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143.66 KB
- 文档页数:12
2019 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地理2019年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地理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地理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指导思想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各学科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
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考查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图像信息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
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
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可以从中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其中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
例如,见到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见到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能判断水土流失加剧;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判断河流流向等。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能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时间、属性等特征,并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01、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02、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化学Ⅰ.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 地理]2019年北京卷《考试说明》(地理)内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并结合北京市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进行修订。
新版《考试说明》在整体稳定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具体情况如下:“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及要求”均无变化。
“参考样题”部分有略微调整,删去2016年第5、6题和第36题,将2018年第5、8题和第36题纳入其中。
“参考样题”调整情况如下:调整后的“参考样题”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突出地理学科内容的整体性,注重基础性样题调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
选取的试题涵盖地球和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
通过对考生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的考查,增强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为发展考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条件、发挥作用。
2、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和贴近考生实际,彰显育人价值样题的情境创设着力贯彻“学习生活有用,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情境涉及我国土地休耕政策、故宫博物院、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与多米尼加建交和企业废钢冶炼等现实问题,既有当前时事热点话题,也有源于考生日常生活实践的鲜活素材。
从真实情境中萃取基础和经典的测试任务,激发考生创新思维,力求为考生搭建展示素养的平台。
3、强化学科思维方法和探究技能,体现学科素养样题体现多种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考查,例如从城市、国家、流域、洲际等尺度认识区域,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分析地理现象;围绕公路、台风、农业和工业产品、博物馆等要素入手,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联系与综合;通过城镇变迁、湖水变化、钢铁企业区位变化等视角认识地理过程。
题目还涵盖地理比较、地理因果联系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充分考查考生思维能力,综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4、图表内容经典,形式丰富题目有效发挥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功能和地位,注重对考生图表技能的考查。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验)》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的地理信息,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例1: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3,完成10~11题。
(2014全国卷Ⅰ)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 .1910~1930年B .1930~1950年C .1950~1970年D .1970~1990年 用简单的图像通过数据的相关性承载基本规律或大道理是本题的一个亮点。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移民是移入之民,本图以移民规模和移民比重的关系反映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的特征。
移民比重与移民数量成正比,与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呈反比。
1970年前移民数量变化不大,大移民比重迅速下降,则说明该国此段人口自然增长快,此阶段人口增长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长导致;1970年后移民数量和比重迅速提高,由两个年份移民数量和对应的移民比重换算人口总规模,则证明人口总量是持续增长的,此阶段移民对人口增长的贡献率加大。
正确答案分别是A 、C 。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50 ①100 150 200 250 300 人数/百万 0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50 ②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人数/百万 0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50 ③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人数/百万 0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50 ④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人数/百万 图4移民人数移民占总人口移民占总人口比例/%图3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在2019年的高考地理大纲充分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依托学科主干知识,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优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是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它向我们展示的是最准确的、最精辟的考试内容,可为学生指明复习任务。
吃透《考试大纲》,领会大纲精神是高效备考、科学备考的关键。
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是知识抽样、地图依托、能力立意、素养考查。
结合2019年《考试大纲》要求,对近五年高考试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不要求完全覆盖,其总体特点如下:主干知识年年考,边缘知识轮换考,重视教材,关注现实生活。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生态文化,树立动态平衡的人地协调观;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观。
充分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依托学科主干知识,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优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
联系新时代主旋律及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探究式和开放性问题设计,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就要求我们高三师生在复习备考中注意规避四大误区:过分追求解题技巧;复习起点高、难度高;缺乏针对性的能力训练;一味在低思维水平上的重复训练。
地理备考建议复习自然地理应加强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归纳和总结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陆环境、资源和灾害四个部分,这些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高考试题中较难的试题主要涉及了这些内容,且分数所占的比例稳中有升,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
这部分内容贯穿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壳运动、水体运动和地域分异规律,考生在复习中应以这些规律为主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厨余垃圾在该自动处理系统中属于哪种物质?A。
废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下列哪个工艺流程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的局部工艺流程?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哪个省份已经不再是我国主要的稻谷余粮区?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4.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什么?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与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与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与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与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与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与运用中学其她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与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与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她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与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与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 1 1 页页2019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地理)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科)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指导思想 2019 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的命题以有利于推进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更加科学自主地择优选拔合格新生的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反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实行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中设置的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既加强了对普通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又为高等学校招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
因此,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力求稳中有变、稳中出新,试题设计应在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贴近考生实际,不出偏题和怪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参照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 模块开设指导意见》,并结合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确定地理科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 1 1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 •能够快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 •能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整)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了,大纲中对考核目标、考试范围等都作出了明确说明。
具体大纲内容如下: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2019地理高考考纲解读精品教育.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地理高考考纲解读精品教育.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地理高考考纲解读精品教育.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地理高考考纲解读2019年高考号角响起,地理考纲解读犹如战鼓,为你们助威!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今天所分享的2019年地理高考考纲解读,有准备的作战计划才能更容易成功。
2019年地理高考考纲解读:一、试卷结构:无论新课标Ⅰ还是新课标Ⅱ,共由11道单项选择题、2道综合分析题和3道选做分析题(今年改为2选1)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选择题整体出题难度平稳,考点覆盖广泛.第二部分地理主观题部分,36、37题为必做题,这两组题往往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思路分别出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第三部分选做题,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两个选修部分中二选一,每题10分,每题1问,难度较小。
二、全国卷出题特色纵观历年全国卷地理部分,有如下出题特点:1。
主干知识抽样考查,地球运动部分比重下降,试卷难度有所下降。
高考知识考查具有抽样性,尽管考纲细目很多,但命题者总会挑选那些地理学科味儿浓,对地理知识理解起到支撑作用的主干作为考查对象。
2。
等值线图常考不衰,尤其以等高线地形图居多。
等值线题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3。
选材关注热点和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例1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
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 C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据此回答1--3题:1: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A •漠河B •喜马拉雅山C •北极地区D •南极地区2:王教授的家乡自然土壤是()A .灰化土B.棕壤 C .红壤D .砖红壤3: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A .芒果B.荔枝 C .龙眼 D .柑橘[说明]该题虚拟了“王教授”的一篇日记作为题目情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传递了信息。
日记说明了当地的时间和气候状况:时间包含着时刻一一早晨,季节一一中国江南收割早稻时节;气候寒冷一一达零下40 ° C。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王教授”一定身在同北半球夏秋季相反季节的地区;又有“强劲的东风”、“天昏暗”等条件,可以判断该地是极地附近区域,加之第(1)题有“南极地区”之选项,则相应做出正确选择。
而后两个小题,实际上是对江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和植被特点的认识。
考生首先应认真仔细阅读日记内容,再了解题目的要求,以对材料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并理解信息的内涵,然后能做出正确判断。
试题分析:小题1:江南丘陵收割早稻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而在此时间,气温能够达到零下40 C以下的地区,只有南极地区。
故选D。
小题2: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土壤类型是红壤。
故选C。
小题3:芒果、荔枝和龙眼都是热带水果,而柑橘属于亚热带水果。
故选D。
点评:本题组结合材料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江南地区的土壤类型及[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种植的水果,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南极地区的气温和江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类型和 水果分布。
2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 承载的信息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
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
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表 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
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 可以从中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 合思维方法等,其中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
例如,见到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见到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能够判断水土流失加剧;见到侵蚀平原,能够知道该地地势 较低;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判断河流流向等。
若能运用绘制简图(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简图)、 添加辅助线(如添加等值线)、图文转换等方法,往往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例2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
读图, 完成4〜6题。
4 •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 •冲积扇 B •河流沿岸平原C •河边滩地D •河口三角洲5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 •热量充足 B •太阳辐射强 C •水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6 •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的治理B .酸性土壤的改良C .荒漠化的防治D .河流的综合整治[说明]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以及国土整治的 主要课题的把握,兼有考查考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的了解;要求的方法是读 图分析和比较分析。
试题总题干采用文字叙述和原理示意图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的信息主要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H 咿节性何就 叵]覃蔣有:我国西北地区,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从山地流人农业区并消失的季节性河流,农业区中沿河分布的聚落。
在分题干中逐步给出的信息有: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农业区的优势条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比较),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题干给出的图是示意图,它突出•厂西北地区绿洲所在的区位特点一一位于山前洪冲积扇。
题干通过三方面的信息显示农业区即是干旱地区的绿洲,即我国西北、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季节性河流。
这三条信息如果忽略了其中任何一条,或是对任何一条信息的获取出现偏差,都可能出现判断上的误差。
因为图示范围相对较小,如不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单从图示来看,半湿润区也可能出现符合此图的农业区。
如果把图示地区判断错了,解答就会随着出现错误,如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可能会答为水土流失的治理,而非荒漠化的防治。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在审题中,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
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试题的要求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么主题和观念等意图。
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说明]本题以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为背景,以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为研究[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对象,以绘图说明和看图分析为方法,以大气热力环流为基本原理,考查考生对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理解。
本题设计只是把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出现概念)的发生作为一种现象,用考生学过的基本原理来分析。
题干以图像形式给出信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及其剖面上的暖水、冷水分布。
解读此图还需要结合全球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知识,并对图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整合。
根据大洋环流,图中赤道南部的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大洋东岸的洋流为秘鲁寒流;根据大气环流的知识,赤道南部盛行东南信风(南赤道暖流的驱动力);根据剖面上的水温分布,赤道附近东部为冷水,西部为热水。
这样可以提炼出图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在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的综合作用下,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东西向存在着热力差异(东冷西热)。
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以正确绘出洋面上的大气环流方向(题中隐含了热力环流的概念)。
进一步,根据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和降水的知识,下垫面热的地方为上升气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方容易形成对流雨;下垫面冷的地方为下沉气流,盛行下沉气流的地方干燥少雨。
将这些原理同图中地区相对应,太平洋赤道附近西岸多雨,东岸少雨(东岸还叠加了寒流的影响),这同印度尼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秘鲁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地理知识是一致的。
对第(2)题的文字信息提炼得出的有效信息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东西向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不存在(东部异常增温)。
下垫面热力差异的减小导致图示的热力环流减弱或消失;西部的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东部的下沉气流减弱,降水增多。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1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支配。
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地理信息迅速同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解决问题,完成答题。
因而。
这一能力目标能检测考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
在中学教学和高考中,通常把运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例如综合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具体问题来设问,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做出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
例4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读图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 •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③⑤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 •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 •地中海气候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温带草原带C .苔原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 .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 .②⑤⑥⑦D .①⑤④⑥[说明]该组题目的设计,选用了在地理教学中很少使用但又非常简单的资料“集群”定性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