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3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2017-2018(一)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新媒体定义(名词解释)
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微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
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多选题)
1、数字化;
2、多媒体;
3、互动性;
4、网络化;
5、个性化
三、新媒体传受双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单选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
2、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
3、从消费产品到生产内容。
四、用户生产内容(UGC)(名词解释)
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又称作User Greated Content,UGC),泛指以任何形式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
它的发布平台包括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维基、在线问答、SNS等社会化媒体。
五、UGC的特征(单选题)
1、以网络出版为前提;
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3、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
第二章新媒体类型
★第一节网络媒体
一、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单选题)
互联网新媒体:博客、微博、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 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 。
户外新媒体:移动电视、户外彩屏、楼宇电视等。
二、搜索引擎的特征(多选题)
1、搜索引擎本身不生产内容,却是信息的集大成者;
2、搜索引擎不能控制信息的内容却能控制信息的传播。
三、搜索引擎的分类(单选题)
百度搜索属于: 1、目录式搜索引擎;2、全文搜索引擎;3、元搜索引擎;4、垂直搜索引擎
四、门户网站的概念和功能(多选题)
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门户网站被称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BBS、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
五、门户网站的类型(单选题)
“中国四大门户”属于以下那一类
1、综合类门户网站;
2、地方生活门户网站;
3、垂直类门户网站
六、门户网站的特性(选择题)
1、先入为主的导航性;
2、庞大的用户群;
3、网民的依赖性与高黏性;
4、完善的搜索引擎;
5、灵活性。
七、社交网站SNS(名词解释)
SNS(英文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社交网站是为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创建的在线社区。
社交网站是互联网的一种服务,它可以让用户在特定的网络系统中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形象,用户还可以在上面列出自己的联系人,彼此进行交流互动。
八、网络社区(单选题)
网络社区是互联网最早兴起的概念之一,是伴随着网络以及网络行为的扩展而出现的一个人类社会活动的新空间。
网络社区作为言论传播和人际互动的新平台,是社会群体互动的最重要的网络场域之一。
网络社区包括趣缘型网络社区、SNS型社区(社交网站)、幻想型网络社区、交易型网络社区。
九、博客(名词解释)
博客是英文单词Bl ogger的音译。
Bl og是Webl og的简称,即Web 和Log 的组合词,Webl 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简称“网络日志”。
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 brevity);
个性化(Personality)。
十、博客的特点(选择题)
1、个性化的传播空间和原创性;
2、互动性的传播方式;
3、开放式的传播内容;
4、娱乐性;
5、草根性;
6、感性化。
十一、微博(名词解释)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 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简短的文字(通常不超过140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国际上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十二、微博的主要类型(选择题)
1、媒体微博;2名人微博;3、官方微博;4、草根微博。
十三、微博的特点(选择题)
1、简单易用;
2、主动性强;
3、即时性强;
4、发布平台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移动性;
5、信息传播的碎片化;
6、草根性
十四、新媒体的类型(选择题)
1、门户网站;
2、社交网站SNS;
3、搜索引擎;
4、视频网站
★第二节移动媒体
一、移动媒体(名词解释)
所谓移动媒体,即数字化、交互式、可移动、可上网的个人便携式新媒体,可实现用户之间和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的传播设备。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包括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等一系列手持式设备。
二、手机媒体(名词解释)
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例如4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重要成员,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
手机媒体的业务类型主要有手机报和手机电视。
三、手机媒体的优势(单选题)
1、高度的移动性与便携性;
2、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3、互动性;
4、受众资源极其丰富;
5、多媒体;
6、个性化、人性化
四、微信的传播优势(简答题)
1、传播内容:重社交,轻内容,以人际传播为主。
2、传播方式:多媒体传播。
3、传播主体:强关系连接,双向性、互动性强。
4、传播效果:扩散性、准确性、隐蔽性。
五、微信传播的社会影响(单选题)
1、移动端社会舆论表达入口
微信借助口碑营销实现了用户数量的爆发式增长,逐渐成长为用户在手机客户端最重要的社交媒体。
微信在诸多社会事件中的影响,不断凸显着微信的社会价值。
随着微信媒体属性的不断加深,众多政府部门纷纷入驻微信,借助微信平台实现政府信息传播。
2、企业营销的新渠道
基于LBS技术和查看“附近的人”功能,挖掘潜在客户,实行精准营销。
基于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和“二维码扫描”功能,开展品牌病毒式传播,发展电子商务。
基于公众平台和朋友圈功能,打造全新社交关系网,开创企业口碑宣传新方式。
基于数据统计功能,开启大数据时代定制服务营销新模式。
3、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
A、纸质媒体使用微信情况;
B、微信在广播上的应用;
C、微信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
D、媒体类公众平台的发展。
六、新闻客户端(名词解释)
新闻客户端又叫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阅读客户端或新闻APP,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兴起而出现的,适用于移动媒体终端的新闻资讯平台。
七、新闻客户端的类型(选择题)
1、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如网易新闻客户端);
2、搜索引擎新闻客户端(如百度掌上新闻聚合平台);
3、专业新闻网站客户端(如新华社“中国网事新媒体客户端”);
4、传统报刊新闻客户端(“两微一端”;如中国青年报新闻客户端)
八、新闻客户端的特点(单选题)
1、短小精悍但信息量大;
2、杂志式阅读模式;
3、交互性;4社会化。
Δ第三节广电新媒体
一、数字电视概念(判断题)
数字电视即(Digital TV,DTV)指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数字电视采取了不同的信息编码与解码方式,这是与模拟电视最大的技术区别。
二、IPTV的内容(单选题)
1、直播类,即实时广播的节目;
2、非直播类,即点播节目;
3、IPTV可以提供交互式服务,包括——电视类服务(视频点播、直播电视、时移电视)、通信类服务(语音业务、即时通信业务)、增值业务(电视购物、互动广告、在线游戏)。
三、户外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单选题)
1、户外新媒体的传播是“短效”传播;
2、相比传统户外媒体,户外新媒体广告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播放,表现力更强;
3、高曝光率和分众接触人群;
4、传播效果与传播成本的性价比高。
四、移动电视(车载)传播特点(多选题)
1、移动接收——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和伴随性;
2、垄断性传播——传播环境的封闭性与强制性;
3、传播受众的开放性与指向性;
4、即时传播——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时效性。
五、楼宇电视的传播特点(选择题)
第一、强烈的社区终端渗透能力;
第二、楼宇液晶电视媒体具有分众性,具有高度的针对性,目标群精准锁定;第三、从传播效果评估的角度看,楼宇电视具有有效性,具有抗干扰性;
第四、从传播传播环境的封闭性来看,楼宇电视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
☆第三章新媒体应用
★第一节新媒体与新闻
一、新媒体新闻(选择题)
狭义:指专业的新闻媒体通过新闻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
广义:泛指通过所有新媒体介质传播的新闻。
二、新媒体新闻的传播特点(单选题)
1、容量巨大,个性十足;
内容——超链接,形式——多媒体(文本+图片+声音+图像)
2、超越时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新媒体的平台基本是零门槛的,是开放的。
在新媒体新闻传播环境下,传播者和受众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便捷地进行实时地沟通和交流。
3、去中心化和大众赋权;
所谓去中心化和大众赋权,是指传统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模式被解构。
在信息多点传播的过程中,大众的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
4、新闻传播的不确定性。
一是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
二是新媒体新闻事件总是处在发展过程当中,其发展走向难以预料和控制。
三、新媒体新闻的传受关系特点(简答题)
主要表现为传受关系的位移和传播主体的多元。
即:
1、传统媒体的传播者也会变身为接受者;
2、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可以随时成为传播主体。
3、在新媒体新闻传播环境下,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平等对话。
由于传受关系的转变,传播的主体也变得多元。
四、新媒体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分析题)
新媒体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来源,二是报道机制。
1、消息来源:从筛选、疏离、线人报料,到定制、接近、主动求援。
以微博为例——如何从微博上获取信息?
(1)从微博上获取的消息来源主要有两类:普通公众的线索报料(多为弱势群体发出的求助);事件当事人的微博发布(草根或精英,普通公众、热心网友或政府部门,往往跟公共事件密切相关)。
(2)微博作为消息来源的功能的具体表现:
线索的随机筛选可转变为一定程度上的跟踪定制(如微博的“关注”功能、“热门话题”功能等);
记者与关键消息来源的距离缩短,由疏离、陌生变为接近、熟知。
记者获取线索除线人报料外,还可以主动求援、广泛搜寻知情人士。
2、报道机制:从记者主导、组织把关、单次刊发,到公众参与、协同传播、循环报道。
传统调查性报道的生产机制主要有这些特征: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依照媒介定位、组织文化和编辑方针选择题材,由记者耗费较长时间进行独立调查,最后在媒体刊发。
一般情况,若非连续的跟踪报道,记者发挥着主导作用,生产过程是单次性的、相对封闭的。
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性媒体的兴起,正开始深刻改变这种报道机制,让调查性报道的生产体现出更多公众参与、由快到深的“循环”特征,即有学者概括的“碎片化或滚动式”趋势。
公众的积极参与、信息传播的快速需求和记者报道过程中社会动员的需要,都促使调查性报道的生产由记者主导、组织把关,变成公众参与、协同传播,由一次刊发、单次传播变成接力赛跑、循环报道。
案例: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新闻报道。
△第二节新媒体舆论
一、网络舆论(名词解释)
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问题所发表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是网上民意的表达。
二、网络舆论的表现形式(多选题)
1、新闻跟帖;
2、论坛等群组的讨论;
3、搜索引擎的热点新闻;
4、网络投票。
三、网络舆论的特性(多选题)
1、突发性;
2、丰富性(案例:网红马克龙);
3、情绪性;
4、群体性——意见领袖作用显著;
5、网络舆论传播的符号化;
6、次生效应(案例:“萨德风波”)。
四、网络舆论生成的两个标志(多选题)
1、有相当数量的网民关注某一话题并展开讨论;
2、网络讨论被传统媒体报道。
五、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教材。
分析题)
事件缘起→意见形成→意见升级→意见扩散
案例:魏则西事件。
六、网络舆论的功能(简答题)
1、舆论监督
如:政府决策、公权力、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2、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改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现象。
3、发挥社会减压阀的作用
网络舆论可以较低的代价、较温和的方式来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政府以较低的成本了解公众利益诉求,纠正施政偏差。
七、网络舆论引导(简答题)
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舆论管理
2、通过主流网站、舆论领袖等,积极引导舆论
3、加强网站、网民的舆论自律
第三节新媒体广告
一、新媒体广告的主要形式(单选题)
1、户外新媒体广告;
2、移动新媒体广告;
3、网络新媒体广告;
4、手机新媒体广告。
二、新媒体广告在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多选题)
1、传播精准;
2、广告成本低;
3、受众互动参与,抵触心理小;
4、科技含量高。
三、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单选题)
1、横幅广告;
2、文本链接广告;
3、电子邮件广告;
4、插播式广告(弹出式);
5、Rich Media;
6、其他新型广告(如微电影)。
四、手机媒体广告特点(单选题)
1、蔓延性与存储性;
2、便利性与互动性;
3、极强的时效性;
4、定向性与分众性;
5、高到达性。
第一节新媒体产业概说
一、传媒产业(名词解释)
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它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形、艺术、语言、影像、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特殊产业。
二、传媒产业产业的构成(单选题)
1、传统媒体产业(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电影、广播、电视);
2、新媒体产业(网络、手机、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报刊、手机报刊、网络广电、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电子商务、视频、社交、及时通讯、无线增值等)
三、新媒体产业(名词解释)
新媒体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媒体为主要载体,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新媒体产业的外延(多选题)
1、按照媒体形态可分为两大阵营:一是新兴媒体产业,二是新型媒体产业。
2、按照盈利模式的不同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新媒体广告产业,二是内容产业。
五、新媒体产业的基本特征(单选题)
1、新媒体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
2、产业融合是新媒体创业的特质和发展方式(“互联网+”)
3、新媒体产业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生力军
4、新媒体产业模式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融合性、竞争性和变动性)
六、我国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简答题)
1、在国家战略层面受到高度重视
2、巨大受众和市场的成长
3、新媒体主流地位逐渐确立
4、多个产业巨大发展
包括:(1)广告;(2)网络游戏;(3)网络视频;(4)电子商务。
★第一节为什么要管理互联网
一、网络传播带来的负效应(多择题)
1、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2、侵犯知识产权;
3、信息泛滥;
4、网络犯罪日益猖獗;
5、网瘾症;
6、数字鸿沟。
二、网络安全的四个层次(多选题)
1、国家安全。
即如何保护国家机密不受网络黑客的袭击而泄密;如何保持国家机构不受网络黑客的袭击而正常运作。
2、商业安全。
即如何保护商业机密、企业资料不被窃取。
对新闻事业而言,网络的商业安全在於如何保护新闻信息的内容、背景及消息来源不被他人非法利用。
3、个人安全。
即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包括邮箱密码、个人背景资料、信用卡号码、健康状况等)不被非法利用。
4、电脑自身安全。
即如何保证接入到互联网的电脑不受网络病毒的侵袭而瘫痪
三、新媒体传播的两个危险来源(多选题)
1、黑客:网络系统非法入侵者
2、电脑病毒:寄生性、潜伏性、隐藏性和传染性
四、维护网络安全的途径有两种(选择题)
1、技术保护。
通过网络主机或在服务器上加装安全软件,对来访信息检查过滤;
2、立法保护。
制定和完善法律规范,对新媒体传播行为进行约束。
五、数字鸿沟(名词解释)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 e),又称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据美国商务部1999年发布的《定义数字鸿沟》报告显示,虽然收入、教育和种族都是造成数字鸿沟的因素,但还没有办法指出哪一个是能缩小数字差距的关键。
比较可能造成改变的是持续降低的个人计算机价格和上网费用,这项变量有可能让收入不再是造成数字鸿沟的主因。
△第二节新媒体的科学管理
一、目前对新媒体的管理手段(选择题)
主要有以下3种:
1、法律法规建设
2、网络道德规范
3、技术监控
二、网络实名制(简答题)
2017年8月2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网站主题需要落实实名制,如果注册用户没有提供身份信息认证,那么网站将不能向其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该项规定将会在201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
1、网络实名制的概念
面对目前互联网用户各心理、行为问题,网络实名制作为一种以用户实名为基础的互联网管理方式,可以成为保护、引导互联网用户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并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因素影响。
2、实施网络实名制的现实背景
但是该条件下,如何保证网民的监督权和言论空间,也产生了很大争议。
如今,社会已高速发展成了一个“互联网+”时代,与此同时,正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导致互联网世界鱼龙混杂,滋生了网络诈骗、网络水军等影响网络健康、安全的隐患。
3、实施网络实名制积极意义
网络实名制最主要是为了防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的一系列网络犯罪。
网络实名制是网络文化中争议较大的一种,习惯了在网络这种虚拟空间中生活的民众反对实名制,但同样有网民实名制能有效遏制网瘾,并使网友看到更有责任的言论,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提高个人信息的准确度,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更方便安全。
第六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第一节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环境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简答题)
A、对媒介生态格局的影响(媒介种群格局、媒介社会互动格局、媒介产业格局)
B、对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信息传播双向化、信息传播网络化、信息传播多媒体化)
C、对传播过程要素的影响(传者与受众关系的改变、媒体地位和功能的改变、传播内容的改变)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特点(简答题)
1、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媒介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方式、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要素的总合,是社会系统作用于媒介系统的文化要素。
2、新媒体已内化为一种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
3、新媒体体现了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精神:
A.新媒体延伸了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同构了整个社会的真实与虚拟;
B.新媒体的媒介生态结构和信息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去中心化”特征;
C.主体的消解,是新媒体传播方式及其所构建的传媒生态体系的一大特点;
D.零散化和碎片化是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色。
三、媒介信息环境(名词解释)
媒介信息环境指的是媒介通过信息传播活动塑造的环境,是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信息环境同客观世界(真实环境)、主观世界(人头脑中的环境)一起,构成了媒介信息传播所联通的“三个世界”。
四、新媒体信息环境的特点(单选题)
1、构建主体多元化:
新媒体的多点、动态传播模式,使信息源不断广泛化和底层化,使拟态环境成为由多方共同影响的格局。
2、传播内容碎片化和无结构化;
3、定向性和个性化。
★第二节媒介融合
一、媒介融合的定义(名词解释)
媒介融合的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媒介融合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
广义: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组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
合。
二、媒介融合的基本形态与特征(教材。
分析题)
1、媒介融合的基本形态
2、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
三、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新媒体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教材。
分析题)
1、“融合”是新媒体与生俱来的发展特质
2、新媒体技术为媒介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3、新媒体是媒介融合向前推进的主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