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614.50 KB
- 文档页数:19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与初中生物学习相比,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具有难度,知识点非常多,而且较为复杂,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2.实验流程[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增长只受一些环境因素(如培养液成分、温度等)的影响()(2)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增长呈“S”型()(3)在取样液前要将培养液振荡,目的是使酵母菌均匀分布()(4)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只能用“S”型曲线的形式表示()(5)重复实验次数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几次?提示使酵母菌均匀分布,计数准确。
3.该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及重复实验吗?提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需设置对照实验。
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
4.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提示可增大稀释倍数后再计数。
[归纳整合]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1)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
(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
(3)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改进实验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生活广泛且在许多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生物学实验中,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对于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操作复杂、数据准确性不高、结果可重复性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以便得到更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改进当前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操作的简便性,为进一步研究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1)培养液:含有适量酵母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培养液;(2)酵母菌种子液:含有大量活跃酵母菌的培养液;(3)平板培养基:含有适量的培养物质和琼脂的培养基。
2. 实验方法(1)实验前准备:将培养液倒入培养瓶中,并使用高温高压灭菌仪对培养液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培养液的无菌状态;(2)培养酵母菌:将酵母菌种子液加入培养液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记录在不同时间点的菌落数量;(3)平板计数:取适量的培养液进行稀释处理,然后将其均匀涂布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使用计数器进行酵母菌数量的计数。
三、实验改进在对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措施:1. 增加平板计数次数:当前实验中仅进行了一次平板计数,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不足以反映酵母菌数量的真实变化。
我们建议增加平板计数的次数,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2. 使用自动化计数设备:传统的平板计数需要人工进行,操作繁琐且容易引入误差,我们建议引入自动化计数设备,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和效率。
3. 采用多种培养液:当前实验中仅使用了一种培养液,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酵母菌数量的变化规律,我们建议采用不同成分的培养液进行实验,并比较它们对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方法的改进,我们预期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7天的观察,探究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建构数学模型,绘制变化曲线。
1.提出问题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酵母菌生长的条件及种群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条件创设能够寻求宁夏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帮助)?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等。
2.作出假设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作出假设可以使科学研究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搜集资料进行研究。
作出假设需要立足于已有知识,当更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假设,但同时,教师应提出“合理提出假设”的要求,要围绕问题,根据预期结果作出符合逻辑的假设。
3.讨论探究思路这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本课时重点突破。
通过探讨能使学生明白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具体操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4.制定计划本实验时间较长(7天),因此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
5.实施计划学生分小组,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课后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
6.分析结构,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讨论分析实验的结果及假设是否一致。
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让小组交流展示。
二、实验内容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活动。
教材编排顺序上一是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包括“J”和“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三是探究实验。
在学习“种群的增长方式”之后安排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具体的数据,并尝试根据数据建构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从而了解在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
实验步骤:见《课本》P68“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结果分析: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________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__________增长。
【注意事项】①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至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②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③结果的记录要用记录表;酵母菌的培养一定要严格控制无菌条件,这是培养成功的关键。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④每天取样计数的时间要固定。
计数采用抽样检测法计数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作为依据估算出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⑤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而且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只要分组重复试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⑥培养后期酵母菌浓度过高,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以采取稀释的措施。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
实验步骤:见《课本》P68“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结果分析: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________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__________增长。
实验报告: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班级 姓名 小组 年 月 日一、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研究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通过使用血球计数板掌握单细胞生物的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 、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三、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四、实验用具:无菌水,试管,棉塞,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滴管,无菌移液管,小烧杯或小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0.1mm)、纱布、滤纸、镊子、盖玻片。
五、方法步骤:1、取相同洁净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 马铃薯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 ,标记甲、乙、丙等。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甲、乙、丙,各5ml ,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
5、每天 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六、实验记录表根据表格数据绘图:七、实验结论: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 型增长变化。
数量 时间。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酵母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在科研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生长曲线实验法。
生长曲线实验法是探究细菌、酵母等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一种常用实验方法。
该方法利用连续筛选培养液中的菌落计数直至菌落数量接近饱和,然后绘制菌落数量与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获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趋势。
生长曲线实验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基:使用适当的培养基来提供酵母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通常使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盐等成分的液体培养基。
2.接种: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物接种到含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确保接种数量适当,以避免菌落数量在短时间内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
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置到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定期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下菌落数量。
4.计数:使用菌落计数器或显微镜等工具对培养皿中的菌落进行计数。
根据计数结果可以得到菌落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5.绘制生长曲线:将菌落数量与时间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得到一个曲线图。
通常情况下,初始阶段的生长速率较慢,接着迅速增加,最后趋于平稳。
通过生长曲线实验法,我们可以获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酵母生长的因素。
例如,可以探究不同温度、酸碱度、营养物浓度等条件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可以为生物工程、食品工业、酿酒业等领域的酵母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总结起来,生长曲线实验法是一种常用的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记录菌落数量并绘制生长曲线,可以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研究酵母菌生长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通常遵循以下模式:
1. 潜伏期(lag phase):在初始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较少,适应环境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繁殖和适应。
在此阶段,种群数量增长缓慢,菌落较小。
2. 指数期(exponential phase):一旦酵母菌种群适应了环境条件,其数量开始迅速增加。
在指数期中,种群数量
以指数速度增长,每个细胞通过二分裂产生新的子细胞。
此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
3. 平台期(stationary phase):当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
耗尽或有害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时,酵母菌种群数量不再
继续增加。
在平台期中,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新生细
胞数量等于死亡细胞数量。
4. 降解期(death phase):当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完全
耗尽,或者有害物质浓度过高时,酵母菌种群开始寿命减少,死亡细胞数量超过新生细胞数量。
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直到完全消失。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pH值、温度和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酵母菌株和培养条
件也会导致种群数量变化的差异。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指在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大量的子孙。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点。
2. 酵母菌是以营养物质为基础,通过进行代谢活动来生存和繁殖的。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首先会利用培养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如糖类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菌的生长阶段,菌落数量会迅速增加。
3. 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会逐渐被消耗殆尽。
当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酵母菌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入代谢减慢阶段。
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菌的平衡阶段,菌落数量会停止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4. 在酵母菌的平衡阶段中,菌落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死亡率和出生率。
死亡率是指酵母菌死亡的速率,可能由于竞争资源、环境压力或外界干扰引起。
出生率是指新酵母菌子代的产生速率,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来实现。
5. 如果酵母菌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那么酵母菌数量就会减少,进入菌落数量下降的阶段。
相反,如果酵母菌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那么酵母菌数量就会增加,进入菌落数量增加的阶段。
6. 此外,酵母菌的数量变化还会受到培养液中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动,从而影响菌落数量的变化趋势。
7. 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酵母菌,并在一段时间内定期取样,使用细胞计数法或培养基平板计数法来测定菌落数量。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从而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8. 总结起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死亡率和出生率、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行为,对于工业发酵、食品加工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分析和方案设计1 对课题的分析1.1 实验目的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培养分析、设计、实施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实验器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的波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入的探究。
1.2 选用的实验材料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由于酵母菌具备培养简单、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等特点,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种群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
1.3 种群数量测定方法——取样调查法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庞大,种群个体绝对数量的统计费时、费力,也不现实,取样调查则简单有效。
将酵母菌培养液摇匀(搅匀)后取样进行计数,并依此推断出单位体积或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1.4 实验原理生物的种群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具体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可以呈“J”型曲线,而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一般都是“S”型曲线,在一个小的密闭环境中还可能出现衰退,乃至种群的完全消失。
种群数量的增长不仅受到内部因素如种群密度的制约,还受到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培养液的pH、培养液的种类和浓度、代谢产物等)的影响。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微生物细胞计数的常用工具。
每个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一种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25个中格,每个中格有16个小格,共400个小格,总容积为0.1mm3;另一种类型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16个中格,每个中格有25个小格,一样共400个小格,总容积也为0.1mm3。
本实验方案设计使用前一种类型的血球计数板。
根据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体积的关系,可以推算出单位体积或溶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2 实验设计方案2.1 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器具血球记数板、显微镜、烧杯、滴管、量筒、吸水纸等培养液的配制和灭菌按马铃薯培养液的配制方法进行,并进行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