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之材料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议论文素材运用八法为了迎战高考,每个考生都会搜集一些作文素材,但是从平时的写作训练来看,能应用在文章中的同学却很少。
针对这种现状,就如何运用平时积累的素材问题,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1.转换角度应用先看一则材料:一次,侯宝林想看看明代笑话集《谑浪》,探究笑的艺术,但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旧书摊,也没找到。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就不顾天寒地冻,一连18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一部10万字的书,就这样用笔抄录了下来。
这则材料,可写勤奋、刻苦、成功等方面内容的作文,是无须思考就能够应用的。
但换个角度,就能大大地扩展其应用范围。
如话题作文“站起来”,你可以从要在社会中站起来,成为一个巨人,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拥有丰富学识的角度来应用这则材料。
命题作文“学会说不”,你能否想到既要学会向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说不,也要向自己的惰性、懦弱和意志薄弱说不?“生命的价值”这样的题目,可以从艰难曲折和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个角度来联系应用。
再如,有一道材料作文试题,你准备以“精神无价”为写作角度,那么侯宝林的拼搏精神不也可以应用吗?2.对照比较应用《元史》记载:一次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就都去摘梨,只有许衡站着不动。
有人问:“你为何不去摘梨?”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主人了。
”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写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这则材料正好可从反面应用,以不跨越道德底线的一步,成就高尚的人格来入笔。
写“激励的价值”这一话题,既可以从他人激励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自我激励的比照角度来写,这则材料不正反映了许衡能以道德信念自我激励吗?3.联想转化应用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了学校,但他靠在图书馆自学而成才。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8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
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
例如,有一篇发表在报纸上谈教育重要性的文章,为了论证“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的观点,列举了日本战后发展教育事业的一系列确凿的数据,有力地证实了观点的正确性。
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尽人所知并为人所工人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选用作论据的理论必须是经过时间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至今仍有生命力的。
经典著作中的理论,如是原文摘引,应避免断章取义;如是原意概括,应该符合原文的基本内容。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一句话,就是选择那些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一、要善于选择论据1.吻合性原则即要注意各个材料之间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与观点的一致。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
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
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例如下面三个材料: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
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议论文如何使用素材素材运用的方法
一、正反对照,相互映衬
议论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正反对照论证法。
正面论述当然得使用正面材料,反面论证则要使用反面材料。
这样有正有反,正反结合,才能使自己的论证逻辑更加严密,论述更加有说服力。
二、同类叠加,连续用例
连续、密集地使用多个同类型的材料,让素材发挥“集团作战”的作用,使有着共同指向性的素材一起论证观点,从而彰显论证的力度和深度,也使文章显得丰满厚实。
三、一线串珠,镜头组接
以文章的中心论点为线,安排多组表现同一中心的素材,相应地推出若干段文字,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加以组合,捕捉几个特写镜头,剪辑组合素材。
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如果考生手中的事例较多,且性质相似的时候,可采用此法,使文章在结构上呈现出并列形式,一目了然。
四、点面结合,详略有致
剪辑素材时,考生还可以用点面结合、详略有致的方法。
所谓“点”就是在文章中突出某个新颖、别致的事例;所谓“面”就是在文章中展现某些一般性、普遍性的事例。
不过,“点”需要详写,“面”则可略写。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值得借鉴。
当然,以上的方法可综合运用,进一步增加文章的魅力,斩获更高的分数。
议论文写作运用素材的技巧一、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运用素材巧妙地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素材进行阐释。
语言一旦亮起来,文章一定会异常耀眼,与人不同。
我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排比列举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
一篇文章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突出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列举了史蒂芬•霍金、巴尔扎克、司马迁三个人。
他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
”(2009考生优秀作文《适合自身才是道》)第二,名句串联名句串联,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
有一点要注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拥有豪迓慷慨的双翼去飞翔”时这样写:“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充实、快乐。
但凡有名留世者,无不是拥有豪迈慷慨人生态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自信的豪迈慷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杀敌报国的豪迈慷慨:‘胡未灭,鬓先秋,尘暗旧貂裘’是陆游壮志未酬的豪迈慷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毛泽东英雄人生的豪迈慷慨……这些彪炳史册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第三,参差句式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
这样,文章既摇曳多姿,又朗朗上口。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扬长避短”这一主题时这样写道:“短跑冠军,兔子莫属,为避狼追,强学游泳,重短轻长,此路不行。
议论文怎么巧用材料正确运用材料的方式
一、推陈出新,由日常到非常
走进中学生的作文,我们常常见到或改编素材集锦的美文,或重复大家司空见惯、味同嚼蜡的陈词滥调,甚至还有拿古人故事来拼凑文字,恰恰缺少与时俱进的时代新声。
许多同学喜欢使用名人名言、课本素材、历史轶事等老旧素材。
旧材料不是不能使用,而是要看怎么使用。
对于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规素材,我们可以在内容上对它翻新,比如对素材呈现的旧观点提出新的解说,甚至提出颠覆性的新观点,或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重新观照,或者从另外的角度切入等等。
二、类比对比,让平庸变深刻
许多事情其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但由于某种相关、相近、相反的事因或结果的巧合,导致人们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相反或相对性质的素材组合在一起,在素材对比或类比中,呈现两种价值取向,揭开了社会的真相,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使文章观点更具有震撼力。
为此,我们不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更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要善于发现那些可以写进作文的材料的价值。
三、多维思考,从单一趋丰富
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助于打开我们的写作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逆向思维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具有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的效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逆向思维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合乎人们的认知,从而保证多向思维并非牵强附会,并非胡思乱想。
除了反弹琵琶,平时训练写作时,面对同一则材
料,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力争一材多用。
议论文如何运用素材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一、学会分析,吃透含义,要给素材定性对一名学生来讲,要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是素材的积累,不断地有新的鲜活的素材补给,能够化为自己的学识见解。
而有了这些素材之后,重点在如何发挥它们的功能,体现素材在文章中的效用,正确理解写作素材的意义。
素材本身无所谓优与劣,如矿山中的各类矿物质,主要看你的利用提炼的目的,所以先要对自己掌握的素材的内涵分析理解透彻。
有些素材含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如预先不加以深入推究,在使用时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体味多元,注重选取,素材可一料多用一个好的素材其内涵与外延是非常丰厚的,它所蕴涵的常常不只是一个人、一件事本身,其中往往可以读到由此想开去的思想情感、政治文化、历史哲理等等。
从材料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提炼出各自理解的意义,并在不同的话题中从各自的角度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内涵得以提升,达到了较好的论证效果。
三、贴着行文,顺着思想,素材运用不死搬硬套把素材融化在自己的话语中,同自己作文的思考方向、议论角度与中心和谐地结合,读来没有一般学生把素材与自己文章的论述隔开的毛病。
现在我们老师对学生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中动不动屈原李白苏轼等一类情况颇有看法,称之为“伪崇高”“伪文化”“伪思想”等,因为这些文章中的素材往往不是来自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而是靠死记硬背硬塞到文章中的。
这已经引起高考作文复习中许多师生的关注,我们也强调多用现实生活素材,所以学生也小心翼翼不太敢用。
对此,我想,若能够对素材有真正的理解感受还是可以大胆使用,不必忌讳。
四、文章不能写偏题扣住话题“距离”直入中心,接着的素材运用紧扣前面提出的中心观点的阐发与支撑,素材之后又扣住中心进行阐述。
总的来说,素材的运用要能够贴着自己的文脉,顺着自己的思想,不能够写偏题。
议论文中材料的使用议论文中材料的使用1、定向准确。
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分析会得出不同的观点。
所以,陈述材料时一定要尽力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枝叶,围绕论点进行概括,突出侧重面。
例如,要以《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事论证“要努力培养善听的耳朵”这一观点,这样陈述材料就比较恰当:齐王如果是一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家伙,邹忌的话纵然说得再动听也是对牛弹琴!要论证“感情影响着对事物的认知”就可以这样陈述材料:如果不是因为邹忌的妻子特别爱邹忌,她怎么会认为连自己都觉得“弗如(徐公)远甚”的邹忌会美过徐公呢?如果要论证“政府应设真话奖”这一观点,就可以这样陈述材料:如果齐王不设定奖励制度,群臣岂能放胆进谏?齐王有没有诚意?会不会是沽名钓誉?群臣没有理由不怀疑!2、材料熟悉,直接议论,避免啰嗦示例:话题“困境中的高贵心灵”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
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作“薪火传人”。
但三闾大夫却必须沉江。
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失败的唯一选择。
他把政治放在“诗人”之上,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这是一种自由的高尚的独立的死,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选自《隆起的中国脊梁》3、多种表达方式使用材料(1个详例)大多数考生在论证观点的时候适当地加入一个或几个事例,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
事实上,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使议论形象化,更有力度。
比如,描述和抒情相结合可变平淡的叙述为生动的画面:屈辱、痛苦都浓缩在亡国的日子里,为马奴,吃马粪,谁愿意如此苟活一辈子?越王勾践渴望终有一日,率领越国的精兵利卒,驰骋沙场,一举消灭吴国;他渴望终有一日,为奴为隶的越国人,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做人。
于是他选择了隐忍,选择了坚持,以卧柴薪尝苦胆的方式来砥砺自我。
十年磨一剑,他做到了,真可谓“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4、先叙事例,再综合评价(两个详例)示例:话题“付出是成功的保证”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
十种常见的议论文素材运用方式+怎样拟写分论点丨假设分析丨假设分析即运用假设推理对论据进行分析。
在原论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一个与既成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样,在条件与结果的对比中,读者能深深领悟论据所阐释的道理。
以经典素材“宋濂求学”为例,有位考生围绕“教育者应怀有容误之心”这样写道:“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大儒宋濂少时即嗜学,当他趋百里外,跟随乡之贤达潜心学习时,也曾不断“援疑质理”。
试想乡野小儿,立于尊者左右,又怎么会没有一丝失误?倘若贤达像漫画中的家长一样,对宋濂的失误毫不包容,那么宋濂根本不可能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中成为一代大儒。
温暖的容误之心,让一个贫困学子获得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卒获有所闻”,最终于历史长河中留下身影。
这样,通过假设分析得出一个不可能成立的结论,与原有事实形成对比,让读者明白“怀有容误之心”的重要意义,这就使论证有了更强的说服力,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丨层层追问丨层层追问,是指在分析事例的过程中,以连续提问的方式对事例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体现全面而客观的立场或观点。
运用这种论证方式,可以营造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
以“13年前,周国平为早夭女儿妞妞写下《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3年后,他以年过半百之身,为二女儿啾啾写出《宝贝,宝贝》一书,尽显为父之痴情”这一经典素材为例,一位考生在写“人生”这一话题的时候,便运用了设问的形式:周国平曾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发出疑问:一个婴儿,未出生多久就夭折了。
我们是该叹息他生命的短暂还是为他免受漫长人生中的苦楚而欣慰?我想,周国平的疑惑也是今之众人心中的疑惑。
人生所经历的种种,到头来究竟是丰盛的回忆还是沉沉的负累,大抵没有人能够逐条分析出个头绪来,也很少有人会认为:正是因为这样的悲喜交织、善恶相错,构成了起伏跌宕的人生。
文章开篇设问,生命的短暂是幸还是不幸,引人思索。
再由此生发开去,对人生中的回忆与负累、幸福与痛苦展开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生的丰富多彩正源于此。
议论文写作——材料的运用一、因果分析法例1做事情要打好基础。
(观点句)达芬奇的老师开始不是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画鸡蛋,在经过了漫长的画蛋阶段后,他才开始创作人物作品,终于创作出《蒙娜丽莎》这样的巨作,成为一代宗师。
(材料句)为什么老师开始要求他反复画蛋呢?实际上就是要他打好基础,用眼细致的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能得心应手了。
(分析句)可见,打好基础对做好事情是多么重要。
(结论句)例2坚持就是胜利。
(观点句)德国医生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能杀死病毒的新药,他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试,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造福了人类。
(材料句)为什么实验失败了那么多次最终还能走向成功呢?那是因为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他始终坚持不懈,从未放弃,直到606次新药研制成功。
(分析句)可见,成功源自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结论句)例3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
(观点句)年少时的苏轼曾狂妄自负,他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幅对联,上面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被一位老者问得哑口无言之后,将这幅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材料句)为什么苏东坡会改换对联?那是因为老者的那席话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和自负,让他懂得了学无止境,山外有山,唯有谦虚求学才可成就一番大业。
(为什么苏轼日后会成为一代文化巨匠?那是因为他从这件事中认识到虚心的重要……)(分析句)事实证明,只有虚心才会使人进步,不断走向成功。
(结论句)二、假设分析法例1面对困难,我们应该选择顽强。
(观点句)贝多芬双耳失聪,仍旧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命运交响曲》。
(材料句)假如他在困难面前,屈服于命运的打击,不能够与人生的厄运抗争,怎么能谱写出震撼人类心灵的乐章,创造音乐的奇迹呢?(分析句)因此,人生的风雨来袭时,我们应该选择顽强面对,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结论句)例2坚持就是胜利。
(观点句)德国医生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能杀死病毒的新药,他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试,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造福了人类。
议论文素材运用技巧第一,合理选择素材1.素材的可靠性:选择有权威性的材料,如学术研究、专家观点或经过验证的事实。
2.素材的新鲜性:选择最新的素材,以增加文章的时效性和说服力。
3.素材的多样性:选择不同类型的素材,如数据统计、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以展示全面的论证。
第二,灵活运用素材在文章写作中,灵活运用素材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运用素材的技巧:1.引用权威观点:引用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观点,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2.运用数据和统计:使用具体的数据和统计结果,以提供有力支持和证明观点。
3.描述实际案例:列举真实的案例或故事,以使观点更加具体、生动,增强读者的共鸣。
4.引用引人深思的语录:引用一些具有启示性的语录或名言,以激发读者对话题的思考。
第三,合理组织素材合理组织素材是将素材有机地融入到文章结构和逻辑中,以使文章整体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以下是一些建议:1.开篇引入:文章开篇时可以用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例或数据引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2.主题陈述:在文章的开篇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论点,为后续的素材选择和运用提供指导。
3.论述和分析: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进行论述和分析,逐步深入地阐述观点。
4.曲线回归: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回归到开篇引入的素材,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加强读者对观点的记忆和接受程度。
第四,合理引用和注释素材在使用素材时,需要正确引用和注释以保证文章的学术诚信和可读性。
以下是一些要点:1.引用格式:根据不同的学术规范选择适当的引用格式,如APA、MLA等,确保引文准确无误。
2.引用位置:在文章中适当的位置引用素材,如引言、论述、结论等,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观点。
总之,素材运用技巧是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以上所述仅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素材时应保持合理性和客观性,并尽量避免极端观点和过度引用。
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即理论材料。
那么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请一起来看看吧!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作为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论点和论证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在论据的使用方面确实有不少独到之处,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立、摆、议结合立,就是亮出论点;摆,就是摆出事实;议,就是讲明道理。
其中,议中扣题至关重要。
【示例】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能盲目地追求。
(这是立)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爱国诗人屈原在其一生中都保持了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他宁愿自投汨罗江,也不愿玷污其追求。
(这是摆)屈原在人生追求面前,从来没有忘记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这是议)二、叠用论据叠用论据就是将同类论据叠加使用。
叠用论据不仅可以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活跃的思维,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值得注意的是,叠用论据时,所用论据都必须紧扣论点,文字必须简练,叙述必须有条理;否则,就会使文章结构混乱,论证矛盾或烦琐。
【示例】找准位置,是张骞行出的驼铃阵阵,是苏武牧羊的忠诚刚烈,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仰天长啸的壮怀激烈,是郑和七下西洋的浪花飞舞与雄心勃勃……(这是叠用论据)找准位置,不能让迷雾遮住双眼,不能任狂风吹散信念……即使我们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们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怀抱,我们也要依然坚强地擦亮双眼,寻找生命的契机,等待机遇的光临。
(这是紧扣论点论证)三、繁例简例结合繁例,就是详细地叙述一个事例;简例,就是叠用许多同类论据。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繁例简例结合论证,繁例与简例必须同类或相关。
2023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及五大类写作素材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
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有的考生可以将同一则素材运用到不同题目的写作中。
可见,对素材进行有效联想、多角度分析,是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概括,讲逻辑,重过渡,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
01善于联想杨绛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
”想象或联想对于作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想时,选取的事例要经典,尽量不要写我的邻居、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常见的生活事例,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写。
分析素材时,更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要自说自话。
对熟悉的素材,不仅可以从正面论证,还可以进行反面论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说“但是”,多方面、多层次地对素材分析论证。
比如《乡土中国》中有一句话:“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
”这句话好像无关紧要,但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能写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议论文片段——老农看见蚂蚁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因为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也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
“一叶落知天下秋”,大雁南飞,预示秋天已过,冬天即将来临;蜻蜓低飞,预示着雨即将来临。
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才能明晓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的联想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写成以下片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文写作——材料的运用
一、因果分析法
例1
做事情要打好基础。
(观点句)达芬奇的老师开始不是教他创作什么作品, 而是要他画鸡蛋,在经过了漫长的画蛋阶段后, 他才开始创作人物作品,终于创作出《蒙娜丽莎》这样的巨作, 成为一代宗师。
(材料句)为什么老师开始要求他反复画蛋呢?实际上就是要他打好基础,用眼细致的观察形象, 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能得心应手了。
(分析句)可见,打好基础对做好事情是多么重要。
(结论句)
例2
坚持就是胜利。
(观点句)德国医生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能杀死病毒的新药,他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试,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造福了人类。
(材料句)为什么实验失败了那么多次最终还能走向成功呢?那是因为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他始终坚持不懈,从未放弃,直到606次新药研制成功。
(分析句)可见,成功源自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结论句)
例3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
(观点句)年少时的苏轼曾狂妄自负,他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幅对联,上面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被一位老者问得哑口无言之后,将这幅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材料句)为什么苏东坡会改换对联?那是因为老者的那席话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和自负,让他懂得了学无止境,山外有山,唯有谦虚求学才可成就一番大业。
(为什么苏轼日后会成为一代文化巨匠?那是因为他从这件事中认识到虚心的重要……)(分析句)事实证明,只有虚心才会使人进步,不断走向成功。
(结论句)
例1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选择顽强。
(观点句)贝多芬双耳失聪,仍旧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命运交响曲》。
(材料句)假如他在困难面前,屈服于命运的打击,不能够与人生的厄运抗争,怎么能谱写出震撼人类心灵的乐章,创造音乐的奇迹呢?(分析句)因此,人生的风雨来袭时,我们应该选择顽强面对,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结论句)
例2
坚持就是胜利。
(观点句)德国医生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能杀死病毒的新药,他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试,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造福了人类。
(材料句)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几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医学界就失去了一种新药的诞生。
假如他实验了605次,失败后就放弃了,那么也会和成功失之交臂。
(分析句)可见,成功源自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结论句)
例3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
(观点句)年少时的苏轼曾狂妄自负,他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幅对联,上面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被一位老者问得哑口无言之后,将这幅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材料句)当初苏轼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那么狂妄;如果苏轼没有遇到那个教导他人应谦虚的老者,也许他已经变成第二个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
(分析句)事实证明,只有虚心才会使人进步,不断走向成功。
(结论句)
例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观点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忍辱,终于打败吴王夫差,成为一代霸主。
(正面材料)隋炀帝花天酒地,沉迷温柔乡,使得李渊趁机起兵造反,一举推翻隋朝。
(反面材料)不难看出,勾践生于忧患,炀帝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享乐却消磨人的意志。
(分析句)由此可见,想要生存、强大,必须有一种忧患意识。
(结论句)
例2
坚持就是胜利。
(观点句)德国医生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能杀死病毒的新药,他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试,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造福了人类。
(正面材料)瑞典的一位化学家惠更斯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了新元素,但面对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以致发现镍元素的重大研究成果旁落,空留余恨。
(反面材料)
同为化学家,一位坚持获得了胜利,一位没有坚持就未能取得成功。
(分析句)
可见,成功源自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结论句)
例3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
(观点句)年少时的苏轼曾狂妄自负,他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幅对联,上面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被一位老者问得哑口无言之后,将这幅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正面材料)西楚霸王项羽出身贵族,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里。
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等人,由弱转强。
楚汉之争,项羽惨败,自刎乌江。
(反面材料)
苏轼因为谦虚终成一代文豪,流芳百世;而项羽因为骄傲自负,全军覆没,功败垂成。
可见做人也好,做学问也好,都要有一颗谦虚的心,不能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分析句)
事实证明,只有虚心才会使人进步,不断走向成功。
(结论句)
四、多材料升级版
例1:多个材料+假设分析
坚持就是胜利。
(观点句)
汉代史家司马迁坚持15年,发奋著书,终于完成千古绝唱的《史记》。
(材料1)明朝名医李时珍坚持27年,遍尝百草,成就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材料2)德国医学家欧立希坚持试验数百次,永不言弃,最终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造福人类。
(材料3)
如果没有司马迁坚定信念,笔耕不辍,哪里会有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哪里会有医药专著传世?如果没有欧立希坚持不懈,能经受住这数百次失败的考验,哪里会有新药606的问世?(三个材料再次假设分析)
可见,成功源自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结论句)
例2:多个材料+对比分析
坚持就是胜利。
(观点句)
汉代史家司马迁坚持15年,发奋著书,终于完成千古绝唱的《史记》。
(正面材料1)明朝名医李时珍坚持27年,遍尝百草,成就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正面材料2)德国医学家欧立希坚持试验数百次,永不言弃,最终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造福人类。
(正面材料3)
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乌江,一代美名空留世上。
(反面材料1)唐玄宗李隆基后期无心理政,一世英明毁于安史之乱。
(反面材料2)瑞典化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发现新元素,但面对繁琐的提炼与实验终究退却,以致重大成果旁落,空留余恨。
(反面材料3)纵观以上事例,无不传递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只要坚持了,成功必将非你莫属,否则功亏一篑。
(分析句)
可见,成功源自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结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