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和IMPA关于新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要求已经生效1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9
本人从事船舶引航工作二十余年,通常是在引航员软梯或者组合梯上爬上爬下。目前在上海——长江引航交接中心工作,目睹了太多引航员攀爬引航员软梯的过程。风平浪静,摆放的引航员软梯规范时,他们像体操运动员一样的轻松;风大浪高,摆放的引航员软梯不够规范时,他们如杂技演员一般的惊险。如果软梯清洁又附合规定,下来的引航员一脸惬意;反之,如软梯油污不堪、残损破缺,下来的引航员满脸不快。其实,制作引航员软梯和如何摆放引航员软梯是有国际标准的,有问题的船舶大多是对引航员的安全不够重视或者对相关的国际标准不甚了解。摆放攀爬
IMO和IMPA关于新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要求已经生效
上海港引航站陆悦铭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可分为引航员软梯、舷梯、组合梯(舷梯和引航员软梯结合)。引航员软梯(Pilot Ladder),也称引航梯、引水梯(下面简称软梯),是引航员上下船舶的普遍手段和重要通道,攀爬软梯事实上是引航员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全世界的引航员在攀爬软梯上下船的过程中,发生过不少事故,轻的是引航员因此伤残,重的是引航员失踪、死亡。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促使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SOLAS)第一版在1914年浮出水面。随后,相继产生了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以及各类议定书和多次的修正案。国际海事组织(IMO)、
国际引航协会(IMPA)、世界各国船级社、航海界和各国的引航机构一直都非常重视引航员的登离船安全。一次又一次发生的引航员伤残事故,促使IMO、IMPA等制定、完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及其在船上的布置规则,并对船舶都是强制要求的。今年七月一日生效的SOLAS第V章全面修改了第23条,对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是取消了机械式引航员软梯绞车的使用,对决议A.889(21)“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建议”的修改草案和引航员软梯以及组合使用的舷梯的型式有了一定的修改,并且发布了新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示意图。本文是根据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新的示意图、“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建议”和SOLAS有关条文等,结合本人在引航实践的观察和心得,作一介绍,供同行和航海人员一起探讨。为了方便介绍,本人把示意图分P1、P2、P3、P4、P5、A、B和C进行介绍。图1是IMO和IMPA关于新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示意图。
图1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示意图
一、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示意图介绍
1979年IMO第十一届大会曾以A.426(Ⅺ)号决议接受了超大型船舶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建议案,1987年IMPA要求修改SOLAS第五章第27条的内容,以统一并改进引航员绳梯及机械升降装置的技术性能和操作要求,适应实际需要、保障引航员的安全。当年IMO救生和搜救分组委员会(LSR)第19次会议审议了IMPA的建议,要求IMPA 提交书面具体建议,1989年IMPA根据LSR第20次会议讨论的结果增补修订了它们在19次会议上的建议,形成新的提案,向LSR第21次会议提交了海员容易看懂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要求示意图。2010年12月3日IMO海上安全委员会88次会议上,通过了第308号关于SOLAS公约修正案的决议,自2012年7月1日起生效。IMO和IMPA 按照SOLAS第V章第23条和IMO决议A.1045(27)更新了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示意图。
1.图P1,对干舷为9m及以下的船舶摆放引航员软梯的要求:
1)扶手立柱直径至少32mm、高出舷墙120cm,两柱之间距离在70cm~80cm之间;
2)根据引航员的需要,准备两根没有绳结,其直径在28mm~32mm之间的扶手绳:
3)软梯边索直径至少18mm,两根边索之间的间距至少为40 cm;
4)软梯的所有踏板必须紧靠船舷侧,两块踏板之间间距为31cm~35cm;
5)如果船舷侧有带状护舷材,则在安放软梯的舷侧6m内不应有阻碍踏板紧靠船舷侧的护舷材;
6)设置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至少1.80m长;
7)最下端四块是橡胶踏板,第五块必须是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
8)两块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之间最多设9块踏板;(Maximum 9 steps between spreaders)
9)软梯离海面高度由引航员决定。
2.图P2,对干舷为9m以上的船舶,必须安置组合梯(Combination Ladder),其要求如下:
1)舷梯的设置应导向船尾,舷梯必须紧靠船舷侧,最大坡度不超过45°,下面的平台必须保持水平,并离海面至少5m以上;
2)软梯自舷梯下端平台还需向上延伸2m以上,其中平台以上1.5m的软梯必须紧靠船舷侧,引航员所需要攀爬的软梯长在1.5m~9m之间;
3)推荐在设置引航员登离船装置附近的船舷上涂一个上白色及下红色的“9m干舷标志”,其尺度是宽50cm、高4m,标志的中间线代表9m干舷高度的位置(如果没有看到标志的红色部分,表明干舷高度小于9cm;看到标志的红色部分,表明干舷高度大于9m)。
3.图P3,对组合梯中舷梯的要求:
应使用眼板或磁性、气动系统,将舷梯固定在船舷侧。
4.图P4,对软梯制作的具体要求:
1)边索上不得有卸扣、绳结和接头;
2)踏板必须水平,踏板之间等距离,踏板下的楔子必须紧紧扎牢边索;
3)踏板不应油漆、弄脏或湿滑;
4)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不能被绑在正常的两块踏板中间;
5)两根边索必须保持相等间距;
6)软梯最下端不应有各种圈、绳,因存在把人绊倒和缠住引航艇的危险。
5.图P5,对登离船入口处的要求:
1)两根扶手立柱,紧紧固定在船舶甲板上;
2)带有一个自亮灯的救生圈和一根撇缆绳;
3)舷墙梯一台,紧固在船舶甲板上,登船入口处无障碍物;
4)负责接送引航员的驾驶员携带无线电对讲机在登船入口处照料并保持与驾驶台联系。
6.引航员软梯绞车的安装:
1)图A,两扶手立柱的间距在70cm~80cm、绞车卷筒下端高出登船入口处甲板至少有220cm、导向滑轮离开舷侧至少91.5cm、登船入口处至少91.5cm内无障碍物。
2)图B,所有引航员软梯绞车应设有防止被意外操作的预防手段,手动操作的引航员软梯绞车应设有刹车和锁,动力源绞车应设有安全装置能锁定绞车的位置。两扶手支柱的间距在70cm~80cm、绞车卷筒下端高出登船入口处甲板至少有220cm、登船入口处的宽度至少9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