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视频导入,激趣质疑1.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播放视频)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个爷爷是谁吗?那这个小女孩又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十六年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他就是——李大钊)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性文章。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大钊同志,看看这位革命志士给他的女儿留下了哪些回忆。
4.课前大家收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二、人物介绍,历史背景作者简介: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简介: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灯光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四、教学过程:(一)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11.《灯光》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二、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1)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阳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的课文,使学生了解阳光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阳光的积极态度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阳光》。
2. 与阳光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课件和录音设备。
2. 黑板、彩色粉笔和橡皮擦。
3. 操作示范物品:太阳模型、放大镜。
4. 学生教具:绘画纸、画笔、彩色笔。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模型和谈论太阳的特点导入新课主题。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模型和谈论太阳的特点导入新课主题。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阳光》,学生跟读。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阳光》,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15分钟):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太阳的作用、阳光的特点等。
理解课文(15分钟):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太阳的作用、阳光的特点等。
4. 研究词汇(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和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学习词汇(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复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5. 绘画活动(20分钟):学生用画笔和彩色笔在绘画纸上创作与阳光相关的图画,并在图画下方写出相应的句子。
绘画活动(20分钟):学生用画笔和彩色笔在绘画纸上创作与阳光相关的图画,并在图画下方写出相应的句子。
6. 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分享和评论。
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分享和评论。
7. 巩固和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研究效果进行反思。
巩固和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绘画作品以及口头表达,评价学生对阳光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情感态度。
备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和学生的参与度。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字词学习、课文分段及主题。
一、生字学习(一)生字组词稚:zhì幼稚、稚嫩避:bì逃避、避开峻:jùn 严峻、峻峭啪:pā啪啪、啪啪响瞪:dèng 瞪眼、瞪视僻:pì僻静、冷僻瞅:chǒu 瞅瞅、瞅一瞅靴: xuē靴子、冬靴魔: mó魔力、魔鬼刑: xínɡ刑法、判刑哼: hēnɡ哼唱、哼歌绑: bǎng 绑上、捆绑啃: kěn 啃骨头、啃玉米袍: páo 旗袍、袍子执: zhí执行、执着(二)比较形近字避,避暑;僻,偏僻屉,抽屉;届,届时绞,绞刑;饺,水饺(三)比较多音字糊:hú,糊涂; hù,糊弄冲:chōng,怒气冲冲; chòng,冲着二、词语学习(一)近义词可惜——惋惜耐心——耐烦避免——防止会意——会心(二)反义词慈祥——凶狠幼稚——成熟含糊——肯定坚决——犹豫暂时——长期沉着——慌乱(三)词语释义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不认真,马虎。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轻易:简单容易;随随便便。
暂时:属性词。
短时间的。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严峻:严厉;严肃。
残暴:残忍凶恶。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
一拥而入: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乱蓬蓬: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
(四)课内词语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尖锐僻静魔鬼苦刑冷笑残暴匪徒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三、课文学习【段落大意】课文总共包括33个自然段,按各段内容可以划分成五大部分,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名师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
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与祖父一同钓鱼的经历。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第一次钓到金色鱼钩的激动心情,以及祖父对鱼的尊重和保护,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叙事性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同类题材的课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学生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可能对钓鱼这一活动不太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生活经验分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悟文章深层次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从细节中感悟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钓鱼道具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钓鱼的视频片段引入,激发学生对钓鱼的兴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从细节中挖掘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如祖父对鱼的尊重和保护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1. 会认会写14个生字,读读记记“含糊、尖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感受革命传统的优良。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今天,从动人的故事中,我们要缅怀革命先辈,继承革命传统。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二、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介绍当时国内情况、学生了解李大钊情况)既然同学们都已经了解十六年前的那一天,那我们了解李大钊吗?4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1 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画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2 交流讨论:(1)被捕前:①“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哪能离开呢?”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②“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③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3指导朗读。
11.灯光一、王愿坚简介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
1943年以前在家乡读书,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
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当宣传员。
解放战争时先在部队文工团担任分队长,后担任报社编辑和记者。
这期间,写过一些小戏、演唱材料和新闻通讯。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
次年,到福建东山岛采访时,访问了老革命根据地,见到了一些红军老战士、老游击队员和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地下工作者,听到了许多壮丽动人的故事,激发了创作热情。
1954年3月发表了报告文学《东山岛》,不久又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党费》。
这篇小说描写女共产党员黄新在丈夫随红军长征去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并千方百计腌制咸菜作为党费,支援山上的游击队,最后为保护同志和组织而献出了生命。
此后又陆续写了《珍贵的纪念品》《粮食的故事》等作品,1956年出版了短篇集《珍贵的纪念品》和《党费》。
1956年至1966年,参加“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这期间,写了《后代》《亲人》《七根火柴》和《普通劳动者》等十多个短篇,后出版有短篇集《后代》和《亲人》。
1959年,出版了十年作品选《普通劳动者》。
1972年以后,曾多次去长征路上采访。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将李心田的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成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拍成电影后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写作了《路标》《足迹》《标准》等十多个短篇,描写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一些感人事迹,其中的《足迹》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巧妙、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1《金色的鱼钩》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
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性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与一位老渔夫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老渔夫捕到一条金色的鱼,但他并没有贪图财富,而是将鱼钩送给作者,寓意着诚实、善良和勤劳的品质。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叙事性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情感态度等方面还需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渔夫这一职业和捕鱼活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释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渔夫的诚实、善良和勤劳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内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谜语“金色鱼钩”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鱼钩的意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课文讲述了谁和谁的故事?故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细节中感悟渔夫的品质,如诚实、善良、勤劳等。
4.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如对待生活的态度等。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诚信事迹,分享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
七. 说板书设计1.金色的鱼钩2.渔夫的品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否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3.学生合作讨论的积极性,能否主动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4.学生情感态度的体现,是否能从课文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忆第一课时同学们,你是否想过,今天幸福的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认识一位这样的开创者,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背景资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句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利等80余人。
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整交民巷京师着守所内。
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七后!河北乐亭人。
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著作«b/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小工U1AN李一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愈初读课文0自由读杂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读完课文你有哪些问题?局势为什么越来越严峻?为什么李大钊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敌人为什么要杀害李大钊?李大钊被捕后都经历了什么?悠2U1UMQ 峻严势局免H 避n 兵姬宪探编Z 编读会我锐尖糊含头理%稚幼易轻静1徒琦匪行执g 5庭法学写字zhi bi jin pa d4ng pi chdu xue 嗣周陵|雨周mn啾]厢m6xlng hng bang k百口pdo zhl魔刑哼用唯袍执自重难点字书写指导hng右半部分不要多加横。
zhi第五笔不是横折折钩,而是横折弯钩。
um Ab互动课堂.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哪几件事情?全家得知遇难消息,非常悲痛父亲在法庭上镇定、沉着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父亲不顾亲友劝说,坚|6持留在北京二被抓J三刀1f父亲烧掉文、件和书藉:作探究)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习提示1.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部编⼈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11课⼗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案第11课⼗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标1. 会写“阀、避”等⽣字。
2. 默读课⽂,了解课⽂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交流印象最深的事。
3. 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主⼈公的语⾔、动作和外貌;查阅资料,感受⼈物的⾼尚品质。
4. 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重点(A案)学⽣默读,把握课⽂内容,厘清课⽂内容;教师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B案)⾃读课⽂,查阅资料,完成对课⽂内容的⾃学。
突破⽅法学⽣通过默读课⽂,寻找表现时间变化的语句,填写表格,厘清课⽂内容。
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联系课外资料,加深对⼈物的理解。
2. 朗读课⽂,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感受其好处。
突破⽅法(A案)1.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故事背景资料,帮助学⽣理解。
2. 学⽣在多种⽅式地朗读中感受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B 案)1. 学⽣质疑后查阅资料,快速找到故事背景资料,理解⼈物当时的做法。
2. ⼩组合作朗读,体会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教法与学法教法(A案)讲授法、对话法。
(B案)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A案)联系实际法、朗读感受法。
(B案)⾃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B案)课外资料、表格、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A案第⼀课时课时⽬标1. 会写“阀、避”等⽣字。
查词典理解新词“严峻、绞刑、被难⽇”等。
2. 默读课⽂,了解课⽂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交流印象最深的事。
3. 朗读课⽂的开头和结尾,感受前后照应的好处。
⼀、认识⼈物,⾛进故事1. 师:预习课⽂后,⼤家知道课⽂写的是谁的故事吗?2. 师:李⼤钊是什么⼈?(教师⽤多媒体课件出⽰资料:1889年出⽣,1927年被害,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之⼀)算算他的年龄。
(38岁)他有着怎样的⼀⽣?(教师⽤多媒体课件出⽰资料:1926年3⽉18⽇,他领导了北京⼈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威运动)3. 师:⽂中还出现了两个与他的命运休戚相关的⼈,他们是谁?(教师⽤多媒体课件出⽰军阀张作霖和⼯友阎振三的资料:①张作霖,北洋军阀奉系⾸领,1926年3⽉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东等省,残酷镇压⾰命运动,使当时北⽅的⾰命运动受到很⼤破坏。
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灯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
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
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
阵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