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地区的地理环境介绍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18
晋中市灵石县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DD市CC县位于XX省中部,DD市南端,东倚太岳山,以沁源为邻,北与介休、孝义毗邻,南靠霍州市、汾西,西与交口、汾西两县交界。
地理座标为东经111°20′-112°,北纬36°40′-37°。
全县总面积1206km2,总人口25.6万,全县管辖6镇6乡,598个自然村。
CC县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本项目厂址位于XX省DD市CC县BB乡AA村XX公司厂区内,站区中心地理坐标为:N36.********°,E11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二、地形、地貌及地质1、地形CC县地处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两大断陷盆地之间的隆起带,全县地形起伏较大,高低悬殊。
县境东部的霍山区,地形较高,霍山主峰牛角鞍,海拔2566.6m;花石崖,海拔2523.6m,为县内最高点。
西部属DD山,县境边界为中华山,海拔1355m,为西部最高点。
中部为汾河谷地,汾河从桑平峪村流入CC,海拔740m;在石桥下流出CC境内,海拔580m,为DD市最低点。
纵观全县地形,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宽缓槽型地形。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以来风雨洪流冲刷形成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土石山地。
2、地貌CC地处构造隆起带,地层出露齐全,地质构造发育,使得全县地貌形态复杂。
各地地貌形态特征分述如下:侵蚀构造地貌:侵蚀构造地貌仅包括侵蚀断块单斜中山,分布于县境东部的霍山区,主要由变质岩类及小面积碳酸盐类、碎屑盐类组成。
构造以单斜为主,多南北向断层及北东东向断层,属构造运动强烈抬升区。
海拔一般为1300~2500m,相对高差400~1000m。
区内雨量丰沛,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山高、谷深、坡陡、脊尖,盖层分布区常见单面山。
侵蚀堆积地貌:本地貌仅包括侵蚀强烈的梁峁状黄土塬地,分布于霍山以西广大地区。
晋中因地处山西中部而得名,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
全市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万,乡村人口184万,辖一区、一市、九县及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18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2749个行政村。
市城区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近39万,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川占总面积的15.6%,分为东西两大板块:东部以山区为主,包括寿阳、昔阳、榆社、左权、和顺五个县,西部以平川为主,包括榆次区、介休市和太谷、祁县、平遥、灵石四个县。
晋中开发区位于晋中市城区和太原市中间,是l997年成立的省级开发区。
厚重的文化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000余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平遥古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县城,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评价为明清时代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
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乔家、渠家、王家、曹家4个晋商大院,被国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山西第一大剧种—晋剧,起源于晋中,也称中路梆子。
左权小花戏和祁太秧歌,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被认定起源于晋中和顺一带,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介休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清明文化之乡。
晋中的民间社火,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种类繁多,保存完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社火之乡。
晋中民俗文化,秉承北方民俗文化的精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在商贸、饮食、节庆、婚假等方面独树一帜,晋中面食久负盛名,影响广泛,素有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中之说。
名人志士众多。
春秋时期,“割骨奉君、终不言禄”的介子推,“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祁奚,唐代名相温彦博,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元末明初《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近代书法家赵铁山,晋商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民国时“四大家族”之一的代表人物孔祥熙;当代著名农业模范陈永贵,资深农业专家杜润生,著名版画家力群,著名画家李琦和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等,都是晋中的杰出代表。