二个房间为"正常气温室",室温在20℃左右;第三个房间为"冷室",气温在7℃左右.将自愿受试者分别安置在三个不同温度的房间接近书面测试.在答完书面问题后,由一个十分挑剔的"主试人"通过一个大窗户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评价."主试人"不时地做出带有侮辱的和讥讽的评价.每个受试人的房间还装有一个电钮,被试被告知:按电钮就可以使"主考人"尝到电击的痛苦,以此可对"主考人"进行惩罚.实际上电钮只连接一架录有的人惨叫声的录音机.结果是:第一个房间"热室"里的人不停地按电钮,甚至不管"主考人"的话是好话还是坏话一律不听,只是按;第三个房间"冷室"的人,只是在"主考人"说出他们认为是"不公正"或"使人恼怒"的话时才按电钮;第二个房间"正常温度"房间里的人,却没有任何报复行为.由此,两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绪与其所处环境的气温有关.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Ca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n〕由美国生理学家W.B.坎农和P.巴德提出的一种情绪理论,主张丘脑在情绪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927年,坎农提出了丘脑说,后得到巴德支持并加以扩充,故称"坎巴两氏情绪说".1972年,坎农提出了丘脑说以批判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认为,如果身体就是情绪的原因,那么不同情绪应当有不同的内脏活动的变化.同样,如果用实验或其他方法〔如服用药物〕引起内脏的变化,也应当有情绪反应;相反,如果除去内脏变化的感觉,就应当不再有情绪.因此,他提出了一些有力的反证.第一点,他指出,不同的情绪可以有同样的内脏活动的变化,而同样的内脏活动的变化也可能有不同的情绪.例如,伤心和感激都能流泪;心跳加快可能是受惊,也可能是过分激动或生气.第二点,他指出,脊髓高部位因意外事故切断的病人失去了内脏感觉,但并未丧失情绪或情感.虽然有的病人报告情绪有所淡薄,但都还是有情绪的.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所以,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了情绪的三因素说"把情绪的产生归之为三个因素的整合作用: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他认为,认知因素中对当前情境的估计和过去经验的回忆在情绪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例如,某人在过去经验中遭遇到某种险境,但能平安度过,当再经历这险境时,回忆过去经验,便泰然自如,并无恐惧或惊慌.实验过程:实验前告诉被试,要考察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对视敏度的影响效果.在被试同意的前提下,为他们注射药物.但实际上控制组接受的是生理盐水,实验组被试接受的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被试出现心悸、颤抖、灼热、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反应而处于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药物注射后,将实验组被试分为三组,"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心悸、颤抖、兴奋等反应;"未告知组":对被试说药物是温和的,不会有副作用;"误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全身麻木、发痒和头痛.然后,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情境:"欣快"情境与"愤怒"情境.实验组三组被试各有一半进入"欣快"情境,另一半进入"愤怒"情境.当被试进入"欣快"情境时,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在室内唱歌、跳舞、玩耍,表现得十分快乐,并邀请被试一同玩耍.而进入"愤怒"情境的被试则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正对填写着的一张调查表发怒、咒骂、跺脚,并最后撕毁调查表;被试也被要求填写同样的调查表,表上的题目带有人身攻击和侮辱性,并会引起人极大地愤怒.实验假设:如果生理唤醒单独决定情绪,那么三组被试应该产生同样的情绪;如果环境因素单独决定情绪,那么所有进入"欣快"情境的被试应该产生欣快,所有进入"愤怒"情景的被试应该产生愤怒.实验结果: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愤怒.结果分析: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出相应的情绪行为.结果表明: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但是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决定的.这种"标记"的赋予是一种认知过程,个体利用过去经验和当前环境的信息对自身唤醒状态作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所以,无论生理唤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发生的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沙赫特的实验和理论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是也受到了批评,缺乏对实验的先在效度的分析,实验设计复杂,后人难以重复得出相同的结果.但是,沙赫特的研究毕竟为情绪的认知理论提供了最早的实验依据,对认知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该理论萌生于60年代,至今已成为很有影响的情绪理论之一.汤姆金斯和伊扎德都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的功能,汤姆金斯认为,情绪就是动机,着重指出内驱力信号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起这种放大作用的正是情绪过程;而且情绪是比内驱力更加灵活和强有力的驱动因素,它本身可以离开内驱力信号而起到动机作用.伊扎德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伊扎德还认为,情绪是新皮质发展的产物,随着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情绪的种类不断增加,面部肌肉的分化也越来越精细.情绪的分化是生命进化的产物,只有情绪的分化,才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也只有这样,情绪在生存和适应中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第三单元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与变化的维度一、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而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也就是说,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喜悦与悲伤、爱与恨、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等.二、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一〕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增力可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如喜悦可促使人积极地行动;减力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二〕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激动的情绪称为激情.与此相对立的是安静的情绪.在多数情况下,人是处于安静的情绪状态.〔三〕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心理学家常常根据情绪的强度把怒分为愠怒、愤怒、大怒、盛怒、狂怒等,把喜分为欣喜、欢喜、狂喜等.〔四〕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往往在人的活动的紧要关头表现出来,如考试或比赛前的紧张情绪;在突然紧张情况下或在危险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应激状态.当紧急关头过去时的轻松.第四单元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原始情绪〕:人和动物共有,包括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由轻蔑、厌恶和愤怒组合成的情绪称敌意.二、心境、激情和应激按情绪状态即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把情绪分为三种.〔一〕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万事称心如意"、"忧者见之忧,喜者见之喜".〔二〕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三〕应激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叫应激源.个体对应激事件所做出的反应叫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人如果相当长时间的处在应激状态下,对健康是不利的,有时甚至是很危险的.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一〕道德感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感按其内容而言包括:对自己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阶级和民族的敌人的仇恨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义务的义务感、责任感;对社会全集体的集体主义感、荣誉感;对同志的友谊感、同志感以与国际主义感等.许多道德感有明显的阶级性.〔二〕美感美感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统一.〔三〕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对未来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怀疑、自信、惊讶等.第五单元意志一、意志的定义意志是自觉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准备阶段动机冲突的三种形式:1,双趋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动机冲突.两部好看的电影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同时得到两个出国深造的机会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两个同样有吸引力的工作.而规定不可得兼等等.2,双避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一个人害怕医生开刀,但只能开刀才能保全生命.3,趋避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少年儿童既闹独立又要依赖父母,吸烟的瘾君子怕患肺癌;糖尿病人饭量很大但又怕多吃,青年男女结婚想讲究排场却苦于缺乏经济基础等.4,双重趋避式冲突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两种工作,一种社会地位高但待遇低,另一种待遇高但社会地位低;春节将到,火车票紧张,想除夕到家,火车票贵;避开高峰期,火车票不涨价,但回家的日期就不如意.〔二〕执行决定阶段三、意志品质〔一〕意志的自觉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二〕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与果断性决定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三〕坚韧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和坚韧性品质相反的是顽固、执拗.〔四〕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又叫自制力或意志力.和自制性相反的品质是怯懦和任性.。
心理咨询师二级基础知识--情绪和情感、意志一、单选题1. 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称为()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情绪答案:D2. 与基本的需要相关联,常常具有较高紧张性的基本情绪有快乐、悲哀、恐惧和()A 惊奇B 警惕C 愤怒D 憎恨答案:C3. 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称为()A 感情B 情感C 表情D 态度体验答案:C4. 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
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A 情绪B 意志C 思维D 知觉答案:B5. 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是()A 需要B 兴趣C 动机D 爱好答案:C6. 个体真实存在的或主观感受到的某种必要物的缺失,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A 需要B 兴趣C 动机D 爱好答案:A7. 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是()A 好奇动机B 学习动机C 成就动机D 交往动机答案:C8. 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是()A 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 多重趋避冲突答案:A9. 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的内心冲突是()A 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 多重趋避冲突答案:C10. 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情,但必须接受其一才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是:()A 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 多重趋避冲突答案:B11. 在面对问题时经常举棋不定,是哪种意志品质弱的表现()A 果敢性B 自觉性C 坚韧性D 自制力答案:A12. “我行我素”和“固执己见”是和意志品质的()品质相反的表现。
A 果敢性B 自觉性C 坚韧性D 自制力答案:B人的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是人的一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
1、意志自觉性的表现(1)目的明确,既确定远大的目标,也要确定短暂的目标。
心理咨询师三级葵花宝典懒人必备!倒挂的天空制作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四节:记忆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像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七节:需要与动机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九节:人格心理学:一门探索人类奥秘的科学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远古,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处于愚昧状态,对自身的心理现象,如:灵魂、精神等,处于困惑思索阶段,并在哲学界开展讨论和争论。
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
心理学二大分支(1) 一、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研究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对一般正常成人各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探讨;心理学二大分支(2)二、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学科。
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从事教学和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以及研究学生在学习知识、个性形成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应用技术,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实质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第四单元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人除了熟睡之外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心理活动。
补充知识:心理学的三大特点一、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二、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三、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补充知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一)认知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程。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2)(二)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
201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打印版小抄第一节绪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行为与心理现象)研究对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总结心理活动的最普遍和最一般的规律。
研究内容(四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一、认知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
——反映论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
二、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过程。
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三、需要和动机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需要向动机转换:当人意识到自己需要并成为行为的动力时,需要—→动机。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指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其相应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是人格中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部分。
传统心理学的两分法: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过程情绪和情感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动机等人格(个性)人格的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人格:指区别他人且表现一贯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定意义上,人格不独立存在,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为心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了物质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的出现与神经系统的出现与进化关系:1、植物——感应性(对直接的、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的回答,不能解释信号的意义)2、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无神经结构;3、腔肠动物——水螅——网状神经结构——未分化的感觉——兴奋向任何方向传导,刺激一点引起全身反应;4、环节动物——蚯蚓——链状神经结构——对信号刺激发生反应,具有感觉;蚯蚓能对光滑、粗糙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并调整自己的行动。
三级辅导手册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普通)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对照学习——社心、发心、变态、测验、咨询等。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如下图: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名称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行为主义华生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机能主义詹姆士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
(3反对3主张)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潜意识、性本能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心理学家应该关系人的价值与尊严、是当代心(第三势力)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动力定型:巴浦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形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咨询师复习重点心理咨询师复习考点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知识概览第一节绪论一、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二、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认知(知)、情绪情感(情)和意志(意)是以认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过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三、心理是脑的机能。
四、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的萌芽(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五、为了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六、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认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R-S)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七、机能主义:詹姆斯为这一学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
它1.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强调)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2.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强调)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因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个反对,三个强调)八、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2.神经元具有接受信息(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二、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2.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
三、1.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
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基础)心理学定义: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由初级不断向高级发展。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2、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3、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三、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1、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用内省的方法,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意识)的基本元素。
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的科学,通过探索刺激与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它认为心理行为无外乎是肌肉的收缩或者是腺体的分泌。
3、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杜威、詹姆士: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并强调心理的适应能力,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4、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科勒、科夫卡: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型心理学。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1、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自我实现;2、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3、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原则1、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2、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