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六章 管理中的激励手段
- 格式:ppt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59
管理学激励方法管理学中的激励方法是指通过激励手段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使其更加投入和努力地完成工作任务。
有效的激励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出色的业绩,还能促进员工发展和个人成长。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激励方法:1. 薪酬奖励:薪酬是最常见的激励方式之一。
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奖金制度和晋升机会,企业可以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薪酬奖励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个人贡献和团队成绩进行评定和分配。
其中,绩效奖金、提成和期权是常见的薪酬奖励方式。
2. 赞赏与表扬:肯定和认可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
通过及时给予员工赞赏和表扬,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还能够提高员工的自尊和自信心。
领导者可以通过正式的褒奖制度或日常的口头表扬来激励员工,使其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和重要性。
3.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员工期望能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企业可以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工作动力。
领导者可以组织内部培训课程、工作坊和研讨会,也可以鼓励员工参加外部的培训和进修课程。
此外,给予员工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也是一种激励方式。
4. 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规划,可以激励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领导者可以通过与员工进行关怀和沟通,了解他们的职业目标和愿望,并帮助他们制定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
5.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可以激励员工更加投入和努力地完成工作任务。
企业可以关注员工的工作条件、办公设施与装备、工作时间和工作弹性等方面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
同时,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健康的工作餐、团队活动和度假福利等,也是一种有益的激励方式。
6. 设定挑战性目标:给员工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挑战性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动力,并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和超越自己。
领导者可以与员工共同制定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并定期跟进和评估员工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调整。
管理学员工激励方案一、目的:为了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此制度。
二、奖励涉及对象:公司所有员工。
三、奖励方式:精神奖励、物质奖励。
四、奖励事项分类:1、重量级奖励员工涉及到如下事项,可享受____元—____元的经济奖励、____元—300加薪、员工大会通报表扬(奖励金额视具体情况由公司领导和人事部门作出)(1)在完成公司工作、任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和经济效益的;(2)对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有实效的;(3)保护公司财物,使公司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4)在公司、社会见义勇为,与各种违法违纪、不良现象斗争有显著成绩;(颁发荣誉证书)(5)对突发事件、事故妥善处理者;(6)一贯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廉洁奉公、事迹突出的;(7)全年出满勤的;(8)为公司带来良好社会声誉的;(9)其他应给予奖励事项的。
2、一般性奖励:员工涉及到如下事项,可享受____元—____元的经济奖励、____元—____元加薪、员工大会通报表扬(奖励金额视具体情况由公司领导和人事部门作出)(1)品行优良、技术超群、工作认真、克尽职守成为公司楷模者;(颁发荣誉证书)(2)领导有方、业务推展有相当成效者;(3)参与、协助事故、事件救援工作者;(4)遵规守纪,服从领导,敬业楷模者;(5)主动积极为公司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减少成本开支,节约资源能源的员工;(6)拾金(物)不昧者。
管理学员工激励方案(二)一、物质利益激励物质利益尽管不是人们所追求的所有价值需求,但物质利益本身相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没有人会讨厌它的过多。
也就是说,物质利益的获得—奖励,或者被剥夺—处罚,只要与人的特定行为联系在一起,总会对这个人的这种行为带来影响。
物质利益的增加,则会使他重复可带来物质利益增加的行为,扣减物质利益,则会让他减少和避免导致物质利益扣减的行为。
二、权力授予激励一般人都把权力理解为向他人发号施令这样一种特殊能力,让别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你。
管理学动力原理
管理学动力原理指的是管理者在组织中激励员工提高工作动力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在管理学中,动力是指个体或团体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激发内在或外部动机的力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动力原理:
1. 成就动机:这种动力源自个体对于自己工作表现的内在追求和自豪感。
管理者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激发员工的成就动机,鼓励他们追求更好的工作表现。
2. 奖赏与认可:奖赏和认可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方式之一。
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薪资加薪、晋升机会、奖金、表彰等方式来鼓励员工,以增强他们对工作的动力和满意度。
3. 参与与自治:给予员工更多的参与决策和自主权也能提高他们的工作动力。
通过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增强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我驱动力。
4. 发展与成长:管理者应该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动力。
这可以包括培训计划、职业规划、挑战性的工作项目等。
5. 公平与公正:公平和公正的待遇是提高员工工作动力的重要因素。
管理者应该确保员工被公平对待,不歧视、不偏袒,并建立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这些动力原理能够帮助管理者理解和应用动力因素,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升组织的绩效。
第六章一、名词解释1.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因素,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3.激励:激励的原意是指人在一定的外部刺激下出现的心理紧张状态。
管理学中的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4.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发生影响和作用的方式。
管理学家利克特提出“专制-权威式”、“开明-权威式”、“协商式”、“群体参与式”四种形式。
二、单选题1.A;2.C;3.C;4.C;5.D;6.D;7.C;8.C;9.C;10.C三、多选题1.ACD;2.BCD;3.CD;4.BD;5.BCDE;四、简答题1.(1)领导是指激励、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
(2)从行为方式上看领导和管理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时空观不同;对风险的态度不同、用人标准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
2.权力是一个人影响他人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权力是依赖的函数;②假定了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主权;③权力是潜在的,无需借助其他来证明自己的有效性。
权力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强制权、奖赏权、法定权、专家权和感召权。
3.领导特质理论研究重点在于找出杰出领导者所具备的某些共同的特性或品质上,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人特性密切相关,即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
反映有效领导者特性的个性特征包括:进取心、领导愿望、诚实与正直、自信、智慧、工作相关知识。
第一章1、为了有效的协调有限资源和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人类发明了哪些协调方法?这些协调方法如何协调这对矛盾?生产:通过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欲望;组织:通过与他人的分工协作,形成超越个人的群体力量,从而达成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的欲望;战争:通过掠夺他人资源来扩展自身资源,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道德:通过教育约束每一个人的欲望,使有限的资源足以满足众人的欲望;贸易:通过将自身多余或价值不大的资源与他人交换,获得自身稀缺的资源,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欲望;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
2、管理的定义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实质内容:协调,将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作用:是有限资源得以满足更多欲望。
手段:通过科学的方法衡量标准: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和效益)本质:是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3、组织中为什么要有管理者?组织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就需要有人来组织提出共同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分配各项工作和协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
管理者与操作者有什么区别?操作者: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管理者: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事务的人,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开展工作。
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什么?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凝聚一支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队伍,通过分工协作使组织成员能够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品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
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人文社科方面,科学技术。
实际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组织中不同层次(高、中、基)的管理者,其职责有何异同?同:基本职责一样,即(上一题)异:高层:对组织负有全面责任。
管理学中的激励机制有哪些在管理学中,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
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员工充分发挥其潜力,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那么,管理学中的激励机制究竟有哪些呢?一、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激励方式之一。
它主要包括薪酬、福利和奖励等方面。
1、薪酬薪酬是员工为组织付出劳动所获得的经济回报。
合理的薪酬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还能够体现员工的工作价值和贡献。
高薪酬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而薪酬的提升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2、福利福利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除薪酬以外的各种待遇,如健康保险、退休金、带薪休假、节日礼品等。
良好的福利制度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奖励奖励是对员工优秀表现的额外激励,如奖金、奖品、荣誉证书等。
奖励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如年度优秀员工奖等。
及时的奖励能够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侧重于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1、表扬与认可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成果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认可,能够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种正面的反馈可以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从而更加投入地工作。
2、职业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晋升、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人职业目标,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激励。
员工看到自己在组织中有发展的空间和前途,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3、工作成就感让员工从事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当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对组织和社会有重要意义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做好工作。
4、信任与授权管理者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和授权,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这可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员工感受到被信任和尊重,会更加积极地为组织的发展出谋划策。
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措施一、正激励“正激励”是指教师经常采用“表扬”或“奖励”等办法来激励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责任感。
班级管理中的正激励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榜样激励。
榜样是同学们奋斗的目标,它可以使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人格化,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
小学儿童富于模仿,爱效法身边的人。
实践表明,在良好的环境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对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评价能力,培养道德行为习惯都有促进和“导向”的作用。
如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我学我做”榜样活动正是利用榜样激励的一个很好的事例。
在活动中,既要求每个学生学榜样,又要争做同学们的榜样。
活动主要围绕“一定、二学、三写、四讲、五评”来开展。
在“定榜样”活动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定出切合实际的榜样。
根据本班不完全统计,榜样中雷锋占60%,身边的同学占20%,战斗英雄占15%,其他人物占5%。
每个小组的同学给自己的小组取了带激励性的名字,例“小雷锋组”、“进步组”、“雄鹰组”等,每组还制定了确实可行的计划,这样,“学榜样”活动就水到渠成了。
“小雷锋组”的学生到图书室借《雷锋的故事》相互传阅,了解雷锋事迹,摘抄《雷锋日记》,学习雷锋精神,以雷锋那催人奋进的话当“座右铭”,在活动中做好事达1470件;“雄鹰组”的同学做模型,做标本,搞创造发明,班级达到“学榜样”高潮。
为了表扬“学榜样”先进,大队部又举行了“讲评”活动,有的小组用小品的形式演雷锋的几桩好事,有的用相声的形式讲自己学习榜样的变化过程。
在讲中评选出“我学我做”榜样的先进。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又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这样循环,使每个同学都尝到甜头,从而使自己更优秀。
2、责任激励。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让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改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和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管理学激励的方法1、事业激励如何将企业的目标巧妙地同员工的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常用的激励手段。
让员工个人的发展和单位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内在潜力。
因为一个人的事业心一旦被发掘出来,就可以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员工会为实现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或理想,而认真地考虑自已如何做和怎样才能做好。
2、目标激励每个人都有成就感的需求,就连孩子也是这样。
因此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为员工设立可以看得到、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目标。
如果目标定的太远,员工会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3、物质激励每个人都需要物质的支持和保证。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保证员工基本的生活所需,那么就失去了激励的基础。
大部分员工如果在单位不能按时拿到工资、奖金等,他们的积极性就不复存在。
但是物资激励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比例,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
比如: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就可以晋升职务,做到了什么标准可以享有分红等。
4、荣誉激励每个人都有荣誉感。
要设法让员工们感觉到、认识到荣誉感的崇高性。
员工做出成绩,就会受到每个人,包括总经理、总裁的尊重。
设定荣誉是管理者的一个工作职责,而这种荣誉既对单位有效,对同行业其他部门也有作用。
例如,尽管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的先进工人,但是在整个石油系统,甚至在全国他的榜样作用都是有效的。
5、责任激励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够担任一定的职务,管理者应该学会让大部分的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并负起一部分责任。
员工一旦感觉到自己在某个方面受到了重视,他自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把这方面的事情做好。
选定适合每个员工特点的工作,则是管理者应该在平时的观察和了解中掌握的。
6、晋升激励这是绝大多数单位都在使用的一种激励方法。
但是由于有的单位没有更多的位置可以晋升,或者有的单位不能在晋升过程中按照选优的标准来实施晋升,就可能造成这些单位在使用晋升激励手段时出现偏差和错误。
7、情感激励,餐饮行业中的基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掌握并善于使用。
第六章激励教学目的:明确激励的功能和重要性,了解常用的激励理论,深入思考我国企业及其它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教学要求:阐明激励实质和心理机制,简述并评价主要激励理论,领会激励的内在规律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激励的涵义、激励的原则和方式,常见的激励理论。
教学形式:理论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外论文。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激励的含义与实质,激励的原则、激励理论难点:激励的实质、激励的心理机制、激励原则。
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及功能1、激励的含义与实质:所谓的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状态,不具有我们可以观察的外部状态。
但是,由于激励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及效果来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
2、激励在管理中的功能:(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二、激励的心理机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而目的源于一定的动机,动机又产生于需要。
由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并指向预定目标,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也是激励得以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
如下图:人类行为模式图1、需要:指人类或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状态,管理中的需要特指人对某事物的渴求和欲望。
它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
2、动机: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这些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心理准备状态。
动机在激励行为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1)始动功能。
指动机唤起和驱动人们采取某种行动。
(2)导向和选择功能。
指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选择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3)维持与强化功能。
长久稳定的动机可以维持某种行为,并使之持续进行。
第六章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第一节行为与动机一、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1.自觉性与主动性:自发、自觉,提高人的自觉性,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2.因果性:人的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的起因,人的动机、需要等都是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3.目的性:人类的行动不仅有起因,更是有目标。
4.持久性、持续性:指导目标完成之前、向新目标调整5.稳定性与可塑性。
二、动机与目的1.动机(1)概念:动机是指把能激励人的行为,并引起行动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新年等主观心理因素叫动机,引起个体行动,维持该行为,并向某一目标(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过程叫做动机,该行为为动机性行为。
(2).特征:原发性、内稳性、实践活动性(3)机能:始发机能:人的行为发动的动力和根本原因调节、定向、选择机能:是行为朝向特定的方向(4)产生:动机一般是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欲望或驱力,而驱力是一种无特定方向的力量,需要、驱力和外界环境结合产生既有力量又有方向的动机,再由动机引导个体进行行动以达到目标(5).产生的条件:内部条件:个体自身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由身心失去平衡而感到的紧张状态或身体不舒服外部条件:个体身外的刺激诱因,声音、色、香味、奖金等管理者应做到,通过员工的外显活动,来了解员工的需要,通过实行有效的措施来满足员工的需要,唤醒员工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目的(目标)(1)概念:指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2)作用:启动作用、调节作用、激流作用、聚合作用(3)激励作用:目标具有诱发动机的作用,即把目标成为诱因,把诱发动机、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激励过程。
目标的激励过程主要体现的目标的选择的标准方面:——目标价值或效价标准目标的员工参与度目标的可能性或概率判断目标的低消耗标准目标的丰富性标准目标的最佳化、满意化标准3.动机与目的的关系一致性:目标属于动机体系的范畴,目标、动机对人类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目标具有诱发动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