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收支情况是指政府在一定时间内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具体来讲,财政收入是指政
府获取的财政资金,包括税收、收费、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公共
服务和公共事务的经费,包括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环保等各种公共事务开支。
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逐年增长,2019年财政收入规模达到23.93万亿元,而2018
年为21.4万亿元。
其中,税收收入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0%以上,其他收入来源较少。
在财政支出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也在增加。
2019年,我国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规模达到16.98万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1%以上。
其中,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占据了主要部分。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大投入。
例如,2019年我国从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铁路建设、农村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农村公厕建设等民生工程建设。
同时,政府还通过投资基金、科研基金、产业基金等加大支持科
技创新。
在环保方面,政府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环保产业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稳定,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增加,旨在改善民生、推动国
民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但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财政管理,推行公平公正的税收制度,对于投资效果不佳的项目减少支持。
综合考虑,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仍需不断努力。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目录一、引言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三、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四、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变化五、参考文献一、引言自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财政收支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来揭示我们的主题。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1.财政收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繁荣的直接体现。
从增长速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0—1977年为第一阶段,财政收入长期保持在百亿元的水平。
1978—1998年为第二阶段,财政收入走上了千亿元的台阶。
l999—2007年为第三阶段,财政收入跃上了万亿元新高。
其中1994-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是我国财政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表l)。
在第一阶段中,1950年是开国的第二年,由于经济还处在战火之中,因此是新中国历史上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总收入只有65.19亿元。
1951和1952年由于长期衰败的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上升到了l00多亿元。
之后在逐渐增加,长期保持在200亿元~80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1977年的874.46亿元。
在第二阶段中,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从几百亿元跃上了千亿元大关。
l978—1984年,财政收入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最多是l984年的1642.86亿元;1985—1998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其中1978—1984年为l000亿元左右,1985—1990年为2000亿元左右,1991—1997年为3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最多是l998年的9875.95亿元。
第三个阶段从l999年开始,全国财政收入迈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国际比较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财政收入绝对规模小于主要发达国家,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财力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基本情况通常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指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可以统筹安排用于民生支出、提供一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共财政收入。
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分别为51322亿元、61330亿元和68518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19.3%、19.5%和20.1%。
其中,税收收入分别为45622亿元、54224亿元和59522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7.2%、17.3%和17.5%。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颁布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的口径,政府财政收入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财产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务收入、罚金罚款和罚没收入以及其他杂项收入)。
按此国际可比口径,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除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应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因为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的定义,国有土地出让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的交易,结果只是政府土地资产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并不带来政府净资产的变化,不增加政府的权益,因而不计作财政收入。
按此口径计算,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与国际可比的政府财政收入分别为63643亿元、77622亿元和86384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24.0%、24.7%和25.4%。
其中,公共财政收入是主体;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别为3452亿元、5043亿元和4097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3%、1.6%和1.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分别为140亿元、444亿元和989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0.1%、0.1%和0.3%;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8792亿元、10805亿元和12780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3.3%、3.4%和3.8%(见表3.3)。
2010年到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历年数据分析总结一、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2010年到2022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2010年的1132.26亿元到2022年的51304.00亿元,扩大了近45倍。
回顾29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的1132.26亿元上升至202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3483.37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51304.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
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
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2022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降的过程是197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从28.4%降至10.7%,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年至1982年,财政收入相对数从28.4%下降至22.9%,降幅达5.5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85年至1988年,从22.4%跌至15.8%,降幅为6.6个百分点。
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相对数从1995年的10.7%升至2003年的18.6%。
,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
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同比增加321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增长13.7%。
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增长2.7%,国内消费税增长85.3%(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增长7%左右),营业税增长18.2%,企业所得税增长3.2%,个人所得税增长6.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4.6%,关税下降16.2%,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47.9%,车辆购置税增长17.5%。
另外,出口退税6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规模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见表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财政快速增长是中央和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从总体来讲是快于地方的(见表二)。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财政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年平均增速:“六五”时期为11.6%,“七五”时期为7.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8.7%,“十五”时期为18.7%。
一、分析政府的财政收入本质上主要是来自社会的剩余产品,剩余产品越多,政府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收入。
社会剩余产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越高,剩余产品越多,政府的财政收入才能更多。
二、财政收入概述1. 财政收入的含义政府收入是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保障。
2. 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收入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为便于分析,有必要按一定的标准对财政收入加以分类。
政府收入分类是将各类政府收入按其性质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以便全面、准确、明细地反映政府收入的总量、结构及来源情况。
(1) 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这是以财政收入的形成依据为标准划分的财政收入类型。
收入依据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一般有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共收费和其他收入等形式。
(2) 按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按财政收入的具体来源进行分类,有助于充分认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经济活动及其结构对财政收入规模及构成的决定作用,以及财政收入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按财政收入来源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一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标准,分为国有经济收入、股份制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
二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可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农业部门收入、商业部门收入和其他部门收入等;同时也可分为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第三产业收入等。
三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地区结构,分为各区域或行政区划提供的财政收入。
(3) 按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类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个部分。
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剩余产品价值M中包括税金、企业利润和用剩余产品价值支付的费用(如利息)。
其中主要是税金和企业利润。
V是指以劳动报酬的形式付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
从目前来看,V虽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但它在全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总结(1)6篇篇1关于XXXX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总结(一)一、引言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体财政工作者紧扣年度经济工作目标,紧密配合相关部门工作部署,全力以赴落实财政预算执行工作。
XXXX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财政政策措施,确保了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现将XXXX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总结如下。
二、预算执行总体情况XXXX年,全国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我们紧扣年初预算目标,精准施策,确保了财政收支平衡。
(一)收入执行情况全年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均实现预期目标。
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优化了税收结构,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二)支出执行情况财政支出保持了合理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加大了对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力度。
同时,积极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
三、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一)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我们紧密跟踪经济形势变化,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同时,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规范收费行为,防止收入流失。
(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我们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优先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我们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
加强预算审查和监督力度,提高了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同时,深化国库管理改革,优化国库现金管理,保障了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如财政收入增长压力加大,支出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等。
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下面将从经济增长、税制、财政政策调整等方面解析变化的原因。
首先,经济增长是影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对财政收入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服务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崛起,企业利润的增长以及个人收入的提高,税收基数不断扩大,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税制也对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通过多项税制政策,对税收制度进行了完善和优化,逐步建立了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核心的现代税收制度。
这些旨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改善税收环境,加强税收征管力度。
税制的推进使得税收征管能力得到增强,财政收入得以稳定增长。
此外,财政政策的调整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近年来财政政策从稳增长转向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五稳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也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创新和技术提升,进而带动经济的增长,从而推动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增加。
最后,加强税收征管也是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重要保障。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通过建立信息化税务管理系统,强化税收征管能力,加大对逃税、偷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提升了税收征管效率,减少了税收漏税现象,增加了财政收入。
总之,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增长、税制、财政政策调整以及加强税收征管等方面的进展,为财政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税制的深入推进,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支出及收支结构统计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我国全国财政收支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总额为20.9万亿元,同比下降3.9%;全国财政支出总额为28.7万亿元,同比增长7.5%。
2020年全国财政收支结构统计数据显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非税收、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其中税收占比高达78%以上;而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具体来看,2020年税收收入为16.4万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收入为2.8万亿元,同比下降5.4%;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为1.4万亿元,同比下降21.6%。
而在财政支出方面,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为8.9万亿元,同比增长8.7%;社会保障支出为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科技创新支出为2.5万亿元,同比增长8.1%;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为3.4万亿元,同比增长18%。
从全国财政收支结构统计可以看出,在2020年,我国财政支出新增了一些领域,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也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暴发的特殊情况下,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成为了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向,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了对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投入。
另外,在2020年,我国财政收支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是财政收入总额同比下降,这一方面受到了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
2020年,我国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措施,包括降低企业税负、扩大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小微企业增值税补贴等,这些措施都导致了税收收入的减少。
其次是财政支出总额同比增长较快,主要是为了应对疫情和经济困难,推动经济复苏,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另外,2020年还出现了财政赤字大幅增加的情况,说明政府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方面花费了更多的资金。
我国近十年财政收入变迁的统计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前进,国家财政收入较之前有大的改变,从财政收入比重,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总量上都有很大的改变。
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财政收入的总量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在总量上有了显著的增长。
财政收入近年来发展也是高于GDP的增长,相较于从前,呈现出增长态势。
一、财政收入总量变迁特征分析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财政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看都有了很明显的增长。
伴随着这种增长态势,说明我国财政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很强。
1、财政收入总量的提高图1在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财政收入的提高也是相应的快速提高。
我国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03.64亿元到2011年的103874.43亿元,十年中的发展中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近5.5倍。
相较于改革初期,财政收入的稳步发展主要可归结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在经历了二十年的经济建设以来国民经济基础有了很大飞跃;其二是在1998年明确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政策之后伴随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能力的提高。
其两点是稳固财政收入增长和保障其平稳发展的原因。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增长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财政收入能保持稳步发展,总量不断提高,作用于经济建设能力逐渐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依赖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不断提高,而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随之不断提高。
图2图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15.71%到2011年的21.96%,从图2 中可以看到,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GDP中财政收入的比重是一项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宏观赋税的指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赋税的总量是不断提高的。
但是从表3中可以看到的是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的,可以看出国家是在调整税收体系,在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减轻赋税。
二、财政收入结构变迁特征分析1、中央与地方财政年份财政收入(亿元)比重 (%)中央地方中央地方2002 18903.64 10388.64 8515.00 55.0 45.0 2003 21715.25 11865.27 9849.98 54.6 45.4 2004 26396.47 14503.10 11893.37 54.9 45.1 2005 31649.29 16548.53 15100.76 52.3 47.7200638760.20 20456.62 18303.58 52.8 47.2 2007 51321.78 27749.16 23572.62 54.1 45.9 2008 61330.35 32680.56 28649.79 53.3 46.7 2009 68518.30 35915.71 32602.59 52.4 47.6 2010 83101.51 42488.47 40613.04 51.1 48.9 2011103874.43 51327.3252547.1149.450.6表4表5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总来看在近十年来都在提高,中央财政所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常年保持在50%以上。
我国财政收入状况进行分析。
一、财政赤字规模的决定因素人们对财政赤字的担心和恐惧主要是因为害怕财政赤字会引起通货膨胀,有人甚至把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等同起来。
其实,财政赤字只有在赤字融资手段运用的时空不当(导致经济体系中需求过度膨胀),财政赤字的规模超出实际需要(导致货币供给量过剩)时,才会最终引致通货膨胀。
要保证财政赤字在不发生价格的通货膨胀性上涨的情况下,促进资本形成,加速经济增长,其安全界限的确定必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经济因素,二是资金来源因素。
(一)财政赤字规模的社会经济制约因素1.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程度。
如果经济持续增长率比较高,即使政府施以较大规模的财政赤字用于发展经济,对国民经济也没有危害,或危害很小。
这是因为本国经济的吸纳能力随着国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而相应加强,价格水平不会出现明显上涨。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Frieman,1971)所言,在实际产出增长的经济中,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引起货币需求的相应提高。
由于货币需求增加得越多,通货膨胀越低,因此,增长的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
但是,如果经济增长率很低,即使存在少量的赤字,它对国民经济也有可能造成危害。
2.货币化部门的增加程度。
在商品货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当中的非货币化部门将不断地转化为货币化部门,这一进程就是这里所说的货币化。
货币化进程有两个明显的作用:(1)引起人们持有货币的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资产动机)的增强,从而引起相应形式的现金余额增长;(2)对实物工资、租金、利息、税收或其他对消费者支付的替代,显然会使货币交易余额增长,货币储蓄对实物储蓄的替代也将引起现金余额的增加。
虽然由货币化进程本身引起的货币需求的净增量比由已经货币化部门经济活动水平提高而引起的货币需求要小得多,但是,它毕竟为由赤字引致的“额外货币供给”减轻了通货膨胀压力。
因此,由货币化进程引起的额外货币需求量,就是政府在确定财政赤字规模时所要考虑的指标之一。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83101.51亿元,完成预算的112.4%,比2009年增加14583.21亿元,增长21.3%,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平均增幅基本持平(2005-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为19.9%、22.5%、32.4%和19.5%)。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10.7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6%,比2009年增长23.0%,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88.1%。
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2010年全国非税收入9890.72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比2009年增长9.9%,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1.9%,比2009年下降1.2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中央本级收入(即中央财政收入)42488.47亿元,完成预算的111.6%,比2009年增长18.3%,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51.1%。
地方本级收入40613.04亿元,完成预算的113.2%,比2009年增长24.6%,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48.9%。
地方本级收入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2341.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72954.13亿元,增长19.3%。
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相当于地方本级支出的43.8%,主要分配给中西部地区,用于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以上是2010年度全国公共财政基本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经济社会仍处于转型期的今天,财政收入仍保持着高速增长,税收收入占到财政收入的近九成,而中央财政收入占到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
1.97年来各年度财政收入(支出)增长情况。
1950—2016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各项数据一览财政部于2017年1月23日公布了2016年财政收支数据。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
仍延续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
其中,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
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2016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57亿元,同比增长4.7%,同口径[①]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7195亿元,同比增长4.2%,同口径增长7.4%。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0354亿元,同比增长4.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1.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改征增值税增长2.7倍(1-5月增长33%,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的6-12月增长4.5倍);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1-5月增长37.3%,6-12月下降95.9%)。
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考虑收入在税种间转移因素,将改征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计算,1-12月累计增长5.4%。
其中,1-5月增长36.6%;6-12月下降16.9%,主要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性减收影响。
2.国内消费税10217亿元,同比下降3.1%。
主要受卷烟、成品油产销量下滑的影响。
3.企业所得税28850亿元,同比增长6.3%。
其中,金融业企业所得税8802亿元,增长2.7%;工业企业所得税7329亿元,下降1.3%;房地产企业所得税3641亿元,增长26.8%。
财政收入规模一、绝对量指标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指标是财政总收入。
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总收入、中央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收入、地方上解中央收入、税收收入等。
财政收入的绝对量指标系列,具体反映了财政收入的数量、构成、形式和来源。
二、相对量指标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指标反映政府对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社会产品价值总量(即国民收入GDP)的集中程度,又称为财政集中率(K)。
这一指标一般表示为:财政收入规模其中,FR表示一定时期内(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
它可以根据反映对象和分析目的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指标口径,如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各级政府财政总收入、预算内财政收入、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总收入等,常用的是各级政府预算内财政总收入。
同样地,式中的国民收入也可运用不同的指标口径,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
财政收入的相对指标具有较强的分析意义。
全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规模数据中央及地方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规模数据三、我国财政收入绝对规模变化趋势的原因分析我国的转轨时期是指1978 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主要来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变化。
(一)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1978 年到2007 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扩大了近45倍。
回顾29 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1978的1132.26亿元上升至198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1982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1992 年的3483.37 亿元上升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第一部分依据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总量,及其占GDP的比重,再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几点政策思路。
第二部分分析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主要从收入形式方面进行分析。
基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重点分析了税收部分,对几个主要税种的收入增长情况及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体现各税种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由此反映除财政收入的结构情况。
关键字: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结构、税收结构财政收入可以理解为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民总收入;财政收入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运行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或利益关系。
1财政对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占有了一定规模的财政收入,政府才能实现其职能。
一、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表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及各年增长速度1摘自陈共《财政学》(第六版)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到目前已经具有了比较大的规模。
2007、2008、2009年财政收入总量分别为52321.78亿元、61330.35亿元、68518.30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8万亿,达到83080亿元的水平;四年的增长速度依次为32.4%、19.5%、11.7%、21.3%。
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持续增加。
财政收入规模大小、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慢,是由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财政收入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变化过程,但是财政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对经济造成一定伤害,所以财政规模必须适当,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公众需求相适应。
关键词:财政规模经济发展相对数绝对量
财政收入的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或者相对数额来表示。
财政收入的规模是衡量一国财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了该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大小。
财政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经济体制、传统习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一)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1978年到2007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扩大了近45倍。
回顾29 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1978的1132.26亿元上升至198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1982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1992 年的3483.37 亿元上升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
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
(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
1978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
的变化过程。
降的过程是197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从28.4%降至10.7%,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年至1982年,财政收入相对数从28.4%下降
至22.9%,降幅达5.5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85年至1988年,从22.4%跌至15.8%,降幅为6.6个百分点。
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相对
数从1995年的10.7%升至2003年的18.6%。
,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
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之所以经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是和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以及经
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降的过程反映出我国打破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付出的代价,升的过程显示出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得到的成果。
我们可用坐标将表1中的数据表示成图1的曲线,其形状如“V”字图形。
正好可比喻为改革“过河”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展示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在过去所经历的变化,而且预示着它未来的前景。
(三)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
从理论上说,一国特定条件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及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对增长速度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合理量值(或合理数量区间)。
在这个水准上,资源总体配置效率最高,政府应力求使本国财政收入符合这一水准。
但从现实来说,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政府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不同,这个量值不可能简单划一,也不可能固定不变。
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有其必要性、必然性,但下降过多,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所以其后的恢复性增长也有其必要性、必然性。
近些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发展。
财政收入的增长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
一般来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越高,则财源越丰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当进入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便会相对稳定。
因此,从横向比较来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经济发达国家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要高于低收入国家。
从纵向来看,英、法、美三国1880年全部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目前已上升到30%~50%,并保持相对稳定。
如,美国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其财政收人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
(2)价格因素。
如果全面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量中还存在价格再分配的部分,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是通货膨胀部分,是由通货膨胀这种货币现象导致名义收入在账面上增收。
二是产品比价变动部分,当出现结构性物价上涨时,财源(税基)分布就会改变,有可能导致财政收入相应增加。
三是累进税受物价影响的增收部分。
对采取比例税率的流转税来说,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对于采取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来说,物价上涨会提升税率档次,会出现名义与实际财政收入双增长。
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很大。
当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
首先,2007年我国出现了结构性物价上涨,能源、原材料、食品、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从而拉动相关税收收入大幅增加。
其次,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同时存在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
长。
当然,由于流转税的比重较高,所以受2007年价格因素影响的财政收入增长,有相当部分属于名义增长。
当然还有一些征管因素和统计因素,也影响着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
(四)我国财政规模的发展趋势
适度财政收入规模历来是世界各国选择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财政分配体制和制定相关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无论是过大还是过小,都会影响社会经济及财政自身的发展。
财政规模是否合适,事关国民经济全局。
因此对适度财政收入规模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陈共《财政学》2007年
张启春《公共财政学教程》 2004年
宋本强《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变化分析》【期刊论文】-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
刘溶沧《论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税务学院学报 2001年
储敏伟《财政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