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破坏原因剖析

土壤破坏原因剖析

土壤破坏原因剖析
土壤破坏原因剖析

我国土地资源的的现状及严重紧缺的原因生态环境是以人类和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是由光、热、气、水、土等要素构成,通过这些要素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和生物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遭到破坏,就会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虽有些局部改善,但总体是趋于恶化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我国土地资源趋于恶化及严重紧缺的原因进行简要论述。

土地狭义是指陆地表层,广义是指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经济学上通常使用的是广义的土地;土地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土地资源趋于恶化,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人均土地占有量越来越少

我国有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占亚洲陆地面积的2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有近13亿人口,人均陆地面积不足12亩,不足世界人均面积的1/3,只有澳大利亚人均土地的1/61,加拿大的1/49,巴西的

1/8,美国的1/5。

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1400多万,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必然使人均土地越来越少,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必须要大力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控制土地资源损失,控制对土地资源的非经济占用。

二、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是指水力和风力的侵蚀,把地表土壤冲刷和刮到别处去的现象,使地表土壤丧失,水分消失,严重危害土地。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45年水土流失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到1998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流失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的耕地有7.3亿亩,每年流失沃土50多亿吨,全球每年流失260亿吨表土,我国要占20%,损失土地中的养分相当于我国1984年的化肥产量。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西部。据统计,四川水土流失38.48

万平方公里,陕西13.75万平方公里,甘肃13.44万平方公里,贵州7.6万平方公里,青海4.65万平方公里,云南2.81万平方公里,广西1.11万平方公里,宁夏1万多平方公里,实际情况远远大于这些数字。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是严重,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面积的74%,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8000吨以

上。我国城市水土流失也很严重,1997年对57个城市调查,流失

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城市总面积的24.3%。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即大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毁林毁草开垦、陡坡耕种、耕作技术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水

土流失的危害是:造成土层薄化,肥力减退,岩石裸露,不能耕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一些地区脱贫;造成河道湖泊淤塞,加剧洪涝灾害,严重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建筑物基沉陷、建筑倾斜开裂,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防止水土流失,必须搞好生态

环境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流域综合

治理工程、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

三、土地退化严重

土地退化是指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恶化,引起土地质量下降和肥力减退。广义的土地退化还包括沙化、盐渍化和石漠化。这里主要是讲土壤的营养性物质遭破坏,引起土地退化,造成

土地贫瘠,如我国土地贫磷10.09亿亩,贫锌7.29亿亩,贫钼6.68

亿亩,贫氮4.96亿亩,贫硼4.92亿亩,贫钾2.72亿亩。有77%的

省份的耕地缺钾,63%的省份耕地缺磷,30%的省份耕地缺氮。

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对土地的

污染,造成土地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恶化使土地退化。我

国目前,遭受大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超过9000万亩,受乡镇企业污染的土壤超过5000万亩;据国家统计,全国受镉污染的土壤超过30万亩,受汞污染60万亩,受氟污染超过1200万亩,每年有100多万吨废渣堆放,占地150万亩以上。土地退化的危害是严重

影响了农作物生长,使全国平均亩产只有640多斤,比发达国家低200—400斤。防止土地退化主要是要保护好天然林,搞好植树种草,才有利于净化空气和水源,防止土地退化;特别要加强对“三废”

的管理,搞好处理,防止对土壤的破坏。

四、土地沙漠化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已成为环境的头号问题。到1998年荒漠化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

面积27.3%,占旱地面积近80%,相当14个广东省的幅员;50年来,全国已有150万亩耕地、529万亩草地、1463万亩林地变成了

沙漠,遍及18个省市的471个县,直接受沙漠危害的有200多个县。我国土地沙化在不断增加:70年代每年土地沙化1560平方公里,

80年代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2450平方公里,每年递增15%—50%。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是西北。北方土地沙化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

铁路受到沙化威胁;西北各省的荒漠化率很高:新疆为86.07%,西

宁75.98%,甘肃50.62%,西藏42.02%,青海33.06%,陕西15.96%,分别列居全国1、2、3、4、5、6位。每年有11个省和自治区,212

个县受沙漠的影响和威胁,每年土地沙化以1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

在蔓延和发展。

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

伐森林、毁坏草场等原因,造成植被破坏,引起气候恶劣,出现干

旱和风暴,卷走表土,形成沙漠。沙漠化的危害是:(1)使湿地和

湖泊缩小、干涸,破坏生态环境,如江汉平原7500多万亩湿地,目

前只剩下了3万亩,沿海滩涂已丧失1500多万亩,塔里木河下游和

罗布泊已干涸,青海湖平均每年缩小面积12.46平方公里等。(2)

吞噬大片森林、草地、耕地,使动植物失去生存环境,造成大量死

亡和灭绝。如南疆沙漠的发展,使英、苏以下的30万亩草场枯死,

使胡杨林从75.5万亩减少到24万亩,减少68%;喀什地区,1958

年有林地239.1万亩,现只剩下61万多亩,减少74%;土地沙化,

每年要夺去相当一个中等县的土地,每年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540

多亿元,相当西北五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3)阻塞交通影

响工程建设,破坏农业生产。仅河西走廊就有600万亩农田遭受风

沙危害,占该地区农田总面积60%;敦煌县从1955—1984年的30

年中,风蚀沙打使农田受害30多万亩,使粮食减产1万多公斤,棉

花减产1.5万公斤。在这些荒漠地区是:“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煮一锅”,亩产只有几十斤。

对土地沙漠化的控制,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才

有利于避免毁林毁草开垦,滥采乱挖,破坏植被,造成荒漠化;对

沙漠化的治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农、林、水、草、环保、城建、交通、法律等综合治理,发挥

各方面的作用,才有利于防沙治沙。

五、土地盐渍化严重

土地盐渍化又叫盐碱化,是指可溶性盐碱在土壤中积聚,形成

盐土和碱土。表土层含有0.6%—2%以上的易溶盐碱,就称盐渍土,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措施引起的盐渍化,就称为次生盐渍化。我国是

世界上土地盐渍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东北、东南沿

海都有盐渍土分布,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有现代盐渍土5.5

亿亩,残余盐渍土4.9亿亩,潜在盐渍土1.7亿亩,据统计,50年

代末,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次生盐渍土曾扩大到6000万多亩,

新疆次生盐渍土占耕地面积1/3以上;河南的黄河冲击平原地区,

建国初期有盐渍土500多万亩,到1963年扩大为1150万亩,次生

盐渍土2000万亩;现黄淮平原、西北黄土高原、内陆区、东北丘陵区、沿海地区的盐渍化面积超过4.5亿亩,其中耕地占100多万亩。

土地盐渍化的危害是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物种灭绝,破坏土质,严重的成为不毛之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土地盐渍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如: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造成土地干燥,水分上升蒸发,使盐碱累积在地表;过分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形成低洼,引起积水,或海水倒灌,形成盐渍土,更主要的是人类灌溉水量过大和水质不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使矿物和盐分集中在地表。对土地盐渍化的治理,要搞好排水;改进灌溉方法;防治土地和水源污染;大力绿化,搞好生态环境恢复等。

六、土地石漠化

土地石漠化是土地严重遭受水、风的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的过程。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和乌江流域,珠江上游和红水河、南北盘江、左江、右江流域,红河、澜沧江、怒江流域等。目前我国总共有石漠化167.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7.46%。其中: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岩溶面积达

32.48万平方公里,占三省面积的40.9%;四川“石化”面积2.691

万平方公里,每年以5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

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的破坏造成的,使泥土大量流失,剩下乱石和石山一片,不仅无法耕种,还植树种草的条件也没有了。防治石漠化,主要保护好植树,防止水土流失,禁止在25度的坡地开垦,已开垦的要退耕还林还草。

七、耕地资源逐年锐减

耕地资源是指用于作物种植的土地,是十分有限而珍贵的资源,我国从1949—1991年的42年中,人均耕地从2.7亩减少到1.5亩,人均减少耕地40%,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3%;从90年代以来,人均耕地逐年减少,1996年人均耕地1.59亩,1997年为1.57亩,1998年为1.56亩,1999年为1.54亩,预计,30年后,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亩左右;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最低界限的有666个县,低于0.5亩的有463个县。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耕地在加速减少:1991年减

少54万亩,1992年减少437万亩,1993年减少484万亩,1994年减少400多万亩,1997年净减耕地203万亩,1998年净减耕地392万亩;从1978年到1994年的16年中,净减耕地6880多万亩,平均每年净减耕地750多万亩;从1986—1996年的10年中,平均每年净减耕地750多万亩;从1997年以来,即使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措施保护耕地,但每年要净减耕地417万多亩。到2020年,我国人均

耕地将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警戒线——0.053公顷(0.795亩)只有世

界人均水平的25%,那时如果发生粮荒,即使把世界的全部贸易粮

为中国进口,也养活不了那时的16亿中国人。以上所说的耕地减少,还未包括水土流失、土地“三化”减少的部分,如果把这部分加上,减少的耕地就更多。

耕地减少的原因是:扩建和新建城市,办开发区,建工厂矿山,修铁路、公路、机场、修水库、商店、学校、医院、住宅、居民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土地沙化、石漠化、退化、管理不健全,引起

耕地减少。控制耕地锐减,要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提高土地存量利用率;控制居民点用

地增量;控制城市规模;加大土地立法和执法;搞好土地市场建设;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要注意保护耕地。

巷道破坏原因分析与防治

巷道破坏原因分析与防治 关键词:巷道静压动压破坏原因让压卸压【分类号】:TD353 引言 煤矿井巷维护的方式通常有锚喷、架棚和砌碹等几种类型。人们根据不同的条件及用途,通过上述几种方式的单一或联合实施,大部分能达到预期目的。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由于矿压理论及监控手段尚不完善,很难精确求得地压的大小及方向,以致部分巷道在施工应用中常发生破坏,影响生产,危及安全。因此对巷道破坏原因进行特征分析,将有助于防治措施的研究和改进。 一、巷道破坏的显现特征 从整体上来说,巷道破坏的显现特征分两大类:一类是动压区,巷道上覆岩层正处于激烈运动和破坏阶段;另一类是静压区,巷道尚未受采动影响或采动影响已停息,上覆岩层处于稳定状态。 (一)静压区巷道的破坏 静压区巷道大致有2种破坏形式:(1)巷道开掘后产生的周边应力大于围岩强度,掘进后来不及支护就发生冒落;(2)巷道开掘后产生的周边应力小于围岩强度,巷道完整,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形破坏。

(二)动压区巷道的破坏 动压区巷道分动压下正在掘进的巷道和动压下正在使用的巷道。它们不仅受上覆岩层的静压作用,同时以受支承压力及岩层扰动。其破坏特征为: 1.巷道围岩(支护)强度小于支承应力作用,随采动呈层状剥落,但巷道移近量并不明显; 2.受采动影响,巷道(支架)产生大量缩变,但不冒落; 3.在采动过程中,伴随着移近量增加,巷道产生大面积冒落。 综上所述,巷道破坏的外部特征可归纳为4种形式: 1.有明显的移近量、断面缩小但不冒落; 2.随断面缩变发生冒落; 3.无移近量而冒落; 4.表层剥落。 二、破坏原因及机理分析 (一)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及作用 巷道开掘后,原始的岩体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造成应力重新分布。大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孔的切向应力沿极径方向衰减,以r为半径的圆周上稳中有降点的应力相等(等应力圆)。但煤矿巷道多不是圆形加之不均匀应力的作用,等应力圆将在巷道外接圆及以外的围岩中分布。分布的结果反映到巷道周边,往往既不均匀也不对称,有的变大,有的变小,有的还改变了性质,如有压应力变为拉应力等。巷道

植物修复案例

拿什么拯救重金属污染土壤? “土壤中毒”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在广西、云南、湖南等一些受到重金属污染区的土地上,原本正常生长的农作物会被超标的重金属毒死,人们难觅蔬菜和粮食的踪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环保部此前估算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国土资源部也称,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研究员告诉记者,因矿产资源采掘不当而使废弃采矿地大量裸露,并通过水流等途径污染农田,造成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威胁人类健康。 他说,土壤污染问题的“弱势”,跟其隐蔽性和滞后性有关。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比较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有砷、镉、汞、铬、铅、镍、锌、铜等,尤其是砷中毒的事件,我国每年都有报道。 但土壤的安全,又涉及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事关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污染土壤的修复迫在眉睫。 ——谁来拯救——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传统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陈同斌研究员说,像淋洗法修复土壤,用化学溶剂对受污染土壤进行清洗,把重金属洗去,

这是比较彻底的解决办法,但是淋洗法除了耗费巨大和工程量大之外,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相对来说,借助植物特殊功能修复污染土壤的植物技术以其安全、廉价的特点正成为全世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陈同斌主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课题小组,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并建立了第一个植物修复示范工程。他们的研究证实,蕨类植物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超富集功能,其叶片含砷量高达千分之八,大大超过植物体内的氮磷养分含量。 “植物修复可以细分成植物富集、植物稳定、植物阻隔等很多类型。但是目前植物修复的重点方向主要集中在以去除重金属为目的的植物萃取技术。植物修复萃取技术首先需要筛选和培育特种植物,特别是对重金属具有超常规吸收和富集能力的植物——俗称‘超富集植物’,种植在污染的土壤上,让植物把土壤中的污染物吸收起来,再将植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加以回收利用。”陈同斌说,“大部分植物吸收的重金属都集中在根部,而超富集植物地上部分的吸收量要高于根系的吸收量。能成为超富集植物,一是植物在有毒重金属污染胁迫下生物量不能减少;二是植物吸收的重金属含量应该高于土壤中的含量。这样的超富集植物才具有实用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专家释疑 陈同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我国植

2019年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9年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土壤污染形势严峻,治理刻不容缓 (4) 1.1 土壤污染及修复的相关定义 (4) 1.2 我国的土壤污染形势严峻,治理迫在眉睫 (5) 1.3 土十条发布后,土壤治理的大幕已经拉开 (8) 2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国内经营模式探索前行 (14) 2.1 美国的土壤修复治理模式及经验 (14) 2.2 德国的土壤修复治理模式及经验 (20) 2.3 荷兰的土壤修复治理模式及经验 (22) 2.4 国内经营模式的探索仍在路上 (23) 3土壤治理市场空间广阔,蓝海掘金正当时 (26) 3.1 我国土壤修复的市场空间广阔 (26) 3.2 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路径 (27) 3.3 目前的市场参与者与未来趋势 (29) 图表目录 图表1:土壤污染源 (4) 图表2:被污染的土壤 (4) 图表3:土壤对植物的作用较大 (5) 图表4:北环的土壤修复施工现场 (5) 图表5:我国土壤污染度(点位超标率) (6) 图表6: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情况(点位超标率) (6) 图表7:各项污染物的超标情况(点位超标率) (6) 图表8:各区域的污染情况比较(点位超标率) (6) 图表9:2007-2018年工业污染场地项目区域分布 (7) 图表10:2007-2018年工业污染场地项目区域分布(个) (7) 图表11:近年来土壤污染导致的安全事件 (8) 图表12:2013年9月以来我国环保领域相关政策和法规 (9) 图表13:地方“大气十条”发布情况统计 (10) 图表14:地方“水十条”发布情况统计 (10) 图表15:环境污染治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同比 (11) 图表16:大气污染治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同比 (11) 图表17:水污染治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同比 (11) 图表18:上市公司大气污染治理营收及同比 (12) 图表19:上市公司水污染治理营收及同比 (12) 图表20:上市公司环境监测营收及同比 (12) 图表21:2012-2017年土壤修复订单金额以及修复规模 (13) 图表22: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法案 (13) 图表23:纽约的拉夫运河污染 (15) 图表24:污染引起强大的公众不满和舆论压力 (15) 图表25:污染场地的主要污染来源 (17) 图表26:列入NPL地块的数量及修复、删除情况 (17) 图表27:进入NPL的污染场地MAP截图 (17) 图表28:200KM的地图模式 (17)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 省级核查方案 为确保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省级核查任务的顺利开展,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实施方案》(浙土调查办发〔2018〕11号)、《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三调成果省级核查是我省三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我省三调成果真实、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一)主要目标 三调成果省级核查工作由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三调办”)统一组织,由省级成果核查组(以下简称“省核查组”)具体承担,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成果核查规范和标准,对各县(市、区)提交的国土调查成果进行内业全面核查和外业重点核查,督促地方如实上报国土调查成果。 (二)主要任务 省核查组对经市级核查合格的县(市、区)调查成果进行核查,检查图斑的地类、边界、属性标注等信息与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检查专项调查成果的正确性。 核查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核查

(含相关专项用地调查成果核查),同时,开展土地权属调查成果核查,并相应开展调查成果质量评价等工作。 二、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 (一)技术方法 充分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国土调查云等技术手段,采用计算机自动比对与人机交互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相结合,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检查三调成果数据与遥感影像、举证照片和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1、自动比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叠加处理技术,实现多源矢量数据的快速叠加处理,遵循相应的逻辑规则,自动筛查错误图斑。 2、内业核查。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图、实地举证照片,与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相关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套合,全面对比检查调查地类与影像及照片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外业核查。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通过外业核查人员现场定位,数据、照片(视频)实时传输和动态调度,开展在线举证及外业实地核查。 (二)工作流程 省级核查工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数据接收、自动对比、内业核查(抽检、详检)、整改、复检、在线互联核查、

轧辊破坏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轧辊破坏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蔡秀丽李伟薛春福 (承钢集团燕山带钢有限公司,河北承德 067002) 摘要:轧辊破坏乃至断裂,会给企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本文结合我厂实际描述了几种常见的轧辊破坏形式,并给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轧辊破坏现象描述解决办法 1前言 承钢热带厂1997年建成投产,生产至今已有10余年,在生产初期经常出现轧辊热裂纹、掉肉、局部破坏、外层剥落、甚至轧辊断裂等事故,轧辊发生故障后一般都需要做换辊处理,不仅增加了岗位作业人员的劳动量,而且降低日历作业率,造成废钢,影响成材率,影响轧机产量,同时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几年的摸索,对轧辊常见破坏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轧辊常见破环形式及对策 2.1轧辊断裂 2.1.1热应力断裂 2.1.1.1现象描述 此类断裂多发生在粗轧机,一般在粗轧换辊后开轧10块钢以内,寒冷的冬季出现的几率更大一些。轧辊辊身断层呈径向,起源位于或接近轧辊轴线,断裂面与轧辊轴线垂直,一般发生在辊身中部,如图1所示。 图1:热应力断裂断面形状 2.1.1.2轧辊破坏原因 这种热应力断裂与轧辊表面和轴心处的最大温差有关。过高的温差通常是由于轧辊表面温度升高过快造成的,产生的原因有,轧制过程中轧辊冷却水不足甚至中断,或者轧制钢开始时轧制节奏太快,轧制量过大造成的。有资料表明,在辊役刚开始的临界轧制状态下,辊身表面与轴心之间70℃的温差就可沿轴向产生110Mpa的附加热应力。一旦辊芯中总的轴向拉伸应力超过了材质的极限强度,就会导致突然的热应力断裂破坏。以我厂为例,生产初

期,有一次正值寒冬腊月,室外温度-20℃,厂房内温度较低,备辊正处在风口上,轧辊上线前没有预热,仅烫辊4块,在烫辊效果不好的前提下,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很快浇凉辊面,在轧制中与红钢接触,轧辊处于冷热交替中,内外表面温差大。断辊后约10分钟,用手摸断辊边缘,触觉为凉辊,带钢轧制部位的轧辊表面微温,轧辊断口内触觉发凉。同时触摸辊道,则发热或微烫手。排除轧辊铸造缺陷、轧制负荷高等因素后,基本判定为热应力断裂。 2.1.1.3对应措施 ●烫辊要充分,特别是在外界温度较低的冬季,轧辊上线前转移到环境温度较高的位置停放,或者对轧辊做小范围的升温处理,延缓烫辊速度,增加烫辊时间和烫辊材数量,减小热应力的影响。凡是返回的板坯,都要运到粗轧进行烫辊,禁止直接返回。 ●在轧制启动阶段减少轧制量。换辊后开轧30分钟内严格控制轧制节奏,给轧辊充足的内外温度均衡时间。 ●加强轧辊冷却水喷射情况的检查,发现堵塞及时处理,避免轧辊冷却不足。 2.1.2冲击载荷断裂 2.1.2.1现象描述 轧制钢温偏低、有异物轧入、或者轧错规格(导致变形量偏大)等原因出现时,轧件所产生的轧制压力瞬间超过了轧辊本身所能承受的轧辊强度极限所造成的轧辊断裂,断口一般出现在最高应力界面区域,断口颜色为灰白色。一次,我厂在4小时停轧检修后,在轧到第46块钢时发生粗轧断辊,分析原因为轧制节奏太快,在66分钟内轧制了28块钢,超出我厂加热炉的能力,板坯在炉时间短,内部没有完全烧透。另外,虽然明细表上标明为热装料,但因为上午换粗轧辊检修,加热炉尾部和滑钢道上的板坯和随后装入的板坯实际上已经晾凉,成为冷料,这部分板坯需要更长的在炉时间(高的加热温度和更长的加热时间),如果仍按照正常的节奏出钢,这部分板坯在加热段停留时间过短,钢坯内外温度不均,势必造成生芯钢,在轧制过程中给粗轧辊造成损害甚至断裂。 2.1.2.2解决方法 ●岗位操作人员加强责任心,加强日常点检,发现异物及时清除。 ●严格按照作业标准操作,严禁轧制低温钢。 ●在长时间停轧后,上料辊道上热料按冷料设置加热制度,控制出钢节奏,以避免轧制生芯钢。 2.1.3疲劳断裂 2.1. 3.1现象描述 疲劳断裂始于初始裂纹并逐渐发展,产生了一个典型的断面,该裂纹相对光滑,并出现一条临界线,一旦疲劳裂纹达到一定尺寸,便会发生其它部分的自发断裂。此类断口为深褐色,在断面能发现旧痕迹。当出现轧制低温钢、轧线废钢事故、叠轧等情况时初始裂纹可能就生成了。 2.1. 3.2解决方法 ●每次换辊后定期检测(超声波法、涡流法、着色法),及时发现危险的裂纹,并对轧辊进行适度的磨削。 ●其他措施对防止可能出现的局部过载也是必要的,这些措施有:严禁轧低温钢,按辊役周期换辊,防止断带缠绕等轧机事故。 2.2轧辊热裂纹 2.2.1大目格裂纹 2.2.1.1现象描述 这种裂纹与带钢宽度及工作辊与带钢的接触弧度有关。这种裂纹以常见的马赛克形状出现,但与常见的细小热裂纹相比目格尺寸较大,如图2 所示。

2019年土壤修复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土壤修复行业 分析报告 2019年5月

目录 一、土壤修复兼具公益性和盈利性,商业模式清晰,空间巨大 (5) 1、商业模式清晰,政策与事件进一步带来催化 (5) (1)工业场地修复+出让模式,业主支付意愿充足 (5) (2)政策+环境事件推动行业发展 (7) 2、土壤修复空间巨大,实际市场规模加速释放 (8) (1)场地与耕地领衔,短期理论空间超千亿 (8) (2)实际市场规模释放仍有望高增 (9) 二、格局现状:行业规模迅速增长导致集中度有所下降,头部公司分化 (10) 三、竞争要素:运营管理经验+技术构建综合壁垒 (12) 1、市场拓展至关重要,运营经验则为拓市场的根基 (12) 2、技术各有所长,定制化综合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基 (13) 四、行业发展展望与特点 (16) 1、催化和可持续性:短看重点区域化工园区搬迁,长看全国性需求陆续释放 (16) (1)江苏:化工园区关闭搬迁量化指标清晰,短期超20亿元修复需求确定性较高 (16) (2)山东:安全检查范围更广,园区清理力度更大 (17) (3)河北:更短的整治窗口期 (17) 2、盈利能力:价格竞争初现,企业端介入望平衡盈利能力 (20) (1)整体项目合同规模提升,收入端招标价格的竞争使盈利能力波动 (20) (2)土壤修复成本相对稳定 (20) (3)土壤修复的行业平均毛利率处于25-40%的水平 (21) 3、资金周转:短周期EPC风险相对较小,预付+完工百分比保障回款稳定 21

五、重点企业简析 (22) 1、高能环境:龙头趋势渐显,技术+市场全面领先 (22) (1)土壤领衔固废业务,业绩表现全面向好 (22) (2)土壤修复运营经验丰富,技术领先 (24) ①项目全国布局,订单丰富 (24) ②技术储备丰富资质完善,针对项目需求灵活应对 (25) (3)固废业务全面推进 (26) ①危废:产能已达第一梯队,产能利用率仍存巨大空间 (26) ②垃圾焚烧:快速推进贡献体量,稳定运营后未来现金流有保障 (27) (4)盈利预测 (28) 2、理工环科:土壤修复+监测望迎高增,电力信息化全力支撑泛在电力物联 网建设 (29) (1)环境监测、土壤修复、电力信息化服务与电力监测融合并进 (29) (2)土壤修复技术领先,区位优势明显 (30) (3)监测与电力信息化业务协同推进,受益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有望迎高增 (32) ①水质监测龙头有望实现高增长 (32) ②电力信息化:产品+服务不断精进,助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33) (4)盈利预测 (34)

我国八大土壤修复案例解析

:土壤修复产业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根据美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将土壤修复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跃进阶段、调整阶段。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仍是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人员、技术和装备仍处在初期阶段,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或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当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30%以上。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合同签约额达到21.28亿元,比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67%。可见,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土壤修复行业起步阶段的我国,什么样的修复技术才能适应市场发展,这些技术已经在哪些工程中成功落地呢?为此,本文盘点了近年来国内土壤修复典型工程案例,案例详细列出了修复项目名称、主要修复技术、工程简介及修复效果,希望能对土壤修复技术市场起到借鉴作用。 ■北京化工三厂土壤修复 目标污染物:四丁基锡、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滴滴涕、重金属铅、镉等有害化学物质 主要修复技术:水泥窑焚烧固化处理技术、阻隔填埋处理技术 修复工程量:6.5万m3 施工单位: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简介:北京化工三厂作为化工生产基地近五十年,土壤中含有四丁基锡、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滴滴涕和重金属铅、镉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2005年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文件(2005规意选字0356号),该场地被规划为宋家庄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用地。 修复效果:修复后的北京化工三厂土壤各项指标经北京市环保局检测,符合居民土壤健康风险评价建议值标准,该工程为国内首例污染土壤修复项目。 点评:作为国内首例土壤修复项目,在行业内起到了标杆作用,采用水泥窑焚烧固化处理技术,处置污染物做到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阻隔填埋方法处理,需要注意施工质量,免得施工不当引起二次污染。 ■南方某热电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

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现状 一、土壤环境令人担忧 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污染类型以无机污染物为主,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总体上呈现出新老污染并存、无机有机复合、超标范围广阔的严峻局面,因此从国家层面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启动土壤污染修复已经刻不容缓。 二、立法步伐明显加快 2012年11月环保部等发布《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6月环保部发布《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2014年2月环保部发布《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等5项标准,4月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增加了土壤修复的内容,《土壤环境保护法》或《土壤污染防治法》被列为全国人大第一类立法计划项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获环保部原则通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正在抓紧修订,5月环保部发布《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土资源部发布《土地整治蓝皮书》。尽管目前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在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立法速度明显加快,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支持土壤污染修复行业长远发展的大背景和大环境是明确的。 三、市场空间期待释放 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林牧用地(耕地19.4%、林地10.0%、草地10.4%)和工矿业场地(重污染企业用地36.3%、工业废弃地34.9%、采矿区33.4%、工业园区29.4%)等污染严重,还有不少传统产业正面对或将面临降产能、转产、搬迁或关停的现实处境,加上政府、公众和企业等对土壤污染、食物安全、生活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些都给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想象空间,普遍预计可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认为,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几乎没有起步,总体差距较大。但一旦市场打开,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

土地调查成果的管理与应用

土地调查成果的管理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7-05-03T14:48:14.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何洲 [导读] 土地调查的结果在土地管理和应用过程中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借此,希望能够对土地管理提供有用性的建议,带去更多的思考。 浙江省第二测绘院 310000 摘要:我国的土地调查进行过两次,进行土地调查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土地信息进行更为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掌握,以此对土地管理以及后续的决策提供多方面的参考。土地调查的结果在土地管理和应用过程中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借此,希望能够对土地管理提供有用性的建议,带去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土地;调查成果;管理;应用 土地调查对于社会发展以及土地管理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国进行第一次土地调查的时候是在1984年,当时因为技术还有设备的落后让土地调查的精准度有所降低。第一次土地调查结果应用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已经不合时宜,因此需要在第二次调查的基础上实施管理行为,进行土地经济建设,基于此,以下主要是对土地调查成果的管理和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于我国社会建设以及土地建设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带去积极的效果。 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 首先,全国土地调查的成果范围非常广。二次土地调查不仅仅是对农村现有土地的调查,还有对城镇化已有资源的了解分分析。农村当中的土地资源是做好基本农田建设以及土地勘测备案的一种形式,也形成为非常完善化的农田水利勘测方案,还有比较完备的农村土地调查的结果。二次土地调查要比第一次更加完善,调查也更加广泛,由此形成的成果有较为广泛的覆盖面,其中所形成的数据也较为精确。 其次,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技术更先进。先进的土地调查技术在二次土地调查过程中有了非常好的显现。土地调查使用了遥感技术还有地理信息系统还有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数据库等等。在先进性技术的支持下也形成了优良的土地测量结果,还有土地利用的成果以及土地权属数据的成果等等,各项资源被广泛的运用其中。与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对比,数据调查范围内形成了权威性的土地调查成果,并且这个成果更为精确,使用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较为广泛性的提升。在二次调查过程中相关的数据已经落实到各个行政区域当中,从省一直到村,都有资源的备案。除了常规性的土地面积数据使用,还催坡度以及耕地的具体情况作了详细性的叙述,城镇土地分布面积数据也更加的精确化,各个等级的测量数据之间形成非常准确的数据库[1]。 全国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分析 土地管理中关注新技术的使用 发挥出新技术的主要优势,能够让土地调查和应用更加完善,这也是土地调查更新的完善性所在。土地新技术的应用已经让调查成果体系有了更为多方面的展示。土地调查在结束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土地的有效性管理,土地调查成果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使用更多新的技术,在二次土地调查基础上,需要使用现有的数据库,使用现有的数据,发挥出遥感影像数据库等等多方面的特点,做好实时的监控,这样能够对土地进行科学有效和合理的管理,还能够规避一些地方土地用法不良以及未批先用等等情况,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多方面的纠正,让土地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被及时的纠正过来。伴随着卫星技术的广泛使用和不断的发展,我国在卫星发射的过程中使用卫星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也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按照土地调查当中所得的成果进行土地调查能够实行多方面的管理,从天上观看,从网络上征管再到地上进行调查,多管齐下,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升国土管理还有技术的使用乃至升级。最近几年,一些地区为了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开始开垦,由此绿地面积大量的被减少,对于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按照土地调查的结果使用多种技术,如卫星技术等等结合被破坏的地区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2]。 使用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开展宏观调控 土地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提升管理以及提升经济的一种有效价值所在,因此要想让土地管理结果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就需要使用土地调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政府在此过程中只有掌握到有效的真实的资源才能够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彻底性的分析。例如,使用的建设用地还有耕地等等,使用的数量分布的土地等等。在二次调查的结果上能够对建设用地以及农用地还有耕地等等分布情况进行了解,由此再去调控,做好政府在这方面的部署才能够更加有效。很多土地规划发展都是在土地调查结果使用的基础之上进行,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也是按照二次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出的,因此宏观调控在经济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和土地调查结果的应用之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3]。 保障土地资源被科学合理的使用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土地的使用,这是生产资料所在,即使是城市的厂房建设,经济区建设等等也离不开土地的作用。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建设等等都对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够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当前的国内土地价格上涨,这也是房价上涨的关键原因。因此在土地调查结果的使用上需要让数据更加完备,对当前的土地管理提出多方面的建议,在土地的利用还有开发方面,减少不良产商因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牺牲土地优良作用的现象,没有对土地进行更好的保护。保障耕地土地的使用面积是是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过程中非常关键性的问题,因此需要关注和重视,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能够不慌,因此在土地、数据调查结果使用的基础上还需要保障耕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土地调查成果的管理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土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土地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解,以便于后续做出更多科学性合理性的土地使用决策,也便于对发展集约性土地开发模式以及完善相关的土地使用登记制度工作进行更好的实施、开展。 参考文献: [1]郭谁琼,金雨泽,张嘉等.基于数据挖掘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9):60-67. [2]程锋,王洪波,郧文聚等.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J].中国土地科学,2014,14(2):75-82..

幼儿破坏行为原因分析及其教育建议

幼儿破坏行为原因分析及其教育建议(一)个案举例 乐乐,男,5岁,上幼儿园大班。身高略高于同龄孩子,动作敏捷,迅速。但是,近几个月来突然变成了“破坏大王”,什么玩具、什么东西一旦到了他的手里就不要想完整的还回来,就连衣服也是只要经过他的手就要遭到破坏;也喜欢在别人活动时搞破坏。给他一本画册,他会一页一页地撕破,给他一个玩具,他玩一阵便将其拆开或砸坏,颇令人苦恼。在和同伴一同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常常将同伴刚做好的东西推倒或者弄坏,被人发现或指责之后,破坏行为有所收敛。但很快又会重复其破坏行为,继续有意无意的摘花、撕书、摔东西。为此,小朋友们越来越不喜欢和他玩了,家长和教师对此都很头疼,也很担忧其以后的发展。 与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乐乐的父母都是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也都不高,因为打工长期居住在城市,最初家庭经济情况一直不好,现在逐渐好转。父母觉得为了打工,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很少,也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致使孩子内心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渴望被人关注。 (二)行为分析 乐乐的这些行为属于幼儿破坏行为。幼儿破坏行为是一种由于敌对情绪引起的报复行为(如:你撕了我的书,我也要撕了你的书)或是为了发泄不满而表现出的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如:你惹我不高兴,我就要弄坏你的东西),又或是年龄小,幼儿尚未形成爱护公物、爱护他人财产的意识而产生的一种无意性行为(经常在墙壁上或桌子上画字、打破别人的玻璃窗、损坏他人财物等等)。破坏行为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它虽然没有对他人的生命造成损伤,但其负面影响十分恶劣,能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灭。一般情况下,儿童一旦具有某种破坏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家长、教师和同伴对他的评价,也会直接导致幼儿同伴关系的恶化。 幼儿一旦缺乏正常的交往活动与经验,势必要影响其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正常发展,而且破坏行为的危害仅次于幼儿攻击性行为,如若不及早进行对其干预,破坏行为很有可能转化为暴力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重视幼儿的破坏行为。 1. 幼儿破坏行为的原因分析 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破坏性行为,我们要用探究的眼光去看待,去寻找他们行为背后的理由,切忌想当然的主观臆断后就对孩子批评教育,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引起幼儿破坏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正常的探索行为 孩子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会出现超乎寻常的探索行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或进行自

土壤修复盈利模式分析及思考剖析

5种土壤修复盈利模式的分析及思考 据最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物总超标率高达16.1%,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土壤修复工作势在必行,市场空间也十分巨大。 然而,商业模式不成熟长期以来依然是制约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今年5月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为阶段性土壤修复防治提出目标并指明方向,但依然未能解决土壤修复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困境。本文将对目前我国现有的土壤修复模式盈利的简要梳理和分析,同时结合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尝试指明解决这一症结的几点方法及政策趋势。 1.污染方付费模式 污染方为治理责任人为土壤修复付费为土壤修复的主要原则。对于搬迁企业造成土壤污染的,由企业承担治污责任。“土十条”出台后,更是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责任由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承担。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典型案例:南化公司搬迁地块土壤治理修复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限制,南宁化工集团在2013年收到南宁市政府关于停产搬迁的通知,要求其位于南宁市南建路26号的厂区实施政策性停产,并尽快开始搬迁工作。2016年公司对搬迁地块进行修复,涉及修复的总土方量约663072.5立方米,其中股份公司地块约299857.5立方米,集团公司地块约363215立方米。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需要承担修复费用近2亿元。 然而现实总是骨感,并非每一块受污染土地都像上述案例一样确认污染方且污染方有能力承担治污责任。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许多造成土壤污染的企业搬迁已久,一些企业甚至已经倒闭,污染责任人难以确认,受资金限制一些受污染土地无法得到及时修复。 2.受益方付费模式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项目运作模式及案例分析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项目运作模式及案例分析 一、土壤修复市场融资模式 (一)污染方付费模式。污染方为治理责任人为土壤修复付费为土壤修复的主要原则。对于搬迁企业造成土壤污染的,由企业承担治污责任。“土十条”出台后,更是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责任由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承担。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二)受益方付费模式。部分具有商业用地价值的土地修复采取受益方付费模式,对修复后土地进行再利用的房地产开发商或地方土地储备部门承担土壤修复费用。该模式对于无法落实污染责任人的一二线城市工厂搬迁地块修复项目中具有普适性。由于城市地价较高,修复后的土地作为商业用地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土地储备部分可以直接从修复后的土地使用或流转中获得利润,可行性较高。 受益方付费模式分为两种:一是政府直接出让受污染土地给土地开发商,由土地开发商出资负责土壤修复,对

修复后达标的土地进行再利用获得收益;二是由政府出资负责污染土地修复再将修复后达标的土地出让给土地开发商,有关部门从土地流转中获益。 (三)财政直接出资方式。出于我国土壤修复的实际情况,大量受污染土壤已经无法找到污染责任人而治理土壤污染又缺乏良好的收益机制。许多缺乏收益机制的受污染土地的治理只能依靠政府资金。 (四)财政出资回购方式(BT模式)。部分金额较大的土地修复采取BT(建设-转移)模式。该模式下,土壤修复公司通过投标方式取得项目,在建设期先行垫资对污染土地进行修复,项目完成验收后一段时间内政府向企业支付合同款回购修复场地。BT模式可缓解合同采购方资金压力。 二、中国土壤修复项目投资状况 (一)土壤修复治理项目。中国土壤修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我国约43.75%土壤修复项目规模较小,集中在5000万以下。2亿以上相对大规模项目比例仅占18.75%。与美国和欧洲分别已修复30283处和80700处污染场地项目相比,我国已修复的场地数不超过200个,土壤修复市场尚处萌芽阶段,但发展态势良好。 (二)土壤修复项目分布。全国土壤修复类项目主要分布在11个省直辖市地区,且主要集中在江浙沪、鄂湘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内业核查分析方案模板

XX省XX市XX县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 内业核查报告 (单位名称) 二??九年月日 目录

xx核查单位于2009年月日至年月曰对xx省xx市xx县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了内业核查。 xx县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涉及1: 10000标准分幅图幅。国家(地方)调查底图为(数据源),时相为。本次核查采用国家(地方)提供底图。 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版本_________ V1.5),拓扑容限为0.0001,比例尺1 : 10000。数据库格式为 MDB (多种类型时所依据的数据库格式),图斑总数为75485 个,线状地物总数为99270条,零星地物Q个。 xx县内业核查共提取疑问图斑70个,疑问图斑面积共 1524.3亩,另有“补测地物”图斑2698个,“批而未用”图斑21个(其他情况描述说明举例:无“补测地物”图斑,无“批而未用”图斑或另有“批而未用”图斑21个,无“补测地物”图 斑)。共性问题图斑涉及类型种,图斑个,面积共亩。 一、遥感影像特征分析 (一)地形地貌。 (二)主要地类分布。 (三)解译标志。 二、核查情况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总体情况。

数据库质量检查汇总表 只对是否正确”工程栏填写否”的工程,进行展开描述。附表均放置附录中

(二)资料检查。 1 . DCB文件缺失。 2.调查底图缺失。 3.汇总表格有效性。 4?“批而未用”扫描件缺失。 5.其他文件缺失。 (三)数据库质量检查。 采用自动检查和手工检查的方法,对数据库成果质量进行 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自动检查。 (1)数据库基本信息检查。 (2)属性检查。 (3)拓扑关系检查符合要求。 (4)逻辑一致性检查符合要求。 2.手动检查。 (1)非必选图层、要素缺失,非必填字段缺失不用说明。 (2)接边、套合不准确需截图说明,注明主要所在图幅。 (3)其他手动检查。 (四)面积汇总检查。 先对面积汇总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如果不一致,将

土壤破坏带来的危害

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多样的,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废水中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灌溉带来的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也是土壤污染的来源之一。 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更为严重的是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发生中毒。 如我国辽宁沈阳张士灌区由于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只能改作他用。 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较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国至少有2000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陈同斌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断恶化的土壤污染形势已经

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将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成了造成土壤污染的罪魁祸首。由于畜禽饲料中添加铜、铅等微量元素和抗生素、动物生长激素,使得许多未被畜禽吸收的微量元素和有机污染物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土壤环境。 专家指出,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宿营地”,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会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其上的重金属能够进入大气,并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仅通过食物和水体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元素还会附着在土壤颗粒上,通过呼吸进入人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在我国刚刚被提上议事日程。专家明确指出:“摸清家底应该成为土壤污染防治的第一步。”我国的土壤污染分布比较集中,局部地区突出,只有调查清楚全国土壤污染的现状,才能知道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危害,才能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同时从高风险地区开始由点到面进行治理。 法制的不健全也正成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已经制定了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的法律,但是防治土壤污染

环境破坏制度原因分析

环境破坏制度原因分析 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未遭污染的土地,谁都承认这些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可是现在天灰了、水臭了、雨酸了、臭氧层破坏了,环境污染正一步步将我们曾美丽的家园变成坟墓。“十五”计划我们大多数的指标都基本完成了,只有环境指标远没有完成。本次“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了在今后五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要降低10%,依法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追究那些制造污染,导致社会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环境的破坏有经济、技术、社会、政治等诸多原因,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必须找出问题的结症。笔者认为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问题,我们的制度设计不仅没有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激励,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危害环境的行为。正像温家宝总理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所说的,“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本文将尝试着从制度的角度来找寻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源。 一、市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失灵 (一)生态环境属于公共产品。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栖息之地,在享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制度经济学中公地悲剧的例子表明,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对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由此产生负外部性,即生产者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由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产权无法确定,企业过度排放污染物、农民过度施用农药化肥、过度砍伐与放牧,一些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建筑废渣等未经任何处理被拉出市区,随意倾倒等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将污染的成本转嫁到社会,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恶化的生态环境,对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也对全球气候、水、土壤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二)市场本身对环境的保护几乎无能为力。市场经济的动力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由于生态环境属于公共产品,对每个经济主体来说,是一种最优资源。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种资源的获得不需要任何成本,是可以任意无限索取的。因此,市场经济主体中的企业,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可以用环境资源作为替代资源时,必然尽可能选择使用环境资源,以减少其生产费用,从而降低成本和价格,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获得更大的收益。市场经济主体中的消费者又总是选择价格最低的同类产品,以同样的货币支出获取更大的效用,而不考虑产品的成本构成。更何况即使他们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收益也无法内部化,由此导致保护环境的激励也十分有限。从而在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环境的破坏成了一种必然的“理性选择”。市场机制在环境问题上的失灵,客观上为政府实施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因此,面对日益恶化的生

最新我国八大土壤修复案例解析

精品文档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将土土壤修复产业:土壤修复产业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根据美国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跃进阶段、调整阶段。壤修复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4 技术人员、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仍是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当前我国土壤修的研发或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装备仍处在初期阶段,201530%以上。1%复产业的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可见,我亿元增长67%2014年的12.74亿元,比年全国土壤修复合同签约额达到21.28 国土壤修复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些技术已什么样的修复技术才能适应市场发展,作为土壤修复行业起步阶段的我国,为此,本文盘点了近年来国内土壤修复典型工程案例,案例详?经在哪些工程中成功落地呢希望能对土壤修复技术市场工程简介及修复效果,细列出了修复项目名称、主要修复技术、起到借鉴作用。北京化工三厂土壤修复■ 目标污染物:四丁基锡、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滴滴涕、重金属铅、镉等有害化学物质主要修复技术:水泥窑焚烧固化处理技术、阻隔填埋处理技术 m3 万6.5修复工程量:施工单位: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邻苯二甲土壤中含有四丁基锡、工程简介:北京化工三厂作为化工生产基地近五十年,年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文酸二辛酯、滴滴涕和重金属铅、镉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2005 ,该场地被规划为宋家庄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用地。)0356(2005件规意选字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符合居民土壤健修复后的北京化工三厂土壤各项指标经北京市环保局检测,修复效果:康风险评价建议值标准,该工程为国内首例污染土壤修复项目。采用水泥窑焚烧固化处在行业内起到了标杆作用,点评:作为国内首例土壤修复项目,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阻隔填埋方法处理,需要注意施理技术,处置污染物做到了无害化、工质量,免得施工不当引起二次污染。 南方某热电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 二硝基4-二硝基甲苯、2,,,2-二氯乙烷、苯并(a)芘、26-目标污染物:邻甲苯胺、1 甲苯、砷、镍修复工艺:原位化学氧化、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原位热脱附、原地异位间接热脱附 。,地下水修复工程量8292 m3修复工程量:土壤修复工程量18483 m3 240天修复周期:施工单位:北京建工环境修复公司年停产。2008工程简介:该场地位于我国南方某城市,其前身一期工程为热电厂,于该场地土壤与地根据场调报告,根据后续用地规划,该场地将规划为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二氯乙烷、氯乙烯、多环芳烃等易挥发的有机,2-1下水均受污染,污染物包括邻甲苯胺、该项目是国内第一个集四项修复工艺于一身的污染修镍两种无机污染物。污染物,以及砷、复工程。 修复效果:达到修复目标值。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原位热脱附、原地异位间接热脱附四通过原位化学氧化、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点评:项修复工艺,彻底解决了项目土壤污染问题,开启了综合修复工艺的先河。)世界银行多氯联苯管理与处置示范项目(POPs处置管理与示范项目■主要污染物:多氯联苯 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