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 格式:docx
- 大小:17.26 KB
- 文档页数:6
13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文/郭雪(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0)摘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是在党内对革命出现悲观心理时进行的创作,写于1930年,在这篇文章的引导下,我党逐渐摆脱消极懈怠的心理因素,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我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篇著作。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的今天,这篇文章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岁月的洗礼中熠熠生辉,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功不可没。
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全社会都要共同树立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的态度,毛泽东这篇著作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论对我党、我国,还是社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都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引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部著作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具有广泛且深刻的学习意义,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者都要学习的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前进道路的理论指南,对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可估量,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借鉴创新,对我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无论是作为一个人本身,还是一个有着数千万党员的大党,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习更是要不断在新的方向上实现自我突破,才能一步步丰富中华民族的思想。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的百年历史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我党善于阅读和学习经典,发掘经典中的价值,实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汲取经验的优良品质,以及经典著作将持续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动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咱们伟大的毛主席毛泽东爷爷的经典之作,下面是WTT整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供大家参考!一、写作背景及要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〇年一月五日给林彪的一封信。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张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再来一全国武装起义。
“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
毛泽东同志在信中借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中国的老话表达,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毛泽东同志在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同志在给林彪的这封信中,实际上已经开始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思想,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斗争所作出的新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二、读后启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一)毛泽东同志是一代伟人,他高瞻远瞩,注重结合实际,分析研究,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当时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和诸多矛盾势力,研判敌我实力和各方力量消耗对比,用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理念,武装革命队伍,引领中国革命以“星火燎原”之势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取得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难辉煌的革命道路。
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特殊教育最初知道这一毛泽东的作品,是在高中的历史课上。
一直知道这篇文章的存在,却从未去阅读过。
近几日,我有幸拜读了这篇文章,感触颇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现实估量过于悲观的思想而写的。
文章用全面科学的方法、积极向上的态度讨论了革命的前途问题,最终得出了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结果。
整篇文章从方向和方法作了全面的讨论,激励了许多党内人士。
毛泽东深切地相信: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明确方向,树立信心,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
那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比喻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弱小,但却有旺盛的生命里,可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这描述的不就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吗?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这篇文章在当时安定了许多党内同志,让他们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
我们党凭着这样的信念和艰苦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专业——特殊教育。
当前我们的特教,还是一个有待发展的行业,在教育行业中是一个很小的分支,但却很重要。
我坚信以后这个行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有特殊教育专业的学校比较少,那么自然,从事特教的老师们自然也没有别的老师多。
这些老师就可谓是“星星之火”,他们一直在推进特教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无论是特教专业的毕业生或在校生,都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燎原”的初步工作。
首先,在校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认真学习,开展了许多活动对外讲述“特殊教育”这个概念,渐渐的,人们对特教这个领域愈发的了解。
那么,大家的努力就是没有白费的,可以说“燎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吧。
其次,许多大学的特教专业,都有专门的志愿者团队,同学们在每个星期去到特殊学校或者是康复机构,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每一名特殊儿童,尽可能地使他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再次,已经成为老师的毕业生们,自发的建立了许多关于特教的论坛和资源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方法启示发布时间:2021-12-29T09:19:34.128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9月总第392期作者:张玉柱[导读]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国情和国内外矛盾,全面阐述了不同于俄国的中国革命道路。
中共烟台市牟平区委党校山东烟台264100摘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对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探索进行的理论总结,这篇文章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矛盾,深刻阐述了不同于俄国的中国革命道路及其前途,体现了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开创新路、坚持矛盾分析,树立问题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培育为民情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关键词:实事求是矛盾群众路线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屠杀,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举起了武装反抗的大旗!在四周白色政权的缝隙中,逐步开辟了分布于全国十余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然而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针对当时一些同志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同志及时地对实践探索进行了理论总结,尤其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国情和国内外矛盾,全面阐述了不同于俄国的中国革命道路。
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开创新路“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那么,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呢?毛泽东首先就实事求是地认清了国情。
自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为此,他们分别扶持中国各派反动势力以维持他们对中国的间接统治,进而瓜分中国、谋取利益。
各帝国主义国家要在中国抢夺利益就使得他们间接统治中国的工具即各派反动军阀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战争。
而由于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就会削弱他们的力量并给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另外,中国面积广大,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封建的农业国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想与现实的思想基础当今的中国、国际社会、中华民族、人类命运,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和推动下,都到了一个大变局、大创新的时代。
如何应对和做好大变局与大创新的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达到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与复兴的目的,从而为人类命运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和未来的贡献,将是我们面临的首要决策和行动的问题,也是一个“打铁自身硬”的重要和基础性的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必将给我们提供现实意义的指导思想与借鉴原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对当时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以及中国当时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同时,也指出了我党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于当时国内民族资产阶级和绅士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政策;对于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对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民主革命的长期性,也缺乏必要认识的错误思想。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素材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领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题思想,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课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哲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相关教材。
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哲理?(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并强调“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5. 小结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哲理和爱国情感。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如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情和祝福。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爱国情感付诸实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第2课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二课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中国有了共产党》是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第三课,本课设置了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开天辟地的大事。
本部分帮助学生了解了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尤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歌颂革命烈士,宁可不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
第二部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部分介绍了南昌起义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南昌起义与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关系,了解在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相继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开创了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第三部分:红军不怕远征难。
安排这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知道长征的利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记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本部分还强调了在新时代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二、说学情分析从革命传统教育的角度,学生对本课时的有关内容会有片段性了解,受学生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作用,长征精神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领导中国中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知道“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2.知道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责任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胜利会师,红军革命武装力量不断扩大。
3.学习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井冈山精神。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教案-鄂教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鄂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课的教案。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身边的小事来感悟正义、勇气、责任等品德,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寓意,理解“燎原”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对于社会大局的影响。
•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发现身边的小事,认识品德直接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成长,懂得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
•态度目标:鼓励学生勇于正义,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感受。
教学重点明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寓意,掌握发现身边小事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分享和大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明确品德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活动活动一:讲述故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培养学生正义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的行为如何影响社会。
活动二:小组合作找寻身边小事教师让学生自由组队,在到小校园或身边环境中寻找可以让人感到惊叹、感动或发人深思的小事,并结合班级真实情况,对所发生的小事件进行探究、分析和分享。
活动三:讨论各种品德意义根据小组分享情况,由老师或学生带头,通过小组合作找到小事中的品德意义,并围绕正义、勇气、责任等品德,进行探究、分享和讨论。
活动四:展示学生思考结果请学生将小组合作结果呈现在班级小报、橱窗等场所,分享身边的小事、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品德的理解,激发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思考和关注。
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明确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究当今社会中出现的品德问题,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课后作业•请学生认真观察身边小事,写一篇作文,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借由小组合作的结果,要求学生对身边的小事进行、反思和进一步发掘。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思维启发以及班级展示等方式,实现了对身边小事的深度探究和对品德概念的更加深入的理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徐莹葛宁_u十年前,毛泽东为批评红军党内出现的悲观失丿L望、消极懈怠的思想情绪,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成就了中国革命历史、毛泽东思想发展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一篇重要的经典文献。
今天我们换个视角,从毛泽东写作该文的目的、行文方式和主要内容来看,该文无疑也是一篇成功的、不可多得的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文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精神信仰资源在党的发展历史上,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解放,并对彻底改变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底色和基调就是毛泽东在艰苦、艰难和艰辛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对中国革命未来发展的积极、乐观、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我们借助于统计学的方法,检索一些理想信念的相关词汇使用频率。
经过检索我们发现,全文中“革命”一词出现频次高达53次,“革命高潮”出现达16次;“中国”出现35次,“帝国主义”出现13次,“反动”出现10次;“发展”出现23次,倒来”出现11次,“必”字(包括必然、必须、必定等)出现11次,等等。
当我们把这些高频关键词汇联系在一起后,大体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革命形势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我们战胜中外反动敌人、推动中国革命高潮到来一定会实现,民主革命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例如,毛泽东在文中第六自然段断言,“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
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再如,毛泽东在文末以诗人般的豪迈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荡气回肠的宏伟气魄,热情欢迎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等等。
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感悟“三心”王梅莲(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江西井冈山 343600)[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就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不懈奋斗史。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
漫长的革 命路程充满艰辛与挑战,需要共产党人始终抱有一种革命加拼命的精气神。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百年党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展示了革命者在革命低潮时期应有的精神面貌与奋斗姿态。
2021年,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重温毛泽东这一经典之作,必将有助于党员干部增强信心、保持耐心、下定决心,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创新的宏伟业绩。
[关键词]星火燎原;信心;耐心;决心[作者简介]王梅莲(1976-),女,江西吉水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井冈山斗争史。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 (2021 ) 06-0027-03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写过多篇重要著作。
其中,《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重要著作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重 要的历史教科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四五”规划的号角己经吹响。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作为新征 程的奋斗者重温这篇名著,对于增强信心、保持耐心、下定 决心都会是有益的。
奋斗者必须坚定信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当时党 内部分同志对时局的错误估量以及对红色政权缺乏信心的问 题。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进入低潮。
据《井冈山的斗争》记载,上山初期,“红军每到一处,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地起来。
和敌军打仗,不论哪一军都要硬打,没有什 么敌军内部的倒戈和暴动”。
®在这样的形势下,不断有人发 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甚至“就是中央那时候也 不免为那种表面上的情况所迷惑,而发生了悲观的论调”。
® 在当时,这种广泛存在的悲观情绪已经成为“一个最根本的 问题”,必须从理论上给予明确的答复。
革命高潮会不会很快到来?毛泽东透过现象看本质,对 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矛盾进行了系统分析。
近年来,全球教育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由新科技和新理念带来的,这些变化也要求教育从业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和能力。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非常重要,因此加强教师培训已成为当今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育是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育是一种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方案,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学方案的制定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它的核心思想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同时通过增加口语和听力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1.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是教育的载体,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
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可以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受益。
2.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育主张让英语学习变得有趣,通过增加口语和听力训练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英语能力。
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3.推动学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育是一种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方案,通过它的实施,可以推动学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让学校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注重学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教师培训,从哪些方面着手?1.教师自我提高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学习新教育理念和新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能力。
这需要教师自我提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他人。
2.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学环境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道德与法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观课报告学习本课之时,我先查阅了一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的意思是: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
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
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1930年给林彪的一封信。
是为答复林彪散发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征求意见的信。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一种悲观的思想。
1930年1月5 日,毛泽东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给林彪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了解了这些内容后,有助于对于本课的学习了解。
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五年级学生具有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的特点,但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缺乏相应的主动性。
从我们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而本课的知识量大,生动故事多、照片插图多、音像资料多,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将其串在本课的主线上, 既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老师还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能有效突破难点和落实重点。
由浅入深步步引导,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和掌握重点。
课堂上老师除了关注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还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从而培养学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能力,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好的把握课堂的难易度,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利用本节涉及的革命家故事较多,对红军长征内容学生已有所了解这些特点,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练习讲述故事等,课堂中指导学生将这些故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串连起来,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故事性、趣味性,效果很好。
道德与法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观课报告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现实估量过于悲观的思想而写的,它以全面科学的方法、积极向上的态度探讨了革命前途问题,肯定了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论断。
让学生学习、感悟、继承井冈山精神;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本节课设计了阅读、讨论、探究、归纳、练习、拓展等多种学习活动。
通过时间顺序、读图、小故事、资料、图片等加深对革命前辈的了解。
通过识图、找路线,进行图文转换, 充分调动和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反馈矫正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自学成为课堂主线。
本节课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改变学生单一的历史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图像欣赏、识图找图、人物角色、自主探究、合作讨论、阐述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例如处理这节课的重点红军长征时,就充分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利用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效果;利用教材中的介绍、学生收集的文字资料等增加信息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感人故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交流机会,并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渗透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思想。
目标定位明确,注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
学习学生生活中的历史,学习学生身边的历史,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历史。
在学习中渗透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价值观、人生观。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交际能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的书面作业方面也采取了即时评价的方法。
如每天的作业和练习题等,除了判对错,还用三种学生喜爱的有颜色的玩具印章来表示不同的层次: 红花一一很出色,粉花一一有进步了,绿花一一还要加把劲。
道德与法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研修老师按照《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体现思想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本节课讲解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
换来的,对生活在和平年代小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
本节
课中设计了讲故事、谈感受、和诗朗诵的环节,体现了道法课的活动
性原则。
研修老师能够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稳定、发展、和谐是当前社会生活环境大格局,战火纷飞的年代离学生十分久远,学生对于往昔的那些革命历史了解不多,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理解不透、感受不深的现象。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处于五年级上学期,已经度过了三、四年级时的心理发展不稳定时期,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积淀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是非辨识能力,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比较强,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继续学习的良好愿望。
虽然不太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等革命历史,但希望通过学习活动来深入体会。
使学生产生崇敬革命先辈、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南昌起义的过程和历史意义,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且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理解到位,感想深刻,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
但是课堂预设和生成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
总而言之,这节道德与法制课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节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者:徐莹,葛宁来源:《学习月刊》 2020年第10期徐莹葛宁九十年前,毛泽东为批评红军党内出现的悲观失望、消极懈怠的思想情绪,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成就了中国革命历史、毛泽东思想发展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一篇重要的经典文献。
今天我们换个视角,从毛泽东写作该文的目的、行文方式和主要内容来看,该文无疑也是一篇成功的、不可多得的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文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精神信仰资源在党的发展历史上,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解放,并对彻底改变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底色和基调就是毛泽东在艰苦、艰难和艰辛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对中国革命未来发展的积极、乐观、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我们借助于统计学的方法,检索一些理想信念的相关词汇使用频率。
经过检索我们发现,全文中“革命”一词出现频次高达53次,“革命高潮”出现达16次;“中国”出现35次,“帝国主义”出现13次,“反动”出现10次;“发展”出现23次,“到来”出现11次,“必”字(包括必然、必须、必定等)出现11次,等等。
当我们把这些高频关键词汇联系在一起后,大体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革命形势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我们战胜中外反动敌人、推动中国革命高潮到来一定会实现,民主革命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例如,毛泽东在文中第六自然段断言,“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
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再如,毛泽东在文末以诗人般的豪迈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荡气回肠的宏伟气魄,热情欢迎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等等。
这些乐观积极、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深深地感触到无产阶级革命家内心深处激情跳动的脉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蕴含的革命的理想信念为我们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人、引导人,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高度重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对高校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理想信念在青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理想引导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并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不仅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而且更要把理想信念付诸于行动,“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二、源于实际的认识路线——思想认识资源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探索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客观规律的根本指导理论。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以中国近代社会实际国情为认识依据,以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实践为认识起点,探寻中国革命前进道路,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表现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因为他能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实事求是认识中国近代国情和革命形势、科学分析近代整个社会矛盾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未来发展做出科学判断。
毛泽东严谨务实的思想认识态度体现在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使用上。
如,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字(包括实际、实情、实质、确实等)共出现15次;对现实状况描述的词如“情况”“形势”共13次;对形势做出判断的词语出现21次之多,如“估量”出现10次,“客观”4次,“正确”4次,“对的”3次;而描述革命发展情况的一些词语如“力量”出现18次,“条件”出现10次,等等。
如果我们把上述出现的高频词汇联系起来,大体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有关革命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和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是基于对中国国情、革命形势、革命条件作了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
如,毛泽东在文中批评红军党内一些悲观论调时指出,“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能得出中国革命需要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扩大农村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进行武装斗争的结论了;再如,毛泽东批评红军内部乃至中央出现的盲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就是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联系中外矛盾变化,实事求是分析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和革命力量对比,用事实反对党内的错误认识的;又如,毛泽东分析红军的行动策略问题,倡导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也是基于中国革命在农村山区具体实际情况基础之上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这一结合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任何脱离社会发展和人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违背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也都是不可取的。
当前,党和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紧紧围绕这一总任务来展开。
这一方面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了解研究国家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努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受教育者的个体与群体的思想状况、政治意识、知识结构、心理诉求等,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情况搞清楚了,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
”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必然要和一些错误的思想、思潮和价值观作斗争。
如何批判、批驳错误的思想认识,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给我们树立了榜样:那就是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让事实说服教育人。
为此,我们要多看多听多做调查研究,真正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情况,要科学分析各种错误思想产生的根源,要用客观事实去反击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实之词和错误思想言论,用实际行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局。
三、勇闯新路的探索精神——创新发展资源在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既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又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探索寻求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勇于创新、开拓新路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民主革命经历了大革命的高潮与失败,经历了党内右倾和“左”倾思想的干扰。
在中国革命艰难的实践探索中,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明确阐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
据统计,该文献强调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领导,其中“党”出现23次,“领导”出现8次;作者关注中国革命的工作重心,其中“农”(包括农村、农民)出现17次,而“城”只有6次;对于中国革命的武装力量,其中“红军”出现22次,“斗争”11次,“武装”6次;关于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其中“政权”出现15次,“红色”5次;关于中国革命斗争的策略形式,其中“游击”出现12次,“行动”5次,“集中”6次,“分散”2次;等等。
当把这些高频词组合起来,我们大体上可以归纳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基本思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根据地和红色政权,采取积极的游击战术发展革命力量,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例如,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形式,“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至于中国革命道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再如,毛泽东在讨论城市斗争和农村斗争的关系时明确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这实际上已经内含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城市道路和农村道路的选择问题。
毛泽东探索革命新路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动力来源,同时也为我们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资源。
探索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外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这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回答时代提出新问题、应对新挑战,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新功能,如何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思路,这是摆在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问题。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探索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道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
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特别是元理论的研究,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研究,从深层次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向何处去等最基本的问题;只有这些最基本问题搞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了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挑战等基本问题。
我们要勇于创新、拓展思路、积极探索,学会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答案,要向其他社会学科借答案,要向现代科学技术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