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公园理念和发展模式辨析

国家公园理念和发展模式辨析

国家公园理念和发展模式辨析
国家公园理念和发展模式辨析

【摘要】中国没有国家公园。而实际上在学术讨论以及一些法规性文件中却早已出现,我国现行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已具有国家公园的理念与模式。而在我国国家公园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并不统一,要从借鉴IUCN保护地分类体系构建我国保护地分类体系以及国家公园理念入手,构建我国的保护地和国家公园法律体系,建立分级分类分区管理制度和有效率的产权结构制度,在利用与保护、开发与管理之间寻求平衡,从而确立我国国家公园的理念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发展模式;构建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2005年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开始规划建设,2007年6月21日揭牌,宣告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6月6日中国国家林业局批准云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2008年10月8日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正式宣布试点建设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而早在1994年3月4日中国建设部发布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明确指出“中国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相对应,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Park of China。”一时间,关于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园到底在哪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建立国家公园的法律依据何在?“国家公园”到底有没有一个统一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如此多的疑问便不绝于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国家公园的理念和模式以及我国国家公园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国家公园理念的提出和演进

建立国家公园的理念,即为人们的愉悦和自然保护而建立自然保护地的理念,一般认为最早是由一位叫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的艺术家首先提出。他在1832年去一个名为达科塔斯(Dakotas)的印第安人部落的路上,对美国西进扩张带给印第安文明和野生世界的影响深感焦虑,认为它们应该受到保护。他写道“通过政府的某些保护性政策……在一个巨大的公园里……一个国家的公园,里面有人有兽,在充满野性与生机的最美自然世界里!”到1864年,美国国会授予加州的优诗美地峡谷(Yosemite Valley)为州立公园并实行保护。八年后的1872年,美国国会将位于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边界风景奇异的黄石(Yellowstone)地区保留为“公众的公园”,黄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由此发端,国家公园的理念和发展模式成为自然保护和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美国逐步形成了其国家公园和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的理念和模式在世界各国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对国家公园的概念和模式并无统一的认识,世界各国的国家公园的内涵也有较大差异。

黄石国家公园法(1872年,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ct)将国家公园确定为“为了人们利益和欣赏目的的大众公园或休闲地”,达到“保护并防止破坏或损坏,保护所有林木、矿藏、自然遗产,保护公园里的奇景,保持公园的自然状态”的目的,防止“由不明智的捕鱼和游乐产生的破坏”。《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法》(1916年,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Organic Act)规定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景观、自然和历史遗产以及其中的野生动植物,以这种手段和方式为人们提供愉悦并保证它们不受损害以确保子孙后代的福祉。”可以看出,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从黄石公园时期的单一自然区域发展到不仅包括自然区域还包括历史遗址。“目前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包括自然、历史与游憩三大块,20种小类,388处。国家公园只

是其中的一种小类,列入IUCN体系Ⅱ类型的只有205处。”[1] 仅就自然区域而言,如果按照IUCN[2] 的分类,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可以分别归入到保护地(Protected Area)全部六个类别之中。

中国台湾地区1972年开始实施《国家公园法》以来,目前已建立了七大国家公园,根据其《国家公园法》第1条和第6条,国家公园是台湾特有之自然风景、野生物及史迹,并可供国民之育乐及研究的区域。可以选定为国家公园的区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特殊自然景观、地形、地物、化石及未经人工培育自然演进生长之野生或孑遗动植物,足以代表台湾自然遗产者;具有重要之史前遗迹、史后古迹及其环境,富有教育意义,足以培育国民情操,需长期保存者;具有天赋育乐资源,风景特异,交通便利,足以陶冶国民情性,供游憩观赏者。可见台湾国家公园主要指自然和自然遗产,其国家公园的理念和标准与IUCN保护地体系第Ⅱ类型较为接近。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03年9月发表的《2003年联合国保护区名单》,世界上所有已知保护区的总数目现已超过10万个。[3] 它们建立的原因、标准、名称各不相同。为改变这一状况,提醒各国政府保护区的重要性,建立统一的保护区术语以提供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收集、处理和传播保护区的信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CNPPA),历经近四分之一个世纪,提供了保护地分类的指导意见。1969年,IUCN首先确定了“国家公园”这个概念,并认为“一个国家公园,是这样一片比较广大的区域:= 1 \* GB2 ⑴它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通常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占据及开发的影响,这里的物种具有科学的、教育的或游憩的特定作用,或者这里存在着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 2 \* GB2 ⑵在这里,国家最高管理机构一旦有可能,就采取措施,在整个范围内阻止或取缔人类的占据和开发并切实尊重这里的生态、地貌或美学实体,以此证明国家公园的设立;= 3 \* GB2 ⑶到此观光须以游憩、教育及文化陶冶为目的,并得到批准。”197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CNPPA保护区分类、目标和标准的报告,出版了第一版保护地国际分类体系,拟定了10个类别的保护地。然而,1978年分类系统有许多不足,因此,CNPPA于1984年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审查保护地分类体系并进行必要的修改,1994年,IUCN出版了《保护地管理类别指南》(Guidelin for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一书,确立了新的保护地分类系统并建议世界各国依照实施。而对于国家公园1994年的分类系统与1978年分类系统是一致的。《保护地管理类别指南》(1994年,IUCN)将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纳入保护地(Protected Area)[4]六个类别之第二类,并认为国家公园主要以生态系统保护和游览为目的实施管理的保护区,对该类陆地和/或海洋自然区有以下要求:= 1 \* GB2 ⑴为现在及将来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 2 \* GB2 ⑵禁止有损于保护区规定目标的资源开发或土地占用活动,= 3 \* GB2 ⑶为精神、科学、教育、娱乐及旅游等活动提供一个环境和文化兼容的基地。[5]

IUCN在《保护地管理类别指南》中还具体描述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管理目标、选区标准以及管理机构的职责,从而构成了IUCN国家公园的理念和发展模式的核心:

1.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生态系统保护和游览。

2.管理目标是保护国家级和世界级自然景观区,为精神、科学、教育或旅游等服务;尽可能按自然状态,长久保存典型的自然地理区、生物群落、基因资源及其生物属种,维持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保持该区域的自然状态或接近自然状态,对宗教、教学、文化娱乐等旅

游活动进行管理;禁止损害保护目标的资源开采或土地占用活动;维护有价值的生态学、地貌学、宗教或美学方面的特征;考虑当地人民的需求,包括对管理目标并无影响的生活资源利用。将国家公园置于整个保护地管理的目标而言,首要的管理目标是环境服务的维护、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次要目标是科学研究、荒地保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旅游和娱乐、教育,潜在目标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国家公园的选区标准: = 1 \* GB2 ⑴国家公园应包含有代表性的较大的自然区域、特征或自然风光,这里的动植种类、生长环境以及地貌景点在精神、科学、教学、娱乐和旅游方面均具有特殊意义;= 2 \* GB2 ⑵国家公园的范围应以包含一个以上完整性生态系统,且未被现代人类占用或开发而有本质性的改变。

4.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职责:国家公园的所有权和管理一般应有对该地区有管辖权的国家最高主管机关,但是,该机关也可授权下级政府部门、地方管理部门、基金会或其它长期从事该区保护工作的法律实体。

二、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模式的现状

我国正式的法律中并没有使用国家公园这个概念,但是在学术讨论以及一些法规性文件中却早已出现。如前所述,1994年3月4日建设部发布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就明确指出“中国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相对应。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6]风景名胜区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如此风景名胜区确实与国家公园特别是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在理念上有类似之处,包括自然区域和历史文化遗址。因此,在我国已经建立起的677个风景名胜区(截至2004年,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市县级风景名胜区48个)就构成现在我国国家公园体系。从国家公园的内涵上讲,除风景名胜区以外,类似于国家公园与国家公园理念和发展模式有相同之处的保护地还有诸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但这些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公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规定: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1956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截至2008年,中国已建立各类型、各级别的自然保护区达2538个,保护区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13%。[7] 不同学科的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自然保护区与IUCN保护地分类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自然保护区已经涵盖了IUCN保护地体系的六个类别,自然保护区中也包含了国家公园如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8]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与IUCN关于国家公园的理念与模式极为类似。

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我国的保护地除了自然保护区,还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行保护区分类体系中,自然保护区涵盖了IUCN保护地体系的六个类别,风景名胜区类似于IUCN保护

区分类系统中的类型Ⅱ国家公园、类型= 2 \* ROMAN II自然纪念物保护区及类型V陆地和海洋景观保护区;地质公园类似于类型= 3 \* ROMAN III自然纪念物保护区;森林公园类似于类型V陆地和海洋景观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似于类型V陆地和海洋景观保护区以及类型Ⅵ资源管理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类似于类型Ⅵ资源管理保护区;(自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 3 \* ROMAN III自然纪念物保护区。[9]

综上所述,在我国正式的法律中并没有使用国家公园之名,但是已经有国家公园之实。我国现行的《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及其相关部门规章、地方法规调整的客体包含了国家公园。此外,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至2008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而其中不乏既是风景名胜区而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世界自然遗产,如四川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等。因此,我国现行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模式就是我国国家公园模式的现实状况。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在批准建设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的同时,将国家公园定义为: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它既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10] 此定义与IUCN关于国家公园的理念与模式基本一致。中国国家林业局批准云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时并未对国家公园作定义,但是要求借鉴国际有关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先进理念,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并要求以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普达措国家公园包括了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前后,云南已经就国家公园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力求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和发展道路。2008年3月云南首批试点建8个国家公园,分别是迪庆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香格里拉大峡谷国家公园、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菜阳河国家公园和屏边大围山国家公园等。2009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相继批准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西双版纳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云南的国家公园的地方立法也相继展开,《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进入送审阶段、《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老君山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已公开征求意见、《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法(草案)》已由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组织评审验收(作为《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此外,《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还包括《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研究》、《国家公园准入标准》、《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和《国家公园建设标准》等。可以说,云南的国家公园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正逐步形成。

三、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在中国,国家公园的理念与发展模式不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学术上并无统一的认识,甚至有的观点认为:“中国没有国家公园,只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但是它们都不是为了培养国家意识而设立。其中一个强调的是游览;一个强调的是保护。”[11] 这从一个

侧面反映出我国国家公园或者说包含于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国家公园理念与发展模式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1.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保护区内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矛盾突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涉及的管理体制较为较复杂,对同一块地域,可能由多个部门依据不同的法律或规范性文件实施行政管理,同时被审批为不同类型的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林业局还要求云南以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建设国家公园(如西双版纳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风景名胜区,同时还是云南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国家公园)。致使保护区的设立目的、管理目标、设立标准和管理体制混乱,保护区边界不清,削弱了保护区功能的发挥。

2.保护地分类体系标准不统一,各类保护地分类重叠与交差严重。保护地分类是保护地立法和保护地管理的基础,我国现行的保护区分类是以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的差异性为依据,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类别九个类型,如果将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文化遗址也纳入保护区(地)之中,则跨越了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并且类别上重叠与交差严重(已如前述)。而不是根据保护地的建设目的、管理目标等进行分类,导致国家公园(保护地)管理整齐划一、管理目标单一,或者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严格管理或者按风景名胜区重在旅游开发,简单,而且现有的保护地分类体系也不能体现出在管理目标、监督标准和管理方式上的差别。不利于解决利用与保护的矛盾。而从国家公园试点的实际情况分析,试点中的国家公园既有IUCN国家公园的理念,更有美国国家公园和保护地体系的影子。

3.产权结构不合理,所有权、行政管理权和经营权边界不清。如《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老君山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设立老君山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局,行使人民政府授权的职责,实行政企分开,同时负责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对所有权的代表并不明确,管理局既是授权的行政主体,又是经营者(开发利用)。

4.明确调整国家公园的法律缺失。在汉语中,国家公园一词是一个偏正组合而成的名词,从结构而言,核心词是公园,而国家为其修饰语。国家公园冠之以国家之名而无国家(中央)层次的立法由地方进行立法,即便是试点阶段,也欠妥当。[12]

自IUCN《保护地管理类别指南》出版以来,多数学者认为可以接受IUCN的保护地分类体系及其中的国家公园理念和发展模式。1996年10月13日,中国正式成为IUCN的国家成员,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政府对于IUCN的自然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理念和模式的还是比较认同的。而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旅游局等行政主管部门就国家公园所作的探索,其理念与模式也大体与IUCN相一致。国家公园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其核心其实就是资源利用与保护、开发与管理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目标就是在利用与保护、开发与管理之间寻求平衡,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国家公园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理念上,我们应当明白:国家公园是一种较严格的保护地类型,主要以生态系统保护和游览为目的实施管理的保护地,设立国家公园的目的首先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其次才是也仅是为精神、科学、教育、娱乐及旅游等活动提供一个环境和文化兼容的基地,而其他有损于国家公园规定目标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将会被禁止。

2.正确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保护地分类体系,将国家公园置于整个保护地系统之中。世界上保护地建立的原因、标准、名称各不相同,而IUCN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正是为建立国际统一的术语和分类标准而提出。IUCN保护地分类主要根据其应予实现的科学研究、荒地保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环境服务的维护、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旅游和娱乐、教育、自然生态系统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文化和传统习俗的维持等九种目的,并且考虑到目的的不同组合和优先次序把保护地分为六个类别,针对六类保护地,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设定不同的管理目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要求。我们可以借鉴IUCN的分类标准(即实现目的),结合中国国情和保护地建设的历史传统,建立中国的保护地分类体系。由此最大限度避免各类保护地分类的重叠与交差,确定保护区边界,明确保护地设立目的、管理目标、设立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针对不同保护地设定利用与保护的限度以区分严格管理、有限度利用的保护地,正确处理利用与保护的矛盾,为保护地立法和保护地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3.建立分级分类分区管理制度。将国家公园体系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国家级的可以称之为国家公园,省级的则称之为省立公园。国家公园分类问题,首先要解决保护地分类,将国家公园置于保护地之一类,将严格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分类进行管理。国家公园根据功能进行分区,从国家公园试点的实践看并无统一的标准,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自然生境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游览展示区和公园服务区)、普达措国家公园则初步拟定六个功能区(特别保护区、自然生境区、户外游憩区、文化保存区、国家公园服务区和引导控制区)[13],这种功能分区是建立在国家公园依托于现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在建立起新的保护地分类体系之后,国家公园内的分区当然应该做调整,对不同的区域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和要求。

4.建立有效率的产权结构制度,明晰所有权、行政管理权和经营权边界。国家公园内包含或可能包含土地、水、矿产、生物、气候和海洋六大类自然资源。我们讨论国家公园的所有权应该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所有权束所构成,而在我国这些所有权往往具有相同的属性即主要为国家所有,部分由集体所有。从经济学的视角,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即具有竞争性,同时他又不能排除其他人(比如土地权人)对他的消费即其具有非排他性,因此国家公园是一种公共资源或准公共物品。[14]“当财产为私人所有时,它才会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然而,当不可分性和公共产品问题使界定私人权利的代价太高时,所有权的一些其他形式则可能更有效率。另外,当效率不是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时,与私人所有权相对的其他所有权有可能是适当的。”[15] 显然,国家公园所有权由国家享有是有效率的。但是国家所有权的主体有事实的缺位和由各级政府或者政府的各个部门行使,从而形成多个利益主体的情况,有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国家所有权管理机制的必要。此外,现实中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往往附属于行政管理权之中,降低了资源物权交易的效率和行政权的威信,甚至可能成为行政机关设租和寻租的手段,是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因此,依据国家公园分级管理而设定由不同级别的政府行使所有权、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以及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相分离是有效率的选择。

5.构建保护地和国家公园法律体系。立法的体系化可以要最大限度发挥法的体系功能,因此,需要对我国保护地法的体系结构进行重新安排,推进保护地的综合立法和保护地法的体系化。保护地具有共同特征和整体性,使保护地立法具备了成为一个完整法律体系的基础条件,也使保护地综合立法成为可能。制定一部保护地的综合立法,并不排除在综合立法的

指导之下制定不同类别的保护地法,此外,保护地具有区域性,其立法体系的构建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动态性,为地方立法留有一定余地。

【作者简介】

杨士龙,男,云南洱源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法、民商法。

【注释】

[1] 陶一舟,赵书彬.美国保护地体系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4

[2] IUCN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原名称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缩写为IUCN),IUCN是个独特的世界性联盟,其成员包括国家级、政府机构级和非政府组织成员。

[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监测和早期报警:环境状况https://www.doczj.com/doc/355619221.html,/GC/GCSS-VIII/k0363848.c.doc

[4] 在我国一般将“Protected Areas”翻译为“保护地”,而将“Nature Reserve”翻译成“保护区”,此为一种译法而已,也有不同学科的不同学者将两者均翻译为“保护区”,只是在保护区的具体分类中加上不同的限定语而已。因此,在本文中除特别说明或因上下文所指以外,“保护区”与“保护地”的涵义并无实质区别。

[5] CNPPA/IUCN,WCMC.Guidelines for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Gland,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UK:IUCN Publications Services Unit,l994.

[6] 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关于风景名胜区的定义与之大体一致。

[7]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4.1

[8] 参见喻泓等.基于特征属性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术.应用生态学报.2007.10,以及蒋明康等.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研究.农村生态环境2004,20(2) [9] 蒋明康等.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研究.农村生态环境2004,20(2)

[10] 《国家公园建设试点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https://www.doczj.com/doc/355619221.html,/hjyw08/200810/t20081008_129704.htm

[11] 单之蔷.我们为什么没有国家公园.中国国家地理.2005,12

[12]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国家公园的相关文件(如《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的通知》以及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建设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的有关文件),具有规范性文件的性质,但是毕竟不是《立法法》规定的正式法律渊源。能否从广义上理解,其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需要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当然,国家公园在试点、探索阶段由多个相关部门同时批准试点并无不妥,因为,先行试点,成熟之后再行推广,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13] 叶文,沈超,李云龙.香格里拉的眼睛:普达措国家公园规划和建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46

[14] 在经济学上,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将现实中的物品分为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

争性的物品)、纯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和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四类,公共资源和俱乐部物品又合称为准公共物品。(参见:贾丽虹.外部性理论研究----中国环境规制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第89页)由于纯粹的公共物品为数很少,有人也把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合称为公共物品。(参见:彭汉英.财产法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 第106页.)当然这里的物品与法学上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是有区别的,他不仅包括物质属性的物,还包括政府、法律、各种制度等非物质产品。排他性是指特定的财产只能有唯一的权利主体,其他人或集团除非通过交易或赠与,不能得到它。竞争性是指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15] [美]R·考特.T·尤伦.法和经济学[M].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58

黄石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

黄石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 黄石公园地处号称“美洲脊梁”的落基山脉,总面积8,987平方公里。公园自然景观有以石灰石台阶为主的热台阶、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间歇喷泉与温泉等。黄石公园还是一个野生动物的乐园,园内栖息着60种哺乳动物,12种鱼,6种爬行动物,4种两栖类动物,以及100多种蝴蝶和300多种鸟。其中属于世界珍惜动物的有:北美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等。美国的黄石公园是世界上国家公园管理的典范,它在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员工招募、资金运作等方面为我国的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一、黄石国家公园管理目标 为保护大自然的美景,使黄石地区不再落入探矿者、在未占用公地上的擅自定居者、大农(牧)场主和伐木场主手中,1872年3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建立黄石国家公园的提案,该提案将黄石公园永远地划为“供人民游乐之用和为大众造福”的保护地。黄石公园制定了如下的战略目标,作为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保护公园资源 1、黄石公园的自然、文化及相关价值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保护、修复和维护,并且在广义上的生态系统和文化氛围中得到很好的经营。 2、黄石公园在获取自然、文化资源及相关价值的知识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关于资源和游客的管理决策是基于充分的科学信息的前提下做出的。 (二)成为向公众提供娱乐和游客体验的场所 1、游客能安全地游览,并对可进入性、可获得性、多样性以及对公园设施、服务的质量和娱乐机会感到满意。 2、黄石公园的游客、所有美国人、全世界人民都能够理解并且赞赏为了当代以及子孙后代而对黄石公园的资源进行保护。 (三)确保机构的高效率 1、黄石公园运用正确且高效的管理实践、管理系统和管理技术以实现其使命。 2、通过吸引合作伙伴、采取主动以及从其它机构、组织和个人获得支持来增强其管理能力。 二、公园管理的首要使命:资源保护 (一)总体保护措施 黄石公园始终努力保持国家公园系统的优良传统,即:公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园资源的保护工作。所有的雇员都被鼓励参与对游客的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资源保护时。当游客们看到在公路上慢悠悠地行走的野生动物时,也就乐于成为公园守护者的忠实的听众,听他们讲解关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种群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当和垂钓者闲聊的时候,工作人员也就顺带检查了他们是否遵守公园的有关规章制度,这样就会对鱼类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为了加强经营管理和资源保护方面的联系,黄石公园在二十世纪80年代开展了一项名为“资源运营”的项目。除了资源方面的专家负责监督公园的自然和文化方面的资源状况、以及确定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护或修复它们之外,还有5个全职的资源运营协调员,另外,通常情况下,还有15名雇员被安排在资源运营和保护部工作。对于公园的守护者来说,总体职责如下: 1、监督资源状况,从而确定游客的影响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 2、在游客经常光顾的景点开辟道路、野营地以及添置设施设备; 3、教育游客如何保护公园的资源; 4、加强法律和公园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 防止公园的资源受到破坏或损伤是所有公园守护者的光荣的传统职责。例如,1998年公园的巡逻人

科学理念与科学精神

科学理念与科学精神 一、科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科学理念是人们特别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看法和观念,它们体现和渗透在科学活动之中,不仅决定着研究者的价值取向,而且通过创新和科技日益广泛的应用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科学理念随科学发展而变迁,其中最具影响的是科学的真理性和客观性——认为科学具有真理性和客观性。 认为科学具有真理性是一种传统的科学理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对所谓可感知的世界背后的本质世界的寻求。科学曾经是哲学的一部分,因此被视为追求理论知识与真理的事业。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就是知识”,并以此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柏拉图认为爱善、爱美与爱智慧是同一活动,主张真善美统一。直到今天,一些科学家依然认为,纯粹的科学旨在对世界进行终极的理论描述,获得关于世界的绝对真理。在他们看来,追求终极真理的科学具有最高的认知、伦理乃至审美价值(这种价值不一定与实际应用相关),因而主张知识至上、为科学而科学。 现代科学理念的基本内涵从科学的真理性转向了科学的客观性。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推动的科学革命用机械论的世界图景取代了形而上学目的论的世界图景,科学逐渐从追寻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真理转向寻求具有客观性的自然规律,并以此实现对自然和人工物的控制。科学革命特别是20世纪的科学革命对经典物理学等传统科学的冲击使人们意识到,人们无法获得关于世界的终极真理,科学理论本质上都是假说,科学的基本框架是可错的,不能将科学简单地等同为绝对的终极真理,因而最基本的科学理念从强调科学知识的真理性转向强调科学方法的客观性。因此,坚持客观性成为科学的首要方法论原则,也成为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相信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将科学视为一项追求客观知识的事业。 客观性原则要求科学研究建立在客观的经验证据和具有普遍性的逻辑推理之上,并尽可能地克服研究中的偏见乃至权威的不当干预,以获得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在近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对客观性、无偏见性和普遍主义的寻求,为科学摆脱神权和王权而自治提供了伦理价值上的正当性,也为人类发现主体性、坚持理性、争取自由和追求精神上的尊严提供了价值依据。 从科学具有客观性出发,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科学的性质获得了共识,形成了一套为科学共同体所坚持的科学理念。在科学的世界观方面,普遍认为,世界可以被认知,科学的观念不断变化,科学知识虽然并非绝对真理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科学不能为所有问题提供完整答案。在科学探索层面,普遍认为,科学建立在证据之上,是经验事实、逻辑推理和理论想像相融合的产物,科学具有解释和预见功能,科学家要通过鉴别克服偏见,科学不应仰仗权威。在对科学事业的理解上,普遍认为,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科学分为不同的学科又不断生长和相互交融,在政府、产业、基金会等支持下由大学、研究所等机构具体执行研究,科学研究中具有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在参与公共事务时他们既是科学家也是公民。[1]在科技时代,科学家和工程师还应承担环境责任等相应的伦理责任,各种科研资源应该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在进行有潜在风险的科技活动中引入公众参与和对话机制。 中国的现代科学是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几代科学家的努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借鉴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借鉴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热潮铺卷开来,目前旅游景区管理成为重中之重,今天xxx为研究此领域的同学们精选了111个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论文题目,欢迎各位同学借鉴。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一: 1、地方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2、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文献研究综述 3、国内景区管理研究十年--基于《旅游学刊》的综述 4、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5、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 6、长白山旅游景区管理问题研究 7、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景区游客管理体系研究 9、五台山景区管理研究 10、基于环境认知的生态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方式的态度测量 11、推行生态型旅游景区管理

12、浅析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14、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5、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6、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17、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18、试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基于网格化的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21、旅游法背景下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22、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管理 23、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 24、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25、景区拥挤度评价体系研究 26、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的智慧 27、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28、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 29、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 31、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

浅谈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

浅谈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 发表时间:2019-04-12T10:07:35.14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9期作者:钟贤华 [导读] 贴近自然、享受绿色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城市公园则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途径。 湖北省荆门市城市公园管理处湖北荆门 444800 摘要:贴近自然、享受绿色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城市公园则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途径。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很多城市公园存在着管理思维僵化、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这些就使得很多城市公园无法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绿色”服务,而为了设法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就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具体研究的。 关键词: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措施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不单单是一种理念,其本身也具备着浓厚的文化属性。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等现代管理要求可以称得上是精细化管理的源头。在笔者看来,精细化管理属于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构成,而其中的规范化管理、个性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不单单是并列关系,彼此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渗透,因此本文关于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也将涉及一定量的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内容。 2城市公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思维僵化 虽然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公园的管理意识逐步增强,管理手段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城市公园的管理理念仍旧停留在经验型管理阶段,这就使得单位领导品质优劣、经验丰欠、个人好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城市公园的管理水平,领导的频繁更换则造成了长远的目标和规划缺乏,这些便使得很多城市公园出现了管理水平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的问题。 2.2职工队伍人才缺乏 我国当下很多城市公园属于差额拨款单位,财政拨款属于公园管理费用的重要来源,但随着近年来国内物价的不断上涨,很多城市公园因此承担着较高的绿化管护和人工成本,一些公园甚至已经或将要出现职工工资晚发或停发问题,这就导致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才选择离开单位,由此不仅带来了城市公园职工队伍的人才缺乏,职工的老龄化问题也变得愈发严重,这些都为城市公园的运营发展带来了较为负面影响。此外,优秀骨干职工离职后所造成人才青黄不接,也大大降低了城市公园绿化等领域的技术水平,这一问题同样需要得到高度关注。 3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建议 3.1苗木管理 在公园的植物管理过程中,在正常养护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在日常管理中的观察,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那就是在精雕细琢的基础上不断变化,推陈出新。精雕细琢将苗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做细,每一株花灌木的花前花后修剪都要及时进行,对花灌木类观花植物,尽量将树体压低,让花枝尽量向周围延展,这样才能让其更具观赏性。草坪在公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修剪前后都要用药剂对草坪机的刀片进行消毒,避免将草坪病害交叉传染。为了草坪美观好看,所有树堰统一变为蝶形堰,树堰规格统一,对树堰外围的草坪修剪时更要特别注意,杜绝修剪不到位,留下长短不一的碎草。推陈出新指的是要在公园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在具体实践中表现如下:为了丰富园内灌木的色彩,开春时节移植部分彩叶树种,将部分孤植的彩叶树进行归堆儿处理,建立成观赏的小节点。设立花卉节点,种植特色花卉增加公园亮点,譬如种植郁金香等,打造公园特色花卉。 3.2设施管理 从原有的损坏-报修-修理这个简单的循环中跳出来,将设施管理中可能发生的隐患防患于未然。譬如公园内最初规划了门球场,但是没有人利用导致荒废了,根据观察,公园内有人进行空竹娱乐,那就将门球场进行围挡,改造成空竹活动场地,充分的利用的现场资源;公园内的垃圾桶没有分类,且内部材质不防火,就整体更换为内部为防火材料的分类垃圾桶;公园内没有健身设施,只是单纯的园路,就相应增加健身设施。建立公园设施台账,安排专人进行记录,每年根据变化进行更新。设施的管理及维护,需要从公园的日常管护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3人文管理 公园做为一个开放的服务性场所,在为游人提供健身娱乐的同时,还肩负有宣传的义务。在公园增加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展板,为游人增加信息交流的渠道;公园增加管理说明牌、平面图、各类指路牌等牌示,为游人游园提供便利;公园管理处增加血压计、体重秤、急救箱等设施,为游人在游园意外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根据公园活动人群的特色,适时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与固定活动人群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公园的知名度。 3.4安全管理 公园内管理中心长期设立灭火装置,园内安排专职安全员每日巡视,除了进行防火防盗巡视,还要对可疑人员进行关注,发现可疑人员及时上报公园管理方或联系警察进行处理。园内的电力系统也是危险源之一,公园安排电力维护人员定期巡视,排除一切可疑的漏电情况,并设立断电保护器,一旦漏电,立即跳闸,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定期对园内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在危险发生时,知道如何自救及处理。 3.5加强团队建设 (1)提升业务能力。考虑到多数城市公园的职工团队已经达到其自身所负担的极限,因此本文建议从提升业务能力途径入手实现职工团队的更好建设,利用QQ群或微信群实现“一站式管理”,为职工提供一定程度的绩效工资均属于相关城市公园单位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由此城市公园职工便能够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实现“互司他职”,一些职工存在的问题也将因此得以暴露,由此城市公园便能够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不仅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能够得到保障,管理的集约化、数字化水平也将实现长足提升。(2)引进社会力量。考虑到城市公园的差额拨款单位属性,在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同时降低公园与政府的负担,本文建议引进社会力量开展公园基础设施的

黄石国家公园

班号: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旅游资源管理》课程论文 题目:美国国家黄石公园:没有围墙的教室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095班 学号: 20095075 姓名:周兵 序号: 001 二○一二年四月

摘要: 大多数中国人认识美国国家公园式从黄石公园开始的,不仅是因为其鬼斧神工的壮丽美景,更因为这个公园的保护理念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对风景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的态度。比如,早在几年过去黄石公园的国人都被公园里矗立的这样牌子所打动:“留下的只是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 一、公园简介 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地处素有号称“美洲脊梁”的落基山脉,是美国国家公园[4],位于美国西部北落基山和中落基山之间的熔岩高原上,绝大部分在怀俄明州的西北部。海拔2134-2438米,面积8956平方公里。它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园内交通方便,环山公路长达500多公里,将各景区的主要景点联在一起,徒步路径达1500多公里。 1872年3月1日它被正式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国家公园。黄石公园总面积8956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怀俄明州西北部,有一部分伸展到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共有东、南、西、北及东北5个入口处。黄石公园分五个区:西北的马默斯温泉区以石灰石台阶为主,故也称热台阶区;东北为罗斯福区,仍保留着老西部景观;中间为峡谷区,可观赏黄石大峡谷和瀑布;东南为黄石湖区,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为间歇喷泉区,遍布间歇喷泉、温泉、蒸气、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 [6]园内高度从北方入口(蒙大拿州的伽德纳(Gardiner))的5,314英尺(1,620米)上升到公园东南方最高点的鹰峰(Eagle Peak)的11,358英尺(3,462米)。在黄石公园广博的天然森林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间歇泉集中地带,全球一半以上的间歇泉都在这里。这些地热奇观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存在的证据。黄石公园还是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栖息着北美水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羚牛等野生动物。黄石公园以熊为其象征。园内大约有200多只黑熊,100多只灰熊,250多只狼。 黄石河、黄石湖纵贯其中,有峡谷、瀑布、温泉以及间歇喷泉等,景色秀丽,引人入胜。其中尤以每小时喷水一次的“老忠实泉”最著名。园内森林茂密,还牧养了一些残存的野生动物如美洲野牛等,供人观赏。园内设有历史古迹博物馆。自从1872年黄石公园创办以来,已有六千多万人来此观光。由于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所以所获得的感受的大自然也就丰富多彩,各不相同。 黄石公园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的国家公园,发现于1807年秋天。根据1872年3月1日的美国国会法案,黄石公园“为了人民的利益被批准成为公众的公园及娱乐场所”,同时也是“为了使她所有的树木,矿石的沉积物,自然奇观和风景,以及其他景物都保持现有的自然状态而免于破坏”。 在辽阔的怀俄明州自然森林区内,黄石国家公园占地约9000公顷。在那里可以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地热现象,同时还有3000多眼间歇泉,喷气孔和温泉。黄石国家公园还以拥有灰熊 最初吸引人们的兴趣并使黄石成为国家公园的显著特征是地质方面的地热现象,这里拥有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地方都多的间歇泉和温泉、彩色的黄石河大峡谷、化石森林,以及黄石湖。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 二战以后,在世界各国把加快经济增长奉为共识的情况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因片面地追逐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因而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国家为解决能源、资源消耗过大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发展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的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还包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应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应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发展理论的发展也与此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说,自从195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刘易斯提出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认为有了经济增长就有了一切的发展观在实践中受挫以后,人类对发展道路的反思和总结不断走向深入。1962年,美国出版了莱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列举了大量污染事实说明,人类一方面在创造高度文明,另一方面又在毁灭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如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197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米都斯等人的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如果世界现有的人口、工业化、环境污染、粮食生产、资源耗竭的发展趋势不变,那么,世界就将在未来100年内的某时达到增长的极限,崩溃为凄凉和枯竭的生活。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提出的新的发展观大致向三个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提出了种种新的发展观,它们大致向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方向是朝横向扩展发展观念,如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法国学者佩鲁撰写和发表的《新发展观》,认为传统的增长理论把增长只看作是由资本、价格、供需等自发调节的结果,而排除了教育、职业培训、人口群体质变和增长率的联系,造成了经济与文化的对立,导致了人对物的贪恋,实用主义盛行,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泛滥。为此,他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关心文化价值”的新发展理论。 第二个方向是朝着纵向扩展发展观念,如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三组织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认为“要在生存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提出人类可持续生存的9条基本原则,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130个行动方案。 第三个方向是从内涵上扩展发展观念,如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人类自身的发展观等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认为,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人的商品消费数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使人们获得能力。在1999年出版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他又进而提出发展就是扩展自由,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乏的重要手段,尽管人们追求财富、收入、技术进步、社会现代化,但它们最终只属于工具性的范畴,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最高的价值标准是人的实质的自由。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构想,既汲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又丰富和发展了它们,如在朝横向扩展发展观方面,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朝纵向扩展发展观方面,提出了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等等;在从内涵上扩展发展观方面,阐明了发展要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国际上则提出和平、开放、合作、和谐的发展,建设一个民主、和谐、公正、包容的和谐世界。这样,科学发展观就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

中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与管理体制研究

中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与管理体制研究 1832年,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琳(George Catlin)首次提出国家公园(NationalPark)这一概念。现在,美国已经形成“国家公园系统”(National Park System),共有超过20个类型401个单位被纳入国家公园系统的范畴。 全球已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万座国家公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国家公园从概念的提出到实体公园的建立,从单个类型发展到国家公园体系,从一个国家发展到全球二百多个国家,经历了一百多年。 国家公园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生机勃勃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在全球国家公园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探索国家公园在我国的发展路径,并从2008年开始展开试点工作。 经过5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国家公园模式在我国是否可行的讨论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过分析论证,在我国建设国家公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在目前也是可行的。必要性可归纳概括为可持续发展之必要;建设管理规范之必要;开展新型旅游之必要;国际交流合作之必要。 接着本文从国务院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显著提升;自然遗产地保护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国家公园模式的先进性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在我国建设国家公园的可行性。本文重点探讨了国家公园的选址与建设。 提出国家公园可以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交叉设置区、发育不完善的遗产保护地中选建。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与美国国家公园在准入标准上的区别,并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的准入标准的制定应在“国家代表性”、“可行性”、“必要性”、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作者:魏小安 一、关于旅游景区的界定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也是旅游创汇创收的重要方面。为了规范旅游景区服务,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指导力度。2000年11~12月期间,国家旅游局按照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要求,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的215家景区中的199家进行了现场评定,根据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景观质量,并参考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产生了首批187家国家4A级旅游区(点)。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基本包括了国内最主要的旅游景区,在开发、管理、营销、服务方面,这些景区都具有最典型的意义,因而可以说,它们是中国旅游精品景区的主体部分和突出代表。为有助于对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情况的基本了解,本报告根据各景区提供的资料,对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1999年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形成关于我国旅游景区行业经营概况的认识。 本报告所称旅游景区,与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旅游区(点)的含义等同,即指“经县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之所以称之为旅游景区,一是为了尊重约定成俗,方便理解;二是这些旅游景区主要功能是为旅游者服务,与那些主要为所在地居民服务的景点相区别,在国际上,前者称为旅游景区,后者则称为景区或景点。 为了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景区的经营特征,对比同类景区的经营差异,本报告把旅游景区分自然类、文物类、主题类三大类别进行研究。其中,自然类景区主要是以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部分旅游度假区;文物类景区主要指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主要资源特色的旅游景区,包括文博院、馆、寺等;主题类景区系指主题鲜明的人造景区,包括主题公园、主题类动植物园和其他主题类人造景点。鉴于世界遗产型景区的特殊性,本文把遗产类景区单独进行了分析研究,但遗产类景区亦包含于自然类和文物类景区之中。 二、旅游景区的经营和治理及存在的问题

公园管理理念

公园管理理念 树立“以品质为重,以服务为尊”的理念,抓装“运转良好的公园设施设备、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赏心悦目的公园风景”三个保障。 1.树立“以品质为重,以服务为尊”的理念 坚持“以管理服务于人,以服务奉献于人、以诚心打动人、用信誉塑造人”,打造物业优质服务的品牌。不断听取采购单位及公园游客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及时弥补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贴心的关怀。 公园作为高端旅游休闲区,其特点决定了物业管理工作开展的标准更应体现出一种“舒适、安全、尊贵”。我公司将秉着真诚的态度,以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标准,为游客缔造最纯粹的感性,使游客充满享受舒适与生活的便捷。 舒适:物业管理的舒适体现在“温暖、洁净、方便、快捷”的旅游环境,其环境应该首先注重“舒适”的一面,以满足其“理性上的基本需求”。 安全:安全防范是物业管理公司的专业服务,我公司将从治安、消防、车辆三个方面来搞好管理工作,同时为了满足游客(使用人)的“安全需求”需要出发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尊贵:“以人为尊”、“以人为本”的一贯服务理念能让游客或使用人体现到生活尊贵的一面。高标准的物业管理将使游客感受到档次和身份的象征,通过我们的管理,力求让游客满足“受人尊重的需求”。

2.抓住三个保障:“运转良好的公园设施设备、安全温馨的生活环 境、赏心悦目的公园风景”。 (1)运转良好的公园设施设备 要保证公园的正常运转,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保证公园各种设施设备的可靠运行。我们选拔综合素质好、技术精的技术人员对公园的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对公园的水电设备、智能化设施等进行定期的养护,保证公园设施设备常年运转良好。 (2)安全温馨的休闲环境 公园安全是正常旅游、生活的基本保障,通过我物业公司的努力,营造公园安全温馨的工作环境,保障监控设施、消防等安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无重大治安案件。 (3)赏心悦目的公园风景 旅游、生活环境的舒适、整洁会给人一个好的心情,在做好公园清洁工作的同时,我们侧重抓好公园内的花卉以及环境的绿化工作,做到公园内的花卉、树木生长正常,布局合理。

黄石国家公园导游词鉴赏

黄石国家公园导游词鉴赏 文英111-2 王蕾 201190503221 导游词,即导游解说词,是导游员在指导游览时进行讲解、传播文化、交流感情所使用的语言。一般具有口语化、知识性、美感性和现场感等一系列特点。纽马克将旅游翻译归结于“呼唤性文本”(vocative text)类型,指出其文本功能的“核心”(core)是“读者层”(readership),是“唤起”(calling upon)他们去“行动”(to act),去“思考”(to think),去“感受”(to feel),即“文本预想的方式做出反应”(react in the way intended by the text)。今天,让我们在领略黄石公园美得同时,从导游词的特点和中西文化差异两个方面对黄石国家公园导游词进行鉴赏。 Ⅰ、导游词特点 (一)口语化: ①像大多数旅游导游词一样,开头一句即是welcome to the world’s first national park,the Yellostone Park of the Unite State!(欢迎来到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美丽的黄石公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导游讲解浅显平白,轻松、活泼、平易近人,更容易被旅游者所接受并理解,即体现了导游词口语化的特征。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相对应的汉语翻译中,译者在黄石公园之前加了一个修饰定语“美丽的”,即体现了翻译方法中的增译;同时“美丽的黄石公园”也表明了在导游词的一开始就给游客一个目的地定位,一个美丽的,赏心悦目的地方。 ②本篇导游词的其他地方,如:Have a good time .(祝大家玩得开心),这一句中同样也体现了导游词的口语化特征。 (二)现场感: ①导游词最集中发挥的场合便是景点的讲解阶段,因此,现场感是导游词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这一句Don’t plan on going for a dip —the water is too cold!(不要去游泳,太冷了)中就体现了导游词的现场感。目的是对旅游者的起引导与提醒作用,同时又使导游词呈现十分鲜明的现场感。再看这一句Ladies and

中国国家公园设置及其标准研究

中国国家公园设置及其标准研究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水平的提高,自然旅游热促使自然遗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成为我国社会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的前沿命题。一方面中国遗产地面积不断扩大,建立了遗产地体系,另一方面却存在管理薄弱、经验缺失、标准不一、经费短缺、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等问题。构建先进的自然保护理念,创新科学有效的中国自然遗产管理模式,是当前中国遗产资源管理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以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为题,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生态管理理论、重复博弈理论、协同演化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采取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等多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国遗产地建设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的宗旨内涵以及设置标准。 首先,针对我国现行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多重目标、多重管理、企业化经营等问题,采取专家和公众问卷调查的方式,论证中国设置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建立国家公园是国家遗产资源管理的战略选择,乃可持续发展之必要、规范管理之必要、消除制度弊端之必要、绿色旅游之必要、生态保护事业及国际交流合作之必要。其次,提出保护优先的效益协同假设,构建了保护优先效益协同的国家公园管理理论模型,并选取国外代表性组织和国家的国家公园以及中国现行各类国家级遗产地,进行概念、设置宗旨和评价标准的分析对比,提取主要评价因素,吸纳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要素,设计中国国家公园设置标准的指标模型和指标体系。第三,以福建泰宁世界遗产地为实证地,进一步证实了现行自然遗产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缺陷及其自然破坏风险,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设置标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提出设置中国国家公园的初步构想。 研究表明,国家公园是中国自然遗产管理可以借鉴并必须加快建立的有效管理模式,该模式能够解决现行遗产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所设计的设置标准可行适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导实践的实用价值、决策参考意义。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1、整体租赁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民营企业或民营资本占绝对主导的股份制企业。其代表性景区是四川碧峰峡景区,重庆芙蓉洞景区、天生三桥景区、金刀峡景区,及桂林阳朔世外桃源景区。在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当地政府,民营企业以整体租赁的形式获得景区30—50年的独家经营权;景区经营企业在其租赁经营期内,既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又对景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负有绝对责任。 2、上市公司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股份制上市公司。其代表性景区是黄山风景区和峨眉山风景区。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完全分离。地方政府设立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景区统一管理。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景区管理委员会,经营权通过交缴景区专营权费由景区管理会直接委托给上市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垄断;景区管理委负责旅游保护,上市公司负责资源开发利用 3、非上市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未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它可以是国有股份制企业,也可以是国有与非国有参与的混合股份制企业。其代表性景区有青岛琅琊台景区、浙江桐庐瑶林仙境景区、浙江柯岩景区及曲阜孔府、孔林、孔庙景区。在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景区管理委员会等,景区经营由政府委托给股份制企业;景区经营企业即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 4、隶属企业集团的整合开发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国有全资企业,但隶属于当地政府的国有公司。其代表性景区有陕西华清池、华山等文物景区,及海南天涯海角景区、桂林的七星公园等景区。这些景区均由国有的旅游景区公司负责经营,分别隶属于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海南三亚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及桂林旅游总公司。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政府,旅游经营由国有全资的景区经营企业掌管;景区经营企业既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这一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按照旅游市场的需求,全面整体各旅游景区的资源,通过整合开发,全面促进当地旅游景区的发展。

浅析开放式公园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开放式公园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增长,全国各大城市都相继建设和改造了一批开放式的公园和广场。近年来,我市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城市公园建设,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开放式公园,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物质生活,深受百姓的欢迎和称赞。开放式城市公园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同时公园管理的难度亦随之增加。 一、开放式公园的定义 所谓"开放式"是向全民开放的公园,由政府出资建设改造,建成后免费开放的公园。在当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放式城市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开放式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游览、观赏等活动的公共场所, 它兼容社会、生态、科普、文化等多种功能。开放式公园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设施,其规划和建设的目的就是供更多人享用,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亲绿、休闲、健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是一种公共产品,是由政府负责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同时又是一种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再者开放式公园的服务通常是不收费的,其建设与管理费用是由城市财政负担,而城市财政则来源于城市中的每个普通纳税人。因此,开放式公园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城市休闲娱乐场所。 二、开放式城市公园的意义及必要性 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是由其自身的公益性性质及其在城市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开放式城市公园提升了城市绿化水平, 同时公园的绿树鲜花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城市仿若置身花园之中,有利于满足创建适宜人居环境的需求,有利于加快现代化、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二)城市公园免费开放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性事业,开放式城市公园不仅是提供公共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城市绿地率,

黄石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借鉴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之借鉴 ——以黄石国家公园为例 旅游管理学院 二学位(1)班 小组成员: 李彦良张岩岩吴丹吴迪丛哲杨宪宇李晓静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之借鉴 ——以黄石国家公园为例 内容摘要:一百多年来产生于美国的国家公园的思想作为一种理念已经为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所普遍接受,并在1200多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地中贯彻实施。而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里最大的一个,又因黄石公园作为成功的案例被许多国家借鉴,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理念的介绍以及结合我国的实际来分析国家公园这种管理模式给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垂直管理体系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世界上正式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是1872年建立的黄石国家公园,它开辟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满足公众欣赏自然的途径。1969年,国际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给国家公园下了定义,即:“一个国家公园是这样一片比较广大的区域:(1)他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通常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占据及开发的影响,这里的物种具有科学的、教育的或休憩的作用,或者这里存在着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2)在这里,国家最高管理机构一旦有可能,就会采取措施,在整个范围内阻止或取缔人类的占据和开发并切实的尊重这里的生态、地貌或美学实体,以此证明国家公园的设立;(3)到此观光需以游憩、教育及文化陶冶为目的,并得到批准。” 一、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概况 1916年美国依法在内政部设立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专门负责全国的国家公园事务。国家公园管理局总部设在华盛顿,为中央管理机构。下设7个地区局,分片管理。各国家公园设有公园管理局,具体负责本公园的管理事务。这样国家公园管理局、地区国家管理局和公园国家管理局三级管理机构实行垂直领导,与公园所在地方政府没有业务关系。国家公园管理局代表国家直接管理全国国家公园的行政、规划建设、业务技术、旅游经营、人事任免等事宜。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规划规划要明确怎样对公园的资源进行保护;怎样利用公园以及开发公共休闲娱乐;公园规划要促进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和利益;公园规划必须考虑对公园资源、设施等决策的公共性。国家公园管理局的规划由公园管理委员会向社会和国会公告。 第二、资源管理 1、土地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利用一切官方手段重申:对各公园疆域内的土地实行严格保护。对于那些国家公园内的非联邦土地,公园管理局将规定支付公园保护的最低利息并对此类土地采用有效成本保护方法。 2、自然资源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国家公园系统的自然资源的管理工作,以使其维持、恢复和永久保留内在完整性。国家公园管理局自然资源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行为对自然进化过程的影响,使全体美国人民享受和得益于自然环境。国家公园管理局与联邦机构、州立机构和地方机构、土著美国人首领、邻近的土地所有者,以及其他有关方面在自然资源管理上实行协作,为了达到公园管理的目标寻求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系和协商。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推动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推动 多种经营不断上水平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多经局领导班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础上,全体班子成员分别进场(厂)入户,进行分析调查研究,营造科学发展环境,为全局多种经营产业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一、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1、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经济效益情况 近几年来,绥棱局审时度势,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思路,2000——2002年期间,确定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 山上山下协调发展’’的战略,在加强基地建设和发展加工产业的同时,2003年初,把发展庭院经济,壮大私营经济,实现产业化经营列为重点工作,2005年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几年来的发展,使绥棱局多种经营产业逐渐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现已初具产业规模,多种经营产值达22235万元,比2000年增加11965万元,利润达3550万元。较2000年增加2825万元。在种植业上,绥棱局现有耕地15.5万亩,已全部施行承包经营,粮豆总产达15万吨,全年投入农业生产资金2400万元,职工收入800万;在食用菌产业上,全局生产食用菌200万袋,生产投入资金200万元,职工收入100万元;在畜牧生产上,不断优化区城布局,突出发展特色养殖。目前,全局生猪饲

养总量达30000头,千头以上猪场7处,百头以上猪场40处,貉饲养总量1000只,獭兔饲养总量达10000只,禽饲养总量17.2万只;在加工业上,绥棱局相继组建白马石食品有限公司,福瑞德超微粉碎中心、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等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的经营形式,形成产业链,带动职工群众就业增收;在旅游产业上,一是招商引资300万元,于2001年建成了绥棱林业局白马石山庄,可接待游客近百人,是集餐饮、娱乐、住宿、体闲度假、举行会议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二是投资250万元于2002年7月28日正式建设了绥棱林业局森林旅游,诺敏河浪漫漂流项目,开通了75公里森林旅游水火车,铁路、公路并行直达景区。修建了一次可供200人就餐的漂流水上餐厅、蒙古屋、风情屋及一些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三是经省政府支持,协同绥棱县有部门,修整了张家湾白马石抗联遗址,建设了遗址纪念碑,陈雷同志新笔撰书提词为“白马石遗址纪念碑文”它将成为绥棱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亮点。四是初步打造了绥棱局五一石塘沟、跃进跃秀峰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以上景区景点年平均接待游客达10000人以上,产值达100万元以上,利润近10万元。 2、已建和拟建产业园区和加工园区情况 一是拟建草柳柳编加工园区,以鑫泽公司为龙头,依靠草柳编厂制作出工艺品,开发利用树皮、树枝、柳条、青苔、松塔、塔头草等丰富的林区资源,拉动职工就业增收。 二是食用菌加工园区,以东股流林场食用菌基地为龙头,开发市场,进行食用菌加工,现通过招商引资,现加工企业与绥棱局已达成

国家公园 管理模式 比较研究

国家公园论文:国家公国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自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以来,国家公园制度作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先进模式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有效推广。美国作为国家公园制度创立的先驱,建立了完备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着国家大部分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本、德国积极效仿美国,也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国家公园制度在美国、日本、德国资源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国各自建立了相对成熟、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在我国,与国际接轨,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的建设开始得比较早。内陆地区,先进的国家公园制度正在资源管理中逐步得到认可、应用和推广。云南省最先启动国家公园的建设。2005年,地处“三江并流”遗产区的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建成拉开了云南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帷幕。2008年9月,素有“红松故乡”美誉之称的原始森林区——黑龙江汤旺河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选定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汤旺河国家公园由于获得国家级政府部门的审批而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画卷正逐步展开。我国在进行国家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汲取国际上成功的国家公园管理经验是非常必需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上比... 【英文摘要】Since the first national park of the world-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 was set up in America,

national park system has got effectively and widely developed in many countries or areas in the world. As the creator of national park, America has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ark system which protects most of important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Japan and Germany learns from America and have set up respective natural park management system, too. National park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ritage ... 【关键词】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英文关键词】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Model Comparison Research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国家公国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摘要 6-8ABSTRACT8-9 1 绪论12-18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1.2.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现状13-14 1.2.2 日本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现状14 1.2.3 德国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现状 14-15 1.2.4 美日德三国国家公园管理比较研究现状 15 1.2.5 研究总结15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16 1.4 研究理论基础16-18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16 1.4.2 公共产品理论16-17 1.4.3 产权理论 17 1.4.4 利益相关者理论17-18 2 美日德国家公园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