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徵明小楷落花诗
- 格式:pdf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12
文征明题画诗十六首
文征明题画诗:
一、《题山水图》
山川秀丽处,烟霞锁翠屏。
松声带雨落,泉响和风醒。
远岫浮云外,幽人何处寻?
但留清夜月,长照此中心。
二、《题竹石图》
劲节自凌霜,虚心任雪霜。
石根盘老干,风过响新篁。
不与群芳竞,宁为岁寒香。
此君真耐看,长伴读书窗。
三、《题秋江图》
秋水共长天一色,扁舟何处载诗篇?
渔歌晚来急,雁阵斜阳边。
芦花飞白鹭,江静月明船。
欲问江湖客,何年归故园?
四、《题梅图》
玉骨冰肌自不同,雪中笑傲北风中。
香传月夜清如许,影落寒泉静且空。
莫道春光无处觅,此花独占岁寒红。
东君若问花消息,一树梅花一树风。
文徵明小楷1小楷《醉翁亭记帖》,纸本轴,纵53.5厘米,横2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醉翁亭记》是宋代欧阳修谪于安徽滁州期间,修建醉翁亭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书家多有发挥题写。
這幅《醉翁亭记帖》是文征明八十二岁时(一五五一)书写,全文精整挺秀,铁画银鉤。
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記”的原由。
欧阳修从韩愈的文章得到启发,文征明也希望从钻研王羲之的书迹中,追求如不食人间烟火,冰清玉骨的感受。
2《小楷离骚经九歌卷》(局部)纸本纵23.0厘米横263.0厘米小楷前后赤壁赋86高龄3《小楷归去来兮辞》4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8行,正文每行18字。
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首页为工笔水墨老子像,题蝇头小楷一行:“长洲文徵明写像。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凡37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时年68岁。
《老子列传》凡34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时年69岁。
均钤“徵”、“明”朱文连珠小印。
5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册,纸本,纵25.5厘米横9.8厘米6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落花诗册》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
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
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诗册书法传世,此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
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
7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各纵23.2、横28.4厘米。
故宫博物院这件草堂十志,字迹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
此件册页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考从小楷书法产生到臻于完善,在历史上形成了几个发展高峰.魏晋时期由钟繇和王羲之等书家推动形成的魏晋初创高峰,将小楷书法正式引入书法艺术的大家庭中,并且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隋唐时期有大唐众书家和抄经高手形成的唐代成熟高峰,在这一时期中,小楷书法与楷书的成熟同时完成,达到了"法"的完备;元代赵孟糖等书家形成的元代中兴高峰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书家形成的明代复兴,承传高峰,在这两个时期,小楷书法已经很难再像魏晋,隋唐时期那样辉煌和壮美,但是,小楷艺术自身的魅力和审美意味依然吸引着大批书家拼其全力,奋斗终生去开拓小楷书法艺术的新境界.这些小楷书法发展高峰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小楷书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书体的发展,承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和民族艺术灵魂的血脉.有明一代是书家辈出的时代,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等等都是大书家.在书法史上都闪着耀眼的光辉.在小楷的技艺上,这些书家大都有着不俗的建树,当然明代小楷书法执牛耳者首推文徵明.正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言:"明楷以文衡山第一."的确,文徵明的小楷成就直接延续了元代赵孟颊小楷高峰的成就和影响,亦发扬了魏晋,隋唐小楷的古朴天真和谨严法度.在文徵明以后的时代,文徵明的小楷书风和书家风范一直影响着无数的后学,直至现在和将来.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正德末以岁贡生诣都,授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堪称我国古代书坛画界的老寿星,德高望重,影响颇大.应该说是勤奋最终成就了文徵明的书法艺术.文徵明的勤奋是有据可查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文物出版社出版)和周道振先生编着的《文徵明书画简表》两本书收录文徵明传世书画作品有千余件之多.这个数量在我国古代书画家存世作品中实属罕见.而且,其涉猎书画的门类相当广泛,绘画中的山水,花鸟,工笔与小写意,水墨和重彩;书法中的行书,草书,楷书无所不精,尤其是小楷书法更是不与凡同,九十岁的老人依然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小楷,的确让人景仰.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待诏以小楷名海内."此评价文徵明当之无愧.从前人着录和现存的作品来看,文徵明一生的小楷书法学习和创作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岁以前广博学习的时期,五十至六十岁融会贯通的时期,六十岁以后成熟和发展的高峰期.文徵明传世小楷书法作品年代分布表①、3岁以前31—4岁41—5岁51—6岁61—7岁71—8岁81—9岁总计作品191536494352205数量文徵明小时候学习特别刻苦.据《明史》本传记载,在"郡学"念书时,同学们多背着老师玩乐,他却埋头临写《千字文》,每日多达十本之多.②、稍长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李应祯乃当时名士,对书学颇有研究,造诣很深,文徵明的书法最得力于李氏在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和严格要求.据文徵明自己说,一次李氏见他写字带有苏东坡的笔意,便大声斥责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118?之,只是他人书耳!"③、另有一次李氏对文徵明说:"吾学书四十年,今始有得,然老无益矣,子起及目力壮之时为之."后文徵明在一题跋中记起此事说:"因极论书之要诀,累数百言,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小大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见《文待诏题跋?跋李少卿帖》)可见,李应祯的指导对文徵明书法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徵明早年楷书习字是很宽泛的,除临摹智永外,对唐代欧阳询的楷书用功很深,同时受李应祯的影响宋元的笔法学习也很多.在他五十岁以前写的楷书里,主要是受欧阳询和赵孟烦的影响,字里行间偶或有颜真卿和倪瓒的面貌.④、从所见文徵明早年传世作品看,欧的面貌在这一时期是比较多的.这一时期的小楷,起笔露锋,结字略呈扁势,严整规范,但是风格不统一,显得不够灵活.梁嵫说:"⑤、文衡山小楷初学欧,力趋劲健,而板滞之气未能尽脱."可见,文徵明早年的小楷书法尚未确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未形成臻善的个人书法风格.但其书法的定位是非常鲜明的,尽量不受时人的影响,学习历代优秀的法帖,走的完全是赵孟的学书之路,这于他崇拜赵孟烦的书艺有直接关系.⑥、下面这些小楷书法就是文徵明二十岁至五十岁时的作品.书《落花诗》清张培敦补,跋倪瓒《江南春》,跋张灵画《落花诗》,《落花诗》与画合卷,《甲子杂稿》,跋《江山初霁图》,书杜启撰《重修姑苏志后序》,跋《烟江叠嶂图》,跋《苏轼五帖?苏过一帖》,《明故中书舍人徐君墓志铭》,题王羲之《七月帖》,跋钱良佑书吴仲仁《春游图》,跋欧阳修《付书局帖》,《铁崖诸公花游倡和诗》,《圣主得贤臣颂》,跋《落木寒泉图》,《落花诗》并图,跋《湘君湘夫人图》,跋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书唐人绝诗扇面》②文徵明五十岁以后官翰林院待诏时,为适应职务上的要求,写比较工整的字.丰坊说他"书写亦是一种修持——兼说文徵明小楷书法孙稼阜任何一门技艺,达到极致时,都通于“道”,道是指一种普遍的规律,是可打破门类区别而对话的“语言”,所谓万事“理通”。
文征明诗集1.《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明朝·文征明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
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2.《拜年》明朝·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3.《钱氏池上芙蓉》明朝·文征明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4.《宿相城有怀石田先生》明朝·文征明何处重占处士星,草堂突兀夜灯明。
风流已与人都尽,手泽空怜物有情。
依旧短墙围野色,不禁高树起秋声。
伤心未了生前约,渔子沙头一棹横。
5.《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六·左神道中》明朝·文征明玉虚灵府千年秘,恣讨知君眼境新。
平日登高推短赋,西来济胜有轻身。
湖山四面天开寺,橘柚千家土著民。
他日菟裘如有意,愿㩦书册作比邻。
6.《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其五》明朝·文征明战红酣紫一春忙,回首春归属渺茫。
竟为雨残缘太冶,未随风尽有馀香。
美人睡起空攀树,蛱蝶飞来却过墙。
脉脉芳情天万里,夕阳应断水边肠。
7.《立春日病起》明朝·文征明青丝裹饼荐春盘,喜见鞭春在腊前。
便与一冬除旧病,尚馀七日是残年。
梅花消息严寒后,綵胜情怀薄酒边。
旋取物华供帖子,暖痕浮绿草生烟。
8.《柳色》明朝·文征明漫说鹅儿色似油,何如杨柳绿幽幽。
初收宿雨浓于染,远映新波翠欲流。
十里蝉声溪上路,一痕斜照驿边楼。
莫言濯濯无人爱,别有春光在御沟。
9.《姚太仆思永致仕进秩光禄少卿》明朝·文征明圣君应惜侍臣还,特与卿阶宠退閒。
馀泽犹堪贲桑梓,散衔聊复领溪山。
向来马署宁须问,此去鸿飞不可攀。
莫道先生总忘世,凤毛今在紫宸班。
10.《新年至湖上饮茶磨山绝顶》明朝·文征明楞伽春水玉浮天,茶磨晴岚翠扫烟。
文征明落花诗十首文征明,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篱”,晚号“退庵居士”,人称“文退”。
文征明的诗作大多清新脱俗,洒脱飘逸,他的早期诗作中小有扣题咏物之声,但随着岁月的增长,他越来越善于从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中挖掘出真正的诗情画意。
其中,落花诗尤为脍炙人口,充满了诗人对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
以下是文征明的落花诗十首。
一、《惜花》红颜薄命本少年,可惜长须把酒眠。
欲共破胡笳,难奈别离泪。
二、《送春》春光消瘦乍应催,惜别留春觉泪来。
无人拾得馀芳在,桃李依前葬一堆。
三、《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五、《渔家傲·秋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
且愿宦途宁坦荡,不幸东风压败音。
六、《梦李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七、《鹧鸪天·晚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竹如青琐。
晚风过了,池塘水清,深夜钟声到客舍。
三更灯火五更鸡,碧天深夜独倚楼西。
八、《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九、《踏莎行·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十、《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惊涛骇浪愁填膺,卧枕江亭梦旅程。
以慰浮生长恨泪,何须恨,唯有杜康。
前言楷书的结构又叫“间架”“间架结构”,指的是如何安排笔划或偏旁部首而成字的学问。
在这方面,唐代就有了欧阳询的楷书结构“三十六法”,清代又有了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这些关于楷书结构的说法有很多值得借鉴处。
但欧的“三十六法”不全是讲的结构,有很多提及的是笔法,比较杂。
而黄自元的比较系统,但有时也有形式主义化的倾向,比如“天覆者”与“地载者”说的都是不具有代表性的个例,而到后来采用了“×××准此”就有了凑数之嫌,所以我们在参考时总感觉好多方法用不上。
其实,无论笔法还是结构,与所写的字的大小是有关系的,大字的结构未必适合小字,小字的结构也不见得适合大字。
比如颜体字结体追求的是大度与宽博,写成蝇头小楷其实并不讨好,很多朋友不喜欢颜体字,其实你是没有看到颜体大字带来的冲击与震撼。
但这也说明了大字小字的结构原则并不完全一致。
相反,瘦金体是大家喜欢的,工笔花鸟画上题这种字体特别漂亮好看,但如果榜书也这样来写会怎么样?不仅是笔划线条的事儿,其实在结构上瘦金也不适合写太大。
而古人关于结构的论述多是写比较大的字,如果我们写小楷一般的硬笔字,就不是很合适。
还有,结构与不同的书体是相关联的,同为小楷,钟繇的古拙质朴为一路,王羲之与明代王宠的是古雅一路。
而《灵飞经》《转轮法王经》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智永《千字文》,赵孟頫楷书基本都是舒展秀美写经一路。
此外像欧取法二王整饬规矩风格,结体上严谨而险绝。
为小楷而生的文征明则不同时期风格变化很大。
以上种种,在结构上都有自己突出的倾向,如果研究结构,脱离了这些书家本身的审美取向那是不现实的。
结构其实与笔法也是紧密相关的,有什么样的笔法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构,长期以来,研究硬笔的人误以为笔划形态就是笔法,这其实是对笔法的误解,笔法其实是点画的起承转合,笔的提按使转的规律。
虽然毛笔与硬笔有着很大的区别,硬笔远不及毛笔笔法丰富,但大的原则是不变的。
论徐渭的主体身份与形式创造——为绍兴纪念徐渭诞辰五百周年而作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徐渭》卷十二年前,我在《徐渭书法评传》的结尾部分写到:徐渭、汤显祖的时代,毕竟是一个群星熣灿的年代。
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由封建经济正向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最有希望的历史拐点。
万历二十一年(1593),徐渭去世的这一年,代表当时世界级科技水平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去世,那时苏州几乎已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城市。
那一年,汤显祖的友人利玛窦将《四书》看成先进文化成果译成拉丁文寄回意太利,莎士比亚才刚刚称作演员写出他的剧本《驯悍记》,东西方似乎在迈向现代社会的同一起跑在线。
不期然,万历皇帝、崇祯皇帝、李闯王、大西王、康熙大帝、乾隆皇帝携起手来一同埋葬了这个历史进程,让历史进入越来越黑暗的五百年,直至中华民族濒临崩溃的边缘。
这时候,在历史和文化的漫漫夜空中,才让徐渭、汤显祖这样的巨星依然显得如此的孤高与灿然![1]站在这个历史背景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徐渭给世界艺术史和中国艺术史的贡献,同时内心了然于我们在五百年后纪念他的意义。
一、草圣狂狷是才人:身份认同和艺术价值认知“艺术”的类属、“艺术家”的身份和作为学科的“艺术史”,普遍认为是十九世记末及二十世记初在欧洲采用、流行,然后传入中国的。
英国牛津大学柯律格(Craig Clunas)在他的《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一书的《引言》和《后记》中阐述了该书写作的初衷。
他很敏锐地观察到这种身份与学科范畴建立对中国艺术史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
但是,尽管他对劳伦斯—席克门(Laurencce Sickman)标榜“文人艺术家”彻底清高“不求回报、纯粹礼物”的“文人迷思”的观念置疑,对“他们的作品无欲无求,只有源源不绝的创造力”这种简单分析的方法不予认同,但其站在“全球商品化的今日”的学术立场上,仍然在其文化人类学或者“艺术人类学”的范围之内,提出把艺术品“这些物品究竟为何存在”作为其书的“中心问题”,显然并非艺术史学中艺术作品的核心问题。
文征明落花诗原文一、文征明落花诗的背景介绍文征明(1470年-1524年)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他是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自然朴实而著称,并广泛传颂于后世。
其中,他的落花诗作更是为人所称道,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文征明落花诗原文欣赏以下是文征明的一首著名落花诗原文:春风几度泛寒梅,江水何年霁春帆。
欢腾郁闷皆忘尽,尽是云山卧画鞭。
青山雪裹柳裹冻,江水银盘冻尽悞。
寒风凄厉如痴画,纵然世冻吾心踏。
村田小舟穿破蓼,寒浦漂花结冰枝。
忧思暮醒柔柔雨,日暮荷戈夜才归。
三、文征明落花诗的主题分析这首诗以春天的落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花落的感慨和对自己处境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整首诗散发出一股宛若春风拂面的清新气息。
四、文征明落花诗的诗意解读1.描绘春风几度泛寒梅: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风拂过,梅花盛开的意境。
寒梅开放,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情感融入其中。
2.描绘江水何年霁春帆:诗人通过描绘江水霁春帆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过去岁月的思念。
3.描绘欢腾郁闷皆忘尽:诗人借助自然景观,表达了欢乐和烦恼的暂时性,并感叹一切皆为云烟过眼。
4.描绘云山卧画鞭:诗人通过描绘云山、画鞭等景物,营造出宛如画卷般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5.描绘青山雪裹柳裹冻: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青山、雪和柳树相互交融的景象,表达了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的希望即将来临。
6.描绘江水银盘冻尽悞:诗人通过描绘江水冻尽的景象,表达了对冷冷冬日的无奈和对春天的期盼。
7.描绘寒风凄厉如痴画: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寒风的凄厉,表达了对极寒天气的感慨和对冰天雪地的思考。
8.描绘纵然世冻吾心踏:诗人以自己的心情和外部环境相对应,表达了对困难的勇敢面对和积极应对的态度。
9.描绘村田小舟穿破蓼:诗人通过描绘田间小舟穿过蓼花的景象,展现了田园风光和宁静的乡村生活。
中国名家书法全集文征明《落花诗》解析
《落花诗》是文征明书法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十首,这里选录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表现了文征明在面对落花时的别致情感和思考,也是他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文征明以落花为切入点,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消逝的感慨。
诗中写道:“草绿清池春水满,去年花落何处去”,这里的“草绿清池”和“去年花落”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和去年花落的怀念和感慨。
接下来,“燕雏告诉花都尽”,描绘了燕子在寻找食物的情景,这里的“花都尽”表现了诗人对花朵凋零的伤感和失落。
而“鸠妇丁宁雨速晴”,则通过“丁宁”和“速晴”两个词语,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紧迫感和希望尽快摆脱伤感的情绪。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最后一句则更深入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这里的“紫薇花”和“紫微郎”都是文征明自比,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文征明的《落花诗》不仅表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书法艺术。
他的书法以秀逸、典雅著称,字体娟秀,温润含蓄。
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多种书法技巧,如用笔的轻重缓急、线条的粗细曲直、结构的疏密匀称等,这些都展现了他的书法功底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 1 —
总的来说,文征明的《落花诗》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同时,他的书法艺术也赋予了这首诗更多的艺术价值,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书法的魅力。
— 2 —。
文徵明小楷艺术探究万舒妍(西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25)摘 要:在我国小楷发展的历史中,明中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小楷书家,通过努力引领着小楷书法发展完善,推动晚明小楷进入了“中兴时期”。
本文主要探究文徵明的小楷艺术,介绍了小楷的发源与流变,从文徵明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了文徵明的生平经历、艺术道路,从而探究文徵明小楷的发展与嬗变,以及我对文徵明小楷书法的临习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文徵明;小楷;艺术特征;启示小楷是从隶书中逐步演变而来的,属于楷书范畴,楷书又分大、中、小楷,小楷与大楷、中楷相比,在字体、用笔、结构上明显不同,大楷中楷字体气势雄健、笔画圆厚,结体端庄舒展,而小楷形式秀美、结体明朗、笔触清晰,是楷书之小者。
小楷始创于三国魏时的钟繇,到了东晋王羲之,他悉心钻研小楷,使小楷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从而也奠定了小楷书法的审美艺术标准。
在南北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盛唐时期发展成熟,达到了鼎盛,此时的代表人物有祝遂良,欧阳询等,元代为楷书的复兴期,代表人物为赵孟頫。
历代的小楷名家可谓是高手如云,为学习小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推动了小楷书法进一步发展。
到了明代中期,出现了以吴门书派为代表的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等小楷大家。
明后期的张瑞图、董其昌、黄道周、王铎等诸家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我国书法史上小楷的中兴时期。
一、文徵明所处时代概况明代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建设空前完备,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活动频繁,此时的吴地苏州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格局的变动,大批文人雅士逐渐意识到自我价值,开始重视自身的思想价值,此时的思想文化异彩纷呈。
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台阁体书法失去了昔日的盛行地位,书法家们开始普遍的摆脱台阁体的束缚,帖学风气复归旧途,宗法魏晋法帖,在继承传统优秀书法的基础上,讲究书法形式美,强调抒发个人情感,师古而不拟古,此时吴地出现了一个打着复古旗号的书派,也就是“吴门书派”,代表人物有文徵明、祝允明、王宠,时人有“吴门三家”之称,他们提倡反对台阁体的端正拘恭、横平竖直,而缺乏书法意蕴,取法魏晋,强调书法的自然之美,遵循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法,此时诸家书法博采众长,风格各异,气韵古淡,自成一系。
文征明小楷的缺点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文徵明精通诗、文、书、画,他的书法成“主风雅数十年”。
尤其是他的小楷,温润秀劲、古朴端庄、法度严谨,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一、取法广博五体皆工在中国书法史上,文徵明是一位全才型书家,很少有人能与之相媲美,在书法的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在整个书法史上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文徵明的书法各体皆工,尤其是小楷,这离不开他对先贤的学习和继承,纵观文徵明七十余年的书学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取法,可谓是一位集大成者。
文徵明一生勤恳治学,他七十余年的书学道路,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传世名作颇多,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小楷提供了借鉴意义。
如《琴赋》《落花试卷》《南华经》《嵩山草堂十志》《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归去来兮辞》《离骚经》等。
文徵明的小楷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早期、晚期的不同书风,七十余年的书学道路,经历了不同的审美追求,总体而言,取法高古,尤其是在他晚期作品,对魏晋时期的古法更是推崇。
文徵明《琴赋》局部魏晋的小楷大家,首推钟繇,他的楷书刚柔并济,传世作品《宣示表》是学习小楷的必修课,因此后人尊之为“楷书鼻祖”。
文徵明86岁时所作的《九歌》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受到钟繇的影响很大,作品的结构比较宽扁,很多笔画都表现出蚕头燕尾。
如“兮”字,在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明显地看出对钟繇的学习和继承。
“书圣”王羲之在小楷上的造诣很深,文徵明受“二王”的比钟繇的更为明显。
王羲之的小楷的《乐毅传》《黄庭经》是小楷史上的一座高峰。
但凡临习小楷,这几部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文徵明对王羲之的小楷更是情有独钟,勤奋临习。
王献之的《洛神赋》浑厚秀丽、神采飞扬,文徵明把“二王”的风格与他对小楷的理解融会贯通,最后自成一家。
陈振濂说:“文徵明的小楷胎息钟王。
” 文徵明的小楷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二王”的学习有很多,难怪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右军以后其法不传,至赵孟頫始得神体,继之者则文徵明一人。
第40卷第2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40,N o .22024年3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r .2024ʌ收稿日期ɔ2023G06G10ʌ作者简介ɔ冯沁宇(1998-),女,江苏南通人,集美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张克锋(1970-),男,甘肃通渭人,集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㊁文学与图像关系及书法研究.沈周与文徵明的交游以诗文书画为中心的考察冯沁宇,张克锋(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福建厦门㊀361021)ʌ摘要ɔ沈周与文徵明皆为有明一代最为重要的书画巨擘与文坛领袖,对 吴派 书画的崛起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沈㊁文两人情谊绵长,过从甚密,二人之间的交游并不局限于由师生关系所主导的诗文与书画往来,也有以朋友关系形成的日常生活化文艺交游.沈周谢世几十年里,文徵明仍时常感念沈周,不断追和㊁摹临㊁题识或为他人补画恩师旧作,借以抒发对恩师的思念与敬重之情.沈㊁文之间交游影响深远,既体现为沈周对于文徵明画艺和品行方面的培养,也表现为文徵明及其后人门生对沈周的推崇与敬重.ʌ关键词ɔ沈周;文徵明;交游ʌ中图分类号ɔI 206.2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4)02G0048G06F r i e n d s h i p b e t w e e nS h e nZ h o u a n d W e nZ h e n g m i n gA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C e n t e r e do nP o e t r y ,C a l l i g r a p h y a n dP a i n t i n gF E NG Q i n Gy u ,ZH A N G K e Gf e n g(C o l l e g e o f M a r i n eC u l t u r e a n dL a w ,J i m e i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m e n 361021,F u ji a n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S h e nZ h o ua n d W e nZ h e n g m i n g a r eb o t h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p a i n t i n g 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g i a n t sa n d l i t e r a r y ci r c l e l e a d e r s i n 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 ,a n dh a v em a d e g r e a t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t ot h e r i s ea n d p r o s p e r i t y o f t h e W uS c h o o l p a i n t i n ga n d c a l l i g r a p h y .S h e na n d W e nh a v e a v e r y l o n g a n d c l o s e f r i e n d s h i p .T h e i r f r i e n d s h i p i sn o t l i m i t e d t o t h e e x c h a n g e so f p o e t r y a n d p a i n t i n g a n d c a l l i g r a p h y ,w h i c ha r e d o m i n a t e db y t h e t e ac h e r Gs t ude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u t a l s o t o t h e d a i l y l if e o f l i t e r a r y a n da r t i s t i c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f o r m e db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f r i e n d s .I n t h e d e c a d e s s i n c e S h e nZ h o u s d e a t h ,W e n Z h e ng m i n g s t i l l o f t e nr e m e m b e r e dSh e nZ h o u ,c o n s t a n t l y w ri t i n g ,c o p y i n g ,i n s c r i b i n g o r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p a i n t i n g hi s t e a c h e r s o l dw o r k s f o r o t h e r s ,i n o r d e r t o e x p r e s s h i s t h o u g h t s a n d r e s p e c t f o r h i s t e a c h e r .T h e f r i e n d s h i p b e t w e e nS h e n a n dW e nh a d a p r o f o u n d i n f l u e n c e ,w h i c hw a s n o t o n l y r e f l e c t e d i nS h e nZ h o u s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W e nZ h e n g m i n g s p a i n t i n g a r t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a n d c o n d u c t ,b u t a l s o r e f l e c t e d i n t h e e s t e e ma n d r e s p e c t o f S h e nZ h o ub y W e nZ h e n g m i n g a n dh i sd e Gs c e n d a n t s a n d s t u d e n t s .K e y wo r d s :S h e nZ h o u ;W e nZ h e n g m i n g ;f r i e n d s h i p ㊀㊀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出身于相城望族沈氏.其祖父沈澄以高节自持,不乐仕进,其伯父沈恒与父亲沈贞亦工文善绘,遁隐不出.沈周 工诗善画,臧或亦解文墨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1].他为人谦和友善,无论贵贱,有求辄应,以至于 长缣断素,流布充斥.内自京师,远而闽㊁浙㊁川㊁广,莫不知有沈周先生也 [2].文徵明,原名文壁,字徵明,后改字徵仲,号衡山,出生于官宦世家,虽不显赫,但其父文林㊁叔父文森皆为进士出身,与当时朝廷和地方官员㊁文人都有广泛来往.文徵明青年时期在古文㊁书法和绘画方面的三位老师吴宽㊁李应祯及沈周,都是与文林交往密切的同乡名士.成化二年(1466),文林访沈周于有竹居,两人遂订交.文林虽常年在外为官,但二三十年里一直与沈周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沈周多次作诗表达对文林的劝慰与思念之情,文林亦有诗答之.两人多次一同为好友王鏊㊁吴愈等饯别送行.弘84治六年(1493)七月九日,李应祯去世,家无余资,文林㊁史鉴㊁沈周等人筹集费用才将其入殓,可见他们之间交情甚笃.正是由于这样的交情,文徵明才得以受教于沈周,并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沈周与文徵明的正式交游从弘治二年(1489)文徵明从沈周学画起,至正德四年(1509)沈周离世止,达二十年之久,主要为师生关系主导的正式性交游和朋友关系主导的日常交游.文徵明恪守礼道,对沈周一直十分敬重,这是两人交游中师生关系的一面.而沈周宽厚洒脱,甚是喜爱这位小友,与文徴明以知己相称,这是两人交游中挚友的一面.但总体来说,这段交游以较为年长的沈周为主,沈周对文徵明的绘画技艺与品行操守都有影响.沈周离世后,文徵明凭借其与后代及门生的影响力,为沈周延誉.本质上来讲,沈文之间是相互成就的.一、师生关系主导下的诗文与书画活动弘治二年(1489),文徵明二十岁,从沈周学画,二人的交游正式开始.起初,沈周怕艺事耽误文徵明举业,并不想让他随自己学画,但文徵明态度坚定,且异常聪慧,沈周遂转变态度,倾囊相授①.从此,沈周成了文徵明的师傅.随着交往的日渐频繁,二人关系愈加融洽,文学和书画活动是他们交游的中心.(一)共同参与群体性文学雅集自文徵明从沈周学画之后,二人的交游圈逐渐趋同,经常一起参加或倡导群体性的文学集会.弘治十一年(1498)冬,文徵明与沈周㊁杨循吉㊁徐祯卿㊁唐寅㊁蔡羽等人追和倪瓒的«江南春»,沈周作«江南春和倪云林先生韵八首»,文徵明则有«追和倪元镇先生江南春»«再和倪元镇江南春».此后的几十年里,文徵明多次书写这些诗作,补倪瓒«江南春»图,并多次作«江南春图»,又形成小规模的追和题跋热潮.诗文与书画的合璧,使得 江南春 唱和集会影响力加剧,规模越来越大, 吴地文人自觉不自觉地发现或发掘出了带有吴文化性格的精神意脉 [3],昭示江南文化群体的存在.弘治十七年(1504)五月,文徵明陪沈周㊁吕常游虎丘,沈周有抒怀诗,文徵明有次韵«奉陪吕太常沈石田游虎丘次韵»和«次韵答石田梅雨后言怀之作»两诗.正德三年(1508),戴昭自吴访师将归,文徵明与沈周㊁唐寅㊁杨循吉等人作诗送别.正德四年己巳(1509), 兰溪方太古来吴中,与沈周㊁文徵明㊁杨循吉㊁孙一元等人结诗酒社 [4].同年,沈周㊁文徵明㊁祝允明㊁唐寅等还与无锡华世祯交游.弘治十六年(1503)春,沈周一病弥月,见林花凋零,红白遍地,不觉怅然,睹物生情,赋«落花诗»十首.第二年首示文徴明,文徵明与徐祯卿相与叹艳,各和十首,沈周大喜,又反和十首.沈诗与文诗皆抒写感伤之情,并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文诗较为感性,感伤情绪较淡,而沈诗多感叹人生易老,常用佛教色空观和道家达观思想自我安慰.后文徵明至南京,在拜谒吕常时示之沈周所作«落花诗»,吕常叹艳,又和十首.沈周益喜,再反和十首.自此和者日盛,其篇皆十首.这场由沈周主导的文学盛会,一时之间引发了诸多名士的追捧与唱和,«落花诗»声名日隆,持续至清代,远及中原乃至日本.«落花诗»唱和活动不仅是文坛盛会,更是集绘画㊁书法㊁刊刻于一体的综合性雅集.沈周作«落花诗意图»,文徵明㊁唐寅等人手写«落花诗»,尤其是文徵明的小楷手卷«落花诗»,声名远扬,甚得书家㊁收藏家关注.沈周离世后,文徵明也时常书写此卷,如正德十六年(1521)有小楷书«落花诗»十首并图;嘉靖八年(1529)小楷书«落花诗»十首;嘉靖二十七年(1548)书«落花诗»四首于唐寅画«坐临溪阁图卷»;嘉靖三十年(1550)行草书«落花诗»;嘉靖三十八年(1559),文徵明年寿九十,小楷书沈周㊁文徵明㊁徐祯卿«落花诗»共四十首.从文徵明的题跋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沈周«落花诗»诗作的首位阅读对象是文徵明,沈周在序中称其为 徵明知己 ,足见关系之亲密;文徵明书写的«落花诗»为沈周㊁唐寅㊁徐祯卿等人作品,这些人都是当年参与唱和的主要成员,也是他平生较为亲近珍重之人;这些写卷大多用他最为擅长的小楷书写,文徵明的小楷法度严谨,用笔精到,气韵高雅,堪称 明朝第一人 .文徵明对«落花诗»的唱和与书写,足见沈周主导的 落花诗 文学集会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二)诗文唱和与书画创作上的合作沈周与文徵明在诗文和书画创作上的合作,是二人交游的主要内容,包括合作书画㊁为对方书画作品题款㊁题跋以及追和赋诗三种形式.弘治十五年(1502)春三月十一日,桃渚先生五十寿辰,沈㊁文两人合作«寿桃渚图卷»,文徵明补桃柳㊁扁舟于沈周画上,大隶书题卷首 永锡难老 四字.沈周借桃渚先生五十大寿的机会与文徵明合作图卷,旨在为文徴明引荐延誉,提携之意甚明.同94年,常熟顾氏从闽中移植荔枝数本,成活之后,沈周折枝示闽人验之,并作«新荔篇»,命文徵明同赋.文徵明承命同赋,书自作赋与沈周«新荔篇»,并绘闽荔十枝,尽态极妍.在对方的书画作品上题诗及款识,是他们交游的重要内容,其中大部分是文徵明题沈周画.吴派画家几乎都兼具诗文㊁书㊁画修养,喜欢在画作上题诗㊁款识㊁钤印,具有浓郁的文人画气息.沈周与文徵明极爱在画作中题诗,几乎每画必题.弘治十一年(1498),文徵明题沈周«钓月亭图»,引首篆书 钓月亭 三字,并题七律一首. 钓月亭 卷首也有隶书体版本.据周道振«文徵明书画资料汇编»一书记载,文徵明多次为沈周题写卷首,如篆书题 上寿之徵 于沈周«大夫松图»卷首;题 石翁墨妙 于沈周花卉与花鸟画册卷首,有篆书与隶书共三作;隶书 江山清远 于沈周«江山清远»卷首;篆书 石田墨妙 于沈周«吴中山水图»卷首;隶书 烟江叠嶂 于沈周山水图卷首等.正德元年(1506),文徵明曾题七绝两首于沈周«幽谷秋芳图».沈㊁文之间也常追和赋诗.弘治十七年(1504),沈律掘地得宋高宗与岳飞手敕刻石,沈周与文徵明均作«满江红»词,表达对岳飞遭遇的深刻认知,尤其是文徵明词,慷慨激昂,其中 千古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奉其欲 [5]句,抉宋高宗之隐.弘治十八年(1505),陆复作«墨梅卷»赠沈周,上有张秋江诗,沈周随即录张诗及己和作于画卷,沈周和作很快引起了诸多名士的续和,文徵明于正德元年(1506)腊月作七律一首奉和沈周及张秋江诗作.沈周题文徵明画作的则相对较少,如弘治十一年(1498),沈周题文徵明«横斜竹外枝图»;正德三年(1508)二月,长洲教谕莆田林僖升寿州知州,文徵明作«丘壑高闲图»赠之,沈周赋«庐山高»诗.文徵明常为沈周画作跋.弘治十年(1497),文徵明为汤瑄跋沈周临王蒙小景.此画是沈周1471年所作,文徵明跋中盛赞: 石田先生,风神玄朗,识趣甚高.自其少时作画,已脱去家习,上师古人,有所模临,辄乱真迹.然所为率盈尺小景;至四十外始为大幅.粗枝大叶,草草而成.虽天真烂发,而规度点染,不复向时精工矣.汤文瑞氏所藏此幅,亦少时笔.完庵诸公题在辛卯岁,距今廿又七年矣.用笔全法王叔明,尤其初年擅场者,秀润可爱.而一时题识,亦皆名人,今皆不可得矣. [6]文徵明书于沈周作品中的许多题跋内容多为感念㊁赞誉恩师,这在沈周谢世之后最为明显.在与沈周的文艺交游中,文徵明始终恪守弟子的身份,积极主动,对恩师毕恭毕敬.值得一提的是,在沈周生前,文徵明题写及追和的诗文风格皆清丽明朗,多描绘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内容丰富,而沈周谢世之后,文徴明为沈周作品所题诗文内容多为 石田诗律号精成 不见石翁今几年石丈高情点笔间 之类悼念感怀之作,有将一首诗反复题在沈周不同画册上的现象,虽偶有 争雄不入少年场 之类昂扬之句,但情感基调是感伤沉郁的.沈周去世后的五十年里,文徵明题诗感念沈周三十余次,共计诗二十六首之多,饱含对沈周浓郁的思念与敬仰之情.这种真挚的感情,令人动容.二、挚友关系主导下的诗文与书画活动作为朋友,沈㊁文之间的交游仍以文学书画为中心,但多了一些日常生活趣味和情感,交游圈也扩大到了彼此的亲属.(一)沈㊁文与对方亲属之间的交游弘治五年(1492), 文徵明岳父吴愈升叙州知府.沈周㊁朱存理㊁都穆等人以诗歌为饯.文徵明请沈周作«送别图»,聚卷以赠 [4]62.祝允明«送叙州府太守吴公诗序»中提到: 昆山吴公惟谦以南京刑部郎中升知叙州府,顺途过家以行.知者多作诗歌为饯.南京太仆寺丞文君之子壁其婿也,爰集为什,请沈启南先生作图,聚卷以归于公,复命允明序诸作者之意. [4]62虽说沈周㊁祝允明与吴愈都相识,临别赋诗作画在常理之中,但是文徵明之请,更体现他对岳父的敬重,也足见沈周在文徴明心目中是可为自己敬重之人作画的地位.弘治十三年(1500),文徵明为沈云鸿跋康里子山书李白诗.弘治十七年(1504),文徵明作次韵答沈翊南寄示诸诗,有«客中忆侄维时»«送别»«咏梅»等六首,皆七绝.正德元年(1506),文徵明题沈恒画作«修竹仕女图»,诗«题沈同斋修竹仕女»一首.沈云鸿是沈周之子,沈豳是沈周庶弟,沈恒是沈周的父亲.文徵明为沈周父亲画作题诗,与其弟㊁其子都有书画往来,可见文徵明已融入沈周家族圈中.正德二年(1507), 徵明以次子之名相请,启南命之曰嘉 [7].因 彭 嘉 二字俱从士 [8],有以文士期文嘉和文彭之意.古人起名很是讲究,一般来讲,孩子的姓名往往由父母㊁长辈㊁祖辈㊁皇帝命名.文徵明让沈周为自己次子取名,足见将沈周视为亲人,敬重其学识人品.而05沈周也未有推辞,文嘉亦未负老先生期许.(二)为双方至亲等撰写祭文丧葬之事是人生大事,有诸多讲究与忌讳.古人常用祭文来追念逝者生前主要事迹,颂扬其品德,寄托哀思.祭文一般由至亲或是关系交好之人进行撰写.弘治十二年(1499)六月,文林病故于温州任上,年五十五.讣至,沈周悼且震,作«哭文温州宗儒»: 向来作郡梦非详,远大功名寿未遑.造化小儿俄柳肘,乾坤遗爱有桐乡.丈夫气节存人表,老友肝肠剩泪行.还信天公著余福,当家分付寡辞郎. [9]文林灵柩抵家,吊者纷然,沈周㊁杜启等人皆具祭文以悼.同年十一月十九日,沈周又作«沈石田祭文»,情真意切,慷慨悲痛,复祭文林之灵.沈周视文林为老友,两人感情甚笃.老友的离世令沈周悲痛万分,也让沈周对老友之子的关念更甚.文徵明不仅是沈周的爱徒,更是故友之子,自是与寻常交游者不同.沈周对于文徵明的这种不同,在沈周之子沈云鸿逝世后,沈周请文徵明为其作墓志铭之事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弘治十五年(1502),沈周长子沈云鸿去世.弘治十六年(1503)十一月二十日,沈周葬长子沈云鸿于益字乡,并请文徵明作墓志铭.沈云鸿长文徵明二十岁,周遭德高望重可为其作墓志铭者大有人在,沈周之命,着实令文徵明惶恐.在«沈惟时墓志铭»中,文徵明坦言: 君长余二十年,而修世讲特厚,相知为深.故其葬也,余不得不铭,而石田先生实又命之. [2]422沈周将撰写至亲的墓志铭之事托付于文徵明,足见他对文徵明的信任和器重,视为可以一同患难与共,推心置腹的挚友.正德四年(1509)八月二日,沈周卒,年八十三.沈周离世时,长子沈云鸿已卒七年,只能由庶子沈复和长孙沈履治丧.文徵明作«哭石田先生»二首诗,情真意切,尤为悲切,难以接受此生知己竟长违.沈㊁文相识三十八年,文徵明视恩师如亲人,沈周的去世带给文徵明的悲痛并不亚于失去至亲.王鏊与沈周交厚,对其了解至深,文徵明以 石田之名,世莫不知.知之深者,谁乎宜莫如故吴文定公及公.阐其潜而掩诸幽,则唯公在 [10]之由请王鏊为沈周作墓志铭,自己也为沈周作«沈先生行状».这些行为都可见文徵明对沈周丧葬之事尽心尽力.沈氏族人认可文徵明,愿意让其负责沈周身后的部分相关事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沈周与其关系足够好,他们才足够信任.(三)沈㊁文之间的戏作沈㊁文二人的关系超越师生之谊达到挚友的程度,可由他们之间常常相互打趣见之.弘治十五年(1502)五月, 薛章宪以嗜杨梅来吴,因徵明食性多禁,尤不喜此,与沈周同作诗相戏,作«解嘲诗» [4]153.沈周在«杨梅村坞图»中有记载此事: 馋饕聚坞杨家果,悭柰诗人食禄何!千树已空嗟太晚,一丸聊足记曾过.属厌拄腹宜为少,适可濡唇不在多.亦胜矫同文仲子,忌沾滋味似哇鹅.尧聊薛君嗜食杨梅,暑中,辍农功驾特往,时采摘殆尽,仅获一丸紫而大者啖之.且云 一不为少. 却邀余作图与诗识其事.末语及徵明,以素不喜食者,亦发徵明一笑.弘治壬戌夏五下浣,沈周. [11]沈周所题之语诙谐幽默,其中 亦胜矫同文仲子,忌沾滋味似哇鹅 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徵明不喜杨梅的神态,言语之中,有对文徵明的戏谑.薛章宪也有«食杨梅戏投徵明»一诗调侃之.文徵明因不喜杨梅,屡被人戏谑,便自作«解嘲诗»一首作为回应,语言晓畅明快,其中 天生我口惯食肉,清缘却欠杨梅福 十年枉却苏州住,坐令同侪笑庸鄙.几回欲作解嘲诗,曾未沾唇心不死.叶生生长杨梅坞,眼看口啖日千颗.愿从君口较如何,补作西崦杨梅歌 [12]数语最能体现文徵明的豁达风趣.此番诗文戏作之往来,沈周与文徵明随和㊁幽默的形象跃然纸上,感情之亲近自不待言.弘治十七年(1504),沈周画山栀配文徵明画菊,并题诗云: 徵明小笔弄秋黄,老欲追踪脚板忙.聊写山栀共一笑,不同颜色但同香. [5]398诗文既幽默风趣,又侧面表达对文徵明绘画造诣的认可.正德元年(1506)年,沈周为文徵明临黄公望«富春大岭图»,其上题诗并跋云: 酒散灯残梦富春,墨痕依约寄嶙峋,山光落眼浑如雾,莫怪芙蓉看不真.徵明灯下强余临大痴«富春大岭图»,老眼昏花,执笔茫然,以诗自诵,不工尔.八十翁沈周.丙寅. [13]文徵明也赋诗以谢: 白头强健八旬翁,劳谢灯前写浙东.老眼莫言浑似雾,最宜山色有无中. [5]404沈周戏称文徵明是灯下 强余临大痴«富春大岭图» ,而文徵明则称沈周白头强健, 老眼莫言浑似雾,最宜山色有无中 .可见文徵明与沈周之间相互推崇㊁平等真挚的情感,以及相处时轻松和谐的气氛.三、沈周与文徵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沈㊁文两人交情甚笃,彼此之间影响较深.沈15周对文徵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画品与人品两方面.文徵明继承了沈周的艺术探索精神,模仿沈周的学画之路,师法对象的选择与沈周较为相似,尤钟情于董巨㊁元四家㊁黄公望等人.与沈周一样,文徵明有 粗 细 两种绘画风格.其中 粗文 风格,多数学者认为系受沈周等人影响而形成.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卷二中认为文徵明的«寒林曲涧»树身俱用刷丝枯笔,枝梢峰石皆气势凌云, 纯用北苑法,掩其署名,鲜不以为白石翁也 [14].文徵明画树叶采取的是沈周的浓淡点墨法. 细笔 风格也有部分取法沈周.如«人日诗画图»中 苔点簇状聚集,依墨色多有两至三层,中锋运笔,起笔留锋,此种点法在沈周«西山纪游图»中可见 [15].作为吴门书派的先导者,沈周对于文徵明的书法也有一定影响.书法与绘画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种符号表达, 所谓粗笔,实则更多地体现为笔墨的书写性,是以书法的用笔使其笔线的表达丰富而具有律动感 [16].沈周的书法自 五十四岁之后,才基本稳定在黄山谷一体,形成略参己意的面目 [17].文徵明的大行楷与沈周书风相似,皆得黄庭坚书法之骨韵,这种在书法上的影响也更多呈现在文徵明的 粗笔 山水画中.在绘画构图意境上,文徵明也受到沈周点拨.沈周题文徵明所作荆㊁关小幅上有 老夫开眼见荆关,意匠经营惨淡间.未用荆关论画法,先生胸次有江山 [14]75一诗,明为褒奖,实际上在教导文徵明作画时应该以意匠经营为主,气运生动为妙.览观古人妙迹之意,领会其旨.故而虽然 沈㊁文在笔墨上力去雕琢造作的习气,其结构一般都很平凡 [18],具有董㊁巨和元四家 三叠 两段 章法特色,但是沈周与文徵明的 笔墨善于表情,所以意境幽深,纵然结构平凡,也显得自然得体 [18]7,兼具审美主体的抒情性和自然意趣,以 自适遣兴 为宗旨.在山水画的题材选择上二人大致相似,有写实景㊁摹古和即兴的写意山水三种.文徵明的笔墨里有着极深的沈周印记,后世称为 文㊁沈风流 ,体现为一种 吴趣 . 从客观上讲,学生对教师的学习也只能是各得其性之所近而已,不可能得其全体 [19],文徵明遵循恩师的教诲,但是取法更为广泛,对于与自己习气相近的北宗画风有着深入的揣摩,从而脱出蹊径,超越门户,自为大家.也是因为文徵明师出沈周的缘故,晚年常被他人邀请为沈周旧作补画或款题.两人在为人处世与品行操守方面也具有相似点.沈周为人宽厚洒脱,乐善好施,对于那些假借自己之名的赝品,曾言: 庸绘之人恳请者,岂欲为玩适,为知者赏,为子孙之藏邪?不过卖钱用使.吾诗画易事,而有微助于彼,吾何足靳邪? [20]文徵明对于门下士子的作赝行为也较宽容,甚至还会为他们题款,若有人上门求其鉴定书画真假,文徵明也一律说真.可见二人皆胸襟宽阔,有悲悯之心.沈周虽处江湖之远,却与朝堂达官显贵多有来往,从未落人口舌,卷入是非之中.与高官交往时并不攀附讨好,为人谨慎有原则,且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度.这种处世风格可能对文徵明有一定的影响.文徵明四十多岁时,宁王朱宸濠以礼聘请,文徵明称病谢绝.入京为官时,父亲文林的旧识杨一清等欲助势文徵明,但是文徵明深知其中要害,不为所动,仍执意乞归.可见其为人谨慎方正,有自己的坚守.相较而言,沈周更为圆融,文徵明则更为耿直.同时,沈周也影响了文徵明对仕与隐的选择,但是直至文徵明致仕,这种作用力才凸显出来.沈周身上几乎不存在儒家积极入世的倾向,一生归隐,一生自在.但是文徵明不同,他虽然能够较好的处理 文 与 道 之间的矛盾,但是他自幼服膺儒学,视考取功名㊁入朝为官为理应完成的使命.实际上功名官职并没有带给他多少成就感,反而是增添烦扰恐惧,他也意识到满头尘土说功名着实可笑,清梦依然在江南故乡.沈周一生的经历都在告诉文徵明放下是一种智慧,在碰壁之后,文徵明也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迅速从困顿中解脱出来,后期转变为一名隐士.沈㊁文两人的性格中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但是这种大我远弱于小我,更多的,他们只想做一个洁身自好㊁自在悠闲的文人.文徵明对于沈周的影响,主要在于扩大沈周的影响力.虽然沈周名声远扬,但是他隐逸不仕的行为难免抑制了他书画与德行的传播.文徵明常称沈周为 我家沈先生 ,曰: 吾先生非人间人也,神仙人也,百文某安敢望? [21]言语卑谦,虽显夸张,却满是自豪之情.沈周离世之后,文徵明在其书画题跋中常自称白发门生,盛誉石田先生人品才学.如跋«栈道卷»云: 石田先生笔底化工,妙绝古今.而栈道一卷,尤属神功 后学者无论拙笔如余,再有作者,亦拱手缩舌而已. [5]1277为吴奕题吴宽旧藏沈周画册,中有 石田先生,人品既高,文章敏赡,而学力尤深 等语.为王榖祥25。
落花诗文征明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书于明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年),时年文徵明35岁。
《落花诗册》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
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
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诗册书法传世,此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
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
释文:沈周《赋得落花诗十首》富逞秾华满树春,香飘落瓣树还贫;红芳既蜕仙成道,绿叶初阴子养仁。
偶补燕巢泥荐宠,别修蜂蜜水资神;年年为尔添惆怅,独是蛾眉未嫁人。
徘徊久了,树底追到树顶;吴钊抹泥羞雨,秦公粉随波逐流。
Infatuous酒粘茶袖,急穿帘泊玉钩;欲拾残香捣入药,难医一中愁。
谁搓一堆锦云,难落地。
夜里烦闷听雨枕,浮沉春杯。
叶尖留下的小莺儿依旧被卷走,风背上可怜的画眉在催促;看一眼微笑时眼睛的起伏,但它为什么会下降,为什么会张开?玉勒银罂已倦游,东飞西落使人愁;急搀春去先辞树,懒被风扶强上楼。
鱼沫劬恩残粉在,蛛丝牵爱小红留,色香久在沉迷界,忏悔谁能倩比丘。
昨天熙熙攘攘的目光是清新的,今天的一瞥却化为尘埃;深羊舍没有游人,周婷却有醉人的人。
露烟泪伤旧事,螺涎蚁挂残春;墙散了,丞相知道了也不生气。
十二街散,满街红紫春愁;难得知道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留,但是意识到空虚就停不下来了。
扫了奴隶还是可惜,回来晚了还是有马要操心;谁早起,付出怜惜,倚青楼新妆?桥西无夕阳,春光朦胧,令人神往;金门前的小河太美了,黄陵庙里的鸟儿还在歌唱。
烧螺钉教香史,煎牛肉饼要饭(女Xi)可惜,回来想提满满一筐可惜。
一园桃李只须臾,白白朱朱彻树无;亭怪草玄加旧白,窗嫌点易乱新朱。
无方漂泊关游子,如此衰残类老夫;来岁重开还自好,小篇聊复记荣枯。
芳菲死日是生时,李妹桃娘尽欲儿;人散酒阑春亦去,红销绿长物无私。
青山可惜文章丧,黄土何堪锦绣施;空记少年簪舞处,飘零今日鬓如丝。
文征明小楷落花诗高清放大落花诗万物皆有情,逝水不复还。
落花何苦怨天,风吹雨打春愁慰。
一片花瓣轻轻飘,梦里归来落满川。
青山如故,白云犹在,谁来凭栏听海棠?花瓣飞舞,翩翩起舞,如蒲公英漫天举。
神仙情调,似水流觞,相思绵绵何足诉?露珠已化,蝴蝶归去,花开花落此番事。
闲愁万种,任谁垂泪,一片花红映夕阳。
花与人生都是短暂的,一朵花的美丽只能维持数日,人生的美好也总是转瞬即逝。
从这万物皆有情的角度出发,落花何必怨天?人类总是倾向于把我们的愁苦与不幸归咎于天意,认为这一切是超乎我们的掌控之外的。
而我认为,对于蝴蝶来说,归去并不是一种坏事,对于花瓣来说,飞舞也是一种幸福。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但也伴随着无垠的悲伤。
每一片轻轻飘散的花瓣,都代表着一个春天的结束。
当然,花瓣落地的同时,也带着一份新的希望。
我们必须明白,生命中的落花不是惜时,而是让我们珍惜时间,让我们更好地爱人和生活。
而我,走过花的季节,也曾落满乡村。
我愿守住这片青山与白云,凭栏听海棠,倘若有人能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里,一同步入这丰盈的异乡,这些落花所带来的叹息,也就是这片大地近来最最真实温暖的语言了。
落花诗写下了人们流连忘返的景象,也描摹出人生中的忧愁。
影影绰绰的图像,萍水相逢的人们,铺满整条山沟的海棠,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着人类生活的真实本色。
岁月使得一切都成为记忆,歌声飘散在山野间不断回荡,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过去以及美好的未来,走向新的彼岸,迈向未来的路途。
但是,不论是当下的幸福,还是未来的美好,都需要我们带着一份朴实的情感与态度,脚踏实地去拥抱生活,好好享受这一切。
无论是沉浸于昨日的遥远记忆,还是去面对未来的未知,我们都必须抱持积极乐观、勇敢向前的生命态度,去迎接那漫漫余生的每一天,这就是落花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最深刻的感悟。
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落花诗册》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
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
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诗册书法传世,此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
书画中国 |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
作者唐寅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
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
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阳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风又转头。
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
倾盆怪雨泥三尺,绕树佳人绣半钩。
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
春风百五尽须臾,花事飘零剩有无。
新酒快倾杯上绿,衰颜已改镜中朱。
绝缨不见偷香椽,堕溷翻成逐臭夫。
身渐衰颓类如此,树和泪眼合同枯。
时节蚕忙擘黑时,花枝堪赋比红儿。
看来寒食春无主,飞过邻家蝶有私。
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
匡床自拂眠清昼,一缕烟茶飏鬓丝。
坐看芳菲了闷中,曲教遮护屏展风。
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湿补红。
国色可怜难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
忍看马足车轮下,一片西飞一片东。
崔徽空写镜中真,洛水难传赋里神。
国色自来多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
已无锦帐围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尘。
绕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勾管是何人?天涯晻溘碧云横,社日园林紫燕轻。
桃叶参差谁问渡,杏花零落忆题名。
文徵明《咏花诗》高清附释文此帖为文徵明大字行书《咏花诗》,河北省博物馆藏。
署款“嘉靖乙卯”为公元1555年,文徵明时年86岁书《梅花》、《桃花》、《梨花》咏花诗三首,乃其行书大字杰作。
从结体、运笔与纵笔取势看,颇多黄庭坚遗意。
字疏行宽,气韵联贯,很多字的走势、笔法及其力度,均给人老辣、遒劲之感。
前人论其大字行书“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观此作,则此言不虚。
【释文】梅花:林下仙姿缟袂轻,水边高韵玉盈盈。
细香撩鬓风无赖,瘦影涵窗月有情。
梦断罗浮春信远,雪消姑射晓寒清。
飘零自避芳菲节,不为高楼笛里声。
桃花:温情腻质可怜生,轻韶入粉匀?新暖透肌红沁玉,晚风吹酒淡生春。
窥墙有态如含笑,背面无言古恼人。
莫作寻常轻薄看,杨家姊妹是前身。
梨花:剪水凝霜妒蝶裙,曲阑风味玉清温。
粉痕露春含泪,夜色笼烟月断魂。
十里香云迷短梦,谁家细雨锁重门。
一樽不负清明约,洗却残妆绿满村。
《咏花诗》文徵明 / 行书▼【1】梅花:林下仙姿缟袂轻,水【2】边高韵玉盈盈。
细香撩鬓风无赖,【3】瘦影涵窗月有情。
梦断罗浮【4】春信远,雪消姑射晓寒清。
飘【5】零自避芳菲节,不为高楼笛里【6】声。
桃花:温情腻质【7】可怜生,轻韶入粉匀?新暖透【8】肌红沁玉,晚风吹酒淡生春。
窥墙【9】有态如含笑,背面无言古恼人。
【10】莫作寻常轻薄看,杨家姊妹【11】是前身。
梨花:剪水凝霜【12】妒蝶裙,曲阑风味玉清温。
粉痕【13】浥露春含泪,夜色笼烟月断魂。
十【14】里香云迷短梦,谁家细雨锁重【15】门。
一樽不负清明约,洗却残妆【16】绿满村。
嘉靖乙卯已二月八日书。
【17】徵明秀子际江茂学。
【终】书法字帖·联系我们。
文征明诗词全集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念奴娇·中秋对月——【明】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满江红·拂拭残碑——【明】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明】文征明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
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怀子畏——【明】文征明
曲栏风露夜醒然,彩月西流万树烟。
人语渐微孤笛起,玉郎何处拥婵娟?。
文征明落花诗是最有名的吗文征明落花诗是最有名的吗如果要了解明代的文化,那么有一个人物是一定不能错过的,他就是著名的“四绝”才子文征明。
这位才子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是一位专家级人才,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文,也留下了很多书画珍宝,落花诗便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
如今,一提起文征明作品,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落花诗。
文征明落花诗其实,在文征明生活的年代,写作落花诗的有很多人,因为这在当时是很风行的。
文征明之所以会写作落花诗,是因为他的一位朋友沈周。
当时,沈周正沉浸在丧子之痛的郁闷情绪当中,偶尔看见了落花的冃景,顿时有感而发,便写作了落花诗,以抒发内心悲痛。
后来,其好友文征明等人便纷纷作同名诗作附和。
当文征明写下落花诗之后,便用簪花小楷书写在书册上,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落花诗册。
文征明的这本诗册不仅诗写得好,书法也非常棒,在明代以及后世都是文书俱佳的典范,所以其流传范围非常广,流传时间也很悠久,远远超出了明代其他文人所创作的落花诗,而唯一能与其媲美的则是与他齐名的另一位大才子一一唐伯虎。
在中国书法领域,文才子的小楷是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这套落花诗册便很能体现其书法之精妙。
在现代,很多人练习楷书时,都爱选择他的落花诗册,其原因也是与他在小楷书法方面的造诣密切相关,所以这套落花诗册才如此受书法爱好者的欢迎。
文征明书画的特点和价值喜欢书法、字画、收藏的人都知道文征明这个名字,在一些展览馆、拍卖会上也经常能见到他的书画作品。
那么,文征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文征明书画有什么特点和价值呢? 文征明画像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