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目录前言 (2)第一章地层 (3)第二章构造分析 (3)第三章岩浆岩 (4)第四章地质构造演化史 (5)第五章结语 (6)附件:1、金山镇地区剖面图2、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前言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
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
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四次大的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
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
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为了配合绘制金山镇地区剖面图,我们编制了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符号标志,对其构造层、不整合、岩体及岩脉进行了明显标出。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四次大的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我们这次实习报告是涉及矿物、三大类岩石以及构造的综合作业,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建立对地质工作的初步认识。
该报告包括金山镇地质图一张,构造纲要图一张,联合剖面图一张。
该报告是建立在对三张图综合分析比较而来,,是对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的综合描述。
金山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图区面积大约为206平方千米,岩层年代大致从中泥盆统(D2)到上白垩统(K2),且呈北高南低趋势,主要山峰有奇峰、雨峰,诸岭等。
最高峰为诸岭(1800米)。
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
图区北东角上有岩浆和晚期岩脉侵入,北西角沉积一套近水平白垩统砂岩,另外在东南区发育一条南西方向的河流。
第一部分地层及构造层划分该区域内存在时代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的地层。
缺失时代为早三叠世及侏罗纪地层。
白垩纪地层与三叠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二叠统灰岩与中三叠统泥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可以划分成两个构造层,分别为“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和“白垩纪构造层”。
根据平行不整合又可以将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分为两个构造亚层。
一、泥盆纪地层:在该区域内,泥盆纪地层主要出露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
在图区的东南角出露地表。
二、石炭纪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上石炭统灰岩。
在图区各部分均有出露。
在南东方向上作为背斜两翼产出。
在诸岭、奇峰、雨峰地区下石炭统灰岩作为褶皱的核部产出,岩层发生倒转。
三、二叠纪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灰岩和上二叠统灰岩。
在图区内有广泛分布。
其中下二叠统灰岩作为向斜f1及向斜f12的核部产出,上二叠统灰岩作为向斜f3的核部产出,在河流附近的岩层较平缓。
⾦⼭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可编辑)⾦⼭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可编辑)⾦⼭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第⼀章引⾔通过对⾦⼭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镇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在这些⽅⾯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图⽅⾯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和知识灵活运⽤能⼒其中包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关系褶皱⼏何关系断层⼏何关系和倒转⼏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和⽴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式我们的分析基于《⾦⼭镇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例尺地质图1100000图上1厘⽶相当于⾃然界1公⾥该地质图长185厘⽶实际长度185公⾥宽14厘⽶实际长度14公⾥覆盖实际⾯积259平⽅公⾥整个地区北⾼南低海拔⾼度位于700⽶-1800 ⽶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达1800⽶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750⽶在沿NW-SE⽅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的起伏伏⽜⼭⾬峰孤峰所在⼭脉位于起伏瞰点基于《⾦⼭镇地区地质图》我们编制了同⽐例尺的《⾦⼭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和《⾦⼭镇地区A-B剖⾯图》这给我们分析⾦⼭镇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不同的视⾓带来极⼤的帮助在纲要图上容易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现象相当丰富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可将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层D2-P2T2K1-E其中D2-P2与T2平⾏不整合D2-P2与K1-E⾓度不整合T2与K1-E 接触关系不明显如图1 从西向东依次有9条⾛向⼀致的褶皱包括5条背斜和4条向斜有14处断层包括4处平移断层5处正断层5处逆断层3处岩浆侵⼊体2处斑岩侵⼊体和1处花岗岩侵⼊体此外该地区还有⼀处倒转构造⼀处构造窗和两处飞来峰如表1构造名称数⽬构造名称数⽬K1-E向斜 5 正断层 5,,,,,,,,,背斜 4 逆断层 5T2::::::::: 倒转构造 1 平移断层 4D2-P2 斑岩侵⼊体 2 构造窗 1花岗岩侵⼊体 1 飞来峰 2图1 表1第⼆章地层与构造根据地层出露界线分析⾦⼭镇地区地层沉积时间从古⽣界到新⽣界包括中泥盆统到⽼第三系的⼀系列岩层但缺失上下三叠统岩层在《⾦⼭镇地质图》可以明显发现东南部出露地层较⽼其中上中泥盆岩层发育完好⽽西北部出露地层较新典型代表是发育⼴泛的⽩垩纪岩层并且在该地区更西北处出露部分第三系岩层在地质图上可以发现D2-P2岩层产状近似⼀致⾛向NE-SW岩层整合接触因此D2-P2岩层为⼀个构造层T2岩层上出现⼤断层它也呈NE-SW⾛向但它与D2-P2岩层之间并未出露T1地层可知它与D2-P2岩层平⾏不整合因此T1地层为⼀个独⽴构造层K1-E 地层产状近似⼀致为整合接触可是它与D2-P2地层产状差异⼤岩层出露交错明显尤其是在该地区伏⽜⼭附近K2地层倾⾓为10?⽽C3倾⾓为50度因此T2与D2-P2岩层⾓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于是在纲要图上有三个构造层D2-P2T2K1-E其中D2-P2与T2平⾏不整合D2-P2与K1-E⾓度不整合T2与K1-E接触关系不明显断层构造在该地区发育⼴泛并且种类多样为使纲要图的编制⽅便我们把断层依次编号F1-F14并且在纲要图上红⾊线条表⽰⾸先我们可以在地质图上发现两条⼤的逆断层线F8和F14都呈NE-SW⾛向其中F14逆断层线出露在⼀处褶皱的东坡断层倾向SW320?倾⾓20?-30?为⾛向断层断层穿越了P1C3C2C1的⼀系列地层北端⽌于K2地层可知此处断层P1之后K2之前根据剖⾯图分析F14上盘为C2C1地层在上盘中发⽣了⼀次向斜和⼀次背斜褶皱下盘主要为为T2P1P2地层由于下盘发⽣了倒转并且和上盘相对应的地层剥蚀严重因此此断层的断距不好分析但可以确定此处断层发⽣在上盘褶皱之后在F14断层线中部有两条平移断层线F12F13与之相交两条平移断层均主要发⽣C1地层F12处于⾬峰西南附近为左⾏平移断层它把C1地层完全错开部分延伸在C2地层并且切割F14逆断层由此可以推测F12平移断层发⽣在F14逆断层之后位于奇峰附近的平移断层F13为右⾏平移断层断层延伸于C1C3P1地层它和F12⼀样发⽣在F14逆断层之后F14逆断层的东南⽅有⼀处更为复杂的逆断层F8F8断层线主要出露在P1P2T2地层贯穿整个⾦⼭镇地区断层倾向SW320?倾⾓20?-30?为⾛向断层由A-B剖⾯图知F8的上盘是F14的下盘其中C2C3P1等地层发⽣明显的倒转⽐如该盘C2两侧倾向相同倾向NW130?左侧倾⾓40?-45?右侧⼤约75?F8的下盘岩层组成种类多包括泥盆到三叠的系列岩层下盘有⼀个紧闭向斜⼀个开阔向斜以及⼀个中常背斜虽然下盘并未出露⽩垩系地层但根据紧闭向斜处岩层厚度推测该紧闭向斜核部可能存在⽩垩系地层构造由于倒转构造受到断层后期不同程度的地表剥蚀在此断层上体现出⼀处构造窗和两处飞来峰构造窗位于五⾥河附近透过此构造窗可以看到下盘的P2T2岩层两严层厚度相当向NW⽅向倾斜飞来峰可以构成独特的⾃然景观⼀处位于安村西南⽅不远处飞来峰规模⼩另⼀处位于孤峰周围规模⽐前者⼤两处均由P2T2岩层组成岩层产状近于⼀致向NW⽅向倾斜倾⾓在30?-40?的范围内该地区除了以上两处⼤的逆断层还在西南边陲河北村周围发育了⼀系列规模不⼤的正断层在地质图上共标记了5处在纲要图上编号为F1-F5这5处正断层⼤多出露在D2岩层均为发⽣在⼀条⼤的背斜褶皱构造上的横向断层⽽这些断层的倾向⼤⼩皆在80? -85?的范围内近于直⽴只是倾向不同⽽已可以推测这5处断层是发育在同⼀个时期是该处褶皱形成之后继续受到NW-SE⽅向的主应⼒场⽽发⽣的脆性断裂这些断层出露的岩层为中泥盆系砂岩砾岩它下部岩层为下⽯炭系砂岩砂砾岩都是典型的脆性岩层由于岩⽯之间粘度u值⼩所以在背斜逐渐隆起的过程中岩层发⽣了刚性破裂估计伴随背斜的进⼀步发育这种近于直⽴的断层数⽬会增多并且可能延伸到C1层离河北村最近两处和最东边⼀处向东北⽅向倾其余两处向西南⽅向倾此外5处正断层形成于同⼀时期同⼀构造应⼒场的还有P1C2岩层间的两处平移断层F6 和F7⾦⼭镇地区是发育断层的温床也是发育褶皱的乐园该地区褶皱发育完好并且出露明显的有9条向斜5条背斜4条在该地区的构造纲要图上由西向东依次编号为f1-f9f1处于最西段褶轴⾛向NE-SW绵延⼗数公⾥褶轴主要由C1C2P1岩层组成西侧岩层倾⾓40?-50?东侧岩层倾⾓50?-70?为开阔褶轴f1西邻⽩垩系地层与⽩垩系地层⾓度不整合因此此褶轴形成在⽩垩系以前f2为⼀个狭长向斜⾛向和f1⼀致f3褶轴规模⽐f1略⼤连接⾬峰和奇峰主要由C1C2C3P1岩层组成西侧岩层倾⾓20?-30?东侧岩层40?左右为开缓背斜f3褶轴上发⽣了两处平移断层并且与逆断层F14毗邻f4褶轴位于⾦⼭镇中部是构造最为复杂的褶轴褶轴主要由C1C2C3岩层组成形成⼀个鞍状背斜南部有⼀处构造窗F11可以看到P2T2地层的出露在A-B剖⾯图上可见褶轴东西两侧岩层倾向相同西侧倾⾓40?-45?东侧岩层倾⾓70?-80?发⽣明显的倒转f4褶轴北端⽌于K2地层⽽⼜被包夹在两断层之间并且断层以外难觅该褶皱影迹因此它形成于两处主断层和⽩垩系岩层之前f6褶轴紧邻F8逆断层有两座飞来峰它南部的P1地层还有⼀对内部⼩褶轴它南部偏西处有⼀处断裂的向斜褶轴f5 它处于F8逆断层下盘P1地层的内部⼩褶皱应该是褶轴f5的翼部延伸构造在f6褶轴的东南不远处有⼀条狭长的向斜褶轴f7所涉地层基本上是⼆叠系地层这些褶皱⾛向⼤致相同应该是同⼀构造应⼒场下形成的并且形成时间相差不远该地区西南部有另⼀处复杂褶轴f8⼀⽅⾯f8褶轴岩层组成种类丰富包括D2D3C1C2C3的系列岩层褶轴左右两侧岩层产状对称左侧倾向NW330?倾⾓35?-50?右侧倾向SE150?倾⾓40?-45?为开缓褶皱另⼀⽅⾯该褶皱上发育众多的平移断层共7处平移断层分布有两个规律⼀是沿着褶轴⽅向的转折点分布另外是沿着褶轴⽅向的拐点分布由此获取褶皱的相关性质转折点和拐点受⼒⽐其他处⼤⾦⼭镇地区的正西部和东北部出现斑岩侵⼊体正西部斑岩侵⼊体依次透切中⽩垩统砂岩页岩下⽩垩统砂岩砾岩下⽯炭统砂岩砂砾岩以及部分侵⼊中⽯炭统粉砂岩页岩东北部陵庄处斑岩斑岩侵⼊体依次透切花岗岩侵⼊体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上⼆叠统灰岩页岩以及部分侵⼊下⼆叠砂岩在这两类侵⼊体中斑岩侵⼊体呈细长的脉状穿插能⼒强花岗岩侵⼊体沿着T2 岩层内断层线和T2与P2的地质交界线发⽣整体侵⼊范围相对较⼤由于两类侵⼊体切割的最新地层为T2地层可知侵⼊体是T2后期形成的根据花岗岩的侵⼊特征可知断层可为岩浆侵⼊提供天然通道第三章构造发展简史⾦⼭镇地区构造运动相当复杂它在中泥纪开始沉积砂岩砾岩经过两次海进和两次还退⼀直稳定地沉积进⾏到上⼆叠纪伴随沉积厚度的增加岩层之间的粘性差异累加作⽤显著重⼒分布更加趋于不均匀⼆叠纪时该地区出现明显的褶皱随着褶皱的不断发育岩层受到NW-SE⽅向的最⼤主应⼒越来越⼤在上⼆叠纪可能就⾏成了该地区中部的倒转地层并发⽣了⼀系列的断层包括两处⼤的逆断层和东南部⼀系列平移断层断层的发⽣缓解了岩层之间的紧张⽓氛但也改变了原来的沉积环境致使后来的三叠纪沉积岩层不能够和⽼岩层很好的整合在下三叠纪和上三叠纪该地区抬升出露海平⾯因此该地区缺少下三叠和上三叠岩层但是这种情况持续并不久由于三叠纪沉积事件的缺失以及地表风化剥蚀和褶皱进⼀步发育使地表的情况发⽣了巨⼤改变正因为如此⽩垩纪的沉积岩更加不能够和⽼岩层整合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垩系地层和其它⽼地层⾓度不整合的原因⽩垩纪该地区地壳基本稳定下来后期的沉积岩层都能够很好整合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地壳深处的地幔热流不堪⽇益沉积的重荷它向地壳岩层侵⼊下⽩垩纪在该地区东北部出现花岗岩侵⼊体在上⽩垩纪后期该地区西部和东北部都出现了斑岩侵⼊体并且东北部斑岩侵⼊在花岗岩侵⼊体中岩层在沉积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风化剥蚀如中部的逆冲超覆剥蚀留下的飞来峰和彻底剥蚀的构造窗东南部的河流主⼲道在⽔的不断冲刷下逐渐形成正是由于岩层的不断沉积和⾃然地持续风化再加上岩浆的缓慢侵⼊才形成今⽇构造神奇的⾦⼭镇。
一、实习目的本次地质构造模型实习旨在通过对地质构造模型的学习和操作,加深对地质构造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地质构造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野外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地质构造模型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基本概念学习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壳运动、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等。
通过对地质构造模型的学习,我们直观地了解了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 地质构造模型制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模型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根据实习地区地质构造资料,选取合适的材料,如塑料、石膏、木材等。
然后,按照地层、岩性、构造等特征,进行模型制作。
制作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技巧:(1)地层分层:根据实习地区地层分布情况,将模型分层,确保各层岩性、厚度等特征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
(2)构造模拟:通过模拟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使模型更加真实地反映地质构造特征。
(3)岩性标注:在模型上标注各层岩性,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3. 地质构造模型观察与分析完成模型制作后,我们对地质构造模型进行观察与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地层分布:观察各层地层的分布情况,分析地层年代、岩性等特征。
(2)构造特征:观察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等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3)岩浆侵入与变质作用:观察岩浆侵入体和变质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周边地层的接触关系。
4. 地质构造模型应用我们将制作的地质构造模型应用于实际地质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实习地区寻找矿产资源、预测地震等。
五、实习成果1. 成功制作了一块反映实习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的模型。
2. 深入了解了地质构造基本概念,提高了野外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掌握了地质构造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了运用地质构造模型解决实际地质问题。
六、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地质构造模型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构造在地球科学中的重要性。
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地层和构造 (2)第三章地质发展简史 (3)第五章结束语 (4)附件:1、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2、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第一章引言当代地球科学的发展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性一遍的越来越重要。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地质科学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
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
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通过对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金山镇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
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
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其中包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转几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面和立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我们的分析基于《金山镇地质图》。
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自然界1公里。
该地质图长18.5厘米,实际长度18.5公里,宽14厘米,实际长度14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59平方公里。
整个地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位于700米-1800米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高,达1800米,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750米。
在沿NW-SE方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大的起伏,伏牛山,雨峰,孤峰所在山脉位于起伏瞰点。
金山镇地质报告引言:金山镇地处山区,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丰富,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以地质调查为基础,探讨金山镇地质特征和潜在的矿藏。
通过这份报告,希望能为地质研究者、资源开发者和当地居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促进金山镇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地质背景金山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山区的中部。
研究表明,该地区主要由变质岩、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
岩石类型多样,地质特征复杂,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第二部分: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1. 变质岩:金山镇的变质岩主要包括片麻岩、绿岩等。
这些岩石形成于远古时代,在地壳运动中经历了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和特点。
2. 沉积岩:金山镇的沉积岩以石灰岩和砂岩为主。
这些岩石形成于古代的海洋和湖泊环境中,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信息。
3. 火山岩:金山镇的火山岩主要包括安山岩和玄武岩。
这些岩石形成于火山喷发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热和化学稳定性,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矿产资源。
第三部分:矿产资源1. 金矿:金山镇因其名称而闻名,研究表明该地区存在一定的金矿资源。
然而,目前尚未进行大规模开采,具体的金矿储量和品位仍需进一步研究。
2. 铜矿:金山镇也具有潜在的铜矿资源。
有关的地质调查和采样结果显示,该地区存在一定的铜矿化迹象,具体储量和品位有待深入研究。
3. 石灰石:金山镇周边分布着大片的石灰岩层,是工业生产和建筑材料的重要来源。
这些石灰石资源在提供基础材料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4. 火山岩:金山镇的火山岩在地质构造和矿石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成为高级建筑材料,例如玄武岩可用于地铁隧道、高速公路和桥梁的建设。
结论:金山镇位于山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变质岩、沉积岩和火山岩等岩石类型的分布显示出地质历史的多样性。
金山镇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矿、铜矿、石灰石和火山岩,这些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机遇。
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将为金山镇的发展带来更多益处。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地质构造实习报告范文篇1: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时间:5月16日到5月20日三、实习地点:秦皇岛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四、人员组成:五、实习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门寨—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六、实习简介: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
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地形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第一章引言通过对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金山镇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
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
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其中包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转几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面和立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我们的分析基于《金山镇地质图》。
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自然界1公里。
该地质图长18.5厘米,实际长度18.5公里,宽14厘米,实际长度14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59平方公里。
整个地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位于700米-1800米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高,达1800米,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750米。
在沿NW-SE方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大的起伏,伏牛山,雨峰,孤峰所在山脉位于起伏瞰点。
基于《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我们编制了同比例尺的《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和《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这给我们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不同的视角,带来极大的帮助。
在纲要图上容易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现象相当丰富。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可将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层:D2-P2,T2,K1-E,其中D2-P2与T2平行不整合,D2-P2与K1-E角度不整合,T2与K1-E 接触关系不明显。
(如图1)从西向东依次有9条走向一致的褶皱,包括5条背斜和4条向斜;有14处断层,包括4处平移断层,5处正断层,5处逆断层;3处岩浆侵入体,2处斑岩侵入体和1处花岗岩侵入体。
此外,该地区还有一处倒转构造,一处构造窗和两处飞来峰。
(如表1)构造名称数目构造名称数目向斜5正断层5背斜4逆断层5倒转构造1平移断层4斑岩侵入体2构造窗1花岗岩侵入体1飞来峰2图1表1第二章地层与构造根据地层出露界线分析,金山镇地区地层沉积时间从古生界到新生界,包括中泥盆统到老第三系的一系列岩层,但缺失上、下三叠统岩层。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可编辑)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第一章引言通过对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金山镇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转几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面和立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我们的分析基于《金山镇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自然界1公里该地质图长185厘米实际长度185公里宽14厘米实际长度14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59平方公里整个地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位于700米-1800 米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高达1800米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750米在沿NW-SE方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大的起伏伏牛山雨峰孤峰所在山脉位于起伏瞰点基于《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我们编制了同比例尺的《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和《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这给我们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不同的视角带来极大的帮助在纲要图上容易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现象相当丰富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可将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层D2-P2T2K1-E其中D2-P2与T2平行不整合D2-P2与K1-E角度不整合T2与K1-E 接触关系不明显如图1 从西向东依次有9条走向一致的褶皱包括5条背斜和4条向斜有14处断层包括4处平移断层5处正断层5处逆断层3处岩浆侵入体2处斑岩侵入体和1处花岗岩侵入体此外该地区还有一处倒转构造一处构造窗和两处飞来峰如表1构造名称数目构造名称数目K1-E向斜 5 正断层 5,,,,,,,,,背斜 4 逆断层 5T2::::::::: 倒转构造 1 平移断层 4D2-P2 斑岩侵入体 2 构造窗 1花岗岩侵入体 1 飞来峰 2图1 表1第二章地层与构造根据地层出露界线分析金山镇地区地层沉积时间从古生界到新生界包括中泥盆统到老第三系的一系列岩层但缺失上下三叠统岩层在《金山镇地质图》可以明显发现东南部出露地层较老其中上中泥盆岩层发育完好而西北部出露地层较新典型代表是发育广泛的白垩纪岩层并且在该地区更西北处出露部分第三系岩层在地质图上可以发现D2-P2岩层产状近似一致走向NE-SW岩层整合接触因此D2-P2岩层为一个构造层T2岩层上出现大断层它也呈NE-SW走向但它与D2-P2岩层之间并未出露T1地层可知它与D2-P2岩层平行不整合因此T1地层为一个独立构造层K1-E 地层产状近似一致为整合接触可是它与D2-P2地层产状差异大岩层出露交错明显尤其是在该地区伏牛山附近K2地层倾角为10?而C3倾角为50度因此T2与D2-P2岩层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于是在纲要图上有三个构造层D2-P2T2K1-E其中D2-P2与T2平行不整合D2-P2与K1-E角度不整合T2与K1-E接触关系不明显断层构造在该地区发育广泛并且种类多样为使纲要图的编制方便我们把断层依次编号F1-F14并且在纲要图上红色线条表示首先我们可以在地质图上发现两条大的逆断层线F8和F14都呈NE-SW走向其中F14逆断层线出露在一处褶皱的东坡断层倾向SW320?倾角20?-30?为走向断层断层穿越了P1C3C2C1的一系列地层北端止于K2地层可知此处断层P1之后K2之前根据剖面图分析F14上盘为C2C1地层在上盘中发生了一次向斜和一次背斜褶皱下盘主要为为T2P1P2地层由于下盘发生了倒转并且和上盘相对应的地层剥蚀严重因此此断层的断距不好分析但可以确定此处断层发生在上盘褶皱之后在F14断层线中部有两条平移断层线F12F13与之相交两条平移断层均主要发生C1地层F12处于雨峰西南附近为左行平移断层它把C1地层完全错开部分延伸在C2地层并且切割F14逆断层由此可以推测F12平移断层发生在F14逆断层之后位于奇峰附近的平移断层F13为右行平移断层断层延伸于C1C3P1地层它和F12一样发生在F14逆断层之后F14逆断层的东南方有一处更为复杂的逆断层F8F8断层线主要出露在P1P2T2地层贯穿整个金山镇地区断层倾向SW320?倾角20?-30?为走向断层由A-B剖面图知F8的上盘是F14的下盘其中C2C3P1等地层发生明显的倒转比如该盘C2两侧倾向相同倾向NW130?左侧倾角40?-45?右侧大约75?F8的下盘岩层组成种类多包括泥盆到三叠的系列岩层下盘有一个紧闭向斜一个开阔向斜以及一个中常背斜虽然下盘并未出露白垩系地层但根据紧闭向斜处岩层厚度推测该紧闭向斜核部可能存在白垩系地层构造由于倒转构造受到断层后期不同程度的地表剥蚀在此断层上体现出一处构造窗和两处飞来峰构造窗位于五里河附近透过此构造窗可以看到下盘的P2T2岩层两严层厚度相当向NW方向倾斜飞来峰可以构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一处位于安村西南方不远处飞来峰规模小另一处位于孤峰周围规模比前者大两处均由P2T2岩层组成岩层产状近于一致向NW方向倾斜倾角在30?-40?的范围内该地区除了以上两处大的逆断层还在西南边陲河北村周围发育了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正断层在地质图上共标记了5处在纲要图上编号为F1-F5这5处正断层大多出露在D2岩层均为发生在一条大的背斜褶皱构造上的横向断层而这些断层的倾向大小皆在80? -85?的范围内近于直立只是倾向不同而已可以推测这5处断层是发育在同一个时期是该处褶皱形成之后继续受到NW-SE方向的主应力场而发生的脆性断裂这些断层出露的岩层为中泥盆系砂岩砾岩它下部岩层为下石炭系砂岩砂砾岩都是典型的脆性岩层由于岩石之间粘度u值小所以在背斜逐渐隆起的过程中岩层发生了刚性破裂估计伴随背斜的进一步发育这种近于直立的断层数目会增多并且可能延伸到C1层离河北村最近两处和最东边一处向东北方向倾其余两处向西南方向倾此外5处正断层形成于同一时期同一构造应力场的还有P1C2岩层间的两处平移断层F6 和F7金山镇地区是发育断层的温床也是发育褶皱的乐园该地区褶皱发育完好并且出露明显的有9条向斜5条背斜4条在该地区的构造纲要图上由西向东依次编号为f1-f9f1处于最西段褶轴走向NE-SW绵延十数公里褶轴主要由C1C2P1岩层组成西侧岩层倾角40?-50?东侧岩层倾角50?-70?为开阔褶轴f1西邻白垩系地层与白垩系地层角度不整合因此此褶轴形成在白垩系以前f2为一个狭长向斜走向和f1一致f3褶轴规模比f1略大连接雨峰和奇峰主要由C1C2C3P1岩层组成西侧岩层倾角20?-30?东侧岩层40?左右为开缓背斜f3褶轴上发生了两处平移断层并且与逆断层F14毗邻f4褶轴位于金山镇中部是构造最为复杂的褶轴褶轴主要由C1C2C3岩层组成形成一个鞍状背斜南部有一处构造窗F11可以看到P2T2地层的出露在A-B剖面图上可见褶轴东西两侧岩层倾向相同西侧倾角40?-45?东侧岩层倾角70?-80?发生明显的倒转f4褶轴北端止于K2地层而又被包夹在两断层之间并且断层以外难觅该褶皱影迹因此它形成于两处主断层和白垩系岩层之前f6褶轴紧邻F8逆断层有两座飞来峰它南部的P1地层还有一对内部小褶轴它南部偏西处有一处断裂的向斜褶轴f5 它处于F8逆断层下盘P1地层的内部小褶皱应该是褶轴f5的翼部延伸构造在f6褶轴的东南不远处有一条狭长的向斜褶轴f7所涉地层基本上是二叠系地层这些褶皱走向大致相同应该是同一构造应力场下形成的并且形成时间相差不远该地区西南部有另一处复杂褶轴f8一方面f8褶轴岩层组成种类丰富包括D2D3C1C2C3的系列岩层褶轴左右两侧岩层产状对称左侧倾向NW330?倾角35?-50?右侧倾向SE150?倾角40?-45?为开缓褶皱另一方面该褶皱上发育众多的平移断层共7处平移断层分布有两个规律一是沿着褶轴方向的转折点分布另外是沿着褶轴方向的拐点分布由此获取褶皱的相关性质转折点和拐点受力比其他处大金山镇地区的正西部和东北部出现斑岩侵入体正西部斑岩侵入体依次透切中白垩统砂岩页岩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以及部分侵入中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东北部陵庄处斑岩斑岩侵入体依次透切花岗岩侵入体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上二叠统灰岩页岩以及部分侵入下二叠砂岩在这两类侵入体中斑岩侵入体呈细长的脉状穿插能力强花岗岩侵入体沿着T2 岩层内断层线和T2与P2的地质交界线发生整体侵入范围相对较大由于两类侵入体切割的最新地层为T2地层可知侵入体是T2后期形成的根据花岗岩的侵入特征可知断层可为岩浆侵入提供天然通道第三章构造发展简史金山镇地区构造运动相当复杂它在中泥纪开始沉积砂岩砾岩经过两次海进和两次还退一直稳定地沉积进行到上二叠纪伴随沉积厚度的增加岩层之间的粘性差异累加作用显著重力分布更加趋于不均匀二叠纪时该地区出现明显的褶皱随着褶皱的不断发育岩层受到NW-SE方向的最大主应力越来越大在上二叠纪可能就行成了该地区中部的倒转地层并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包括两处大的逆断层和东南部一系列平移断层断层的发生缓解了岩层之间的紧张气氛但也改变了原来的沉积环境致使后来的三叠纪沉积岩层不能够和老岩层很好的整合在下三叠纪和上三叠纪该地区抬升出露海平面因此该地区缺少下三叠和上三叠岩层但是这种情况持续并不久由于三叠纪沉积事件的缺失以及地表风化剥蚀和褶皱进一步发育使地表的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正因为如此白垩纪的沉积岩更加不能够和老岩层整合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垩系地层和其它老地层角度不整合的原因白垩纪该地区地壳基本稳定下来后期的沉积岩层都能够很好整合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地壳深处的地幔热流不堪日益沉积的重荷它向地壳岩层侵入下白垩纪在该地区东北部出现花岗岩侵入体在上白垩纪后期该地区西部和东北部都出现了斑岩侵入体并且东北部斑岩侵入在花岗岩侵入体中岩层在沉积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风化剥蚀如中部的逆冲超覆剥蚀留下的飞来峰和彻底剥蚀的构造窗东南部的河流主干道在水的不断冲刷下逐渐形成正是由于岩层的不断沉积和自然地持续风化再加上岩浆的缓慢侵入才形成今日构造神奇的金山镇。
分析金山镇地质图并编制地质剖面图实习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简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对金山镇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根据获得的数据编制了地质剖面图。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地层 (1)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 (2)第四章地质构造 (2)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4)第六章结束语 (5)参考文献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第一章引言图区位于伏牛山东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平方公里。
图区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伏牛山、雨峰、奇峰、孤峰等。
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
图区人口分散,且人口密度小,村镇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较平坦的地区。
所用资料为比例尺为1:100000的金山镇地质图,图IX-1综合作业用图。
本报告主要由引言、地层、岩浆岩及变质岩、地质构造、地质发展史、结束语和参考文献等组成,于2011年6月完成。
工作主要包括报告的编写、构造纲要图的绘制及A-B剖面图的绘制。
第二章地层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
一、上古生界主要出露了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石炭系(C)、二叠系(P)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中泥盆统(D2)砂岩、砾岩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河北村东南部,出露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上泥盆统(D3)页岩、泥岩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河北村的东南部,出露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
下石炭统(C1)砂岩、砂砾岩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河北村东南部、渚岭、雨峰奇峰等地,出露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
上石炭统(C2)粉砂岩、页岩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河北村旁、五里河西北部、渚岭和雨峰奇峰等地,出露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
下二叠统(P1)页岩、泥岩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王家庄连线上、王庄及雨峰奇峰和渚岭之间等地,出露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
中二叠统(P3)砂岩主要分布于图区孤峰与金山镇之间雨峰奇峰东南部等地,出露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金山镇位于黄河源区的三江并流地带,地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是青藏高原东缘山区的典型代表。
该地区地势复杂,地形起伏,形成了丘陵、山地、高原的地貌特征,海拔在3400米-5200米之间。
因为地理位置太过偏远,交通不便,这片土地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变革,近年来,随着交通换道和科技攻克,深山村落愈加繁荣。
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我们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和研究,并制定了以下的地质报告。
一、地质概况1.地质地貌金山镇地处于高原隆起的边缘,主要由新生代的构造地貌因素决定。
该地区属于横断山区分布区的南缘部分,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其中包括草地、林地、高山草甸、峡谷和山峰等,各类区域包括行政区划、自然资源和人居环境等都显示出了较大差异。
2.地质构造从地质构造上看,金山镇属于新构造和老构造的交汇带,该地区分为峨眉、造百等各种不同的构造体系。
随着地形的剧烈变化,形成了众多的断裂和裂缝,其中地震活动较多,地下水矿脉丰富。
3.地质年代根据地质调查记载,金山镇的地质年代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古生代:奥陶纪到志留纪是金山镇早期的地质年代,在这个时期内,主要以岩浆侵入和构造变形为主。
(2)中生代:中二叠系到白垩纪,尤其是侏罗系的火山岩侵入和喷发,是金山镇地质岩石的主要成分。
(3)新生代:从晚第三纪到现在,主要是因为冰川的作用和构造破碎的影响,形成了山地地貌。
4.岩石类型金山镇的岩石类型相当丰富,种类繁多,主要由地质年代、结构构造、成因类型等因素引起。
二、矿产资源1.矿产类型金山镇的矿产类型较为丰富,包括金矿、银矿、铜矿、锡矿、锰矿、铁矿、热水矿等多种矿产资源。
2.矿产储量经过详细调查估算,金山镇的矿产储量相当可观,这些矿产储量主要来自于热水、煤矿和稀有金属矿物。
三、环境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山镇的环境状况也有所改善,但还存在一些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由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生态环境较差,需要对生态环境加以改造。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一、地质概况金山镇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部,属于温州市瑞安市管辖的一个小镇,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
地处东经120°15',北纬27°43',地形起伏较大,最高海拔为1098米。
该地区属于海拔较高的山区,自然环境独特,风景秀丽。
二、岩石地质学金山镇区域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和片麻岩。
花岗岩呈中等到粗粒状,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片麻岩呈深灰色或灰黑色,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和云母等。
这些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的构造环境中,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大规模的变形和次生变化。
三、构造地质学金山镇所处的地区属于华南岩浆岩成因区。
在构造地质学方面,该地区具有多种结构类型,包括叠加构造、走滑断层、斜坡贯入构造等。
其中,叠加构造是最常见的构造类型之一,它主要是由构造平面在变形中垂直转动而形成的。
走滑断层则是指在地壳中沿走向方向滑动的断层。
斜坡贯入构造则是指在构造运动中,由于不同岩性的抗力不同,所以在岩石中形成了斜坡状的断层或贯入。
四、地震地质学金山镇所处的地震带是华南地震带的一部分,该地区受到了华南地震活动的影响。
近年来,该地区发生了多次地震,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993年文成地震和2003年东阳地震等。
由于该地区地形较为陡峭,地震等自然灾害易发生,需要对地震进行更加密切的监测和预警。
五、结论综上所述,金山镇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包括叠加构造、走滑断层、斜坡贯入构造等多种类型。
该地区的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形成于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的构造环境中。
由于该地区地形较为陡峭,地震等自然灾害易发生,需要对地震进行更加密切的监测和预警。
金山镇地区地质实习报告范本1份金山镇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1最新金山镇地区地质实习报告6篇金山镇地区地质实习报告1一、目的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
2、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
3、现场认识断层、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建立地质思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能力,初步掌握三大岩类的特征与区别标志,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认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实习方式与注意事项1、本实习属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实习,以教师指导方式为主,结合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地质实际认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学会简单的野外工作方法。
2、实习期间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整个实习期间均为集体活动,严禁个人行动。
3、实习开始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阅读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了解实习计划和安排,准备实习用品。
4、野外实习中,每到一处,学生先集中听老师讲述,然后按实习小组分头进行地质观察描述,有问题要及时提出,争取在现场弄懂。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图一、引言(读图目的、要求,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轮廓等)金山镇地质实习剖面图和构造刚要图的绘制,是一次综合实习,本次实习要求为一幅构造刚要图和一幅地质剖面图,目的是让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读图和绘制图,通过绘制剖面图,读褶皱和断层以及不整合面来了解金山镇地质演化过程。
所读的图是金山镇地质图,而绘制的图分别是金山镇构造刚要图和金山镇地质剖面图。
比例尺为1:100000。
图区中岩层年代大致从泥盆统(D2)到上白垩统(k2),整体呈北高南低趋势,有山峰,且东南区发育一条西南方向的河流其中各种构造现象发育,如有断层、褶皱、飞来峰、构造窗、岩浆侵入。
二、地层(分布、接触关系、产状)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D2到K2,中间缺失了T1和J的一整套地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走向,发育着东北西南方向的褶皱和逆冲断层,其中还部分地区还发育着西北东南方向的平移断层和正断层。
白垩统K1、K2为砂岩,出现在图区西北角和正北方,与下面的倾斜地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东北角出现斑岩和花岗岩,覆盖在T2、T3地层上,形成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上泥盆统D3页岩与中泥盆统D2砂岩,集中分布在东南角正断层一带;C1至T3均为灰岩,广泛分布在金山镇地区。
三、岩浆岩(岩体、岩脉)金山镇地区的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图区东北角,由花岗岩和斑岩组成,面积较小,花岗岩岩体状产出,而斑岩呈岩脉状产出。
其构造与岩体边界的产状大致平行,形成平行不整合。
花岗岩覆盖在下盘T2、T3、P2之上,说明其形成晚于下盘褶皱,又被逆冲断层切割,说明其早于此断层的形成;斑岩覆盖在花岗岩上,其边界被K2切断,说明斑岩形成晚于花岗岩而早于K2。
四、构造(褶皱、断裂、其它)褶皱构造:褶皱整体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从西北至东南方向向斜背斜褶皱相间发育,呈阿尔卑斯式褶皱,其中部分被逆冲断层、正断层和平移断层切断。
有河流覆盖在上面。
1,奇峰—雨峰倒转背斜褶皱该褶皱位于图区中西部,核部为C1,翼部由C2、C3组成,西北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º,东南翼走向北东—西南,倾向北西,倾角30º~40º。
金山镇地质构造报告金山镇地质构造报告一、引言金山镇位于中国的一个山区地带,地处于两个断层带之间。
本报告旨在对金山镇的地质构造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地质背景1. 地理位置:金山镇位于中国的XX省,距离省会城市XX市约100公里。
2. 地貌特征:金山镇周围主要由山脉和河流组成,地势较为崎岖。
3. 地质构造:金山镇所处位置为两个断层带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
三、断层带分析1. 主要断层带:金山镇附近存在两个主要断层带,分别是A断层带和B断层带。
a) A断层带:位于金山镇东部,走向大致为东西方向。
该断层带活动频繁,可能会引发地震等自然灾害。
b) B断层带:位于金山镇西部,走向大致为南北方向。
该断层带活动较为稳定,但仍需密切关注。
四、地质构造特征1. 山脉:金山镇周围分布着多座山脉,其中最高峰为XX山,海拔约XXX米。
2. 河流:金山镇附近有多条河流穿过,其中最主要的是XX河和XX 河。
3. 岩石类型:金山镇地区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等岩石组成。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1. 地震风险:由于金山镇所处位置位于两个断层带之间,地震风险较高。
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防范措施。
2. 滑坡风险:由于地势崎岖,部分山坡存在滑坡风险。
应加强对滑坡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3. 泥石流风险:在雨季或暴雨天气条件下,金山镇可能面临泥石流的威胁。
应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六、地质资源分析1. 矿产资源:金山镇地区存在一定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石、煤炭和黄金等。
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2. 水资源:金山镇附近有多条河流,具备丰富的水资源。
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七、结论本报告对金山镇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根据分析结果,金山镇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并可能面临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该地区也具备一定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为了确保金山镇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防范工作,并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
目录前言 (2)第一章地层 (3)第二章构造分析 (3)第三章岩浆岩 (4)第四章地质构造演化史 (5)第五章结语 (6)附件:1、金山镇地区剖面图2、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前言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
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
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四次大的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
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
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为了配合绘制金山镇地区剖面图,我们编制了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符号标志,对其构造层、不整合、岩体及岩脉进行了明显标出。
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目录引言 .......................................................地层 .......................................................构造 .......................................................1.断层 ................................................2.褶皱 ................................................3.断层与褶皱间关系 ........................岩浆岩 ...................................................构造发展史 ...........................................引言本次实习所用地质图为金山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图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峰为:孤峰、奇峰、雨峰。
最高点为渚岭约1800m,最低点为河北村约800m,地势较为平缓。
河流支流自西部、东北部汇入东南部主干流水(金山镇位于东部河流主干旁)。
村镇分布于东部及中部地区,多沿河流分布且较分散。
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并且有岩浆岩体的侵入。
本次实习目的有二。
其一: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地质图的能力。
其二:学习编制、编写某些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本次实习完成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地质剖面图》、《金山镇地质构造纲要图》的编制,和《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的编写。
地层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下三叠统(T1)、上三叠统-上侏罗统(T3-J3)和新近系(N)地层。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
本次金山镇地址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关于地形地貌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此次实习报告涉及地史及各类地质构造的综合作业,通过画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及金山地区A-B地质剖面图,在其基础上分析其构造运动及地史时间,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
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比例尺为1:100000,金山镇地质图北东-南西走势渐低,包含了中泥盆统(D2)至上白垩统(K2)的岩层,包含了一个构造层及两个亚构造层,构造层为K1-K2的沉积盖层,亚构造层为T2—T3和D2-P2的地层主要山峰有诸岭、奇峰和雨峰等,最高峰为诸岭,海拔1800米,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
东北角有花岗岩岩浆侵入体,后期有斑岩岩脉侵入体。
花岗岩、斑岩与其围岩都成不整合接触关系。
东南角发育河流,并向北面与北西面发育支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一、地层
该地区出露了中泥盆(D2)、上泥盆(D3)、下石炭(C1)、中石炭(C2)、上石炭(C1),下二叠(P1)、上二叠(P2)、中三叠(T2)、上三叠(T3)、下白垩(K1)和上白垩(K2)的岩层,在下白垩统与上三叠个不整合面:K1与T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T2与P2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泥盆纪(D):地层为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分布于东南角正断层处的直立背斜的核部与翼部。
中泥盆统砂岩为背斜核部,上泥盆统页岩为翼部,倾角为45°,两翼夹角为90°。
石炭纪(C):地层为上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下石炭统灰岩,在图中各处背斜两翼、核部出露。
二叠纪(P):地层为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灰岩,在北西角向斜处核部、河流主流北西面向斜翼部、图中中部构造窗与飞来峰处出露。
三叠纪(T):地层为中三叠统泥灰岩与上三叠统灰岩,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
在河流西北面向斜核部与翼部出露。
与二叠纪地层以平行不整合关系接触
侏罗纪(J):在地质构造历史时期中地壳抬升接受风化剥蚀作用使得地层缺失。
白垩纪(K):地层为下白垩统砂岩与上白垩统砂岩,在图中北西角与北东角出露,走向北东,倾角8°,与三叠纪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构造
金山镇地区存在一个构造层与两个构造亚层,为K1-K2沉积盖层构造层和褶皱基地构造层,褶皱基地构造层可进一步分为中三叠统—上三叠统亚构造层和中泥盆统—上二叠统亚构造层。
金山镇地区主要为褶皱断层构造地形,发育褶皱与断层,主要褶皱(f1~f11):背斜、向斜,在凌庄飞来峰向斜组(f6—f7)还发育次级褶皱;主要断层(F1—F4):逆冲断层、正断层,在奇峰—雨峰逆冲断层带(F2)发育两组走滑断层(F5、F6)褶皱轴线走向与逆冲断层带及正断层带走向基本一致,走向都为北东。
多条同性质逆冲断层带构成叠瓦式逆冲断层系;在图中的南东角发育正断层带,由于其各正断层走向一致,组合形成地堑与地垒构造;图中在逆冲断层F2雨峰和奇峰处发育左行(F6)和右行(F5)走滑断层,但是不能判定其是否为同期断层;同样在金山镇附近也发育相同的'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
(一)褶皱
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该褶皱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镇一带,核部为D2,翼部由D3,C1,C2,C3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角45度,轴面竖直,枢纽水平,两翼夹角约90°,为直立背斜褶皱。
又该褶皱被正断层段切断,通过图上观察,其在垂直空间上发生错动,该断层运动发生于褶皱之后。
2.凌庄—飞来峰向斜褶皱组:由在飞来峰处两处向斜褶皱组成,核部均为T3,翼部由T2、P2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80°,南东翼倾角40°—45°,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圆弧形态,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60°,南西侧呈现短轴褶皱形态。
由于逆冲断层的作用将该处另一同走向发育的次级褶皱部分埋于地下,其核部为T2,北西翼为P2、P1、C3,倾角为75°,这两组褶皱可构成M型褶皱系。
3.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核部均为C1,翼部由C2、C3地层组成,北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75°,倒转褶皱可以反映出当时此处应力挤压大导致褶皱向一边偏弯。
但是由于此处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南东翼倒转岩层损失,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面倾向北西。
金山地区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斜向斜的组合,背斜向斜的交替出现,整个区域中所有褶皱的轴迹平行,反映了垂直于褶皱延伸方向的挤压应力场。
(二)断层
1、河北村正断层系:五个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河北村褶皱的枢纽,延伸1—1.5千米。
延枢纽方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断层依次编号为Fa,Fb,Fc,Fd,Fe,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
Fa,Fb走向相同,倾向相
反,两断层之间共同下盘上升,形成地垒,Fd,Fe同理;两地垒中间形成地堑。
该组正断层发育在此处背斜之后。
2、陵庄—诸岭逆冲断层:位于飞来峰与构造窗之间。
层面走向北东南西,倾角20度,延伸约1.8万米,它是整个地区规模最大的断层。
上盘为构造窗和诸岭处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下盘为飞来峰—陵庄向斜褶皱组,根据构造窗和飞来峰可判断该逆冲推覆构造的最小位移位为2.2千米。
它与图中其北西方向的两条同时代形成的同性质的逆冲断层带构成叠瓦式逆冲断层系。
3、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在雨峰西侧与奇峰东侧各有一走滑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延伸分别为1.5—2千米),分别为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使两端层面中间部分相对两边向北西方向移动,但是这两处走滑断层形成时期是否相同不能确定。
(三)飞来峰与构造窗
构造窗:位于北西方向两条支流的汇合处,海拔800米左右,在地质构造时期逆冲断层F3抬升接受剥蚀作用出露了逆冲断层F3下盘的P2与T2地层,形成构造窗。
飞来峰:位于构造窗南东面海拔1200米处,由P2和T2两部分地层组成,可以判断出是逆冲断层F3在地质构造时期中抬升被剥蚀后残留上盘地层,形成飞来峰。
(四)岩浆岩
通过对全图的仔细分之后发现本区内主要有个侵入岩体分别是花岗岩体和斑岩岩体。
其在地图上的出露买面积各部相同下面就详细介绍之。
花岗岩侵入岩体:
在本区图的东北部位分布着花岗岩倾入体。
其出露在外表的形状为一个桃子型,其面积估算为10平方千米(在图内)。
次块侵入岩体为花岗岩与周围多个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其左面和中二叠纪岩层相接处,下方依次接触为上二叠纪,中三叠纪上三叠统灰岩。
过我们判断其形成时间在上三叠之后。
其走向是45度,倾斜角大约为40度。
并且有图上可以看出在左面部分被一个断层切割,所以在断层下面仍然有花岗岩体同时在花岗岩中部有一个斑岩请入体,为竖直岩层,产状为南北正向所以其侵入时间比花岗岩体晚。
但其构造强度比较大,所以能够穿过花岗岩体为侵入完全。
通过结合斑岩侵入体,可判断花岗岩形成时期大约为侏罗纪之末。
斑岩侵入体:另一块斑岩侵入体在地图的东北角处,该侵入体为狭长竖直侵入体,通过图中与花岗岩不整合关系可判断其为后期侵入体,有足够的强度能侵入到花岗岩体中并一直延伸到中三叠纪,下二叠纪。
形成时间可初步判断为在侏罗纪之后—下白垩纪以前。
构造演化(发展)简史
在地质历史时期内,金山镇地区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以致形成了现今复杂的地质现象。
1、泥盆纪时期,该区主要接受沉积作用:自早泥盆世开始地壳开始下降,接受海洋沉积,形成页岩
2、在石炭纪到二叠纪地壳稳定,继续沉积了大量的灰岩地层。
3、早二叠世以后,地壳开始抬升,发生大面积构造运动形成褶皱到了早三叠世沉积物露出地表,接受风化和剥蚀。
使得早三叠世地层缺失。
4、中三叠世开始再次下降,再次接受沉积作用。
5、晚三叠世以后,地壳再次抬升至水面,并发生大规模构造断层运动,在地表该地区再次接受风化和剥蚀作用,使得侏罗纪地层缺失。
6、白垩纪地壳下降至水面以下再次接受沉积作用
结束语
在这次综合读图实习中,我对地质作业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填图技能、地质基本理论知识在平面图上的表现方式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这次图仍然有别于前几次的地质剖面实习,在地质纲要图上表示出各个构造地形基本还可以,就旨在向斜、背斜尖端指向在作业过程中遇到一些小困难,在填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其他问题,但很多都是由于不细心、不熟悉而引起。
虽然之前地质剖面图已经画过,但是在这次画剖面图中仍然遇到困难,碰到一些比较三维空间化的构造地形就比较需要斟酌一下,进程不快,尤其在逆冲断层附近。
其次是在完成报告中,第一次写这样的报告,条理什么的感觉就蛮混乱,自己想的懂是一回事,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在写报告中经常纠结于怎么表述的恰当一点,当然最后来看还是很混乱,在梳理其地质历史过程中,断层、褶皱这些我本身就容易把它忽略,纠结在一起后更加乱糟糟,而且从这个图中我觉得断层褶皱的形成年代不易判断,只能大致得出断层应该在三叠后形成,而褶皱形成年代更早。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应更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对于断层这部分内容也还要再多看书熟记一些理论知识,当然还有写报告的问题也要注意,注意语言表达直观简介,或者可以多用一些图来参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