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第一节体育社会学的由来西方社会学与产生于19世纪初。
体育社会学在社会学产生后而产生的。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开始于社会学家奠基,而后引起教育家关注,最后经过体育界学者们的全面介入和努力,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产生后,一批学者将视角转向体育,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体育。
在形成阶段中,主要探讨的是娱乐、休闲体育的社会学问题,而后逐步延伸向探讨体育与政、经、教、文化等的关系。
1921年德国社会学家里斯出版了世界第一部以学科命名的专著《体育社会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二战以后,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它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校体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得到了长期平稳的发展。
而大众体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出乎人们的意外,形成了一个“第二奥林匹克运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
终身体育的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特别令人注目的是,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竞技体育的异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引来了不少麻烦和困扰。
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体育现象扩大化与复杂化的趋势。
体育现象的扩大化是体育社会学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条件。
体育现象的扩大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以及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也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竞技体育的业余原则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工具);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教学对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36学时 2学分编写单位:体育学院编写人:任敏审定人:编写时间:2011年6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又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和途径,是体育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体育社会性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2、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运动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预修课程:体育概论后续课程:无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学;结合案例与学生的实际开展课堂讨论或座谈会等,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相关影像资料以及参考资料解读。
5、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理论成绩(%)总成绩10 30 60 10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根据平时出勤、听课态度等情况给分,优秀8-10分、良好4-7分、一般1-3分。
实践成绩:占总成绩30%,根据平时作业完成、课堂讨论情况给分,优秀30-24分、良好23-18分、一般17-9分,差8-1。
理论成绩:占总成绩60%,根据闭卷笔试情况核计依据期末笔试成绩给分。
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随着人们对体育的关注不断提高,体育社会学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体育社会学主要关注体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教育、体育与政治等多个方面。
本文主要探讨体育社会学的概念、历史、主要研究内容,并分析体育对社会的影响。
一、体育社会学的概念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体育活动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影响以及体育现象本身对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映。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体育的历史、发展、结构、组织、管理、教育、文化、意义等多个方面。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现象与社会人文现象的关系,探讨体育对社会的影响,揭示社会本身的特点和变化,从而提高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水平。
二、体育社会学的历史体育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并把它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
在美国,体育社会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区也开始涌现出许多体育社会学家。
1980年代,国际体育社会学联合会成立,标志着体育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体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一)体育文化与意义体育文化是指人们对体育的认知、观念、信仰、审美等一系列文化因素的具体表现。
体育意义是指体育活动在文化背景下所具有的象征、价值和象征性意义等方面的表现。
体育文化与意义的研究是体育社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体育文化与意义可以深入了解体育活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促进体育和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体育组织与管理体育组织与管理是体育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体育组织与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和管理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机构、组织、管理体系、规则、体育经济等方面。
这些方面与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运营密切相关。
探讨体育组织与管理,有助于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和规范性,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指通过体育活动和训练来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摘要:本文以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为研究对象,综述其发展历史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
通过论证及实证,本文揭示了体育社会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不同研究方法,以及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状况和即将到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体育社会学;兴起;发展;当代社会;研究正文: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体育社会学研究,特别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发展而来的体育社会学。
通过发展和完善以毛泽东为主体的体育理论,新中国体育社会学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发生了质的飞跃。
随着改革开放后体育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今社会,体育社会学的作用已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结合了传统的体育学教育,而且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发展起来,为体育足球社会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体育社会学也在探索新的社会观念,用以全面解决体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有两条主要研究方法,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前者以经验描述为基础,注重观察、广泛访谈和深刻认识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定量研究则强调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目的是揭示出体育行为之间的模式和规律。
回顾近几年来,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迅速,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体育社会学家正在积极探索各种新的社会观念,以便为社会构建更加公正、健康的体育环境。
未来,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下,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中国体育社会学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体育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中的体育现象及其变化,从而提高我们对运动意识的关注及社会中体育发展的重视;其次,体育社会学可以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更好地了解体育活动者和观众的行为及其关系,为政府、体育组织和社会大众提供实用的管理建议;此外,体育社会学也可以为体育行政管理中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最后,体育社会学还能够分析体育发展的经济状况,指导政府和社会的体育投资,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节体育社会学的由来
西方社会学与产生于19世纪初。
体育社会学在社会学产生后而产生的。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开始于社会学家奠基,而后引起教育家关注,最后经过体育界学者们的全面介入和努力,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产生后,一批学者将视角转向体育,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体育。
在形成阶段中,主要探讨的是娱乐、休闲体育的社会学问题,而后逐步延伸向探讨体育与政、经、教、文化等的关系。
1921年德国社会学家里斯出版了世界第一部以学科命名的专著《体育社会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二战以后,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它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校体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得到了长期平稳的发展。
而大众体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出乎人们的意外,形成了一个“第二奥林匹克运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
终身体育的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特别令人注目的是,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竞技体育的异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引来了不少麻烦和困扰。
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体育现象扩大化与复杂化的趋势。
体育现象的扩大化是体育社会学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条件。
体育现象的扩大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以及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也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竞技体育的业余原则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工具);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
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传统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社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同时,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又为新学科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于是体育社会学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应运而生。
所以说,体育社会学的产生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二战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积极开展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学得到迅速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学科发展的中间力量。
1964年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不久又加入了国际社会学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4年7
月在比勒菲尔德会议上通过了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改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ISSA)。
该学会发行自己的学术期刊《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
第二节育社会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学科形成阶段(1945—1963)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
1.美、日、德、法、英、前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积极开展体育社会学研究,涌现出一大批体育社会学研究者。
2.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人绝大多数是体育界的学者。
3.研究领域主要是探讨休闲与体育的关系,并逐步延伸至探讨体育与教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关系。
4.一些国家还加强了体育社会学学科理论探究,探讨该学科的概念、性质、对象、内容与研究方法等。
学科发展阶段(1964—1977)
1964年,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不久加入国际社会学学会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并编辑发行《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
本阶段的主要特点为:1.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2.学科的概念、性质、对象、内容与研究方法等逐渐明确,并向体系化发展。
3.研究论文的发表数与专著、译著出版数大幅度增加。
研究方法日趋规范化和现代化。
4.研究人员不断增多,并呈现合作化和规模大型化趋势。
5.国际学术交流频繁,双边或多边合作不断增多。
6.许多国家把体育社会学作为体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学科的新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
1978年后,体育社会学发展出现了两个新动向,一是批判社会学介入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二是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引人注目。
第三节体育社会学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l.我国的体育社会是80年代初从国外引入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以往单一的体育理论已无法解决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实际问题,于是体育理论工作者引进了和产生了多种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如体育哲学、体育法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引入我国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4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委员会》,形成了一批骨干力量,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和许多体育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体育社会学》这门课程也逐步在体育院系中开设,一些院校还招收了体育社会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 体育社会学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条件:
1.我国社会学的恢复与发展
2.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1)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2)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3)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
3.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队伍的形成
4.借鉴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发生的变化:
1.教育内容正在从体育教育向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竞技教育乃至生活教育的方向转化。
2.教育观念正在从单纯的生物观向生物、心理、社会观转化,社会性教育将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3.教育效益重在从单调体育向快乐体育,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化。
4.师生位置正在从从属型向合作型转化。
5.学生的学习方法正在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
6.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在从微观角度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转化。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领域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去加以研究,如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问题、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以及社会体育的关系、球场暴力、竞赛中的不正之风、职业体育、体教结合、社会人口结构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运动员来源的危机、竞技体育的社会化与产业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